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耐药HBV毒株的RT区序列分析

合集下载

HBV PRt204+180以外位点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关系探讨

HBV PRt204+180以外位点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关系探讨
Re e r h o h ea ins p b t e t e ie x e a ito f HBV s a c n t e r l to hi e we n o h r st se c ptv ra i n o PRt 04+ 1 0 a m iud n -e it nc 2 nd La v i e r ssa e 8
ra t n ( CR ) drc sq e cn . Reut e ci o P ie t e u n ig sls
Th fl wig mu ain wee o ac m p ne y h t 2 4 l± e ol n tt s o o r n t co a id b te rM 0 V/
【 要】 目的 探 讨 慢 性 乙型 肝 炎 患 者 HB P区 常 见 耐 药 位 点 R 2 4 8 摘 V t0 ±1 0以 外 位 点 变 异 与 拉 米 夫 定 耐 药 关 系 。 方 法 收 集 2 7例 接受 拉 米 夫定 初 治 患 者 治疗 基 线 和 获 得 病 毒 学 应 答 后 出现 病 毒 学 反 弹 的 血 清 标 本 , 用 P R产 物 直 采 C 接 测 序 技 术 , 测 治 疗 基 线 和 病 毒 学 反 弹 时 HB NA 的 P区 变 异 位 点 , 位 点 变 异 与 拉 米 夫 定 耐 药 关 系 进 行 分 析 。 检 VD 对 结果 HB V P区 的 rA11 、t 7 R、t H2 8 A 和 rI8 V 变异 不 伴 随有 P 区 r 0 V l t 1 M 耐 药 位 点 t 8 V rM1 1 r N/ 3 T/ t 7 1 t M2 4 / ±rI
rI1 0 rssa c t tt n . Th y we eg n itn ewiemu ai s o e r e e m tt s o t 8V t 7 R, rN/ 3 T/ a d rI8 V ) t H2 8 A n t1 7 . C n ls n Th olwigmu ain n HB P,icu igrAl 1 ,rM 1 1 ,rN/ 3 T/ a d rI 8 V ,ma et e o cu i o efl o n tt si V o n ldn t 8 V t 7 R t H2 8 A n tl 7 yb h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耐药怎么办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耐药怎么办

龙源期刊网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耐药怎么办作者:张旭东来源:《家庭医学》2010年第06期拉米夫定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抗病毒药物之一,但随着它应用时间的延长,乙肝病毒(HBV)的变异率逐渐增加。

据文献报道,连续服用拉米夫定1年,病毒变异率为16~32%,2年为47%~56%,3年为69%~75%。

一旦发生变异,约40%的患者于4~49周内肝脏炎症急剧加重,出现病毒学反跳,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毒变异可产生10 000倍的耐药性,即使增加药物剂量,也起不到抗病毒作用。

拉米夫定耐药后,如何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是临床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为此,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阿德福韦酯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由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用位点不同于拉米夫定,因此,它与拉米夫定不具有交叉耐药性。

临床上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或拉米夫定加用阿德福韦酯,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而且拉米夫定加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世界各国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由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用的起效时间较慢,为避免突然停用拉米夫定后导致病毒迅速复制,引起肝炎复发,甚至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建议在疗程最初的12周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应用。

并且专家还提示,HBV-DNA低水平,治疗12周病毒变异转阴,治疗24周时HBV-DNA转阴,是治疗48周获得较好疗效的相关因素。

患者出现病毒学反弹但血清HBV-DNA水平≤5拷贝/毫升,而且无生化学突破(即谷丙转氨酶≤正常值上限)时,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拉米夫定耐药后,还可改用α-干扰素或(和)胸腺肽α1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亦可获得进一步的病毒学应答,血清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均有显著提高。

单用或联用苦参素胶囊作后续抗病毒治疗,也可以取得一定疗效。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用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突变特征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突变特征分析
fNT i ainsw t ho i h p ti B. eh d eh n rda d e hyp t nswt hoi e aisB w ow r E ) np t t i c rnc e ais M t o sOn u de n i t ai t i crnch p ti h ee e h t g e h t
( AM) 10例 恩替 卡 韦 ( T 治 疗 的慢 性 乙型 肝炎 患 者 进 行耐 药 基 因 分 析 , 将 检测 耐 药 基 因 突变 的结果 进 行 L 和 2 E V) 并
统计 分 析 。 结果 L M 耐 药 突 变率 为 6 .%( 0 /8 ) 常 见 耐药 位 点 主要 有 r 1 0 +t 0 V、 0 Ir 2 7 , 异 A 06 19 10 , t 8 Mlr 2 4 r 2 4+t 0 I变 t 频率 分 别为 3 . 3 /0 ) 2 .%(51 9 。E V耐 药 突变 率 为 5 .%(01 0 , 21 %( 519 和 29 2 /0 ) T 83 7 /2 ) 常见 耐药 位点 主 要有 r 14 +r t8L t
1 0, n t cmmo ei atlc w sr 1 0 +t2 4 n t2 4+ t 0 1 i tt n f q e c 21 f51 9 8 ) a di o s n rs tn oi a t 8 Ml r 0 V a d r 0 I r 2 7 t mua o r u n y 3 .% 3 /0 ) s w h i e a d2 .% (519 rs et ey T ers tn tn ae f T a 83 (0 10, n scmmo ei at oi a n 29 2 /0 ) ep ci l. h ei a t v s mua t tso V w s .% 7 /2 )a di o r E 5 t nrss n c w s t l

