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1)

组织行为学案例(1)
组织行为学案例(1)

案例4 一个老总,两个助手

XX液压件厂厂长陈锡仁是于80年代中期开始走马上任的。为了摆脱当时的困境,他将企业局部的几个车间分别与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的企业嫁接组建合资公司,成立XX液压系统总公司,使原厂从濒临倒闭的境遇中走了出来。陈总近十年的事业生涯是在改革开放后,国营企业面临竞争和挑战的境遇中拼搏过来的,他提出的改造老企业的基本思路和企业发展战略,在实战中体现了优势,液压件厂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也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和模式。年近六十的陈总几年前就注意物色二位接班人X成和王斯亮,并有意识地培养锻炼他们,半年前让他俩担任助理,X成主要分管中日、中韩几个合资公司的工作,王斯亮主要分管与中美及与东南亚合资企业的工作。前不久,陈厂长利用出国考察的机会将一个任务同时交给他所器重的两名助手去进行调研和变革设计,希望他们通过深入基层认真的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找出总公司各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借此考察他们。这两位精明能干的助手心领神会,几天前,陈厂长回国,一进办公室,心情极好,几乎同时收到两位助理提交给他的建议,两位助手的年轻有为令他喜上眉头。两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建议,而各自的阐述都很有见地,平分秋色,陈锡仁近年来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判断力几乎降到了最低点,他在心中暗想难道真的是自己老了?该退休了?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价他们为好?

助手王斯亮,四十岁,十几年前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机械局引进技术办公室,1983年考入中美科技管理中心MBA班,学习二年。毕业后到美国企业挂职见习一年,恰逢液压件厂从美国VG公司引进先进自控生产技术,他主动找到陈厂长要求从局里下到企业,参加技术引进工作。在工厂创办“中美VG液压系统XX”前期中,作为中方驻美联络代表;当该合资企业成为我国大型成套液压系统生产基地和国家机电产品重点企业后,1993年他又参与引进美国OM工厂叶片泵生产技术。在此之前,老厂长还委派他去东南亚建立国外销售网点,并参与厂里与马来西亚合资公司的筹建工作,前后在美国、东南亚工作近八年;今年初他被调回总公司担任助理分管与美国、马来西亚合资的几个公司。王斯亮回厂工作半年后,他原来的雄心和热情几乎减半,这几年在外面,每当看到外商满意地称赞工厂的产品质量,称赞双方合资合作的成功,他都由衷地为工厂感到自豪。他相信,原来的老企业一定是打破了原有的分配上的“大锅饭”,解除了计划经济带来的弊端,脱胎换骨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可回厂一看却是问题成堆。首先是“大锅饭”变成了“小锅饭”,合资企业产品的效益可观,收入经常是非合资公司的几倍,而职工的收入差距却被总公司控制在 20%-30%左右。在合资企业内部管理严格,奖勤罚懒,计件工资加奖励,使得工人的收入拉开了档次,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这种做法理应在总厂所属的各公司推开。各公司既是独立法人独立核算就应该不受总厂的奖金总额的控制,有权按公司效益多发奖金。还有一个问题也让他头痛,他分管的VG公司,美方技术代表威廉先生向他反映:当初合资时,本应按有关政策对职工择优录用,况且厂里所有的职工都愿意进合资企业,可是老厂长却偏要坚持美方只能同液压系统车间合资,因此,这个车间的职工要按建制进入合资企业,而不进行择优录用。这样一来那些虽谈不上老弱病残,但起码是不求上进的职工也随着原车间被编入了合资企业,总公司答应老职工达退休年龄可退给厂部,对不努力工作违纪违章屡教不改者也可退给厂部,有些工人虽说不是违章违纪,但总是成绩平平,老职工早来晚走工作负责,但暮气沉沉,不思进取,这毕竟影响了合资企业职工的总体素质。如果实行厂内择优录用,选拔上岗,可使职工队伍大大地年青化,劳动生产率还会有很大的提高。要想办成世界一流的生产企业,没有一流的职工是不可思议的。王斯亮也颇有同感,在总公司经理办公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后,与会者以沉默回报了他。更令他烦恼的是,此事传到了下面,工人们都对他抱有抵触情绪,甚至年青工人(被威廉先生认为是这种改革的受益者)也不例外。

