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在音乐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合集下载

爵士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爵士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爵士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1. 爵士乐对中国音乐形式的影响爵士乐是中国第一支舶来音乐形式。

这个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上海、大连和重庆。

在大街小巷便可以听到乐手演奏爵士乐,更不用说在大上海的夜总会。

这个现象上海更为严重,这种慵懒又快乐的音乐形式很大一部分的改变了上海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许上海老克勒就是这么来的。

从而国内很多乐器行业开始崛起,尤其制造加工业。

2. 爵士乐对中国歌手的影响爵士乐有着众多的风格,其中的“布鲁斯”风格深受流行歌手宠爱,布鲁斯元素被大量地运用到他们推出的专辑或单曲中。

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华语流行歌坛中尤为突出。

从中国内地到中国港澳台地区,许多流行歌手的唱片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布鲁斯的风格的歌曲。

眼前R&B(Rhythm and Blues)这个词语频繁地被众多歌手提及,西方的R&B音乐充当市场中坚力量,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在中国内地歌坛中,将爵士乐元素运用到作品中较为成功的音乐有李泉、丁薇、三宝、胡彦斌、董沁等。

李泉,这位来自上海的音乐才子,自2000年发行的唱片《走钢索的人》以来,几乎每张唱片都浓浓散发出爵士气息。

慵懒并略带伤感音色,缓慢摇曳的节奏,淡淡的爵士钢琴声,一副迷幻醇香的爵士画面卷扑面而来由三宝、丁薇演唱的《断翅的蝴蝶》,以中国民歌《小白菜》为基本旋律素材结合布鲁斯的节奏、和声、演唱风格等音乐特征,成为至今广泛流传的经典流行歌曲。

董沁——新生代爵士风格女歌手。

她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女声爵士的新风格。

董沁一改以往中国歌手简单模仿西方爵士歌手的模式,更多地融入自己演唱的个性特色,也由此引领出大陆乐坛的音乐元素。

更加丰富了大陆乐坛的音乐元素。

野百合的声音慵懒中带着无尽的魅惑,沙沙中飘忽不定,你很难逃离她声音的磁场。

细细品茗她的声音、她营造给你的氛围感染,从而被她的魅力紧紧抓牢。

近年来在歌坛中颇为走红的胡彦斌、周杰伦分别是内地和台湾地区R&B曲风里的典型人物,人称“R&B人气小天王”。

浅谈《百老汇爵士乐》视觉的转变

浅谈《百老汇爵士乐》视觉的转变

浅谈《百老汇爵士乐》视觉的转变1. 引言1.1 引言《百老汇爵士乐》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剧作品,自问世以来便备受瞩目和喜爱。

在这部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将美妙的旋律与优美的舞姿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该剧的视觉呈现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从最初的朴实无华到现代的华丽炫目,百老汇爵士乐的视觉魅力一直在不断演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百老汇爵士乐》视觉的转变,从其早期的简约清新到现代的繁复绚烂,以及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在视觉上的表现形式,以及这种视觉转变对整个音乐剧产业的影响和启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老汇爵士乐》的视觉世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无限魅力和魔力。

2. 正文2.1 背景介绍百老汇爵士乐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的一种风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

在当时,百老汇爵士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吸引了广大听众,成为了百老汇剧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音乐风格融合了爵士乐、布吉舞曲、拉丁音乐等多种元素,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活力。

在百老汇爵士乐的早期发展阶段,其视觉呈现主要以舞台表演和服装造型为主。

舞台上的灯光、布景设计和演员们的服装打造都是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百老汇爵士乐的现代视觉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舞台上的特效灯光、高清LED背景幕布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得演出更加生动震撼。

舞台服装的设计也更加时尚前卫,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

百老汇爵士乐的视觉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从早期简单的舞台表演到现代高科技的呈现方式,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享受,也展现了这种音乐风格的发展之路。

2.2 百老汇爵士乐的早期视觉百老汇爵士乐的早期视觉主要体现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爵士乐的黄金时代。

在百老汇的爵士乐演出中,舞台设计非常简洁,主要以简约的布景和灯光为主,舞台上通常会摆放一些乐器和音响设备,以展现出一种浓厚的音乐氛围。

爵士乐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

爵士乐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

爵士乐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一、引言爵士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它融合了非洲、欧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语言。

本文将对爵士乐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二、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南部地区,是一种融合了非洲音乐元素的音乐形式。

