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实习大纲

《机械加工》实习大纲

机械加工(车工方向)短期培训教学大纲一、专业性质
机械加工(车工方向)即车工初级工短期培训,通过45天270课时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使学员掌握初级工必须具备的应知和应会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机械识图》、《金属材料热处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等几门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车工应具备的识图、金属材料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基本的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学习,使学员懂得车床工作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掌握各种典型表面的加工操作方法。

2、基本要求
教学中应坚持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穿插现场教学和参观实习,以突出车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课时分配及主要内容
1、《机械识图》 5天30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投影、三视图、组合体、各种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基础知识。

2、《金属材料热处理》 5天30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晶体、钢、铁、合金、铁碳合金状态图、有色金属、
热处理等基础知识。

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5天30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公差、基本偏差、配合、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等基本测量工具的实际应用。

4、《机械基础》 5天30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机械传动的原理与方法、基本机构、以及液压与气动传动原理等基础知识。

5、《车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 23天138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车床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掌握典型表面如外圆、端面、阶台、切断、沟槽、内外圆锥、螺纹等的加工操作方法。

6、复习测验2天12课时
四、教学计划。

机械加工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教课纲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3初步掌握机械制造过程和方法本质,工作特色及其基来源理,并拥有选择毛坯、部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剖析的初步能力。

4认识各样加工方法的使用设施的基本工作原理,大概构造和合用范围。

5熟习常用工程资料的加工性能和部件的构造工艺性。

6初步认识新资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7认识切削加工的基来源理、金属切削过程;认识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性能。

8掌握刀具构造、刀具资料知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角度的作用,及其对加工精度、表面。

9粗拙度的影响,使学生拥有合理选择刀具角度的能力。

10掌握各样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来源理和工艺特色,拥有选择毛坯加工方法及工艺剖析的能力。

11理解部件构造设计的工艺性要求,使学生拥有设计合理的部件构造的能力。

12掌握依据详细的生产条件,合理地安排部件加工过程。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要点与难点课程要点:工程资料及热办理的选择方法、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切削用量三因素、刀具几何角度的标明、切削层公称横截面因素;切削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和齿轮加工的基本知识;部件工艺规程的内容和要求、典型部件加工工艺等。

课程难点:金属毛坯的成形方法、提升机械加工质量的门路与方法;刀具工作角度、刀具几何角度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齿轮加工、基准及定位基准的选择等。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机械工程资料1.金属的构造2.钢的热办理3.合金刚4.铸铁5.有色金属6.硬质合金和超硬刀具资料7.非金属资料第2章金属毛坯的成形8.锻造9.锻压加工10.焊接第3章金属切第4章削原理11.基本定义2.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3.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4.工件资料的切削加工性5.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第5章金属切第6章削加工2.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3.车削加工4.铣削加工5.磨削加工6.齿轮加工7.其余切削加工简介第7章机械加工质量8.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9.机械加工精度的综合剖析10.影响机械加工编码质量的因素11.提升机械加工质量的门路与方法第8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拟定1概括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准备工作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4工序设计5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剖析6提升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举措第9章机床夹具1.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2.定位偏差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4.各样机床夹具简介第10章典型部件加工工艺1轴类部件加工2套筒类部件的加工3箱体类部件的加工4圆柱齿轮加工第11章装置工艺1.概括2.装置方法3.装置工艺规程的拟定第12章现代制造技术简介4.计算机协助设计与制造5.计算机协助工艺规程6.柔性制造系统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三实践性教课环节要求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本课程学习、要求与生产实习相联合。

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加工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机械加工技能,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一、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是指在机械加工设备教学过程中,规定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的文件。

它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引导作用。

一份科学合理的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能够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的内容1. 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机械加工设备教学中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例如,学生应该熟悉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加工工作。

2. 教学内容: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等。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需求来确定,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实践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价标准应该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实际操作的评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三、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的结构1. 引言:简要介绍机械加工设备教学大纲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机械加工设备教学中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3. 教学内容:详细列举机械加工设备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4. 教学方法:介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5. 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6. 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中职机械加⼯技术专业教学⼤纲机械加⼯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招⽣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及同等学历者,学历三年。

