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疗效的观察体会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疗效的观察体会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疗效的观察体会发布时间:2022-06-02T03:05:06.94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8期作者:郭旭飞申晓静[导读] 目的:分析对乳腺癌放疗后伴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郭旭飞申晓静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放疗科 030013摘要:目的:分析对乳腺癌放疗后伴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

结果:2组护理前皮肤损害严重程度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皮肤损害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肤修复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P<0.05。

结论:对于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皮肤损害程度,并可促进其皮肤修复。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皮肤损害乳腺癌是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这也使得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

现阶段放疗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重要形式,可促使癌细胞杀灭,然而放疗同时也会引起副反应,如常见的皮肤损害,该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所以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使其皮肤损害修复[1]。

以下将分析对于乳腺癌放疗后伴随皮肤损害患者开展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100例乳腺癌放疗后伴皮肤损害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46~78岁,均值为(60.7±1.4)岁。

对照组:5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45~79岁,均值为(60.6±1.5)岁。

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即进行皮肤状态的检查以及评估,确保其皮肤的清洁以及干燥,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要点;观察组联合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方法为:(1)放疗前皮肤护理:告知患者所佩戴的手表、项链等相关金属物品全部摘除,防止射线吸收的进一步增加。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及护理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及护理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及护理目的:观察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80例适应保乳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行根治性放疗,总量60~70 Gy,6~7周完成,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80例全部按时完成放疗,无溃烂和感染,无4级皮肤反应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是存在的,但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局部皮肤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发病高峰以40岁左右女性为主[2]。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以放疗,在欧美、日等国家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且有大量文献资料证明,无论是在长期生存率或者是在局部制控率方面,该治疗方法与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3],但在其心理健康、美学等高质量生存方面却占明显优势。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1月-2007年12月在本科放疗的保乳术后患者80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0岁,均为女性。

病理类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8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导管内癌7例。

纳入标准:为达到美容效果,保乳术患者应满足以下要求:(1)乳腺单发病灶,最大直径≤3 cm;(2)乳腺与肿瘤相比要有足够大小,行肿瘤切除术后,乳腺外形无明显畸形;(3)肿瘤位于乳晕区以外;(4)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或有单个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5)无胶原血管病史;(6)患者愿意接受保乳手术。

1.2 方法所有保乳术患者,均作乳腺肿瘤切除术与同侧腋窝淋巴结解剖,术后2周左右行放射治疗。

若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放疗仅照射患侧乳腺,胸壁;若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则需要照射患侧乳腺、胸壁、腋顶及锁骨上淋巴结。

放射源选用6MV-X切线野照射,加用30°楔形板,切线大野采用两对穿野同中心不规则半野照射技术,照射50 Gy/5周,2次/d,每次100 cGy,两切线野轮照。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皮肤护理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皮肤护理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皮肤护理张珍娣王秀杏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73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皮肤反应和护理对策。

方法:根据放疗的进程、射线剂量的累加,照射野皮肤反应也逐渐加重,针对患者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在各时期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皮肤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73例有4例无反应,69例发生不同程度皮肤反应。

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出现皮肤反应是不可避免的,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轻照射野皮肤反应,减少并发症,是患者顺利完成放疗计划,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放疗;皮肤反应;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1.042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且以大中城市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高峰以40岁左右的女性为主[1]。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辅以放疗与乳腺癌根治术的生存结果相同[2],但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放疗成为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但是,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首先发生的不良反应是皮肤反应,护理不当会影响治疗和美容效果,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2010年3月 2012年3月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7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3例,均为女性,年龄26 66岁,平均年龄43.5岁。

全部采用直线加速器治疗。

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分级。

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放疗后皮肤反应分为5级[3]:0级,无变化;1级,滤泡样暗红色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2级,触痛性或鲜红色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4级,溃疡、出血、坏死。

2结果0级皮肤反应4例,1级皮肤反应40例,2级皮肤反应26例,3级皮肤反应3例,无4级皮肤反应。

3护理3.1心理护理乳腺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应激,导致不同程度的抑郁、悲观、忧虑、慌乱、焦虑、失去理智等心理改变和行为失常[4],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皮肤护理研究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皮肤护理研究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皮肤护理研究目前,放射治疗是预防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整个放疗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皮肤反应,。

皮肤放疗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关系着放射治疗的完成与病人术后的愈后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胸壁皮瓣变薄。

因此,照射部位的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要用粗、硬的毛巾和肥皂、沐浴露擦洗,只能用柔软毛巾沾干;可用温水淋浴清洁。