另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是:老厂长临出国考察之前,向他交待:“由于国内企业三

角债严重,产品售后的应收款很难在短期内收回,影响资金周转,数额大了会拖垮企业,为此要多开拓国际市场。你刚从国外回来外边市场情况熟,多做这方面的工作。”他欣然答应立即着手成立国际业务部,物色懂外贸的营销负责人。这时他才认真审视了厂内五个合资公司干部,发现他们都是清一色的原厂五个车间的主任或技术干部,这几年与外商合资时,被任命为中方经理,因忙于抓生产和内部管理,很少有机会出国,更谈不上了解国际市场的营销业务,即便是被派出国考察,也是在合资伙伴的陪同下,到对方公司和业务部门研修数月,参观学习,回国后不少干部自觉学习和进修外贸知识,但这种基础素质又怎么能适应国际市场瞬时万变的情况呢?于是王斯亮决心眼睛向外,在厂外物色优秀人选。通过他过去业务往来较多机电进出口公司的同学,介绍了两位读过MBA并分别在外企和进出口公司工作过的年青业务骨干。当费尽口百把两人劝说得活了心,表示愿意来厂负责国际市场营销工作后,王斯亮高兴极了。他兴冲冲地到厂部人事部门介绍了情况,希望他们先去对方单位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把有关材料报请老厂长定夺取舍。没想到人事部部长冷冷地说,我们厂的干部还没做到人尽其才,作为一般外贸业务人员已经聘了两个,而且部门负责人原则上由厂里自己培养提拔,甚至可以进出学成回来再干,不可轻易引进,这已是内部不成文的规矩。为此,王斯亮提出下一次企业组织变革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一是各公司打破含有平均主义成分的“小锅饭”,重奖重罚拉开收入的档次,各公司应按自己的效益发放奖金;二是工人择优上岗,下岗者厂内待业,由总厂发给最低生活费,或另行安排;三是打破封闭的干部任用制度,从社会上广招人才,引进竞争机制,反对‘名产自销”。

助手X成,三十九岁, 1982年大学毕业来厂工作,在车间生产一线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当过助工、工程师、引进项目组长、车间主任;车间合资时担任中日三野油缸XX中方经理;担任总经理助理后,又分管与日本、韩国、XX合资的几个企业。中日合资企业过程中,他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同时,注重学习日本的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群体动力等管理思想和方法,并结合企业的老传统,密切联系和依靠一线技术工人,使车间的引进设备和技术,达到最佳的效能指标。产品质量受到用户的好评,以至于供不应求。他平时作风扎实,与外方合作默契,受到外方的称赞,同时也赢得了中方员工的拥护。最近他调研了新分管的另外与韩国、XX厂商合资的企业,发现许多青年职工招工来厂时,听说是外企,热情很高,入厂后技术熟练了,就想离开企业;中年职工对自己辛苦学成的车钳、铆、焊技术被淘汰,面对新技术有劲使不上表现出焦虑和不安,甚至不思进取;原车间主任和一些一技术负责人,成为合资公司的经理、副经理后,只注意制度、规X,严格控制.及生产任务量的完成,不关心工人的思想情绪,甚至工作作风跋扈,不注意从总公司的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引起工人的不满,时常出现质量差错,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虽说产值高,销售量大,经济效益可观,但成本利润率低也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隐患。针对上述问题,X成对照了三野公司的管理经验和亲身体验,觉得合资企业缺乏凝聚力,一盘散沙,仅靠较高的工资奖金维系工人的积极性;而且管理上抓的肤浅,掩盖了很多深层矛盾;国营企业嫁接后,比一般的中外合资企业职工,享有更多的职业保障和福利条件,职工对企业应更具归属感才对;现在的状态主要是管理者忽视了中国的国情。针对这些问题,X成认为企业组织变革应该从注重产量效益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注重职工群体的组织归属感培养,倡导敬业、爱厂、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二,注重职工的岗位成才,除自然增员或特殊需要须从厂外补充外,少从社会上招收员工,要鼓励中青年职工一专多能,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技能,并对岗位成才者给以奖励,授予一技术职称等荣誉称号;第三,制定新的经营策略,超前规划培养干部。总公司各企业与外商合作,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外,有效地利用了外商的国际市场,销售网络,总公司自己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固然有益,但是中国的市场潜力是最大的,外商之所以把技术和生产移到中国,看中的是今后中国市场的广大。中美VG液压系统XX的产品就是替代进口,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内许多厂家买的进口叶片泵,就是本