拉米夫定耐药的HBV再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HBV多聚酶基因区序列演变的研究1

拉米夫定耐药的HBV再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HBV多聚酶基因区序列演变的研究1

拉米夫定耐药的V3Z再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V3Z多聚酶基因区序列演变的研究王永刚!黄燕萍!王槐志!董家鸿!王宇明!!!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R F0"后对拉米夫定!F^_"耐药的乙型肝炎复发者应用阿德福韦酯!@M_"治疗前后Q:_多聚酶!G"基因区序列的演变#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病毒逃逸株的疫苗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例F^_耐药的Q:_再感染者接受了@M_治疗#对W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服药前后Q:_G基因区进行G O S扩增及0@克隆#随机选取X L个阳性克隆进行M7@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核酸序列分析未发现目前已证实的与@M_耐药性变异有关的@X\X_%0及</7W C T0变异体#但有多个目前未报道的氨基酸替换位点#且服药前均有与F^_耐药性变异有关的</F X\L^变异体存在$结论! </F X\L^替换可能影响@M_的抗病毒疗效&@M_耐药性变异很可能还存在于@X\X_%0及</7W C T0以外的位点#抑或@M_耐药性变异株出现较晚$!!!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移植&变异&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S C D C V W XH:%-#)’%$%/V3Z2%-@"+0,(+E+$+,(,0+(#-)%/,<+/%:’0<’2’:%I’-)0+,)"+$)’$-’:+0)0,$(2-,$)2,)’+$)(A’)&-,"’:#<’$+ 0+(’(),$*++&#*)-#**&#*#Q"&#*)&#3%#*#+&#*Q"&%J’%#(/&5VM(3&</?(#/-6Q(3&/-4%5%&<,!"<*(<,#C L WQ-13%/&5-6G F@#:(%A%#*X L L L C e#O’%#&’67()0,*)(!879+*)’:+!0-(;35-<(/’((E-5"/%-#-6Q:_3-5,?(<&1(*(#(&1&<(1"5/-6&B(6-E%<B%3%E-;%5/<(&/?(#/%#5%E(</<&#135&#/ 3&/%(#/12%/’5&?%E"B%#(<(1%1/&#.(=;+)&%<(!H%*’/3&/%(#/12%/’Q:_<(%#6(./%-#2’%.’2&15&?%E"B%#(<(1%1/&#.(<(.(%E(B&B(6-E%</’(<9 &3,!X L?*%B&,"=!(I"(#/%&51(<"?1&?35(12(<(-4/&%#(B6<-?W.-#1(."/%E(3&/%(#/12%/’&B(6-E%<6&%5"<(#&#B/’(3-5,?(<&1(*(#(-6 Q:_2&1&?35%6%(B4,G O S&#B0@.5-#(B#&#B1(I"(#.%#*&#B&#&5,1%12(<(3(<6-<?(B%#X L<&#B-?.5-#(1==+(#-)(!7(%/’(<</7W C T0 #-<@X\X_%0?"/&/%-##2’%.’2(<(&11-.%&/(B2%/’&B(6-E%<!@M_"<(1%1/&#.(#2&16-"#B=0’(</F X\L^?"/&/%-#&11-.%&/(B2%/’5&?%9 E"B%#(<(1%1/&#.(3<(1(#/(B4(6-<(@M_/<(&/?(#/#&#B1(E(<&53<(E%-"15,"#<(3-</(B&?%#-&.%B1"41/%/"/%-#12(<(-41(<E(B%#/’(<(E(<1( /<&#1.<%3/&1(B-?&%#=>%$*-#(’%$!G-11%45,#/’(</F X\L^?"/&/%-#%#/’(:B-?&%#-6Q:_3-5,?(<&1(<(B".(B/’(1"1.(3/%4%5%/,/-@M_=@M_<(1%1/&#.(?"/&/%-#?&,-.."<%#-/’(<1%/(14(1%B(1</7W C T0&#B@X\X_%0&?%#-&.%B1"41/%/"/%-#1-<B-#-/’&33(#(&<5, &6/(</<(&/?(#/=!!’?+@A%0<((!’(3&/%/%1:E%<"1&5%E(</<&#135&#/&/%-#&E&<%&/%-#&&#/%E%<&5&*(#/1&&B(6-E%<B%3%E-;%5!!近年来#我国原位肝移植术!-</’-/-3%.5%E(</<&#19 35&#/&/%-##R F0"发展迅速$然而#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仍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Q:N*"及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制剂已推广应用#但相应的Q:_耐药性突变株仍不断有报道#Q:_再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并直接影响到移植肝的长期存活)X*$基于此#本研究以\例R F0后Q:_再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新一代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B(6-E%<B%3%E-;%5#@M_"用于肝移植术后拉米夫定!5&?