平时建议穿宽松、柔软的全棉质开衫内衣,以方便胸部通风。

身上的标记线要保持清晰,如模糊不清则应由治疗医师重新标记,不可自行随意描画、涂改。

医生提醒,放疗期间,照射部位不能涂油膏、含金属离子的抗生素软膏或酒精等刺激性药物,以免加重放疗反应,不能热敷、冷敷或做理疗。

有红斑或烧灼感时,一般可以不做处理;如奇痒难忍,可用手轻轻拍打局部,切忌手抓和摩擦,可通过局部涂抹无刺激的婴儿润肤乳止痒。

出现干性表皮脱屑时,切忌撕剥脱屑的表皮,应注意保护皮肤,脱屑现象会随时间延长自然消退。

乳腺癌放疗患者的放射性皮肤反应是正常的现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经过合理用药及护理,可以完全实现康复痊愈。

皮肤反应的护理1、放射治疗早期护理放射治疗第1~2周,累计剂量1000~2000cGy,由于血管扩张,血浆的成分从毛细血管渗出[6],此期的皮肤反应为潮红、发热。

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知识指导,告知此种现象是放射治疗的正常反应,不需特殊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及过冷、过热、酸碱刺激,穿宽松棉质衣服,适时保持患侧肢体外展位以充分散热。

本组260例患者均出现皮肤潮红、发热,未予特殊处理。

2、放射治疗中期护理放射治疗第3~4周,放射治疗累计剂量3000~4000cGy,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多,表皮再生所需的时间延长,出现与细胞死亡有关的继发反应[6],分干性皮炎和湿性皮炎。

干性皮炎皮肤痒时不可涂乙醇或刺激性油膏止痒,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皮肤反应,可用手轻轻拍打局部皮肤,每天涂消毒干燥的滑石粉,禁用手挠抓,以免加重局部皮肤的损伤;湿性皮炎时可用安信纳米凝胶外涂3次每天,预防及治疗局部皮肤感染,水疱较小时可待其自然吸收,但须注意防止破皮,水疱较大时予消毒、抽液,再以纱布加压包扎;治疗过程肤色会变黑、脱屑,告知患者忌用手指直接接触或用手剥干燥、脱屑的痂皮,以免损伤皮肤而延迟愈合。

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反应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反应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反应中的应用柯淑梅;黄锦玲;林淑敏【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乳腺癌手术后放疗皮肤反应中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手术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断放疗人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乳腺癌手术后实施放射治疗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皮损程度,减少中断治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11【总页数】2页(P872-873)【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乳腺癌;放疗;皮肤反应【作者】柯淑梅;黄锦玲;林淑敏【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福建,厦门,36100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福建,厦门,36100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福建,厦门,3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乳腺癌属于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居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近年来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1]。

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为实施根治性手术,配合辅助放疗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放射治疗属于物理性治疗方法,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复发,但是同时会对放疗的部位带来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2]。

我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乳腺癌放疗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础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

责任制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问皮肤的影响

责任制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问皮肤的影响
励 患者多饮水 , 以增加 尿量 , 促 进 放 疗 后 产生的毒素排 } I J 体外 。 ( 3 ) 放 射 性 皮 肤 反 应 的预 防 : 有 效 的 预 防措 施 是 减 少 放 射 性 皮 肤 反 应 的 最 关 键
2 0 0 0 0 2上 海 市 黄 浦 区 中 心 医 院 一 病 区
放疗 不仅杀伤肿瘤细胞 , 还能损 伤正 常组织 , 可使放射野毛细血管发生反射性 扩张, 淋 巴回流障 碍 , 局 部形 成充 血性 反 应, 出现 红 斑 , 严 重 者 导 致 血 管 损 伤 和 微循环 障碍 , 即为不 同程度 的皮肤 反应 。 严 重 的放 射 性 皮 肤 反 应 又 是 致 使 乳 腺 癌
d o i : l 0. 3 9 6 9 / j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l 3.
07. 3 4 4
疗进行 治疗 。观察 组 I 。 皮肤 反应 3 5例 ( 8 9 . 7 %) , Ⅱ。 4例 ( 1 0 . 3 %) , 没有 出现 停止治疗 的现象 , 皮肤 反应较 轻 , 与 对照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护理。
l 5~ 2 8天 观 察 患 者 的 皮 肤 反 应 , 对 照 组
l 。 皮肤反 应 1 4例 ( 3 5 . 9 %) , Ⅱ。 反应 1 5
例( 3 8 . 5 %) , l l I 。1 0例 ( 2 5 . 6 %) ; 对 照 组 Ⅲ。1 O例 患 者 停 止 放 疗 进 行 治 疗 。 观 察 组 l。 皮肤 反应 3 5例 ( 8 9 . 7 %) , Ⅱ。4例
讨 论

