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转窑煅烧火焰的知识

合集下载

回转窑煅烧原理

回转窑煅烧原理

回转窑煅烧原理回转窑煅烧原理1. 简介回转窑是一种用于煅烧物料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冶金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回转窑的煅烧原理。

2. 煅烧过程回转窑是一种旋转的圆筒,内部有一系列的砌体,物料通过预热区、煅烧区和冷却区依次通过。

详细的煅烧过程如下:•预热区:物料进入回转窑后首先遇到的是预热区,此处温度较低。

在预热区,物料逐渐加热至一定温度,释放出部分水分和挥发物。

•煅烧区:物料进入煅烧区后,温度逐渐升高。

在高温下,物料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水泥熟料等产物。

煅烧区是整个回转窑中温度最高的区域。

•冷却区:煅烧后的物料进入冷却区,通过与回转窑外部循环冷却空气接触,使其迅速降温。

同时,冷却空气与物料中的热交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煅烧原理回转窑的煅烧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火焰传播:在煅烧区,使用燃料与气体进行燃烧,产生高温火焰。

火焰通过分配装置均匀覆盖在物料上,实现煅烧的目的。

•物料与气体接触:回转窑内物料与气体通过对流传热方式进行热交换。

在煅烧过程中,物料不断翻转,使其与室温空气接触,达到热平衡。

•化学反应:高温环境中,物料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反应速率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煅烧区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冷却空气循环:回转窑的冷却区采用循环冷却空气的方式,通过对物料的冷却降温。

冷却空气可以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应用领域回转窑煅烧原理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水泥生产:回转窑是水泥生产中重要的设备,可将石灰石等原料煅烧成水泥熟料,用于水泥的生产。

•冶金工业:回转窑可用于冶金工业中的煅烧、焙烧等工艺,如铝土矿的煅烧、镁矿的焙烧等。

•化工工业:回转窑可应用于化工工业中的煅烧、焙烧等过程,如煤质活化矿物的煅烧等。

5. 结论回转窑煅烧原理是通过火焰传播、物料与气体接触、化学反应和冷却空气循环等过程实现的。

它在水泥生产、冶金工业和化工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掌握回转窑的煅烧原理,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回转窑内燃料的燃烧解读

回转窑内燃料的燃烧解读

影响黑火头长度的因素有:
煤粉的组成与细度、一次空气的温度和流速、二次风量与 风温等。
煤粉愈细,煤粉中挥发分的含量越高,提高一次风温, 增加一次空气的比例,都会使黑火头缩短。
在窑的操作中,应形成适合烧成需要的好火焰,即高温 部分较长,黑火头较短,火焰平稳。
燃 烧 器
5、煤粉燃烧器(喷嘴)—喷煤管
第二章
第五节
回转窑
回转窑内燃料的燃烧
回转窑可以采用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染料。 煅烧粘土、高铝熟料和水泥熟料多采用粉状固体燃料—煤粉。 煅烧镁石、白云石熟料,由于要求的煅烧温度高,多采用天然气、重油 和液化石油气等高热值的燃料。 不同的燃料燃烧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回转窑用煤的质量要求:
窑型 湿法窑 干法窑 干燥基灰分(%) 干燥基挥发分(%) 干燥基低位热值(kj/kg) <28 <25 18~30 18~30 >21000 >23000
这种喷煤管,内、外两个通道为净风道,分别称内风和外风。 内风通道的出口端装有旋流叶片,所以又 称为旋流风。 中间通道为输送煤粉的通道,称为煤风。
三股风在出口处汇合形成了同轴旋转的复杂射流。操作时 通过改变内、外风速和风量的比例,可以灵活调节火焰形状和 燃烧强度,以满足窑内煅烧熟料温度分布的要求。
当旋风强度大,火焰变得粗而短,高温带会相对更集 中。反之,火焰会被拉长。

例:在下述条件下,计算喷煤管的直径d。
G=300吨/日=12500kg/h; =0.2 kg煤/kg熟料;
3 Va =7.8 N m / kg 煤;

