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合集下载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怎样自救才有效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怎样自救才有效

22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上海市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谭红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发生在心房里的折返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PSVT往往突然发作,发作时心率多在150~250次/分钟,患者表现为心慌、胸闷、焦虑不安、头晕,严重者可有晕厥、心绞痛甚至休克,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终止。

那该采取哪些方法呢?在血压和心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可通过迷走神经刺激方法终止PSVT发作。

其原理是:迷走神经支配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兴奋迷走神经可减慢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使心率减慢。

目前临床上常用以下5种方法刺激迷走神经:刺激咽部 可用手指/勺子刺激咽部腭垂,诱导恶心,兴奋迷走神经,使心动过速终止或心跳频率减慢。

这种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相对安全。

按压颈动脉窦 颈动脉窦(在气管正中部旁开2~3厘米位置,也就是脖子两侧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内含压力感受器,能够将压力信号传递给大脑,然后大脑会发出信号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

具体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到平面上(不要枕头),先按压右侧颈动脉窦5~10秒,然后按压左侧颈动脉窦5~10秒。

禁忌双侧同时按压,否则容易出现血压骤降、心跳停止、脑缺血症状。

窦房结功能不好的患者不要使用这个方法,容易导致心脏停搏。

压迫眼球 这是一种很简易的方法,不需要任何设备辅助,只需要用指尖压迫眼球。

其原理是:眼球在受压时,会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使心率变慢,这被称为眼心反射。

不过既往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史者,不要使用这个方法,以免过度的压迫使视网膜脱落。

瓦氏动作 这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不需要任何设备辅助,只需要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一段时间后再用力呼气10~15秒,循环往复几次就可以终止PSVT。

瓦氏动作也叫闭口呼气动作,先深吸气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通过增加胸内压来影响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终止室上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1.病理性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终止治疗应根据患者对这种心律失常的耐受情况以及是否有发展为心室颤动的危险条件而决定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

(1)电击复律术:在下述情况下应首选此法:①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已使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及迅速的电复律术。

开始用100~200J的电击能量行同步直流电电击。

大多是有效的。

如果低于100J易于促使室性心动过速加速,而不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如开始的电击能量无效,可用最大能量300~400J重复电击。

如仍无效,应怀疑有代谢性或电解质紊乱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毒性作用存在,应立即予以纠正。

②患者意识未丧失而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低血压、脉搏明显减弱或不能触及或心功能不全者,应迅速给予作用迅速的全身麻醉剂,然后行同步直流电击。

使用的电击能量及方法同上所述。

③对室性频率>200次/min:随时有发生心室颤动危险者,或已有心室颤动发作过,应首选同步直流电转复(能量为100~200J)。

应同时配合利多卡因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频率过快。

心室波宽大而畸形,近似心室扑动形状者,应用非同步电击复律(因此时用同步电击复律不放电)。

④发作持续时间过长:已超过2h者。

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已用大剂量药物治疗无效者。

患者意识清醒时如需电击应给予快速作用的全身麻醉,然后再行电击复律。

(2)药物治疗:对耐受好的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室率<200次/min时,可选用药物治疗。

适用的药物如下:①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为弱碱性,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成游离状态。

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细胞存在酸中毒的情况下,其作用可显著增强。

利多卡因在血管内开始分布的几分钟即起效,早期快速下降的平均半衰期为8~9min,因此需给负荷量。

方法为:静脉推注1mg/kg(总量<100mg),每间隔8~10min推注1次,总量<4mg/kg。

顽固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顽固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量 中毒等引起1 2 1 。
葡萄糖液 2 L 0m 静脉注射 ,如无效 1  ̄ h 2 后可再注射 0 m , h - g一 4
般总量达 1 g时见效 ,4h总量不超过 1 . .m 2 2 . mg B受 体阻滞 6 剂也能有效终 止心动过速 , 但应避免用 于心力衰竭 、 支气 管哮 喘, 目前常用艾司洛尔 5 ~ 0 g k ・ i) 0 2 0 / gm n 效果 良好。血压偏 (
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 , 发生在窦房结 、 可 房室结与心房 , 分别称 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 动过速与心房折返 性心动过速。 此外 , 还可利用隐匿房室旁路。 在全部室上速 的病
例 中房室结 内折返性 心动过速与利 用隐匿性房室 旁路及房室
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 占病例总数 的 9 %以上 。房室结 内 约 0 折返正 是 由于在房 室结 内存 在纵 行分离 的 和 B径路 ; 径路 ( 又称慢径 路 ) 的特点是传导慢 , 应期短 ; 不 B径 路 ( 又称 快径路 ) 则传导快 , 不应期长 。由于心房结 内存在双径路( 或多
性 的室 上 性 心 动 过 速 。
素 05 1 g以 5 .— m %葡萄糖液 2 L稀 释后 缓慢静脉注射 , 0m 如无
效而静脉压未超过 10t i g时 , 6 n H o 可再注射 1 或 以 5 置 mg mg 于5 %葡萄 糖液 10 2 0mL中快 速滴 注 。还 可选 用 甲氧胺 0~0 1— 0 , 5 0 2 mg 以 %葡萄糖液 2 L稀释后缓慢注射 ; 甲肾上腺 0m 去 素 0 ~ . 1 5 mg以 5 %葡 萄糖 液 2 0mL稀释后缓慢 注射或 4mg 置
因而可 以消除 房 室结 折 返 。首次 给 药 5m , g 如无 效 可 时 隔