%E"B%#(#F^_"耐药性病例的抗病毒疗效$针对W例X年疗程内@M_治疗无效的病例#对服药前后Q:_基因组整个逆转录酶!S0"@9H区域进行G O S扩增及0@克隆#随机挑选X L个阳性克隆测定M7@序列#力求了解有无可疑的耐药性变异株出现#旨在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发病机制+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各种逃逸株的疫苗研制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F!资料与方法F W F!病例资料!采自X e e e年X月至W L L C年D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接受手术者#选择对F^_耐药的\例Q:_再感染病例#口服@M_抗病毒治疗#每天X L?*#同时停用F^_$在随访期间#有W例Q:_ M7@持续阳性#其中X例在服用@M_半年无效后同时加服F^_!每天X L L?*"联合抗病毒治疗$F W J!试剂与仪器!0&>&S&H f,-.G O S扩增试剂盒!大连宝生生物公司"#!>X X X玻璃株回收纯化M7@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公司"#0@克隆试剂盒!美国N#E%/<-*(#公司"#F%*’/O,.5(<荧光定量G O S仪!德国S-.’(公司"# Z(5M-.W L L L凝胶成像仪!:N R9S@M公司"#G0O9W W K型M7@H#*%#(/’(<?&5.,.5(<!美国^$S公司"$F W L!方法F W L W F!标本采集及M7@提取!采集服药前及服药后各时相点血清#置[W L a冻存备用$以服药前后X W个!作者简介"!王永刚#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肝移植术后管理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已发表论文W L余篇$H9?&%5,,-#**2&#* $X W T=.-?!作者单位"!X L L L C e!北京!解放军第C L W医院肝胆外科!王永刚"&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黄燕萍+王宇明"#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王槐志+董家鸿"-TU-!解放军医学杂志W L L D年X月第C W卷第X期^(B$O’%#G F@_-5C W7-X$&#"&<,W L L D!万方数据月两个时相点的血清样本作为@M_耐药性变异的研究对象!M7@提取采用蛋白酶>消化后"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进行"具体方法参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C版&’!F W L W J!引物合成!参照文献(W)设计"选用针对Q:_聚合酶区引物!其中上游K Y9O O0O@O@@0@O OZ O@ Z@Z0O0@Z@O09C Y%#/VW C L&W K U&"下游K Y9@@@ Z O OO@@@@Z@O OO@O@@09C Y%#/VX L X D&e e D&"扩增片断长约D\\43!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F W L W L!G O S扩增及其产物的0@克隆!扩增采用具有保真性并能在扩增片段的C Y端附加@碱基的0&>&9 S&H f,-.G O S扩增试剂盒进行"产物的回收与纯化以及0@克隆均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随机挑选U L个白菌斑%阳性菌落&转种培养"用快速G O S法鉴定克隆片断!F W L W N!核酸序列测定及分析!随机挑选X L个克隆"增菌后提取质粒"选用09载体的^X CS(E(<1(通用测序引物"M7@全自动测序仪一次性完成D\\43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采用:%-H B%/*Z(#(M-.及M7@!/&<等软件进行分析!除应用@M_前后的纵向核酸及演绎氨基酸序列对比外"并参照应用Z(#:&#P报道的各种基因型别的Q:_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J!结!果J W F!治疗结果!\例F^_耐药的Q:_再感染者中"除X例服药后持续无效外"其余D例Q:_M7@均在服药C个月后降至L.-3,+?5"服药C个月Q:_M7@阴转率为\D V K‘%D+\&!病例X为开始有效但在服药至T个月时出现病毒复制反跳"至e个月时血清Q:_ M7@水平升至W V X K c X L K.-3,+?5!病例W为持续无效病例在服用@M_半年后加服F^_"仍无明显疗效!在服@M_抗病毒治疗近W L个月后"这W例患者血清Q:_M7@水平均下降到X L C.-3,+?5左右!J W J!W例@M_治疗无效病例血清Q:_G区扩增*克隆及鉴定!提取血清总M7@后"经一次G O S扩增即获得所需的D\\43目的片段!经快速G O S法鉴定"在随机选取的U L个白色菌落中有e K‘左右%C T+U L& U L+U L&的克隆插入有所需的目的片段!J W L!