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与发展
论秦观的婉约词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承先启后的作用

秦观是宋代中期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婉约、含蓄、委婉为主,对于宋词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观的婉约词开创了宋代中期的文学风格,被誉为“秦门婉约派”,成为了宋代中期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词作在风格和写作手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他将传统词人的抒情写作方式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将情感的表达与技巧的运用相结合,使词作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秦观的婉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文学作品,成为了宋代中期词风的主流。
其次,秦观的婉约词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在他的词作中,情感表达非常含蓄,但又不失深刻和真挚,这种写作方式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清代的纪晓岚、袁枚等词人,在创作中都受到了秦观的影响,采用了类似的写作手法。
最后,秦观的婉约词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的词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宋代文学由盛极而衰,到衰落之后再次走向复兴的过程。
在他之前的词人大多侧重于意境的营造和文学的表现力,而在他之后的词人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生活的真实。
秦观的词作因此成为了宋代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秦观的婉约词在宋词发展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他的词作开创了宋代中期的文学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柳永与秦观词的比较论

柳永与秦观词的比较论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秦词则是“思致绵丽,而气体轻弱”。
因而一直被看作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最能代表其词作风格的当推那首《满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往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鸭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此词写得缠绵婉转,一直被视为婉约派的典型代表。
秦观词最大特点诚如清人贺裳所说:“少游能曼声以合律,写景极凄婉动人,然形容处殊无刻肌入骨之言。
”秦观在婉约词的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在艺术形式方面,尤其音律功夫,很被当时人及后人称道,叶梦得的《避暑录话》就说:“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可见秦观在词的艺术形式方面是很下了功夫的,其词凄清妍丽,但格调不高。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与发展

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与发展秦观与柳永是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
他们作为正宗的婉约派词人,终未摆脱"言情'的束缚。
秦观的词在北宋时代就享誉盛名,被人们广泛传唱。
本文通过比较两位词人言情词的结构、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说明秦观词对于刘永词的继承与进展,既有极大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冯煦《蒿庵论词》评价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① 一章法结构的继承和进展在柳永之前,没有人专力于长调的创作,直到柳永,才以全心全力、全副的心神,去创作慢词,不仅引起许多词家的注意,而且慢词的创作也蔚为风气。
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力,能把小令难以表达的复杂内容,曲折尽致的表达出来,而这也是为大家所能普遍接受,很快成为词的主流的原因。
在许多慢词中,柳永并不以旧有的词牌而满足。
柳永看待俗曲,并不一味的接受而已,他知道这类曲词藏著丰富的灵感和泉源,柳永不遵循旧有,敢于采择俗曲,推陈出新的开放精神。
而他运用自己的音乐才华,为这些慢词作新声,也使词这种本就为唱而作的调子,更进一步得到扩展!例如他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②。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秦观和柳永词风

秦观和柳永词风秦观和柳永词风秦观的词不是诗人之词,而是词人之词。
他的词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最柔婉幽微的一种感受,不必有寄托。
另一类是他政治上受挫之后感慨身世之作。
而柳永似乎也正有与此类似的两类作品。
柳永更多地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他从形式上把慢词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使中国的词上升到一个开阔的空间,把词中传统的"春女善怀"变成了"秋士易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和柳永词风。
欢迎阅览。
柳永和秦观是宋代两位重要的婉约词人,同样以爱情题材的词作见长。
而秦观词作又历来被认为“远祖温韦,近承晏柳”,明显受到柳词的影响。
但自两宋以降,人们对两位词人的情感和认知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贬柳而扬秦。
究其原因不外有三:首先从词风的形成上,柳永并没有直接的师承,他的创作直接来源于民间生活。
而且柳氏长期生活在民间,词作的对象是歌妓和普通群众,所以他的词作首先要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其次还要考虑受众的审美要求。
因此柳词基本上用语直白,词风俗易。
有学者统计:柳永所作词中,“恁”字出现58次,“争”字出现36次,“处”字20余次,“怎”字10余次,语尾“得”字49次,“成”字20余次,“了”字10余次。
而双音俗词如“无端”、“真个”、“经年价”、“自家”等更是随处可见。
例如其词《满江红》: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
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
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
空只恁,厌厌地。
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
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
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这首词属于一首“代言”之作,借一位男子之口写出离别过后孤独难眠之境。
这种“代言”的方式使作者超越中介,直接与读者对话,所以使作品本身的情感更为真切、生动,也更富于语态。
本词中通过诉说的形式,使读者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既然要“代言”,希望与读者共鸣,就必须要使用大量的俗词。
论秦观的婉约词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承先启后的作用