怎么治疗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怎么治疗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怎么治疗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一、概述
儿子四个月了,最近这段时间总是发现儿子怪怪的,脸色很苍白,随后便出现了四肢凉和气促的现象,某同事感觉不对劲,就带他去做检查,检查说儿子是得了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医生对他进行了治疗之后,现在终于康复了。

二、步骤/方法:
1、去了医院,医生看儿子的四肢很凉而且脸色也很苍白,便带
儿子去做了心电图,结果奇迹发现儿子的心跳居然达到260次每分钟,这让大家都很惊讶,医生说儿子这是得了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医生告诉某同事,只要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儿子的病是可
以治愈的,随后就告诉某同事一个方法。

医生说,如果下次再次发现儿子不对劲,心跳加速很快的时候,就用大拇指在他的颈椎方向进行压迫,以按摩为主,不过每次的时间不能超过10秒,如果按摩了他
的心律开始平常了的话,就可以停止按摩了。

3、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手指刺激儿子的咽部让他恶
心呕吐,这样一来也有注意他的心律调整正常,不过提醒一下,用手指之前切记要先把手洗干净哦。

4、医生说,这只是最简单的物理方法,还可以给儿子服用普鲁
卡因胺和奎尼丁,这两种药都能够降低儿子心脏起搏点的自律性,奎尼丁一开始每天吃30mg/kg,分4~5次,每2~3小时就吃一次,而
普鲁卡因胺每天50mg/kg,分4~6次服,药吃到儿子的心动过速停止就可以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动扑动颤动、心律失常诊断和急救处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动扑动颤动、心律失常诊断和急救处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动扑动颤动、快速心律失常、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诊断和急救处理严重心律失常通常指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短暂意识丧失或猝死等危急状态的心律失常。

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临床特点: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者晕厥。

2、心电图特点: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240次/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可有继发性改变。

3、急救处理: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一)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①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②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吸动作(Valsava法);③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④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①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一次;②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20分钟后无效可重复一次;③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20mg 稀释后快速静注,5-10秒内注射完毕,3-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一次;④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三)电复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急诊治疗及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急诊治疗及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急诊治疗及护理【摘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突然发作可引起患者心率快速增加、胸闷、心慌等症状。

本文旨在探讨100例PSVT患者的急诊治疗及护理经验。

从临床特点分析中发现,PSVT患者多为年轻成年人,发作时表现为心搏跳动、颈静脉搏动增强等症状。

在急诊治疗方案中,药物控制和电复律是主要手段,同时配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监测心电图等护理措施。

并发症防治方面,应重视心功能损害和血栓栓塞等风险。

预后评估中,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总结经验中强调了团队合作、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同时展望未来研究将侧重于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精准预测PSVT的发作风险。

本研究为PSVT患者的急诊救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护理、并发症、预后评估、疾病概述、研究目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疾病概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心律失常,通常起源于心脏上室,导致心脏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

这种疾病在临床急诊情况中比较常见,患者常常会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PSVT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心电生理学、自主神经系统、荷尔蒙水平等因素的调节失衡,导致心脏神经元放电异常,从而形成快速的心率。

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脏病变、药物不当使用、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等。

对于PSVT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及时有效地控制心率,维持心脏的稳定是关键。

通过药物治疗、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旨在探讨PSVT疾病的临床特点、急诊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并发症防治及预后评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急诊治疗及护理中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怎么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怎么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怎么办文章目录*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怎么办*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发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怎么办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体外除颤和消融治疗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治疗无效者,特别是在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情况下,可用100~200J(焦耳)同步直流电复律。

