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机械加工质量故障报告范文

机械加工质量故障报告范文(标题)机械加工质量故障报告一、故障描述:本次故障发生在我司生产车间的一台数控加工中心上。
该机床在进行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故障,导致加工出来的零件不符合要求,无法使用。
二、故障原因分析:1.设备故障:经初步排查,我们发现机床主轴运行时出现异响,导致机床的切削精度降低,进而导致了零件加工质量下降。
2.刀具磨损:在对机床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后,我们发现使用的刀具存在磨损和破损的情况。
刀具磨损不仅影响了切削效果,还可能导致零件表面出现划痕或者其它不良状况。
3.操作人员不当:通过对操作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该次故障发生之前,曾有新员工进行了一些质量管理方面的操作错误。
由于他对机床的操作不熟悉,以及对刀具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导致了故障的发生。
三、解决方案:1.设备维护:我们立即对机床进行维修保养。
首先进行了主轴的检修和润滑,确保其运行平稳,消除了异响。
然后对加工中心的各个部件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机床的切削精度恢复到规定的要求。
2.刀具更换:为了避免刀具磨损对加工质量的影响,我们对使用的刀具进行了更换。
并在新员工入职后,加强了对刀具的使用和维护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能正确使用和保养刀具。
3.培训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我们采取了培训和管理相结合的措施。
通过培训,我们提高了新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加强了对操作规范的监督,提醒操作人员遵循规程操作。
四、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我们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和保养机床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刀具进行定期更换和维护,确保其切削效果良好。
3.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其技能和质量意识。
4.强化日常管理,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对加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5.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确保零部件加工出来符合要求。
五、总结:通过本次质量故障的处理,我们发现设备故障、刀具磨损以及操作人员不当是导致加工质量故障的主要原因。
课题二十七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1、机床主轴回转误差
主轴回转运动误差旳概念及其影响原因 主轴回转误差——就是主轴旳实际回转轴线相对于 平均回转轴线(实际回转轴线旳对称中心线)旳最 大变动量。 主轴回转误差可分解为三种基本形式:轴向窜动、径 向跳动和角度摆动。
课题二十七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教学目旳和要求】
了解机械加工质量旳有关概念,掌握影响机械加工质量旳 原因和规律。初步具有能够理论联络实际分析械加工精度 和表面质量问题旳能力。
【教学内容摘要】
本课题涉及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两方面内容。机 械加工精度主要讨论工艺系统各环节中存在旳多种原始误 差及其对加工精度旳影响,以及确保零件加工精度旳措施。 加工表面质量涉及表面质量旳概念、影响表面粗糙度旳原 因、零件表面变形层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原因。
及定时维修 ✓ 采用误差转移措施减小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对
加工精度旳影响(如死顶尖)
2、机床导轨导向误差
产生原因:机床导轨旳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磨损误差
体现方面及对加工精度旳影响
导轨在水平面内 旳直线度误差
导轨在垂直面内 旳直线度误差
机床两导轨旳 平行度误差(扭曲)
3、传动链误差
在机械加工中,对于某些表面旳加工,如车螺纹、滚齿和插齿等,为 确保工件旳精度,要求工件和刀具之间必须有精确旳速比关系。这种 速比关系旳取得取决于机床传动系统中工件与刀具之间旳内联络传动 链旳传动精度。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旳原 因
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旳影响 例:图示为车削外圆表面时发生在不同方向上旳相对位移对
加工工序尺寸所产生旳影响
分析
(R﹢ΔR)2﹦R2﹢ΔZ2 展开并整顿,得: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PPT31页

零件的耐腐蚀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值 越大,越容易积聚腐蚀性物质,凹谷越深,渗透与腐蚀作用越强烈。 故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可提高零件的耐蚀性。此外,残余压应力使零 件表面紧密腐蚀性物质不易进入,可增强零件的耐蚀性。
4.表面质量对配合性质的影响
在间隙配合中,如果配合表面粗糙,则在初期磨损阶段由于配合 表面迅速磨损,使配合间隙增大,改变了配合性质。在过盈配合中, 如果配合表面粗糙,则装配后表面的凸峰将被挤压,而使有效过盈量 减少,降低了配合强度。
➢ 解决办法是在工件和电磁吸盘之间垫入一薄橡皮
(0.5mm以下)。当吸紧时,橡皮被压缩,工件变形减小,
经几次反复磨削逐渐修正工件的翘曲,将工件磨平。
2021/9/23
13
4.1 机械加工精度
4.1.8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1.工艺系统的热源 (1)内部热源:切削热 、摩擦热、派生热源 (2)外部热源:环境温度、热辐射 2.工艺系统的热平衡
2021/9/23
24
4.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4.2.3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 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几何因素 (2)物理因素
➢ 积屑瘤 ➢ 刀具表面对工件表面的挤压与摩擦 ➢ 工件材料性质
2021/9/23
25
4.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2. 磨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磨削用量砂轮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提高有利于降低表 面粗糙度。磨削深度与进给速度增大时,将使工件表面塑性变形加剧, 因而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4.1 机械加工精度
• 教学重点:
– 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 掌握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 掌握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 掌握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精简版范文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
概述
机械加工质量是指机械加工过程中所达到的工件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机械加工质量的分析和控制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是指对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件缺陷、误差和不良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机械加工质量问题包括:
1. 尺寸过大或过小
2. 表面粗糙度超标
3. 几何形状偏差
4. 空间位置偏差
5. 孔径偏差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 收集加工数据和工件检测结果
2.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像处理
3. 利用统计分析结果,确定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 提出相关改善措施和加工优化建议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加工参数和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确保机械加工过程中所达到的工件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客户需求。