随着非洲奴隶被带到美国,他们将自己的音乐传承下来,并与当地的音乐进行了融合。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爵士乐开始崭露头角,并很快传播到了全美国各地。

20世纪初期,爵士乐开始在美国各地流行起来,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富有活力的音乐形式。

爵士音乐家们通过他们的创作和演奏,将这种音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爵士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新奥尔良爵士、芝加哥爵士、斯瓦希尔爵士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三、爵士乐的艺术特点爵士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即兴演奏、蓝调和复调等元素。

爵士乐曲目通常由一段主题和一系列即兴演奏的过渡部分组成,乐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灵感进行即兴发挥。

这种即兴演奏的形式使得每次演出都具有独特性,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青睐。

蓝调是爵士乐中常用的和弦进行,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力。

爵士乐演奏中常常会出现蓝调音阶和蓝调音程,使得音乐更具深情和充满感染力。

另外,复调也是爵士乐的一个重要特点,乐队中的不同乐器可以同时演奏不同的旋律,形成复杂而有趣的音乐效果。

四、爵士乐的影响和传播爵士乐在20世纪初期开始传播到欧洲和亚洲等地,吸引了许多当地音乐家和听众。

爵士乐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一环。

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乐队,如迪克西兰、艾拉·费兹杰拉德等,都曾受到爵士乐的启发,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爵士乐不仅在音乐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还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音乐形式,爵士乐在消除种族隔阂、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爵士音乐元素在电影配乐中的呈现方式与影响之探究——以格什温在电影《随我婆娑》(Shall_We_Da

爵士音乐元素在电影配乐中的呈现方式与影响之探究——以格什温在电影《随我婆娑》(Shall_We_Da

43韩骋远摘 要:本文探讨了爵士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其对电影音乐的影响,以乔治·格什温在电影《随我婆娑》(Shall We Dance)中的配乐为案例。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成功地将爵士音乐语言与古典音乐元素相融合,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文首先介绍了格什温的背景和作品,然后深入分析了他在电影《随我婆娑》中的音乐创作方式,包括爵士流行歌的运用、简化的爵士和声体系以及传统音乐与爵士音乐的有机融合。

最后,本文讨论了格什温对电影配乐的影响,特别是他对电影主题音乐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在爵士电影音乐创作领域的开创性作用。

关键词:乔治·格什温;爵士音乐;电影配乐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韩骋远(Charlie Han),(1990-),男,犹他谷大学(Utah Valley University)助理教授,音乐艺术博士(DMA)。

爵士音乐元素在电影配乐中的呈现方式与影响之探究——以格什温在电影《随我婆娑》(Shal l We Dance)中配乐为例引 言乔治·格什温在歌剧《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大获成功后,踏入了其音乐创作事业的末章,着手为电影创作音乐。

自1931年起,格什温积极涉足电影配乐领域直至1937年辞世。

格什温的流行音乐、音乐剧和传统作品颇受瞩目,但关于格什温电影音乐的研究和文献却寥寥无几。

与其代表作品如《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和《F 大调协奏曲》(Concerto in F)相比,其电影音乐总显得过于黯淡无光,笔者认为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界的忽视。

在霍华德·波拉克(Howard Pollack)与查尔斯·施瓦茨(Charles Schwartz)的著作中,《格什温:其生平与创作》(Gershwin: His Life and Work)与《格什温:其生平与音乐》(Gershwin: His Life & Music)均就格什温的创作事业展开探讨,强调其严肃音乐的巅峰乃在《波吉与贝丝》前后。

浅析音乐剧中舞蹈的发展及作用

浅析音乐剧中舞蹈的发展及作用

浅析音乐剧中舞蹈的发展及作用1. 引言1.1 音乐剧中舞蹈的重要性音乐剧中的舞蹈可以通过舞者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舞蹈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加深对角色的了解,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丰富。

舞蹈还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过程中得到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音乐剧中的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传达情感和塑造角色的手段。

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美感,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剧整体的表现,使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体验。

1.2 音乐剧舞蹈的历史背景音乐剧舞蹈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那个时期,白人和黑人的音乐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即爵士乐。

爵士乐的兴起使得音乐剧舞蹈开始在百老汇等地方盛行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剧舞蹈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20世纪上半叶,音乐剧舞蹈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舞蹈成为音乐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起到了连接歌曲和剧情的桥梁作用。

随着技术和舞蹈教育的不断进步,音乐剧舞蹈开始注重舞蹈的技巧和表现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语言。

