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革新
高中历史课件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3)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
巩固
善
①都是中央行政制度;②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③都对 古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三、赋税制度
历
春秋战国
魏晋
代 土 地
西周 井田制
初税亩
秦汉
编户齐民
均田制 租调制
租
田租、人头税、更赋
税
唐中期
隋-唐初 两税法
均田制 租庸调制
➢ 秦汉田租为定率田租,人头税按人头交纳
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朝
军功 在战场立功便可授与爵位。军 功爵制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之后,大行其道,成 为当时的重要选官制度。
军功爵制
汉代
品行才能(孝廉)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 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 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 命官职。
察举制
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 察举制
一(种常岁由举举下)而上推察荐人举才制为非(常特官科举的) 制度。
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过渡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征收逐渐到基本定时征收 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以庸代役,封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总结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
科举制度
封
建
制
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
度 走
向
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
两税之法
成 熟
—— 《资治通鉴》卷226
(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施两税法。
收税流程[拓展]
(2)内容
①定总额:量出为入,国家根据财政支出制定 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
第6讲 隋唐的大一统与制度创新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时空定位
统一
强盛
分裂
复习思路:隋唐大一统——隋唐制度创新
壹 隋唐大一统
一、隋朝——再造一统,影响深远 二、唐朝——扩大恢张的大一统
时空定位
开元盛世
开皇之治 589年完成统一
武周 政治
贞观 之治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隋朝 建立
618年 唐朝 建立
755年
907年 朱温废唐 960年 北宋 建立
友好关系④加强对岭南的统治⑤加强与台湾的联系
民族国家的发展
对外 隋朝恢复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积极发展 促进中外交流,为盛唐对外关系繁荣打
关系 与各国的交流,
下了基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命题点: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影响商业、手工业、城市的发展和布局、 南北经济交流、经济中心南移等。
统一币制,发展经济。 (3)采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4)确立三省六部制。
(1)继续广设仓库,积储粮草。 (2)始设进士科,创建科举制。 (3)营建东都洛阳 (4)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 (5)三征高句丽。
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 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 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 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 谷子50万斤。
上海·隋唐科举制
2018 【Ⅱ】26·唐三省六 江苏·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制度的革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隋唐制度的革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唐时期,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隋唐制度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一、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即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六个部门。
这一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政府对各项事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要求,具有历史意义。
1.中书省:隋唐时期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考核各级官员的工作,同时也是各部门的协调机构。
中书省的设立,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全国事务,提高了行政效率。
2.门下省:隋代设立,唐代发展完善。
门下省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包括宣布法令、文件、草拟上奏表章等等。
门下省的设立,使得皇帝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和处理国家事务,提高了政治决策的效率。
3.尚书省:负责处理文书、文书录用等事务,是道路交通的管理机构。
尚书省的设立,使得文官草拟奏章、修改文书等工作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文书的质量和效率。
4.吏部:负责官职任命、考核等事务,是官员选拔和管理的机构。
吏部的设立,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正、透明,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官员素质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5.礼部:负责国家礼仪、儒学传授等事务,是国家文化教育的管理机构。
礼部的设立,使得儒学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进步和普及。
6.兵部:负责军队组织、军事训练等事务,是国家军事管理的机构。
兵部的设立,使得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的防御能力。
7.刑部:负责司法审判、刑狱管理等事务,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管理机构。
刑部的设立,使得司法体系更加规范化、公正化,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
8.工部:负责工程建设、运输等事务,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机构。
工部的设立,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畅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9.户部:负责财政管理、税收征收等事务,是国家财政制度的管理机构。
户部的设立,使得财政收支更加规范化、透明化,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和人民利益。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学海导航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第8讲 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经济的发展

科 举 制
推行原因 :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 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 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 , __________ 已 无 法 继 九品中正制 续下去 创立与完善
评价
创 立 与 完 善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 ______废九品中正制 废九品中正制, 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建______, 隋炀帝时建 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 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____、明 经为主 武则天时扩招,首创武举和殿试 武则天时扩招,首创____和殿试 唐玄宗时高官主持考试成为定制 ______时高官主持考试成为定制
积极:抑制门阀; 积极:抑制门阀;庶族地主可以 参政,扩大了官吏来源; 参政,扩大了官吏来源; 提高了官员的____素质 素质;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政局稳定;利于____的发展 政局稳定;利于唐诗的发展 不足: 不足: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府兵制 兵制 募兵制
租庸调制 赋 税 制 度 两税法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 后有庸,但有年龄限制; 后有庸,但有年龄限制; 唐无年龄限制 作用:减轻农民负担, 作用:减轻农民负担, 不误农时; 不误农时;政府 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府兵 制巩固