厂产品出口外销后,外商又高价卖给中国的。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将面临国际竞争,那时对中国企业来说,国际竞争就在国内。因此,我们应抢先一步,利用本企业干部熟悉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和以往的关系用户,以及国内用户注重售后技术服务的特点,在企业内选拔一批懂技术的干部,学习市场营销、经贸法律方面的知识,在今后三年中,通过有计划地送出去培养,抢先一步开拓占领国内市场。X成的建议写好后,几乎与王斯亮的同时送到了陈厂长的办公桌上。

讨论题:

1.你若是陈厂长,你怎样评价两位助手?

2.你若是陈厂长,你将怎样取舍这两个建议?

3.你若是助理,你将拿出什么样的方案?

4.如何化解阻力,建立共识,达到改善方案的目的?

5.你认为老企业在嫁接合资改造的过程中能否脱胎换骨?其中有那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组织行为学》案例1

案例一:群体规范案例 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罚。 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 (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 思考题:1。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 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而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2。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因缺乏安全感迫于群体压力而出现的言行上盲从多数人。这种屈从不但可以缓解压力分散责任,也可以提供人融入团体获取信息的机会,还能满足人被爱被接受的需要。 案例二:与暗示有关的实验 二战时,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搬动器械,告诉战俘:现在对你抽血!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战俘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而终。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导致战俘死亡的,是“抽血”的暗示:耳听血滴之声,想着血液行将流尽——死亡的恐惧,瞬时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衰竭。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 案例1 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 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没有了传送带,底盘和车身是由专门的电动车传送来的。这种车沿地面敷设的导电铜带运动,由计算机按既定程序控制。不过当发现问题时,工人可以手工操作,使他离开主传送流程。例如见油漆上有一道划痕,工人便可把它转回喷漆作业组,修复后再重返主流程,仍归计算机制导。车身在电动车上可作90度滚动,以消除传统作业中因姿势长期固定而引起的疲劳。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组织行为学形考作业1-4

组织行为学形考作业1-4 1 一、案例分析:王安电脑公司(50分) 题目1王安电脑公司曾是美国IT企业界的一棵闪亮的明星。美籍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王安在美国波士顿创办了一家驰名世界的“王安电脑公司”,他从600美元投资开始,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发展到拥有3万多名员工,30多亿美元资产,在大约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50个分公司的世界性大企业。成功给他带来荣誉和地位,还给他带来了16亿美元的巨额资产。当我们顺着王安的足迹,浏览他的人生历程,寻找他的成功秘诀之时,不难发现,王安公司成功的决定因素就在于重视和拥有人才。王安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该公司人才济济,有善于经营的副经理拉克斯,有实业家、电子学专家 朱传渠,有主管亚太地区销售工作的销售部经理庄家骏等等。正因为如 此,仅1952年-1983年每年的营业额以40%-50%的速度增长,到 了1982年经营额高达10亿美元之多。 对于人的使用,自始至终充满尊重、理解和信赖。王安认为,公司是人 组成的,能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将关系到公司的成败。 具体工作中,他根据员工的不同类型、特点、技术专长和生活需要,实 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他把设计和研制产品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看成公司的 灵魂,给他们特殊的礼遇以示尊重,甚至在用词上都特别讲究,从不用“雇 佣”之类的词,只用“聘用”,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而 对一个有创造性的技术人才,即使他有令人难以容忍的错误和缺点,或 是骄横自负,或是两个工程师相互对立,王安都能和他们搞好关系,从 而使他们明白公司最高领导人最了解和懂得他们的贡献。公司经常会出 现这种情况:某个工程师正在做公司下达的一项设计或研制任务,而且 做得很好,公司却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决定停止这个项目的设计和研制。 为了不使这个工程师感到失望,避免挫伤他的积极性,王安总是亲自和 这个工程师谈心,给予鼓励和安慰,同时,还千方百计安排他去完成另 一件特别重要的项目,从而维护了这个工程师的自尊。 理解是一种欲望,是人天生具有的一种欲望,人一旦得到了理解会感到 莫大的欣慰,更会随之不惜付出各种代价。有一次,一个研究对数计算 器的工程师告诉王安,公司的工作计划同他在几个月前达成的夏季度假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3000字原创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1、起因: 在人工智能取代银行柜员以前,商业银行的柜员岗通常流动率高,是最不被喜好的岗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二是直面客户,服务要求高、客户素质低;三是工作环境糟糕,对身体不好;四是工作内容流程化,没有个人发展,没有一技之长容易被取代;五是相关培训、操作、会议特别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惯常将新进入的青年员工安排在柜员岗位上,以解放部分在柜员岗位上的老员工进行调岗。而现在新进入银行的90后青年员工因个人价值观、吃苦耐劳精神、忍耐度等原因,选择主动离职的比率较高,由于人员安排青黄不接,一度造成了柜内员工紧缺,呈现出没有人员补充、没有办法调休的情况。 2、过程: 当时在进行管理决策时,管理层考虑因素如下:首先,柜员人数缺少将会是长期问题,临时调动补充柜员的人员难以解决,有经验的老柜员调离岗位不会同意回补岗位,同时也没有新的人员可以补充;其次,各支行因为经办业务前台需求较大,开柜窗口及办事人员需予保证,客户以及业务办理需求首先要满足。 基于此背景,管理层制定一项新的政策,主要是针对现有人员排班的处理,领导者较为强势地要求,现有柜内人员从以前的上两天休一天的工作制度,改为上五天休两天的模式。

