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

合集下载

1.1昆虫的外部形态

1.1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的头部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一)头部结构是一个坚硬的半球形头壳,表面有许多沟缝,将头壳分成许多小区。

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二)头的形式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位置,可以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种头式。

(1)下口式口器向下,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几乎成直角。

(2)前口式口器向前,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差不多平行。

(3)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1.触角功能:嗅觉、触觉、听觉。

构造:柄节、梗节、鞭节三节,鞭节由许多亚节组成,其数目和形状变化最大。

类型:刚毛状、线状或丝状、念珠状、锯齿状、鳃叶状、具芒状等。

2.口器昆虫口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

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是咀嚼式与刺吸式两类口器。

(1)咀嚼式口器构造特点: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

危害性:这类口器的害虫,都能给作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损,为害很大。

(2)刺吸式口器构造特点: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成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道和唾液道。

危害性:昆虫的这类口器能刺入动植物的组织内吸取血液及细胞汁液,危害植物后,在危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虫瘿、瘤等。

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3)其他类型:如蝶蛾的虹吸式口器,蝇类的舐吸式口器,蓟马的锉吸式口器。

二、昆虫的胸部1.胸部的基本结构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下方各着生一对胸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前翅、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胸部的每一个胸节都是由四块骨板构成,背面的称背板,左右两侧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

2.胸足基本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爪六部分组成。

上篇 昆虫学基础知识

上篇  昆虫学基础知识
2、单眼:昆虫的成虫有0-3个单眼。 幼虫一般有4-6个侧单眼。
△单眼只是辨别光线的强弱和距离的 远近。
五、口器
1、咀嚼式口器
⑴ 上唇:方形片状物,有固定和推进食物的作用。 ⑵ 上腭:一对坚硬的块状物,有切齿和磨齿(不对称),
有切断和磨碎食物的功能。 ⑶ 下腭:一对带须的块状物,由轴节、茎节、内腭叶、
幼虫的咀嚼式口器 幼虫的刮吸式口器
第三节 昆 虫 的 胸 部
昆虫的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侧下方着生 一对胸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 的背侧面各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因此胸部 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一、胸部的一般构造
二、胸部的附器
1.成虫的足 1)足的构造 ⑴ 基节:粗短,着生在侧板下方。 ⑵ 转节:较小,各节活动的枢纽。 ⑶ 腿节:粗大,有发达的肌肉。 ⑷ 胫节:细长,侧面生一排刺。 ⑸ 跗节:由1-5节组成。 ⑹ 前跗节:跗节末段通常具有1对爪和中垫。
……
2)虹吸式口器:
是鳞翅目(蛾蝶)成虫所 特有的口器类型。其上唇和 上腭退化,下腭延伸成喙管, 下唇呈片状。喙管呈发条状, 卷曲在头下面。
当取食时,展开喙管吸吮 花蜜、水和果汁等。
※ 非危害型口器。
3)锉吸式口器: 是缨翅目蓟马类所特有的口器。 右上颚退化消失,2根下颚形成
食物管,由舌和下唇的中唇舌紧 合而成唾液管。
2)足的类型 ⑴ 开掘足:足短而宽,胫节膨大,末端具齿。蝼蛄前足。 ⑵ 跳跃足:腿节发达,胫节细长。蝗虫后足。 ⑶ 步行足:各节发育均匀,易于行走。步行虫足。 ⑷ 携粉足:胫节端部扁宽,两边有长毛。蜜蜂后足。 ⑸ 游泳足:足扁平,胫节、跗节边缘具长毛。龙虱后足。 ⑹ 捕捉足:发达的腿节具纵沟,沟的两侧具刺,腿节和

第一章 昆虫体躯的构造

第一章 昆虫体躯的构造
第一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Insect external morphology


