[实用参考]托马斯-莫尔.ppt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PPT

问官。
❖ 1521年,他出任财政副大臣,获得爵士称号。 ❖ 1523年当选为下议院议长。
2021年4月12日星期一
26
莫尔(Thomas More )
❖1525年 受命为兰加斯德公国的首相。 ❖ 1532年出任英国大法官,成了英国政界的显赫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 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从1902年9月1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8期起,梁启 超才开始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过来。 从此之后,“社会主义”一词才在中国的书刊上逐步广泛 流传。
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Company Logo
❖ 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是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原始社会。由于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社会剥削现象、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的日益严重, 反对私有制、反对剥削制度的思想言论随之出现,人类历史上追求理想社会 便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有大批贵族,这些人像公蜂一样,一 事不作,靠别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即 是说,靠在他们田上作工的那些佃农。
——托马斯·莫尔
Company Logo
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 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 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 城市要蹂躏完了。
第二单元空想社会主义 ppt课件

会三 主、 义十
九 世 纪 初 的 空 想 社
(一)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1.圣西门简介
克劳德·昂利·圣西门(17601825),19世纪初期法国伟大的空想 社会主义思想家。
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 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 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
会
2.代表作:《乌托邦》,1516年版,人类思
主 想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后来。“乌托
义 邦”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同义词。
一
“乌托邦”一词,由两
、
个希腊字组成,意思是“没
早
有的地方”。
期 空
采用一个旅行家同莫尔
想
的对话形式写成。
社
是一部描述共产制度如
会
何运用于整个庞大国家的著
主
述。一部政治幻想著作。
会
揭露了英国社会贫富两级的对立。 贵族骄奢淫逸,像"公蜂"一样一事不做,僧侣是"第
主 一号游民"。农民、矿工、木匠等劳动者终日辛勤操作为
义 国家作出贡献,其所得却不足以糊口,生活不如牛马。
一
3.《乌托邦》的思想内容
、
早
期
第二、主张彻底否定私有制。
空
“如果人人对自己能取得的一切财物力图绝 对占有,那就不管产品多么充斥,还是少数人分
二
、
(一)摩莱里与《自然法典》
十
八 1.摩莱里的生平
世
摩莱里(1720-1780),
纪 18世纪法国杰出的空想社会
空 主义者。
想
社
代表作:《巴齐里阿达 》
会
空想社会主义

康帕内拉Campanella,Tommas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 ,作家。
1568年9月5日生于意大利南部,1639年5月 21日卒于法国巴黎。
1591~1597年,因发表反宗教著作3次被捕, 先后坐牢6年。
1597年12月获释。被勒令返回故乡后,因参 与领导南意大利人民反对西班牙哈 布斯堡王朝的斗 争,于1599年9月被西班牙当局逮捕,度过27年的 监狱 生活。
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出版了
《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 趣的金书》,简称为《乌托邦》。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
一部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乌托邦作为一个希腊词汇, “乌”(ou)是没有的意
思.托邦斯(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起来即没有的地方 (乌有之乡),是一种空想和虚构。
其次, 在经济方面。乌托邦人不分男女,只要年龄和体力 适合,都要参加劳动。在乌托邦没有贷币,不存在商品流通,人 们视金银如粪土。生产、分配和消费都是计划调节的。实行财产 公有。所有产品公共管理,按需分配。,"无论在哪儿都不会找 到一样私有财产。实际上,每隔十年的时间,他们便要通过抽签 的方式来调换他们的房屋。”
第二,论述了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过程,说明私有制
社会的暂时过渡性和未来公有制社会取而代之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以法律条文来规范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自然法典》中他专门阐述了共产主义法典。它 包括基本法和单行法两大部分:
基本法共3条.是“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恶 习和祸害的基本的和神圣的法律”.
单行法有11个法律共100多条,其主要内容为:
①财产公有,任何东西都不能作为私有财产属于 个人.
托马斯 莫尔