共有序列%.-#1(#1"1&构建及其与已知基因型Q:_株的同源性对比分析!采用:%-(B%/分析软件进行"创建服药前后的共有序列"并与Z(#:&#P中已明确Q:_基因型@&8的参考序列各X L株比较"多重比对后进行同源性及进化距离分析!结果病例X为Q:_:基因型感染"病例W为O基因型感染!J W N!@M_治疗无效病例Q:_G区序列演变!选择服药前后间隔X年的两个时相点的两个一致性克隆序列及两个非一致性克隆"对其序列的Q:_逆转录%S0&区氨基酸演绎结果进行比较"以同源性最近的病毒株为参考序列"结果见表X!表F!@M_治疗前后Q:_多聚酶区核酸及氨基酸演变M,7-+F!H E-5"/%-#-6#".5(-/%B(&#B&?%#-&.%B.-<<(13-#B%#*/-Q:_9G*(#2%/’@M_/<(&/?(#/Q:_G区核酸突变病例X病例WQ:_S0区氨基酸替换病例X病例W位置0C X\@T C U@\\U0e U X0C D T O K L e@0Z D U X F T T N X T e)W K W^W D X F\W0X W\^W L U 替换O Z Z@O00O0G_O>G^!克隆数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X+X L !!注#参照选定的参考序列确定突变位置!!服药前后共有的变异组合#病例X%:基因型&为</F X\L^d</^W L U N d</!W X C0"并出现了少见的与核苷类似物耐药性有关的</F\L N及</@W W W0的替换"伴有</_\C M*</8X L T_的替换!病例W%O基因型&为</F X\L^d</^W L U_"同时伴有</!X C K0*</N W W U_* </7W D e S等替换!进一步分析服药前后对比序列替换发现耐药后未出现明显的共有突变"仅少数克隆发现个别位点的氨基酸替换%表X&!L!讨!论Q:_对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产生与Q:_G基因变异有关"其变异是多位点的"以其O区)^M M基序的变异最为重要(C)!@M_被认为是治疗F^_耐药性病例的有效药物之一"但亦有耐药性病例报道!研究显示"Q:_多聚酶:区@X\X_+0%@5&X\X N5(+_&5&及M 区7W C T0%@1#W C T0’<&替换与@M_耐药密切相关(U[K)!相对于F^_而言"@M_出现耐药性病毒株的时间明显延迟而且对耐药病毒株的选择作用亦较小(T),@M_所致的典型Q:_变异一般发生在服药第W 年后"而F^_则在服药半年后即可发生"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单一@M_抗Q:_早期病毒变异发生率比较低%每年X‘&W‘&(D[\)!本组用@M_治疗的\例再感染者中"有W例在X 年的疗程中抗病毒治疗无效!为及时了解有无耐药性变异株存在"我们设计了囊括Q:_S0的@&H区引-DU-!解放军医学杂志W L L D年X月第C W卷第X期^(B$O’%#G F@_-5C W7-X$&#"&<,W L L D!万方数据物!扩增了D \\43的片段后进行0@克隆"在随机选取X L 个克隆序列进行分析后显示#在个别克隆$X %X L&出现了点突变!如病例X 的</F T T G ’</N X T e _’</)W K W O 及</^W D X >!病例W 的</F \W G ’</0X W \^及</^W L U !"均未发现与@M _耐药性变异有关的@X \X _%0及</7W C T 0变异体"但有研究认为!</F \W ^’</0X W \7变异体与核苷类似物的耐药性有关(e [X L)"因此!在S 0区氨基酸序列的\W 及X W \位出现的氨基酸替换是否与耐@M _有关!以及是否由于本研究选择的时相点间隔时间较短$仅X 年&而真正的耐药性变异株尚未产生等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继续服用@M _抗病毒治疗近W L 个月后!这W 例患者血清Q :_M 7@水平均下降到X L C .-3,%?5以下!受研究方法限制!此时针对Q :_M 7@扩增及序列分析的研究很难进一步深入"另外!W 例服@M _前均伴有</F X \L ^变异体!而目前已有体外试验发现!F ^_耐药后)^M M 基序的</^W L U _%N 变异使得病毒复制能力减弱!但</F X \L ^变异可部分恢复Q :_的复制适应度及增加耐药性(X X )"服药前</F X \L ^的存在与服用@M _后疗效延迟或无效是否有一定关联!以及本研究所发现的主要及次要变异体组合的功能仍有待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参考文献"(X )i ’(#*!!O ’(#)!F %&#*0!(/&5VG <(E (#/%-#-6’(3&/%/%1:<(."<<(#.(&6/(<5%E (</<&#135&#/&/%-#"1%#*5&?%E "B %#(-<5&?%E "B %#(.-?4%#(B 2%/’’(3&/%/%1:%??"#-*5-4"5%#3<-3’,5&;%1VF %E (<0<&#135!W L L T !X W $C L &#W K C(W )7&6&!!@’?(B !!0&E &#M !(/&5VH &<5,B(/(./%-#-6E %<&5<(1%1/&#.(4,B (/(<?%#&/%-#-6’(3&/%/%1:E %<"13-5,?(<&1(?"/&/%-#1%#3&/%(#/1/<(&/(B4,5&?%E "B %#(6-<.’<-#%.’(3&/%/%1:V Q (3&/-5-*,!W L L L !C W $K &#X L D \(C )@,<(1@!:&</’-5-?("1J@!F &"Z !(/&5VF &?%E "B %#(&#B8&?.