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可编辑PPT】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定

锯齿状Serrate:鞭节各节端部的一角向外突出,各节近似 三角形,形如锯条。叩头虫。
栉齿状Pectinate:除基部2节外,其余各节向一边伸出很 长,如细枝。
羽毛状Plumose:除基部2节外,其余各节向一边伸出2根细 枝状物,渐向端部渐短,形同羽毛。
骨骼。供肌肉着生。 缝(suture):是两骨片并接留下的界限。
沟 缝
内 脊
内 突
二、体躯的分节方式
初生分节Primary segmentation
昆虫的幼期,相邻的体节间具环形的凹陷(即节间褶 Intersegmental fold)为体节分界,故这种分节方式为初生 分节,形成的体节称初生节(Primary segment)。
3). 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
4). 传播病毒病:如引起黄化、斑驳、卷 曲、皱缩、萎缩等。
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叶蝉、网蝽、 木虱、蝉、蜡蝉等。
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 生物制剂。
3、锉吸式口器 raspingmouthparts
为缨翅目昆 虫蓟马所特有。
端喙即唇瓣是喙端部2
个大椭圆形海面状吸盘构造。
6、嚼吸式口器
chewing-lapping
mouthparts
具有咀嚼与吸收2种功 能的口器。如蜜蜂口器:
上唇与上颚与咀嚼式口 器相似;下颚的外颚叶 发达,呈刀片状,下颚 须和内颚叶较退化;下 唇须与中唇舌延长,侧 唇舌较小。
吸食液体食物时,下颚 的外颚叶包被在中唇舌 的背、侧两面形成食物 道,1对下唇须合贴在中 唇舌的腹面形成唾液道。
(3).颊及颊下区:
颊是头顶下、颊下沟上、额颊沟与后头沟之间的区域。 颊下区为颊下沟下方的狭片。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

实验⼀昆⾍外部形态特征⼀昆⾍解剖镜的构造和使⽤解剖镜、双⽬解剖镜⼜称体视显微镜、⽴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
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
【⽬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法【材料】解剖镜【⽤具】【内容和⽅法】⼀、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机械部分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的部分。
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
载物盘通常为⼀⾯为⽩⾊,⼀⾯为⿊⾊,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成。
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以压⾍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
⽀柱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
上⽅的为锁紧螺丝下⽅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以改变放⼤倍率之⽤。
双⽬解剖镜构造图(⼆)光学部分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上⾯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镜管和⽬镜在棱镜罩的上⽅,左右各有⼀个⽬镜管,⽤以承放⽬镜4.视觉圈⼀般是位于右边的⽬镜管上端。
视觉圈可调节⽬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外来光线的⼲扰,多在⽬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前后均放在⽬镜管上端。
⼆、解剖镜的使⽤⽅法和注意事项1.在取⽤(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损坏。
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将钥匙碰断在锁孔⾥。
2.取⽤解剖镜时,必须⽤右⼿握持柱,右⼿托住底座,⼩⼼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取⽤或移动。
3.使⽤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缺少及镜体各部有⽆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故障,若有问题⽴即报告,否则⾃⼰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镜,再将眼罩放在⽬镜的上端。
昆虫的外部形态PPT课件 人教版

形态结构
头胸部 腹 部
湖沼或江河中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头胸部
腹 部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头胸 甲、有两对触角、用鳃呼吸
其它节肢动物
形态 结构
头胸部:具单眼、四对步足
腹 部: 具有纺绩器
园蛛
生活习性: 结网捕虫
蛛形纲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四对 步足、只有单眼没有复眼
其它节肢动物
形态 头 部: 具一对触角 结构 躯干部: 有许多体节、每个体 节有一对分节的步足
作业题
1、简述昆虫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2、分析昆虫口器类型与防治害虫的
关系?