昆虫的外部形态学是昆虫学和动物形态学 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的结构及其功能,追 溯其同源关系及系统发生的学科。通过分析, 比较类群的异同,为正确识别昆虫的类群,建 立演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不仅是识别昆虫、对 昆虫进行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的基础,而且是 研究昆虫生物学、有害昆虫控制、有益昆虫保 护和利用,以及仿生学等必要的前提。
第三节 昆虫的附肢
一、附肢appendage
在胚胎发育时期,除头前叶和尾节外,每体 节两侧都有1对管状突起,为附肢的雏形,孵化 前,一部分雏形附肢消失,其余的演化成分节或 不分节的附肢。
二、附肢的基本结构
基肢节 基外叶或上肢节
外肢节 基内叶 端肢节 底肢节 坐肢节 股肢节 胫肢节 跗肢节 趾肢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昆虫体躯的构造 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胸部 昆虫的腹部
第 一 章 昆 虫 体 躯 的 构 造
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下列专业术语的概念
体节、体段、体面、骨化区、沟、内突、 内脊、体长、体向、体宽、头宽、翅展、初生 分节、次生分节
2.掌握昆虫体躯的构造,体躯的分节方式,附 肢的构造及其与胸足的同源关系;
体长body length :
头部的最前端到腹
部末端的长度,不
含头部所着生的触
角、口器和腹末的 尾须及外生殖器的 长度。
翅展wing
span:将
昆虫的前 后翅展开 后,两前 翅翅尖的
直线长度。
3 昆虫的体型
描述昆虫的大小,常以大中小型和微小型表示。 一般体长在5-30mm之间,翅展在15-50mm之间。 微小型:2mm以下; 很小型:2-5mm; 小型:5-10mm; 中型:10-30mm; 大型:30-50mm; 很大型:50-80mm; 巨大型:80mm以上; 极大型:200mm。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外部形态

步 行 足
蝼 蛄 开 掘 足
捕 捉 足
龙 虱 游 泳 足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携粉足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二)翅
昆虫一般有两对翅,分为前翅和后翅。 有些昆虫的后翅变为平衡棒,如蝇、蚊; 有些昆虫的翅完全退化或消失,如蚜虫、威塔; 有些昆虫的雄虫具翅而雌虫无翅,如蚧类。

蚜虫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威塔 无翅,体型壮硕,是介 于蟋蟀与蚱蜢之间的昆虫 ,为新西兰特有的生物。
刺吸式口器
上唇很短,呈三角形 小片, 下唇长而粗,延长成 喙,喙的前面有一个 槽,里面藏着由上颚 、下颚特化的细长口 针,四根口针相互嵌 接组成食物和唾液的 通道。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蚜 虫
蝽 象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为 害 状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虹吸式口器
为鳞翅目成虫所特有,其显著特点是具 有一条能弯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 管底部的花蜜。 上唇仅为一条狭窄的横片。上颚退化。 下颚发达,左右下颚嵌合成喙,不取食 时喙像发条一样盘卷 。
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其中的翅脉起着骨 架的作用。 翅脉的排列状况称为脉序,是鉴别各类昆 虫的重要依据。
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到边缘的翅脉。 翅 脉 横脉:是横列在两纵脉之间的短脉。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脉的多少和分布形式
变化很大,一般认为不同的脉序是由一个原始
的脉序演化而来的。
科学家比较了现代昆虫和古化石昆虫的脉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三、昆虫的腹部
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三体段,前端紧接胸 部,近末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腹部内部有 大部分内脏器官。因此,腹部是昆虫的内脏 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 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 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 ,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因此,腹部可以 伸缩弯曲,有利于交配、产卵和呼吸等。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知识梳理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知识梳理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1.头部结构: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2.头的形式:1下口式2前口式3后口式3.昆虫头部的附器:①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

触角的结构:触角有三部分组成,基部一节称柄节,第二节称梗节,第三节称鞭节,鞭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

触角的类型: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或棒状、锤状、羽毛状或双栉齿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及膝状。

