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调方干预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脓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疾病,由于其病情急性危重,死亡率极高,对临床医生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肾损伤是与脓毒症相关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

依达拉奉是一种靶向性的治疗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其已经被证明可以对肾损伤有保护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择依达拉奉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脓毒症大鼠中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依达拉奉在脓毒症大鼠中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肾功能的影响;研究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肾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程度和肾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中肾损伤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

三、研究方法1.实验动物及建模选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组为正常组、脓毒症组、依达拉奉治疗组。

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采用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注射剂量为10mg/kg,同时与对照组随机分组。

2.实验干预方案依达拉奉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剂量为10mg/kg,腹腔注射给药,一天一次,治疗连续3天。

正常组和脓毒症组给予等体积的注射用生理盐水。

3. 实验指标观察大鼠肾功能:采用血清肌酐、尿素氮进行检测。

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程度和肾细胞凋亡情况。

检测肾组织相关信号通路: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NF-κB、JNK信号通路相关指标。

四、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明确依达拉奉在脓毒症大鼠中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我们预期结果将呈现出,依达拉奉可以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中的肾功能障碍和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能够减轻肾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程度和肾细胞凋亡。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一、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肾脏缺血、毒性损伤和感染等因素。

其中,感染是造成AKI 的常见原因,而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后最常见的严重病理生理反应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

目前临床治疗脓毒症AKI的方法有限,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乌司他丁(Ulinastati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炎、抑制凝血和保护内皮功能等多种作用。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脓毒症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但其在脓毒症AKI方面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乌司他丁在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保护作用。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如何?2、乌司他丁能否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等途径降低脓毒症大鼠的器官损伤?3、乌司他丁在脓毒症中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三、研究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

采用腹腔注射革兰氏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滴度为1x108 CFU/mL,建立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

2、药物干预的设计:在脓毒症建模后,将乌司他丁按不同剂量(10、20、40 mg/kg)分别注射到乌司他丁处理组的大鼠体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检测指标的采集:在模型建立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分别采集大鼠血液和肾脏组织,检测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的水平;采用肾脏形态学方法和生化指标(尿素氮、肌酐等)评估肾脏损伤的程度。

炎症反应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双石汤调控机制的研究

炎症反应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双石汤调控机制的研究

7 d迅 速 降 至 正 常 。但 病 毒 感 染 时 C R P水 平 无 太 大 变 化 , 阳性 率 极低 。因此 , C R P既 可作 为 细 菌 感 染 的 指 标 , 又 可 作 为 细菌 感 染
做 任 何 干预 措 施 , S H R大鼠采取 S H R O B模 型 , 时间为 1 2周 , C组 造 模 后 每 日予 双 石 汤 灌 胃, W 组 予 达 美康 灌 胃, B组 不 予 药 物 干 预 。
对细菌感染 的诊 断 P C T比 C R P具 有 更高 的敏感 性 及 特 异性 。 而C R P与 WB C之间诊断细菌性感 染 时敏感性 及特 异性差异 无
摘 要: 目的 探讨 “ 双石汤” 通过调 控代谢综合征 大鼠模 型 炎症 因子 水平 , 降低 S O C S一 3表达 水平 , 改善 MS状 态的机理 。方 法
S H R大鼠 9 0只随机分成 空白 B组、 中药 C组 、 西药w 组, 三组再各分三 小组 , 每 小组 1 O只 ; 健康 s D大鼠 1 0只为正 常 N组 。N组不
含量 非常低 , 一般小 于 l O m g / L , 当机 体 遭 受 感 染 时 , C R P的 合 成
在 4— 6 h内迅速增加 , 3 6—5 0 h达到高峰 , 含量可 为正常值的 1 0 0

1 0 0 0倍 ; 其半衰期较 短 , 为 4—6 h , 在经 过合 理 的治疗 后 , 3—
E f e c t s o f I n f l a mma t o r y Re a c t i o n o n R a t Mo d e l o f M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e a n d S t u d y o n Re g u l a t i o n

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构建与评价

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构建与评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1249·研究原著·张胜,男,1989年生,河北省沧州市人,回族,宁夏医科大学在读硕士,医师,主要从事重症医学研究。

通讯作者:王晓红,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 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4文献标识码:B投稿日期:2019-07-03 送审日期:2019-07-05 采用日期:2019-08-21 在线日期:2019-10-23Zhang Sheng, Master candidate, Physician,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4,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aohong, MD, Chief physician, Associate professor, ICU,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4,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构建与评价张 胜1,白吉佳2,徐艳萍3,王晓红2 (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ICU 科,3心脏中心功能检查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4)DOI:10.3969/j.issn.2095-4344.2464 ORCID: 0000-0002-9840-8260(张胜)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为心脏整体可逆的功能障碍,但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仍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将显著增加脓毒症患者病死率。