P=20%
【解】v=60m/s
V1

Va GP 3600 100


7.8 0.20 12500 20 = 3600 100

关于回转窑煅烧火焰的知识

关于回转窑煅烧火焰的知识

关于回转窑煅烧火焰的知识一、影响火焰长短有哪些因素煅烧熟料过程中,窑内情况变化较大,因此影响火焰长短的因素也较多。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造成火焰长的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排风大;②料少;③煅烧温度低;④慢车;⑤煤粉湿粗,灰分大,挥发分低,固定碳多;⑥煤管位置高,伸入窑里多;⑦煤多一次风小,一、二次风温度低;⑧煤管口径大,拔销角度小,平梢长;⑨停窑止烧。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造成火焰短的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排风小;②料层厚;③窑速快;④一次风大,二次风小,煤适当;⑤烧逼火,火点温度高;⑥煤粉挥发物高,一、二次风温高;⑦煤管位置过低,偏料,偏外;⑧煤管口径小,角度大,平梢短,装风翅;⑨结圈。

二、回转窑对火焰有何要求适宜的火焰及窑内温度的合理分布,对熟料产、质量的提高,窑皮厚度和长度,窑衬寿命,燃料消耗,筒体温度,减少污染和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水泥回转窑对火焰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新型干法回转窑中要求火焰的形状、温度和强度,与回转窑煅烧熟料相适应。

保证在整个火焰长度上都能进行高效率的热交换,同时又不能使窑皮产生局部过热、出现峰值温度,应能适应窑情的变化。

要满足这些要求,应具备下列条件:①一次风的送风量尽量少,并能使煤风混合充分均匀,尽可能充分利用高温的二次风,达到增产节能的目的。

②燃烧效率和煤粉的燃尽率高,避免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熟料质量下降和工艺事故的发生。

③火焰形状良好稳定,适应窑况的变化需要,窑内温度场分布合理,避免峰值温度出现,火焰无脉冲现象。

④火焰形状根据需要调节方便、灵活。

⑤煤粉燃烧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不回火,并能适应高温和耐磨。

⑥对煤质的适应性要强,可适应煤质波动变化的需要。

⑦点火容易升温快,以缩短无效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⑧火焰射流中应有热烟气返混,提高煤粉燃烧的环境温度,降低氧浓度,既增加燃烧速率,降低燃尽时间,又可减少NOx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火焰形状对煅烧有什么影响实践证明,火焰与煅烧的关系密不可分,唇齿相依。

如何提高回转窑的煅烧能力

如何提高回转窑的煅烧能力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属于建材设备类。

物料经过回转窑的高温煅烧作用下,加工成熟料。

煅烧后的熟料具有强度高、尺寸稳定、易于加工成型等特点。

物料在回转窑内的煅烧过程,是从窑头到窑尾不断翻滚运动的过程。

提高回转窑的煅烧能力有以下几种途径:
(1)在烧成带的硅酸二钙吸收硅酸三钙的过程中,其化学反映热效应接近于0,为微吸热反应,只是
在熟料形成过程中生成液相时需要极少量的热。

物料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对湿法回转窑或干法长窑为15~20min,若降低窑的斜度、提高窑的转速、提高物料在窑内的温度均匀性和改善窑的热交换条件,就可以缩短物料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

(2)在分解带中,碳酸钙进行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但窑内传热速率很低,而物料在分解带内的运动速度又很快、停留时间又较短,因此这是影响回转窑内熟料煅烧的主要矛盾之一。

可在分解带内加档料圈。

(3)降低理论热耗。

采取措施减少废气带走的热损失和筒体表面的散热损失,降低料浆水分或改成湿法为干法等是降低熟料的热耗、提高回转窑的热效率的主要途径。

(4)控制热工上的经济产量范围。

对同一台窑而言,当它的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及其他条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窑的产量,增大其发热能力,就会导致窑尾废气温度升高,单位热耗降低,最终出现一个热耗最低的产量范围。

(5)通过设置窑外预热器或预分解炉解决回转窑的预烧能力和烧结能力之间存在的矛盾。

窑外预热器或与分解炉可增加回转窑系统的传热面积,改变物料与气流之间的传热,从而增加回转窑的传热能力,因此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原文地址:。

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性能有哪些?