论秦观的婉约词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承先启后的作用
马良信
【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4)003
【摘要】秦观词远祖温韦,近承晏欧,下启周姜.在艺术上,秦观融会众长,把对传统的借鉴同自己的独创融为一体,创作雅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尽管其传世之作还不到百首,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宋词发展所起的承传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总页数】5页(P1-4,19)
【作者】马良信
【作者单位】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南,郴州,4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
【相关文献】
1.浅谈歌妓对宋词发展的促进作用 [J], 郭亚平
2.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论P.R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J], 王娟
3.从北宋词的发展流程看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J], 田维瑞
4.宋代公使钱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 [J], 叶烨;刘学
5.略论苏轼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J], 杨海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柳永和秦观之比较(1)

论柳永和秦观之比较摘要:柳永和秦观都是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所以他们的作品肯定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将从柳永和秦观的生平入手,先对作者生平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进一步对柳永和秦观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柳永和秦观在创作风格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首先,柳永和秦观两者的很多诗词都突出描写男女之情;其次,结构上都深细慎密,音律和谐,语言圆润,清新绮丽。
也有不同的地方,与秦观的词相比,柳永的词表现得更为细腻曲折;秦观许多词直接表现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心情,但这在柳永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在词风上,他们都发展了慢词;柳永词的实在、直白,秦观词的朦胧;相同的感情,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柳永秦观生平风格词风英文摘要(Abstract)Liu Yong and Qin Guan we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oets of Suble Camp in Northen Song Dynasty,which works must hav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things. Begining with Liu Yong and Qin Guan's life, when I know them,I will compare with the author’s literature. Liu Yong and Qin Guan had many same things in writing stytle.First,liu ang Qin’s poems highlighted the love of men and women. Second,the structures were deep fine careful, harmonious temperament,mellow,fresh and beautiful languages.Also they had different pared with Qin Guan's,Liu Yong's words were far more delicate twists and turns.Qin Guan’s many words expressed directly his agony of despair when he suffered setbacks in the politics, but in Liu Yong's works are rare.In the words of the stytle, they developed the slow words. Liu Yong’s were realistic and straightforward while Qin Guan's were hazy.They had the same feelings,but expressed different. Keyword: Liu Yong Qin Guan life experience words’ style word wind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Abstract) (2)一、柳永和秦观的生平 (4)(一)、柳永 (4)(二)、秦观 (5)二、柳永和秦观的文学创作风格 (6)(一)、相同点 (6)(二)、区别 (7)三、柳永和秦观的词风 (8)(一)、慢词 (8)(二)、柳永词的实在、秦观词的朦胧 (8)(三)、相同的感情,不同的表现 (9)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一、柳永和秦观的生平要对作者的作品做出任何评价之前,都应该对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对作者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对作者的作品有理有据的进行分析。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

柳永和秦观词中登高题材之比较研究贺灵;向德俊【摘要】柳永和秦观都是婉约词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们的词音韵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被视为婉约之正宗。
这些词主要用来表达归恩情结,有着对人生苦短、光阴难再的哲理性思考。
%Liu Yong and Qin Guan graceful to se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ds, they word phonological harmonic of the Unit- ed States, the Charm chief win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as graceful as the Orthodox. The large number of the climb theme word, I will be a simple comparison that their word is mainly used to express the normalized thinking Complex; deep sustenance in the word; has a right to life is short, time can no longer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long with a brief on Liu Yong Qin Guan.【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柳永;秦观;登高题材【作者】贺灵;向德俊【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柳永(987——1053)[1]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他在词的音乐体制、词调、创作方向、情感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具开创之功,论者甚众。
论秦观感伤词的艺术特色