3、结果: 此项政策一下,员工怨声载道,遭遇了少见的激烈反对,并且实名公开在工作群中对领导表达不满,更甚者有辞职、罢工等苗头出现。 4、启示: 首先,这是一个失败的管理案例,首先我们分析管理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和导火索三个部分。 主要原因是在于柜员岗位的设置问题,因为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工作和人员的设置问题,导致工作满意度低、岗位流失率高;次要原因是因为长期在人员配置、包括人员更换、引入和机动方案上安排不合理,导致了因为人员流失而出现的青黄不接,影响开工;导火索是管理政策的下达,不近人情且掩耳盗铃,激起了员工的反感及反抗,导致组织氛围差、工作效率低下。 结合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知识,我认为此案例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1)在管理中需要注重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管理模式的契合、个人特征及能力与工作岗位的匹配。 由于目前新进90后员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群体特征,一是个人价值观取向不同,需求层次不同,追求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柜员岗吃苦耐劳、奉献付出的老黄牛价值观相矛盾,长期的操作岗位的工作仅能满足较低的生活需求、安全、社交需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而如何使符合实 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 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 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 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 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她 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 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 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 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 中得到满足感。?激励理论认为:激励 =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 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 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也是艾 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 方法?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 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 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 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 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 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 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 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 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 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 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 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 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 核,目的是使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 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2、组织结构 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组 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系的调 整。他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大 刀阔斧的改革。卡洛斯·戈恩以他的方 式终结了日产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 列”规划,在企业内部搭理推行“能力 晋升”制,这在日本企业中甚至引起了 一场风暴,到2001年,日本有近一 半的大公司放弃了“终身雇佣”制?。3、 组织职能的转变,他认为:日产的组