要 目的 : 探 讨 责任 制 护理 对 乳腺 癌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摘要】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是患者常见的问题,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于修复这些损害起着关键作用,其定义与原则包括清洁、保湿、预防感染等。

研究显示,标准化皮肤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修复效果,并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标准化皮肤护理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适感,改善心理状态。

合理的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患者十分重要。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的具体作用机制,并完善相关护理方案,以更好地帮助乳腺癌放疗后患者修复皮肤损害,改善生活质量。

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更多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标准化皮肤护理、修复效果、减轻损伤、生活质量、并发症预防、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挑战、结语1. 引言1.1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常见问题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放疗过程中,皮肤受到辐射的直接损害,可表现为红肿、瘙痒、脱皮、水肿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放射性皮炎,甚至形成溃疡。

这些皮肤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引起疼痛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患者会因为皮肤损害而感到焦虑、抑郁甚至失去信心,影响他们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有效修复和保护放疗后皮肤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标准化皮肤护理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皮肤损害并提高生活质量。

1.2 标准化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标准化皮肤护理是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皮、发红、水肿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标准化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减轻这些皮肤损伤,促进皮肤修复,提高治疗效果。

标准化皮肤护理包括清洁、保湿、照顾皮肤破损处等步骤,符合规范的护理操作能够有效防止感染,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研究论文: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40例临床观察

研究论文: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40例临床观察

96218 临床医学论文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4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20xx年3月―20xx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的对象,取同期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保乳术。

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皮肤护理,进一步对两组患者皮肤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观察组皮肤反应I级明显多于对照组,II级、III级以及IV级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在临床中,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通常会采取保乳手术[1]。

但是,基于保乳手术后的放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因此,针对皮肤反应采取有效护理方法非常关键。

本次重点评价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纳入研究的观察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于20xx 年3月―20xx年3月收治我院,年龄分布在28岁至65岁,均值(46.7±1.3)岁;病灶直径0.6cm至3.2cm,平均(1.9±0.3)cm;左乳27例、右乳13例。

