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文旨在对经济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演变,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等因素。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聚焦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政策的效果和稳定性、金融市场的波动等方面。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关注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市场竞争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效率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和个体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减贫问题,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发展、城市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的组织结构、市场竞争和创新动力,关注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造经济增长。
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等方面。
综上所述,经济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聚焦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等重要议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知识经济文献综述范文

知识经济文献综述范文Knowledge economy literature review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economy research, as well as potential future directions for scholars in the field. 知识经济文献综述可以为当前知识经济研究的发展现状提供宝贵的见解,同时也为学者在这一领域探索未来方向提供了参考。
One of the key themes that emerges from the literature is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文献中一个关键的主题是知识创造和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Scholars have identified various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a country's ability to transition to a knowledge economy, including education leve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学者们已经确定了影响一个国家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各种因素,包括教育水平、研究与发展基础设施以及政府政策。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driving knowledge economy has also been a major focus of research, with scholars exploring how advancements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knowledge is created, shared, and utilized. 技术在推动知识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是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学者们探讨了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如何改变了知识的创造、分享和利用方式。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经济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可以展示研究者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了解程度,还可以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
本文将对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撰写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一、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和评价。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到研究的空白点和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
因此,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至关重要。
二、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和范围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和范围。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课题要求确定研究主题,然后明确文献综述的范围,包括时间范围、研究对象等。
2. 检索文献接下来,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检索,找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期刊论文等渠道进行检索,确保获取到全面和权威的文献资料。
在获取文献资料后,研究者需要认真阅读文献,理解文献的内容和观点。
可以通过标注、摘抄等方式记录文献的关键信息,为后续的撰写工作做好准备。
4. 撰写文献综述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开始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般包括引言、文献概况、文献分类和总结评价等部分,需要清晰地展示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5. 修改和完善完成初稿后,研究者需要对文献综述进行修改和完善。
可以邀请导师或同行进行审阅,及时调整和改进文献综述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三、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1. 突出重点在撰写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突出重点,对于与研究主题相关且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献进行重点介绍和分析,避免泛泛而谈,保持文献综述的深度和广度。
2. 注重逻辑文献综述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包括引言、文献概况、文献分类和总结评价等部分,各部分之间需要有明确的连接和过渡,确保整篇文献综述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城市社区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篇一浅议经济类畅销书的打造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经济类畅销书的概况描述,总结了经济类畅销书的特征,并从市场调研、内容提供、细节设计、营销推广等四方面讨论了经济类畅销书的打造。
关键词:经济类畅销书;概况;特征;打造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目前对畅销书比较认可的概念是,畅销书是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市场价值切中时尚热点、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话题,以线性读者群体为目标市场的适销对路的图书产品。
近几年,在经济类图书中《货币战争》、《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金融的逻辑》、《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等广受读者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
一、近年来经济类畅销书概况2008年,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为标志,一场始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
随后,这场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并演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自然被卷入其中。
这一巨大事件,必然在出版行业有所体现,探析危机原因、预测经济走向类的图书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关于经济危机解读以及国人应对之策的选题应运而生。
“金融”和“经济理论”类通俗读物成为畅销书中的亮点,“货币战争”系列、“郎咸平说”系列、“时寒冰说”系列等一批图书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二、经济类畅销书的特征任何一本图书受到追捧,必然有它的原因。
尤其是经济类畅销书,特征更是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与社会热点高度契合经济类畅销书,尤其是近几年的经济类通俗读物,大都建立在将要成为热点或正在“热”的事物上。
随着国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读者把自身的生存发展放在更大的环境中考量,并愈发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国家命运前途以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经济现象。
技术经济学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

