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97分)

1. (3分)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模模糊糊——_______

糊里糊涂——_______

摇摇晃晃——_______

2.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3. (5分)用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漂浮在空中。

漂浮:

4. (6分)读拼音,写词语。

yí bì rú xǐjú huánɡjǐn duǎ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rè nào fēi fán tǐng báyìnɡ zhào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 (8分)比一比,再组词。

荒_______降_______芒_______铃_______

慌_______绛_______茫_______岭_______

6. (4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锦缎(jǐn mián)_______明镜(jìn jìnɡ)_______

转椅(zhuǎn zhuàn)_______转眼间(zhuǎn zhuàn)_______ 7. (6分)读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照样子,写词语。

_______的锦缎 _______的小河 _______的原野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脸庞 _______的草塘

8. (6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_______火一_______波纹

一_______绸子一_______树叶

一_______小鱼几_______流云

9. (3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一碧如洗五彩斑斓热闹非凡清澈见底

①天空_______,只有在傍晚,才会有些流云。

②小河_______,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③原野_______,各种庄稼争先恐后地成熟了。

10. (3分)写出反义词。

热闹—_______ 美丽—_______ 清澈—_______

11. (2分)写出近义词。

热闹非凡—_______ 清澈见底—_______

12. (8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热闹非繁_______ →_______一壁如洗_______ →_______

色彩班斓_______ →_______青澈见底_______ →_______ 13. (6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银灰_______ 橘黄 _______ 映照 _______

茫茫_______ 抖动_______ 锦缎 _______

14. (5分)结合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解释词语。

①抖动:

②映照:

③燃烧:

④绛紫:

⑤锦缎:

15. (3分)读课文《北大荒的秋天》,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水透亮,纯净,可以看见水底。 _______

②形容湖泊等表面平静,颜色碧绿,很干净。_______

③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_______

16. (5分)扩写句子。

①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_______小河, ________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②高粱扬起脸庞。

_________高粱,扬起 __________脸庞。

③草塘捧出宝物。

_________草塘捧出 __________宝物

17. (5分)缩写句子。

①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②姐姐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

18. (5分)把被字句改写成把字句,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

①火红的榛树叶子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②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19. (2分)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_______

②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_______

20. (2分)选词填空。

挺拔挺立

①_______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②几棵老树直直的_______在山坡上。

21. (5分)读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说说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题 (共4题;共32分)

22. (10分)阅读短文,并根据要求答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①其耒②而守株,冀③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释:放下。②未(16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③冀:希望。

(1)下面各组句子中。哪一种读法是正确的?_______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宋人有耕者”中“者”的意思是“……的人”。现代还有很多包含“者”的称呼有这种意思,如“记者”。请你再写出三个这样的称呼。

(3)理解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复”的意思是_______,“笑”的意思是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4)这个故事讽刺了_______。

23. (10分)仿写句子。

(1)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不是……而是……

(2)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

既然……就……

24. (6分)阅读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片段,回答问题。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找出中心句,并抄写在下列横线上。

_______

(2)文中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从这段中的“”和“”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人来写。

25. (6分)阅读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片段,回答问题。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lǚ)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lán)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9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1)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它使用_______比喻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21题;共9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4题;共32分) 22-1、