一、蝗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头部 胸部 腹部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有外骨骼
身体表面有外骨骼、有体节 一对触角、一对复眼 头部: 三只单眼、一个口器
形态结构前 胸部 腹部 中 后 气胸 胸 胸 器 门
蝗虫
昆虫纲
蝗 虫 蜜 蜂 沼 河 虾 蟹
蛛 蚣
节肢动物
甲壳纲
蛛形纲: 圆 多足纲: 蜈
节肢动物的 主要特征: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 且分部、体外有外骨骼、 足和触角都分节
小结
一、昆虫成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体分头胸腹,生有三对足。
常具两对翅,皮硬不生骨。 二、昆虫的头部 1、构造 2、头式 3、附器:(1)触角 (2)眼 (3)口器
发育:受精卵 (跳蝻) 若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
成虫
蜜蜂
蜂王:一只、最大、生殖器官发
育完全、可产卵繁殖后代
蜂群的组织 雄蜂: 许多、身体粗壮
蜜蜂
发育: 卵
工蜂:
身体最小、生殖器官发 育不完全、有花粉筐和 花粉刷
《昆虫的外部特征》课件

05
昆虫的外部特征总结与比较
不同种类昆虫的外部特征比较
触角类型
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类型的触角,如刚毛状、丝状、 念珠状等,这些触角类型与其生活习性、感知方式和繁殖 方式相关。
口器类型
昆虫的口器类型多样,包括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和舐 吸式等,不同口器类型适应于不同的食物和生活环境。
翅类型与功能
特化
某些昆虫的足发生特化,如蜜蜂的携粉足,用于 携带花粉。
04
昆虫的腹部特征
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
昆虫的生殖器官位于腹部,包括雄性生殖器和雌性生殖器。雄性生殖器包括精 巢、输精管和阳具等部分,雌性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和产卵器等部分。
生殖方式
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多种,包括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等。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交 配,将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则是雌性 昆虫不需要雄性即可繁殖后代。
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结构的复眼 ,反映了它们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进 化适应。
复眼功能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能够识 别颜色、形状、运动等视觉信息,帮 助昆虫寻找食物、逃避天敌和进行繁 殖活动。
口器
01
02
03
口器类型
昆虫的口器形态各异,适 应于不同的食物类型,包 括刺吸式、咀嚼式、舐吸 式等。
口器功能
、温度、湿度、光线和声音等,帮助昆虫寻找食物、识别同伴和逃避天
敌。
03
生殖方式
昆虫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其中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
为卵生,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
昆虫的翅类型多样,包括薄而透明的膜质翅、鳞片覆盖的 革质翅等,翅的功能包括飞行、求偶炫耀和声音发出等。
昆虫与其他动物的外部特征比较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ppt课件

接捏取,以免损伤。可钳住非目的物结构
如气管、脂肪体等轻轻抽动,或在结构之
间进行分离,以保证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细小结构也可用滴管吸水,借助水流的冲
击力进行分离。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注意事项】 注意解剖器械使用安全和卫生。 注意不要损伤几丁质壳下面的器官和组织,
25
退化。
3
【实验材料】
材料:蝗虫。 器具:滴管、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体视
显微镜、显微镜、常用解剖器械、放大镜、 解剖盘。
4
【方法与步骤】
一、外部形态观察
0
11
【方法与步骤】
二、内部器官解剖
从 尾 须 开 始 剪
12
在进行小型动物解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需观察和分离的结构不能用镊子等工具直
不要用镊子直接夹取内脏。 由值日同学搜集所有实验垃圾。
24
【作业】
1、绘图:蝗虫的内部结构(标注食管、嗉囊、 胃盲囊、中肠、回肠、直肠、肛门、心脏、卵巢、 卵萼、马氏管等)。
2、绘图:蝗虫外部形态图(标注单眼、复眼、 口器、触角、听器、足、翅膀、气孔)。
3、螯虾与蝗虫内部结构有何异同(主要对比循 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实验五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
1
【目的要求】 (1)学习昆虫的解剖方法; (2)观察蝗虫结构,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2