论秦观感伤词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词尤其是感伤词“凄婉清丽”,即“言情”凄婉,“述愁”深曲。
正是这种风格给他的词蒙上了一层迷离朦胧的色彩,并且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情辞兼胜”的独特风格,使他的感伤词更具特色,将感伤词的创作提高到新的高度,对后人感伤词有很大的影响。
关 键 词:秦观 感伤词 艺术特色作者简介:王仕俏,女,贵州民族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200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秦观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坎坷,使他后期的词具有浓烈的感伤色彩。
秦观少有大志,刻苦攻读,受到一代文学大师欧阳修、苏轼的高度评价,但他的科举之路却屡屡受挫。
后来靠苏轼的推荐才得以中进士,满以为可以扬眉吐气建功立业,不料接踵而来的打击更为沉重。
首先,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权力之争。
以苏轼为代表的反王安石变法的旧党在朝中执掌大权,变法派则暂时失势。
旧党内部,“蜀洛党争”也是如火如荼,秦观属于蜀党,遭洛党排斥打击,仕途很不得意。
绍圣元年,新党执政,旧党遭到贬谪。
秦观初出为杭州通判,后因“实录案”贬为处州监酒,再贬郴州,横州,雷州。
另外,秦观是一个文人气质极浓的词人,有着多情敏感的个性,使他的人生期望过高,过于偏执于那种自我满足的理想人格的追求,他几乎将整个生命的价值压在对理想的追求上,对于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一旦希望破灭,就异常失望和痛苦。
正是由于政治上的失意,秦观将心力倾注在词的创作上,将他的感伤都渲泄于词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也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
秦观写了大量的感伤词,《满庭芳》《浣溪沙》《踏莎行》《一落索》《如梦令》《千秋岁》《望海潮》《江城子》《水龙吟》《八六子》《菩萨蛮》《梦扬州》《虞美人》《临江仙》等词。
这些词写出了社会的压迫、政治的打击、党争的倾轧、流放,以及远离亲人的痛苦,使作者的作品之中流露出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使他的词风更加的悲楚凄厉,所以将秦观的一类词称为感伤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与发展秦观与柳永是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
他们作为正宗的婉约派词人,终未摆脱“言情”的束缚。
秦观的词在北宋时代就享誉盛名,被人们广泛传唱。
本文通过比较两位词人言情词的结构、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说明秦观词对于刘永词的继承与发展,既有极大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冯煦《蒿庵论词》评价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①一章法结构的继承和发展在柳永之前,没有人专力于长调的创作,直到柳永,才以全心全力、全副的心神,去创作慢词,不仅引起许多词家的注意,而且慢词的创作也蔚为风气。
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力,能把小令难以表达的复杂内容,曲折尽致的表达出来,而这也是为大家所能普遍接受,很快成为词的主流的原因。
在许多慢词中,柳永并不以旧有的词牌而满足。
柳永看待俗曲,并不一味的接受而已,他知道这类曲词藏著丰富的灵感和泉源,柳永不遵循旧有,敢于采择俗曲,推陈出新的开放精神。
而他运用自己的音乐才华,为这些慢词作新声,也使词这种本就为唱而作的调子,更进一步得到扩展!例如他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②。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①冯煦,《蒿庵论词》,转引自周义敢、周雷,《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343.②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而秦观作词正是一种瞬息情感的冲动,因此他喜用小令。
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小令体制短小集中,更适合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但秦观并没有忽视慢词这一新兴的词作形式。
秦观似乎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八十多首词作中共有慢词二十余首,占四分之一强,不可谓之少。
但他以比兴手法作慢词则显然是逆流而动。
柳永的词虽然还是以抒情为主,但已有以词叙事的倾向,更多的是运用了赋的手法。
不论是景物描写,还是情感发抒,都详尽有余,而节制不够,给人密腻之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详尽的铺叙铺陈中,情与景处于较分离的状态,没能很好融合。
而且,在情与景之外另多了一个因子——过程,即事件。
情景事三者结合,分不清主次,既像叙事,又像写景,也像抒情,妨碍了情与景的融合,给人散漫之感。
慢词因篇幅较长,需要一个过程即事件来连贯全篇。
但秦观却将事件的叙写降到最低限度,以致若有若无,就像一根极细的丝线,上面穿着情景交融的珍珠。
如《八六子》:倚危亭。
恨如芳草,凄凄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
黄鹂又啼数声。