22-2、

22-3、

22-4、

23-1、23-2、24-1、

24-2、

25-1、25-2、

《北大荒的秋天》文本解读

北大荒的秋天 桥下小学胡月圆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三年级的写景文章。文章通过对北大荒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的流去,清澈见底的小河以及热闹非凡的原野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相结、沉甸甸的北大荒秋景图。读完全文,心才有一种饱腹之感,那是货真价实的秋啊!这秋,是实实在在的景呀!15分钟阅读的过程中,我对北大荒的秋景图分别有三个层次逐变重构构过程,现剖析如下: 一、初读《北大荒的秋天》,心生赏疑 “北大荒”顾名思义,大荒之地应该是满目疮痍,枯草一片吧!这种地方的秋色有何值得写的呢?大荒之秋,先看题目,就给了我一种匪夷所思之感,就带着这样的观感走近文章,发现“田园深处有情人”,你看—— 二、复读,动静相结展画面 再读文章,我梳理出文章的框架结构,同时也在心中展开了“大荒之秋”的画面: 北大荒的秋天 流云五彩斑斓空中抖动的美 小河清澈见底地上静躺的爱美哉,北大荒 原野热闹非凡田野丰收的美 勾勒出如上的画面,我心中的“大荒之秋”还是那个沉寂的荒芜的枯叶一片的印象吗?我想,大凡细读到此的读者,都有了自己的画面与构图:不说西边天上那转瞬即逝的、灵动多变的流动之美,也不说大地小河那静谧安详之美,单说原野吧!光原野一带的非凡景象就够我们心襟荡漾好几回了。走进原野,我感觉那儿正奏响丰收的交响乐,“成片的大豆摇动豆荚”哗啦啦地笑着,你猜得出那声响里有什么,分明是沉甸甸的豆粒在纵情欢唱哪;再看,“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笼”,在乐呵呵地演唱,看得见高梁的神情吗?“扬着”那是什么?是骄傲的“扬起”,看我的果实多饱满:那是得意的自豪的扬起,它在接受阳光的召唤,也在展示自己那沉甸甸的愉悦感。一一端详着原野上这些使者,听他们的声音“哗啦啦”“乐呵呵”;看它们的动作表情“摇动、扬起”,再看看它们的阵势“成片成片,黑红黑红、挺拔”,我不由地想起赵本山表演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不由地感受到这样一句话的深刻意味:“当一个句子在表述时,其背后的许多光芒也在被表述,文本解读,应读出句子的后光来!”同时也不禁瞧见句子背后有这样一双眼睛,一种神情:一些壮实的老农在田间乐呵呵地唱着歌,“哗啦啦”地放声笑,沉甸甸的果实让田野上劳作的人们变得身心轻盈,此时如果老农能歌,相信他们能扬出心中的快乐;如若善舞,他们也会舞出大豆、高梁以及他们自己内心那丰收后的愉快、热闹、多姿的身影。难怪,榛树叶子红了,能将人心给燃烧起来。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叶子不红,人们的心也会自发地红火,自动地燃烧。此时,你若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吗?哪能不美呢?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情,美在心哪!“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三、再读,万紫千红就是秋 《北大荒的秋天》画面展示至此,有声有形,有动有静,但仍觉深挖不够。在动静之间、在音乐舒缓与激昂之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再读文猛然间发现画面有绽放的色彩过渡与对比,真是万紫千红,好个秋啊! 如果说“流云”的五彩斑斓是展示色彩的惟幕的话,那么这些词语无疑就是画面背景的色条。“银灰、桔黄、血红、绛紫”这些语词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构语是相当有趣的,借助物体的色彩去想象它的颜色,再幻化成五彩的画面,相信于学生的积累也大有裨益。 如果说“五彩”的色闹腾了一些,那么紧接着的便是小河幽静、雅致的蓝了。为什么说小河像一条蓝调子呢?声音而言是静的,色彩而言是冷的,因为它的透明,因为它的安逸,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 母亲(qīn)鹦(yīng)鹉翠(cuì)鸟 吞(tūn)下捕(bǔ)鱼蒲(pú)公英 合拢(lǒng)盛(shèng)开观察(chá) 二、易写错的字 搭:右上边是“艹”,不是“”。 翠:羽字头不带钩。 耍:上面是个“而”字,第二笔是撇。 钓:右边的“勺”,第三笔是点。 趣: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喜:注意上边是“士”,不是“土”。 睡:右边第四笔横最长,最后一笔横最短。 三、重点词语 搭船母亲外祖父沙啦响亮羽毛 翠绿长嘴静悄悄吞下捕鱼雨点 船夫用力船头翠鸟蒲公英盛开 玩耍呼喊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合拢有趣喜爱睡觉乡下窗前 常常绒毛假装起床一本正经 四、多音字 啦(来啦)lā(沙啦)假(放假)jiǎ(真假) 乐(音乐)lè (快乐)悄(悄然)qiāo(静悄悄) 觉(睡觉)jué(自觉)盛(盛满)shèng(盛开) 五、形近字 吵闹沙发回答搭船消失悄悄 拉手沙啦养蚕吞下盆子盛开 吹风哈欠重要玩耍钩子钓鱼 六、近义词 用力—使劲美丽—漂亮玩耍—嬉戏 喜爱—喜欢快乐—欢乐盛开—开放 仔细—认真合拢—收拢张开—展开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引人注目—惹人注意 七、反义词 漂亮一丑陋快乐—悲伤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喜爱—讨厌仔细—马虎合拢—张开 吞—吐有趣—枯燥静悄悄—闹哄哄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搭配】 (彩色)的小鸟(翠绿)的羽毛(红色)的长嘴 (金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可爱)的草地 (一本正经)的样子(有趣)的蒲公英 【量词搭配】 一(条)小鱼一(只)翠鸟 一(张)长嘴一(种)花一(片)草地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静悄悄傻乎乎懒洋洋毛茸茸脏兮兮慢吞吞喜洋洋【拟声词】沙啦呼噜嘎吱喀嚓轰隆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一本正经大惊失色从容不迫心平气和没精打采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 感叹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十一、考点提示 1.《搭船的鸟》第2-4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金色的草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3. 学会和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事物。 4. 能够把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事物、人物或场景写下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五年级上册语 文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想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

