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最近几年来慢慢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
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必然的困难。
假设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 肺部感染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维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
维持呼吸道通畅,把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
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
舌后坠严峻患者应使颈部举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
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增进痰液稀释,假设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避免误吸及胃液的反流。
若是痰多不易吸出,应初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
病室维持必然温度和湿度。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看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按期做痰培育。
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
维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改换局部敷料,避免交叉感染。
2 颅内感染颅脑损伤病人术后显现高热时[3],要分析缘故。
一样急性期可达到38℃~42℃,通过5~7天慢慢下降。
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
护理中应周密观看热型及持续时刻,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利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
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
3 体液平稳失调及高血糖症颅脑损伤及其处置进程中,由于脑损伤的阻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稳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稳紊乱。
在护理中,周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观看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
依照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稳。
另外,由于创伤的冲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阻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速,致使血糖增高[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祸伤 3 例 , 5 坠落伤 l 例 , 0 殴打致伤 2 例 , 2 其它伤 6 ; 例 闭合性损伤 4 例, 7 开放性损伤 2 例 ; 6 硬膜外血肿 1 例 , 3 硬膜下血肿 2 例 , 内 4 脑
血肿 l , 8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 8例 , 弥漫性脑水肿 1 0例 ; 合并颅骨骨
高, 考虑发生感染 , 应及时 留取引流标本并送验。
3 -有脑脊液漏者 , 头抬高 1。 , I3 3 将 5 维持 到脑脊液漏停止后 3 一 — 5; 日 d 每 清洁 、 消毒局部两次 , 棉球不可过湿 , 以免液体逆流人颅 ; 不 可堵塞漏 口, 不可作耳鼻道填塞 、 冲洗、 滴药 , 严禁经鼻插 胃管或行鼻 腔气管插管。
关键 词 :颅 脑损 伤 : 发 症 ; 防护 理 并 预
减 少 了 并发 症 的 发 生 , 高 了 患者 的 生存 质量 。结 论 提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严重的创 伤性疾病 , 病情复杂, 院时间 住 长, 若护理不 当发生并 发症 , 将会加重 患者病情 , 响愈后 , 影 甚至导 致死亡。我院从 2 0 年 1 00 0月至 2 0 年 7 08 月共收治 颅脑 损伤病人 7 例, 3 通过我们的临床治疗护理 ,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医学信息 21 年 o 月第 2 卷第 4 M dc  ̄m tn A r21. o 2 . o 00 4 3 期 ei I rao. p.00 V 1 3 N . Mn i .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 的预 防和护理
谢 小柳
( 南省 永 州 市新 田县 人 民 医院 , 南 永 州 4 5 0 ) 湖 湖 2 7 0
3. .4常规进行 呼吸道湿化 。Q h气管 内滴药 , 2 2 雾化吸人 Td 湿化液 i; 中可加入抗菌 、 消炎 、 化痰 的药物 , 药物交替 使用。 33颅 内感染 .
2020 重型颅脑损伤管理指南更新

2020 重型颅脑损伤管理指南更新2020年重型颅脑损伤管理指南更新引言: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性脑损伤,常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生命威胁。
针对该病情,世界各地的医学界不断努力,制定和更新管理指南,以提供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2020年重型颅脑损伤管理指南的最新内容,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严重疾病。
一、定义和分类: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出血等严重的外伤性损伤,通常伴有神经功能障碍。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重型颅脑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通常意识清醒,中度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意识模糊,重度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则处于昏迷状态。