音乐剧舞蹈的历史背景为今天的音乐剧舞蹈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音乐剧舞蹈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今后的音乐剧舞蹈创作中,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创新,使音乐剧舞蹈更加精彩和多样化。

2. 正文2.1 音乐剧舞蹈的起源音乐剧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美国的百老汇剧场开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表演形式,即结合音乐、剧本和舞蹈的舞台表演。

音乐剧舞蹈最初是受到欧洲歌剧和舞台剧的影响,但在美国这种形式得到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最早的音乐剧舞蹈作为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已经开始在舞台上出现。

随着20世纪的到来,音乐剧舞蹈逐渐融合了更多的舞蹈元素,包括现代舞和爵士舞等。

这种混合的舞蹈风格使音乐剧舞蹈更加多样化和富有表现力。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分析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是世界上最为著名和有影响力的音乐剧形式之一。

自19世纪末起,百老汇音乐剧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深远的影响力,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从音乐、剧情、舞蹈和舞台艺术等方面分析百老汇音乐剧的艺术特征。

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音乐剧通常以歌曲和音乐作为故事情节的推动力。

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风格多样,包括流行音乐、爵士乐、蓝调、摇滚乐等,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

音乐剧的歌词通常简洁明了,便于观众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表达。

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能够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为观众营造出真实的感觉和情感共鸣。

百老汇音乐剧的剧情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音乐剧的剧情通常以歌曲和舞蹈为主线,以人物的情感冲突和成长为基础,通过展现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来吸引观众的关注。

百老汇音乐剧的剧情深入人心,富有戏剧性和悬念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使他们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从而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蹈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音乐剧的舞蹈通常以表达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为主要目的,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和动作表达角色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蹈非常注重舞者的表现技巧和形象塑造,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和舞台形象来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展现增添了新的层次和深度。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台艺术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音乐剧的舞台艺术包括舞台设计、灯光效果、服装和化妆等方面,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效果来营造出戏剧性的氛围和情感氛围。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台艺术非常注重细节和真实感,能够通过舞台艺术来让观众沉浸于故事情节和人物世界之中,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深刻的剧情情感和表达、精湛的舞蹈表演和独特的舞台艺术,这些艺术特征使得百老汇音乐剧成为世界上最为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

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

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爵士乐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一种充满热情和活力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爵士乐不断演变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爵士乐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其他音乐形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爵士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南方地区,受到非洲音乐和欧洲音乐的影响。

在美国南方的黑人社区中,民谣、圣歌、布鲁斯等音乐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了爵士乐的雏形。

随着黑人移民向北部城市迁移,爵士乐开始向全国传播,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受众欢迎的音乐形式。

20世纪初,爵士乐在新奥尔良、芝加哥、纽约等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种风格,如新奥尔良爵士、芝加哥爵士、摇摆乐等。

爵士乐的发展得益于录音技术和广播电台的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欣赏这种音乐。

爵士乐家族中的传奇人物如路易·阿姆斯特朗、艾拉·菲茨杰拉德、迪兹·吉利斯皆成为当时的明星,为爵士乐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爵士乐的发展不仅受到美国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20世纪中叶,随着爵士乐的传播和受众的扩大,爵士乐开始融合各种音乐元素,形成了多种变种,如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等。

在此过程中,爵士乐不断吸收其他音乐形式的精华,展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

爵士乐对其他音乐形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20世纪后半叶,摇滚乐、流行音乐等新型音乐形式开始受到爵士乐的启发,吸收其即兴演奏、融合风格等特点,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

爵士乐的影响也扩展到电影、电视等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当代社会,爵士乐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爵士乐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自由、创新和包容。

无论是在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还是音乐产业方面,爵士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当代社会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总之,爵士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其在当代音乐界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爵士乐的经典曲目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

爵士乐的经典曲目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

爵士乐的经典曲目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爵士乐在世界通俗歌曲中的运用是极为普遍的,在我国也同样如此。

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爵士乐(Jazz)源于美国黑人民间音乐,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新奥尔良。

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流行音乐。

爵士乐主要有两种类型:布鲁斯(Bluess)和拉格泰姆(RagEime)。

布鲁斯又称蓝调音乐,是在美国黑人灵歌与劳动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

布鲁斯在英文中是忧郁、悲愤、苦闷的意思。

布鲁斯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在大调音阶上降低第三音级和第七音级,有时还降低第五音级。