技术经济学参考文献经济学参考文献:[1] 方毅,桂鹏. 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的联动程度—基于次级贷冲击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XX(8).27-30[2] barabási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286). 509-512[3] kim h j.kim i m.scale-free network in stock market[j].j korphys soc,XX,40(6):105-108.[4] 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XX(3).167-256[5] jukka-pekka onnela, jari saram?ki, kimmo kask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models: network evolution models and nodal attribute models[j]. social networks:XX(4)13-16[6] 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1).9-14.[7] 任卓明,刘建国,邵凤,胡兆龙,郭强. 复杂网络中最小k-核节点的传播能力分析,[j].物理学报:XX(7).90-93[8] 韩定定,复杂网络的拓扑、动力学行为及其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博士论文[c],XX[9]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XX(97)59-63[10] xiao fan liu, chi k. tse.a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of world stock markets:synchronization and volat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XX(6).62-66[11]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capturing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dynamics of stock market networks: evidence from north american and asian stockmarkets[j].journal of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XX(8).57-59[12] 李耀华,姚洪兴.金融危机下股票市场网络的结构特性研究[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XX(1).23-26[13] benjamin m. tabak, thiago r. serra, daniel o. cajueir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ckmarket networks:the case of brazil[j]. physica ,XX(389).3240-3249[14] chi k.tse,jingliu,francis c, m. lau. a network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j].journal ofempirica finance.XX,4(17).659-667[15] 庄,闵志锋.上海证券市场的复杂网络特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XX (7).1053-1056[16] 黄玮强,庄,姚爽,中国股票关联网络拓扑性质与聚类结构分析[j],管理科学:XX(3).92-95[17] 高雅纯,魏宗文,汪秉宏.dynamic evolution of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 to economic crises,[j].world scientific:XX(2).142-141[18] 陈守东,韩广哲,荆伟.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指数间的协整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XX(5).35-37[19] 文圭炫,洪正孝.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联动性,[j].商务管理研究:XX(2).111-113[20] rosylinmohd.yusof&m.shabriabd.majid,who moves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the u.s.or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XX(8)367-406[21]terence,tai-leung chong,ying-chiu wong,isabel,kit-ming yan,internationallinkages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XX(20)773-786[22] 周珺. 我国大陆股票市场与周边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分析[j]企业经济,XX(1).77-79[23] woo-sung jung ,seungbyungchae, jae-suk yang,hie-tae mo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stock marketcorrelations,[j].elsevier science:XX(2).90-93[24] sunil kumar, niveditadeo. correla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financial indices,[j].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XX(8).21-23[25] 母宇.中国股票市场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c].西南民族大学:XX.[26] 于会鹏.中国股票市场板块及其与国外主要市场间的联动性实证研究,[c].理工大学:XX[27] 陈志宁.中外股票市场的联动分析,[c].农业大学:XX.[28] 汪波.股票市场波动性网络及其应用[c]华南理工,XX[29] 徐晓萍. 金融危机下证券网络的复杂性特征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XX[30] 陈俊华.中国股票市场网络模型动态研究[c]浙江工业大学,XX[31] 兰旺森,赵国浩. 应用复杂网络研究板块内股票的强相关性,[j].中山大学学报:XX(6).20-23[32] 李耀华,姚洪兴.股票市场网络的稳定性研究,[m].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会:XX.[33] 陈花.基于复杂网络的股票之间有向相关性研究,[c].北京邮电大学:XX.[34] 陈辉煌,高岩,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证券市场网抗毁性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XX(6)154-156[35] 万阳松,陈忠基. 加权股票网络模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XX,1(5) :21-27[36] 李平,汪秉宏.证券指数的网络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XX,24(3):73-77[37] tianqiu, bo zheng,guang chen. financial networks with static anddynamic thresholds,[j]. new journal of physics:XX(12).136-138[38] nicola cetorelli, stavros peristiani. prestigious stock exchanges: a network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center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XX(37).21-24[39]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stock indices from global stockmarket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XX(5).10-13[40] xiao fan liu, chi k. tse.a 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to volatility in stock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XX(9).12-15[41]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 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XX,(97).59-63[42] dong-ming song, michele tumminello, wei-xing zhou, rosario n. mantegna. evolution of worldwide stock markets,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correlation basedgraphs,[j]. pacs:XX(3).90-92[43] xiangyun gao, haizhong an, weiqiong zhong. features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price indices,[j]. plos one:XX(4).34-36[44] marekga??zk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sh stock market cor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XX(1-5).[45] 杨治辉,贾寒梅.股票收益率相关性的网络结构分析,[m].中国控制学会:XX.[46] 周艳波,蔡世民,周佩玲.金融市场的无标度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XX(8).19-22[47] barabasi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random networks[j].physica a, 1999( 272).173-187[48] 李辉,赵海,徐久强,李博,李鹏,王家亮. 基于k-核的大规模软件核心框架结构抽取与度量,[j].东北大学学报:XX(11).345-347[49] 李辉,赵海.基于k-核的大规模软件宏观拓扑结构层次性研究,[j].电子学报:XX(6).134-136[50] 李备友,刘思峰. 网络化市场结构下证券市场传闻的扩散规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XX(12).90-92[51] michael grahama,jarnokiviahob,jussinikkinenb, mohammed omranc. global and regional co-movement of the mena stock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XX(1). 165-167[52] 高莹,靳莉莉.沪深300指数与世界主要股票指数的关联性分析[j].金融管理,XX(2). 3-8.[53] hwahsin cheng, john l. glascock. stock market link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ree greater chinaeconomic area stock markets and the us,[j].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XX(2).125-127[54] ma.belindas.mandigma.stock market linkage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XX(8).278-280[55] ugur ergun. how does turkish stock market respond to the externalshocks pre- and post- crises analyse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XX(2).34-37[56] 赵勇.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欧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c]上海社会科学院,XX(5).76-79[57] 洪天国. 欧洲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c]江西财经大学,XX(1).29-34[58] 史.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判别与度量[c]山西大学,XX(2).192-196[59] 陈守东,陈雷,刘艳武.中国沪深股票市场收益率及波动性相关分析,[j].金融研究:XX(7).230-235[60] 刘存绪.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j].资本市场:XX(4).30-32。