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性能有哪些?
转窑中的火焰强度包括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的软
硬,方向及发光性等。理想的陶粒回转窑中的火
焰,必须保证在整个长度上都能进行高度的热交 换,同时又不允许产生局部过
热。陶粒回转窑要求具有方向性的硬焰,即从陶
粒回转窑头观察陶粒回转窑内的陶粒回转窑中的
火焰硬而有力,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尖端向陶粒
回转窑尾方向有力地延伸,而不是在陶粒回转窑 内软弱无力,漂浮不定或发散状态。
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的性能,主要指陶粒回转窑
中的火焰的温度、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的性质、
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的强度等。陶粒回转窑中的
火焰温度:熟料的烧成温度为1300~1450摄氏度, 要求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
焰温度即气体温度达到1540~1700摄氏度,陶粒回
转窑中的火焰温度应比烧成温度高出350~500摄氏
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的颜色,即发光性,陶粒回
转窑中的火焰的颜色发红,陶粒回转窑产、质量
就会降低。在煅烧中,可根据陶粒回转窑中的火
焰的颜色来判断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的温度,根 绝观察陶粒回转窑皮的颜色来判断烧
成带物料的温度。当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颜色和
陶粒回转窑皮颜色层次不分明时,说明烧成带温
度正常。陶粒回转窑对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要求
度。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温度过低时,熟料难烧。
高,烧失量大;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温度过高, 容易产生熟料
过烧现象,烧坏陶粒回转窑衬,经常发生红陶粒
回转窑现象,不但浪费能源,而且熟料质量下降。
新型干法陶粒回转窑,由于陶粒回转窑速较快,
产量较高,要提高物料的升温速率,必须提高陶 粒回转窑中的火焰温度,实现“薄
很严格,尤其是新型干法陶粒回转窑,要求快速 烧成,因而要求陶粒回转窑中的火焰

回转窑焚烧炉焚烧原理及过程

回转窑焚烧炉焚烧原理及过程

回转窑焚烧炉焚烧原理及过程回转窑焚烧炉,听起来就像个高大上的设备,其实它在咱们生活中可不是个陌生货。

你想想,咱们周围的垃圾、工业废弃物,都是个不小的麻烦。

可这回转窑就像个“超级大厨”,把这些烦人的东西变成可利用的资源,真是太神奇了。

先说说这个回转窑,它的样子像个大圆筒,慢慢地转动着。

想象一下,咱们在厨房里搅拌面糊,那个劲儿差不多。

回转窑里可是得把废弃物加热到高温,像烤肉一样,把里面的有害物质都“烤”掉。

这里面可是有讲究的,温度得控制得当,不然可就烤焦了,搞得一身烟味,让人觉得这真是个“失败的烹饪”。

说到这个焚烧过程,那简直就像是科幻片里的场景,火焰跳动,炽热的气体腾空而起。

你听,这个回转窑在运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可不是闹钟的嘀嗒声,而是一种“咕噜咕噜”的低沉声响,仿佛在说:“嘿,别担心,我在搞定这些垃圾呢!”垃圾在窑里翻滚、搅拌,真是看着让人心里一阵舒服,仿佛在看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变成了清新的空气。

咱们可不能忽视这个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焚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不是随便就能排放的。

得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像个“严苛的考官”,把有害气体一一筛选。

比如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小坏蛋,经过一番“洗礼”,全都乖乖地变得安全了,真是让人觉得心安。

再说说那些在炉里焚烧的物质,种类可多了去了,塑料、橡胶、甚至一些电子产品都能进这锅。

就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它们在这里能被彻底消灭。

焚烧后,剩下的灰烬也不简单,里面还有一些有用的金属成分,像“捡漏”的感觉,能回收利用,继续发挥作用。

这样一来,咱们不但解决了垃圾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真是一箭双雕。

大家可能会问,这样的焚烧到底对环境有啥影响呢?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回转窑的设计、操作都得遵循严格的标准,确保整个过程不对环境造成伤害。

