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循环语句教案
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教学设计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提问的 方式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对初学者来讲非常的抽象,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非常关键,所以在实践中要尽可 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 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 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难点:
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并正确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程 序。
背景材料
4、教学环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赋值语句、 选择语句后,对于如何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让 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问题出发,使学生初步掌 握循环结构,初步学会将实际问题设计转换为 程序语言,并将程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 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基本算法描述算 法,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背景材料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 FOR循环语句的作用,掌握 FOR语句的基本格式。
理解 FOR 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 使用FOR语句。
教学反思与分析
对课堂的设计,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 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vb条件循环教案

初中vb条件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条件循环的概念和原理;2. 学会使用VB编程语言实现条件循环;3. 能够运用条件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条件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VB编程语言中条件循环的语法和用法;3. 条件循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循环概念,如for循环和while循环;2. 提问:除了for循环和while循环,还有其他的循环方式吗?;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条件循环。
二、讲解条件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讲解条件循环的定义和作用;2. 解释条件循环的原理和条件判断的过程;3. 通过举例说明条件循环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三、学习VB编程语言中条件循环的语法和用法(20分钟)1. 讲解条件循环的语法结构:if语句和循环体;2. 讲解条件循环的用法:如何编写条件判断条件和循环体;3. 通过示例代码演示条件循环的运行过程和结果。
四、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条件循环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2.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优化条件循环的程序?;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条件循环解决。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条件循环的概念和用法;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条件循环和for循环、while循环的区别和应用场景;3.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实践练习的积极性和准确性;3. 学生对条件循环概念和用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VB编程环境;3. 示例代码和练习题。
教学建议:1. 在讲解条件循环的概念和原理时,可以通过举例和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2. 在学习条件循环的语法和用法时,可以通过逐步演示和解释代码的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3. 在实践练习环节,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在总结和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条件循环与其他循环方式的差异和适用场景,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vb中FOR循环语句的教学

vb中FOR循环语句的教学vb中FOR循环语句的教学——形式多样的多个圆的画法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2、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2)年级:高一二期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学时数: 45 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l 从形式上大致弄清循环语句结构(for 和next 配套出现)。
l 让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和作用(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执行某关键操作,而不是一次性地同时完成大量关键操作)。
l 理解循环的执行过程,更进一步弄清循环语句结构。
l 掌握各基本概念及功能l 体会循环变量给循环体带来的影响l 最终能透彻理解循环语句,会使用FOR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2、内容分析:循环语句是程序设计的三大基本结构之一,是三个结构中最难的一个,在以往各届教学中学生很难于理解和掌握。
由于本人所教5个班中有4个是交费班,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欠佳,要求教学者以深入浅出及趣味性的教学吸引学生。
重点:使学生理解循环语句的含义和执行过程,语句中的相关概念。
难点:FOR语句中循环变量的变化,循环次数的决定,循环变量给循环体带来的影响。
3、学情分析:大部分中学生对程序语句和算法的理解能力不强,更由于高中阶段其他课程的繁重课业负担使得学生们不会花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这门课。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了基本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少量控件的使用,对循环语句还没有了解。
教师应采用一种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学习新知。
4、设计思路:根据教学内容(FOR语句)讲解很枯燥,中学生不喜欢概念讲解及理论灌输的特点,采用画圆来形象地呈现循环的效果;首先避开语句的介绍,学生先操作体验FOR,对该语句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体验进行FOR语句的总结提升,使对该语句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教师对完成的同心圆FOR语句提出进一步的设计要求,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更透彻地理解for语句。
初中vb循环结构教案

初中vb循环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For-Next循环和Do-Loop循环的语法和用法;3.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For-Next循环的语法和用法;3. Do-Loop循环的语法和用法;4. 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变量、函数等;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如何重复执行一段代码,那么如何控制重复执行的次数呢?二、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循环结构是一种控制结构,用于重复执行一段代码多次;2. 讲解循环结构的作用:循环结构可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减少代码的重复编写。
三、讲解For-Next循环的语法和用法(10分钟)1. 讲解For-Next循环的语法:For 循环变量 = 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Next 循环变量;2. 讲解For-Next循环的用法:通过设置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和步长,控制循环的次数;3. 示例:编写一个For-Next循环,计算1到10的和。
四、讲解Do-Loop循环的语法和用法(10分钟)1. 讲解Do-Loop循环的语法:Do; 循环体; Loop;2. 讲解Do-Loop循环的用法:通过条件判断,控制循环的执行次数;3. 示例:编写一个Do-Loop循环,计算1到10的和。
五、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10分钟)1. 示例:使用循环结构输出1到10的乘法表;2. 示例:使用循环结构计算1到100的质数个数;3. 示例:使用循环结构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功能。
六、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布置作业:编写一个程序,使用循环结构输出1到10的乘法表。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掌握情况;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互相评价和交流。
《VB—For循环语句》说课课件