组织行为学第一次案例分析王安案例

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 答:通过阅读本案例,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我认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因为自我实现的概念,强调的是自主,挑战,个人成长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智等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主管人员和专业人员的行为来说是很重要的,也许是关键的方面。 (1) 当依赖于可控制的条件时, 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 (2) 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3) 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 (4) 在适当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 (5) 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6)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条件下, 一般人的潜在智能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2、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答:在这个模型中的目标是:通过员工的努力工作使公司更上一层楼。王安认为,公司是人由组成的,只有员工做的好才能让公司得到利益。让员工发挥自己的本事,为公司工作。 这个模型中的变量是:公司对人的尊重、理解和信赖程度。信任员工,放手让员工做。 这个模型中的王安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员工与公司高层领导和下面经理人员的关系,要做到对他们的充分信任,王安认为信赖是对部下的信条,是公司得以生存的基础。他把权力和责任越来越多地交给下面的经理人员。努力发挥他们的才干。平日里,王安从不插手一个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在他认为非要他管不可的时候,他才露面。 ②是与公司有创造性的技术人员的关系,王安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类型、特点、技术专长和生活需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给与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尊重他们,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甚至在用词上都特别讲究,从不用“雇佣”之类的词,只用“聘用"。非常的珍惜人才,很会运用人才,及时两个工程师相互对立,王安都争取和他们搞好关系,并努力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明白公司最高领导人最了解和懂得他们的贡献。 ③与公司的员工的关系,对公司的员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怀。认真听取公司每一个员工的意见,王安公司有一条热线电话,不管是谁,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第一单元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第一单元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社会学 3模型 4量表 5观察法 6调查法 7实验法 8个案研究法 9、个性 10、气质 11、能力 12、性格 13、知觉 14、社会知觉 15、自我知觉 16、知觉防御 17、价值观 18、态度 二、简答题 1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3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4 如何认识管理工作中的人的因素? 5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6 个性有哪些特点?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7简述性格的应用原则? 8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9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

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 5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 A自我B本我C超我 6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 7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 C天才D才能 8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中间型 9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四、多项选择题(可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行为测量量表有:( )。 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 E等值量表 7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 )。 A置之不顾B随机化和不加控制 C保持衡定D匹配 E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调查法B面谈法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 9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 )。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心理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生理因素E人群团体因素 10人的行为特征有:( )。

组织行为学的案例思考

目录 1.激励概述3 1.1激励的含义3 1.2激励机制3 1.2.1诱导因素 3 1.2.2行为制度 3 1.3激励的作用3 2.企业激励机制案例分析4 2.1华为企业的激励机制4 2.1.1直接经济奖励4 2.1.2非直接经济奖励4 2.2企业激励机制给我们的启示5 3.如何创建企业有效的激励制度 6 3.1激励组织期望的行为6 3.2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6 3.3掌握好激励的时机与力度6 3.4激励时因人制宜6 3.5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6 3.6系企业危机意识的树立,危机激励7 4.结论7 5.参考文献7

1.激励概述 1.1 激励的含义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2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发展动力的核心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努力工作—产生绩效—有效激励—努力工作”的循环正反机制,将组织目标纳入其中,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程度与绩效挂钩,采用物质或精神的激励制度使员工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进而刺激其努力完成组织下阶段的目标,使组织绩效螺旋式上升。根据激励的含义,激励机制将包含诱导因素和行为因素两方面的内容。 1.2.1诱导因素 诱导因素即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激励的目的是调动积极性,积极性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及行为的准备状态。员工积极性受员工自身的需要及认识和环境的影响。对诱导因素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员工需求因素的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组织愿景的设计,采用内外部结合的奖酬设计。 1.2.2行为制度 组织对其成员完成组织目标所努力的方向、行为方式、行为控制以及应当遵循的价值观的设定。激励的实质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的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组织中成员受诱导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类型的价值观。但组织要培养主导价值观,使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趋向一致,更有利于组织完成目标。 1.3 激励的作用 一个人平常表现的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励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大约60%左右的差距,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lls)教授调查研究。激励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案例2011

案例1、亚华建筑公司 亚华建筑公司是浙江省的一家小公司。公司收益的半数以上来自地下管道安装工程,所以公司的经营有明显的季节性,员工流动率也非常高。 林斌是一个大学生,每年夏天都来亚华公司兼职做反向铲挖土机的操作员,今年是第4年了。公司考虑,林斌已经有了9个月的工作经验,属于高级技师,就安排他去操作公司里最新的机器。但是现在那台机器归王富贵操作,公司的这种安排使得他不得不去操作一台旧机器。王富贵对此很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是一名正式职工,没理由将机器让给一个兼职的临时工。角色冲突的出现使公司里的其他员工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王富贵,一派支持林斌,双方都把为对方制造工作上的麻烦作为乐趣。不出1个月,林斌就辞职了。 讨论题 1、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2、这涉及到什么问题?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可以提练的经验?