• 在《乌托邦》的第二部,莫尔将 自己对人类美好国家制度的憧憬 投射在他所假想的乌托邦岛上。 • 在这部分里,莫尔用了八个不太 引人注目的标题,系统地为我们 规划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 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 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 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莫尔,不仅深 刻地洞察和揭露了那个时代的各种 矛盾,对当时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给予当头一棒,而且还富 于天才性地为人们描绘了人类理想 社会的美好图景。 • 莫尔因而被世人公认为西欧第一位 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莫尔一家
• 托马斯· 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年)约于1478年2月7日 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 家庭。 • 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他的 父亲约翰· 莫尔(John More)曾担 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 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 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 an excellent lawyer • also a writer, historian, and philosopher • Utopia in 1516
Political Life
• a trusted advisor of King Henry VIII • Chancellor in 1529 • executed in 1535 • canonized by Pope Pius XI in 1935 • a martyr for his religion
(左) 柏拉图 Plato (428-348 BC ) (右)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4-322 BC )
• 其中,尤其是柏拉图的思想对莫 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评 论家中有人干脆将《乌托邦》称 为柏拉图《理想国》的续篇。 • 在这里,他还学习了不少人文主 义学科,并与在此任教的著名人 文主义者有很深的交往,成为一 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课件

总结:
社会主义学说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长期 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 要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 展的必然结果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重 要时期,它是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和阶级状况的产物。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对 现存社会进行改造,建立美好新社会的理想, 是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重要理论。
代表人物
1、摩莱里:摩莱里 (Morelly),十八世纪法 国杰出的思想家。在他 看来,人格源于环境, 公益是善恶的标准,幸 福是人生的目的。这些 都成为他按照公有制全 面改造社会的哲学依据。 代表作<巴齐里阿达》和 《自然法典》
2、巴贝夫:法国革命家、空 想社会主义者。 平等派运动 领袖,曾主编《人民论坛 报》 ,鼓动人民起来消灭私 有制,建立“普遍幸福的”、 “人人 平等”的社会,并设 想建立以农业为中心的、具 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点 的“共产主义公社”。他的 共产主义体系虽然“相当粗 糙和肤浅”, 但马克思却称 许他为第一个“真正能动的 共产主 义政党”的 奠基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永久地 籍》。
3、马布利:18世纪杰 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政 治家、理论家和历史学 家 。政治法律方面的主 要著作有《论法制或法 律的原则》、《论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 》、《论 波兰的政治和法律》、 《英国政府和法律概观》 等著作,这是空想社会 主义者第一次用法典的 形式表达他们的政治主 张。
马布利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私有制成为人类一切不幸的根源。人人一律平等,没 有贫富,人人都是兄弟,普遍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事业,承认任何 东西不得据为己有为根本法律。需求越小,幸福越多。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不符合理性和自然秩序的,所以应 该把现存的私有制社会改造成“人人平等,人人是兄弟”的理想 社会。为此,他注重和致力于拟定向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过 渡的立法改革方案,主张通过立法改革使人类逐步恢复理性,限 制人们的邪恶欲念,改革现行税制和土地制度,防止财产集中等 等。但他坚持反对人们对改善物质生活的欲望和要求,而主张 “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限制消费和生产,实行平均主义。
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简介

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简介托马斯·莫尔是英格兰政治家、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以其代表作《乌托邦》闻名于世。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托马斯·莫尔人物简介托马斯·莫尔(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英格兰政治家、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以其代表作《乌托邦》闻名于世。
托马斯·莫尔曾经在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柏拉图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他,之后更逐渐成为一个人文主义者。
莫尔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等职业,阅历相当丰富。
1535年,莫尔因为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托马斯·莫尔人物生平生活背景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
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
他的父亲约翰·莫尔(JohnMore)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
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Morton)的家中作少年侍卫。
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
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
律师生涯莫尔在宗教信仰方面,浸沉较深,他认真研究过奥古斯丁的作品。
莫尔曾在法律协会附近的卡尔特修道院住过四年,尝试修道生活,但当他意识到出家人不能有婚姻生活时,便“宁肯做一个纯洁的丈夫,不愿做一个不纯洁的神父”,毅然回到尘世。
托马斯 莫尔