5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

5北大荒的秋天 主备教师:刘应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来认识、理解、感悟,再通过朗读把自己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者投影片、小黑板上准备重点段落语句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板书:美丽、丰收)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北大荒秋天到来的时间。9月,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板书:天空)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指导看图说说,课文哪些词语写了图的内容?理解“一碧如洗”(板书)。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1)西边的天上会有些什么?读—— (2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 (3)(看图)这样美的景色,课文中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指名读—— 听了他(她)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打比方)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词句,小声跟音乐读,注意边读边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样的呢?(板书:小河) 1、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1)第一句,小河给你什么印象?读——(板书: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一)出示幻灯片,指导看图后问:为什么把它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完整。 2、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指名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毛立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重点学习课文2——4自然段,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亮点预设: 1、第一自然段关于数据使用的认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上教师引导,学生应该能读出感情,体验到《国榷》的宏大,体会到《国榷》的来之不易。 2、第三自然段词语组块教学法。把重要的词语拎出来,先理解词,再理解句,再体会作者感情,达到在熟读词句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有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一下课题。 2、通过读文章,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呢?谁来说说! 3、总结过渡。我从大家的汇报中捕捉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一个是他写了一部史书叫。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国榷又是一部怎样的史书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慢慢体会吧。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国榷信息的句子来。 (2)学生汇报读。 相机出示多媒体。看看大屏幕,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把有关国榷的信息读得更清楚些。(学生读) (3)从这几个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说,教师总结: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这部书的来之不易。 (5)师生合作读。 (6)看谁记得又快又准。谁能说出一个表示数据的有关国榷的信息来,一人只能说一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如此一部国榷,付出了几十年心血的国榷,遇到什么厄运了呢?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到谈迁遭受厄运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读。学生概括。