射频消融治疗反复发生的顽固性室速可在电生理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

成功率低,容易复发。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体内除颤和外科手术治疗2.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第3代ICD具有抗心动过缓起搏,低能量转复,高能量除颤,及信息储存等多项诊断与治疗功能,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选用ICD,其效果也优于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

2.2、外科手术药物难以控制,射频消融不成功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根据心内膜或心外膜标测结果,确定室速的起源部位,然后采用局部切除术或局部冷冻术。

3、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其他自疗法每日打太极拳1-2次。

避免误诊患者须慎用压迫颈脉窦(约在喉节两侧),或者压迫眼球的方法。

如操作不当,会引起不良后果,严重时会抑制心跳。

患者不可随意服用镇静及抑制心跳的西药,否则会产生药物副反应,轻则头昏、精神萎靡、思想不能集中;重则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受到抑制,后果十分危险。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家庭应急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危急病症,极易导致心室停顿或心室颤动而死亡,因此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处理。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对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如不经常发作,且发作短而无症状,可以不治疗,可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如深吸一口气并用力闭气,作恶心、呕吐动作,交替按摩一侧颈动脉窦等。

若上述方法无效,应给予药物治疗。

如异搏定、心律平、西地兰等。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1、症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并不一致。

患者可出现心慌、胸闷、胸痛,黑蒙、晕厥,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经治疗或自限性突然消失,发作时病人突感心悸、心率加快、精神不安、恐惧、心前区不适,头或颈部发胀及跳动感。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包括终止发作及预防复发两方面。

1.终止发作应根据病因、患儿心功能状态及心律失常的机制,选择适当的方法及药物。

并注意消除病因及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变。

(1)房室交界区折返及顺向型房室旁道折返室上速:绝大多数室上速属于这两型。

①兴奋迷走神经:通过血管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延缓房室传导从而终止发作。

兴奋迷走神经有致血压下降、心搏骤停的可能,应监测心电图及血压。

心动过速终止,立即停用。

适用于发病早期,心功能正常。

无器质性心脏病及窦房结功能正常者。

可采用以下方法:A.按压颈动脉窦:较大儿童有效。

病儿仰卧位,头略后仰、侧颈。

按压部位为下颌角水平,触及颈动脉搏动,向颈椎横突方向用力,每次5~10s,先按压右侧,无效可再压左侧,不可同时按压两侧。

B.屏气法:用于较大儿童,令患儿吸气后用力屏气10~20s。

C.冰袋法:对小婴儿和新生儿效果较好。

用装4~5℃的冰水袋,或以冰水浸湿的毛巾敷整个面部,引起潜水反射,强烈兴奋迷走神经。

每次10~15s,1次无效,隔3~5min可再用,一般不超过3次。

较大儿童可令其屏气,并将面部浸入冰水盆中。

D.静脉注射升压药:适用于并发低血压及上述方法无效者。

常用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0.01~0.1mg/kg,加生理盐水10ml缓慢静脉注射,如血压较用药前上升一倍或发作终止,立即停用。

也可用甲氧明0.05~0.1mg/kg 缓慢静注。

②抗心律失常药:静脉用药应监测心电图,转复后改为静脉滴注或口服维持疗效。

可选用下列药物:A.心律平:是IC类药,疗效高。

北京儿童医院37例次室上速患儿的转复率达89%。

该药起效快,平均复律时间8min。

副作用较少。

是目前治疗室上速的常用药。

静脉注射每次1~1.5mg/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ml缓慢注入。

首剂无效,间隔20~30min给第2次,一般不超过3次。

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及传导阻滞者禁忌。

B.维拉帕米(异搏停):为钙通道阻滞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9-29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文/纪建君 (大兴安岭图强职工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3[导读]大多数患者常呈短阵发作,可自行终止发作或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中图分类号】R54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42-0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应包括:①终止发作;②预防复发;③根治治疗。

任何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均应把PSVT发生的机制和选用方法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结合起来考虑。

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PSVT选择药物治疗。

1 终止发作大多数患者常呈短阵发作,可自行终止发作或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

持久发作而症状明显者可用药物治疗,极少需要直流电转复或电起搏治疗。

1.1兴奋迷走神经的治疗1.1.1适应证兴奋迷走神经可使房室结内慢径路传导减慢直至终止发作,或使频率减慢。

由于迷走神经刺激后房室结前向传导阻滞,使前传型房室旁路折返中断。

适应证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病史、窦房结功能良好的年轻人,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开始发作时可采用此方法。

