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

探究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
探究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

探究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历史建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激烈。城市传统历史建筑不仅使老一辈人的建设心血和美好回忆,更是城市文明脉络的传承,也在很长时期内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如何协调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现代化历史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历史性建筑的轰然倒塌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幕,人们一定程度上已经把这当做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一种象征,在承载着人们无数回忆和精神寄托的历史性建筑被象征着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代替之时,人们总感觉城市在向这现代化迈进的脚步中,正逐渐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就是历经多年积累的城市文化。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但城市历史建筑并不一定要作为城市现代化的“牺牲品”,它们可以为城市保留很多不可替代的文明,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现代化中璀璨的明珠。

一、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建筑

随着全球城市化建设浪潮的涌动,我国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用地面积的大幅增长的状况下也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化建设

力度,大小城市都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和经济重心,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进行了城市现代化规划和建设。但很多地区并没有重视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性建筑保护,虽然近年来逐渐注重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文明的树立,但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本身文化及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城市文明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也显得不尽和谐。其实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正式城市多年发展中的文明精华和脉络所在,在多年的文化积淀和经济发展中,全国各地的城市,尤其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繁荣的城市,基本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历史建筑体系,这与城市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是密切相关的,历史建筑就是对城市发展中的各种文化和其所处环境的高度融合。

而很多城市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只注意到了历史建筑使用价值的消褪,及对城市化建设的阻碍,不注重对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当前很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的根源所在。可见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建筑的重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层面,而深深关系到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文明建设问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性问题。

二、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建筑冲突下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原本还正处于设计寿命期的历史建筑在城市的日新月异中显得与城市的生产生活格格不入,似乎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其功能和设施

的需求,其外观也在周围新建筑的簇拥下显得陈旧而不和谐,因此很多尚存在实际使用价值或陈旧的历史建筑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被推倒了,其中既包括没有国家法规条例保护的一般性建筑,也有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伟大历史建筑。很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就是采取这样的建设和规划模式,对待与新时期的城市“格格不入”的历史性建筑的方式就是采取最彻底的办法,让它们永远地消失在见证了多年发展和进步的城市中,而仅仅去关注全新的城市发展建设格局、城市政治管模式、产业布局调整和城市的标准化统一建设管理。在这些举措的同时,城市化建设中的人们也正逐渐丧失归属感和文化根源,使现代化城市建设出现了城市建设模式的雷同,城市文明标志的抄袭,城市文化品味的低俗化,城市艺术风格的消失,正在使成千上万的城市社区丧失特色,泯灭个性,失去魅力,是城市发展和建设从某种角度进入恶性循环,陷入迷茫的发展误区,偏离建设轨道。可见城市现代化建设不能像当前的很多城市一样仅注重表面的物质和制度建设,尤其应注意城市发展中历史建筑为主的对城市的文化、精神支撑的维护和发掘。

三、协调城市现代化与历史建筑的发展关系

城市的又快又好发展离不开城市中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共同支撑。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则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正式这些城市历史建筑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回忆和精神寄托,人们每每看到它们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城市

现代化建设中从多方面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协调,保存或改造其功能价值和使用价值,增加和宣扬其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必定能帮助城市现代化建设稳定、快速发展。

(一)保存和改造历史建筑功能价值

保存仍具有使用价值和功能的历史建筑,合理改造历史建筑功能,能够在城市发展日趋成熟和饱和的情况下延续和强化历史建筑的功能,为旧建筑注入新的活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一座建筑的结构造价占到其总造价的1/3,保存或改造建筑功能的经济性不言而喻,历史建筑功能的保存和改造再利用可大大减少开发商初期投资如拆迁和土建费等,且建筑的建设周期大大缩短,可以尽快投入使用从而获得较大利润,在经济上是非常合算的。从社会角度来看,历史建筑大多数具有它的地域性特点,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它们参与了文明进步的过程,是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以前我们对于具有历史性的建筑采取原样修复的方法,而对于那些非历史性的建筑和历史性较弱的建筑则采取了完全拆除重建新建筑的

方法。历史建筑向人们表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延续性,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慰藉,人们在这些旧建筑面前体验到城市发展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创造能力,而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文化认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空间的框架。新建筑的建设及使用中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生态环境污染,全球一半以上的能量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可见历史建筑的保存及改造也是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益处的。

(二)历史建筑重构和转型是城市的再创造

1、历史建筑空间环境重构

国外的城市建设中有大量的历史建筑重构和改造经验,我国城市建设中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特点,合理进行历史建筑空间环境重构。