二、评估和监测: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准确的评估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指南强调应使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血气分析、颅内压等指标,以及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三、急性管理:在急性阶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颅内压、保护脑组织,并尽快处理出血、颅骨骨折等损伤。
指南建议进行颅内压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静脉液体、血管活性药物、镇静剂、神经保护剂等治疗。
对于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减压。
四、外伤性脑水肿:外伤性脑水肿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指南建议通过控制颅内压、积极处理血压、合理控制液体输入等手段来预防和治疗脑水肿。
严重脑水肿可能需要行脑室引流或进行颅骨开窗术,以减轻颅内压。
五、神经功能障碍管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广泛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运动、感觉、认知等方面的损伤。
指南强调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同时,应给予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训练,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带来的种种困难。
六、感染和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常常受到抑制,易于发生感染。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

急性特重型评估、功能训练、心理支持等。
通过长期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可以有所改善,转归评价是评 估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和危害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损伤严重、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颅脑损伤。 特重型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昏迷、颅内高压、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评估与监测
1
神经状态评估
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的观察和评估。
2
生命体征监测
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
本演示文稿将为您介绍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定义 和分类、评估与监测、基础护理措施、并发症及其检测和处理、神经病学护 理与功能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和转归评价。
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颅脑损伤是指头颅及其内容物因外伤性原因而受到机械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颅脑损伤分为轻、中、重和特重型。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检 测和处理
1
颅内高压
通过颅内压检测、药物治疗、呼吸机辅
脑水肿
2
助等方式处理。
通过卧床休息、脱水治疗、脑保护药物
等方式处理。
3
感染
通过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 经病学护理及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神经病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神经病学护理计划。 同时,通过康复科配合进行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影像学检查
包括颅脑CT、MRI等检查,了解损伤程度和脑部病变。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基础护理措施
环境创造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护

对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的 常 见 并 发 症 只要 监 护 得 当是
[ 图 分 类 号 ] R 7 .4 中 4 37
[ 献标识码 ] B 文
伤 患 者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除 主 要 影 响其 预后 的 并 发 症 , 总 并
颅 内血 肿 及 脑 挫 裂 伤 、 水 肿 引 起 的 脑 疝 和 原 发 或 继 发 性 脑 脑 干损 伤 最 多 , 3 占 4例 (6 7 ; 余 为 严 重 的颅 外 并 发 症 , 6 . %) 其 占
刚凝固血脱落 , 又再度 出血 , 因此 , 一律禁食 不符合 辨证原则 ,
重 型 颅 脑 损伤 患者 常见 并 发 症 的 监护
李 万方 , 莲萍 张
( 浙江省 桐 庐县 第二 人 民 医院 , 江 桐 庐 3 1 1 ) 浙 1 5 9
[ 要 ] 目的 总 结 影 响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预 后 的 常 见 并发 症 及 其 监 护 措 施 。 方 法 将 12例 患 者 收 入 I U 摘 8 C
进 行 多 系统 综 合 监 护 , 可 能 继 发 的 并 发 症 采取 相 应 的 护 理 措 施 。结 果 对 影 响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预 后 的 严 重 并 发 症 主 要
有 颅 内 高压 、 氧 血 症 、 低 高钠 高糖 血 症 、 部 感 染 、 化 道 出血 。结 论 肺 消
3 . 3 3% 。
1 4 主 要 并 发 症 12例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伤 后 主 要 并 发 症 为 . 8 低 氧血 症 1 1例 ( 5 5 , 内高 压 9 0 5 . %) 颅 8例 (3 8 ) 肺 部 感 5 .% , 染4 1例 ( 2 5 ) 消 化 道 出血 2 2 .% , 7例 ( 48 )高 钠 高 糖 血 症 1 .% ,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低 室 温 、 入 冷 液 体 ( 度 42) 若 为 脑 干 损 伤 , 者 持 续 高 输 温 1 。 患