咱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想想那些不合规的焚烧方式,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而这回转窑,它就像个守护者,确保咱们生活的空气清新,土地干净。

回转窑焚烧炉的工作原理可真是个神奇的过程。

回转窑煤气烧嘴的火焰如何调整

回转窑煤气烧嘴的火焰如何调整

回转窑煤气烧嘴的火焰如何调整回转窑的火焰控制,是回转窑在生产中的一大难点。

如果操作不当,火焰过大,便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对煅烧的产品的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只有精到的火焰控制,才能不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带来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国内预分解窑大多采用三风道或四风道燃烧器,而火焰形状则是通过内流风和外流风的合理匹配来进行调整的,由于预分解窑人窑生料CaC03分解率已高达90%左右,所以一般外流风风速应适当提高,这样可以控制烧成带稍长一点,以利于高硅酸率料子的预烧和细小均齐熟料颗粒的形成,如需缩短火焰使高温带集中一些或煤质较差,燃烧速度较慢时,则可以适当加大内流风,减少外流风;如果煤质较好或窑皮太薄,窑简体表面温度偏高,需要拉长火焰,则应加大外流风,减少内流风,但是外流风风量过大时容易造成火焰太长,产生过长的浮窑皮,容易结后圈,窑尾温度也会超高;内流风风量过大,容易造成火焰粗短、发散,不仅窑皮易被烧蚀,顶火逼烧还容易产生熟料结粒粗大并出现黄心熟料。

目前国内大中型预分解窑生产线大多设有中央控制室。

操作员在中控室操作时主要观察彩色的CRT上显示带有当前生产工况数据的模拟流程图。

但火焰颜色,实际烧成温度、窑内结圈和窑皮等情况在电视屏幕上一般看不清楚,所以最好还应该经常到窑头进行现场观察。

在实际操作中,假如发现烧成带物料发粘,带起高度比较高,物料翻滚不灵活,有时出现饼状物料,这说明窑内温度太高了。

这时应适当减少窑头用煤量,同时适当减少内流风,加大外流风使火焰伸长,缓解窑内太高的温度。

若发现窑内物料带起高度很低并顺着耐火砖表面滑落,物料发散没有粘性,颗粒细小,熟料fCaO高,则说明烧成带温度过低,应加大窑头用煤量,同时加大内流风,相应减少外流风,使火焰缩短,烧成带相对集中,提高烧成带温度,使熟料结粒趋于正常。

假如发现烧成带窑简体局部温度过高或窑皮大量脱落,则说明烧成温度不稳定,火焰形状不好,火焰发散冲刷窑皮及火砖。

关于水泥回转窑煅烧火焰的知识

关于水泥回转窑煅烧火焰的知识

关于水泥回转窑煅烧火焰的知识
水泥回转窑是水泥生产中最主要的煅烧设备之一,用于将石灰石、粉煤灰等原料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煅烧,使其成为水泥熟料。

火焰是在水泥回转窑内部形成的,它在窑筒中等离子态的氧化火焰区和还原焰区两部分组成。

火焰的形成是通过燃烧设备提供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通过窑筒内的高温气流进行传输和燃烧。

