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建筑文化概论

中西建筑文化概论
中西建筑文化概论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2011—“中西建筑文化概论”课程试题

工硕预备班15期

郭晓伟

学号:2011291037

2011-5-28

1.请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对古代中国人的“卑宫室”思想加以解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10分)

答:哲学本体论,“本体论”即是“终极目标”,中国古代极早出现的“卑宫室”的思想,是建立在以孔子儒学的稳定思想地位上的,,儒家追求“天、地、人”合一的目标,“天”

“道”是古代中国人的本体,顿悟之心。心即理,“心”“性”“诚”作为最高诉求,通过自我完善达到人伦至善的终极目标。建筑也应该合于中道,所以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原则是“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所以也造就了古代中国人的“卑宫室”的思想。

我觉得“卑宫室”是与“奢侈”对立的节俭观,更深层次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人价值体系中的“仁与义”,中正仁和,中庸与正名的思想,如夏桀的“倾宫”“瑶台”苏秦的“明得意”“做宫室以章得意”充分说明了卑宫室的思想。而且古代中国人的审美重在规章有度,社会等级层面的限定,西汉刘向《说苑》中也提到了“完坚”的思想。所以古代中国提倡节俭的“卑宫室”的建筑思想。

2.请围绕传统中西方的美学观,谈谈古代中国人与传统西方人在建筑审美理念上的同与异。

(10分)

答:西方传统建筑重在形式创造——艺术层面上的追求,视觉上的愉悦创造;而中国传统建筑则重在规章有度——社会等级层面的限定,居住者身份上的等级体现。“维特鲁威人”就是以建筑的形式美作为前提的,“美”成为了一种道德,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谈到建筑的三原则“坚固、实用、美观”分别对应古代西方人价值体系的“真、善、美”,古代西方文化中把“建筑、绘画、雕刻、音乐、诗歌”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五大艺术。西方人追求的是一种“高尚”“优雅”之美。

古代中国的“美与秩序”这里的美更强调的是“工巧”,“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古代文献对于美的描述曾用“奇技淫巧”,可见古代中国之美区别于西方的视觉愉悦之美,是一种工巧之美。而且很早就有“上美不美”的观念,追求的是一种恬淡、清淡之美。

3.请中国风水观念的本质意义及其性质加以分析,并对当前社会流行的“风水热”现象提

出自己的见解。(10分)

答:所谓的中国风水观念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巫术形式,但是人们通过它把建筑和自然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成了中国所特有的选址、建造的建筑技术和艺术。

一方面风水师们将风水术聚焦在人的现世与来世的命运,及家族的兴衰、家宅的凶吉上,使风水术具有典型的巫术与迷信色彩;另一方面,风水师吸取了历代风水师的建筑环境选址与建筑造景设计经验,在住宅与葬地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

风水师所选择的宅址与墓址,多是藏风纳气,林木滋茂,山环水护,景色宜人的地方。

一处好的风水环境,就是一个极佳的自然山水环境,在这里建造房屋,造墓起坟,都使当世之人与谢世之人有一个被自然所环抱的人工环境,是一个人与自然十分谐和地相处的环境。

“风水热”现象不是建立在人们对风水概念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它发展到一种对风水理念盲目崇拜的程度,甚至发展到迷信的程度,是对风水概念的曲解和缺乏了解。在这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它,而是应该积极的去认识它、吸纳它,不是盲从。我们既应该学习它积极的一面应用于建筑选址以及设计之中,也应该去除它迷信、盲从、伪科学的消极内容,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

4.请从日常的建筑现象中举例对建筑的“文化姿态”加以阐发和解释。(10分)

答:建筑的“文化姿态”是指建筑的故事或者是是建筑所隐含的意义。建筑或者城市作为一个占据人们很大生活空间的载体,它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承载着历史,同时也反映了一段时期的社会文化。比如山西平遥古城的民宅大院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从这个建筑可以折射出百年以前平遥人民的生活状况、家庭构成、文化习俗、价值理念,从建筑的细部——雕刻、雕塑、窗户、及其材料也可以反应当时社会的文化姿态、经济状况。而且我们现在身边很多建筑采用各种形形色色的材料,然后把他们通过一定的逻辑及其技术构造方法堆砌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文化姿态的表现,而且我们学的建筑学,房屋学它本身也是一种建筑文化的表现。西方古典建筑更加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构成,柱式深刻解释了西方社会所推崇的以人体比例的和谐唯美的追求夙愿。

5.请从类型学的角度对中西传统建筑的基本功能差异加以分析,并对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