(五) 多维评价
拓展思维
1.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对优秀学生进行 过程评价:正面评价,以激励中间学生,提点 相对落后点的学生
2. 结果评价:对学生的成品进行整体评价
(五) 多维评价 3.
拓展思维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 学生自评: 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总结能力
4. 学生互评: 同学间进行相互评价,看到别人的长处 也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做到取长补短
说教材
优势:
学 情 分 析
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 的能力较强,基于会考, 有学习动力
劣势:
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合作协 调能力较薄弱,需结合英 语,缺乏学习兴趣
说教材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图片框的添加与 设置 2.for/next循环 语句
1.提高学生观察 、思维、探索、实 践、总结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协作学习,勇 于实践,大胆探索 的学习品质
5.
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作品,找出每位 教师评价: 的亮点进行鼓励,同时表彰班中最优秀 的作品,树立榜样
练习巩固
写出程序运行结果: 1、 for i = 2 to 8 step 2 s=s+i next i s= 2、sum = 4 for i = 1 to 5 sum=sum+2 next i sum=
项目分解
实现项目
第一步:各自完成界面设计
给定参考界面,学生可以自主设计界 面形式,也可以根据参考界面做
设计意图
1、半开放式的设计要求,给学生一个思考方向,同 时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2、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三) 合作学习
实现项目
项目分解 □ 第二步:控件属性设置
vb循环结构课程设计

vb循环结构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VB编程中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使用方法;2. 学会运用循环结构进行重复计算和数据处理;3. 掌握循环控制语句,如Exit For和Continue,并能在适当场景下运用。
技能目标:1. 能够编写简单的循环程序,实现重复执行特定任务的功能;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进行编程解决;3. 能够调试循环程序,找出并修正错误,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讨论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和实践循环结构编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循环结构概念,阐述循环编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讲解For循环的语法结构,通过示例演示For循环的使用方法;- 初始化语句- 循环条件- 循环体- 迭代表达式3. 讲解While循环的语法结构,通过示例演示While循环的使用方法;- 循环条件- 循环体4. 比较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异同,分析各种循环结构的适用场景;5. 讲解循环控制语句Exit For和Continue的作用及使用方法;6. 实践环节:设计循环结构编程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编写计算累加、累乘等循环程序- 编写判断质数的循环程序7. 分析和讨论编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无限循环、逻辑错误等;8. 总结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技巧,强调编程规范和调试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语法和使用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编程技能。
VB循环结构之for循环教案

回顾总结
3
For……next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语句的执行过程及其作用。
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回忆,思考,整理
回顾总结本节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
PPT课件
布置
作业
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VB程序!
具体要求:主题明确、有个性。要有动画效果;要用到循环结构和控件数组。
图片素材、vb6.0编程工具、教学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范例教学法、讲练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第3次课循环结构(上)
教学环节
时间
/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
作业点评反馈
5
1.学生作业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安排、学习目标以及所用时间安排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并点评。
2.强调作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板
书
设
计
循环结构(上)
一、三种循环结构
DO……loop
For…Next
While…Wend
二、For…Next循环结构
For循环变量=初值to终值Step步长
循环体
Next循环变量
检查学生对for循环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vb6.0编程工具
拓展提升
6
案例“乘法计算器”程序的简单分析
inputbox函数
for语句与if语句嵌套使用
1.展示案例“乘法计算器”运行效果
简单分析:
介绍inputbox函数;for语句与if语句嵌套使用
VB教程循环结构PPT教案学习