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赣榆县柘汪小学牟菲菲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字兼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体会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提高审美情趣;品读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思维,从而散发巨大的语文魅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音乐《郊游》,师生起立和节拍齐唱歌曲。显示北大荒的图片,问学生:大家快看我们来到哪里了?生齐答。师述:我们在秋天来到北大荒,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北大荒的秋天吧!板书:北大荒的秋天,师生齐读课题。 二、读中感悟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北大荒,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秋天的北大荒给你留下的印象?引出“美”。你觉得北大荒哪里最美?指名请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段学习体会课文。 (一)体会天空美 1、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2、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的干净,想看看吗?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看好老师要变魔术啦,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什么?(出示课件)(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4、这样的天空你感觉怎么样?是啊!这哪里是天空,简直像是什么? 5、师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6、(师将“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擦去) 让你来写,你怎么写?指名请学生说一说。 7、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还想再读? (二)认识小河美 1、你觉得哪里最美?请把她介绍给我们大家。 2、(出示课件)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静啊!提问:为什么把她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话。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指名读。 5、指导背诵。不看书,你能把这段话填出来吗?指名填,一起填。(出示课件) (三)感悟原野美 1、还有谁愿意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2、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见课件),学生自由读。 3、轻轻读读这段话,你能找到一句可以管这一段的话吗?(你觉得那一句话最重要?) 生读书。 4、好,看来大家都找得很准。“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里?首先原野热闹在颜色的热烈。大家去读书,找找有哪些颜色?(黑红黑红、火红火红、金黄金黄) 5、引读:黑红黑红的是那――挺拔的高梁;火红火红的是――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的榛树叶子;金黄金黄的是那成片的大豆。(随机出示图片) 6、原野热闹非凡,再读书,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豆荚发出的呼啦拉的笑声;高粱在乐呵呵地演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原文】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案】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学生预设问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学生预设问题)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第8课

8、三打白骨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 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五、作业。 1.完成作业题1、2、3。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学会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难点: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祖.父(fù) 响.声(xiǎnɡ) 鹦鹉 ..(yīng wǔ) 蒲.公英.(púyīng) 玩耍.(shuǎ) 哈欠.(qiàn) 钓.鱼(diào) 合拢.(lǒng) 二、易写错的字 嘴:右上部是“此”,不要写成“比”。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 钓:右边是“勺”,不要写成“勾”。 喜:上边是“士”,不要写成“土”。 睡:左边是“目”,不要写成“日”。 三、多音字 漂piāo 漂浮难 nán 困难假 jiǎ假装觉 jué感觉piào 漂亮 nàn 灾难 jià假日 jiào 睡觉朝 cháo 朝拜悄 qiāo 悄悄 zhāo 朝阳 qiǎo 悄然无声 四、形近字 搭搭车父父亲亲亲人沙沙子啦哗啦啦响响亮 塔宝塔爷爷爷辛辛苦纱纱巾拉拉面晌晌午 羽羽毛翠翠鸟嘴嘴巴悄悄悄吞吞吐 栩栩栩如生萃集萃紫紫色梢树梢吝吝啬 蒲蒲公英英英国盛盛开耍玩耍捕捕捉喊喊叫 莆莆田荚豆荚盆盆子要重要铺店铺咸咸味

拢合拢 扰打扰 五、近义词 用力—使劲美丽—漂亮告诉—告知吞—咽常常—经常 快乐—欢乐盛开—开放假装—伪装傍晚—黄昏发现—看到 观察—观测喜爱—喜欢 六、反义词 美丽—丑陋吞—吐盛开—凋谢合拢—张开快乐—伤心 常常—偶尔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七、词语搭配 1.填入恰当的动词 (坐)小船 (披)蓑衣 (打)哈欠 2.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只)小鸟一(张)嘴一(条)小鱼一(片)草地一(种)花3.填入恰当的修饰词 (翠绿)的羽毛 (蓝色)的翅膀(漂亮)的鹦鹉 (红色)的长嘴 (金色)的花瓣 (有趣)的蒲公英 八、词语归类 ABB式词语:静悄悄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推敲》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推敲》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jiǎo jié zhēn zhuó bì rán tuǒ tiē lǐ mào máo l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屏píng________ bǐng________