②口器咀嚼式口器:此类口器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鞘翅目鳞翅目叶蜂类幼虫,它们的口器是咀嚼式的。

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斑缺刻孔洞等。

刺吸式口器:结构特点是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和唾液的通道。

在为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瘤、传播病毒病。

还有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

③昆虫的眼;单眼复眼4.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此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下方各生一对胸足。

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

①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由六节组成,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前跗节。

主要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游泳足、携粉足。

②翅:昆虫一般有两对翅。

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头部的边称前缘,近尾部的边称后缘或内缘,两者之间的边称边缘。

人们将翅分为四个区域,即液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

其中的翅脉起着骨架作用,翅脉可以分为纵脉和横脉。

③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内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

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

有利于交配产卵和呼吸。

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

第一章 昆虫形态学

第一章 昆虫形态学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节昆虫纲的特征一、体躯的分节和分段昆虫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Somite)所组成。

这些体节分别集合为三个体段,分别是头、胸和腹。

组成头的体节已经愈合不能分了,而每个体节上的附肢(Appendage)则特化形成口器和触角。

胸部三个体节分为前、中、后胸,这三节紧密相连,不能自由活动。

每节各具一对附肢——足;腹部11节,其附肢大部分已退化,并且依不同类群保留了一些附肢。

二、体面和骨化区昆虫的整个身体或每一个体节大体呈圆筒形,以肢基节为准,其上面为背面,下面为腹面,两侧着生肢基节的为侧面。

成虫的体壁大多硬化,称为骨化(Sclerotization)。

体壁的骨化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支撑身体,而且着生肌肉,是重要的运动机械。

每个体节的骨化区为:背面的叫背板(Tergum),腹面的叫腹板(Sternum),两侧的叫侧板(Pleuron)。

这些骨板上常被褶和膜分割为许多块,相应的叫作背片(Tergite)、腹片(Sternite)和侧片(Pleurite)。

为了增强骨板的强度,同时也为了着生肌肉,在骨板上发生了一些皱褶,在表面上留下的褶叫沟(Suleus)。

沟下的陷入叫内脊(Ridge),向下伸达较长或分叉的叫作内突(Apodeme)。

这些Ridge和Apodeme 构成内骨骼(Endoskeleton)。

缝(Suture)是由两块骨片相接而留下的分界线。

在昆虫中可能仅“外咽缝和后颊缝”两条,但也不是真正的缝。

三、分节方式相邻的体节之间形成环状的凹褶(节间褶),可扭曲和伸缩身体,是与胚胎中的分节方式相一致,这种叫初生分节,其节叫初生节(Primary Segment).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叫后生分节,其节叫后生节(Secondery Segment),其以节间膜作为相邻体节的分界。

在后生节中,包含初生节中的节间褶,但节间褶已经骨化形成一条沟。

在背板中,该沟叫前脊沟,内方叫前内脊,沟前骨片叫端背片(Acrotergiye),沟后叫主背片。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讲解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讲解
后头区是后头沟与次后头沟间的拱形区域。 次后头区是次后头沟之后的拱形区域,
颅顶
触角


额颊沟
侧隆线

颊下沟
颊下区

唇基 上唇
脱裂线
中单眼 额隆线
额唇基沟 上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蝗虫头部正面图
三、头部的内骨骼
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是体壁内陷而成。 主要由1对幕骨前臂和1对幕骨后臂组成,后者常左 右相连成幕骨桥,再与幕骨前臂相连;有些昆虫的 幕骨前臂上又各具一个突起,成为幕骨背臂。