案例2 华南理工三剑客的性格与命运 创维集团原董事长黄宏生与TCL的李东生、康佳原掌门陈伟荣都是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78级的同学,曾经三星同辉,同为彩电业大佬,如今却悲喜浮沉迥然不同…… 1978年高考时,三个年轻人李东生、陈伟荣、黄宏生分别从惠州、罗定和海南岛考到了华南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黄宏生和李东生当年都是18岁,陈伟荣比他们俩年长不少。三人中黄宏生最有冒险精神,也最有激情;年长的陈伟荣老成稳重;李东生则刚柔并济。不一样的性格也成就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毕业时各奔东西 1982年三人毕业后就各奔东西。 李东生选择了回惠州老家,被分配到惠州科委当机关干部。李东生却不满足,自己联系了一家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只有40人的企业,但那时已算是惠州跟电子沾边的“大厂”了,也是以后发展起来的TCL集团的第一家企业。凭着踏实、执著的工作态度,李东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逐步做到了车间副主任、主任,28岁时被任命为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实现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一次飞跃。 毕业时,黄宏生进入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3年后,个人业绩占公司半壁江山的黄宏生被破格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享受副厅级待遇。1988年,在同事的惊讶与叹息声中,黄宏生辞掉了令人羡慕的职位,只身“下海”,到香港闯天下。1988年,一个小公司“创维”在香港诞生。 陈伟荣的经历没有两位小兄弟传奇,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深圳康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做起到董事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经历了12个年头。不知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三个人虽然有着不同的成功经历,却走到了一个终点,都成为了中国彩电行业的大佬。 三星同辉 1993年,陈伟荣率先发力,开始了全国版图的扩张。20世纪的最后时间里,陈伟荣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康佳的总资产从1992年的5.49亿元增加到2000年上半年的89.13亿元;其彩电产量在1999年超越长虹,成为当时的“老大”;而康佳的产品,亦从彩电扩展到手机、影碟机、冰箱等等。 巧的是,同样是在1993年,李东生出任TCL集团总经理,自己掌勺做菜,开始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李东生的第一招是“消费革命”:拿三四千元就可以抱回一台TCL王牌71厘米大彩电,质量跟那上万元才买得到的画王、火箭炮相差无几,讲求实惠的国人纷纷抱回家里。仅在一次全国家电产品交易会上,订货总额就达到2亿元的天文数字。 与他的两个同学相比,黄宏生是进入彩电行业最晚的一个。下海后的黄宏生发现创业是何其艰难!学理工的他开始从最简单的电视遥控器做起。1990年,创维的销售额迎来了珍贵的第一个100万,成为了世界很多电视机厂的遥控器供应商。1992年在德国的展览会上,创维接到了2万台电视机的订单,接着第二批5万台……1993年后创维电视开始全面走向世界。2000年4月,创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10亿港元。2003年度,创维实现销售额120亿元,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成绩相当骄人。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常见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一 参考答案或提示: 开始组织较小, 采用的方法很使用这种较小的组织, 随着组织的变大, 管理者没有能力像以前一样的继续完成以前成功的方法, 管理方法不适应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从组织变革的步骤着手分析。 案例二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 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她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 如给她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 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 协调认知。 3、改进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 且告知她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 并使她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 运用科学的方法, 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案例三 参考答案或提示: 1、王义堂现象说明领导者个人的实际管理水平与素质, 即真

才实学很重要。 同时还说明, 王义堂采用的专制管理方式, 在技术相对简单和成熟、而管理又比较混乱的情况下, 具有很好的效力。 2、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 有以下现实意义: A、改革应首先从企业领导人入手; B、改革的关键是管理创新。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落到实处; 并根据客观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C、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 要在经营机制上把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同组织利益相结合。 案例四 参考答案或提示: 1、我们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便能发现, 陆振华的蚊香厂采用的是一种职能制( 或直线职能制) 组织结构。2、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思想, 鲍发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其实质是一种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案例五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 有利于她实施控制和管理, 因此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 它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

大学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转自人大杨兴坤老师]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数量的商店,直到这一数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 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公司的商店还没有超过12家时,弗考夫及其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还能够亲临现场给各商店作领导。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面对面的监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难乎其难了。后来,科维特公司在经营上的开始日趋严重。最后公司不得不减少新店的增设,把注意力转向了现有的商店。最后弗考夫仍然无法拯救公司,科维特公司被斯巴坦斯工业公司收购,弗考夫从舞台中心消失了。 问题: 1.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这是为什么? 2.科维特公司的发展,当面对面的管理变得不再可行时,为确保有效得监督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组织设计? 案例二: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组织行为学阶段测验1