这些降半音的音符具有小调色彩。

除此之外,纯五声音阶在布鲁斯音乐中也是经常使用的。

速度一般比较慢,常常以4/4节拍为主,但也有2/4节拍的,多用各种不同的切分节奏。

布鲁斯的伴奏乐器最初只是吉他,后来逐渐加进了其他乐器。

拉格泰姆没有歌词,只是用于舞蹈的伴奏。

过去一般都是用钢琴来演奏。

其主要特点是:左手有规则的每一小节都均匀地排列着四个八分音符,分为两组,每组有两个八分音符×× ×× .第一个八分音符通常是和弦的根音或低音,第二个八分音符为较完整的和弦,因而形成了循环反复的低音进行,充满不规则的强音切分节奏。

拉格泰姆通常使用2/4节拍,速度较快,气氛热烈。

目前,我国通俗歌曲在吸收运用爵士音乐上,大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吸收灵歌的对比手法灵歌,是黑人送葬时所唱的歌曲,它是布鲁斯音乐中的一部分。

曲调较为自由,节奏富于变化,常常出现断声、气声、哭泣声、喊叫声、呻吟声等,以及似说非说、似唱非唱等特点。

在我国有许多通俗歌曲借鉴吸收了这种形式,并创作出大量成功之作。

如:《心的祈祷》《让我再看你一眼》《寂寞让我如此美丽》《离不开你》等经典歌曲。

其中,《离不开你》是一首优秀的通俗歌曲,较好地运用了灵歌的手法。

它的音乐语言集中,节奏运用自如,是单二部曲式结构(即A、B两段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析爵士乐在音乐剧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姓名与学号林嘉颖 **********指导教师张重辉年级与专业机械电子工程0902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浅析爵士乐在音乐剧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摘要自从爵士乐诞生并进入音乐剧,便一直为音乐剧带来源源不断的激情,活力与惊喜。

本文以《芝加哥》,《西部故事》,《爵士歌手》等经典音乐剧为切入点,通过对爵士乐与音乐剧各自的发展历程与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爵士乐不仅在音乐上充实着音乐剧的构架,而且在音乐剧的戏剧特征,情感表达,情节发展,精神内核,及商业支持,等各个方面影响着音乐剧的发展。

随着多种音乐的不断融合,爵士乐也会在这个大背景下吸收各种音乐风格的精华,同时更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在音乐剧中将有进一步的发展,他的地位也不会因为音乐的融合而被削弱。

关键词爵士乐音乐剧发展地位一追根溯源1.1爵士乐的起源与特点有关爵士乐的起源素有多种说法,但是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其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

当时的历史背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1 首先爵士乐是一种“混血产物”——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拉格泰姆自身就是欧洲和非洲音乐传统集大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及其它音乐类型(如蓄奴制时代的做工歌曲、儿歌及舞曲等)(文献【1】)。

在当时的新奥尔良是多种文化流派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地方,这也更加加快了爵士乐的发展。

爵士乐起源的多样性从根源上表明了爵士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正是由于爵士乐的多样性使其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变化,因此为音乐剧提供了大量音乐素材。

2 在17世纪中期之前新奥尔良地区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的通婚促进了欧洲与非洲传统的融合。

这些通婚后繁衍下来的子孙后代,称作克里奥耳人。

与传统黑人不同,克里奥尔人一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音乐完全继承了欧洲音乐的传统。

(文献【2】)但是随着社会和法制的变革,克里奥尔人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最后与纯血统黑人无异。

这样的落差使他们的音乐中刻画了一丝伤感,对社会不公的嘲弄与讽刺,但爵士乐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调整使得欧洲音乐传统和非洲音乐传统(黑人所代表的)更为便利地融合。

这样的融合使爵士乐既有古典音乐在旋律上与作曲手法上的支撑,也具有了非洲音乐中的节奏,自由精神,欢乐却略带忧郁的曲调的影子。

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使爵士乐多了一份底蕴,使之进入音乐剧成为可能,同时切分节奏,自由的鼓点,略带忧伤的曲调,使其有潜力为音乐剧注入新鲜血液并从此在音乐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体看来,爵士乐具有节奏明快而不规则,旋律略带忧郁,(一般的音阶mi 和xi 都做了降半调处理,以增强旋律的忧郁色彩),这种对社会现状的忧郁情结和一笑置之的无奈和消极态度都能在社会大众中产生共鸣,由此得以流传。

