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供体短缺之解决途径: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让生命实现另一种升华

上 发表 文 章称 ,中 国每年 器 官移植 的供 求 比例 只有
1 :1 0。 5
器官供体 严重短缺
中 华 医 学 会 器 官 移 植 学 分 会 副 主 任 委 员 、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第 3 9 院全 军 器 官移 植 中心 石 炳毅 0医
| i 露进 论 /02 2 坛 21. 0
髓 、角膜 等 。在 发达 国家 , 肾移植 已成 为 良性 终末 期 肾病 ( 如慢 性 肾小球 肾炎 、慢性 肾盂 肾 炎等所 致 的慢 性 肾功 能衰竭 )的首选 常规 疗 法 。 据 介 绍 , 目前 , 器 官 移 植 所 用 器 官源 , 全 部
来 自器 官 捐 献 。器 官 捐 献 ,按 照脑 死 亡 立 法 的 原
5 5
医海颜潮
未进 行 脑死 亡 的立 法 , 因此 在实 际操 作 上很 多 时候
按 照 “ 一 双 死 亡标 准器 官捐 献 ”的 标准 ,前 提 脑 心
脑 死 亡 是 指 脑 组 织 血 流 信 号 完 全 消 失 , 虽 有
心 跳 ,但 无 自主 呼 吸 , 即使 依 靠 机 器 和 药 物 的 支 持 ,其 生命 特 征所 能 维持 的时 间 ,一般 最 多也就 是 四五天 ,绝 不 会逆 转 。 因此 ,在 设有 《 死 亡法 》 脑 的地方 ,病 人 一旦 被 诊 断为脑 死 亡 ,医 生有 权立 刻
患者 又 以每 年 十几 万 的数量 增加 ,只有 很少 患者 能
等到 移 植 。在这 些幸 运 患者 中 ,肾脏 移植 者 的一 年 存活 率在 九成 以上 ,肝脏 移植 者 的一 年存 活率 也有
八九 成 。
人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病情恶化。
我国器官捐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我国器官捐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作者:陈颖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04期摘要: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突破性发展,多年来为解除患者器官坏死病痛做出了突出贡献,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也是我国红十字会的一项重点援助服务项目,在保障器官捐献与移植治疗的科学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器官捐献政策与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器官捐献顺利进行的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解决。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器官捐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在器官捐献问题上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提出解决策略,希望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器官捐献政策的漏洞,促进器官捐献工作的科学合理运行。
关键词:器官捐献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器官移植治疗方式起源于美国。
在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国普遍面临着器官来源不足问题。
如今在器官坏死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对器官移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器官捐献工作的有序运行是实现器官移植治疗的重要保障。
我国器官捐献政策目前存在较多漏洞,捐献者与器官协调员之间往往因为身体状况及费用等问题发生纠纷,严重影响我国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治疗的秩序。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红十字会工作经验,探讨如何通过红十字会的介入弥补器官捐献政策的漏洞,研究探索化解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中纠纷矛盾的对策。
1.我国器官捐献现状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治疗的物质基础,器官移植是通过将患者丧失了功能的器官切除,植入他人健康器官以获得治疗效果的疾病治疗方式。
我国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事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现在每年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例可达百万之多,但可供移植的器官总数却有限,供不应求,每年死后愿意捐助器官的公民数量只有百余人,为器官移植治疗带来诸多限制性因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负担较重,尤其近些年来高科技医疗技术的推广使器官移植手术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器官捐献的需求量逐渐上升。
由于器官捐献方面的制度建设比较缓慢,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既有的发展历程中很难总结出有效的工作经验,因此器官捐献工作没有得到妥善的维护与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协调不当损害了器官捐献的合理秩序以及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
器官移植