常见的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1. 控制加工参数,如刀具刃口半径、加工速度、进给量等
2. 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如铣削、车削、钻削等
3. 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纠正
4.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标准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不断优化和改进加工工艺、设备和管理体系,以提高加工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
结论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和控制是机械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
控制措施,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客户的需求。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一、引言二、机械加工质量分析机械加工质量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粗糙度分析机械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对于产品的外观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可以对机械加工的表面粗糙度进行评估。
常用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包括Ra、Rz等。
2.尺寸精度分析机械加工的尺寸精度是指产品的实际尺寸和设计图纸上的尺寸之间的偏差。
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可以对机械加工的尺寸精度进行评估。
常用的尺寸精度参数包括公差、尺寸偏差等。
3.形状偏差分析机械加工的形状偏差是指产品的实际形状和设计图纸上的形状之间的偏差。
通过使用形状测量仪器,可以对机械加工的形状偏差进行评估。
常用的形状偏差参数包括圆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等。
三、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机械加工的质量,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方法:1.工艺参数控制调整机械加工的工艺参数,可以对机械加工的质量进行控制。
例如,通过调整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参数,可以控制机械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
2.设备状态监控对机械加工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故障,避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常用的设备状态监控方法包括振动监测、温度监测等。
3.质量检验与统计分析对机械加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等。
四、机械加工质量的分析和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和形状偏差等进行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
通过工艺参数控制、设备状态监控和质量检验与统计分析等控制措施,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水平。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课件

能够全面了解机械加工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情况,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PART 03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加工参数优化
切削参数优化
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和加工 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进 给速度和切削深度,以提高加工 效率和加工质量。
案例二:某生产线上的加工质量控制
总结词
通过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和加工监控系统,确保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稳定。
详细描述
某生产线在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合格率波动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和加工监控系统。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加工过程 中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精细化检验标准
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检验标准和方法,提高检 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机械加工质量符 合要求。
全过程质量控制模式
全过程质量追溯
建立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 环节进行记录和追溯,便于质量问题的定位和解决。
01
全过程监控与评估
对机械加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 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检测与修正
利用机器视觉和自动化检测技术,实现机械加工零件的自动检测和 误差修正,提高加工精度和一致性。
精细化质量控制标准
精细化工艺参数控制
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精细 化控制,确保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提高加工质量。
精细化材料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采购、存储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材 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因材料问题导致的 质量风险。
加工误差补偿
误差建模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报告

现以卧式车床为例,说明导轨误差是怎样影响工件 的加工精度的。
(1)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影响
当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y时,引起工件在 半径方向的误差为(图4-9):
△R=△y
由此可见: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如果有直线度误差,使工件 在纵向截面和横向截面内分别产生形状误差和尺寸误差。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第一节 机械加工精度概 述
优质、高产、低消耗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优质就是高的产品质量。 高产就是生产效率高。 低消耗就是成本低。 产品的质量与零件的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 量密切相关,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 基础。它包括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 互位置精度。
•轴向窜动 •径向跳动 •角度摆动
机床几何误差
机床导轨误差
•水平面内直线度 •垂直面内直线度 •前后导轨的平行度
机床传动链误差
•内联传动链始末两 端传动元件间相对 运动误差
1、机床导轨误差
机床导轨是机床中确定某些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 基准,也是某些主要部件的运动基准。
机床导轨误差的基本形式
•水平面内的直线度 •垂直面内的直线度 •前后导轨的平行度
Z1 δ1 δ1n=i1nδ1
Z2 δ2 δ2n=i2nδ2
………………
Zn δn δnn=innδn 在任一时刻,各齿轮的转角误差反映到丝杠的总误差为:
n
Σ 1n 2n nn ji jn j 1
(3)减少传动链误差的措施