1.1.2方法(1)乏氏动作:嘱患者关闭声门后用力呼气,最好能使胸腔内压保持在40mmHg正压,并维持10~20s。

成功率可达54%。

(2)压迫眼球:嘱患者眼往下看,露出占大部分的巩膜,用拇指加压于一侧眼球的巩膜,以刺激球后副交感神经末梢,持续压迫时间不超过15s。

切忌过分用力压。

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禁用。

老年人不宜应用。

(3)按压颈动脉窦:让患者取卧位,触及颈动脉搏动,用手向颈椎横突方向加压并按摩。

一般先压右侧,一次加压时间不能超过15s。

在按压过程中应同时听诊或进行心电监护,如心动过速终止或出现室性早搏或出现窦性停搏时应立即停止按压。

切忌同时按压双侧颈动脉。

有颈动脉病变者、颈动脉区有血管杂音者、有颈动脉过敏史者及老年人不宜采用。

(4)注射升压药物:通过升压反射使迷走神经兴奋。

适用于发作时血压降低并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

常用的升压药有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0.5mg稀释于20ml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美速克新命20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阿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开始为25μg/min,逐渐增加剂量至血压达160/100mmHg左右水平。

用药过程中必须连续监测血压,也即边测血压边增加浓度,也应监测心电活动。

如出现头痛、恶心、血压达预定水平时(舒张压为90~100mmHg,收缩压不超过180mmHg)或心动过速终止应立即停药。

严重不良反应有颅内出血、心室颤动、肺水肿等。

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者及老年人禁用。

切忌快速注射,这类方法已较少应用。

1.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2.1普罗帕酮(心律平) 为首选药物。

文献报告心律平对AVNRT的转复律为100%,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为54%;有文献报告AVRT的转复率为81%,北京阜外医院为94%。

剂量1.5mg/kg静脉注射后,10min后血药浓度达高峰,20分钟后即下降一半,药效可持续3~4h。

一般成人使用首剂70mg,或1.0~1.5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应大于5min,通常在5~7min。

当10min后无效可再重复第2剂量,总量不超过350mg。

有效后可改为静脉滴注,0.5~1.0mg/min,或改为口服150mg,一日三次。

应在心电监护下用药。

如果心律平未能转复,其平均心率也会被减慢。

QRS时间延长50%以上常提示药物过量。

严重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明显的低血压者禁用心律平,妊娠3个月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1.2.2维拉帕米(异搏定) 文献报告,维拉帕米对AVNRT的转复率为88%,阜外医院报告为75%~80%;对AVRT的转复率为81%,阜外医院报告为67%。

对成人心功能正常的患者首次剂量为5mg或0.15mg/k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时间为10min),10~20min未复律者可重复5mg,总量不超过15mg较安全。

亦可静脉持续滴注,给药速度为0.1mg/min。

常于静注后5min内起效,15min内浓度达高峰,15~30min内迅速下降。

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房室传导阻滞,偶致心脏停搏。

维拉帕米有负性心率、负性传导、负性肌力作用。

有窦房结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功能不全者,尽量不用。

严禁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滞剂在同一较短时间内静脉联合用药,或口服应用。

严禁维拉帕米与心律平交替使用。

对高血压、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详细询问最近1~2周治疗用药情况,如已用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者不宜用维拉帕米。

急性心肌梗死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者,维拉帕米也应慎用。

对有心功能不全、不稳定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低血压、心源性休克者禁用。

严重低血压的发生率仅为1%。

虽然维拉帕米的转复率、起效时间等与心律平差不多,但其不良反应、安全性等不及心律平,所以只能作为次选药,不能作为首选药。

1.2.3三磷酸腺苷(ATP)或腺苷(adnosine) 有文献报告ATP对AVNRT的转复率为96%,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为100%;对AVRT的转复率文献报告与北京阜外医院报告均为100%。

剂量为10~20mg静脉推注,速度要快,要在1~2s内注射完毕。

如3~5min内未复律者可重复注射第2剂。

腺苷剂量0.1~0.2mg/kg~12mg,开始生效时间在40s内,峰效应出现在静注后10~15s,ATP、腺苷的半衰期为10~30s,对房室传导的最大抑制作用在15~30s,2min内作用全部消失。

ATP单剂量不宜超过30mg。

ATP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小于45s,很少超过1min,平均复律时间为20~24s。

