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开题报告】
浅谈秦观与晏几道的恋情词

写梦 之短 ,加一 “ 破 ”字 ,更让这 场梦 既短且破 ,无 端添 上一 丝烦恼 。再 看女主 人公此 时 的形象 :妆容 不整 ,残粉 沾满衣 袖 。都说 女为悦 己者容 ,女 主人公 此时 的形象恰 恰 说 明她 喜欢 的人 不在 自 己身边 。而 后连续 两个 “ 回首 ”写
读过 晏 几 道 和 秦观 的词 ,我 们 会 发 现 ,虽 是 同 一种
梦意象,在小晏的词 中凡是描写梦境都是用这样的字眼:
“ 梦 回芳草夜 ” 、“ 相寻梦里路 ” 、“ 梦 入江南 ” 、“ 梦 里 相
岸夕阳疏柳。 ”这首小令 以一女子视角写来,首句即是梦
醒后 的场景 。然 而这场 梦不 是令人 愉悦 的满足 的,“ 匆匆”
《 临 江仙 》 :“ 斗草 阶前 初 见 ,穿针 楼上 曾逢 。罗 裙香 露 玉
为这 场 离 别 平 添 了一 缕 哀 愁 。至此 ,虽 一字 未 写梦 中之 景 ,但那浓 的化 不开 的思念 之情早 己流 露 出来 。环绕 “ 梦 回无 处寻 觅 … 梦回 芳草夜 ”缓缓 流出 。
二 、饱 含 深情 的恋 情 词
无法纾 解 。在 他 的笔下 ,梦是 “ 断梦 ” 、是 “ 破梦 ” 。他 很
少描绘 梦 中温馨甜 蜜 的场 景 ,有的 只是梦 醒后求 而不得 的
黯然 神 伤 。来 看 他 的 《 如梦 令 》 :“ 幽 梦 匆匆 破 后 。妆 粉 乱痕 沾袖 。遥想 酒醒来 ,无奈 玉销花 瘦 。回首 。回首 。绕
离别相 思之情 ,更 多的则 是蕴藏在其 中的身世坎 坷之 叹。本文试从 二者 的恋情词 出发 ,分析他们词 风的形 成,解析他们词 中梦 意象的产生原 因,比较二人 爱情词 细节上的异 同。通过对 比分析 ,解读他们 的思想情感 ,剖 析他们的 内心世界 。 关键 词 :晏 几道 ;秦 观 ;恋情词 ;对 比分 析
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

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论文题目: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作者:冯佳宝毕业院系: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内容摘要:秦观的爱情词突破了以往爱情词的范式,拓展了爱情词的内涵,打破了以往爱情词“只写艳情”的格局。
他的爱情词作常将身世之感融入其中,超越了一般词人悲秋伤春的伤感程度,加之他的词抒情醇厚优雅,有“情韵兼胜”之称,被推为“婉约之正宗”。
秦观婉约缠绵的爱情词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对后来的婉约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词史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爱情词秦观词心情韵兼胜词史意义Ci Qin Guan Love HistoryAbstract:The Qin Guan 's love word has broken love word in the past canonical form , has made rubbings from the connotation having shown the love word , the pattern having broken love word "god of the earth write in the past sexual passion ". His love word feeling of taking life experience for Chang melts enter among them, sentimental degree having exceeded sad general Ci poeter autumn wound spring, his word expresses emotion in addition mellow elegant , be had "feeling rhyme to be name of victory concurrently" , "orthodox school of being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is deduced. The touching Qin Guan love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word has been praised highly by past dynasties man of letters , the Ci poeter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to the afterwards has produc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 has had higher word history value and significance.Key Words:The love word Qin Guan The word heart Feeling rhyme are victory Word history significance concurrently目录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 (4)一、词中爱情传统 (5)二、秦观爱情词的艺术特色 (7)三、秦观爱情词的继承与发展 (12)四、秦观爱情词对后世的影响 (15)注释: (17)参考文献: (19)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词以言情见长,男女恋情是词最普遍的题材与情感内涵。
论秦观的婉约词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承先启后的作用