清热解毒方对脓毒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清热解毒方对脓毒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50 8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 0 08年 l 2月第 1 4卷第 6 期
实 验 研 究
清 热解 毒方 对 脓 毒症 大 鼠的治 疗 作用
刘 洪斌 吴成 中 李 东华 王 , , , 倩 杨 秀竹 薛小平 张艳 萍 , , ,
摘要 目的 : 观察不同剂量清热解毒方对脓毒症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A s atObete T t ytem cai f i eJ u清热 解毒 )Fru etgaccli tn bt c: jci os d ehn mo n R i D ( r v u h s Q g e o l i tan ea lao m anr i g i
adp nt e C P a spi m d1Me o s s gaspi m e i ue yC P tesp cr s ee r t i n u c r( L )r t oe. t d U i s o ln cdb L , t t w r e e wt u te c h n e s d d h e i a ta d h 3dfrn dss fi i et c o Qn e i D o u r 2h T e¥l nb c e i a m ts slnedt — ie t oe q d x at f i R e uF r l f .h e l i hmc pr e r。 M o x fe olu r g J m ao 7 M o l a a e el x o

1 水平 显著 升高 , 主要脏器 的病理组织学呈现明显损 害; 清热解 毒方 大剂量(4gk 体 重) 2 /g 组死亡率显著 降低 , 血清生化指标
明显改善 , 血清 c一反应蛋 白、 内毒素、 脂多糖结合蛋 白及 单核细胞 趋化 因子 一1 水平 显著 降低 , 主要脏器 的病理 组织学 改变 明显减 轻。 中、 小剂量 的各项检查虽均有明显改善 , 7 但 2h动物死亡率并未显著降低 。结 论 : 清热解毒 方可通过清热解毒和 通里攻 下的双重作用机制 , 拮抗和降低 内毒素的致炎作用 , 降低脂 多糖结合蛋 白和单核细胞趋 化因子 一1 水平 , 从而减轻脓毒

白芍总苷对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抗炎作用研究

白芍总苷对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抗炎作用研究
清 I一 、I - T F 仅水 平 ,同时 比较 3组 大 鼠 湿/ L 1 L6及 N - 干肺 比值 。 结果 :术后 4 8 h对 照 组 、则 分 别为 9 . % 、5 . % 、6 . % ,模 型 组 及 干预 组 的 大鼠存 活率 明显 25 00 75
子水 配制 白芍 总苷药 液 ,浓度 为 5gL / 。
23 方 . 法
2 3 1 模 型制 备 ..
模 型 组及 干 预组 大 鼠采用 盲 肠
结扎 穿 刺 术 制作 脓 毒 血 症 动 物 模 型 _ 。大 鼠于 术 2
前 1 食 ,用 2 2h禁 0%乌 拉坦行 腹 腔麻醉 后 ,常规 消毒皮 肤 ,在腹 中 线 偏 下 方 作 1—1 m 切 口, .5 c
0 9m . g白芍 总 苷 药 粉 加入 0 5ml 0 5 羧 甲基 . 的 . % 纤维 素钠溶 液 中 ,配 制成 混悬溶 液 ,使用 时用 去离
应 。机体 发 生 脓 毒 症 后 ,体 内 的 内 毒 素 、T F及 N I一 L1等水 平 明显升 高 ,各 种炎 性细 胞 ,包括 巨 噬细 胞 、内皮 细 胞等被 激 活 ,产 生大 量 自由基 ,从 而导 致 各器 官 功 能 受 损 J 本 研 究 在 建 立 脓 毒 血 症 动 。 物 模 型的基 础上 ,观察 白芍 总苷 干预 后各 炎症 细胞 因子 的变 化及肺 脏 干/ 湿肺 比值 的影 响 , 旨在 探 讨 其 对脓 毒症 的抗 炎效 果 。
56 7
新 医学 2 1 0 2年 8月第 4 3卷第 8期


白芍 总苷对 脓 毒症 大 鼠模 型 的抗 炎 作 用研 究
谢长江 谢 富华 张珊 珊 李 威
[ 摘

营养代谢分子发挥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营养代谢分子发挥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营养代谢分子发挥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是全球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虽然早期炎性因子"风暴"导致器官损伤,后期免疫抑制与预后不良紧密相关,但是炎性因子抗体疗法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并未能显著降低脓毒症病死率。