与历史背景加以评述。(10分)

答:中西方在居住建筑上的差异不大,主要差异表现在宗教和公共建筑上。

宗教及公共建筑差异:中国文化主导是儒家思想,遵从的儒家礼制,形成了祭天(如明清时代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祭祖(太庙、宗祠等)的祭祀建筑以及佛教(佛殿、佛塔)、道教(道观)、儒教(国子监、孔庙等)等宗教礼制建筑。中国文化十分看重家族血缘关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整个社会置于家族和氏族血缘关系的体系之中,形成这些对应的建筑类型。而西方不具有家族血缘共同体,而是宗教共同体、邻里共同体及市民共同体,信仰的是基督教及天主教,所以在建筑类型上表现出了相应区别,如神庙、教堂、修道院、市民广场、市政厅、剧场、公共浴场等市民集会、生活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公共建筑及活动空间。

从中西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不难看出:古代中国是从氏族组织体系的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封建国家,并且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里将这种血缘综合体的体系不断加强和深化,儒家礼制的绝对统治,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血统思想;古代欧洲由于航海文明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私产概念,并且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而个人私产的独立性使氏族血缘关系逐渐分解,人与人形成了契约关系。

6.请对19世纪欧洲建筑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影响加以描述,并结合当

代建筑对高技术对建筑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10分)

答:19世纪欧洲建筑技术的发展,无论就深度和广度来说,在建筑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这是一场由

产业革命引起的建筑革命。这个时期出现了新材料的运用,钢材、水泥的大量运用,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出现了大跨度建筑。这样建筑空间比过去变得更加宽阔,

高大,造型上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立面处理可以变得更加通透,更加自由。建筑形式多样化,出现了各

种形式的建筑。当代科学技术取得了更加飞速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建筑的发展,生态、绿色、节能、环

保的设计理念使建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比如,结构的准晶体,多维尺度空间的结构采用,可以形成更加

稳定和坚固的建筑形体,满足更大跨度的建筑建造,数字设计技术使设计师能够更加理性的通过逻辑判断

来保证建筑更加适合人的居住、使用。我认为建筑应该创新,应该兼收并蓄,综合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的

高新技术来实现建筑学科的发展。

7.请对神秘数字及其空间象征意义进行叙述,并对中西方在神秘数字取向及其空间文化取

向上的异同进行描述与分析。(20分)

答:从前宗教文化时期人类与超自然力的对话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建筑空间概念,并建立了空间与数字的紧密关联,为数字赋予了空间的象征含义。如数字四象征了东西南北的方位,又发展为平面八方位、空间六方位;人类本体的引入又发展为五方位、九方位;

数字七具有特殊的地位,从上帝七日造世说到中国古代七日造七窍的故事,为数字七赋予了时间与空间的意义;数字在时间的概念上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如一天24时,一年十二个月、365天、24节气.

中西方在神秘数字的象征含义里既表现了文化的共融性也表现出了各自文化的特点。比如在数字四的象征含义里,都代表了空间的四方位,但是在表征的具体形象上又有各自的文化特点。数字七的象征含义更多的表现在立体空间上,中国文化很早就形成了数字七的空间含义,但是后来逐渐被“绝地通天”等概念所代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在西方,形成了强烈的垂直向上的空间观念,这主要表现在基督教和西方的建筑中。

还有西方对十二这一数字的崇拜,它代表了开始到终结的时间的直线性与整体性,正是西方人对七和十二两个圣数的崇拜,最终形成了欧洲人对时空概念的文化抉择。

8.请结合西方现代建筑发展,谈一谈自己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关系的看法,并举出1至

2个现代设计案例来说明你的观点。(20分)

答:从19世纪西方建筑界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复古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的崛起,经历了大约10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现代建筑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细部,忽视了人的感受,没有文化,只注重功能等问题,建筑界发展到了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包含了太多了历史内容,我们将其看作是历史主义的一个继续(20世纪的传统主义),也看作是在一个传统格式内包含了某种现代主义的思想(传统主义的现代)。

现代主义的第三阶段,是一种特别的现代主义思想,被包括在现代主义格式内,我们表述为选择性现代主义或反现代主义的阶段。

代表人物是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slto)和文丘里。阿尔托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不像那些为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设计的乌托邦式的建筑,他将新鲜而有生命力的人性接纳为其所应是的样式,并且依照此一样而建造。他的作品除了满足人的需求之外,别无他求。他设计的建筑中没有任何过分奢侈之物,而是以一种克制的、品位很高的方式来达到物质享受。如他1928年设计的一组建筑——维堡城市图书馆,这座建筑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白色会腻抹面矩形体量,在侧墙处部分的叠合在一起,较大体量部分是被阅览室所占有,较小部分内侧设有演讲厅,书库布置在较低的一层,与一个儿童图书馆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十字轴式入口将其联系在一起。