秦观是宋代中期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婉约、含蓄、委婉为主,对于宋词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观的婉约词开创了宋代中期的文学风格,被誉为“秦门婉约派”,成为了宋代中期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词作在风格和写作手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他将传统词人的抒情写作方式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将情感的表达与技巧的运用相结合,使词作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秦观的婉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文学作品,成为了宋代中期词风的主流。
其次,秦观的婉约词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在他的词作中,情感表达非常含蓄,但又不失深刻和真挚,这种写作方式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清代的纪晓岚、袁枚等词人,在创作中都受到了秦观的影响,采用了类似的写作手法。
最后,秦观的婉约词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的词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宋代文学由盛极而衰,到衰落之后再次走向复兴的过程。
在他之前的词人大多侧重于意境的营造和文学的表现力,而在他之后的词人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生活的真实。
秦观的词作因此成为了宋代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秦观的婉约词在宋词发展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他的词作开创了宋代中期的文学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与发展

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与发展秦观与柳永是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
他们作为正宗的婉约派词人,终未摆脱"言情'的束缚。
秦观的词在北宋时代就享誉盛名,被人们广泛传唱。
本文通过比较两位词人言情词的结构、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说明秦观词对于刘永词的继承与进展,既有极大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冯煦《蒿庵论词》评价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① 一章法结构的继承和进展在柳永之前,没有人专力于长调的创作,直到柳永,才以全心全力、全副的心神,去创作慢词,不仅引起许多词家的注意,而且慢词的创作也蔚为风气。
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力,能把小令难以表达的复杂内容,曲折尽致的表达出来,而这也是为大家所能普遍接受,很快成为词的主流的原因。
在许多慢词中,柳永并不以旧有的词牌而满足。
柳永看待俗曲,并不一味的接受而已,他知道这类曲词藏著丰富的灵感和泉源,柳永不遵循旧有,敢于采择俗曲,推陈出新的开放精神。
而他运用自己的音乐才华,为这些慢词作新声,也使词这种本就为唱而作的调子,更进一步得到扩展!例如他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②。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秦观词的婉约风格引导语:秦观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
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
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他的词的婉约风格的资讯,我们一起阅读了解吧。
一、婉约的少游清人张德瀛在《词徵》中说:“同叔之词温润,东坡之词轩骁,美成之词精邃,少游之词幽艳,无咎之词雄邈,北宋惟五子可称大家。
”这可谓是知人知词之语。
“幽艳”基本上概括了秦词的特点。
秦氏写作较早、年代可考的是元丰二年在会稽所作的《望海潮秦峰苍翠》和《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反映了他应举不中、放浪自娱的生活。
秦观在会稽时,也有过“拥南国之佳人”、“醉西园之清夜”的经历。
他这种经历与科场失意、出入青楼的柳永有相似之处。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柳永词风的影响。
但是他以超绝的天才,旷达的襟抱摈弃了“浅吟低唱”的词风。
秦观正是唱苏吟柳,既有取于柳,也有取于苏,建立了清丽淡雅、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例如当时盛传的《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少游是一个严守诗词疆界的人。
应歌之词率多儿女之情,习染成癖,每托男女相思离别以寄兴。
因此在八十多首词中,这类题材占了绝大部分,而这些词中的女性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当时身处卑贱地位的歌妓舞女。
于是,如何评价这些与歌妓舞女有关的词作,也是关涉其他婉约词中不少同类作品的重新研究和评价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述这首词可以说是秦氏歌妓词的代表作。
写于元丰二年冬天,秦观在会稽滞留数月,与一位“月下清歌”的多情歌女有过亲密交往,在将要离开会稽的时候,回想起所谓的“蓬莱旧事”,不禁悲从中来,无限惆怅。
浅谈秦观观和婉约词