这首词虽是回忆、思念的事件,但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一些色彩鲜明的意象,而非这一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
即在写景抒情上,秦观也不像柳永用赋的手法将情景分开来加以详细地描绘抒发,而是用比兴的手法将二者融合起来,形成鲜明的审美意象,凝练含蓄,富于节制,从而诱发人的审美想象。
秦观虽作慢词,却与柳永以赋笔入词的潮流相背。
慢词的兴起本是对符合传统艺术思维方式的传统形式(小令)的突破,但秦观却在这种创新的形式中“保守”地运用了传统艺术思维方式,而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但需指出的是,秦观并非以比兴手法作慢词之第一人。
在他之前的张先、晏几道等人已有此作风,显出了传统艺术思维方式面对要求突破的时代趋势的矛盾状态。
一方面,它无法阻止与它不符的新兴形式(慢词)对与它相符的传统形式(小令)的突破乃至取代;另一方面,它又不甘心轻易地完全地退出历史舞台,于是就以改良的方式实施新瓶装旧酒的策略,在慢词中继续使用比兴(小令)手法。
而秦观的慢词创作正是这一矛盾状态的典型显现。
二意境之继承柳永的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看,对于词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欧阳修在词里留连湖光山色、漫洒不羁情怀的时候,柳永却更多地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
形式上,他把慢词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因为小令的格式与诗比较接近,因此诗人文士插手诗余以后多爱作小令以示高雅。
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因此一般迁客骚人不屑于此。
另一方面,慢词的填写要配合曲谱,而且慢词曲调的变化以及格律都比较严格,不似小令随意,因此他们不作慢词是不为也,亦不能也。
他们两位都是营造意境的高手,特别是柳永的《雨淋铃》和秦观的《满庭芳》,可谓相呼相应,意境十分相似。
秦观的词不是诗人之词,而是词人之词。
他的词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最柔婉幽微的一种感受,他不必有寄托,不必让自己的词有太沉重的负载;另一类是他政治上受挫之后感慨身世之作。
而柳永似乎也正有与此类似的两类作品。
第一类词的典型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很有些朦胧诗的味道,他要说的究竟是什么,不读三遍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读了三遍才知道原来什么都没有说。
只是给人一种轻柔曼妙的感觉,他用了很多这样的词和短语,像小楼、轻寒、画屏幽、轻似梦、细如愁等等,没有一个沉重的字眼。
三语言风格与词风的继承关于柳词语言的特点,评论者较多持否定观。
柳永的词语有浓厚的市民意识与鲜明的市民文学的形式美。
柳永词语言特征主要有:一是化用前人诗句运雅入俗,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二是大量运用口语入词使作品明白晓畅;三是柳永词的语言风格以绮丽软媚为主。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即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名篇,下面以此词为例试加以说明: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一些较有名的诗句可以证明如“寒蝉凄切”,刘禹锡《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兼遣报君知之句》有“蝉韵极情切,始闻何处悲。
”③“都门帐饮无绪”,王维《观别者》“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④“执手相看泪眼”,《乐府诗集》卷四十六《读曲歌》:“执手与欢别,欲去情不忍”;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李都尉陵从军》:“日暮浮云滋,握手泪如霰”⑤;“竟无语凝噎”,刘琨《扶风歌》:“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全晋诗》卷五)“多情自古伤离别”等。
柳永言情词语言有通俗浅白的一面,也有绮丽软媚的风格。
“绮丽”,是华美,美丽之意;“软媚”,柔软、旖旎、妩媚之意。
主要表现在:一是写景摹物时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景,使情景融为一体。
如写烟芜:“浅蘸烟芜”、“烟光淡荡”;帘幕:“帘幕闲垂”;帷幕:“孤帏夜永”;花:“狂花乱絮”、“惨红愁绿”、“繁红嫩绿”、“花心柳眼”、“翠深红浅”;天气:“晓寒犹嫩”;云:“乱云愁凝”、“暮云凝碧”、“断云残雨”;窗、漏:“闲窗漏永”、“闲窗烛暗”。
二是写人常运用拟物手法,使形态具体形象。
眼睛:“层波细翦明眸”、“层波潋滟远山横”、“娇波艳冶”;脖颈:“腻玉圆搓素颈”;面容:“嫩脸修蛾”、“修眉敛黛,遥山横翠”;肌肤:“玉肌琼艳”;体态:“风柳腰身”、“柳腰花态娇无力”、“莺惭巧舌”、“柳妒纤腰”。
这样的描摹手法使无情之景有情,使静态之物化为动态,达到情景交融。
三是景物或实物遣词色彩浓丽、情调妩媚。
“红茵翠被”、“雅会幽欢”、“素脸红眉”、“妍歌艳舞”、“绮席”、“凤灯”、“舞燕歌云”、“眼长腰搦”、“香砌”、“媚容艳态”、“深屏香被”、“雅态轻盈”、“凤枕鸾帏”、“匀红铺翠”、“娇魂媚魄”、“香靥深深、姿姿媚媚”、“奇容艳色”、“媚靥深深”、“百态千娇”、“香靥融春雪”、“翠鬓亸秋烟”、“绣线金针”、“绿媚红深”、“翠减红稀”、“绿娇红姹”、“远恨绵绵”、“淑景迟迟”等,构成了“绮罗香泽之态”、“宛转绸缪之度”。
前人对此多贬斥其“声态可憎”。
张炎批评说:“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雅正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