旧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当时种种条件的制约,往往空间组织形式单一,地面高差变化不大,因此,建筑空间往往不仅没有丰富的视觉效果,而且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中日趋繁杂的功能要求。我们知道,在实体空间内,地面标高不同的部分各有一定的独立性。利用此原理,可结合新的功能要求提高或降低日建筑中某些部分的标高,以形成几个相互贯穿,又有一定界限的新空间,从而重新构成一个具有新的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失去兴趣,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日益强烈。将这些自然要素引入建筑空间之中,通过巧妙地点缀和有机地划分,能使人的生存环境更为完善。旧建筑中常常直接调用自然语汇,使之在室内起到观赏作用,现代设计则主要地利用实物材料并结合园林中常见的手法,组织、分隔、引导室内空间,协调人一建筑一环境之间的关系。

总之,城市现代化建设不能像当前的很多城市一样仅注重表面的物质和制度建设,尤其应注意城市发展中历史建筑为主的对城市的文化、精神支撑的维护和发掘。城市历史性建筑作为城市文明的承

载,应充分协调其余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实现城市现代化的物质、制度、文明多向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庆.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 蓝青.青岛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d].青岛理工大

学,2010.

[3] 毕竟超,袁泉,郑福斌等.用现代整体搬迁技术保护城市历史建筑[j].山西建筑,2009,35(20):7-8.

[4] 李连瑞.一般性历史建筑的改造模式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

[5] 洪长瑾.合肥市中心城历史建筑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利用与再开发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6] 谢凡,吴潇逸.城市历史脉络的控制性保护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7] 张睿智.近代历史建筑遗产的价值与保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各市历史建筑相关保护机构

各市历史建筑相关保护机构 一、房产部门相关机构 1.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 2003年1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为副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规划;负责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腾迁整理、综合整修工作;负责历史风貌建筑改变用途、迁移、拆除、异地重建和装饰装修的管理工作;承担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2.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危改办) ★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主要职责: 1、负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负责杭州市区范围内实施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的计划、进度、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 3、承担历史建筑保护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 4、负责历史建筑的动(搬)迁、修缮和维护日常管理。 ★城市危旧房屋改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危改办)负责全市危旧房屋改善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政策制定等管理工作。 3.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安全维护管理处(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 1、负责全市危房改造管理; 2、负责全市房屋维修的行业管理; 3、负责全市国有直管公房的监督管理;

4、负责全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安全、使用、修缮的日常监督管理; 5、负责全市环境创新和立面整治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4.上海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房屋修缮和改造管理处(历史建筑保护处) 1、研究拟订房屋修缮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政策和技术规范; 2、负责旧住房修缮和改造管理; 3、指导监督房屋安全使用管理和防汛防台安全管理; 4、负责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和房屋检测鉴定行业管理; 5、负责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参与历史风貌区建设项目的 管理; 6、指导协调区县开展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日常保护管理; 7、牵头协调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 室工作。 5.沈阳市房产局(对应的应为):物业管理处 起草物业管理和房屋修建管理法规、规章草案; 负责全市各类物业和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工作; 组织房屋勘察,负责房屋修缮管理工作,提出危房改造意见和危破房改造建议规划; 组织全市房屋防汛;拟定住宅、非住宅房屋租金标准;指导公有房屋经营管理; 负责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联系物业管理协会工作; 负责直管公房统计、出售、接管、收购的管理工作;负责直管公房经租、转租、房屋养护和使用,管理房屋租赁合同(证)。

城市规划考试的262中国城建史

关于城市规划考试的262个常见问题中国城建史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 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外国城建史 18. 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19.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20. 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 21. 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22. 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23. 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 24. 中古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建设特征、典型城市的格局 25.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26.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 27. 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城市建设主张 28. 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及主要城市格居 29. 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 30. 在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君权思想的穿插交锋,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穿插交锋的过程演变 31. 不同时期英国新城的特点、缺点,典型城市 32. 法国、美国、日本、瑞典新城建设的特征 33. 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罗马营寨城——古典主义——雅各宾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欧斯曼改建——1965年巴黎总规)