同时节奏的不规则性和摇摆感使人很容易感到耳目一新,久唱不腻。

再加上演奏乐队的即兴发挥摆脱了乐谱的束缚而变得更加自由,更加简单随意,也更加易学。

同时大批歌剧大师如格什温,勋伯格等将爵士风格引入创作中,使得爵士乐在更广泛的阶层中逐渐受到重视,这也为爵士乐后来进入音乐剧打下了基础。

1.2爵士乐走进音乐剧音乐剧在20世纪初盛行,几乎与爵士乐在同一时间段出现。

这便决定了他们具有相同的大背景——20世纪初工业得到了无以伦比的飞跃,城市文化也相应繁荣发展,为了满足更多中产阶级或是工人的需求,集歌舞剧一身的轻喜歌剧音乐剧呼之欲出,同时爵士乐也在这个时候融合各家之长自成一体。

共同的背景,面向几乎相同的观众,使他们的结合也成为必然。

音乐剧中最早的音乐俗语也正是是“爵士乐”.而随之兴起的爵士舞又给音乐剧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它在形式上是放荡不羁的.在道德上是反传统的,但这正迎合了当时到美因青年的心理需要。

(文献【7】)1914年《当心你的脚步》(Watch out your steps)的上映,标志着爵士乐正式走进音乐剧。

艾尔文·伯林作出了那种精细的切分音拍子的歌曲,使得美国的音乐剧舞台与爵士音乐永远结了不解之缘。

后来,格什温兄弟创作的《女士,好样的》就开创了音乐剧自成一体,广受欢迎,美国音乐剧也掀开了它的新纪元,作品逐步趋于成熟。

随后,在20世纪40~60年代,受欧洲轻歌舞剧和爵士音乐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经典剧目如《俄克拉荷马》(Oklahoma,),《窕窈淑女》(My fair lady),《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芝加哥》等,其中的爵士音乐也久经传唱,让人耳熟能详。

可以说,没有爵士乐的注入,就没有百老汇的辉煌。

那么爵士乐又是从哪些方面深刻影响到音乐剧,特别是美国音乐剧的发展?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探讨。

二多维渗透——爵士乐对音乐剧各方面的影响2.1 作为音乐根基支撑起整部音乐剧的构架.爵士乐摇摆的节奏,略带悲伤,对世界不公又抱有玩世不恭和淡然相对的态度,这便使他成为讽刺社会现实类音乐剧很好的音乐构架.正是因为它的随意,使音乐剧具有了更强烈的讽刺意味,更让人回味无穷.这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芝加哥》了。

在《芝加哥》中,几乎全剧均由爵士音乐构成,轻松的爵士乐背后隐藏着沉重的社会现实,五光十色的生活舞台后隐藏着无尽的社会黑暗。

爵士乐的多元化赋予该音乐剧无穷的表现力。

首先爵士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典型的二十年代的芝加哥社会——黑暗,混乱,浮躁,势利的媒体主导了社会的舆论导向。

开场的杀人场景便以轻快略带忧伤的爵士乐作为背景,气氛在鲜明的对比中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其次爵士乐生动描写了剧中每个人的性格。

而后来的主要唱段《when you are good to mama》为罗西进监狱做铺垫,比利出现时仍是以一段典型的爵士《all I care about》生动描画了律师内心的虚伪势利,精明狡诈。

同时通过DJ的介绍,运用爵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由此爵士乐将整部音乐剧的构架完整地搭建起来,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巨作。

2.2 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音乐剧中,人物的性格的刻画,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由歌词,动作以及表情完成,而且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进行。

而根据在音乐剧欣赏课上接触到的经典音乐剧以及掌握的资料,通过爵士乐来表现的人物形象均和欲望,魅惑和阴暗面有关。

在音乐剧《发胶》里,女主播的一段《螃蟹小姐》展现了她的魅惑,性感,以及昔日的无比美貌和风光。

这一段布鲁斯风格的爵士乐就很好的塑造了人物性格。

试想还有那种音乐能够表现她的成熟迷人,略带慵懒,像猫一般的优雅与高贵呢?当然还有略带阴暗与邪气的一面,这也为后来各种阴谋以及美色诱惑埋下了包袱。

当然在《发胶》中还有李翠莲对崔西妈妈美食的诱惑也运用了典型的蓝调爵士,极尽表现了美食的诱惑以及崔西妈妈不禁美食诱惑蠢蠢欲动的心理。

如果说用大调来表现光明的,自律的性格特征,而用小调表现温柔或凄美的人物形象,那么爵士的“降mi 降xi”的运用使他处于大调与小调之间——既有了降b大调的幽默感,而且又更带一点阴暗,正如播放爵士乐的时候的灯光永远不会是金碧辉煌的,而是略显幽暗的,神秘又让人充满幻想。