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在撰写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者应该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只有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展开后续的文献综述工作。
其次,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需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
这包括对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的综合梳理和总结。
研究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等方式对文献进行整理,全面地呈现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对文献中存在的争议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此外,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还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这包括对文献中的假设、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发现其中的逻辑漏洞和研究盲点。
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最后,在文献综述的结尾部分,研究者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和展望。
总结部分可以对前文所述的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展望部分可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提出自己对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综上所述,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性的工作。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和展望,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祝愿大家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技术经济学发展综述

究对象、任务、内容、步骤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已初具雏形。 受“文化大
1. 初 步 探 讨 阶 段
革命”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未能正式发表,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进入
在技术经济学刚刚起步阶段,关于其理论体系的研究较少。最有
停滞期。
代 表 性 的 是 徐 寿 波 教 授 在 60 年 代 做 的 一 系 列 研 究 。 他 从 社 会 主 义
特点是大量引进了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技术经济学的基
⑵关系论学派
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其中最具代表
此学派以李京文教授和郑友敬教授为代表。 他们认为技术经 性的有:
济学是通过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的相互促进是寻求最佳经济效果或最优经济界限。 这使得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
全面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技术经济学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主要特点是大量引进了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技术转让与技术转移理论国内关于技术转让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转让的内涵与外形式与分类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技术转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技术转让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等
从 20 世 纪 90 年 代 , 技 术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研 究 开 始 进 入 缓 慢 发 展 外 相 关 学 科 理 论 的 消 化 、 吸 收 及 应 用 上 , 中 国 特 色 逐 渐 减 少 。 这 些 情
阶段。 这个时期学者的研究多数是对原有理论的渗透和延伸,最新 况不仅使技术经济学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而且造成技术经济学在我
生产率理论在技术经济学上的应用最初集中体现在徐寿波 《技
乎没有什么新的理论、方法和专题介入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术经济学概论》中关于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衡量标准与相关计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商旅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1200900513 黎涛对一个国家而言,技术创新是决定其国际贸易地位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创新的经济学理论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的观点。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
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由于技术创新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不同的研究学者出发点也不同。
因此不同学者从不同领域出发解释技术创新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省际技术创新:胡耀辉(2009)在《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及思考》,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安徽省内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行统计调查分析。
总结出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存在着观念落后、创新活动不积极;经费自筹为主,技术研发资金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新颖性不高;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与合作创新为辅。
结合制约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且素质偏低;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且服务部到位)找出促进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及措施:构建多元化的筹资融资体系;建立技术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
但是本文没有牵涉对创新的三大类合理划分。
刘艳,吴剑辉(2010)在《广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实证分析》,认为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研发活动的投入主体、执行主体、技术成果产出和应用主题、风险承担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
文章通过对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机构和人员按执行部门的分布情况、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产出情况等几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广东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全面考察。
省经委技术创新处省,统计局人口社会与科技处(2006)在《四川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与障碍因素》,认为四川省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有:技术创新支撑能力薄弱,创新投资力度不够,创新质量不高,项目创新周期过长。
从体制,政策,市场,人员,资金谈主要阻碍因素。
罗守贵,,高汝熹(2006)在《上海技术创新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将上海与46个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的对比,分析了上海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创建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的对策(通过制度创新提高上海技术创新的水平,激励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对科技人员进行产权激励,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功能或作用,改善上海风险投资的结构和风险资本的运作环境,通过“四个中心”建设促进技术创新)。
王顺兵,潘晓东(2010)在《技术创新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黑龙江等一些省开展的推广现代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为重点内容的技术创新试点分析后,认为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但目前我国对技术创新方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加大经费投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和普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行业创新:屠建飞,冯志敏(2010)在《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认为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式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浙江省几个技术创新平台探索了技术创新链的结构,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链的包含四个方面(管理层、运行层、资源层、环境层)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并从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加强资源整合,明确职责和权益、加强平台建设探索多元服务、行业协会带头作用等几个角度给出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策略。