将jiāng________ jiàng ________ 贾jiǎ________ gǔ________ 3.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xiāo ________烟撒huǎng________ jìdiàn ________________chà________紫yān ________红 4.在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他们俩躲在屏(bǐngpíng)________风后面,敛声屏(bǐngpíng)________气,生怕被人发现。 将(jiāng jiàng)领________ 将(jiāngjiàng)来________ 5.同音字填空。 xiàn:________制呈________ ________害 ________索 6.形近字组词 推________贾________仪________城________ 堆________票________议________诚________ 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即时访问拜访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贝多芬________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星期六,爸爸________了他的小学老师。 老朋友见面,________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________,一点儿不果断。 8.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用“ ”画出来。 月光(洁白皎洁)________月夜(宁静平静) ________发现(问题题目)________ 反映(意见建议) ________印象(深刻深厚)________著名(诗人朋友)________ 9.根据课文《推敲》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________①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________②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________③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________④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10.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否定句 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11.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②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12.根据课文《推敲》理解,填空。 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与韩愈一起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贾岛 ________的创作态度和________的钻研精神。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②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③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14.从《推敲》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两位诗人,他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列出《推敲》这个故事的提纲 ①故事的发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 本组课文的学习主题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尝试运用说明的方法介绍事物”。围绕主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一次口语交际、一次习作训练和一次“回顾.拓展练习”。《鲸》和《松鼠》介绍了鲸和松鼠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编者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包括列举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等)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在选文后面,编者还安排了“鲸”的小资料、介绍了博物学家布封以及他的《自然史》;“回顾与拓展”中,“课外书屋”为学生推荐了《森林报》的多本科普性读物,这样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同时在大量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容为“小小推销员”,要求学生推销介绍一种商品;习作容是介绍一种物品,旨在通过说写练习,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事物的特点。 9 鲸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

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富有可读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设计理念: 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⒈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⒋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16篇范文) 一 我是小小推销员 大家好!我是光辉公司派来的推销员,我叫王胜晖,大家可以叫我王推销员。 今天我要向大家我推销的东西是一款新的布式文具盒。这款文具盒呈长方形,宽大约有4厘米长,长大约有17厘米长。想知道它的外观是什么样的吗?那你就跟我走进推销市场吧! 文具盒表面是灰色的,上面有一幅图画,图画的左下脚有一个小天使,他灰色的上衣,背上长有一对银白色的翅膀,头顶上有一个蓝色的太阳镜,旁边有许多的气泡和花朵。那些气泡应该是装载人们伟大梦想的气泡,那个小天使应该是运载梦想将它们飞向浩瀚的蓝天阳光天使。我只能希望人们美好的梦想变成现实吧! 这个文具盒的中间有一个拉链,把它拉开就可以往里面放东西。你可以把勤劳的橡皮哥哥放在里面,把又细又长的铅笔弟弟放在中间,把华丽的钢笔姐姐放在外面,这样搭配就合适了。但你也可一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将这些淘气的文具们合理的搭配。 你们可能会想,那尺子呢?难道它就无家可归了吗?当然有它的“家”了,其实下面也有一个“家”尺子就经常住这里的!把拉链拉开就可以把朴实又文静的尺子妹妹放回“家”了。 你们觉得我介绍的好吗?好就来买呦!

小小推销员 或许你在商店门前见过推销会,或许你在电视上见过推销会,但你听说过课堂上举行的推销会吗?我可见过,那可是别具一格的。那天一上课,语文老师便问:“同学们的推销商品准备的怎么样了?”有的同学兴高采烈地拿出了推销商品,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地说忘带了,我呢,也加入了“兴高采烈”的那一行。我高兴地拿出了我的商品──一盒迪巧钙片,心想:小小推销能奈我何。老师讲明要求后,推销会开始了。 第一个上去推销的是刘方岩,只见他左手举着一块红颜色的幕说:“这是一个布袋偶套装,它有一个和它配套的三只小白兔,分别穿着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衣服。”他边说边拿着布偶小白兔,演示玩法。同学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演示完毕,他大声说:“这布袋偶可是小孩们喜欢的玩具啊!这玩具没有危险,不易破损,好处多多,数量有限,大家快来买吧!”在一片笑声中,他走下了讲台。接着,龙北平、马冲,他们纷纷上讲台推销了他们的笔、心宝丸等。 下一个,老师叫到了我。我信心百倍地登上讲台,可话已到了嘴边,又收回去了,嗯……嗯……这两个字一出口,有的同学就说:“快点,快点,我们还要推销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同学们地催促下,我大声说:“大家见过这个小玩意儿吗?他可不是玩的,而是用来补钙的,它的名字叫作迪巧儿童维d咀嚼片。他是由山梨糖醇、硬脂酸镁等做成的。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迪巧就实现了他们的想法。大象型的钙片分红黄绿三色,有橘子、菠萝、桃子三种口味。一天一片,很方便。它由美国制药有限公司制造,厂家地址美国纽约哈柏克市。电话为001-631-952-3800,中国内境内免费电话是8008109819。全部是美国原装进口,购买时请认准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优质教案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 常()械()历()即() 详()塾()涂()提() 祥()熟()途()题()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4.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心想——不懂好习惯 提问——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复习

