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系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选择不当,搭配错误;句子结构混乱,缺乏必要的连贯与句式变化;语篇构建层次不清,常用汉语结构来布局谋篇。

下面笔者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角度,结合学生作文中常犯的错误,就如何使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克服母语思维方式造成的干扰、提高写作技能谈几点看法。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词语选择的影响。

中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在语言上,汉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是概括的抽象的。

汉语较少使用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而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如“望梅止渴”中的“梅”与“渴”;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如“桃李满天下”,正确的英语表达是“one’s pupils or disciples”,而很多学生错误表达为“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world”,英语peach 和plum却没有“弟子”、“学生”的意思;同样,“锅碗瓢盆”英语抽象概括为“cooking utensils”,而不是按字面逐一表达。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是该民族在长期的哲学思想文化背景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共享一种语言的民族思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1.主观人称和客观物称中华民族的整体和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导致群体文化取向,而西方的“二分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及“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导致个体文化取向; 汉语民族的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事物的思维模式,而英语民族的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他们对主体与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表现在语言上,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就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 而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

汉英思维方式对学生英语的影响论文

汉英思维方式对学生英语的影响论文

汉英思维方式对学生英语的影响论文汉英思维方式对学生英语的影响论文摘要:英语教育论文发表众所周知,英语习得通常是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学习中的短板很多学生平时几乎要耗费一半的学习时间用来学习英语,但往往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英语习得效率则成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思维方式论文发表,学生英语论文发表众所周知,英语习得通常是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学习中的“短板”———很多学生平时几乎要耗费一半的学习时间用来学习英语,但往往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英语习得效率则成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目前,许多研究成果表明汉英思维方式差异对学生的英语习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这方面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可实践性对策,进而提高学生英语习得效率,达到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将有着重要意义。

1.汉英思维方式差异表现及影响时间跨度、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各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对比东西方的思维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国人重形象,西人重抽象;国人重整体,西人重个体;国人重悟性,西人重逻辑;国人重直觉,西人重实证;国人重综合,西人重分析;国人重迂回,西人重直线。

而以上的这些思维差异作用在英语习得方面,便会对中国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英文写作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

以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市场营销专业68名学生为例,经过对他们四个学期期末英语笔试分数的跟踪统计,笔者发现从学生英语写作得分方面看,是否掌握汉英思维方式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得分的影响显著。

具体而言,将68名学生四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作文分数(满分15分),按以下梯度分为:12-15分———结构合理,且有极少词汇句法错误;9-11分———结构较合理,且有较多词汇句法错误;0-8分———结构不合理,且有大量词汇句法错误。

经统计,结果分布如下:第一学期:12-15分数段为6人,占8.82%;9-11分数段为17人,占25%;0-8分数段为45人,占66.18%;第二学期:12-15分数段为6人,占8.82%;9-11分数段为30人,占44.12%;0-8分数段为32人,占47.06%;第三学期:12-15分数段为11人,占16.18%;9-11分数段为26人,占38.24%;0-8分数段为31人,占45.59%;第四学期:12-15分数段为18人,占26.47%;9-11分数段为22人,占32.35%;0-8分数段为28人,占41.18%。

中英思维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教育文档

中英思维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教育文档

中英思维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写作能力是评判大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

写作文是运用自身所得知识,结合写作对象,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它是一种实践性活动的能力,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从而成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当前我国现代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其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作业,作文形式几乎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三段式”作文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英语考试的主要模式。

文章旨在追究“中国式英语作文”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作文水平。

一、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英语作文这个模块一向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表达过于简单生硬,总是影射着中文表达然后翻译成英语的痕迹,这种“中国式英语”是英文表达的不流畅和不和谐的来源。

有些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花费了不少心血和努力,认真研读英语语法、句法,但是其英语作文的提高却是微乎甚微。

特别对于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为什么他的英语作文反而更不地道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这种创造性活动工程中,我们习惯性地用我们已知的语言去转换成为目的语言,即中文的思维模式去写英语作文,这样我们大脑中根深蒂固的语言习惯和思考方式就强加在了目的语上,很容易造成目的语的表达出现问题。