热 , 温 在 3 ~4 ℃ 以 上 者 , 行 电冰 毯 +电 冰 帽 +人 工 冬 眠 体 9 0 可 的 “ 冬 眠 低 温 疗 法 ” 使 患 者 体温 维 持 在 3 ~3 ℃ 之 间 , 减 亚 , 3 5 以
32 1 呼 吸 循 环 衰 竭 的 护 理 此 类 患 者 采 用 人 工 呼 吸 机 辅 、 . 助通气 , 功能 监护仪监测 脉搏 、 压和血 氧饱和 度 。在上机 多 血
风, 行紫外 线空气消毒 。 /,0 n次 。 进 2次 d 4 mi /
3 2 5 泌 尿 系 感 染 的 护 理 患 者 呈 昏迷 状 态 。 发 尿 潴 留 或 .. 并
引 起 消 化道 出 血 , 发 现 患 者 血 压 下 降 、 色 苍 白 、 汗 、 搏 若 面 出 脉 细 速 、 躁 不 安 。 提 示 有 内 出 血 。 胃管 内 抽 出 咖 啡 色 液 体 或 烦 则
呕 吐 咖 啡 色 液 体 , 大 便 呈 柏 油 样 , 示 消 化 道 出 血 , 即 送 及 提 立
少 脑 细 胞 耗 氧 量 及 脑损 伤 , 注 意 防止 冻 伤 , 切 观 察 患 者 意 并 密 识、 瞳孔 、 命 体 征 的 变 化 。 生
3 2 4 肺 部 感 染 的 护 理 由 于 患 者 呈 昏 迷 状 态 , 嗽 、 咽 咳 吞
[ 考 文献 ] 参
3 2 7 褥 疮 的 护 理 患 者 长 期 卧 床 不 能 活 动 . 昏 迷 状 态 . 呈
皮肤 弹 性 下 降 , 发 生 褥 疮 , 要 加 强 皮 肤 护 理 , 持 皮 肤 清 易 故 保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的手术指征:
对于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的病人,如果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药物无法控制高颅压,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2)GCS评分6-8分,额颞顶叶挫裂伤体积>20ml,中线移位>5mm,伴或不伴基底池受压;(3)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灶占位>50ml;
十五、重型颅脑损伤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
临床应用: 2000年前,国内外尚无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确切报告;2000年6月由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牵头全国十八所医院对53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进行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对照实验。 具体方法: 0.9%生理盐水500ml稀释0.3mg/kg纳络酮静滴泵入维持24小时,三天后改用4.5mg/d×7天。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的纳络酮用量4-5mg/d。具体疗程根据意识恢复情况而定。 治疗结果: 纳络酮组病死率12.5%,安慰剂组病死率17.3%,随访17个月纳络酮组的GCS评分、语言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2
十四、亚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 -35℃);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低温(2-16 ℃)。我国学者将轻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35-28 ℃)。并通过试验和临床证明:亚低温可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损害程度,而且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试验研究,国内江基尧教授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实施亚低温治疗,其死亡率为9%,而正常脑温下,动物死亡率为37.5%。
十五、重型颅脑损伤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
机理: 通常β-内啡肽广泛存在垂体、丘脑下部、海马回、杏仁核、脑干及血浆和脑积液中,当这些含有β-内啡肽的神经组织受损时, β-内啡肽释放增多。伤情越重越明显。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β-内啡肽和强啡肽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大剂量的β-内啡肽与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结合导致脑灌注压降低,呼吸循环抑制,并使继发性脑损害加重脑缺血时间延长。纳络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形成有效的阻断急性颅脑损伤后阿片肽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度毒性 的形式。 点是胆囊 发炎的同时有气体产生。它多发于 特
老 年 人 ,尤 其 是 男 性及 糖 尿 病 患 者 ,发 病 急 ,病情 危 重 。若 不 能 及 时 诊 断 及 治疗 , 死 率 极 高 。 旦 确 诊 , 立 即手 术 治 疗 , 病 一 应 去 除 全 部 的病 变 组织 ,并 采 用 大 剂 量青 霉 素 治疗 。
该 患病 症 临床 表 现 不 典 型 , 右 上 腹 疼痛 ; 无 典 型 临床 无 亦
体 征 ,即右 上 腹 莫 菲 氏征 阳 性 , 临 床 表 现 极 似肠 梗 阻 ,有 腹 但 胀 、呕 吐 、排 便 少 。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防
黄 西 元 ( 山县 中 医 医 院神 经 外科 苍 2 70 ) 770
引 以为戒 的是临床工作 中应仔细详尽 的结合病史 临床 表
现 ,对 于辅 助 检 查 如 X 光 片 ,B超 等要 有 充 分 认 识 、 认 知 , 不 能单 纯 的 、 面 的仅 阅读 报 告 结 果 , 时对 临床 中 可 能 的疑 片 同 似 病 症 要 有 充 分 认 识 , 意 鉴 别 诊 断 。 断 气 肿性 胆 囊 炎时 要 注 诊 排 除胆 道 瘘 、胃肠 道 瘘 。 囊 周 围脓 肿 及 穿孑 改 变 , 助 于 气 胆 L 有 肿 性 胆 囊 炎 的诊 断 。做 到 及 早 诊 断 准 确 ,以期 勿 误 诊 ,避 免 医 疗事故发生 , 害人 害 己 。 尤其 是老 年 人 , 尿 病 患 者 更 应 注 意 。 糖
回顾 分 析 :正 常 胆 囊 、胆 道 内无 气 体 。如 果 产 气 菌 感 染 , 如 大肠 杆 菌 、链 球 菌 、葡 萄 球 菌 ,特 别 是 梭 状 牙 胞 杆 菌 ,生 长 繁 殖 过 程 中会 产 生 气 体 。 胆 囊 壁 和 胆 囊 腔 内及 周 围 组 织 内 积 在 聚气 体 形 成 气 肿 性 胆 囊 炎 , 又 叫 气 性 胆 囊 炎 或 含 气 性 胆 囊 炎 。 它 是急 性 胆 囊 炎 的 一 种特 殊类 型 ,较 少 见 , 急 性 胆 囊 炎 的 高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