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
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 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讨论并回答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
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活动(三)拓印叶片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身边的植物第 2 课树与彩叶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 PPT 课件。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人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枫树与竹子”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身边的植物”中的第1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枫叶和竹叶的观察比较,能从颜色、形状、大小、叶缘等外部特征对植物的叶进行描述。
在掌握了观察和描述叶的外部特征方法后,再去认识其他植物的叶子,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叶子做详细观察和描述,尝试让学生归纳出叶子的关键特征——都有叶片。
最后,通过拓印叶片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更多叶片的特征,例如叶缘、叶脉、叶形等,该活动简单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叶子的特征记录下来,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1是观察、比较枫叶和竹叶,通过观察、比较并描述枫叶和竹叶的外部特征,使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和描述叶的特征的方法和能力。
活动2是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在活动1的基础上展开对其他植物的叶观察和描述,尝试归纳叶的关键特征。
活动3是拓印叶片,这活动是帮助学生发现叶的更多特征,体会观察叶也是观察植物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知道拓印是学习和记录植物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见过很多植物,但他们认识的植物不多,而且也很少关注植物各个器官的外部特征。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强,如何科学地描述叶的颜色、形状、大小、叶片边缘、表面粗糙程度等,并科学地归纳叶的共同特征都是学生较为薄弱的。
当学生带上自己熟悉的叶子进入课堂,从两种常见植物叶的观察开始,到认识更多植物的叶并尝试归纳叶的共同特征,最后以一个简单有趣,又充满艺术美的拓印叶片结束,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有目的的,也是有梯度和完整的,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每个活动的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植物的叶在颜色、形状、大小、叶片边缘、表面粗糙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2.能用适当的感觉器官观察植物叶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和记录。
二年级科学教案粤教版(全文)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动物的栖息地
动物依赖于特定的生态环境生存,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了解动物 的栖息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机制。
动物的行为与环境
动物的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包括觅食、繁殖、迁徙等。了解动物的行为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
假设与预测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预测。
实验设计与操作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实验结 果。
分析数据与得出结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得出科 学结论。
04
03
02
0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目标
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和 意义,确定活动主题和 内容。
活动准备
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 材料和场地等。
活动过程
按照活动目标,设计具 体的活动步骤和流程。
活动指导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 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和帮助。
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与评价
01
02
03
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报告、演示 、展览等方式展示实践活 动的成果。
成果评价
根据实践活动的目标,制 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成 果进行评价。
反思与改进
在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反思实践活动中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植物生长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观察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过程,记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记录生长数据
通过测量植物的高度、直径、叶片数量等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情 况。
分析生长规律
通过对生长数据的分析,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为后续研究 提供依据。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引导学生思考茎的外部特征。
2.新课:活动1:观察茎的外部特征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并记录下来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结果,并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汇报:彩叶草的茎细长而柔软,颜色鲜艳,樟树的茎粗壮而硬,颜色较深。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2:观察茎的标本任务:让学生观察彩叶草茎的标本,并记录下来茎的外部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茎的形状、纹理等特征。
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二)任务驱动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彩叶草和其他植物的叶子,引导学生思考叶子的外部特征。
2.新课:活动1:观察彩叶草的叶子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彩叶草的叶子,并记录下来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方面的特征。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结果,并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汇报:彩叶草的叶子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叶子边缘有锯齿状的花纹。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2:观察其他植物的叶子任务: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其他植物叶子,并记录下来叶子的外部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
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三)任务驱动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植物叶子和拓印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拓印纸。
2.新课:活动1:制作拓印纸任务: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子,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制作过程和结果。
汇报: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拓印纸和写下的植物名称。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研究百合和XXX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百合和XXX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验、讨论。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2上枫叶与竹子教学设计课题枫叶与竹子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 叶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每种植物的叶都有共同特征;能根据叶的特征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2. 通过对叶的特征的观察,能描述出同类叶的特征。
3.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去观察植物的兴趣。