1、上唇正面

2、上唇腹面

3、上颚正面
内颚 叶
外颚叶
4、上颚腹面
侧唇舌
后颏 前颏
中唇舌
5、下颚正面 6、下颚腹面 7、下唇外面
下颚须
下唇须
8、舌的正面 9、舌的侧面
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状
A.食叶性: 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 留 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
B.卷叶性: 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 C.潜叶性: 潜叶食叶肉留表皮,形成灰白色虫道。 D.钻蛀性: 蛀根、茎、果等。
(二)触角的功能
嗅觉、触觉与听觉。
触角由许多环节组成。基部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为梗 节;梗节以后的各小节统称鞭节。
(三)触角的类型
线状Filiform :细长如丝,各节呈圆筒形,除基部几节外 各节大小相似。蝗虫。
刚毛状Setaceous:短小如刚毛,基部1、2节粗短,越到末 端越短。蜻蜓、蝉、。
骨化与骨板:大多数成虫羽化后体壁很快硬化这一过程称为称骨化
(Sclerotization),骨化区因体面的不同分为: 背板tergum:背面的骨化区 腹板sternum:腹面的骨化区 侧板pleuron:侧面的骨化区

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

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头部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31
上颚
➢上颚位于上唇的后方,是由头部第一 对附肢演化而来。 ➢上颚前端具齿的部分称为切齿,用以 切断和撕裂食物; ➢ 后方基内侧有一个与磨盘齿槽相似的 粗糙部分称为臼齿,用以磨碎食物。 ➢ 上颚的主要功能是持握食物、切断、 撕破、咀嚼食物。 ➢ 部分昆虫的上颚还是战斗的武器。如 锹甲和独角仙等雄性昆虫。
2020/7/29
D. 抱握雌体(如雄龙虱 )
龙虱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2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3
1.4.4 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 上的意义





定 昆
昆 虫 的
害 虫 的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4
1.5 复眼、单眼
➢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 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动 中,起着重要作用。 ➢ 昆虫的眼有两种:一种是复眼,另一种是 单眼(背单眼和侧单眼)。
9
1.3 头部的形式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12
1.4 触角
➢ 触角是昆虫头部的一对附肢,为大多数昆虫所 具有,位于额的两侧; ➢ 其上着生许多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能感受分子级的微小刺激; ➢ 是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等活动的基础。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020/7/29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35
咀嚼式口器的变异
➢许 多 鞘 翅 目 ( 甲 虫 ) 、 鳞 翅 目 (蝶蛾类)和膜翅目(叶蜂和茎蜂) 的幼虫的口器也是咀嚼式的. ➢上唇和上颚与一般的咀嚼式口器 相同,但下颚、下唇和舌合并成了 一个复合体. ➢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 端部具1个突出的吐丝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飞蝗的头部
A. 正面观;B. 侧面观
(二)头的形式(头式)
1.下口式(螽zhong斯)
口器向下,头的纵轴与
虫体纵轴 几 乎 呈 直 角 ,称为下口
式。大多数取食植物茎、叶的昆虫 如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大多数幼 虫属此类型。该类型昆虫的取食方 式比较原始。
2.前口式(步行虫)
口器向前,头的纵轴与
角基部第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梗 节,以后各节统称为鞭节。
触 角 的 构 造
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 1.柄节 2.梗节 3.鞭节
触角
柄节 梗节 鞭节
触角的类型
触角是识别昆 虫种类和区分 性别的重要依 据。
1.刚毛状:触角短,基节与 梗节较粗大,其余各节细 似刚毛, ( 如蜻蜒、蝉、 叶蝉等的触角。)
咀嚼式口器取食特点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时, 常咬食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 种子,造成孔洞、缺刻,甚至吃光 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如蝗虫及 多种蝶、蛾类“幼虫”。
刺吸式口器
这类口器能刺入动植物的组织内吸取血液及细 胞汁液,如蚜虫、叶蝉、蚊、牛虻等。
蝉的刺吸式口器
1、构造:主要由上唇、下唇、上颚、 下颚、喙及口针组成。
虫体纵轴 差 不 多 平 行 ,称前口式
。很多捕食性及钻蛀性昆虫属此类 型。如步甲、潜叶蛾幼虫等。
3.后口式(蝉)
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纵
轴成锐角,称为后口式。常见于
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蝉、蝽、蚜虫 等。
下口式
前口式
后口式
昆虫的头式
头式 下口式 前口式 后口式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
1、触角
昆虫绝大多数种类都有一对触 角,位于额的两侧,是昆虫的感觉 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和听觉 的功能,用来寻找食物和配偶。触