第一章 140.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答案】D 【解析】P35 141.心理测验的有效性是指心理测验的(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信度 D.效度 【答案】D 【解析】P30 142.行为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 A.B=f(S?6?1P) B.B=f(P?6?1E) C.B=f(S?6?1E) D.B=f(P?6?1M) 【答案】B 【解析】P18 14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答案】B 【解析】P10 144.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叫( ) A.因素分析 B.相关分析 C.集中趋势分析 D.抉择分析 【答案】D 【解析】P35 145.为了证明承包制与工作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先测定未实行承包制时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然后再测定实行承包制后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这种研究方法是(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间隔时序准实验法 D.不等同对照组实验法 【答案】C 【解析】P33 146.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准实验法 B.心理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现场实验法 【答案】B 【解析】P32 147.如果对房间内噪音加以改变,以探求噪音强度与工作效率、工作速度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面谈法 D.实验法 【答案】D 【解析】P32 148.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 A.面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案例研究法 D.电话调查法 【答案】C 【解析】P31 149.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最重要原则和特点是(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B.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 C.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D.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答案】B 【解析】P24 150.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赫茨伯格 B.明兹伯格 C.费德勒 D.西蒙 【答案】B 【解析】P7 151.领导的实质是( ) A.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B.处理人与事的关系 C.处理人与组织的关系 D.处理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答案】A 【解析】P7 152.在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中与组织学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体质人类学 B.文化人类学 C.考古学 D.素质人类学 【答案】B 【解析】P21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企业文化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企业文化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主管大连三洋制冷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王东经理曾告诉我们:企业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 何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建设。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是自发产 生的,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在成立伊始时,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的 一个重要基础建设。 公司刚成立时,人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的公司员工是下岗后被招聘来的,有的是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还有的是国有企业派来 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也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我们公司的管理走上正 轨呢?当时我们借鉴了国有企业中被实践证明了的一些有效的管理经验,也借鉴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效地结合起 来,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就是说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公司针对方方面面不利的因素,开始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并设定了严格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方 针和目标。通过我们的严格管理,规范了员工行为,使公司员工把公司制度变成自觉的规范,进而统一到我们共有的价值取向上来。 在价值取向的建设当中,我们公司在成立时就设定了把贡献人类和地球,优化地球环境和照顾人民生活,以及公司的经济发展和 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要和社会环境共存,以及企业要和顾客利益共存,企业要和劳动者共存这样一些价值观念。 通过我们的培训要在教育和规范大家的行为基础上,把公司共有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我们的管理和工作中去,使我们员工的价值观念 达到一致。 如何把我们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合资企业中得到实施呢?这就离不开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它既是我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复习过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精品文档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生利空调有限公司的冲突与沟通 生利空调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民营企业,生产基地设在长沙,占地20万平方米,在中国10余个主要城市及纽约、巴黎设有分支机构。公司专门生产以热能为动力、以溴化锂为冷媒的吸收式中央空调产品。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交流磋商,吴经理被生利公司聘请为销售部经理。吴经理以前是某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负责中国南大区的运营。由于业务上的往来,结识了生利公司总裁张跃先生。在几番来往后,张总很欣赏吴经理的办事能力,并且在交谈中了解他对现状不是十分满意,虽然职位已经很高了,但他总感觉到有“玻璃天花板”,没有充分发挥才干的余地,很苦恼。 吴经理刚上任3个月,销售代表小李,被客户投诉贪污返利,审计部去查,果真如此,返利单据上面还有吴经理的签名。这件事惹得张总很恼火,于是他亲自到销售部质问此事。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当经理的,”张总对吴经理说,“你手下的销售代表,竟然敢贪污客户的返利,这么长时间了你居然不知道?要等到客户投诉到我这里才知道!唉,也不知道你平时是怎么做管理的。” “我也知道了这件事,”吴经理辩解道,“按照流程,小李是把返利单报到我的助理那里,她审查一下,整理好,给我签字,我的工作也多,可能没有看清楚。” “就没有看清楚那么简单吗?你的工作比我忙吗?”张总怀疑地看着吴经理。 吴经理无奈地说道“是我工作的疏忽,回头我会和助理商量改正工作流程,并要求公司处理她,也请处理我。” “处理助理能补回公司的损失吗?这件事应该负全责的是你!”张总对吴经理这种模糊的态度很气愤。 “是这样的”吴经理继续辩解道,“张总,你也知道我刚来,销售部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我们都知道,这个助理很能干,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但她和我的关系,我感觉总存在问题,没有理的很顺。甚至有时侯,我要顺着她的意思来签署一些文件。毕竟我是新来的,要有适应的阶段,我保证今后这样的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了,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本来我今天是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因,并不是要处理你的,”张总说道,“不过现在得考虑一下你的工作能力问题了。” 吴经理对张总的指责是一肚子委屈,作为公司的领导,应该很清楚经理不可能事无巨细统统自己揽着,大部分文件的审查工作都是由助理做的。这件事,最应直接负责的是公司指派给他作为助理的小俞。虽然自己的职位比小俞高,但毕竟进公司不久,对许多事物的处理没有小俞那么明白。更何况,公司有责任也有义务指派一名老练并且有责任心的助手协助其做好刚上任这段过渡时期的工作。吴经理觉得张总刚才的责问太不讲道理。 想着想着,吴经理越来越上火,把助理小俞叫进办公室。 “刚才张总来是为什么,我想你应该很清楚吧,我想请你解释下这件事。” “对不起,吴经理。当时小李的那份文件和其他号几份文件混在一起,可能是我漏查了,如果需要承担责任的话,我愿意负全责。”小俞一改往常清高的姿态,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很诚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一