说明: ① 条件表达式可以是一个逻辑表达式,也可 以是一个关系表达式,其值应是逻辑型。 ② Do While/Until和Loop应成对出现。 ③ 循环体中要有控制循环的语句,以避免出 现死循环。 ④ 由于该循环的特点是先判断条件,然后再 决定是否要执行循环体里的语句。所以,这 种循环可以一次也不执行循环体。 ⑤ Exit Do 表示当遇到该语句时,强制退出 循环,执行Loop后的下一条语句
Dim S%, i% S=0 For i=1 to 100 S=S+I If s>400 then Exit for Next i Print " S=",S
第7页/共26页
Dim S%, i% S=0 i=1 Do until s>400
S=S+i i=i+1 Loop Print " S=",S
第20页/共26页
例题:打印九九乘法表 For i = 1 To 9 For j = 1 To i e = j & "×" & i & "=" & i * j Print Tab((j - 1) * 9 + 1); e; Next j Print Next i
第21页/共26页
练习
实验教程:实验5
第11页/共26页
几种循环语句比较
For....to
Next
循环类型
当型循环
Do while/ until ....
do
....
Loop
Loop While /until ...
当型循环
直到循环
循环控制条 件
循环变量初 值
使循环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VB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浙江省象山中学章婷红 315700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以一个小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在解决游戏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其背后隐藏的算法思想,一个基本的程序结构――循环结构。
学会使用循环语句是编程的基本功,因此本课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程序和编写代码能力有着非常实在的意义。
循环语句是三种基本语句中难度最大的一个,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用烧杯和量筒来比喻循环语句中累加器和累加量,使学生快速地理解了累加器的作用,并能正确算出这类程序的运行结果。
会读程序之后还要会写,挑选一个好的例子非常重要,我选择了算麦粒画棋盘这个实例,既有经典的计算问题又有直观的画图功能,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任务的设置由算麦粒的填写部分语句到画棋盘的完全自己编写代码,对学生的要求逐步加深。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四章第三节。
循环语句是程序三种基本语句之一,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后面六种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的要求是: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掌握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能从问题出发,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实现简单的算法。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三种语句的总课时建议为三课时。
我考虑到循环语句是三种语句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并且要学习for和do两种语句,后面六个算法中也基本上都要用到循环语句,所以非常重要。
因此循环语句我安排了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for语句,第2课时为do语句及循环综合实例。
三、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流程图、VB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及两种语句:赋值语句和选择语句,基本掌握了VB的编程环境。
对于for语句,我的要求是学生先学会读程序,即计算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尤其要比较熟练地掌握累加器的作用。
在此基本上还要能根据实例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的程序。
对于读程序,大部分学生能模仿老师的例题分析完成计算。
而根据实例编写程序,最主要的是找出反复执行的事件,并找到其通式和变化规则,写出循环体语句。
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老师慢慢引导点拨。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掌握FOR语句的基本格式;能看懂循环结构流程图的执行流程;2、能根据循环语句的代码写出运行结果,尤其要比较熟练掌握累加器的作用;3、能根据实例正确使用for语句编写简单循环结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循环结构思想设计解决简单循环问题的算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五、重点难点重点:FOR语句的基本格式,及循环语句执行流程及累加器的使用;难点:分析通式、提炼循环体,使用for语句编写简单循环结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改变循环体的方法,化特殊为一般;用比喻的方法降低学生对累加器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采用直观的算麦粒数和画棋盘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读程序到写程序,由浅入深,让学生由模仿到自己解决问题,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已学赋值语句和分支语句2.教师的教学准备: For语句的课件、学生实践所需半成品VB程序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VB软件4.教学用具的准备:烧杯和量筒,一盆水八、教学过程导入:玩玩思思,明白原理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着是什么生:烧杯和量筒师:没错!接下来我们来做个热身小游戏,请同学们看仔细了,等会儿会有问题问大家哦。
老师拿起量筒,从旁边放着的小盆中量了1毫升水,倒到烧杯中,然后又分别用量筒量2、3、4、5毫升水,依次倒入量筒。
因为量筒比较小,远看刻度不太清楚,老师一边操作,一边适当提示学生量的容量是多少。
此时学生都瞪大了眼睛在看老师的操作。
师:操作完毕,大家刚才都看清楚了吧。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现在烧杯中一共有多少毫升水生:15毫升(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来了)师:答对了,看来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将计算过程列一个式子出来吗For 循环语句流程图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没什么问题,老师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1+2+3+4+5=15。