吸 2、昆虫代表:如蚜虫、叶蝉、飞虱、 式 蚊及牛虻等。 口

(1)直接危害:口针交替刺
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植物汁液,
使植物出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卷曲、皱缩
3、危害特点: 、虫瘿(ying)等现象。
(2)间接危害:能 传播植物病毒病。
虹吸式口器:
蛾蝶类所特有。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形成喙,其 内面具纵沟,相互嵌合形成管状的食物道。
4.棒状:棒状触角又叫球杆 状触角,结构与线状触角 相似,但近端部数节膨大 如棒。 ( 蝶类和蚁蛉类的 触角属于此类。)
5.锤状:似棒状,但触角较 短,鞭节端部突然膨大, 形似锤状。 ( 如郭公虫等 一些甲虫的触角。)
6.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 部呈锯齿状向一边突出。 ( 如部分叩头甲雄虫 等 的 触角。)
昆虫各类口器类型
作业
一、简答题 1、举例说明昆虫头式的类型。 2、绘图说明昆虫触角的构造及类型。 二、简述题 简述昆虫常见的口器“种类、构造、昆虫代表及各
自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第一章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
外部形态总特征: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 腹”三个体段,各体段又由若干体节组成,并具有 不同的附器。
一、昆虫的头部
(一)头部结构
头部位于昆虫体躯的最前面,由 六个体节愈合而成,形成一个坚硬的 半球形头壳,表面的沟缝将头壳分成 许多小区。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 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 下面是唇基。
咀嚼式
刺吸式
嚼吸式
(三)、作用:主要用于咀嚼食物。
1、构造:主要由上唇、上颚、下颚、 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

嚼 式 口 器
2、昆虫代表:许多鞘翅目、鳞翅目、 叶峰类幼虫。(以东亚飞蝗的口器为代 表)
3、危害特点: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 斑、缺刻、孔洞等。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上颚 3.下颚4.下颚须 5.下唇 6.下唇须 7.舌
10.环毛状:除柄节 与梗节外,鞭节 部分亚节具一圈 细毛, ( 如雄性 蚊类与摇蚊的触 角。)
11.具芒状:鞭节不 分亚节,较柄节 和梗节粗大,其 上有一刚毛状或 芒状触角芒。 ( 为蝇类所特有 。)
12.鳃叶状:鞭节端 部几节扩展成片 ,形似鱼鳃。
2、口器
(一)、基本结构由:(1)上唇、(2)上 颚、(3)下颚、(4)下唇及(5)舌五个部分组 成(。二)、
2.线状:线状触角又叫丝状 触角,细长,呈圆筒形, 除基节、梗节较粗外,其 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 向端部渐细。线状触角是 昆虫触角最常见的类型。 (螽zhong斯类、天牛类的 触角属典型的线状,有时 触角可长达身体的数倍。 )
3.念珠状:基节较长,梗节 小,鞭节由多个近似圆球 形、大小相近的小节组成 ,形似一串念珠。 ( 如白 蚁、褐蛉(he,ling)等的 触角。)
7.栉 ( z h i ) 齿状:鞭 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 突出,状如梳齿。 ( 如部分叩甲及豆象 雄虫的触角。)
8.羽状:鞭节各节向两 侧突出呈细枝状,枝 上还可能有细毛,触 角状如鸟类的羽毛 。 ( 如很多蛾类雄虫的 触角)
9.膝状:其柄节较长, 梗节小,鞭节各亚节 形状及大小近似,在 梗节处呈肘状弯曲。 ( 如蚁类、蜜蜂类、 象甲类昆虫的触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