同期对照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分布在29岁至64岁,均值(46.8±1.2)岁;病灶直径0.7cm至3.3cm,平均(1.9±0.2)cm;左乳28例、右乳12例。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保乳手术治疗,并在放疗过程中使用6MeV-X射线进行调强放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避免患者局部皮肤受到刺激及污染,并保持皮肤的干燥及清洁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皮肤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进行放疗后0.5h,指导患者于病床行平躺位,采取10毫升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5毫升,联合8万U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在照射野局部皮肤表面进行均匀喷洒,维持约10分钟,采取无菌面前,将患者表面岩性物质拭去,同时将没有被吸收的药液擦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导致 患者 中段治疗,严重 影响治疗效 果。 本文 主要 分析护理 干预对乳 腺癌术后放 疗皮肤 的影响, 结果显 示 : 观察 组患者的放疗后皮 肤损伤程度 明显低于对照
【】 3 米爱 芬,付英 秀 . 预见性 护理干 预对减 轻放 射性 皮炎 的疗效 观
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65 : 83 . J. 0 9 () 3 -9
徐 寅种① 张坦① 张成 香②
【 关键词 】 蜡泪样 ; Lr病 ; 发育障碍 ; 流波状 ei
d i 1 . 6  ̄i n17 - 9 52 1.90 1 o : 03 9 .s . 4 4 8 .0 22 .6 9 s 6
1 病 例 介 绍
种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疾病, 也有少数人认为是骨膜下毛细血
跖骨,骨皮质呈 明显不均匀性及不规则波浪状增厚 ,最厚 处达
边上 ,可达肢体末端 。病变与正常的部位分界清晰,软组织
08c . m,沿 骨干长轴分布,以第 3楔骨为甚 ,增厚的骨皮 质并 可有钙化 。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鉴别诊 断 :1 骨斑 点症 : ( ) 为海绵骨的多发斑 点状骨质硬 向髓腔内、外突起 ,致髓 腔变窄,临近软组织受压 ,余左足诸 化 ,并无 骨质 的蜡泪状新骨形成。( 石骨症 : 2 ) 全身骨质普遍 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考虑为蜡泪样骨病。实验室检查 : 血 硬化 ,皮质增厚。髓 腔变窄 ,骨轮廓无波浪状变形,易骨折。 沉、类风湿因子,血钙,血磷均无异常,行手术切除第 2跖骨。 ( 硬化性骨髓炎 : 3 ) 多发于单个骨,皮质增厚 ,局部变形隆起 , 病理报告 : 切片示小梁骨,表面有一软骨组织 ,部分小梁骨较 髓腔增生硬化 ,局部可见骨皮 质破 坏及新生骨膜。f 条纹状 4 1 细,部分小梁骨粗 大不规则,小梁 间大多为脂肪结缔组织,别 骨病 : 长管状骨 的干骺端有纵行的条纹 ,条纹长度与骨 的生 处为增生的纤维组织。病理诊断 : 左足蜡泪样骨病。 长速度一致 。髂骨受 累条纹以髋 臼为 中心呈扇形分布,病变
1 统计学 处理 . 4
使用统计 学软件 S S 80 P S 1.对所得数 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
P O0 <. 5为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皮肤损伤程度 .
观 察组 患者 的意义 (< .5,具体见表 1 尸 00 ) 。 22 中断放疗 率 . 观 察组 患者接 受放 疗后因皮肤 损伤 而导
观察组年龄 3 ~ 1 9 6 岁,平均 (834 .) 4 .. 2 岁,病 程 1 9 月,平 - 6  ̄个 均 (.±1 ) 37 . 个月 ; 5 对照组年 龄 3 ~ 6岁,平均 (7 ± . 岁, 76 4 . 49 2 ) 病程 17  ̄ 个月,平均 (.± . 个月。两组患者 均无重 大心肺 25 0 ) 7 系统疾 病,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治疗。 1 护理方法 . 2 1 . 对照组 .1 2 对 照组使 用乳腺 癌放疗 常规 皮肤 护理方 法,
保 持患者皮 肤接触 的床单被套干燥 柔软舒 适 ,避免 摩擦,观 致 治疗 中断 的百分率 明显 低 于对照组 ,差 异 有统计 学 意 义 察皮肤颜色 、疼痛感等变化 ,及时对症 处理 。
1 . 观察组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 放射性治疗皮肤 的针对性护
< .5,具体见表 2 00 ) 。
恶性疾病 的首位 ,且发病 有年轻化的趋势。乳 腺癌 的发病原
因目前并未明确,有报 道称与病 毒、非 典型增生等乳腺 基础 疾 病、心理因素以及遗传 因素有关 。手术 切除病灶及 周围 淋巴结 构一直是乳腺癌治疗 的最 主要方 式, 目前放 射性 治疗
越 来越 多地应 用到 乳腺 癌根治手术 治疗后 的辅 助性治疗 中, 并取得了较好 的临床效果 。
《 国 学 新 第9 2期( 第29 2 2[o 护理 园地 H lu n 中 医 创 》 卷 9 总 3期)0  ̄l月 1z ui a d y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 的影 响研究
胡 晓云① 代 福 兰① 王 玲 ①
【 摘要 】 目的 : 分析护 理干预 对乳腺 癌术后放 疗皮肤 的影响 。 法 : 方 选取 本 院 2 0 年 6 一00年 6 09 月 21 月门诊及住 院收治 的乳 腺癌患 者
院学报, 0 0 2 ()69 6 0 2 1 , 24:2 — 3 .
的治疗信 心,避免其 因严重 的皮肤 损伤而中断治疗,具 有重