火焰的形态通常呈锥形,最高的温度位于火焰顶部。

火焰的色彩和温度通常由燃料和空气的供应方式、燃烧条件等因素决定。

火焰的温度越高,煅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有助于水泥熟料的形成。

煅烧过程中,火焰对原料进行了多种热化学作用,包括燃料的氧化反应、原料的脱水、分解和部分熔融等过程。

这些热化学作用使得原料逐渐转化为水泥熟料,完成了水泥生产的最关键步骤之一。

水泥回转窑的煅烧火焰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形态、温度和热化学作用等参数的控制对水泥熟料的质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因此,煅烧过程中的火焰控制技术是水泥企业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回转窑燃烧火焰的知识一、影响火焰长短有哪些因素燃烧熟料过程中,窑内情况变化较大,因此影响火焰长短的因素也较多。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造成火焰长的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排风大;②料少;③燃烧温度低;④慢车;⑤煤粉湿粗,灰分大,挥发分低,固定碳多;⑥煤管位置高,伸入窑里多;⑦煤多一次风小,一、二次风温度低;⑧煤管口径大,拔销角度小,平梢长;⑨停窑止烧。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造成火焰短的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排风小;②料层厚;③窑速快;④一次风大,二次风小,煤适当;⑤烧逼火,火点温度高;⑥煤粉挥发物高,一、二次风温高;⑦煤管位置过低,偏料,偏外;⑧煤管口径小,角度大,平梢短,装风翅;⑨结圈。

二、回转窑对火焰有何要求适宜的火焰及窑内温度的合理分布,对熟料产、质量的提高,窑皮厚度和长度,窑衬寿命,燃料消耗,筒体温度,减少污染和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水泥回转窑对火焰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新型干法回转窑中要求火焰的形状、温度和强度,与回转窑燃烧熟料相适应。

保证在整个火焰长度上都能进行高效率的热交换,同时又不能使窑皮产生局部过热、出现峰值温度,应能适应窑情的变化。

要满足这些要求,应具备下列条件:①一次风的送风量尽量少,并能使煤风混合充分均匀,尽可能充分利用高温的二次风,达到增产节能的目的。

②燃烧效率和煤粉的燃尽率高,避免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熟料质量下降和工艺事故的发生。

③火焰形状良好稳定,适应窑况的变化需要,窑内温度场分布合理,避免峰值温度出现,火焰无脉冲现象。

④火焰形状根据需要调节方便、灵活。

⑤煤粉燃烧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不回火,并能适应高温和耐磨。

⑥对煤质的适应性要强,可适应煤质波动变化的需要。

⑦点火容易升温快,以缩短无效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⑧火焰射流中应有热烟气返混,提高煤粉燃烧的环境温度,降低氧浓度,既增加燃烧速率,降低燃尽时间,又可减少NOx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

三、火焰形状对燧烧有什么影响实践证明,火焰与燃烧的关系密不可分,唇齿相依。

火焰的形状合适与否,是城烧的关键,它与煤质、煤嘴、窑型、熟料冷却机型、煤粉制备、配料成分、风煤配合、一和二次风温度、窑速快慢、操作控制、产量高低等因素有关。

我们需要的火焰形状是:有适当长度的高温部分,顺畅,完整,不散,不乱,不涮窑皮,无局部高温,便于控制,有利于稳定窑速,产量高,质量好,安全运转周期长。

否则,将直接导致燃烧不正常,窑速不稳定,产量质量低,窑皮没保证,看火工操作被动。

四、何为回转窑良好的火焰形状在回转窑内,为了达到燃烧熟料所需要的温度和使物料在高温下停留一定时间,要求燃烧带有一定的长度、位置和温度,并使火焰形状完整,活泼有力,分布均匀。

所谓良好的火焰形状是指:①火焰温度比较高,高温部分比较长,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②局部温度不过高,少损坏并易于维护窑皮,延长运转周期。

③两端低温部分不拖长,前后不易结圈,来料稳定,有利于观察窑内物料情况,便于操作。

④高温部分的位置适当,使热能在窑内合理分布,实现合理的强化生产。

五、何为白火焰回转窑内燃料由喷嘴喷出后,从着火燃烧至燃烧基本结束的一段,为燃料与空气中氧气激烈化合的阶段,此时产生强烈的光和热辐射,形成一定长度白色发亮的高温火焰称作白火焰。

根据普通煤和少量过剩空气燃烧的理论,回转窑内的最高燃烧温度可达2000。

C以上。

实际最高火焰温度决定于燃烧速度和其他因素,一般在1700。

C左右。

火焰的最高温度及其长度对熟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它应使物料在烧成带停留约15~20min,并使物料温度最高达1450。

