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的亚细胞组分分离
亚细胞结构分离的技术

亚细胞结构分离的技术分离亚细胞组分的第一步是制备组织匀浆或细胞匀浆。
匀浆(Homogenization)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或细胞放在匀浆器中加入等渗匀浆介质(即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钙溶液)研磨,使细胞被机械地研碎成为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包含物的混合物。
分离亚细胞组分的第二步是分级分离。
它通过由低速到高速离心技术,使非均一混合体中的颗粒按其大小轻重分批沉降到离心管的不同部位,再分部收集,即可得到各种亚细胞组分。
由于样品中各种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颗粒在离心开始时是均匀分布于整个离心管中,故每级分离得到的第一次沉淀必然不是纯的最重的颗粒,须经反复悬浮和离心加以纯化。
分离亚细胞组分主要离心技术是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
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是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
在差速离心中细胞器沉降的顺序依次为: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最后为核糖体。
由于各种细胞器在大小和密度上相互重叠,一般重复2~3次效果会好一些。
通过差速离心可将细胞器初步分离,但常需进一步通过密度梯离心再行分离纯化。
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
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两种。
密度梯度离心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
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 pH中性或易调为中性;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对细胞无毒。
①速度沉降(velocity sedimentation)主要用于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不等的细胞或细胞器。
这种方法所采用的介质密度较低,介质的最大密度应小于被分离生物颗粒的最小密度。
水稻亚细胞提取实验步骤

水稻亚细胞提取实验步骤
1、采集水稻新鲜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分开根和茎秆两部分;
2、准确称取植株鲜样0.5000 g,将样品剪成约2 mm的小段,在预冷的研钵下加入液氮研磨,研磨成粉末后放入4℃下保存,后续所有的操作步骤都在4℃进行;
3、采用分级离心法分离细胞不同组分,亚细胞各组分提取剂为:250 mmol/L 蔗糖、50 mmol/L tris-HCl、1.0 mmol/L二硫赤藓糖醇、5.0 mmol/L抗坏血酸、1.0% (质量分数)Polyclar AT PVPP,pH 为7.5;
4、样品和提取剂以1∶5的比例充分混合,用240 μmol/L尼龙膜过滤,尼龙膜上残骸作为细胞壁组分;
5、上清液在5000 r/min离心20 min后,沉淀为细胞器组分;
6、上清液继续在65000 r/min离心3h,所得上清液为可溶性组分;
7、将各组分移入三角瓶中,在电热板上蒸发至5 mL左右,加入10 mL硝酸和3 mL高氯酸,消煮至澄清透明后定容,过滤(0.45 μm)后放入4℃冰箱保存,待测。
亚细胞的分离概述

目前,免疫荧光显微术已广泛应用于研究胚胎发育、病理组 织、癌症及正常细胞表型,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亚细 胞定位,以及抗原的辅助定位等。 该技术的关键是抗体的特异性、标本的制备、自身荧光、显 微镜的使用及操作者。 抗体特异性取决于免疫时用的抗原的纯度,使用亲和纯化的 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自身荧光通 常限制细胞和组织中荧光抗体探针的可检测性。
(2)对反应产物的检测结果模棱两可:
如果对过氧化物酶反应产物判断不清,可以在 DAB 底物溶液中加入镍或钴等金属盐,会使反应更为敏 感,此时反应产物呈紫色或黑色。
首先用水配制8% NiCl2贮存液,再按每0.5 ml DAB 溶液(0.5 mg/m1)加入4 µ L 8% NiCl2贮存液进行孵 育,最后加3 µ L 2% H202使反应进行。
通过光谱辨别(spectrum discrimination)可以将自身荧光 的影响减至最低。光谱辨别包括选择适当的探针和滤光器以使 探针的荧光信号相对于自身荧光之比达到最大。
哺乳动物细胞中自身荧光物质主要是黄素辅酶(FDA和 FMN,吸收光波长为450 nm,发射光波长为515 nm)和还原型 吡啶核苷酸(NADH,吸收光波长340 nm,发射光波长为460 nm)。
2. 阻断滤片:在光路中吸收那些经过标本后未被标本转化, 吸收而射到视野的激发光,起保护观察者眼睛的作用。激 发与阻断滤片配合使用的范围。
3. 吸热滤片:由于光源都含有一定量的红光而产生热量, 此类滤片具有吸收热量的作用。
(三)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依照光路照射方向分为透射式和落射式两种。大部分荧 光显微镜兼有透射和落射两种功能。通过改变光路中的反光镜可以进 行透射光或落射光荧光观察。
亚细胞分离实验报告