所以英语思维对于英语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突破这种原有语言的障碍和限制,形成英语语言的思维就是提升英语作文水平的必经之路。

二、中英思维的区别在英语写作中,当代大学生如何突破固有的思维,摆脱汉语作文的表达方式去完成英语写作呢?区分中英语言思维方式是养成英语思维写作的前提。

下面主要讲述三点主要差别。

(一)对主题的把握对于同一个主题作文,中国学生更注重自我直观经验,习惯于直觉体悟,从主体意向出发,对自身实践的经验和所得到的感悟反省加以总结、归纳,但是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与严密的演绎推理。

中国人偏向于感性思维,即具体思维,相反的英美国家的人更偏向于理性思维,即抽象思维。

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ConclusionsJudged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Chinese languages and their modes of thought, Chinese students are always utilizing mother tongue when they write compositions in English. Due to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modes of thought have greatly decided their own languages. So in order to learn English well and better master the two languages, the thinking patterns should be studied deeply. The teachers shoul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nking styles in teaching practice so that students could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wo nation’s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pattern.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t is dispensable for teachers to cultivate students’sensitivity for English cultures. At first, the structure and pattern of English discourse should be analyzed and observed during class time. The teacher could also bring in some easy information about it to students, for instance, the concept of theme and rhythm and educate them how to find out the theme and rhythm in a passage. Furthermore, the teachers necessarily assist students to attain the ability of organizing thoughts and article structure in English thinking way.In the past,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uts great emphasis on grammar, but neglects the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Chinese students mechanically learn considerable words and grammar, but lack of conceiving what they have learned, even more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caused by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nking patterns. Students’language proficiency is not sufficient.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comparing the expression habit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ather than just make a list of grammar atmosphere so as to let students know about definit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s. After definitely understanding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wo nations, Chinese students consciously change another thinking mod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writing.In a word, although there are numerous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the teach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intend to take exercise on students’ compositions, we believe, only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quickly conquer Chinese thinking modes and write many excellent compositions in near future.BibliographyKaplan, R.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 Language Learning, 2: 15-27. 1966.Kaplan, R. Argument Translation Networks as Psychological Models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 77-100. 1972.Kelly, G.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M].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 1963.Kobayashi, H. & Rinner, C. 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Translation versus Direct Composition[J]. Language Learning, 42: 256-273.1992.Li, C. & Thompson, S.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A]. In Li,C(Ed). Subject and Topic[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郭纯洁, 刘芳. 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 现代外语,4: 30-38.1997.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2) .刘宽平,周亚芳.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 EFL 写作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4( 5) .马广惠,文秋芳.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 外语教学研究,4:34-39. 1999.申小龙. 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M].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王文宇,文秋芳. 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 2002.。

中英思维差异对写作的影响

中英思维差异对写作的影响

中英思维差异对写作的影响[摘要] 中文和英文分别属于中西方文化不同体系,两者有所区别。

本文旨在研究在句法和不同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存在的影响,浅谈如何写作地道的英语文章。

[关键词] 英语写作英语思维中式英语惯用语英语写作是中国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但是一直以来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因为非英语母语人士是用母语思维在进行英语写作,所以导致很多英语母语人士看不懂中国学生写的文章。

也就是说,英语文章写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学生不了解英语思维模式。

而不同文化的思维负迁移最终会导致理解上的困惑。

充分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使中国学生更好的运用英文思维进行英文写作。

1.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的写作问题1.1中国学生的写作中常常出现以下这些错误,翻译的误用;翻译是一项特殊艺术,不能逐字对照翻译。

然而,学生们常常喜欢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翻译出句子,有时一个独立的单词或者短语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按照中文习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拼凑出来的一整句话却不能表达出准确的意思,中式英语也就是这样产生的!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用心去思考”,一些中国初学者倾向于翻译为“I use my heart to think.”这就使母语是英语的人士感到困惑1.2句子不完整:要么缺乏动词,主语,要么是连词。