浅谈秦观和婉约词【内容摘要】秦观是北宋末期的一位重要词人。
他一生与苏轼关系密切,创作也深受苏轼的影响。
秦观被崇为婉约词派之正宗。
秦观个性多愁善感,而且一生仕途坎坷,这直接影响他的创作风格。
秦观的词以抒情为主,善于将外界的凄迷之景与内心的哀婉情思相结合,创造出清丽典雅,婉曲蕴藉的婉约词。
与婉约含蓄中含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
本文从秦观屡遭贬谪的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和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心理对他的创作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浅析了秦观婉约词的特点。
【关键词】秦观;婉约词;情词兼胜;凄迷蕴藉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人。
史称他少豪俊慷慨,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
秦观与周邦彦同为北宋末期最重要词人,秦观一生与苏轼关系密切,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创作和思想都深受苏轼影响,是他的词却明显不同于苏轼。
明人张延《诗余图谱﹒凡例》云:“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然亦有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他讲的两种词体,指的是词的两种风格,并将秦观作为婉约词的代表。
总体来说,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较少抒事,能以景物为情思,避免了质实,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词兼盛的艺术特色。
它清丽典雅。
婉柔蕴藉,于婉约含蓄里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思。
秦观词的深婉,在于能掌握词体要眇宜修的特质,能言其所欲言,将身世之感寓于艳情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于恋情、离别、伤时、羁旅行役等题材之中创出新意,以情蕴取胜。
一、屡遭贬谪的不平经历对秦观词风的影响对于他的词《四库全书提要》说:“观诗格不及苏黄,而其词却情蕴兼胜,在苏黄之上。
”说他的词有两大优点:情感深挚,韵味含蓄。
韵味之言不可锋芒毕露,要写得含蓄蕴藉。
清人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观的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皆不能到。
”就正是说少游词表面来看没什么精警,没有锋芒棱角。
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诗词品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

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6]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柳永和秦观作为婉约词的一“祖”、一“宗”,他们对婉约词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柳永柳永将词的表现范围由狭小的上层社会扩展到都市,又将小令扩展为长调慢词,以其自然朴素的风格打破了晚唐五代的靡艳词风,这对秦观的影响很大,为秦词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
而秦观又在柳永的基础上继续对婉约词进行开拓和发展,在词风、艺术风格等方面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学界对于柳永及柳永词的研究很多,对秦观和秦词研究的也很多,把柳永与李清照、晏殊、苏轼等人进行比较的很多,把秦观和苏轼、李清照进行比较研究的很多,另外通过几首词来比较柳词和秦词异同的也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秦词对柳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确不多。
就不多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发现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秦观词艺术特征研究1、罗伟《秦观词艺术特征探究》,(《文学教育》),2008.07本文分析了秦观将小令引入长调,以其长处弥补慢词创作的不足,从而现实了秦词较柳词更含蓄雅正、和婉纯正的特点。
2、徐京美《论秦观词的风格与“柔婉精微”之美》,(《文艺评论》),214000本文通过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名家论稿》中评论秦观词的一句话引出,提出不同于叶的观点,认为秦观不是“逆溯回流者”,而是他的性情决定他词的风格,另外还提出秦观除了有“柔婉”一类的词外还有“凄惨哀厉”的一类创作,即秦观抒发身世之慨的豪放的一面。
二、柳词和秦词中的女性形象1、张珄《柳词中的歌妓形象研究探究》(《消费导刊·文化研究》)2008.1本文研究了柳永词中大量的歌妓词。
在这些歌妓词中,作者研究了柳永一些惯用的描写方法,既描写歌妓的“外在美”,包括容貌、舞姿、身段等,也描写她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在柳词丰富而细腻的描写中,作者分析了那个年代歌妓的种种,同时也研究发现了柳永的真性情。
2、徐志华《秦观词的女性形象与秦观人生角色的流变》(《聊城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本文作者在秦观描写女性的婉约词中,研究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亮丽天真到忍耐幽怨道悲愤呼告的流变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