亚细胞分离实验报告亚细胞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种亚细胞结构和功能。
本篇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亚细胞分离实验的步骤、目的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分离细胞的亚细胞结构,进一步研究细胞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分布情况。
通过亚细胞分离,可以获得纯净的亚细胞结构,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相互作用。
二、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选取适当的细胞系进行培养,依据实验需求选择能够分离的亚细胞结构。
2. 细胞裂解:使用适当的细胞裂解缓冲液,将培养的细胞裂解,使细胞组分溶于溶液中。
3. 离心分离:将裂解后的细胞悬液进行离心,以分离出不同密度的细胞组分。
4. 收集上层液体:从离心后的上层液体中,将含有目标亚细胞结构的液体收集下来。
5. 重复离心:为了获得更纯的亚细胞结构,可以重复进行离心分离步骤,收集不同密度的上层液体。
6. 分析与鉴定: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所分离的亚细胞结构进行分析鉴定。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亚细胞分离实验。
下面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 分离的亚细胞结构:根据实验设计和步骤,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目标亚细胞结构。
比如,如果我们选择了线粒体作为目标,那么我们得到的上层液体中就会富集有线粒体。
2. 亚细胞结构纯度:通过鉴定和观察分离后的亚细胞结构,我们可以评估其纯度。
纯度越高,说明我们得到的亚细胞结构越纯净,可以对其进行更准确的分析。
3. 亚细胞结构功能:通过对分离的亚细胞结构进行功能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在细胞内的功能和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酶活性分析了解线粒体的能量产生情况,进一步揭示其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四、实验应用与展望亚细胞分离实验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亚细胞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它们在细胞功能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为相关的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此外,亚细胞分离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分化、发育和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
叶绿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pdf

(2)细胞破碎时,不必过细。用普通的家用食品 料理机匀浆2 min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此 外,过滤时不要用力挤压,以避免对叶绿体被膜 的破碎。在用细胞器分离缓冲液悬浮叶绿体粗提 物时应轻缓,在冰上轻轻晃动使叶绿体分散开来。
心机配平), 轻轻吸取上清液。 5. 在2.0ml离心管内依次加入50%蔗糖溶液0.9ml和15%蔗糖溶液 0.5ml(注意15%蔗糖溶液要缓缓沿离心管壁注入,不能搅动 50%蔗糖液面)。 6. 小心地沿离心管壁加入0.4ml上清液。 7. 离心8000r/min, 20 min。 8. 取出离心管,可见叶绿体在密度梯度 液中间形成带。
冲液 ph=7.4) 50%蔗糖溶液,15%蔗糖溶液,0.01%吖啶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步骤
1.选取菠菜叶片(选择嫩绿色的新鲜叶片),洗净擦干后去除 叶梗和粗脉,撕成小碎块(剪碎更宜碾磨),称2~3g放于玻 璃匀浆器中
2.加入预冷(放在冰上预冷)到0℃匀浆介质10ml,在冰上用研 钵研磨。
3.捣碎液用尼龙网过滤于50ml烧杯中。 4.将滤液平分到2个离心管中(2ml),1000r/min下离心1min(离
(4)加样时一定要小心,防止破坏梯度。为此,应采用宽口 吸头吸取叶绿体粗提物悬浮液,释放时,将枪头贴于管壁 接近15%蔗糖浓度处缓慢释放。
(5)离心时,为防止速度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对浓度梯度层 的破坏,离心机的加速一定要缓慢,而下降时也要缓慢停 下。此外,为防止高速离心过程中温度上升可能造成的由 于颗粒扩散而引起的梯度破坏,离心前一定要让离心机在 0℃或更低的温度下充分预冷【1】。
9.用吸管对准叶绿体那一层吸取一滴叶绿体悬液滴于载片上, 加盖片观察: 1)在普通光镜下观察;
植物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植物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对于理解其生物功能及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突破,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研究现状,探讨其方法和技术,分析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随后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和技术,包括生物信息学预测、荧光标记、免疫电镜等。
接着,文章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在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新发现的定位模式、定位机制以及定位与功能关系的研究等。
文章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亚细胞定位是理解蛋白质功能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我们揭示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确切位置,从而推测其可能参与的生物过程。
目前,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信息学预测、荧光标记显微观察以及细胞分馏技术等。
生物信息学预测: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的方法,通过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可能的亚细胞定位。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在蛋白质表达之前提供初步的定位信息。
目前,已有多个在线工具和数据库可供使用,如TargetP、WoLF PSORT等。
荧光标记显微观察:这种方法通过将荧光基团与特定的蛋白质标记结合,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在细胞内的分布,从而确定蛋白质的亚细胞位置。
常用的荧光标记技术包括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免疫荧光标记等。
这种方法直观、准确,是目前研究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主要手段之一。
细胞分馏技术:这是一种基于生物化学原理的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细胞组分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将细胞内的各种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从而得到特定的亚细胞组分。
植物细胞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细胞分离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植物细胞器分离纯化的操作技能。
3. 了解不同细胞器在分离过程中的沉降特性。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分离实验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采用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可以将植物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纯化,从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三、实验用品1. 植物材料:洋葱鳞片叶或菠菜叶片。
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蔗糖、盐酸、缓冲液、龙胆紫染液。
3. 实验仪器:离心机、匀浆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步骤1. 细胞破碎:将植物材料放入匀浆器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高速匀浆,破碎细胞。
2. 差速离心:将匀浆液转移至离心管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细胞碎片。
3. 叶绿体分离: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以50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叶绿体。
4. 线粒体分离:将离心后的沉淀物重新悬浮于生理盐水中,以12000r/min的速度离心15分钟,分离出线粒体。
5. 染色:将分离出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加入适量龙胆紫染液,染色5分钟。
6. 观察:将染色后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叶绿体:呈绿色,呈球形或椭球形,细胞器较大,直径约2-4微米。
2. 线粒体:呈蓝色,呈杆状或圆形,细胞器较小,直径约0.5-1微米。
六、实验讨论1. 在差速离心过程中,不同细胞器的沉降速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离心速度和时间,实现细胞器的分离纯化。
2. 本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离效果较好,说明差速离心法适用于植物细胞器的分离。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匀浆时间和离心速度,以免影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出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并通过显微镜观察了其形态特征。
亚细胞组分分离鉴定