%.5-9E %<<(1%1/&#/’(3&/%/%1:E %<"1&11-.%&/(B2%/’6&/&5’(3&/%.6&%5"<(V$O 5%#_%<-5!W L L C !W D $X &#X X X(U )@#*"1G !_&"*’&#S !f %-#*!!(/&5VS (1%1/&#.(/-&B (6-E %<B %3%E -;%5/’(<&3,&11-.%&/(B2%/’/’(1(5(./%-#-6&#-E (5?"/&/%-#%#/’(Q :_3-5,?(<&1(V Z &1/<-(#/(<-5-*,!W L L C !X W K $W &#W e W (K )g %f !!#-2@!0’%4&"5/_!i ’")!(/&5V F -#*9/(<?%#.%B (#.(-6&B (6-E %<B %3%E -;%5<(1%1/&#.(%#.’<-#%.’(3&/%/%1:3&/%(#/1&6/(<X U U 2((P 1-6/’(<&3,V$Q (3&/-5!W L L U !U L $1"335X &#&41/<&./K D (T )G (<<%55-S !Q &##Q+!^"/%?(<M !(/&5V @B (6-E %<B %3%E -;%5&B B (B /--#*-%#*5&?%E "B %#(%#.’<-#%.’(3&/%/%1:2%/’)^M M?"/&#/’(3&/%9/%1:E %<"1V Z &1/<-(#/(<-5-*,!W L L U !X W T $X &#\X (D ):&<.(#&S !M (59O &?3-!!^-<&5(B &Z !(/&5V!/"B ,-#/’((66%.&.,&#B 1&6(/,-6&B (6-E %<B %3%E -;%5/<(&/?(#/%#3-1/95%E (</<&#135&#/3&/%(#/12%/’’(3&/%/%1:E %<"1%#6(./%-#&#B 5&?%E "B %#(9<(1%1/&#/’(3&/%/%1:E %9<"1V 0<&#135&#/G <-.!W L L K !C D $e &#C e T L (\)G (/(<1^Z !Q &##Q+!^&</%#G !(/&5VO F 6-</’(Z !9L L 9U T X 1/"B ,Z <-"3V @B (6-E %<M %3%E -;%5&5-#(-<%#.-?4%#&/%-#2%/’5&?%E "B %#(%#3&/%(#/12%/’5&?%E "B %#(9<(1%1/&#/.’<-#%.’(3&/%/%1:V Z &1/<-(#/(<-59-*,!W L L U !X W T $X &#e X (e )!/",E (<F $!F -.&<#%#%!@!F -P@!(/&5V 7-?(#.5&/"<(6-<&#/%E %<&59<(1%1/&#/’"?&#’(3&/%/%1:E %<"1?"/&/%-#1%#/’(3-5,?(<&1(<(*%-#V Q (3&/-5-*,!W L L X !C C $C &#D K X (X L )M (5&#(,+H !F -.&<#%#%!!!’&20VS (1%1/&#.(-6’(3&/%/%1:E %<"1/-&#/%E %<&5B <"*1#."<<(#/&13(./1&#BB %<(./%-#16-<6"/"<(%#E (1/%*&9/%-#V @#/%E %<O ’(?O ’(?-/’(<!W L L X !X W $X &#X(X X )M (5&#(,+H !)&#*Q !+(1/5&#B O H !(/&5V0’(’(3&/%/%1:E %<"13-59,?(<&1(?"/&/%-#</_X D C F %11(5(./(BB "<%#*5&?%E "B %#(/’(<&3,&#B (#’&#.(1E %<&5<(35%.&/%-##&’#$7(V$_%<-5!W L L C !D D $W X &#X X \C C $W L L T 9L D 9W T 收稿!W L L T 9X X 9X L 修回&$责任编辑!周国泰&*书!!讯*手术室护理学$第W 版&手术室护理学$第W 版&由多位长期从事手术室护理的专家在第X 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两篇W T 章"第一篇为总论!主要介绍了最新的手术室基础护理技术与各项管理方法’手术室护理整体工作模式’手术室应急抢救预案及处理原则"第二篇为各论!详细介绍了各种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麻醉科’普外科’胸外科’心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显微外科’腔镜外科和器官移植科手术等"新增加了专科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安全防护预案’护士长管理技巧’麻醉安全与护理管理’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内镜手术器械的清洁和灭菌等方面的内容!并附有多幅插图"本书作者选取了大量的图表辅助讲解!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特别适合手术室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参考书!也可作为手术室护士及新护士培训的中’高级教程教学参考"本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X T 开精装!定价D e 元"销售电话#L X L 9K X e W D C L e!联系人#尚军"*\U *!解放军医学杂志W L L D 年X 月第C W 卷第X 期^(B $O ’%#G F @_-5C W7-X$&#"&<,WL L D !万方数据。