重点通过对各种植物的叶子进行观察,认识叶子的特点。
难点通过观察学会区分叶子的种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这张图中我们看到这地上有很多漂亮的叶片,图中的男同学很疑惑么不知道这些漂亮的叶片是哪些植物的。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些漂亮的叶片。
仔细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引入课题,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活动1:枫叶与竹子观察枫叶与竹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枫叶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
两种叶的颜色不一样。
猜一猜:观察枫叶与竹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猜一猜通过观察同类叶子的特点,感受同类叶子的主要特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柳树叶、梧桐树叶、杨树叶、松树叶。
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
下图几种树叶你见过吗?向同学们描述这些植物的叶有什么特征。
桂花叶柑橘叶红背桂叶银杏叶首先说出桂花叶的特征,其他的特征以提问的形式由同学们找出。
观察形状:简单分类:描述这些植物的叶的特征。
总结梳理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植物叶子的特征学会从形状边缘,颜色等方面来观察描述叶子银杏叶 枫叶竹叶 观察边缘蔷薇 三叶草叶片枫叶 观察颜色活动3:拓印叶片方法:1.收集一些植物的叶。
2.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在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步骤一:桂花红背桂叶柑橘叶步骤二:展示成果:动手制作拓印叶片。
拓展提高播放视频《树叶歌》,认识更多树叶的叶片,了解它们的特点。
播放视频前同学们日常生活种我们见到过很多植物的叶片,例如:柳叶片、梧桐叶、槐树叶、紫荆叶松树叶... 观看下面的视频,你能否找到答案呢?看完视频后,需要学生填写表格,归纳视频中提到叶子的特点。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昼与夜》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昼与夜》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昼与夜》。
本节课主要围绕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现象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b. 掌握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c.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现象。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科学知识。
但对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提问: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如何运动的?第二环节:呈现新知1. 出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3. 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例如,让一个学生扮演地球,其他学生围绕他自转,同时他自己绕着教室中心点公转。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示范:假设我是地球,同学们围绕我自转,同时我自己绕着教室中心点公转。
请观察我的头部和脚部,看看它们的变化。
第三环节:概念讲解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昼夜交替有什么影响?教师示范:我用手指着地球模型上的轴心,这就是地球自转的轴线。
当地球自转时,我们所在的地方会从太阳照射到不照射,所以会有昼夜交替。
【新教材】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备课设计

【新教材】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
册教案备课设计
一、教材背景
该教案备课设计是针对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而设计的。
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物质与生活、物质与能量、运动与力、声光电与信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备课,能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教案备课的主要目标是:
-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实践思维;
-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
- 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科学道德观。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本教案备课将课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 生命物质与生活
2. 物质与能量
3. 运动与力
4. 声光电与信息
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每个部
分将设计一些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研究活动。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常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研
究成果和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将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不
断改进和完善备课设计。
以上是关于《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备课设计》
的简要内容介绍。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该教案
备课设计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促进他们
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年级科学教案粤教版(全文)

05
实践活动与项目
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活动 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相关的 背景知识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实地考 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粉发酵等。
物质的性质
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物质 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物质的分类
介绍物质的基本分类,如纯净物和 混合物,以及分类的标准和意义。
生命科学
生物链与生态平衡
介绍生物链的概念、组成 和作用,以及生态平衡的 意义和维护。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 程,如发芽、生长、开花 、结果等,并了解植物对 环境的适应性。
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给予 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
建设性反馈
提供具体、明确的建议,帮助 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 效果。
鼓励与激励
对学生的进步和亮点给予肯定 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
家长反馈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 况,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 过程,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
03
教学方法与技巧
互动式教学
增强学生参与度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 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教学
培养实践能力
设计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多媒体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目录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
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讨论并回答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
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活动(三)拓印叶片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身边的植物教学反思第2课树与彩叶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琪琪和波波放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
由于彩叶草是草本植物,没有明显高大的枝干,同时叶子生长得比较密集,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它的茎,因此引发了波波的探究欲望,想知道彩叶草的茎是怎样的。
问题:大家见过这两种植物?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讲述:樟树是高大的植物,彩叶草却比较矮小,而且生长比较密集。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樟树与彩叶草”。