持离心机的平稳,以免产生振动。 • 放置离心管时需注意配平:加液应称量平衡;
试管必须对称放入 • 加液体积应小于离心管体积2/3 • 若运行时有离心试管破裂,会引起较大振动应
立即停机处理
亚细胞组分的分离及观察鉴定
实验目的
只用于分离密度和大小悬殊的细胞,更 多用于分离细胞器
密度梯度离心法
• 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 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 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 分离
• 分为速度区带离心和等密度离心两种 可分离各种细胞、病毒、染色体、脂蛋 白、DNA和RNA等生物样品
1. 家兔处死,取肝组织。(已完成) 2. 取大约2g大小的肝组织,匀浆,过滤
3. 离心,得上清 1 4. 沉淀加蔗糖混匀,离心,得上清 2
实验步骤
5.沉淀加蔗糖混匀,离心,得沉淀(细胞核) 6.上清 1 & 2 混匀,离心,得到的沉淀再加蔗糖
混匀离心,得沉淀(线粒体) 7.染色
实验报告
姓名:班次:组别:实验室:日期: 一、实验题目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结果
常用的亚细胞组分分离方法 (P14)
1. 差速(分级)离心法 速度区带离心法 2. 密度梯度离心法 3. 超速离心法 等密度离心法
差速(分级)离心法
• 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 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
• 特点:介质密度均一,速度逐渐提高,样品按 大小先后沉淀
• 细胞器沉降的顺序: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 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最后为核蛋白 体
超速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体内的亚细胞组分分离
步骤:准确称取植株鲜样0.5000 g,加入20 mL提取液(0.25 mmol/L蔗糖+50 m mol/L Tris HCl缓冲液(pH 7.5)),研磨匀浆,用尼龙纱布过滤,滤渣为细胞壁部分;滤液在600 r/min下离心10min,沉淀为细胞核部分;上清液在2000 r/min下离心15 min,沉淀为叶绿体部分;上清液在10000 r/min下离心20 min,沉淀为线粒体部分;上清液为含核糖体的可溶部分,每组两次离心,全部操作在4下进行。
植物亚细胞组分的分离
步骤:准确称取鲜样0.5000 g,加入20 mL提取液[0.25mol·L-1蔗糖+50 mmol·L-1 Tris-HCl缓冲液(pH7.5)+1mmol·L-1二硫赤鲜糖醇,研磨匀浆,匀浆液在冷冻离心机300×g下离心30 s,沉淀为细胞壁组分;上清液在2000×g下离心15 min,沉淀为细胞核和叶绿体组分;上清液在10000×g下离心20 min,沉淀为线粒体组分;上清液为含核糖体的可溶组分。
全部操作在4℃下进行。
Fractionation of Leaves and Roots.Leaves and roots were homogenized using a mortar and pestle in a medium containing
0.25 M sucrose,50 mM Tris-HCl(pH 7.5),and 1 mm
dithioerythritol.All steps were performed at 4 C.The resulting brei was strained through eight layers of cheesecloth,and liquid was expressed from the residue.The residue was washed twice with the grinding medium.The pooled washes,together with the first filtrate,were centrifuged at 300g for 30 s.The resulting pellet combined with the residue of the cheesecloth filtration contained mainly cell walls and cell wall debris and was designated as cell wall fraction(I).The supernatant of the first centrifugation step was then centrifuged at 20,000g for 45 min to sediment cell organelles.The pellet was taken as organelle fraction(II).The resultant supernatant solution referred to as soluble fraction(III)was employed in subsequent characterization studies as described.Fractions I and II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Cd content.The supernatant,fraction III,was further fractionated by gel filtration ,using Sephadex G-100,G-25,and G-10(Pharmacia Fine Chemicals, Uppsala,Sweden).An aliquot of fraction III was applied to a column(100 x 2.6 cm)of G-100 using 50 mm Tris-HCl(pH 7.5) and 0.1 mM dithioerythritol as eluting buffer.Fractions containing Cd were pooled and chromatographed on calibrated G-25(roots) or G-10(leaves)columns(70 x 2.3
cm).Fractions were collected on an LKB Ultrarac fraction collector.The effluents were monitored at 280 nm with a Gilford spectrophotometer 2400 S.The activities of the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nd malate dehydrogenase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references 9 and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