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其突变情况分析

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其突变情况分析

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其突变情况分析张团结【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2(052)039【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176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的CHB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其HBV基因型、HBV YM-DD变异(突变)情况,分析其与ALT水平、HBV-DNA定量的关系.结果 176例患者中HBV型别主要为C型(97例).HBV基因突变131例,突变率为74.4% (131/176);C型者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型别者(P<0.05);HBeAg阳性者突变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P <0.05);HBV突变率与ALT水平、HBV-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者HBV突变率较高;HBV基因型与突变可能存在相关性.【总页数】2页(P71-72)【作者】张团结【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山东东营 257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区基因突变模式与临床特征 [J], 赵召霞;许怡;侯军良;刘玉珍;刘燕超;杨莉;戴二黑2.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逆转酶区突变模式 [J], 许春;李佰君;张明香;魏倪3.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聚合酶基因的突变模式分析 [J], 周先珊;万谟彬;郑瑞英4.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 [J], 常彩芳;范敬静;王浩5.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区突变序列分析 [J], 王程;孙剑;陈金军;王战会;侯金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定量结果的变化分析

慢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定量结果的变化分析

慢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定量结果的变化分析目的探讨CHB(慢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定量结果的变化分析。

方法选取CHB患者254例,按拉米夫定药物治疗时间长短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采用PCR荧光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定量检测,对测定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拉米夫定治疗不同时间分段的乙肝病毒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8.89%、52.31%、66.67%、80.00%,随着拉米夫定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乙肝病毒基因的阳性率逐渐上升。

结论长时间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导致部分患者HBV DNA定量结果反弹性升高。

标签: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HBV DNA定量拉米夫定作为国内首批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因其在抑制病毒方面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的耐受性好、价格适宜以及副作用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

拉米夫定抵抗乙肝病毒基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HBVR DNA聚合酶的形成,终止DNA链的进一步延伸,阻止HBV的复制,但拉米夫定药物并不能清除肝细胞核内的cccDNA,cccDNA在体内含量虽然很少但其半衰期很长,因此长时间使用拉米夫定可导致HBVR DNAR P区发生YMDD变异[2]。

本实验通过对拉米夫定药物治疗时间不同的患者进行病毒含量检测,探讨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乙肝病毒含量变化,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用药提供有效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014年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慢性乙型肝炎25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病例192例,女性病例62例,年龄20~75岁,所有患者均已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不等时间(1~96w)。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表面抗原阳性6个月(36w)以上,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含量要大于105拷贝/mL,生化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要大于2倍的正常值上限。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均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2版)[3];排除标准:其中有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相关酶类缺乏性肝炎以及其它脏器的炎症发作等;以及有妊娠情况、肾脏系统疾病、血液相关性疾病以及艾滋病等。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耐药后的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耐药后的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耐药后的健康教育调查分析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发生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耐药后对健康教育内容及其方式的需求,为慢性乙肝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促进预后提供指导。

方法:横断面调查152例LAM单药抗病毒治疗耐药后的慢性乙肝患者,分析其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

结果: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较多,其中耐药后续治疗及预后需求所占比例最高,均达100%。

其次是再次用抗病毒药疗程、治疗费用、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高,依次为89.47%、85.53%、81.58%。

同时,孩子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中希望与专科医务人员交流进行健康教育的人最多,达100%。

其次选择固定时间向肝病专家咨询和专家健康讲座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90.79%和88.16%。

结论:医务人员就慢性乙肝患者发生LAM耐药后对健康教育内容及其方式的需求,有针对的提供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demanded by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amivudine-resistant,to provide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ir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ognosis.Method:152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amivudine-resista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questionnaire and their needs for health educ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atients had more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demands,most needed were knowledge about successiv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after lamivudine-resistant,the rate of both were 100%.Followed needs were knowledge about schedule and cost of antiviral treatment,the side effects of substituted drugs,the rates were 89.47%,85.53%,81.58% respectively.As to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100% of the investigators hope to get needed information by communicating with health workers directly.Others forms including regularly consulting with liver specialists and attending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 delivered by liver specialists,the rates were 90.79%,88.16% respectively.Conclusion:Pertinent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need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amivudine-resistant should be provided by health workers to promote their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ognosis.[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Lamivudine resistance;Health education;Investigation慢性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拉米夫定耐药HBV毒株伴随变异与YMDD变异的关系