【基本原理】
昆虫纲主要特征: 高度适应陆上生活,具完整而高效的呼吸器
即气管。 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附肢演变成一
对触角、一对大颚、一对小颚和一片下唇。 胸部具3对步足2对翅膀。腹部附肢几乎全部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变化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变化实验目的:1.观察昆虫纲的代表蝗虫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1. 昆虫的体段昆虫各体节及其相应的附肢行使不同的功能,同时肌肉也相应地发展,使昆虫的各体节集合而形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胸部腹部昆虫体段示意图2. 昆虫头壳的基本结构及口器的类型蝗虫咀嚼式口器示意图刺吸式口器:主要构造都极度延伸,呈针状,适于穿刺,吸取动植物的组织液(血液或汁液)。
其基本特征有:¾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¾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口针(上颚在外,下颚在内)¾上、下颚特化为坚硬而细长的口针,上颚口针端部锐利,外侧有倒刺,便于刺入和固定于组织内;下颚口针的内侧面有大、小两个凹槽,并合而形成食物道和唾道。
¾成虫口器的上唇、上颚退化;¾下颚的外颚叶变成十分发达的螺旋状卷曲的喙,喙内部有1细长的吸食液体食物的管道;¾下唇为小形的薄片,唇须发达。
为蛾、蝶类成虫口器,特点有:舐吸式口器蝇类特有,特点有:¾在头下形成由基喙、中喙和端喙组成的喙¾基喙粗大,前壁有马蹄状唇基。
¾中喙筒状,由下唇前颏形成,前壁凹陷成槽,¾上唇盖合于唇槽形成食物道;舌内有唾道。
¾端喙为两个唇瓣。
3. 昆虫的头式¾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前,头与虫体纵轴成钝角或平行。
如蝗虫、鳞翅目幼虫。
¾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前,头与虫体纵轴成钝角或平行。
如,步甲、蝼蛄、天牛幼虫等。
¾后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后,头与虫体纵轴成锐角,多见于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蝽类、蝉类。
4. 昆虫的触角触角构造:基本上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鞭节在不同昆虫中变化很大触角的类型丝状(蝗虫)膝状(蜜蜂、象甲)羽状(大蚕蛾)刚毛状(蜻蜓、蝉)鳃叶状(金龟甲)念珠状(白蚁)锯齿状(芫菁)栉齿状(雄绿豆象)锤状(郭公甲)环毛状(雄性摇蚊)球杆状(蝶类)具芒状(蝇类)5. 昆虫的单眼背单眼:为成虫、若虫所有。
实验一二昆虫外部形态及头胸腹部特征共17页PPT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个体段,与胸部的运动机械相配合;
成虫腹部没有用于行政的附肢,与生殖有关的附肢特化成 外生殖器——雄性的抱握器和雌性的产卵器;腹部包藏主 要的内脏器官,所以腹部是昆虫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1
(
) 直 翅 目 昆 虫 的 产 卵 器 ( 油 葫 芦 )
2
(
) 同 翅 目 昆 虫 的 产 卵 器 ( 十 七 年 蝉 )
节间由膜相连,是各节活 动的部位;节和节之间常有 一个或2个关节相支接。
二、胸足的类型
❖ 1 步行足 2 跳跃足 3 捕捉足 4 开掘足 5 游泳足 6 抱握足 7 携粉足 8 攀缘足
足的特化形态特点
❖ 作业:
❖ 1、绘蝗虫跳跃足的构造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 2、分别绘蝗虫中、后胸背板、侧板图,并注
❖ 三、内容和方法: ❖ (一) 昆虫腹部的一般构造: ❖ (二)昆虫腹部的附肢──无翅亚纲成虫和有翅亚纲
昆虫幼虫期腹部的附肢 ❖ (三)腹部的外生殖器: 1、雌性外生殖器──产卵器
以蝗虫为例进行观察 蝉的产卵器构造有何特点?注意产卵管鞘有何形成? 2、雄性外生殖器──交配器 观察蝗虫雄虫,用镊子轻轻拉下(或压下)下生殖 板,可见其褐色的阳具呈钩状,无抱握器 四、作业: 绘雌性蝗虫腹部末端侧面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Biblioteka 明各部分名称❖ 3、举例描述几种不同类型足的特点 ❖ 4、举例描述几种不同类型翅的特点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ppt课件

退化。
3
【实验材料】
材料:蝗虫。 器具:滴管、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体视
显微镜、显微镜、常用解剖器械、放大镜、 解剖盘。
4
【方法与步骤】
一、外部形态观察
5
6
2、绘图:蝗虫外部形态图(标注单眼、复眼、 口器、触角、听器、足、翅膀、气孔)。
3、螯虾与蝗虫内部结构有何异同(主要对比循 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25
7
8
9
10
11
【方法与步骤】
二、内部器官解剖
从 尾 须 开 始 剪
12
在进行小型动物解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需观察和分离的结构不能用镊子等工具直
接捏取,以免损伤。可钳住非目的物结构
如气管、脂肪体等轻轻抽动,或在结构之
间进行分离,以保证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细小结构也可用滴管吸水,借助水流的冲