例如:“I came back home ,I throw myself into the bed。

”在第二个主语前缺少连词“and”1.3.语法混淆:造成此类错误的原因在于中国学生容易把形式相似而意义相去甚远的词组或单词混淆。

比如:“used to”和“be used to”的用法;我们可以写成““He is used to stay out late at night in his twenties”而不是“He used to stay out late at night in his twenties。

”在他们的写作中还存在错误的搭配,词序混乱,介词的错误使用等。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句子写作的影响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句子写作的影响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句子写作的影响摘要:本文从英语句子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提出了教师应注重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通过英汉对比分析,从根本上消除母语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汉思维模式差异英语句子写作影响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之后,写出的英语作文仍然汉语味十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词汇量不够大,或者语法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始终是以汉语思维在组织英语词汇。

语言和思维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外语学习。

本文从英语句子的角度探讨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写作的影响,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改进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1.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在英语句子写作中的表现“写作是写作者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把词语组成句子,并有机地把这些句子组成语篇,从而达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目的”[1]。

可见,句子是写作的关键一环。

由于英汉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英语在遣词造句方面与汉语有很大不同。

以下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在英语句子写作中的表现和影响。

1.1主语与主题。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除了省略句,每个句子都要有严格的主谓结构。

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指人或事物,由名词、代词、名词词组或名词从句构成。

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句子的主语部分要灵活得多,表现为各种形式,除人或事物以外,还可以是时间、地点、行为方式等。

从词性上看,除了名词代词以外,还可以是动词词组、介词词组,甚至是句子。

[2]例如:“房间里没有人”,这是汉语典型的“主题+评论”的句式,占据主语位置的是表示地点的短语,而在英语句子中,“in the room”是不能够做主语的。

因此,对应的英语说法只能添加主语构成英语完整的主谓结构句式:“there is nobody in the room.”受汉语主题思维的影响,中国学生写作时往往错把汉语句子的主题当做英语句子的主语,例如:(1) a room often lives 6-8 students.汉语可以说“一间房间通常住6-8人”,而英语句子却不能用“a room”做句子的主语,只能补充主谓结构:“there are often 6-8 students living in a room.”(2) now 6000 yuan can buy a p4 computer.汉语可以说“现在6000元可以买一台p4电脑”,而英语句子的主语只能是“人”,如:“now people can buy a p4 computer with 6000 yuan.”1.2主体与客体。

浅谈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浅谈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浅谈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思维方式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造成的影响。

其中,作者结合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从词汇、句型、篇章等三方面阐述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以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转变思维模式,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关键词]思维模式英语写作词汇句型篇章写作技能作为一种输出技能,虽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笔者在四年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出现了大量不知所云的中式英语的句子。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语言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

本文将对造成这一现象的非语言因素,即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从词汇、句子、篇章等三个层面行论述。

一、英汉思维差异对词汇选择的影响在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对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了解,经常运用汉语思维方式,结果导致用词错误。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因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念就会出现差异。

而学生因为对英语词语含义的把握不准确就会用汉语思维来套用英语。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西方文化中对龙和狗的概念差异了。

汉语文化中,“龙”是神圣的、帝王的象征。

因此,在汉语文化中有“真龙天子”、“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盘虎踞”、“龙马精神”等大量与“龙”有关的词语。

而西方人却认为dragon(龙)是一条拖着长尾巴,满身长鳞,口中喷火,有双翼的巨大蜥蜴,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可怕的、恶的象征。

就因为学生对“龙”这一事物概念差异的不了解,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Chinese parents wish their children to be dragons”。

再如狗,谈到“狗”,汉语中有“走狗”、“狗腿子”、“挂羊头卖狗肉”、“猪狗不如”,等等,给人以“卑贱”的形象,而英语中“狗”则代表“忠诚可靠”。

二、英汉语思维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1.在句子结构上,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大差别。

英汉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英汉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英汉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本文从词汇、句子、文章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的差异,力求克服英汉差异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以期帮助学生在写作时减少母语的干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汉差异;词汇;结构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与学中,英语写作作为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语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广大学生学习的难点。

写作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既不同于汉语写作,也不同于英语国家人士用英语写作。

他们在用英语写作时不可避免会受到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容易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欠缺外,更重要的是中西方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一、英汉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1.词汇方面汉语思维是整体、综合的,而英语思维是分析、独特的。