2020年"拯救脓毒症运动"儿童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提出:细胞能量耗竭是诸多脓毒症治疗方式失败的潜在原因,脓毒症代谢治疗(营养治疗和免疫干预)是必要的。

现就营养代谢分子在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调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辅助代谢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脓毒症与免疫细胞代谢异常脓毒症发生发展伴随机体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近五年来,脓毒症免疫代谢备受关注,改善免疫细胞代谢紊乱有望为治疗脓毒症带来新的希望。

1.1 脓毒症代谢紊乱与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早期应激激素和促炎因子诱导糖异生及胰岛素抵抗,表现为应激性高血糖;随后,糖酵解、肝糖原分解和脂解作用增强,脂肪酸氧化增强,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出现恶病质倾向;最终,多器官功能障碍时,细胞代谢表现为适应性速率减慢。

1.2 脓毒症免疫细胞内代谢紊乱与免疫功能失调:抗炎与促炎反应在脓毒症进展中同时存在,免疫细胞代谢途径与炎症反应状态(促炎或抗炎)紧密相关。

脓毒症早期,先天免疫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转换为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增加,呈高炎症状态。

乳酸是糖酵解的产物,是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发挥促炎作用的主要调节因子[6]。

脓毒症急性期巨噬细胞糖酵解由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介导;免疫耐受时,HIF-1α通路受抑制,促进代谢途径由糖酵解向脂肪酸β氧化转换,抗炎反应增强;该过程受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转录因子、代谢物质及激酶等调节。

清热解毒方改善脓毒症大鼠脏器功能的比较

清热解毒方改善脓毒症大鼠脏器功能的比较
中国中西 医结 合外科 杂志 2 1 年 4 0 2 月第 1 卷第 2 8 期
17 5
主要 特征 的病 理过 程 中发 挥着 重要 作 用 。降解 细 胞
达 , 为地调 节 MMP 9 T MP 1 间的平 衡 , 变 人 一 和 I 一之 改
外 基质 (x aeua m tx c 是 肿瘤细胞侵袭 、 et cl l a i E M) r l r r, 转 移 的重 要 步骤 , 在肿 瘤 侵袭 转移 中起 关 键性 作用 。 激 活 的 M P 的活 性 受 特定 TM s 调节 , 中 Ms IP 的 其 TMP 1 MMP 9的特异 性 抑 制剂 。本 实验 显 示 在 I 一是 一
S O 一 细 胞 MM 一 K V3 P 9的 表 达 , 减 少 穿 越 Ma i l 能 tg re
的 S O 一 细胞数 。李博等[ g 可减少乳腺癌 细 K V3 3 3 1 R
胞 (C 一) M F 7分泌 M P 9表达量 随 R 3 M 一 g 浓度增高 而
减 少 。本 研 究 还 显 示 促 进 TMP 1 表 达 , 且 随 I 一的 并 着 药 物浓 度 的增 加 及 时 间 的延 长而 增 强 。TMP 1 I 一
结果 : 清热解毒方, 尤败酱草能够提高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 并显著降低血小板 C 6P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 <O 5。给药 D2 P .) 0
3 后 , 型组 比较 , d 与模 各清热 解毒方组在不 同程度上 降低 了A T A T S 及 L 的表 达水平。各 给药组都可 以使 造模后升 高的B N U 、
Is tt o A ue A d m n l D sae, Taf ntue f ct i b o ia i s e s in n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调方干预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9-09-23T16:25:49.8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作者:张燕婷1 朱佳琳1 李淑芳2 熊旭东2 [导读] 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张燕婷1 朱佳琳1 李淑芳2 熊旭东2通讯作者(1上海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00)摘要: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SD雄性8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组、对照组(炎调方减去大黄、芒硝),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

术后分别于12h、24h、36h致死大鼠,测定血清IL-1β水平及观察各组肺病理切片的变化。

结果血清方面: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清IL-1β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12h模型组的血清IL-1β水平与24h的血清IL-1β水平比较升高 (P<0.05);造模后12h炎调方组血清IL-1β水平和模型组对比,有显著降低(P<0.01),差异在24h 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炎调方去掉大黄和芒硝)与模型组对比,12h和24 h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调方组血清IL-1β水平和对照组对比在12 h水平显著降低(P<0.01),24 h但是未见明显差异(P>0.05);肺病理切片方面: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损伤性变化。