(完整版)《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八届全体大会于1987年10月在华盛顿通过) 序言与定义 一、所有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建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的表现。 二、本宪章涉及历史城区,不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除了它们的历史文献作用之外,这些地区体现着传统的城市文化的价值。今天,由于社会到处实行工业化而导致城镇发展的结果,许多这类地区正面临着威胁,遭到物理退化、破坏甚至毁灭。 三、面对这种经常导致不可改变的文化、社会甚至经济损失的惹人注目的状况,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认为有必要为历史城镇和城区起草一国际宪章,作为《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通常称之为《威尼斯宪章》)的补充。这个新文本规定了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的原则、目标和方法。它也寻求促进这一地区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协调方法,并鼓励对这些文化财产的保护。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构成人类的记忆。 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华沙——内罗毕会议《关于历史地区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以及其他一些文件所规定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意味着这种城镇和城区的保护、保存和修复及其发展并和谐地适应现代生活所需的各种步骤。 原则和目标 一、为了更加卓有成效,对历史城镇和其他历史城区的保护应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完整组成部分,并应当列入各级城市和地区规划。 二、所要保存的特性包括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以及表明这种特征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组成部分,特别是: (一)用地段和街道说明的城市的形制; (二)建筑物与绿地和空地的关系; (三)用规模、大小、风格、建筑、材料、色彩以及装饰说明的建筑物的外貌,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 (四)该城镇和城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 (五)长期以来该城镇和城区所获得的各种作用。任何危及上述特性的威胁,都将损害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真实性。 三、居民的参与对保护计划的成功起着重大的作用,应加以鼓励。历史城镇和城区的保护首先涉及它们周围的居民。 四、历史城镇和城区的保护需要认真、谨慎以及系统的方法和学科,必须避免僵化,因为,个别情况会产生特定问题。 方法和手段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质考核复习指南-近现代重要史迹

近现代模拟试题判断题 1. 2015 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作为文物受到法律保护。B.错 2. 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既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也受到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驱动;既有被动力刺激,也有社会变革的内力推进,是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A.对 3. 穿斗和抬梁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普遍运用的木结构技术,在皖南、江浙、江西一代民居中,多在山墙抬梁式,空间开敞、庄重,采用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B.错 4.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制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年代标准中明确近现代文物年代自公元1840 年至当代,因此被核定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物建筑和构筑物其建造年代应晚于 1840年。B.错 5. 砂浆的技术性能和质量对砌体强度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实验和经验都证明:砂浆越弱,在砌体中个别砖石内出现裂缝的时间越早,也越易发生破坏。A.对 6. 粘土砖坯在氧化气氛中焙烧出窑,则制成红砖。若在烧成后,再经浇水闷窑,即可制成青砖。红砖一般比青砖、耐碱和耐久。B.错 7.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工程中现状勘察的勘察结论是指,在测绘、探查、检测、调查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对文物形制、年代、价值、环境和病害原因进行分析评估,?出文物保存现状,述和保护修缮工程措施A.对 8. 摄影测量是利响信息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的一种测量技术。A.对 9. 近景摄影测量包括近景摄影和图像处理两个过程。A.对 10. 根据《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历史沿革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历史、结构历史及人文历史。A.对 11.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砖石砌体局部松动、开裂严重甚至濒临坍塌的部分,不适合局部拆砌维修,应该增添加固构件。B.错 12. 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的砖石建筑维修中,对砌筑的墙面进行憎水保护有助于消除清水砖墙的泛碱现象。A.对 13. 对于近现代砖石结构的文物建筑,在制定维修加固措施时,应尽量保持其原受力体系,尽可能不扰动原结构平衡状态,不增加较强的约束而损伤原结构。A 对 1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的非承重墙(围护墙)的开裂通常是由靠墙的承重木构架发生变形引起的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无关。B.错 1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砖石建筑的多孔建筑材料的劣化多是由于干湿循环,引起冻融破坏或者可溶盐的结晶膨胀导致剥落。A.对 16.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木结构加固里,柱的化学加固中,木材内部因虫蛀或腐朽形成时,若柱表层完好厚度不小于 50mm,可饱和聚树脂进行灌注加固。A.对17.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砖石砌体裂缝修补与加固补强的方法中,对于灰缝脱落和出现细小裂缝的砌体结构,应先确定砌体勾缝的类型、材料及配比,采用与原砌体相同的勾缝类型和材料重新勾抹严实。A.对 1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砖石砌体裂缝修补与加固补强的方法中,当墙体裂缝贯通或开裂较严重时,除采用压力灌浆修补外,还可采用增设钢筋扒锔的方式进行局部补强。A.对