( 收稿 日 : 0 2 0 — 3 ( 期 2 1— 6 1) 本文编辑 : 陈丹云 )
个案报道 Ge n a d o a b o a
左足蜡 泪样骨病 1 例报道
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 .5,放疗后 因皮肤损伤而导致 治疗 中断的百分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 (< .5。结论 : P 00 ) P O0 ) 护理 干预可以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
放疗患者 的皮肤损伤程度 ,减少治疗 中断率 ,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护理干 预 ; 乳腺癌 ; 放疗 ; 皮肤
果 最大化 ,杀灭 手术 残 留的肿瘤 细胞 ,提高手 术治疗 效果 , 防止疾 病复发 。但是 其也可 以导致许多副作用 的发生 ,如患 大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Ⅲ 唐进华 ,谷 山燕 . 种方法治疗乳腺癌放 疗后 Ⅲ 皮肤损伤效果 1 两 度 比较 [ . J 现代 中 医结合杂志,2 0 ,1 ( : 5 6 . ] 西 0 9 5 ) 6 —6 3 [ 沈 红霞 ,李琛 . 2 ] 乳腺 癌病人 术后放 射 治疗 的皮肤 反应 预防及 护
表1 两组患者皮肤 损伤程度} 较 例(o o) /
理 干预,具体如下。( 心理护理 : 1 ) 护理人 员在放疗 前,应 当
密切关 注患者 的心理变化 ,积极 主动与患者及其家 属进行心
理沟通 ,告 知其 放疗对 于疾病康 复的作用 ,放疗 中可能 出现
的副作用以及可 以采取 的有效 护理措施 ,使其建 立起治 愈疾
2 讨 论
也可见于脊柱骨,颅 底可硬化增厚,多为两侧对称发病 。
参 考 文 献
【 杨克勤 . 1 】 骨科手册 [ .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 . 90 1 3 【 李 铁 一 . 科 x线 诊 断 学 【 ] 津 : 津 科 学 技 术 出 版社 , 2 ] 儿 M. 天 天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观 察标准 . 3
1 . 患者皮 肤损伤程度 .1 3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 的放疗
处皮肤损伤程度 ,分为五级。 1 : 级 干燥脱 屑,出现轻度红斑 ;
2级 : 中至 重度红斑, 出现 中度水肿, 渗出液 局限于皮肤褶皱处 ; 3级 : 渗出液超出皮肤褶皱处 ,皮肤肿胀 出血; : 4级 皮肤溃疡 、 坏死 ; 级 : 5 死亡。 1 . 中断放疗率 .2 3 观察两组患 者中因皮肤损 伤副作用 而中
进行 细菌培养 [ 3 】 。
①湖北省远安县中医医院 通讯作者 : 胡晓云
Me ialn o a in o i a V . , . 9 0c ,01 dc n v t f I o Ch n o1 No 2 t 9 2 2
乳腺癌是 女性常见 的恶 性肿瘤性疾病 ,其发病率居女性
组 )00 ) < .5,放疗后 因皮 肤损伤而导致 治疗 中断的百分率 明
显低于对 照组 f< . ) P 0 5。可见 ,采 取针对 性 的皮肤 护理 ,可 o 以减少甚至避免 接受放射性 治疗患者 的皮 肤损伤,增强患者
[ 曾一红 . 疗病人的皮肤反应 问题 及护理对策 [ . 江 民族 医学 4 ] 放 J右 】
管扩张所引起的骨膜和骨异常生长或 由感染引起 f 2 1 。蜡泪样骨
患者,女,5 2岁,左 足疼痛 6年静止时无感 觉 ,后 逐渐
加重前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查体 ,左足部肌 肉萎缩,皮肤颜 病好发于四肢长管状骨,下肢较上肢多见,多侵犯单一肢体的 其他骨如骨盆、 肩胛骨、 脊柱和颅骨也有发病 。 色正常、无发热 ,无类似家族史,无创伤史。X线表现 : 左足 单个骨或多数骨, 第 3 、5 、4 跖骨,外侧楔骨及骰骨,见有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 临床无特殊症状 ,仅有疼痛,逐渐加重,x线关节不受累,骨 流 硬化,其第 3 跖骨密度异常增 高,皮质增厚 ,髓 腔变窄等。x 增生部分呈直线选择性分布在一侧肢体诸骨的同一侧,呈 “ ,受累骨皮质增厚 ,腔闭塞。形如融化的蜡滴流在蜡烛 线诊断 : 蜡泪样骨病。C 左足骰骨、外侧楔骨及第 3 、5 波状” T: 、4
d i 03 6  ̄i n17 — 9 52 1 .9 6 o :1.9 9 .s. 4 4 8 .0 22 . 0 s 6 0
乳腺癌是我 国女性 的首位恶 性肿瘤性疾病 ,主要治疗方 法为根治性手术 治疗,加上辅助性 的放疗可以显著增 加治疗效 果 l l I 。放射性治疗是一种物理性疗法,可以增强手术效果,减 少术后 复发率 ,但是 也带来了皮肤损伤等诸多副作用。本文主 要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 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o
16例 ,均采取手术根治性 治疗 + 2 术后放 疗的治疗模 式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组各 6 例。对照组使用 乳腺癌放疗 常规皮肤护理 方法,观 3 察组患 者采 用放射性 治疗皮 肤的针对性护理干 预,比较两组 患者的皮肤损伤程 度与放 疗中断率的差异。 结果 : 观察 组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程
放射性治 疗是 一种物理疗法 ,是 目前 临床治疗恶性疾 病
湖北 远 安 4 40 42 0
常用 的治疗方 式,其通过使 用不同能量的射线对肿瘤部位 进 行 照射,抑制和杀灭 肿瘤细胞 ,配合手术治疗 可以将治疗 效

9 — 1
护 理 园地 Huiu n i 《 国 学 新》 卷 2期( 第2 期)o  ̄l, l a d 中 医 创 第9 9 总 3 21 O y 9 2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