CLP术后12h,模型组的肺组织轻微充血,CLP手术后24h,与12h对比,模型组肺组织损害更甚,充血更明显,减方对照组肺组织病变情况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变。

炎调方组和模型组相比,病变范围略小。

结论炎调方能明显下调脓毒症大鼠血清IL-1β水平,并且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

关键词:炎调方脓毒症肺病理切片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进一步发展可以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甚至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

严重的脓毒症患者和脓毒性休克目前仍然是作为ICU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达28%~50%。

脓毒症一直以来都作为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临床和基础科研的难点和热点 [2]。

本研究是通过经典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以通腑活血法治疗脓毒症,通过检测大鼠部分炎症介质变化和肺组织的变化及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进一步探讨并丰富炎调方对脓毒症干预的效果研究,为诊疗脓毒症疾病的发展提供研究证据。

1 实验材料1.1动物来源与分组 88只雄性SD大鼠,购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动物中心,购回后所有大鼠均作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组、对照组(炎调方减去大黄和芒硝)。

1.2 药物炎调方组:玄参l5g,当归15g,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桃仁10g,赤芍15g。

对照组:玄参l5g,当归15g,桃仁10g,赤芍15g。

中药均由上海曙光西院中药房提供。

按常规的煎煮方法来煎煮,最后将芒硝充分溶解于药液中,将药液浓缩为含生药1.0 g /ml,放入4℃冰箱备用。

对照组(炎调方减去大黄和芒硝)煎煮方法同前,药液被浓缩为含生药1.0g/mL,保存备用于4℃冰箱。

1.3 仪器 Multiskan MK3 酶标仪(赛默尔上海世飞仪器厂);501C超级恒温水域槽(上海精宏实验设备公司);台式离心机(microfuge lite)(Beckman 公司);OLYMPLUS BH2 显微镜(PHILIP);石蜡全自动切片机(德国CUT6062切片机);低温冰箱(-70℃)(Forma scientific公司)。

2 方法2.1 脓毒症模型的制备参照相关文献[3-5],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and puncture,CLP) 法制造脓毒症大鼠模型,实验鼠术前禁食12小时,腹腔注射2﹪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安尔碘消毒皮肤,沿中下腹做大约1.5cm的切口,提出盲肠,用4号线把盲肠根部结扎,将18号针把盲肠穿通3次后将肠还纳于腹腔,并逐层缝合皮肤。

术后注射生理盐水(30mg/kg)于皮下抗休克。

待麻醉清醒后可自由活动、喝水、进食。

假手术组仅仅切开腹腔并翻动肠道,不去结扎穿刺,剩下的操作同模型组。

2.2 分组按随机方法将实验大鼠分成5个组,正常组8只,麻醉并腹主动脉取血和肺部组织后处死;假手术组8只,麻醉后开腹翻动肠道,关闭腹腔,12h后麻醉并腹主动脉取血和肺部组织后处死;模型组24只,CLP术后12h、24h、36h分别麻醉然后腹主动脉取血和肺部组织后处死,每个组各8只;炎调方组,将炎调方于术前灌胃(9.9g/kg),每天一次,连续3天,灌胃3次后2h予以造模,CLP术后各时间点分别麻醉并腹主动脉取血和取肺部组织后处死,每个组各8只;对照组(炎调方减去大黄和芒硝)24只,该方造模前灌胃(9.9g/kg),每天一次,连续3天,灌胃三次后2h予以CLP造模,术后各时间点分别麻醉和腹主动脉取血致死,每组各8只。

2.3 标本采集与检测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大鼠,安尔碘消毒皮肤后逐层开腹,予以腹主动脉抽血.取血后静置30min于室温下,离心(3000转/rain15min)后血清存于4℃冰箱,备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然后快速打开大鼠左右胸腔,取出左右两边肺叶。

切取左肺和右肺的病理组织,左肺固定于福尔马林10%液体,酒精极度脱水,石蜡包埋并切片,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对比肺组织的变化。

右肺迅速置于液氮中备用,然后转入-70℃冰箱冻存。

3 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用于SPSS 19.0,计量资料的数据以Mean±SD(x±S)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P<0.05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实验结果4.1 多组大鼠死亡情况观察实验中,实验鼠共死亡19只(其中模型组8只,炎调方组4只,减方炎调方组7只),进入后续实验共69只。

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活动无异常。

模型组的手术之后都有脓毒症严重现象,如手术结束后清醒推迟,呼吸变快明显,腹部向下膨隆,精神不振,少动等现象,剖开腹腔发现脓血和浑浊性恶臭液体,肠管可见肿胀,肺部明显淤血,CLP+减方对照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