师:非常正确。
接下来,我想用s 和i 分别表示烧杯和量筒中水的容量。
然后我们将刚才的五个步骤再分解一下。
我的第三个问题出来了:大家能不能将烧杯中s 的每次变化情况分别写出式子呢老师一边分解操作刚才倒水的过程,一边引导学生写出下面几个式子: s=0 i=1:s=s+i i=2:s=s+i i=3:s=s+i i=4:s=s+i i=5:s=s+i老师让学生观察一下这几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经过观察,学生发现语句s=s+i 重复执行了五遍,而且i 也是非常有规律的,由1变到5。
拓展一下,如果按照这种规律,一共倒n 次的话,语句s=s+i 则要重复执行n 遍。
在算法中,重复执行的语句,可以用循环语句来实现。
--引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其中一种循环语句For 语句。
【设计意图】一开始,信息老师拿出化学实验的器具,感觉很奇怪,所以注意力一下都集中过来,都猜测着老师到底要干什么。
通过三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循环语句For 语句。
同时用烧杯和量筒为后面累加器的学习做铺垫。
一、For 语句介绍:看看列列,掌握知识给出for 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步长为正的流程图,并通过一个例子for i=1 to 5,按照流程图,分析了for 语句的执行过程,导引学生能将语句与流程框图一一对应起来,特别要强调next i 语句的作用:i=i+步长。
分析得出循环次数是由初值、终值和步长决定的。
让学生尝试将刚才的例子用For 语句来表示:通过这个例子,引出累加器的概念和作用, 这里将累加器s 和累加量与烧杯和量筒对应起来,学生感觉挺容易理解的。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我又将变量i 和s 的变化情况根据运行过程用一个表格一一罗列出来(如下表所示),并用不同颜色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虚线框内即为累加量。
s=0For i=1 to 5 s = s + i Next i【设计意图】这个实例,通过小游戏用烧杯和量筒跟累加器s 和累加量相联系,又用表格根据程序的运行过程将s 的变化情况一一展示出来,既有感性地认识,又有理性地计算,双管齐下,学生还是比较能理解累加器的作用的。
二、读程序:读读算算,打实基础我又列举了三个循环小程序,让学生算出程序段运行后变量s 的值。
第一个例子的要点是累加器的初值,以及累加量为常数的情况;第二个例子的要点是循环步长为负数的情况,累加量也改为更复杂的i*i 。
第三例子的要点则是累乘器,可以让学生思考初值可不可以为0。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变换步长、循环体等,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循环语句和累加器、累乘器的作用。
三、写程序:填填写写,体验成功我采用了国际象棋上的麦粒这个故事,让学生完成算麦粒数和画棋盘。
学生操作方面,算麦粒我只要让学生填写部分重要语句,而画棋盘则是要求学生所有代码自己编写。
对于算麦粒数,我是先利用表格分析三个变量格子数i 、每格存放量p 和累加和s 的变化情况,然后让学生得出它们的通式。
如下表所示:s=1For i=1 to 5 s = s * i Next is=10For i=1 to 5 s = s + 2 Next is=0For i=10 to 1 step -3 s = s + i * i Next i3 4 1+2+4 4 8 1+2+4+8 5 16 1+2+4+8+16 … …… …… n学生实践则是用半成品,让学生完成该程序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填写,如p 和s 的初值、循环体中的语句。
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参考语句后面的注释语句或相应的流程图来填写。
学生在填写代码时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for 语句格式的正确性和良好的书写规则。
画棋盘部分,首先让学生分析出老师画的棋盘是由九条等长横线和九条等长竖线组成。
由两点确定一直线,引出画直线的语句Line (x0, y0)- (x1, y1),其中(x0, y0)为起点坐标,(x1, y1)为终点坐标。
已知该棋盘A 点坐标为(500,500),C 点坐标为(4500,4500)间隔均为500。
(如下图所示)接下来,我以画横线为例,分三步,让学生自己尝试分别画出第一条横线,画出前三条横线,以及画九条横线:1、 用代码画第一条横线 Line (500, 500)- (4500, 500)2、用代码画出前三条横线 Line (500, 500)- (4500, 500) Line (500, 1000)- (4500, 1000) Line (500, 1500)- (4500, 1500)3、用代码画出九条横线s :累加器 p :累乘器 初值A CBD第三步画九条横线时要导引学生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循环语句实现,提示学生通过三条横线的代码,提炼出画横线的通式Line(500,y)-(4500,y),其中y值由500开始每次增加500。
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编写,然后请几个用不同方法完成的学生上台演示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如果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做适当提示:循环变量可以用画线的次数,也可以直接用y的值表示。
4、用代码画出九条竖线有了画横线的基础,画竖线也有比较简单了,最主要是分析出竖线的通式:Line(x,500)-(x,4500) x值由500每次增加500从优化算法的思想,画横线和竖线也可同时进行。
【设计意图】算麦粒数的程序中既有累加器又有累乘器,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循环实例;而画棋盘比较直观,能让学生体会到循环语句的实用性,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学生实践也是由较简单的补充代码,到完全自己编写,让学生有更高的挑战性。
四、小结:理理顺顺,明确要点1、掌握For语句的基本格式和循环次数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语句块(循环体)Next 循环变量说明:循环次数由初值、终值和步长决定2、掌握循环结构程序执行的流程,能计算出一般循环程序的运行结果。
特别是理解累加器和累乘器的作用。
教学反思:这节课for语句从读程序到写程序,写程序中又是由填写部分语句到完全自己编写代码,对学生的要求逐步加深。
在读程序中,通过比喻,学生对累加器的掌握还不错。
但写程序部分,根据实例分析算法,提炼循环体通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自己编写代码的次数并不是特别多,也会出现很多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格式上的(如要不要加空格之类的),语法上的,单词拼写上的以及对循环语句不理解造成的代码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