1)尽量缩短传动链。 2)提高传动件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尤其是末端 零件的精度。 3)尽可能采用降速运动,且传动比最小的一级 传动件应在最后。 4)消除传动链中齿轮副的间隙。 5)采用误差校正机构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第一节 概 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机械产品工作性能和产品寿命的基础。
加工精度 表面质量
本章的任务是讨论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问题。
衡量进行加工质量的指标有两方面
一、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概念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刀具和工件间的正确位置发生偏移,因而加工出来的零件不可能与理想的要求完全符合,两者的符合程度可用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来表示。
距表层深度
加工后
0
-σ
距表层深度
+σ
0
-σ
+σ
加工时
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 切削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表面层的相变。由于不同的金相组织有不同的比重,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的结果造成了体积的变化。表面层体积膨胀时,因为受到基体的限制,产生压应力;反之表面层体积缩小,则产生拉应力。各种金相组织中,马氏体比重最小,奥氏体比重最大。
0
-σ
距表层深度
+σ
加工时
0
-σ
距表层深度
+σ
加工后
(1)冷塑性变形的影响 当切削加工完成后,切削力已去除,里层金属趋向复原(弹性恢复),但受到已产生塑性变形的表面层限制,回复不到原状,因而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里层则为拉应力与之相平衡。
0
-σ
距表层深度
+σ
(2)热塑性变形的影响 表面层在切削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膨胀,此时基体温度较低,因此表面热膨胀受到基体的限制而产生热压缩应力。当表面层的温度超过材料的弹性变形的温度范围时,就会产生热塑性变形(在压力作用下材料相对缩短)。当切削过程结束,温度下降至与基体温度一致时,因为表面层已产生热塑性变形,但受到基体的限制产生拉应力,里层则为残余压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质量的分析
摘要: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与零件的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量密切相关,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它包括零件
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几何形状工艺系统误差
一、机械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称为加工误差。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1)尺寸精度。
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2)几何形状精度。
几何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
(3)相互位置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零件各差来表示的要求和允许用专门的符明。
二、加工误差产生原因及分类
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内完成的。
零件加工表面的几何尺寸、几何形状和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取决于工艺系统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在完成任一个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系统各种原始误差的存在,如机床、夹具、刀具的制造误差及磨损、工件的装夹误差、测量误差、工艺系统的
调整误差以及加工中的各种力和热所引起的误差等,使工艺系统间正确的几何关系遭到破坏而产生加工误差。
这些原始误差,其中一部分与工艺系统的结构状况有关,一部分与切削过程的物理因素变化有关。
这些误差的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由于工艺系统中各组成环节的实际几何参数和位置,相对于理想几何参数和位置发生偏离而引起的误差,统称为工艺系统几何误差。
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只与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几何要素有关。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
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1)主轴的回转精度是指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漂移。
主轴的回转误差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形状和位置精度,可分解为径向跳动、轴向跳动和角度摆动。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主轴轴颈的误差、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及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等。
(2)导轨在机床中起导向和承载作用,它既是确定机床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基准,也是运动的基准。
它的各项误差直接对形状精度产生影响。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将直接反映在被加工工件表面的法线方向(误差敏感方向)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
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会使工作台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摆动,刀尖的运
动轨迹为一条空间曲线,使工件产生形状误差。
(3)传动链误差,切削过程中,工件表面的成形运动,是通过一系列的传动机构来实现的。
传动机构的传动元件有齿轮、丝杆、螺母、蜗轮及蜗杆等。
这些传动元件由于其加工、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磨损而产生误差,这些误差就构成了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传动机构越多,传动路线越长,则传动误差越大。
机床传动链误差是影响表面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夹紧力、重力和惯性力等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从而破坏了已调整好的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并影
响加工过程的稳定性。
3、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机械加工中,由于工艺系统热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各环节结构、材料的不同,使工艺系统各部分的变形产生差异,从而破坏了刀具与工件的准确位置及运动关系,产生加工误差。
尤其对于精密加工,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占总加工误差的40%~70%。
4、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5、测量误差
三、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措施
减少原始误差。
提高零件加工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刀具磨
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
误差补偿法。
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 ,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加工误差,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参考文献:
1. 朱派龙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李硕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3. 李凯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