对城市规划中历史建筑保护的思考

对城市规划中历史建筑保护的思考 □费琛 【摘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同时正处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我们的历史环境意识与文物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在经济建设中的拆旧建新、历史古迹的建设性破坏与保护性破坏时有发生,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乃至经济效益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害。本文就目前我国对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上海“新天地”的改建为例,提出从转变观念意识,推进管理机制的转化、制定相关法规、强化规划控制,实现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扩大舆论宣传,培养和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方面采取措施,保持历史的连续性,使历史建筑遗产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继续保持生命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建筑遗产;管理机制 【作者简介】费琛,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9级MPA研究生 一、城市规划中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80年代初,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一再扩大,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不注意保存城市遗产,在经济建设中的拆旧建新、历史古迹的建设性破坏与保护性破坏时有发生,致使一些古建筑、遗址、墓葬、碑碣、名胜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乃至经济效益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害。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于1982年2月8日批转了基本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批准了北京等24个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自此,“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正式明确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从此兴起。20多年来,不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制定了保护措施,开展了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虽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冷静观察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管理体系落后,保护措施单一。长期以来,我国在建筑遗产方面的管理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以“被动静态的保存”为主,在管理体系上也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单向控制和管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还存在着“多头管理,表面管理”的现象。如目前上海与建筑遗产有关的管理部门主要包括文管会、规划局、房管局等,三部门常常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协调。此外,政府在制定配套的保护法规、政策上也缺乏灵活性,使大部分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没有对应的实施办法。在保护方法上,比较侧重于规划技术、形态方面的要求,而忽视其内在矛盾的解决,使得许多保护工作流于形式或虎头蛇尾。 (二)建设性破坏严重。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旧城改造,使分散在市区各处的建筑遗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旧城改造之初,由于市中心的土地级差效益明显,开发的回报率高,使得人们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动机下,将大片的老城区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高强度的开发建设。这种破坏性的建设方式,严重地破坏了街区的空间形态,阻碍了历史风貌的延续性。这股“破坏性建设”的风潮尚未过去,一种新形式的破坏———“建设性破坏”又接踵而至。这是指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缺乏对历史地段的调研,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所导致的失误与盲目行为。主要表现为拆除原有的历史建筑,为了商业或旅游的需要大量新建仿古建筑;以增加城市绿化为由,大面积拆除旧城区,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草坪、广场或人工湖泊。这种行为在“以人为本”旗帜下,割裂了人们关于城市的记忆与认同,同样使历史人文环境遭到破坏。 二、城市规划中历史建筑保护的对策措施 城市中保护、更新和再开发三部分是不断变化、交替进行的,也是城市基本而持续的生长活动。真正的保护不是要重现已逝去的旧时风貌,而是要保留现存的美好环境,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要避免具有吸引力而且能够继续使用的生活场所遭受不适当的改变甚至破坏。因此应结合国情,结合具体的建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建筑有限的周期里发挥建筑无限的价值: (一)转变观念意识,推进管理机制的转化。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党和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就建筑遗产的保护而言,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仍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各类建筑遗产是无法再生的珍贵的社会资源,从而改变现有的“被动静态的保存”的局面。同时,在管理体系上,要处理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规划局、房地局和文物部门之间既要有各自的重点,又要在管理上有很好的衔接。对于拥有大量建筑遗产的上海来说,应该值得为此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以加强专业领导,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状态。并且,就管理机制而言,要尽快理顺建筑遗产的产权关系,让真正有能力的市场实体,在政府制订的保护框架内,承担起相关遗产资源保值增值的责任,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 (二)制定相关法规。近年来,上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保护的 · 91 ·

历史城市保护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第一讲:绪论 1、绪论 一、课程与相关概念的解析: 1、“历史城市(old city\historical city)”与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保护与旧城更新(old city renewal) 3、几个城市保护的相关概念 二、课程讲授内容的结构 三、学习目的与方法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一版. 2、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1第一版.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与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第一版. 4、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第一版. 5、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与规划.台北:淑馨出版社. 6、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0第一版. 7、[日]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西山卯三监修.路秉杰译.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2第一版. 8、建筑与历史环境O.И.普鲁金韩林飞译金大勤赵喜伦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12 第一版 9、阮仪三.护城纪实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第一版 1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一版 11、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李其荣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第一版 第二讲、历史城市保护中的问题 一、城市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流失 拆除----建设性破坏、破坏性建设 维修----修复性破坏 二、城市形态的破坏 高层与大体量建筑的致命破坏 交通系统改造的影响 三、城市居住环境的衰败 居住面积低、不成套、设施不足 四、城市设施的不足