(一) 【研习案例】邦尼贝尔工厂的员工平均年龄为... 要求: 邦尼贝尔工厂位于俄亥俄州湖木市(Lakewood),工厂的早班包括86名装配线工人,他们要完成包装并打包10800支口红的任务。公司规定,数量超过10000属于优秀水平。不过,除了他们达到的生产目标令人吃惊之外,这条装配线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工人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最大的一名工人90岁。 这支由老年人组成的生产队伍成立于1997年,成立对并不是为了进行某些重要的社会科学实验,而仅仅出于一个实用性的企业决策。当时公司需要工人,但劳动力市场人员十分紧缺,而年长者的数量却相当多。公司总裁本人也76岁了,他提出了这个想法。负责生产和打包车间的高层管理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年老员工干活太慢,而且在一个高科技的世界中,一旦出了差错则代价更大。他们担心老年人会抱怨自己干不了这份工作,或是他们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或者他们会感觉不好。公司总裁否定了这些刻板印象,虽然他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公司拥有老年工人队伍,但是他说“让我们试下吧,这样才能知道是否可行。” 这确实可行。现在邦尼贝尔公司共有500名员工,其中将近20%为退休员工。这个工作群体从事的是那些曾经被外包出去的工作,在最初4年里,他们为公司节省了100多万美元,并且有力地驳斥了对

他们的怀疑态度。管理层制定并完成了工作目标。员工的离职率几乎是零。而且,只要公司需要,还有一长串的老年人作为候补参加这项工作。老年人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他们是最理想的新员工资源。 老年人不仅证明自己是高生产率和忠诚的,他们还帮助企业节省了开支。由于绝大多数人有社会保险,他们并不完全依赖这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他们无需达到每小时15-20美元工资标准就可满足自己的要求。对于刚开始时每小时7.5美元、1年之后涨至8美元的工资,他们常常快乐地接受了。另外,由于不用给这些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公司又因此节省了一笔开支。这些工人中绝大多数享受夫妻医疗计划或医疗保健,所以无须额外的投资。 案例思考: 1.这一案例中的实际情况与本知识点中有关年龄的研究之间有何联系? 2.这家工厂是否实施了一些反年龄歧视的活动? 3.如果年老员工与年轻员工混合在一个部门,你认为这些老员工是否也会做得一样好?请找到论据支持你的观点。 4.你认为邦尼贝尔公司在聘用老员工上的成功可以用到其他公司么?请说明原因 1. 案例中的实际情况与有关年龄的研究之间联系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