两 税 法
原因:________→均田制破坏 均田制破坏→ 原因:土地兼并 均田制破坏 ______制破坏 制破坏→财政困难 租庸调 制破坏 财政困难 内容: 内容:一年分夏秋两季交纳户税和 ____ 地税 税制统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税制统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____为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 人丁为 作用 主的赋役制度 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 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实施 过程中又加重了农民负担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 难点:对科举制实行的准确理解、府兵制到募兵制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1. 情况:隋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2. 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个政治出路。
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隋唐时期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 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考点4: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一)中央官制...

材料3:(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 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之人。户 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 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人之。 ──《新唐书· 杨炎传》 材料4: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置, 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 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 兵志》
4.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对当时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5.《新唐书》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 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 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 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此 材料所表达的中心问题是 A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 B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C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的经济基础
回答:①材料1和材料3的征税标准是什么?为何出现这一变化?从 材料1中能找出什么依据?②指出材料2中年龄变化的趋势,并说明 其目的和效果。③材料1中“庸”和材料3中“行商”的规定有何作 用?④材料4和材料1有何关系?这种兵制有何优点?
9.①前者以人丁为主,后者以土地、财产为主。原因:因为土地 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为保证 国家赋税收入而实行两税法。材料1中规定世业回归私人所有,从 法律上为土地兼并大开方便之门。 ②变化趋势:丁男中男的起岁推迟,而“老”的年龄提前。减轻赋 役,有利于广大民众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庸”的规定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行商” 的规定使商业合法化,且量亦较合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④授田者要服兵役。兵农合一,有利于军队自给,可避免武将专权 割据。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

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民族矛盾尖锐。
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民族 融合加速,为制度的革新提供了
社会基础。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思想活跃 ,为制度的革新提供了思想支持
。
02
隋唐制度的革新内容
政治制度的革新
总结词
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中央 集权、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等方面。
历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度革新是 历史的必然选择。
统治者明智决策
隋唐统治者具有远见卓识,顺应历史 潮流进行制度革新。
05
隋唐制度革新的特点
创新性
隋唐制度革新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 ,如官制、法制、土地制度、赋税制 度等。这些创新为后世制度建设提供 了重要借鉴。
隋唐时期在法制方面也有所创新,如 《唐律疏议》成为我国现存最早、最 完整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法制建设产 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打破了士 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为寒门士子提 供了上升通道,提高了官员素质。
全面性
01
02
03
04
隋唐制度革新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全面
性。
在政治方面,隋唐时期对官制 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三省 六部制,完善了监察制度等。
在经济方面,隋唐时期推行均 田制和租庸调制,保障了农民
阶级关系调整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对 政治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 。
民族交融推动
各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 促使制度向更为包容和开 放的方向发展。
外部原因
周边文明影响
吸收外来文明优秀成果,如佛教 、摩尼教等,为制度革新提供了 思想资源。
战争与征服刺激
与周边民族的战争与交往,促使 隋唐统治者反思并改进制度。
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的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有: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统治政策得到调整,形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保证了这种政治格局的稳定,贞观之治是这种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元盛世达到鼎盛。
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
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民族关系: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对外关系: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文化上: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如何认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和主观动机:条件:①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
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②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③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④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主观动机: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③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2)客观效果: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多次组织到江南巡游,极尽铺张、奢侈,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亡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法
司法
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回复下面的贴子: 隋唐形成并最终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这是一种
比较行之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它优化了政府结构, 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在当时,可以说是 世界上最优越的政府管理形式。然而它较之西方的三 权分立有何不同?为什么这么一个互相监督,乃至对 王权的限制的机构,没有继而形成更“民主”的机构, 相反走向了它的反面,而且越走越远,反观西方却与 我们恰恰相反呢?