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往往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泛指,用词概括而模糊;英语偏好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而细腻。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词语搭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里会有不同的英语表达,而且这些表达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异就会出现语言错误。

例如:许多学生习惯把学习知识说成learn knowledge,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为acquire knowledge;英语中与knowledge搭配的动词通常有acquire,obtain,develop,enlarge和gain等。

如果按照汉语的习惯来构建英语表达就会导致搭配不当的语言错误。

再如:有的学生将看报纸译成see a newspaper(see应改为read),将一场大雨译成a big rain(big应改为heavy)。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讲,英语同义词的用法和搭配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在用汉语思维去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的意义,不能熟练掌握英语中同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词之间的搭配,结果导致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搭配或用词不当的语言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摘要: 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英汉思维方式之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本文拟对英汉思维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其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及其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对策,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引言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

一方面,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制约着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影响文章的谋篇布局。

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

英汉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外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Kobayashi & Rinner, 1992;王文宇、文秋芳,2002)。

EFL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始终都离不开母语的参与(刘宽平、周业芳, 2004)。

英语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展示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

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上选词不当,搭配错误;句法上逻辑关系混乱,缺乏必要的连贯与句式变化;语篇上层次不清,用汉语思维,逐字翻译等等情况比较普遍。

了解汉英语言句法的差异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是很重要的。

以下结合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英汉思维方式、语言差异的角度对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逐一进行剖析,并就如何使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克服因母语思维方式造成的干扰,提高写作技能谈几点看法。

1.措辞用词的虚与实问题汉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而英式思维则是概括的、抽象的,体现在语言上,汉语“实”而英语“虚”。

如在写到旧中国人民的生活时,学生喜欢表达为“In the past, the Chinese people led a life in deep water and hot fire.”这种用法非常形象生动,但却让英美人士迷惑不解,而他们习惯用的却是“led a life of extreme hardship”。

思维方式制约着表达习惯思维是写作活动的基础;写作不仅是语言活动,而且是思维活动(Kelly, 1963)。

汉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在语言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则是概括的、抽象的(连淑能,1993)。

汉语较少使用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而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如“望梅止渴”中的“梅”与“渴”;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有的学生误将“桃李满天下”表达为“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world”,而英语peach 和plum并没有“弟子”、“学生”的意思,正确的表达应该是one s pupils or disciples。

再比如,在表达“下岗工人”这一说法时,有的学生写出了“off-duty workers”;而off-duty指的是“下班”或“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正确说法应该用laid-off workers。

同样,“锅碗瓢盆”抽象概括为cooking utensils,而不应按字面逐一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英汉词义不对应的问题英语词、汉语词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

学生写作多用汉语思维,思维影响语言的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受母语影响,喜欢使用从英语中找出与汉语词相对应的词,这样不知不觉地把英语当作汉语一样的东西看待,汉语词义严谨,涵义窄,独立性大,容易自由组合成词语,学生按照汉语语言习惯套用英语单词来进行英语的组词造句,作文中常出现类似:山区→mountain districts,家庭教师→a family teacher,售货员→aselling goods person,抓住机会→catch/grasp the opportunity ,机会小→a small opportunity 等这样的错误。

汉语词较具体,英语词较抽象,概括性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要表达具体事物时,由于英汉词语义的不完全对应,常误用英语中的抽象词来对应汉语的具体词,如汉语“工人”指在工厂干体力活的人,英语“worker”一词,在Longman Dictionary Contemporary English 释义为“a person or animal that works esp. in the stated job: unskilled workers, office workers, farm workers。

由此可见,汉语“工人”一词与英语“worker”一词并不完全对应,英语中“worker”泛指工作、干活的人,含义广,不管是脑力劳动者的“职员”,还是体力劳动者的“工人”都可用“worker”一词来表达。

如要指具体事物,要添上一些具体词来进行区别,如assembly line workers, factory workers, manual workers , technical workers, white collar workers。