文丘里在罗马的一段学习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建筑应该是混血儿,不应该是单纯血统,应该是执拗倔强的,不应该是非个性化的,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应该是简单的。。。。。。他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时写道:任何主要与空间、形式和结构相关联的建筑都是不切题的、社会强制性的、不恰当的。建筑作为一种“社会中的交流体系”要满足“对于清晰地和被强化的象征主义的需求”文丘里将现代主义者看作是盲目的和缺乏同情心的,就像现代主义者在他们那个时代看待19世纪建筑师一样。他的栗子山母亲住宅中可以得到体现。这座住宅彻底的滑稽的模仿了传统住宅,并且对它加以转换,巧妙、反讽和隐喻的方式为其添加了个性,他将独立的山墙立面部分的分开,入口位于中心部位,并将前门廊的空间向墙内切挖的很深,因而其形状变得模棱两可,连接了两个各占一半山墙的带状“楣梁”看起来狭窄的对这个饼干盒不很安全。对于这一形象的结构弱点的解决办法是上面象征性的拱券,仅仅是一个形式,而且,这个拱券

中心部位别切断了,在视觉上有效地转移了上面空洞的“重量”。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发展 中国建筑稳定渐进,西方建筑剧烈变革 材料 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西方建筑以砖石为主 布局 中国建筑强调群体,西方建筑注重单体 同自然的关系 中国建筑强调同自然的融合与和谐,西方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对立与突兀 审美 中国建筑体现的是结构美,西方建筑体现的是雕塑美 建筑价值取向 中国建筑实用且着眼于信息,西方建筑永久且着眼于实物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差异浅析 正文: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 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从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建筑是多种矛盾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筑是历代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它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够让当代的人亲眼看到,长期保存的一种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建筑是一种超前的文化,它要求建筑师要有预见性,有超前的眼光,各种具体的规划设计都要留有余地,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如果缺乏远见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接下来主要针对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四方面来介绍两者之间差异! 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

《中外建筑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中外建筑简史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的必修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2、要求 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 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课程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6学时) 第一节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 第二节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 第三节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4学时) 第四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 第五节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 第六节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 第七节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 第八节店肆与民居(1学时) 第二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6学时) 第一节史前建筑(0.5学时) 第二节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 第三节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 第四节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 第五节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2学时) 第六节早期基督教建筑(1学时)

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西方建筑比较 自古以来东方和西方不管在文化背景,所创造的文明,宗教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宗教理念正是造成东西方建筑差别的原因。这种不同点表现在建筑的材料,总体布局,注重点等众多的方面。下面由在建筑领域上代表东方的中国和代表西方的希腊来做比较。说明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而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首先是中西方对建筑价值有着明显不同的看法: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跟此有明显不同的是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

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而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再一很大的区别是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可以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而西方建筑占领着空间。这也造成中西方建筑风格的不同。 中西方在建筑建造时的着重点也有着很大区别: 中国建筑物最出色之典型,莫过于庙宇之正堂.普通正堂为四墙环

中西文化概论专科期末考试题库

13、以下不属于古典文学作品的是( )。 A、《伊利亚特》 B、《堂吉诃德》 C、《埃涅阿斯纪》 D、《俄狄浦斯王》 15、被黑格尔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多才最渊博的科学天才之一”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奥古斯丁 14、被誉为哲学之父的()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观察明确地表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观念:万物的本原是水。 A、阿那克西曼德 B、毕达哥拉斯 C、泰勒斯 D、赫拉克利特 19、西方小说《巨人传》的作者( ) A、塞万提斯 B、薄伽丘 C、福克勒斯 D、拉伯雷 20、以下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主要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民居、园林、寺塔、道观、石窟等。 填空题部分: 1、佛教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系。 2、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宗教为佛教和__ 道教_____,西方文化的核心宗教为___基督教____。 3、.“___关学_____”与二程的“___洛学_____”被统称为“道学”。 5、代表着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和麦积山。 7、汉代的书法已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汉代主要通行小篆、草书、隶书。 8、19世纪的音乐形式中,歌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分为德国、__法国______、__意大利_______。 9、前不见古人,__后不见来者___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 10、西方17世纪文学的代表有巴洛克文学、_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______、___法国古典主义文学____。 2、基督教起源于__犹太____教,以___耶稣基督_____的来临为标志。 3、历史上的“三王”是指禹、___商汤______、__周武王_______。 5、 6 和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7、民歌的种类包含号子、山歌、小调。 8、浪漫主义时期,现代钢琴最终走向成熟并成为作曲家们最为钟爱的乐器,它以钢琴诗人___肖邦_____和钢琴怪杰__李斯特______的出现为标志。 9、元曲四大爱情剧王实甫、_ 关汉卿____、郑光祖_白仆_____。 10、荷马史诗_伊利亚特______以描写__阿喀琉斯_____的三次愤怒为叙事主脉,把十年的曲 折故事凝入最后51天。 3、在庄子看来,一个人能做到“无待”与“无己”,就能获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与逍