谈西安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启示

谈西安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启示 摘要:近年来,西安城市高速发展,随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和城市品质地不断提升,城区内原有的优秀近现代建筑也面临保护与利用的双重压力。即便保留住某些类别的这种建筑,建筑所附属着的环境,也被城区的多样开发掩盖掉。近现代时段内的多样建筑,不仅缺失了应有活力,也逐渐被城区内居民忘掉。在这样的状态下,摸索最适宜的保护路径,可以拯救这些很珍贵的建筑。 关键词:西安;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途径 引言:西安近现代优秀建筑众多,简介其保存、利用的现状。以正学街老市委用地为例,介绍西安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思路。其中在利用时应借鉴香港的“历史建筑伙伴活化”计划的相关内容,从功能上为老建筑注入活力,使其建筑功能和文化价值得到传承。 一、选取出来的保护事例 (一)旧有的建筑概要 原有市委礼堂,归属于上世纪时段内的礼堂建筑。建筑风格,带有庄重性及特有的典雅特性,让人觉得这一建筑很大气。在这一时段内,建筑领域,凸显了复古浪潮,然而,大礼堂没有依循复古框架下的大屋顶,而是预设了与正立面衔接着的通门廊;搭配板枋等配件时,就接纳了古典建筑内的繁杂成分。其中,预设出来的窗棂等配件,带有装饰特性。选取出来的彩画,有着很厚重的旧有风格。主入口搭配着的纹饰,涵盖着很厚重的、时代属性的气息,并整合了这一时段的生活。大礼堂,能与古城区的风貌契合,带有凸显的存留价值。 (二)现有的建筑状态 首先,地块附带的周边地带以内,带有商业的独有气息。市委礼堂这一地块,是老城区现有的商圈范畴以内,因此,周围有着厚重的商业类气息。 其次,是文化层级内的深厚韵味。地块被设定在两个类别的历史文化区段之内,与多样的历史巷道,也很邻近。 再次,大礼堂被安设在老区以内。周边带有偏多的居住区,含有偏大的居民密度。这样的状态,增添了地块潜藏着的创意潜能,可延展出独有的创意产业。地块荷载着偏大的交通压力,因此,要对地块搭配着的多样路线,予以调和及优化。 (三)发展路径 依循西安市预设出来的复兴规划,在未来时段内,要着手去疏散这一核心区段人口。同时,把旧有城区内的行政类场所,移转到城区现有的外围方位内。这

城市建设史完整(带重点)

城市建设史完整(带重点)

0701104班城建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篇古代部分 绪论 一、城市的起源 1、在原始社会,随着农业的出现为标志的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捉奸产生了原 始的固定的居民点; 2、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在第二次劳动大 分工的产物(商业手、工业是从农业中 分离出来的) 3、出现在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过渡到时 期; 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 二、城市概念的变迁 1、城与廓、市与井的区别 城廓——城郭:城墙 城郭之别: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内之为城,外之为郭 2、城市的原始定义:防御功能、商品交换的职能、固定的居民点 3、城市社会时期城市定义的延伸

城市的原始职能、一级法律实体、精神寓意 4、现代城市的定义: *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 *是一定地域中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要求相对集中 *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及良好的生 态环境 *根据共同的社会需要而进行各方面协调运 转的社会实体 *有继承和延文化传统的使命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1、位置: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一般均靠近河湖水面 2、规模: 3、建筑组合 4、一定的功能分区 5、原始居民点初步且有城市最基本的“集中”的特征(城市最大特征是聚集) 二、中国城市的形成

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群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公元前3000年——公 元前2000年) 大概在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约公元前17世纪左右) 河南偃师市二里关村古城——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城市 商朝城市实例(公元前6—11世纪) 河南偃师市乡沟商城 总体布局:宫城居中、三套城墙、追求方正开创了以后历代都城多道城墙和宫城局中的先河。 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 (周礼考工记内容、解释、影响,要深入到中建史书的具体章节, 下面红字的部分还要补充,很重要) 西周的城建制度及其影响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观,这在城建制度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1、政治上“分诸侯、建藩卫”——西周成为 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的朝代