积 (4)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极 (5)促进文化发展,尤其是唐诗发展;
(6)影响深远:科举制度为后代历朝所沿用, 为日本、朝鲜等国所采用,为中外文化交流作 出贡献;
(7)有利于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合理性。
(1)造成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忽 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消 极 (2)同年登科的进士易结成“朋党”,’ 朋党之争”成为唐朝后期政治黑暗的重 要因素,加剧唐朝的走向衰亡.
——摘自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西岳论坛
1、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 本质性的区别? 是否君主专制
2、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得以确立的深层 社会原因是什么?推翻君主专制或者没有经历过专制社会
3、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
相同点: 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 约与平衡,防止集权。
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 选官制度,选官注重门第
4、特点:
(1)不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而是通 过考试选拔官员;
(2)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地主途的局面,抑制士族 门阀势力的发展;
(2)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3)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六部
例: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
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
(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择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 高工作效率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选官制度
1、含义:
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思维拓展:汉代实行怎样的选官制度,其后又 是如何演变的?汉、唐选官制度有何不同? 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演变
(1)汉代察举制(举孝廉)和皇帝征召制度;
(2)最初重德才,到东汉中后期重视门第声望, 其后逐步发展为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注重门第声望);
(2)唐代实行科举制;
三大选官制度比较
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1)历史发展的客观潮流: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壮大 ②政治上: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他们要求 参与政权.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维持。
(2)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 ①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②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3、隋唐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隋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 朝 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创 立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贞观)—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
唐 士、明经两科为主;
朝 武则天—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殿试 完 和武举;
善 唐玄宗(开元)—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
科举考试地位,后成为定制
思考:隋唐的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 比有何特点?
LOGO
5、特点:
(1)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 制和监督;
(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 三,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
注:加强中央集权制有了新发展,从由集 权方式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到用分 权的方式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6、作用:
(1)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 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 治力量;
(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中 央官制基本定型,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 种制度,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完善)
思维拓展:
1、秦初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 两大基本矛盾:
(1)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主要通过收权和监察来解决。
思维拓展:依据上述分析,你对科举制的 创立和完善有何看法?(结合经济、政治角 度分析)
①科举制的实行是封建经济发展和庶族地 主阶级地位上升的产物,适应了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
②科举制实行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 固国家统一,扩大统治基础;
③科举制虽扩大了官吏的标准,但仍是代 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根本上是服 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
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拔 途径
自下而上推荐
自下而上推荐 中央采用考试方 式选拔
西汉至东汉前期根
选拔 据才能和品德; 依据门第族望 标准 东汉后期依据门第
主要依据考试 成绩(才能)
族望
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 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例:隋唐以来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以科 举考试选拔官员,根本原因是科举制 A、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 B、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 C、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巩固
(2)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主要通过分散宰相权力解决。
2、从秦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变 化趋势是什么?
宰相的权力因不断分散而削弱,皇帝 的权力不断加强。
观察下面示意图,说说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总统内阁 行政
三权分立,权力互相
制约与平衡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院确认
参众两院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联邦法院
不同点: 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 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专制)。 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 分散,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 主的实行。
例: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 三省的运作机制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尚书——门下——中书 C、中书——门下——尚书 D、门下——中书——尚书
例: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 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例: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 制的特点不包括 ( ) A、限制专制 B、分工明确 C、相互牵制 D、相互配合
例:唐朝政权中,处于行政节制中心 重要位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