二、活动探究(1)活动1:樟树和彩叶草茎问题:植物一般都有茎,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有什么不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方法。
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比较樟树与彩叶草的茎。
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茎的颜色、粗细,再引导学生用手去摸,感受茎的质感和软硬程度。
活动:在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围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的图示描述其特征。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樟树茎粗大,直而坚硬,树皮粗糙,树皮灰褐色,分枝较少。
彩叶草的茎较短、较细,较柔软,茎四棱形,茎表面有细细的柔毛,绿色,分枝较多。
(2)活动2:观察更多植物的茎问题:你认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呢?它们的茎有什么特征呢?任务: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
要求:服从教师指挥,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采摘植物。
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活动:分小组观察校园里植物的茎,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
交流: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不同植物的茎的高度、粗细、颜色、形状、质感(粗糙程度)都不同。
(3)拓展活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植物的茎做手环。
要求: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柔软性而选择做手环的植物。
活动:学生按要求制作手环。
交流:分享自己用植物的茎制作的手环。
亲子时间:课后与家长一起选择合适的茎做几个漂亮的植物手环或头环。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课百合与朱槿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3、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花,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任务图问题:你认识这些花吗?在哪里见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由此引出课题二、新课导入活动1百合花和朱槿花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百合花和朱槿花学生: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
讨论汇报:1、百合花是白色的2、朱槿花是红色的3、百合花香香的…教师给予点评小结活动2观察多姿多彩的花媒体:出示非洲菊、三色堇、桂花等图片问题: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教师派代表回答小结三、谈谈你今天的收获作业布置:选择一种熟悉的花,并做成小卡片。
板书设计百合和朱槿花1、特征2、常见的植物的花教学反思第4课番茄与花生教学目标1.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
2.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
3.能运用感觉器官对不同植物的果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会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描述。
4.乐于与同学相互沟通,共享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
教学难点: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番茄、花生、葫芦、橙、桃、葵花子、樱桃、大叶紫薇果、羊蹄甲果等果实的标本或图片,塑料刀,碟子,抹布,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选带一种果实。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周末,琪琪和波波去农场参观,农田里种植了番茄和花生,琪琪看到了番茄已结出了果实,波波则蹲着试图找到花生的果实。
问题:番茄结果了,可是花生的果实生长在哪里,有哪些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番茄和花生。
讲述:番茄和花生是生活中常见果实,我们可以通过对番茄和花生的观察,知道如何观察果实的特征,能用哪些语言进行描述。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番茄与花生”。
二、活动探究(1)活动1:番茄和花生的果实问题:番茄和花生都是果实,它们有什么特征呢?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方法。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果实。
要求:观察番茄、花生以及学生带来的果实,描述它们有什么特征。
活动:观察、比较并描述番茄和花生的特征,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的第1题和第2题。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番茄果实长在地面上,多汁,种子小而数量多,成熟的番茄果实是红色的。
花生果实长在泥土里,果皮较硬而粗糙,颜色多为黄白色;种子数量较少,2~4颗。
(2)活动2:形态各异的果实问题:不同植物的果实具有不同的特征吗?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能不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交流:学生口述自己认识的植物名称,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
任务: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果实,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进行分类。
要求:先对这七种果实进行观察,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并根据果实的特征给它们分类,说出依据。
活动:用观察、比较、解剖等方法认识七种果实的特征。
汇报:分享小组活动的结果,介绍自己的发现。
整理:我们可以从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表皮光滑或粗糙等进行分类。
小结:我们认识了一些果实的名称,知道有的果实表皮粗糙、有的果实表皮光滑;有的肉厚多汁、有的较硬而干燥。
不同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3)拓展活动任务:在校园里找一找哪些植物结出果实。
要求:课后与同学在校园里寻找结出果实的植物。
活动: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
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第4课番茄与花生番茄:红色,多汁,种子数量多花生:黄白色,果皮较硬而粗糙,种子数量少教学反思第2单元小车动起来了第5课我们的小车教学目标1.观察玩具车的特征,并能从玩具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能根据玩具小车的特征给小车分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玩具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
教学准备玩具车。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波波和彬彬在客厅里在玩玩具车。
问题:彬彬指着一辆玩具车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车,波波问这辆车有什么特别吗?交流:你喜欢哪一辆玩具车?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我们的小车”。
二、活动探究(1)活动1:我喜欢的玩具车媒体:出示一辆玩具车。
问题:这辆玩具车有什么特征?活动:选择一辆玩具车进行观察,根据《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题的提示描述小车的特征。
交流: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观察的那辆小车的特征。
活动:把小组内同学的小车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其中一辆小车,其他同学猜猜是哪辆小车。
小结:不同的玩具小车有不同的特征。
(2)活动2:给小车分分类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小车。
问题:这么多的玩具车我们能将其进行分类吗?可以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活动:根据玩具车的特征进行分类,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题。
交流:根据小车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怎么分?小结:我们可以根据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大小、动力等来给小车分类。
板书设计第6课做一辆小车教学目标1.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2.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教学难点: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车的部件、组装好的小车、课件。
学具准备:塑料瓶、牙膏盒、纸筒、吸管、竹棒、瓶盖、硬纸片、纸黏土。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琪琪和彬彬正在组装一辆小车。
问题:琪琪拿起车轴问彬彬:“这是什么部件?”交流:小车还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媒体:出示本课课题“做一辆小车”。
二、活动探究活动:制作我的小车(1)小活动1:观察小车的主要部件。
媒体:出示拆散的小车部件。
问题:小车由哪些部件组成?讨论:这些部件分别是小车的哪个部分?有什么作用?交流:学生分小组对小车的组成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