拉米夫定耐药HBV毒株伴随变异与YMDD变异的关系

拉米夫定耐药HBV毒株伴随变异与YMDD变异的关系邵幼林;赵卫峰;陈良云;朱义玲;甘建和【期刊名称】《世界感染杂志》【年(卷),期】2008(8)2【摘要】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耐药(LAMr)HBV毒株伴随变异及其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扩增LAMr病人血清的HBVRT区基因,直接测序PCR产物.对测序发现含有LAMr变异的105例病人血清检测变异时HBVDNA载量,分为第1组含rtV173L/M或rtV207M/L/I变异、第2组含rtS213T变异、第3组不含此3种变异,共3组进行分析.结果①拉米夫定(LAM)治疗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耐药主要变异位点为YMDD变异,可以伴随rtL180M、rtV173L/M、rtV207M/L/I、rtS213T等变异,LAMr变异形式构成与基因型无关(P=0.2620).②rtM204I、rtM204V.rtM204V/I变异分别有38.8%、89.2%、73.3%伴随其它位点变异(P<0.0001).③3组测序发现变异时HBVDNA载量分别为(7.43±0.16)log10拷贝/mL、(5.01±0.90)log10拷贝/mL、(5.75±0.34)log10拷贝/mL(F=4.48,p=0.0240).结论 LAM治疗B、C基因型HBV感染的CHB病人耐药变异形式构成无显著差异,rtM204V变异较rtM204I变异更易伴随其它位点变异,伴随变异rtV173L/M、rtV207M/L/I可以增强YMDD 娈异HBV毒株的复制能力.u0000.8%、89.2%、73.3%伴随其它位点变异(P<0.0001).[3]3组测序发现变异时HBVDNA载量分别为(7.43±0.16)log10拷贝/mL、(5.01±0.90)log10拷贝/mL、(5.75±0.34)log10拷贝/mL(F=4.48,p=0.0240).结论 LAM治疗B、C基因型HBV感染的CHu0000病人耐药变异形式构成无显著差异,rtM204V变异较rtM204I变异更易伴随其它位点变异,伴随变异rtV173L/M、rtV207M/L/I可以增强YMDD娈异HBV毒株的复制能力【总页数】4页(P98-100,122)【作者】邵幼林;赵卫峰;陈良云;朱义玲;甘建和【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R446.6【相关文献】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耐药YMDD变异检测及对HBV表面抗原蛋白前S2影响的研究 [J], 张笠;刘小荣;高武;王勇平2.拉米夫定耐药感染者HBV基因与YMDD变异的相关性探讨 [J], 张志珊;蒋燕成;吴福林;王文杰;张璇;林慧英;林毅胜3.拉米夫定耐药与HBV YMDD变异关系的研究 [J], 田德英;许东;邢铭友;郭威;宋佩辉4.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YMDD变异类型的关系研究 [J], 徐玲娟;傅智敏5.耐拉米夫定HBV毒株伴随变异与YMDD变异的关系 [J], 邵幼林;赵卫峰;陈良云;朱义玲;甘建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8 #
Chinese Hepat ology, June 2003, Vol 8, No. 2
#论 著#
拉米夫定耐药 毒株的 RT 区序列分析
张继明 尹有宽 卢清 张清波 邬祥惠 翁心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拉米夫 定耐药 HBV 毒株部分 RT 区序列, 以了解 RT 区 YM D D 基序之 外 HBV 的 变异情况。 方法 采用 P CR 方法对拉米夫定临床耐药患者治疗前及耐药后血清 HBV 部分 RT 区序列进行扩增, 扩增 的核苷酸片段 覆盖 HBV RT 的 B 区~ E 区及 S 基因/ a0 决定簇, 对 PCR 产物进行直接测序, 将 HBV RT 区核苷酸和推导 的氨基酸序列 与治 疗前 50 株 HBV 野毒株序列和 Genebank 中 77 株不同基因型野毒株序列进行比较, 同时对 HBV 进 行血清分型 。结 果 60 例患 者 有 YM DD 变异, 其 中 26 例 为 adw 亚 型, 占 43. 33% ; 34 例 为 adr 亚型, 占 56. 67% 。 另 外 12 例 患 者 ( 16. 67% ) 未发现 YM D D 变异。16 例患者出现 11 个 RT 保守区氨基酸变异( 不包括 550 和 526 位氨基酸变异) ; 25 例患 者出现 19 个 HBV RT 非保守区氨基酸变异。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氨基酸变异不仅见于 RT B 区的 526 和 C 区 550 两个位点, B、C 区的其他位点、保守区以及 RT 非保守区也可发生多个变异。
=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YM DD 基序变异
Analysis of partial RT region sequences of lamivudine- resistant HBV strain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ZH A N G Jiming , YIN Youkuan , L U Qing , et al . H uashan H osp ital , Fudan Univer sity , S hanghai 200040
二、病毒学检测
肝脏 2003 年 6 月第 8 卷第 2 期
# 29 #
血清 HBV DNA 定量采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 药 盒购自达安公司, 在 PE5700 扩增仪上进行操作。
三、HBV RT 区序列扩增和测序 根据 HBV P 基因的保守区序列, 自行设计一对引 物。扩增的核苷酸片段, 覆盖 B 区~ E 区。引物序列 如下: 上游引物: 5c- GT A T GT T GC CCG T T T GT C CT C-3c ( nt 461 ~ 481) ; 下 游 引物 5c- CCT T GA CAT ACT T T C CAA AT A- 3c( nt 997~ 974) , 引物由上海申 友公司合成。血清 HBV DNA 的提取按文献进行[ 3] 。 PCR 的反 应体 积 为 50Ll, 反应 条 件是 94bC 预 变性 3min; 94bC 30s, 56bC 30s, 72bC 45s, 循环 35 次, 最后 72bC 7min。取 P CR 产物 5Ll 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对 扩增产物进行初步鉴定。阳性的 PCR 产物纯化后, 直 接在 ABI377 型 DNA 自动 荧光测序 仪上进行 测序。 测序标本共 122 份, 其中拉米夫定耐药株序列 72 份, 治疗前野毒株序列 50 份。 四、HBV 参照序列 参照序列包括 GeneBank 中不同基因 型 HBV 全 基因序列 77 份; 从治疗前临床标本中获得的序列 50 份。