有《淮海集》。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情兼师友,关系密切,政治上的挫折把他们牵连在一起,秦观因此而终生不幸。
但是苏轼、秦观两人的性格与词风却截然不同。
苏轼面对挫折,乐天知命,旷达不羁,对生活、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虽也产生过消极思想,但并未颓唐不振。
秦观则有所不同。
他年轻时虽然也曾一度“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但是从他所写作的诗与词来看,性格偏于柔弱。
如其诗云:“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春雨》)格调与婉约词相近。
敖陶孙《臞翁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后山诗话》引流传的“世语”也说:“秦少游诗如词。
”他在屡遭打击之后,由于缺少苏轼那样广阔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深重的哀愁长期包围着他而难以解脱。
其歌词中也时常流露出一种绝望的哀伤。
因此,在词的创作上,他走着与苏轼不同的道路。
他更多地接受了晏殊、欧阳修和刘永的影响,创作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言情词他格外得心应手,并擅长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情感境界。
在婉约隐约之词境开拓方面,他的创作艺术技巧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由此而成为婉约派集大成的词人。
秦观有《淮海集》三卷,存词72首,近人又从清人王敬之翻刻本和《花草粹编》中补辑得28首。
所存词中,依然以小令居多数,而且篇篇美轮美奂,精致动人。
秦观留存的慢词的数量虽然远远不能与刘永相比,但是,在委婉言情、铺叙展衍方面还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
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鳐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宥有致,包蕴深层。
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
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这种章法布局,使全词不再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而足重在意脉的连贯、情意的流动,通过物象画而的推移、变幻,将词人复杂深挚的情感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因此,张炎《词深》卷下评价秦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
咀嚼见滓,久而知味”。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秦观既非婉约词的开创者,亦非词坛领袖人物,在其当代无论在政治还是文学两方面均属边缘人物。
然而,秦观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
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竞逐日提升并成为词学“典范”。
近千年来,两宋名家的长短得失及词史地位等多有争议:号为“伟大词人”的苏(轼)、辛(弃疾)备受责难,以“雅”著称的姜(夔)、张(炎)亦屡遭非议,唯有秦观成为“例外”。
秦词几乎被所有词学者公认为“当行本色”和婉约正宗,秦观也因此被视为词心、词艺至为纯正的抒情高手,不仅如此,伴随词学研究中旷日持久的正、变之争,秦词逐日稳固了其“正宗”的地位,从而被视为“词坛领袖”。
秦观他之所以被视为“词坛领袖”,我认为这与他词中的内容和他所表达的艺术特征是离不开的,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秦观成果最多的地方。
内容方面:(一)秦词以“作家歌”而广被认同。
秦词最早踏入的领域并不是文坛而是青楼,青楼歌妓是最先对秦词作出反应的,在这个层面上,秦词与柳词经历了相同的接受境遇:先流行于青楼,后引起文人的关注。
因而有“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之并誉,但是在秦观五十余首女性题材作品中,有近四十首是以青楼女子为题材的。
从秦观的恋情词可看出,他并不像很多其他词人那样对她们抱有一种狎玩的态度,而是以真挚的情感描摹她们娇好的容貌,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她们的爱恨情仇,从而使笔下的人物更为有血有肉,形神俱备,比起其他词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更为纯净、自然、富有活力。
他这一系列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秦观超越陈规的女性观:他对于女性遭到社会歧视,情人离弃的普遍命运有着深切同情。
对忠于爱情,敢予追求爱情的女性的赞美。
表达了秦观对至情至爱的深挚歌颂。
(二)“愁”是他情感世界的重要内容。
痛苦的人生历程,使生性柔弱的秦观内心充满悲情,“愁”是他情感世界的重要内容。
冯煦《蒿庵论词》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情生于心。
纯情的词人,将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倾泻而出,凝成凄厉哀婉的《淮海词》。
他充满愁情的《淮海词》,常常离不开水意象的表达。
他笔下的水意象透露出人生种种愁绪,表现出生命的压抑和哀愁,浸染着生命的悲剧意识。
水已经成为他重要的情感积淀的载体。