C左右,以保证熟料顺利形成。

各种不同条件的燃烧,如正常火焰燃烧,低温长带燃烧,短焰急烧以及强化燃烧等,所形成的最高火焰温度和长度各不相同。

六、回转窑为何要控制火焰的粗细回转窑内的火焰粗细应与其截面积大小相适应。

一般来说,火焰应均匀地充满整个窑截面,外廓与窑皮之间保持IOO~200mm的空隙,即近料而不触料,近窑皮而不触窑皮。

这样有利于热量的交换、熟料的燃烧,又不致损伤窑皮和耐火砖。

火焰的粗细对于一般的燃烧器,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但是有一定的限度。

因此,必须根据窑型,选择与其适应的燃烧器,否则将会出现窑皮挂不牢、耐火砖剥落、筒体温度高、红窑、熟料的烧失量大、易出黄心料,进而使热耗高、熟料质量差、产量低、砖耗高等不正常现象,严重地影响生产。

七、何为回转窑火焰的完整性回转窑火焰的完整性表示火焰在其任何一个横断面上均呈现圆形,通过中心线的纵断面呈柳叶形,最好是棒槌形。

任何一种燃烧器,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都可以形成这样的规整性火焰。

但实际上在窑内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影响因素甚多,诸如燃烧器与窑的相对位置,燃烧器本身的性能,窑的工况,窑尾排风机的吸力,二次风的强度和分布,窑内结圈与否等因素,对火焰的规整性均有影响。

八、何为回转窑火焰的根部火焰开始着火部分离燃烧器喷出口的距离称为火焰根部。

火焰根部太短,即燃料从喷出口喷出后立刻燃烧,很容易烧坏喷头,不利于窑的安全运转。

火焰根部太长,即黑火头太长则影响火焰的有效长度,同时意味着燃烧器对所用燃料不适应,或者燃料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通常火焰根部称为黑火头,一般窑型黑火头在300-IOOOmm,在新型干法窑、多风道燃烧器中,黑火头可以大大缩短,有的基本没黑火头,因此窑体也可缩短。

九、回转窑什么样的火焰形状最理想理想的火焰形状是在任何断面上保持圆形,纵向剖面应为“棒槌形",如下图所示。

这种火焰形状既可以保护窑口,使火焰长度在整个烧成带进行高效的热交换,提高窑的产、质量,降低热耗,保护窑皮和耐火砖,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能保护燃烧器喷头不会过早烧坏,保证筒体温度均衡。

如果火焰过短、过肥、无黑火头的火焰,这种火焰会使窑前部温度过高,对烧成和窑皮、耐火砖等不利。

如果火焰过长、过细、根部过长,即黑火头过长的火焰形状,此种火焰不能满足熟料燃烧的要求,能导致尾温过高,极易造成煤粉后燃,煤灰沉积,产生结皮、结圈等不正常现象。

回转窑最理想的棒槌形火焰形状如果火焰不规整,即偏火现象,这是由于多风道燃烧器层间钢板磨漏,造成煤风混窜,喷头圆形间隙误差过大、失圆或内管支架磨损,失圆的喷嘴喷出的风煤不均。

喷头各层钢管烧损变形,是由燃烧器与窑的相对位置不当等原因所致。

如果火焰尖端返回成蘑菇状的不规整火焰形状,通常是由于结后圈气流阻力增大、窑尾排风不足、抽力过小,也就是窑尾负压减小、窑内结大球等原因引起。

十、回转窑对火焰的温度有何要求回转窑水泥熟料的烧成温度为1300-1450o C z要求火焰温度即气体温度应达到1540-1700o C,火焰温度应比烧成温度高出约350~500°C.火焰温度过低时,熟料烧成难,f-CaO高,烧失量大;火焰温度过高时,容易产生熟料过烧现象,烧坏窑衬,经常发生红窑现象,不但浪费能源,而且熟料质量下降。