截取 H BV 全基因序 列中两条引物之间序 列, 用 于序列分析。 五、HBV 血清分裂 由于 HBV 的 S 基因完全与 P 基 因重叠, 而本文 设计的 P 基因引物的扩增片段包括 S 基因的/ a0决定 簇, 因而可用于 H BV 血清分型。根据 S 基因 122 位氨 基酸的赖氨酸/ 精氨酸 ( AAG/ CGG) 判断 d/ y 的特异 性; 以 S 基因 160 位氨基酸的赖氨 酸/ 精氨 酸( AAA/ AGA) 判断 w / r 的特异性。 六、拉米夫定耐药 H BV RT 区序列分析 核苷酸序列分析采用 NT I Vect or 5. 5 分析软件, 将拉米夫定耐药患者 HBV RT 区核苷酸序列、推导的 氨基酸序列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 夫定治疗前及 GeneBank 中不同基因型 HBV RT 区核苷酸序列和推 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以发现 RT 区内可能与拉 米夫定耐药有关的新的氨基酸变异。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和标本
作者单位: 200040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病例为 2000 年 10 月至 2002 年 5 月在我院门诊 治疗及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共 72 例, 全部符合 2000 年西安会议 制定的慢性乙 型肝炎的诊断 标准。 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 1~ 5 年, 平均 1. 5 年, 并符合 临床耐药诊断标准: ( 1) 血清 H BV DNA 转阴后又出 现 HBV DNA 反跳, 至 105 拷贝/ m L 以上; ( 2) 排除拉 米夫定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差而引起的 HBV DNA 反跳; ( 3)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 AL T 升高。32 例患者 用非基因测序方法( RELP 、基因芯片、荧光 PCR 等方 法) 检测出 YMDD 变异。所有患者留取出现耐药时的 血清标本, 其中 50 例患者留有治疗前标本。血清标本 于- 70bC 冰箱内保存。
结果
一、血清 H BV DNA 水平 72 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 HBV DNA 水平平均为 ( 6. 09 ? 0. 12) Log , 拉米夫定治疗前 HBV DNA 水平 为( 7. 83 ? 0. 24) Log , 耐药后 HBV DNA 水平低于治 疗前( P < 0. 05) , 但有 5 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 HBV DNA 水平高于治疗前。 二、HBV 血清型
= Abstract> O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partial RT r eg ion sequences of lamivudine- resistant HBV strains from patients w 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to evaluate the amino acid v ar iances outside HBV YM DD mot if. Methods 72 patients w ith chronic hepat itis B treated by lamivudine for ov er 1 y ear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the pat ients had breakthrough of serum HBV DNA lev els and AL T flare up and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being lamivudine- resistant. Partial RT regio n sequences of lamivudine- resistant HBV strains and pretreatment HBV wild strains w er e amplified by PCR using specific primers flanking B- C r eg ions o f R T and / a0 determinant of S gene. Nucleotide and predictive amino acid sequences w er e compar ed w ith wild- ty pe HBV sequences from pretreatment serum samples and Genebank. Results YM DD mutations occurred in 60 patients w ith chronic hepatitis B, 26( 43. 33% ) w ith seroty pe adw, 34( 56. 67% ) w ith serotype adr , the rest of the patients ( 16. 67% ) had no YM DD mutation. 11 amino acid variances in conserved r eg ions of RT other than variances at amino acid position 550 and 526 were found in 16 patients. An additio nal 19 amino acid var iances in non- conserved regions of RT w ere also detected in 25 patients. Conclusion L amivudine- resistant HBV strains may harbor several amino acid v ar iances, not only in the no n- conserv ed r eg ions o f R T , but also in the conserv ed regions outside YM DD motif.
= Key words> Hepatitis B; Lamivudine; Y M DD motif mutat ion
近年来, YMDD 基序 之外变 异的研 究受到 了重 视。已 发 现 RT 保 守 区 的 其 他 变 异, 如 A527T 、 A 546V 、V 553I 变异也与拉米夫定耐药有关[ 1] 。此外, RT 非保守区的 某些变异可补偿 YM DD 变异株的低 复制能力, 导致 Y MDD 变异株复制增强[ 2] 。本研究通 过分析临床上获得的拉米夫定耐药 HBV 毒株部分 RT 区序列, 并与拉米夫定治疗前的野毒株序列进行比较, 以了解 RT 区 YMDD 基序之外 HBV 的变异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