⼆、培养⽬标及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发展的数控设备使⽤、维修与管理⼈员。

毕业⽣主要⾯向各类机械制造业,在⽣产第⼀线从事机械设备使⽤和维护,实施机械设备的使⽤⼯艺,操作机械设备⽣产及设备的使⽤、调试、保养、维护和设备管理等⽅⾯⼯作;此外,也可从事与机械加⼯技术应⽤专业相关的钳⼯、车⼯、电焊等技术⼯作。

三、知识结构、能⼒结构及要求根据数控技术应⽤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机械加⼯技术专业学⽣的知识结构、能⼒结构及要求。

(⼀)知识结构要求1.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识图能⼒。

2. 掌握机械加⼯及装配的常规⼯艺。

3. 掌握主要机械加⼯设备结构、调整及⾦属切削加⼯的基本知识。

4. 了解电⼯、电⼦、液压传动、数控等技术在机械加⼯中应⽤的基本知识。

(⼆)能⼒结构1.具备机修钳⼯、维修电⼯必须的基本操作技能;2.具有⼀般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3.具有使⽤计算机进⾏绘图及辅助设计的能⼒;4.具备正确的语⾔⽂字表达及读图、制图能⼒;5.具备正确使⽤⼿册、标准等本专业有关技术的资料的能⼒;6.具有对机械设备进⾏、维护、安装、调试及故障检测的基本能⼒;7.具有创新精神及⽴业创业能⼒;8.具有继续学习及适应职业变化的基本能⼒。

四、毕业要求取得本专业中职毕业证书、中级车⼯、钳⼯操作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中级技能⽔平。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理论教学1.⽂化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划教材)①政治(72学时)在初中政治的基础上,进—步学习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就业与创业等知识,使学⽣会⽤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及基本⽅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具有正确的就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体育与健康(184学时)在初中体育的基础上,进—步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学⽣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法,养成⾃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主锻炼、⾃我保健、⾃我评价和⾃我调控的意识,全⾯提⾼学⽣⾝⼼素质和社会适应能⼒,为学⽣终⽣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业奠定基础。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大纲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大纲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5)《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12)《电工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15)《Pro/E 野火版3.0 三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7)《电焊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23)《车工工艺与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33)《AUTOCAD》课程教学大纲 (39)《钳工工艺与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43)《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0)《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53)《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械类学时数:9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着重介绍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方法。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用正投影法绘制图样的方法;3、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相关标准;4、掌握常用件、标准件(主要是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5、了解零件图、装配图的作用及内容,掌握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7、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课题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课题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1)了解图纸幅面及格式的规定。

(2)了解比例的规定。

(3)了解长仿宋体字、阿拉伯数字和常用字母的规格和写法。

(4)掌握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其画法。

(5)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2.常用几何图形画法(1)掌握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三、六等分)的方法。

(2)掌握线段连接的作图原理和方法。

(3)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以及作图步骤。

(4)了解画草图的基本方法。

练习题:写长仿宋体字、数字、字母;尺寸注法;作正多边形,圆弧连接。

徒手抄画零件平面轮廓图(含尺寸标注)。

机械加工培训计划及大纲.doc

机械加工培训计划及大纲.doc

机械加工操作工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理论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等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通过培训,使在岗职工能较全面地熟练掌握车工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了解刨、铣、钳、焊等工种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以上技术理论水平。

2、要求尽快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工符合要求的工件或产品,达到本等级机械加工国家职业资格水平。

3、根据机械行业的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本次培训主要以车工专业为主,以适应市场用工需求。

二、培训对象:在岗职工三、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一)理论知识1、安全文明生产与职业道德2、机械制图基础理论知识3、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及加工工艺4、工具、夹具、量具的使用方法与维护知识5、钳工、电工等相关知识6、普通机床的操作规程与维护保养知识7、普通机床的基本知识和结构分析(二)操作技能1、轴类零件的加工2、套类零件的加工3、内外径、长度、深度、高度检验4、螺纹的加工5、螺纹的检验6、锥面及成形面的加工7、锥度及成形面的检验(三)教学方法1、以车工工艺学为主及其相关知识。

2、操作技能应会技术3、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五、场地及设备情况:根据本课程特点,要以在岗职工为主,将部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训室进行,适当增加学员的动手操作时间,以便于学员更好掌握机械加工初级技能。