新型干法预分解窑与其他窑型不同,生产上要求“薄料快烧"。

物料在窑内升温速度快,由于料层薄,传热和反应速度加快,熟料烧成所需的能量就越低,窑产量高。

要提高物料的升温速率,就必须提高火焰温度,在保证熟料质量的前提下,物料在高温烧成带停留时间越短,烧成的熟料质量越好,28d的强度越高。

欲缩短物料在高温带的停留时间,则必须提高火焰温度,加快窑速,即“薄料快烧"。

因此,提高火焰温度是提高窑产量和降低消耗的基本前提,火焰温度不高,窑速也不能加快,甚至会跑生或欠烧。

十一、何谓回转窑火焰的性质火焰的性质系指火焰是氧化焰还是还原焰。

回转窑燃烧时应保证火焰为氧化焰,因为还原焰影响熟料质量并对设备(收尘)产生损害,产生还原焰的主要原因是煤粉过多,相对燃烧空气量供应不足、缺氧造成的。

为了保证能够形成氧化焰,必须供给足够的空气量,即保证过剩空气系数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

一、二次风总量与燃烧所需空气量之比,称为"过剩空气系数"。

过剩空气系数过大,不但浪费能源,而且降低火焰温度。

对于新型干法窑,过剩空气系数一般控制在a=1.05~1.10之间。

十二、何谓回转窑火焰的强度火焰强度包括火焰的软硬、方向及发光性等,理想的火焰,必须保证在整个火焰长度上都能进行高度的热交换,同时又不允许产生局部过热。

回转窑要求具有方向性的硬焰,即从窑头观察窑内的火焰硬而有力,火焰尖端向窑尾方向有力地延伸,而不是在窑内软弱无力、飘忽不定或呈发散状态。

火焰的颜色,即发光性,火焰的颜色发红,窑产、质量就会降低。

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断火焰的温度,根据观察窑皮的颜色来判断烧成带物料的温度。

当火焰颜色和窑皮颜色层次不分明时,说明烧成带温度正常。

十三、何为火焰的传播和传播速度煤粉自喷煤嘴喷出,经过一段距离后才燃烧,煤粉燃烧后形成燃烧的焰面,并产生热量,使温度升高。

热量总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由于焰面后面未燃烧的煤粉比焰面温度低,因此焰面不断向焰面后面未燃烧的煤粉传热,使其达到着火温度而燃烧,形成新的焰面,这种焰面不断向未燃物方向移动的现象叫火焰的传播,传播的速度称火焰传播速度。

但煤粉是以一定速度不停地喷入窑内的,所以火焰既有一个向窑尾方向运动的速度,又有向后传播的速度,当喷出速度过大,火焰来不及向后传播时,燃烧即将中断,火焰熄灭;当喷出速度过小,火焰将不断向后传播,直至传入喷煤管内,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若发生"回火"将易引起爆炸的危险,所以喷出速度与火焰传播速度要配合好。

火焰传播速度与煤粉的挥发分、水分、细度、风煤混合程度等因素有关。

当煤粉挥发分大、水分少、颗粒细、风煤混合均匀,火焰传播速度就快,否则相反。

十四、影响回转窑煤粉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对一个固定的多风道燃烧器来说,风量和风速的调节、气流的速度、煤粉的质量和喂煤方式等因素,对火焰的传播速度影响很大。

(1)调节方面的影响在回转窑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热工制度的稳定,而前提是火焰必须稳定。

通过调节内流的径向风和外流的轴向风之比,就可改变火焰的形状。

适宜的火焰形状,其本身就表明火焰传播速度合理,轴向、径向速度匹配恰当。

一般多风道燃烧器由两台风机供风。

内外净风由一台风机供给,通过供风管道上的阀门来调节内外净风的比例,通过风机进口上的阀门或放风阀门来调节内外净风的总量。

当总量调定之后,增大外风时相应内风减少,这时便会产生细而长的火焰,也就是气流的轴向速度增大,径向速度减少。

这时的火焰黑火头加长,射流速度衰减较慢,射流与周围介质掺混的能力差,不能形成很好的动量交换,影响熟料的燃烧效果。

当内风增大时外风就会减少,即轴向速度减小,径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增大,因为内风的出口均设置螺旋叶片,所以射流的扩散角增大,形成的回流区也大。

由于射流速度衰减快而旋转加剧,使射程减小,火焰变得短而粗,黑火头也随之缩短,热力释放比较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