姜树凯(2010)在《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及作用分析》,对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定义,从内部和外部来讨论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并总结出六点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
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科技资源;满足国家对航天工业的发展要求;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优化航天企业的产业结构;带动技术进步,牵引国民经济发展。
彭攀,王克强(2010)在《论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针对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三者如何兼顾的重大问题,认为而绿色技术创新是解决煤炭企业兼顾三者的方法,也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主要应从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建立适应绿色技术需求的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自身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
卓霄,张秋梅(2010)在《我国家具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设计管理》,在对家具产品造型设计创新、家具结构设计创新和家具工艺设计创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设计管理在家具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提出如何合理有效的将技术引入到产品设计中。
刘红梅(2008)在《我国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研究》,认为建筑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的途径主要有技术推广、主动应用和自发扩散三种;建筑技术创新成果扩散方式主要有技术创新成果展销会,技术创新成果评比推广会,技术协作、技术投资、媒体宣传和技术培训。
在此基础上,采用自适应回归预测法对具体案例进行了扩散速度的预测,最后对我国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促进成果扩散的建议。
统筹参与方的利益与风险分摊;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制度;改革现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建筑技术信息网络;建立完善的技术成果定价制度;构建有效的外部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杨玲雅(2010)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认为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灵活方便,对市场需求敏锐,创新周期短,成功率高等优势,然而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外部资源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外部环境不够健全等问题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但是文章对中小企业的对策无非就是从转变观念,扩大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储备,密切产学研的合作等几个角度展开定性且全面讨论。
杨爱群(2009)在《基于企业视角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认为伴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技术、组织、资金、市场四个方面。
从四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技术方面建立学习型组织,强化专利技术的保护意识,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能力;在组织上内聚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文化,建立双平台结构管理系统,健全技术人才激励制度;在资金上增强资金筹措能力,提高资金营运能力,转移技术创新项目投资风险;在市场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徐彩苹(2010)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在分析中小企业对经济的促进基础上,指出现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存在的问题(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现象并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与融资需求的增加现象并存;内部造血功能不足与外部供血能力不足并存;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运作失衡)以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问题的多元化策略(完善各项制度,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完整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全面的社会化服;加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强自身筹资能力)。
毕克新,孙金花,张铁柱,冯英浚(2005)在《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根据所构建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方法是根据重视度及入-模糊测度值的设定原则来辨识入值,然后利用模糊测度来处理每个层面中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模糊积分计算各个层面的指标值,进而满足决策者不同的评价要求和目的),选择5个地区作为样本做实证分析,应用基于改进的模糊积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
公司创新:王跃杰(2010)在《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研究》,运用案例分析的办法,在结合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海尔的技术创新战略进行了分析。
从海尔技术创新的总体模式选择(即发展初期模仿创新战略;中期至今走上合作创新、自主创新战略)到海尔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方式(坚持自主创新,确保技术创新顺利开展;加快研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成本;集中力量,提高自主创新产出)进行了分析提炼出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的核心体系。
即以战略创新为方向指导以及独具特色的技术研发队伍。
并且对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的支撑体系从管理、组织和文化方面进行讨论。
周寂沫(2010)在《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了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性决定其技术创新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凸显中央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结合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比较差距以及缩小差距的办法(与国际大的跨国公司比较,主要是在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与国内优秀的中小企业比较,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上的差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对11家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研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概括,指出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的掌握、消化和吸收,同时注重市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应该重视企业家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企业类型提供不同的政府和制度环境支持,支持企业联合建立技术标准。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佘时飞(2010)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以不具备内生性和外生型创新能力特点的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提出地方政府作用下的技术创新组织为特点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观点其路径形成为:地方政府充当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倡导者;加强技术扩散式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关键。
认为产业集群也是一个有利于搞活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机制,并对该理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做了分析。
同时对并以中山市小榄镇球形锁制品为中线的产业集群来检验理论。
蔡猷花,陈国宏,向小东(2010)在《集群供应链链间技术创新博弈分析》,认为集群供应链形成的地域-盟约型网络组织结构,为组织的技术创新合作提供了建立各种联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开放化。
在假定当专利制度的保护力度足够大,各供应链系统之间的创新溢出为零的条件下,研究了集群环境中两条由单一核心企业与单一上游企业构成密切合作的两级供应链系统研发不合作以及研发合作的博弈形式下各供应链的选择策略及利润函数。
增加创新投资,会增加该创新型产品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双寡头进行研发合作时的利润会明显高于非合作时的情况。
魏剑锋(2008)在《知识溢出、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认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溢出效应和网络效应。
分析了知识溢出的正效应(知识溢出改变了集群企业创新的知识环境;知识溢出有利于企业的创新资源实现互补和知识溢出容易使企业探寻到合适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