中国历史城镇保护的典型案例分析

中国历史城镇保护的典型案例分析 ——历史城镇木渎保护历程回顾 嵇 岚 【摘要】 论文介绍了历史城镇木渎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两轮保护规划的缘起、编制和实施情况,揭示了近年来保护规划 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思路,分析其保护与发展历程中保护观念和保护方法的变化及其原因。文章通过总结木渎镇发展 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当前历史城镇保护工作重点的变化趋势:由以保护对象为导向,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由孤立的保护,转变为整体的保护;由忽视规划的落实,转变为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由纯粹的保护,转变为发展中的保护。明确了保护并不 是与发展的对立,而是发展的一种策略。基于木渎这一典型案例,论文对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加 以分析,对中国大量类似的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的道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历史城镇;保护规划;保护;发展 1 引言 21世纪的中国城镇正处于全面融入全球化以及快速城镇化的时代,由此带来的特色危机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这几年讨论得最多的热点之一。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一部分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分散于众多历史城镇中。今天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影响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能够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已经微乎其微。但是我国的历史城镇约有2000多个,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城镇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和格局,拥有独特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反映了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在迅猛的现代化潮流之下,小城镇一旦开发,其历史遗存、传统风貌的建筑等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被大量拆毁,传统格局消失,保护历史城镇的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另一方面,小城镇又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生力军,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担,城镇更新势在必行。历史城镇的发展何去何从?如何做到不仅保护现有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文物古迹,还要更好地把它们建设为适合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的城镇,焕发古镇新活力,振兴古镇的经济,也是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历史城镇是指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建制镇、集镇、场镇、乡镇的老镇区,一般规模较小,完整地保留着某一时期的历史风貌,或者在中心地区保存有完整的历史地区。 2 当今历史城镇面临问题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历史城镇的建设面临着众多难题。 首先是风貌的快速改变——许多古镇填了河、拆了桥, 毁了房子, 开了马路, 造了高楼, 却丧失了城镇的特色, 湮灭了传统的文化。百镇一面, 万屋一貌正在成为现实。历史城镇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次,各地方政府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历史城镇的价值观念逐渐统一,保护类型渐趋多样,保护实践越加具体。但是,现在既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普遍重视的时期,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各种利用目标、操作观念、管理策略、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的时期;虽然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历史城镇的保护,由于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虽然进行历史城镇的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已是镇政府共识,但是如何保护、如何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还尚未明确。有的历史城镇盲目追求现代化发展已无历史城镇之实,有 2166

浅谈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浅谈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摘要: 城市是不断发展的, 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中应该正确认识保护与发 展的辨证关系, 积极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 并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引 入发展的观点, 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保护; 发展观 1 前言 一个城市自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而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是力求在发展中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等进行修复和控制, 因此在城市的演变过程中, 保护和发展成了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体。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了现今城市保护与更新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处理二者关系的时候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两者之间的矛盾并非简单的对立和冲突, 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矛盾关系。通过采取积极的手段和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达到和谐统一的动态平衡。 2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源于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从城市起源的时候就一直未曾停息过,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同样, 一个人也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个城市。正是因为城市是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才使得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成为可能和必要, 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就产生于城市过去发展的痕迹之中。试想一个永远静止的、没有时间空间变化的城市( 虽然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存在) , 既没有历史可言, 也就更不存在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了。 城市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的沧桑变幻, 而每一个变化都显示着城市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历史保护就是这种延续性的主观表现, 也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保证城市发展中文化及精神的延续。因而从这个角度出发, 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源于城市发展的延续性。 3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

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理论体系中的基本部分分别是本体论、方法论和工具论。本体论遵循最基本的伦理原则,是论述历史性保护本质的理论。方法论的核心理念是价值特性原则,也是历史性保护中确定设计的理论。工具论的意义在于阐明设计方法、保护技术评估等保护工具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它遵循整体性原则。 关键词:近代历史建筑历史建筑 一、伦理原则 所谓的历史建筑保护的伦理原则,就是在诠释历史性保护本质的精神内涵。这个精神内涵确定了其价值取向和技术合理性的判定依据,可以说,构建一个准确表述历史保护本质的伦理原则是一切历史性保护工作的基点。 1.历史性保护既是已存部分的保护,也是最大程度地保存其各种价值 这是对历史性保护“本体”的保护和阐述,主要是说明历史性保护的实质内容究竟是什么。历史建筑所

具有的以广义历史价值为代表的各类价值是历史性保护的直接对象,这些价值的载体是历史建筑本体。因而,只有以保存和恢复历史建筑的各种价值为出发点且对建筑本体进行有计划的修复维护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历史建筑保护。 2.历史建筑所含各种价值的保护标准是其核心部分 如果说,历史建筑价的保持与恢复值是历史性保护的主要矛盾,那么对其核心价值的保护即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评价保护方法和修复技术是否合理,最主要的评判内容就是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的保护和恢复状况。如图1-1所示,建于1921年的天津原浙江兴业银行处于该地商业核心地带——和平路和滨江道交汇处,与周围的天津劝业场等三个知名近代建筑构成了著名的“四位一体”构图,是控制和平路与滨江道历史风貌区的核心和灵魂,对其进行原址保护才能保护其价值构成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环境价值。若对其进行平移处理,即丧失了其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 3.价值的保护也影响其他方面的价值评价 在每一段历史的历史性保护环境下,评价原理和标准会呈现出一定成的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美学观差异性所导致。在历史建筑改造和加建设计中,经常