王佐良先生(1981)曾说:“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

”也就是说一个词除了字面意思,还有内在的、隐含的或附加的意思。

如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的“dog”一词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对应的,然而内涵却不同,中国人较蔑视狗,常把“狗”一词用作贬义,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胆包天”,“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而西方人把“dog”一词用作褒义,许多人将狗当宠物养,认为“A man’s best friend is his dog”(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他的狗)。

例如英语中”peasant”一词含有贬义,指“乡下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与汉语表示积极的,正面涵义的词“农民”不能等同起来。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只注意学习词汇的字面意思,不注意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忽略比较中英词汇的涵义。

然而,作文的措词对文章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

2. 句法2.1. 2·连接词的问题英语思维重视形式逻辑与汉语思维重视辨证思维的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即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言形式的完整,句法功能呈外现形;而汉语重意合,即语言表现形式由意念引导,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

换言之, 汉语文章有时并不需要用一定的语法手段或其他的语言手段来表现,而是靠层次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

也就是说,段落内的连贯更多是依靠语义,依靠句子表达的事件的内在联系、内在逻辑来实现连贯的;而英语句子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

英语文章注重形式联系,常采用各种连接手段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副词、介词等连接词。

英语句子中如果少了连接词,如or,but,if,s。

,because等,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支离破碎了,而汉语如没有连接词,只是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以把概念或关系表达清楚。

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 not run away with them.)。

又如雪莱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away?”译成汉语省略if: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2 句式主、客观倾向问题汉语思维讲究"天人合一", 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事物。

语言的主观性强,更多地以人作主语; 而英语思维则注重"对立",强调"物我两分", 语言力求客观, 更多地以物作主语。

(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王海莺)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

汉语里,采用有生命的人或物作主语总是占绝对优势。

受此影响,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沿用汉语的思维,极少采用非生命指称主语,学生英语作文中常常出现“I think”,“we must”,“someone says”,“you should”,“let s”等主观倾向明显的表达,少用“It can be argued that”,“It is estimated that”等句型结构。

例如,“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用汉语表达则为“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英语写作中,善于用非人称主语句,可有效地减少汉语腔。

再比如,“不同的人对考试有不同的态度”。

(a)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towards examination·(b) Attitudes towards examinati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显然b句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更趋客观、公正,让人容易接受。

另外,句中若有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汉语常常是叙事部分在前,表态或发表评论在后,或者先讲原因后叙结果;而英语的顺序则相反,往往是先表态(判断、结论等),后叙事(事实、描写等),或先讲结果后叙原因。

3.篇章美国学者R.B.KaPIan认为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hnear),而包括汉语在内的东方语言的修辞结构呈螺旋型(circular)。

英语段落呈直线型展开是指先有主题句后接一个个白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收尾;或与此相反,先有例证句,最后以主题句收尾,即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型段落。

而汉语段落呈螺旋型是指作者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在胜题外围“团团转”,或“旁敲侧击”,从各种间接角度来说明问题,最后进入主题,使英语族人读了困惑不解(kaPlan,1966:10)。

英美人在谋篇布局上遵循着“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等特点,也就是英美等西方人的直线型思维方式。

这种方式在英语的段落层面或语篇层面俯拾皆是。

例如:An inerease oradeereaseinthePrleelevel砚加c打the eeonomiewell一beingoffo~rs.Oneofthebest一knownexamPlesoft址5inAnleriean坛storytookPlaeethroughoutthelate18(X)5.而eesweregoingdown,andthiseausedmuchdisPleasuretof亩nlers,whowerestillrelativelynumerous.Manyf如11erswereindebt:theyhadborrowedmoneytobuylandandequiPment.Afarnlermighthaveborrowed$50(),andif址sf血rnlmade$5(X)PeryearoverhlseosrsandlivingexPenses,he而ghthoPetoPaythedebtoffinaye毖Ifthe Prieesthefanllerreceivedwentdown,say,to$250Peryear’、r madeitverydiffieultforhimtoPayoffhis$5田debt.These faetsshowhowdireetlytheimProvementoffarlllers’l呈fedePendsonthePrieesoftheirf自nnProduets这是一个“概括一举例式的语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