现代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实验动物 的组织和器官代替人类的器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供体短缺的形式,虽然现在这种代替方式还未 被许多人所接受,面对今天或者以后的供体短缺 严峻形势是可取的。 用实验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代替人类的器官有 以下优点: 动物器官取之不尽; 动物器官比人造器官更具自然和生物性; 动物器官随用随取,可克服使用人体器官存 在的各种伦理及法律问题。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将一个人健康的 器官移植到病人体内的复杂手术, 目的是替换病人因疾病丧失功能 的器官。 现今器官移植技术水平不断 提高,器官移植作为一种器官衰 竭的救治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 获得普遍认可,已经成为公认的 治疗各种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 手段。 目前器官移植领域主要的面 临有以下特殊问题: 供体短缺 排斥问题
要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1万例左右,还不到1%。供体短缺严重 制约了中国器官移植医学的发展。
我国可考虑成立一种专门的器官捐献基金会,对于那些捐献了器官的人及其
亲属,以及捐献了死者器官的家属在他们遇到某种困难时,可以向该基金会申请资 助或优先获得移植器官,作为对捐献者高尚行为的物质性肯定和鼓励。除此之外, 可考虑通过异种移植来缓解。美国公共卫生局(PHS)将异种移植定义为:将非人的 动物的活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植入或灌注进人类受体,或者人的体液、细胞、 组织或器官在体外与活的非人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接触[1]。
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超急性排斥反应,较之同种移植排斥反应更强烈、 更迅速,通常发生在血管吻合后的几分钟至几小时之内。多数学者认为,发生超急 性排斥反应的原因是人类血清中存在的天然抗体与异种供器官携带的异种抗原结合, 激活补体,攻击移植器官,继发凝血、出血,最终导致移植器官失活[2]。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4.4 免疫学的应用 教案

4.4 免疫学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教学难点(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本节聚焦】1、疫苗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发挥这样的作用?2、器官移植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导入】问题探讨: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讨论: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答: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她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没有起到预防作用。
【过渡】在人类的历史上,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而免疫学正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一、疫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
公元16世纪,中国人首先用人痘疫苗预防天花,为后来英国的外科医生詹纳(Jenner)发明牛痘疫苗奠定了基础。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关疫苗的研制,开创了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的新时期。
巴斯德简介:(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5日),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过渡】什么是疫苗?疫苗的作用是什么?疫苗的种类有哪些呢?1.概念:疫苗通常是用_____的或_____的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以及相应的________),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具有抵抗力;3.实例:(1)天花疫苗:根除了天花(2)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麻疹疫苗(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即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3)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4)我国研制的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是我国首个DNA疫苗。
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伦理困境及解决途径

参考内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活体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某些器官衰竭的有效手 段。然而,活体器官移植在为患者带来希望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本次 演示将围绕我国活体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困境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活体器官移植中面临的伦理 问题
1.人体器官来源
活体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于捐献者,但人体器官来源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供 需失衡的现象。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有学者提出应该拓展器官来源,包括利用逝 世后的器官捐献、有偿器官交易等。然而,这些做法是否符合伦理道德仍存在争 议。
感谢观看
3.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 提高活体器官移植的手术技能和术后护理水平,以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 4. 加强政策宣传和伦理教育: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政策 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器官移植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 伦理教育和培训。
2.捐赠者权益保护
活体器官移植涉及对捐赠者的身体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因此必须重视保护 捐赠者的权益。包括捐赠过程中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健康权益等。同时,要 防范潜在的商业化和滥用问题,确保器官捐献的非营利性和自愿性。
3.医疗风险
活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如手术后感染、排异反应等。此 外,供体器官的功能和结构差异也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或术后不良后果。如何在保 证患者接受合适治疗的同时,降低医疗风险,是伦理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器官移植的伦理困境
1、器官来源问题
器官移植需要大量的器官供体,但人体器官的来源却非常有限。在我国,器 官捐献以自愿、无偿为原则,但实际上仍以活体捐献为主。由于对死亡判定标准 等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活体捐献者在面临不可逆的脑死亡或身体严重受损 时,往往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无疑加重了捐献者的负担。
我国器官捐献的困境及对策