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技术的实例分析

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技术的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方法的实例应用研究,在具体和可操作的层面上,为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例,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较全面的应用城市古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方法,更好的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古建筑;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基本方法 1、历史建筑的分类 1.1文物建筑 文物建筑是指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的各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文物建筑首先是文物,其次才是建筑,其保护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须遵从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1.2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应当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实际上是将一切不可移动或不应当移动而需要原地保存的文物统称为“文物保护单位”。 1.3一般历史建筑 不同于文物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一般历史建筑并不强调重要历史意义。这类建筑物、构筑物数量较多,是历史街区的主体。 2、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方法及适用性 2.1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更新

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主要的方法是“修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的原真性,但是对于这类建筑的保护应该是动态的,应该适当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使其能够被合理的利用。例如重庆湖广会馆的修缮,会馆在重庆明清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会生活、文化方面都对重庆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重庆湖广会馆见证了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史,反映了明清时期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盛况及兴衰变化,是研究重庆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图1)(图2)。 图1修复前的湖广会馆图2修复后的湖广会馆湖广会馆衰落后,大多都改为它用,或作为工厂、或作为仓库(禹王宫),或为居民居住(齐安公所)使用,使用者对建筑内部进行了大量的改建、加建,严重地破坏了原有的建筑形式。保护工作者通过对湖广会馆院落空间的清理以及对禹王宫、齐安公所内部空间的恢复,使湖广会馆建筑原有的山地院落空间和内部空间特色显露出来,恢复了湖广会馆本体的真实(图3)。① 图3 恢复齐安公所原有院落、天井 而针对历史街区中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更新,其立面造型以修缮为主,内部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东南大学建筑学概论笔记

1.西方建筑教育 巴黎美术学院:学院结合传统美术教育和当代艺术为学生提供五个年级的高等教育,分别为三个方向:艺术实践、理论、技巧。为了有效灵活的提高学生的技能,除了提供工作室以及导师的专业辅导之外,学校定期组织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会晤交流,以及旅行创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选择不同的国家采风学习、创作。 现代教育的起始点 Ecole Royale des Beaux-Arts Academy 从研究到教学研究会-学院-画室(私人)“罗马大赛” 美国的建筑教育:R.M.亨特&美国鲍轧建筑师协会有欧洲的文化背景,现代的大学管理模式 [MIT-康奈尔-伊利诺-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 折衷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也称模仿主义建筑。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来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十九世纪,交通的便利,考古学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加上摄影技术的发明,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许多城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 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则以美国最为突出。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 巴黎歌剧院,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为纪念意大利重新统一而建造的,它采用了罗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腊古典晚期的祭坛形制。 巴黎的圣心教堂,它高耸的穹顶和厚实的墙身呈现拜占廷建筑的风格,兼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建筑则是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建筑的风格。 德国包豪斯:在设计理

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及旅游开发

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及旅游开发 保护与开发再利用的关系,往往像矛与盾的关系,若无法平衡那么得到的会是其中一方面的牺牲,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关于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及旅游开发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引文 中国的历史文化城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对人文文化的传承,保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但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在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下,历史城镇遭受了严重的损害。保护历史文化城镇对传承、延续和发展历史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这些遗产是我们的职责。 1、现有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历史城镇的保护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但是在城镇保护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 1.1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不足。 由于我国建筑遗产保护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国内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我们仍处在摸索的过程中,这就导致现行工作的保护力度仍然不够,保护规划控制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亟待提高。 1.2 “遗产观”淡薄和公众参与的缺乏。 历史城镇保护无法引起公众的重视,形成不了正确的“遗产观”,因而无法形成大众参与的局面。最著名的例子是梁思成故居拆除,我们惋惜的不仅仅是它带有的名人烙印,更看重的是“建筑的精神、文化和社会价值,而绝不能单纯考虑建筑质量