《全宋词》收集的52首秦观词中,仅“水”的字眼就出现了59处,“江”复现36次,“湖”16次,溪、池、渚、潭、潇湘等水意象总计复现24次;动态的水意象如流水、波、涛等总计复现26次;雨39次,泪23次;其他与水有关的意象如岸、舟、桥、槕、帆、篷等总计复现47次。
此外,《淮海词》中还出现了柳塘、横塘、芳塘、池塘、南浦、滨、涧等与水关联的意象,构成了丰富的水的意象系统。
就是在他的文章中,也忘不了写水。
“乌台诗案”发生,他的老师苏轼从太守沦为御史台的阶下囚,秦观此时受朋友之邀入山相叙而作《龙井题名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
”在寂静凄凉的基调中,突出强调的也是流水。
似乎只有用水写愁,才能表达他心中无法言说的情感世界。
而在艺术特征方面,主要表现在:(一)灵心善感,寄情深微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提及秦观与秦观词的有十数条之多。
最为重要的评赏则有以下三条: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列》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
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则变而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
犹为皮相。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少游的词不为一事一人所限,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八六子》(“倚危亭”)、《满庭芳》(“山抹微云”、“晚色云开”)等。
秦观一方面“专主情致”,用情深挚;另一方面,又于词中“寄慨身世”,有沧桑悲凉之感,其伤心程度深,范围亦广,这便很容易打动人心,生出同情。
同时,善用悲凄、清冷的意象,来表达感伤的情绪。
这与他灵心善感的个性气质是分不开的,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二)秦观词的意境含蓄蕴藉秦观词情感真挚深厚,但他较少直接抒情。
其词作中,含蓄蕴藉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寄托手法,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这其中蕴含着多重意味:其一,桃花高洁明艳,不是凡花,却弃植乱山深处无人赏;其二,词人从歌妓的命运联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正是心境高洁,屈沉下僚,怀才不遇吗?第二,借景抒情。
秦观词常用细腻轻柔的意象,如落红、飞絮、秋水、烟霭、暮云、寒鸦、丝雨、残月等等,构成一幅幅凄清幽静的意境,意味深长,绵绵不尽。
第三,运用顿断、层折的手法。
前文提到的《满庭芳》,不仅为秦观的代表作,也为其赢得了“山抹微云秦学士”的美名,这首词将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余,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更含蓄而有余味。
(三)语言平易自然,生动优美秦观词的语言是在书面语言和民间语言基础上经过锤炼加工的文学语言,加之运用技巧纯熟,故具有典雅、清丽、流畅、自然的特点。
他对于所描写的对象,有深刻的认识,能准确把握它的特征,发掘其内在的美。
如《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这首小令中,作者运用极其清丽、平易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如泼墨画般的春愁图。
秦观较少用典,即使用典,也能够别自熔铸,不留痕迹。
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满庭芳》),原句出自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此句经少游化用后,更显精美而本色,足见其点金成玉、化用无痕的语言技巧。
最后,秦观在慢词的继承发展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20世纪90年代,秦观对于慢词继承上的研究:对花问、樽下之远绍自赎秦观词“本色当行”,继承了唐五代词的含蓄蕴藉的传统,温和淳厚。
唐五代时期词创作群体实际上包含两个时间段的词创作群体,一是西蜀以温飞卿、韦庄为首的西蜀词人群,以《花间词》而得名花间派;一是以南唐李氏父子、冯延巳为主的词人群。
又被称为樽下一派。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作集,收集了当时十八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欧阳炯在所作《花间集叙》自称“则有绮宴公子,秀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按拍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巩妇明确点明了该派的创作主旨。
宋人奉《花间集》为词的鼻祖,花问词婉丽绮靡的作风,因此也就成了词的传统风格,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南唐李氏父子等词人文学素养都特别高,他们的创作与花间派有所不同,风格更加清新一些,由于一直有被宋灭亡的阴影,而且越来越明显,忧患意识特别强烈,但是又无计可施,只有且向酒乡寻找暂时的安乐,所以又被称为樽下派。
早在清代,评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词概》里就曾经说:“秦少游词得《花间》、《樽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
”事实上,秦观受一代词帝李煜影响最深,同时他大量向其他词人学习,温飞卿之绮丽。
韦庄之清新,冯延巳之深婉绵逸,在秦观词中都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