不良反应较多,发生率高达75%~100%。

常见有全身反应和瞬间心律失常。

例如,颜面潮红、全身不适,呼吸困难、恶心、胸部不适、胸痛等常于几秒后即消失。

也可出现房性、室性早搏及短阵心房颤动等。

严重反应较少,可引起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

由于有的副作用持续时间很短,故不需特殊处理即自动消失。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相关。

应从小剂量开始渐渐增加剂量以减轻副作用。

合并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年龄大于60岁等都应列为禁忌证。

ATP和腺苷不应与下列药物合用,如潘生丁、安定、异搏定、β受体阻滞剂等。

凡有过敏史者亦不宜使用。

1.2.4氟卡胺(necainide) 氟卡胺对AVNRT的转复率为89%;对AVRT的转复率为76%,阜外医院报告为90%。

使用剂量为1.5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或以0.2mg/kg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50mg。

如无效,10min后可重复第2个剂量。

氟卡胺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为5min。

由于氟卡胺有4%~12%发生对传导系统的抑制与致心律失常作用,使其应用受限。

对心功能正常、传导系统及窦房结功能正常者影响较小,应在心电监护下用药。

1.2.5氯卡胺氯卡胺对AVNRT的转复率为30%;对AVRT的转复率为50%,阜外医院报告为89%。

其使用剂量为1~2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也可用静脉滴注维持量,每小时0.2~0.3mg/kg。

半衰期为18min。

如无效10~15min后可重复第2个剂量。

复律的平均剂量约为70mg。

用药后复律时间为6min,稳定窦性心律出现时间为即刻。

上述剂量应用于患者后除个别有头晕外无其他明显反应。

大剂量静脉注射会出现肌肉震颤、头晕、视物模糊等。

用药后有10%的AVRT者易于诱发。

1.2.6胺碘酮对AVRT的转复率为55%。

转复时间在静脉注射后2~80min,平均为30min。

给药后持续仍1/3~4h,注药后5~30min血药浓度最高,2h明显降低。

未复律者心室率也减慢。

胺碘酮明显延长旁路前向不应期并减慢传导速度。

静脉注射胺碘酮的电生理效应和毒副作用与口服给药不完全相同。

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总量为9mg/kg,每次3mg/kg,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分3次注射,每次间隔5~10min,缓慢注射。

应选较大血管,注药后应加快静脉输液速度,防止发生静脉炎。

对心脏扩大、心肌功能状态差的病人和有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病人最好禁用,以免发生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要进行心电监护,当心动过速终止或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和/或传导阻滞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停止给药。

1.2.7地尔硫卓(硫氮卓酮) 根据文献报告其对AVNRT的转复率为100%,阜外医院报告为60%;根据文献报告其对AVRT的转复率为81%,阜外医院报告为60%。

转复为窦律时间为9min。

作用机制与维拉帕米相似。

主要为抑制房室结双径路慢径前传和房室结前传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首次剂量为5~10mg或0.15mg/kg,缓慢静脉推注30分钟后无效可重复第2个剂量。

应行心电监护用药,当心动过速终止或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应停止给药。

上述氟卡胺、氯卡胺、胺碘酮、地尔硫卓等均能有效地终止PSVT。

但在有效性、起效的速度及安全性方面均未超过维拉帕米、心律平及ATP,故一般不作常规使用,不作首选药。

1.2.8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对AVNRT有一定疗效。

但由于该药起效慢,一般转复时间在30min以上,所以已被心律平、维拉帕米、ATP等复律较快的药物所取代,已较少应用。

但在合并心力衰竭时仍可作为首选药。

剂量:近1周来未用过洋地黄者可用西地兰,首剂0.4~0.6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10min),如无效,间隔4h再静脉推注0.2~0.4mg,总量不超过1.2mg。

因为心力衰竭时给药时间间隔过短易发生洋地黄中毒。

对AVRT患者不宜用洋地黄,它可延长A-H间期、缩短R-R间期,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故应禁用。

对AVNRT与OAVRT患者,选择上述药物的方案如下:1.无并发症时首选心律平、维拉帕米、ATP,同时应注意病人既往对药物的反应;次选氟卡胺、氯卡胺、硫氮卓酮、胺碘酮等。

2.伴有心力衰竭时首选ATP、西地兰(AVRT禁用);次选胺碘酮。

应避免用维拉帕米、心律平、氟卡胺。

3.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首选维拉帕米;次选心律平、氟卡按;应避免使用ATP、腺苷。

4.WPW伴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时首选心律平、氟卡胺、氯卡按,次选胺碘酮。

应禁用西地兰、维拉帕米。

5.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在用药后心动过速可得到控制,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症状显露,可出现严重的过缓性心律失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