第三单元复习 一、字词部分 后羿逢蒙和尚百宝匣嫦娥奔月 皎洁即兴妥帖斟酌奸诈贪婪 宽恕翻箱倒柜树影婆娑皓月当空张口结舌 同音字:妥帖贴补惊慌说谎一贯习惯 贪婪贫穷机械戒心 多音字:济济南接济蒙蒙骗蒙混蒙古 二、《成语故事》 1.《成语故事》分别讲了_《自相矛盾》__、_《滥竽充数》_、_《画龙点睛》_。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举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身处世。 举例:背书、合唱 “画龙点睛”选自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狐假虎威拔苗助长杯弓蛇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卧薪尝胆三顾茅庐四面楚歌纸上谈兵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追日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开天辟地

3、总是——她大大咧咧的,做事总是不能让人放心。 不要……而要……我们不要过分地依赖父母,而要学会独立。 三、《推敲》 1.《推敲》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原先是“推”,因此,后人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你认为用“推”,还是用“敲”好?请说明理由:(1)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2)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3)读起来也响亮些。 3.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苦吟诗人”)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韩愈,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4.课后习题4推敲练习 (1)“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即时”与“即兴”。“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很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四、《嫦娥奔月》 1.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美丽善良、舍己为民的嫦娥,力大神勇、造福百姓的后羿,奸诈贪婪的逢蒙。

5.北大荒的秋天

5.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 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9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 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三、检查自学。 1 .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北大荒秋天到来的时间。9月,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 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内容。 2.出示灯片:指导观察看图说说,课文那些语句写了图的内容?理解“一碧如洗”。(板书)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至打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1)---------------------------- 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读 (2)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一一

(3)(看灯片)这样美的景色,课文怎样用文字来描述的?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比 喻)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语句,小声跟配乐录音读,注意边读边想象 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有时什么样儿呢?(小河) 1 ?听老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2?第1句,小河给你什么印象?读一一 (板书: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3?出示灯片,指导看图后提问:为什么把它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所以------”说话。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指名读一一 用“因为 5?男女生分读后齐读本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 ?自由轻声读课文,动笔画出有那些景物,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什么地方热闹非凡?(板书) 这句话具体吗?再读一读课文,找找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3?学习第二、三 句内容。 (1)用手覆盖出豆荚图片: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指名读――大豆真的会 笑吗?齐读本句。 (2)用手覆盖出高粱图片:“黑红”的高粱说明他们怎么样了?高粱会演唱吗? 为什么这样写?指名读,齐读。 (3)火红的榛树叶子出现在哪儿?红的怎样?读—— (4)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儿的人们把过去荒芜的草地开辟成了丰收的良田。北大荒人有更大的决心,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强。 4?齐读本自然段。你们读了以后,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样?(板书:热闹非凡)作者怎样把他写具体?(指名读) (1)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 (2)齐读概括句,男、女生分读具体描写的句子(交换读)。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新的构段方式一一先概括后具体。请在课后用你的笔来写一写家乡的秋天。 七、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八、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型,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燃:字形较为复杂,很容易写错,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3)作业:按笔顺在习字车上描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精品教案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比喻句。 3.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学生齐读。 2.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3.师总结:“水泥道”我们经常看见,但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遇到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2.学生试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可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自由谈,教师指导。 提示:这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我从课文中“……”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泥、印、迟”,并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本课中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学路上的这条水泥道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那么它究竟美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丽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1—4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 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二)学习5—1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一部分。 2.说一说,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提示:我知道了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其实就是梧桐树的叶子。 3.文章之所以写得这么美,是因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你在这一部分找一找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并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作简要分析。 出示比喻句: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