一系列不平的消除
莫尔关于理想社会的利, 而且表 明他开始考虑到如何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 农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权利的不平等 问题。
法律和人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导致了广大农民流离失 所, 四处流浪, 然而富有者却假借国家的名 义, 制定了禁止农民流浪的血腥立法, 强迫 农民在十分低微的工资水平下从事雇佣劳 动。
阴谋就当成了法律
“一伙富有者狼狈为奸, 表面名义上为代表国家, 实则为私人利益打算。他们想出种种方法诡计, 首先把自己已经骗得的东西保存巩固起来; 其 次是用极低廉的工价去奴役穷苦的人们替他们 干活出力, 如同驮载的牲畜一般。等到富人假 借国家的名义, 就是说, 包括了穷人的名义在内, 把他们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这 种阴谋就当成了法律。”
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
另一极, 贵族、银行家和高利贷者, 他们无所事 事, 像公蜂一样靠别人的劳动养活自己, 过着穷 奢极欲的生活。 可见, 当时的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 人的权利和 义务又是如何被分离。
一切祸害与灾难的根源
那么造成社会贫富对立、劳动者贫困与不幸的 原因是什么呢? 莫尔说:“我深信, 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 财富 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 人类才能有福利。 如果私有制仍然保留下来, 那么, 大多数人类, 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 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 的悲惨重负下。”
凡是有用来生产羊毛的地方, 那里的贵族豪绅, 甚至主教圣人之流, 都争相养羊, 把农民赶走, 把整片土地化做牧场, 把房屋以至城镇全部毁 掉, 只留下教堂作羊圈。其结果, 牲畜的生活比 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强。羊群尚有牧场和羊 圈, 而农民却无以为食, 沿街乞讨。农民不仅没 有人权, 甚至连牲畜的权利也不如啊!
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ppt课件