击力进行分离。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注意事项】 注意解剖器械使用安全和卫生。 注意不要损伤几丁质壳下面的器官和组织,
不要用镊子直接夹取内脏。 由值日同学搜集所有实验垃圾。
24
【作业】
1、绘图:蝗虫的内部结构(标注食管、嗉囊、 胃盲囊、中肠、回肠、直肠、肛门、心脏、卵巢、 卵萼、马氏管等)。
方法与步骤一外部形态观察一外部形态观察101112方法与步骤二二内部器官解剖内部器官解剖13在进行小型动物解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在进行小型动物解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实验五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触角基本构造及类型的观察 (1)用放大镜观察蜜蜂触角,了解其基本构造; (2)观察所给昆虫的触角并指出其类型。 (三)昆虫胸腹部形态观察 1、观察胸部的结构及附属器官的有无及数目。 2、观察腹部的形态及构造。 (四)观察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了解其功能。 1、足的基本构造:以蝗虫为例观察。 2、观察所给昆虫指出其足的类型。 (五)观察昆虫翅的构造和类型 1、观察蝴蝶的前后翅:了解三缘、三角、四区。 2、观察翅脉:以蝴蝶、小地老虎为观察对象,了解纵脉和横 脉。 3、观察所给昆虫,指出其翅为何种类型。
三、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纲特征的观察 结合课堂讲授观察所给昆虫,进一步掌握昆虫纲的特征。 (二)昆虫头部形态特征及附器观察 1、头部分区和昆虫口式的观察 (1)以蝗虫为例,找出额区、唇基、头顶、颊区和后头; (2)观察蝗虫、步甲、蝉的口式; 3、昆虫口器的观察 (1)咀嚼式口器:以蝗虫为例,观察其构造及各部分功能; (2)刺吸式口器:以蝉为例,观察其构造、特点以及与咀嚼 式口器的区别; (3)观察蝴蝶、家蝇、蜜蜂的口器并指出其类型。 4、单复眼的观察
2、刺吸式口器:(半翅目、同翅目和蚊类) 上颚与下颚特化成口针,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特化成 保护口针的喙管,食窦成为强有力的抽吸机。
3、口器类型与化学防治之间的关系: 咀嚼式口器昆虫常形成缺刻、穿孔、隧道及其他机械损伤,防治时
用触杀剂和胃毒剂;刺吸式口器昆虫通常外表没有显著的残缺与 破损,其表现状态往往是各种斑点、变色、萎蔫、皱缩、卷曲、 虫瘿等,在防治时常选用内吸剂。
具芒状:触角短,一般三 节,端部一节膨大,其上 有一刚毛状构造,称为触 角芒,芒上有时有许多细 毛。如:蝇类
鞭状:触角各节 大致相同并呈圆 筒状,向端部逐 渐变细,如天牛。
丝状:触角各节大小相似,鞭节 各亚节大致相同,向端部逐渐变 细。如:蝗虫、椿象等。
四、完成实验报告
1、绘白蚁、天牛、蜜蜂的触角图 2、绘蝴蝶、蝽象、步甲(或金龟子)的前翅图。 3、绘蝼蛄前足、螳螂前足、蜜蜂后足的图。 4、观察所给昆虫,指出其足、触角和翅的类型。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 形态特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并掌握昆虫纲特征。 2、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头部分区情况。 3、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口式、触角、口器的构造和类型。 4、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单复眼的形态及着生位置。 5、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胸腹部形态特征。 6、通过观察掌握昆虫胸足的构造及类型。 7、通过观察掌握昆虫翅的构造及类型。 二、试验材料 蝗虫、蝼蛄、金龟子、蜜蜂、龙虱、蝴蝶、螳螂、步甲、 蝽象、蜻蜓、苍蝇、蝉、天牛、大蚕蛾、家蝇、白蚁、 叩头虫、瓢虫等
羽毛状:鞭节各亚节向两
侧突出细枝状,形状如羽毛。 如:大蚕蛾、家蚕蛾 等蛾类。
环毛状:除触角的基部两节 外,鞭节各亚节环生一圈细 毛,愈靠近基部的细毛愈长, 渐渐向端部逐减。 如:蚊 类。
念珠状:触角各节 大小相似,近于球 形,整个触角形似 串珠。如:白蚁
球杆状:或称棍棒
状,鞭节基部若干亚 节细长如丝,端部数 节渐膨大如球,全形 象一棒球杆。如:蝶 类。
鳃叶状:鞭节端
部数节<3-7>延 展成薄片状迭合 在一起,状如鱼 鳃。如:金龟子。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 侧突出成三角形,整个 触角形似锯条。如:叩 头虫雄虫 。
刚毛状: :触角短
小,基部1-2节稍 粗,鞭节纤细,类 似刚毛。如:蝉、 蜻蜓
肘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
小,鞭节由若干大小相似 的亚节组成,基部柄节与 鞭节之间呈膝状或肘状弯 曲。 如:胡蜂、象甲
咀嚼式<直翅目、脉翅目、甲虫
>
口 器
刺吸式<蝉>
类
锉吸式<蓟马>
型
舐吸式<蝇类>
虹吸式<蝶蛾>
嚼吸式<蜂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口器组成及各部功能 :
1、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其组成包括上颚、下颚、上唇、 下唇、舌 。 上颚:切断和磨碎食物; 下颚:协同咀嚼,把握食物; 上唇:辨别食物的味道; 下唇:盛把食物的作用; 舌 :味觉和吞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