The Existing Problem s and Counterm easures of Organ Donation in ChinaYu Haojie et al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Guangzhou,510010AbstractAt present,the reasons of low organ donation rate were the influences of traditional cultural,the lack of relative standardizationi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the lack of perfect organ donation system,social trust crisis etc.The phenomena and deep reasons of problems in organ don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ought further.We should perfect health care policies,establish a perfect system for organ donation,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set up a specialized account,pay attention to humane care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 of brain death,all of which are aiming at the improvement of our country's organ donation business.Key WordsOrgan Donation;Transplantation;Ethics器官捐献作为器官移植工作的基础,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
人工器官技术在移植医学中的意义

人工器官技术在移植医学中的意义移植医学是一门旨在通过将健康的组织或器官移植到患者身体中来治疗疾病或替代功能受损的器官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器官技术逐渐成为移植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人工器官技术在移植医学中的意义。
首先,人工器官技术可以解决器官短缺问题。
由于器官捐献的限制以及供需不平衡,很多患者在等待合适的器官移植时不得不忍受病痛的折磨。
人工器官技术的出现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通过使用人工器官,可以避免对供体器官的依赖,从而解决器官短缺的问题,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挽救更多的生命。
其次,人工器官技术可以减少移植手术的风险。
传统的器官移植手术需要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包括供体器官的获取、手术切口的开放、器官的植入等。
这些手术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手术切口感染、供体器官排斥等。
而人工器官技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技术将人工器官植入患者体内,避免了供体器官获取和手术切口的开放,从而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人工器官技术可以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传统的器官移植手术中,供体器官与患者的免疫系统之间可能存在不兼容的问题,导致器官排斥反应的发生。
而人工器官技术可以通过材料工程和生物学技术的手段,设计和制造出与患者免疫系统相容的人工器官,减少器官排斥的风险,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此外,人工器官技术在移植医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人工心脏可以替代患者心脏功能衰竭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人工肝脏可以在患者等待供体肝脏时提供临时的肝功能支持;人工肾脏可以在患者肾功能衰竭时进行血液透析。
这些人工器官的应用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人工器官技术在移植医学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人工器官的材料选择、生物相容性、功能稳定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此外,人工器官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也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和监测。
尽管如此,人工器官技术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器官技术将在移植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器官移植现状_医学论文 - 经典论文

国内外器官移植现状_医学论文- 经典论文(文章一):器官移植论文分析器官移植给我们带来的问题随着医学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突破、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器官移植在医疗中越来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数曾经无法治愈的病人通过器官移植手术获得了“新生”。
器官移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给广大病人带来了福音,使人类日益远离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在延长生命时间和提高生命质量两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福祉,但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与此同时,它所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同样引发了各个方面的深刻讨论,这无疑是其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之一。
首先,器官移植中器管的分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器官是一种稀有的卫生资源,因此不可能按需分配。
其分配标准一直是伦理学讨论的问题之一。
器官移植是救命的技术,而不应该是用来赚钱的技术。
优先分配给谁?如果仅依据支付能力来分配器官这种稀缺资源,造成器官移植这种技术仅能为富人享有,将穷人排除在外,这是不公正的。
政府、社会、医疗机构有责任使穷人也能得到这种技术服务。
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是人体器官移植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我国器官移植资源分配的现状、提出实现我国器官移植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对策.首先,建立一个以医学器官移植专业协会为主的全国统一的人体器官供求信息库.其次,制定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患者排序和人体器官分配的原则.最后,在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管理和监督机构,以期实现我国器官等稀缺卫生资源分配的真正公平. 其次,在器官移植中存在着伦理问题。
第一,关于知情同意的伦理学问题,这是器官移植的首要伦理问题,除了烈性传染病和某些精神病以外,所有的医疗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受术者知情自愿的基础之上,这也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实践原则。
知情同意对于供体而言,就是强调自愿捐献,从尸体上摘除器官和组织,一定要有生前自愿捐献的书面或口头遗嘱;对于活体捐献者,知情同意更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