CLP+炎调方组大鼠精神明显好于CLP组,术后表现较轻。

取材前,各组大鼠的死亡情况(只)(见表1)。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全部存活,模型组12h,24h分别死亡2,5只(死亡率8.3%,35.7%),炎调方组12h,24h分别死亡1,2只(4.17%,13.3%),减方炎调方组12h, 24h分别死亡1,4只(4.17%,26.67%)。

4.2各组大鼠血清IL-1β的比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时,血清IL-1β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模型组较正常组造模后12h血清IL-1β水平即有明显升高,24h血清IL-1β水平较前回落,P <0.01,有统计学意义。

炎调方组和模型组比较在12h血清IL-1β显著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24h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

对照组(炎调方减去大黄和芒硝)与模型组对比在12h、24h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调方组和其比较血清IL-1β显著下降,p<0.01,有统计学差异。

(见表1)4.3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HE染色,X100)4.3.1 大体观察: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观呈粉红色,表面无充血。

模型组12h和减方对照组12h肺组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肺表面充血明显,色泽呈暗红色,切面较疏松。

24h充血更加明显。

炎调方组表面充血程度较模型组和减方对照组有所减轻。

4.4大鼠腹腔脏器比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剖腹未见异常。

模型组大鼠12h后略有腹部膨隆,剖开腹部时看见少许渗液在腹腔,肠腔肿胀,结扎的盲肠和周围粘连一起,24h模型组腹胀显著,在切开腹部时看见大量渗液于腹腔内,有严重恶臭味,肠腔水肿严重,并且和周边粘连明显,被穿刺结扎的盲肠变性坏死。

减方对照组腔内血性渗液、肠管水肿和恶臭味等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明显好转。

炎调方组则发现腹腔渗液减少。

(见表2)5.分析与讨论脓毒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由感染而引起的重症,通常可以导致一系列的全身炎症的反应,病死率在后期很高。

中医学中,脓毒症无相应的病名,但根据症状体征和疾病演变过程中,以发热、炎症反应为主要特点,脓毒症属于祖国医学的“温病”和“热病”的范畴 [6]。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极其复杂,其中瘀血阻滞、毒热内蕴、腑气不通及正气不足是脓毒症主要病理基础,瘀血阻络则贯穿始终。

而热、毒、痰、瘀既为脓毒症之病理产物,又为脓毒症之致病因素[7]。

因此,通腑活血法切中脓毒症早期之根本病机。

中医学理论证实,肺为娇脏、肺与大肠表里联系,肺气壅塞,失于肃降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可引起腑气不通,肠燥便秘,若大肠实热,传导不畅,腑气阻滞,也可影响到肺的宣降,出现胸满咳喘等症,这和大鼠模型中的脓毒症肺损伤的症象一样。

本实验是采用经典脓毒血症模型组造模,大鼠CLP术后6h即出现精神倦怠、躁动、腹部膨隆、眼角分泌物增多、竖毛等表现,分别于造模后12h、24h、36h处死动物后剖腹可见腹腔积有血性渗液,盲肠肿胀变黑、粘连,肠管胀气等表现,与相关文献报道的脓毒症大鼠动物模型基本相同,符合脓毒症表现,说明制模成功。

许多实验发现,在脓毒症疾病初期细胞因子起了关键的作用,内毒素刺激经单核/巨噬细胞激活,炎症因子产生,瀑布样连锁机体炎症反应则形成[8]。

本研究显示,血清IL-1β水平在CLP术后12h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24h较前回落,但仍较正常组为高,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脓毒症炎症刺激下可以引起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并参与脓毒症损害的经过,在促进机体的急性期炎症反应中起了关键作用。

但是研究发现,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在术后12h是缓慢下降的,脓毒症情况本来是应该好转,但是脓毒症大鼠造模后的情况及24h 后大鼠的死亡率却大量增加,这种现象有可能是脓毒症末期有一些晚期炎症因子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因为炎症细胞因子提前释放有直接关系,这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炎调方组大鼠死亡率最低,血清IL-1β促炎因子水平较其显著下降,统计学有意义;与模型组相比,炎调方组肺组织表面充血较清;剖腹取标本见腹腔渗液较模型组相比略少。

去大黄、芒硝的减方对照组血清IL-1β水平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其肺组织病变情况也无明显变化,腹腔渗液、肠管水肿等较模型组也未见明显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