结束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感谢 聆听!
被误解的《乌托邦》
《乌托邦》的名字十分响亮,问世后,很多人用它来代 表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或“理想国”。后来,马克思推崇 莫尔,称莫尔是社会主义英雄,并借用《乌托邦》来当 作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国。但事实上,这很可能是一种误 解。 莫尔在《乌托邦》中描绘了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 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宁可 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轻易使用自己的公民; 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女性也可以做全职人员; 公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人人参加劳动。然而,《乌托 邦》的理想国本身就是饱受批评的。莫尔在书中一方面 倡导人人平等自由,另一方面,却同时讲述了理想国中 奴隶的存在,十分矛盾。因此,大多数学者会批判式的 评析并质疑《乌托邦》中理想国的可行性。 后来的马克思,一方面称赞莫尔的乌托邦,一方面,提 出暴力等许多与其相违背的观点,因此乌托邦是否真的 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说的理想国,是有待思考的。
胞这个理由出发,帮助其他所有的人也
达到上面的目标……我们照顾到别人的
康乐幸福,才是值得赞扬的。”(《乌
托邦》,第73-74页)
➢ “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
最后都是把快乐当作目标和幸福的。”
(《乌托邦》,第75页)
《乌托邦》的缺陷
莫尔在《乌托邦》中阐发的伦理思想也有许多缺陷, 比如他将快乐当作道德的核心概念,这本身就是理论不成 熟的表现。在他的描写中还有许多颂扬宗教禁欲主义之处, 这虽然与莫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有关,但与该书提倡的 快乐主义伦理观明显矛盾。莫尔对公有制度的描写也有很 大的片面性,他所主张的平均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十分低 下的手工劳动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 是,莫尔没能指出实现道德理想的现实道路,这是由他所 处的历史时代的限制造成的。因此,虽然莫尔描述了一幅 理想社会的美好图画,但它仍然只掉这个文本框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莫尔为了同这种社会相 对抗 ,莫尔为人们描绘了乌托邦理想国,进行 了一系列民主制度设计。
一、政治思想背景
针对当时残酷剥夺农民 土地的资本主义原始积 累的圈地运动, 莫尔写 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 服, 吃一点点就满足, 现 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 蛮, 甚至要把人吃掉, 把 田地、家园、城市要蹂 躏完啦。”
托马斯 莫尔:《乌托邦》
●莫尔不但猛烈抨击封 建专制制度和无情揭露 “羊吃人”的资本原始 积累之本质 ,而且第一 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 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
莫尔生活的年代和出身
莫尔:资本原始积累的见证人; 莫尔:该时期人权状况的记录者和批判者; 莫尔:出身于上流社会富有者阶级; 但是, 他却极同情于受苦最深的劳动人民。 乌托邦》最早是莫尔用拉丁文写成的,后由拉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莫 尔主张教皇权力的至高无上)
1935年,逝世四百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册封为圣人 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 Paul II尊为守护上
帝的殉道者
《乌托邦》 (1516年)
以一个旅客拉斐尔 的见闻,描述假想 岛屿国家乌托邦的 政治制度。作品主 要引用自己和Peter Giles的对话。作品 展现了“最有价值 和最有尊严”的城 市Amaurote。
第一次把人权与所有制联系起来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 莫尔第一次说明所有制 关系是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权利的 基础, 说明彻底废除私有制是改变劳动者人权 状况的根本途径。
二、政治制度设计
私有制是造成现实社会不公正、不平等的根源. 乌托邦社会没有私有制, 没有剥削, 没有贫富的
阶级之分, 一切财产属于社会的全体人民公有。 不仅生产资料一律公有, 而且一切消费品也属 公有。乌托邦社会消费品的分配以公共利益为 前提, 以按需分配为原则。由于生产资料和消 费资料都属于社会全体, 所以,“每人一无所有, 而又每人富裕。”
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
另一极, 贵族、银行家和高利贷者, 他们无所事 事, 像公蜂一样靠别人的劳动养活自己, 过着穷 奢极欲的生活。
可见, 当时的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 人的权利和 义务又是如何被分离。
一切祸害与灾难的根源
那么造成社会贫富对立、劳动者贫困与不幸的 原因是什么呢?
莫尔说:“我深信, 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 财富 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 人类才能有福利。 如果私有制仍然保留下来, 那么, 大多数人类, 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 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 的悲惨重负下。”
劳动、生产与休息
生活在乌托邦社会里的人, 人人都参加劳动。这既是 每个人的权利又是每个人的义务。农业由全体乌托邦 人轮流经营。每人在农村劳动两年后再回到城里从事 手工业生产; 每人除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之外, 还要从 事脑力劳动, 有的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有的从事科学研 究工作。由于乌托邦人都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行家 里手, 劳动效率较高, 所以他们每天只需要工作 6 小时, 6 小时以外的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乌托邦人在休息 时间里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托马斯·莫尔( St. Thomas More)
生于1478年2月7 日 ,卒于 1535年7 月6日。英国人
空想社会主义者 《乌托邦》的作者
柏拉图:《理想国》
国家分为三个阶层: 受过严格哲学教育
的统治阶层、保卫 国家的武士阶层、 平民阶层。 鄙视个人幸福,强 调城邦整体和国家 利益至上。
社会中严重存在的不平等
社会的一极,是种地的、挖煤的、赶货车的、 干苦工的、做零活的, 他们终日辛勤劳动, 但是 工资收入极其微薄, 过着连羊群也不如的生活。 他们的劳动对社会来说一天也不能缺少, 可是 丝毫得不到社会的关怀, 繁重的劳动折磨完他 们的青壮年时期以后, 贫病交加, 穷困潦倒便是 他们的命运。
凡是有用来生产羊毛的地方, 那里的贵族豪绅, 甚至主教圣人之流, 都争相养羊, 把农民赶走, 把整片土地化做牧场, 把房屋以至城镇全部毁 掉, 只留下教堂作羊圈。其结果, 牲畜的生活比
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强。羊群尚有牧场和羊 圈, 而农民却无以为食, 沿街乞讨。农民不仅没 有人权, 甚至连牲畜的权利也不如啊!
法律和人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导致了广大农民流离失 所, 四处流浪, 然而富有者却假借国家的名 义, 制定了禁止农民流浪的血腥立法, 强迫 农民在十分低微的工资水平下从事雇佣劳 动。
阴谋就当成了法律
“一伙富有者狼狈为奸, 表面名义上为代表国家, 实则为私人利益打算。他们想出种种方法诡计, 首先把自己已经骗得的东西保存巩固起来; 其 次是用极低廉的工价去奴役穷苦的人们替他们 干活出力, 如同驮载的牲畜一般。等到富人假 借国家的名义, 就是说, 包括了穷人的名义在内, 把他们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这 种阴谋就当成了法律。”
一系列不平的消除
尔夫罗宾逊于1551年译为英文。
《乌托邦》
成书于1516 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奠定了作者在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史中的地位。
《乌托邦》叙述了莫尔出使尼德兰、访问安特 卫普期间 ,遇到一位远涉重洋归来的葡萄牙水 手兼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 ,通过他们之间的 对话形式 ,表达了作者的社会政治思想。
批判与设计
柏拉图的国家观和幸福观
人的幸福感不是源于人的天性以及人们关于幸 福的体验与直觉,而是来自国家的定义;或者 说,来自柏拉图本人的定义。
如果国家提倡这种道德,一个人为了所谓城邦 或国家的利益牺牲,不计较个人的自我实现, 不但死得其所,而且幸福无与伦比。
托马斯·莫尔
1478年, 生于伦敦一个法官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 , 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 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