爵士乐对人物的塑造在《芝加哥》一片中也是运用得恰到好处。

如为了成名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无情地抛弃了世界上唯一深爱着她的丈夫的罗西,狂野迷人却又傲慢自私的女明星维尔马凯丽,看似道貌岸然,实则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律师比利等等,都通过一段段典型的爵士乐进行描画,在此不做赘述。

2.3 常用于表现典型的美国生活在音乐剧中特别是百老汇的音乐剧中,我们常可以发现爵士乐被运用于对美国生活,特别是西部生活的描画中。

爵士乐源于美国生活,自然也成为了美国生活的一个音乐缩影。

就像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一样,许多作曲家将爵士风格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构思中,或是以明显的爵士特征出现,或是运用了切分节奏,或者是运用了降“mi”降“xi”的音乐元素,但都能通过爵士反映典型的美国生活,并且体现美国人民乐观,热情,勇于开拓,崇尚自由的精神特质。

在《奥克拉荷马》中,几乎所有唱段都是用降B大调写成,同时像《cansas city》,《all er nothing》等都使用了切分节奏,爵士元素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美国拓荒者们纯朴快乐,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生活。

同样在《西区故事》中通过精妙的爵士风格音乐处理,表现了美国生活的活力与激情。

来自波多黎各的一群男女在地下车库的群舞表演,表达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外来移民心中积存已久的压抑和力量。

2.4 渲染快乐或者歌舞升平的气氛演奏爵士乐的主要乐器决定了它的出现绝大多数是喧闹的,热情的——长号尖锐,声音鲜明,能奏出滑稽怪诞的音色;小号的声音嘹亮而有穿透力;而钢琴,班卓琴等能够为爵士乐提供活泼而不凝重的和弦,这样便能使每一样乐器都站起来.相反,在普通交响乐中常使用到的弦乐器等,并没有在爵士乐中得到很大的应用——它们太过温润,强调整体性,难以融合爵士乐本身的自由不羁和热情洋溢。

爵士乐的乐器编排是不规整的,也没有一个特定的要求,这反而使他更具自由性,能够更贴切地表现纷乱的世界或是热闹的场面(这相对于交响乐团用不和谐和弦等手法来表现而言更为生动贴切)。

在《芝加哥》中更是运用了大量的爵士乐来表现歌舞升平的场面。

例如在维尔马凯丽出场时的唱段,在主旋律的背后便隐藏着社会矛盾的冲突,似乎让观众也闻到了剧中酒馆里的酒精味,烟味,和一丝血腥味。

这样的表现力,是其他音乐类型所不具备的。

在《奥克拉荷马》爵士元素的运用使全剧洋溢这快乐向上的气氛,从而才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

2.5 作为剧本素材运用于音乐剧当中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便将爵士乐作为剧本的素材,情节发展的线索应用于音乐剧中——年轻的杰基·拉宾诺维茨不顾他虔诚的犹太家庭的传统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爵士乐歌星的故事。

作为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在当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爵士这一题材运用于第一部有声电影中,足显其对当时美国生活的影响之重要性。

当然这一题材的运用也使音乐剧增色不少。

三爵士乐音乐在音乐剧中的发展趋势当代音乐剧的发展呈现着多种音乐元素融合的特点。

像《芝加哥》这样的以爵士乐独当一面的音乐剧并不多见,但是基于以上所提到的,爵士乐在音乐剧中的多种功能以及难以磨灭的地位,将爵士乐作为一种音乐元素注入到音乐剧中的做法更为普遍。

但这并不意味着爵士音乐特点的削弱,相反它的风格更加浓郁鲜明,他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更加明确。

例如在2001 年拍摄的音乐剧电影《红磨坊》,将古典,爵士,朋克等音乐有机融合在一起,将观众带到了一百多年前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

又如在《妈妈咪啊》中的《waterloo》就带有明显的爵士乐节奏,结合电子乐的伴奏,也为发展了近百年的爵士乐添上了现代气息。

在风靡全球的《猫》中也是多出运用了爵士乐(如《jellicle ball》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