我学校包括钳工实训室、车床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各类实训设备齐全,能保证每个在岗职工参与实际操作。

西安市技工学校赠送以下资料《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课程编码:1100001120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华天学院机电系课程编码:1101B103总学时:60总学分:3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基础教材:《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朱淑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机械制造工程学》张树森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及其它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的书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讲授机械制造中涉及的刀具、夹具、工艺等基础知识,将传统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三门机械专业课有机衔接,合三为一,使之更加系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制造技术与社会关系、新刀具材料、新工艺及数控机床刀具、常用机床夹具特点。

2.掌握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的影响、切削规律、机械制造工艺术语和概念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达到对一般的零件进行工艺设计和简单的专用夹具设计。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1.制造与社会2.零件的制造方法3.切削加工自动化教学要求:了解制造技术与社会关系,尤其要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关系;了解零件制造方法的分类和发展。

第二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1.切削运动、切削用量三要素2.刀具切削部分几何角度3.刀具材料4.金属切削规律教学要求: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角度的标注(以正交剖面系为主)和刀具材料的选取,理解切削中切削力,切削热及温度,刀具磨损的变化规律。

第三章金属切削刀具1.车刀(包括成形车刀)2.孔加工刀具3.铣刀4.数控机床刀具5.砂轮与磨削教学要求掌握各种刀具的结构、角度分析和适用的加工场合,会选择刀具。

第四章典型表面的加工1.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2.孔加工方法3.平面及成形表面的加工方法教学要求:掌握典型表面加工方法(包括所用设备、刀具、工艺过程)及达到的精致要求。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前期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具备制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和进行简单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为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会分析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和影响机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3、熟悉专用夹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熟悉四类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特点。

5、了解有关特种加工工艺及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6、掌握装配工艺的制订原则和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进行简单夹具的设计。

2、能进行工艺规程的编制。

(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大胆细致的学习作风。

2、培养勤学好问,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基本内容:本课程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性质和特点,明确学习目的。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基本内容:机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教学要求: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会确定零件结构工艺性;掌握毛坯的选择方法、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会确定加工余量;会分析计算工序尺寸公差;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3、机械加工精度基本内容:机械加工精度概述;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分析;加工误差综合分析;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教学要求:掌握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掌握分析加工误差的方法及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基本内容: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控制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
3初步掌握机械制造过程和方法实质,工作特点及其基本原理,
并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4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使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大致结构和适
用范围。

5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加工性能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6初步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7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金属切削过程;了解金属切削机床
的工作性能。

8掌握刀具结构、刀具材料知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角度的作用,及其对加工精度、表面。

9粗糙度的影响,使学生具有合理选择刀具角度的能力。

10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
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能力。

11理解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使学生具有设计合理的零件
结构的能力。

12掌握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合理地安排零件加工过程。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选择方法、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几何角度的标注、切削层公称横截面要素;切削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和齿轮加工的基本知识;零件工艺规程的内容和要求、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等。

课程难点:金属毛坯的成形方法、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刀具工作角度、刀具几何角度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齿轮加工、基准及定位基准的选择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机械工程材料
1.金属的结构
2.钢的热处理
3.合金刚
4.铸铁
5.有色金属
6.硬质合金和超硬刀具材料
7.非金属材料
第2章金属毛坯的成形
8.铸造
9.锻压加工
10.焊接
第3章金属切第4章削原理
11.基本定义
2. 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
3.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4.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5. 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
第5章金属切第6章削加工
2.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3.车削加工
4.铣削加工
5.磨削加工
6.齿轮加工
7.其它切削加工简介
第7章机械加工质量
8.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9.机械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
10.影响机械加工编码质量的因素
11.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与方法第8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1概述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准备工作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
4工序设计
5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6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第9章机床夹具
1.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2.定位误差
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4.各种机床夹具简介
第10章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1轴类零件加工
2套筒类零件的加工
3箱体类零件的加工
4圆柱齿轮加工
第11章装配工艺
1.概述
2.装配方法
3.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12章现代制造技术简介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5.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
6.柔性制造系统
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本课程学习、要求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实习环节主要以参观实训中心、实习单位为主。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机械加工方式,熟悉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
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
五学时分配:
2006年8月15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