和艺术价值。” 1.3 保护方法不得当,造成“保护性破坏”[2]。 由于体制和机制的不够完善等原因,诸如人造景点、“假古董”开发、文物翻新等现象随处可见,无一例外皆是以“重塑、再现**时代面貌”的名义制造出的保护性破坏现象。 1.4 保护与民生、经济脱节。 单纯的保护不能为当地居民带来实际的民生、经济利益,无法调动大众的积极性,使得保护与居民生活、公众参与间的关系不容乐观。 2、历史城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不难看出,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除了要加强意识和完善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来解决人与历史城镇的关系,这就要使城镇保护与经济利益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一个脱离繁琐城市生活的世外桃源,我们在对待历史城镇时,将人们的渴求与城镇保护结合为一体无疑是最好的方法。这在实际应用中,就是在合理保护历史城镇的前提下开发旅游产业。 2.1 通过旅游增强文化自豪感 旅游的开展在向游人展示历史城镇面貌的同时,也是当地人认识本地特色的机会。通过外人对当地的一草一木的重视,可以引发当地人的自豪感,从而更积极和主动的挖掘文化内涵,从根本上解决缺乏公众参与的问题。 2.2 通过旅游活动传承历史城镇的文化

简述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研究

简述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研究 在武汉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大量遗留于三镇早期繁华地段的近代历史建筑却如同风中残烛,历经岁月变迁,整体老化,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期,在城市化进程高潮的背景下面临着拆迁、改造的困境.将它们作为城市文脉、地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1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 武汉存留了众多珍贵的近代租界建筑和民居建筑,除少量具有特殊意义的优秀建筑成为供市民瞻仰、游览的场所外,绝大多数历史建筑因功能、外观和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迫切需要改造.改造的前提是使建筑的历史文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重要结构的改变降到最低限度,建筑容纳新功能,并使改造后的建筑可以复原,具有可逆性,再现建筑的昔日风采与辉煌.这种做法可以使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功能置换和经济发展等难题化解,将成为近代历史建筑重获新生,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保护的新策略. 1.1 汉口水塔保护与改造策略 据武汉市志记载,上世纪初,随着城市密度增加,火灾发生频率也居高不下,损失惨重,消防设施由此孕育而生.汉口水塔建于1909年,地处中山大道,由英国设计师穆尔设计,广荣兴营造厂营造.建筑为砖结构,平面呈八边形,地上七层,地下设有水池,造型简约,体量挺拔.水塔当时隶属于商办既济水电公司水电厂,是汉口最高的建筑,集望,居住、办公等多种功能,既提前预报火灾的位置,又可供消防队补水.

历史变迁,昔日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已被包围在佳丽广场、大洋百货等众多大体量现代建筑之中.尽管形态优美,色调古朴,线脚考究,毫不逊色于晚辈,但由于消防功能消失殆尽,汉口水塔也只能迎合繁华的商业区,扮演起蹩脚的买卖角色来:商业改造后的水塔外墙面粉刷的是与建筑红砖相近的红色涂料,配以白色的檐口、柱式、锁石、栏杆和多幅巨大的广告牌.加建部分的粗劣品质极大地降低了水塔的美学价值,远不能与建筑内部原有细部相比,令人叹息. 水塔沿中山大道一侧的裙房被加建成一个四层的商贸城,建筑内部围绕中庭,设置一圈内廊式的零售店铺,由于没有相关的原平面资料,对水塔室内改造程度不得而知.但作为室内商业街,商贸城的容积率较小,交通流线不太便捷.另一侧的临街一层,分别租赁给珠宝店与美发店;二层租赁给一所美容院;三、四层则是美发店的员工宿舍和仓库;五层是大汉口商贸公司的办公楼,可空无一人;六层则是居民楼,被分隔成了好几户人家,狭小的空间超强度使用.由于水塔原有楼梯被封死,只有美发店内的一“曲径”通向电梯,公共的垂直交通极其不便,更无法登上七层和楼顶,体会望火情的场景.建筑二层以上的内部空间处于无保护、未经过改造状态,各个时期的木质、石质楼梯,绿油漆或石灰粉刷的墙面、木板隔墙都有.甚至可以透过没有玻璃、摇晃的木窗,看到晾衣绳上美发店的各色毛巾和居民废弃物,在二楼平台上所见犹如当年的万国旗迎风招展. 1.2 汉口胜利街原日本军官住宅保护与改造策略 一幢原日本军官住宅,位于汉口胜利街(原日租界)256号,因其普通的建

中外城市建设史1

一以下为古籍摘句,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并说出其出处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2、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4、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篇》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 5、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中午的时候形成集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进行交易,这样能聚集天下的财物,交易后了就能离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6、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一般古代的城市有内城和外城,郭指外城,也就是说建造内城是用来保卫君王的,外城是用来守护老百姓的。 二、名词解释 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