同济大学建筑学

一、《建筑概论(1)》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概论(1)(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基本要求: 基本了解建筑的发展过程,把握建筑的各组成要素。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的技术要素、建筑的心理和生理要素、建筑的社会文化要素、建筑历史概况。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报告。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指导“建筑表达(1)”。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概论》沈福煦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建筑设计的启蒙。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功能与形式、空间与形态的基本问题。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设计资料收集训练、人体活动空间尺度、建筑空间比例与尺度、建筑结构与构造、小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钢笔淡彩临摹、大师名作模型、立体构成空间、居和园概念设计模型、阁的建构、独立式小住宅建筑设计。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六、学时分配:

二、《建筑概论(2)》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概论(2)(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熟练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技巧,熟悉建筑表达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建筑发展过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绘画及表现知识、色彩原理、现代建筑概况。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报告。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指导“建筑表达(2)”。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概论》沈福煦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等以及演变过程。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 传统民居是建筑起源、理论本源。中西方传统民居都具有史前的特点。各种差异的影响都颇为深远,我国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则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征服。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中民居的比较,感悟在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理解民居发展的深刻意义。 标签:民居民俗文化等级思想地域庭院 0 引言 民居,血缘家族的居住环境,百姓的生死之所,由于中西血缘家族文化及其生活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民居文化的不同特性。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外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同样也造就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民居文化。 在我国,“民居”一词最早来自《周礼》,原文是“辩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疏曰“既知十二土之所宜,以相视民居,使之得所。”民居是相对于皇居而言的,统指皇室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的府第园宅。 民居是世界传统建筑的宝贵遗产,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集于一身,决定了它自然纯朴,设计灵活、经济实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及强烈的民间审美特色等特点。它的诞生与发展,是与自然地理、气候、地形地貌、资源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习俗等复杂多变的综合因素密切相关的。 1 民俗对民居文化的影响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也是国家、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民间传承的世界,并与民居有着紧密的联系。广义的讲,民居本身也可以算作民俗的一部分。 中国我国民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远古时期的民俗主要是神话、宗教、巫术及图腾崇拜的等民间信仰。卜居相宅,就是在吸取了巫术以及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后,逐渐形成的民间风水理论和营造方法。在民间的建造学全过程中,也体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如破土动工要“择吉日”、“祭天神”;上梁日要请四邻同来祈愿,还要祭公鸡“以除鬼之气”。民居内还常设有“跳板”、“石敢当”、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建筑历史文化的差异 作者信息: :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摘要: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情感、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地域和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建筑理念。同时中西方的人审美观念、性格气质也有着相当的差异,这些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当地的建筑设计艺术。 第一个差异,希腊的建筑是感性的,对造型艺术和形式美有着极致的追求。而中国的建筑被伦理思想影响得很深。中国古代的建筑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强调建筑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中西方建筑历史文化的第二个差异是西方的精神和和中国的专制等级思想。第三个差异是西方建筑神秘的色彩和中国调和的现实主义。西方人相信神灵,对有一种极度的虔诚。而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安分守己就会平安,犯错就会受惩罚。中国人都很现实,不会过分信仰神灵,而是安安稳稳过日子,与现实相协调。就算是中国古代的建筑也有着相当强烈的世俗色彩。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差异起源古希腊建筑中国建筑 正文: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情感、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地域和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建筑理念。同时中西方的人审美观念、性格气质也有着相当的差异,这些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当地的建筑设计艺术。 因此,特地在此探讨一下东西方的建筑根源上的一些差异。在这里,以希腊为西方的代表。 第一个差异,希腊的建筑是感性的,对造型艺术和形式美有着极致的追求。

而中国的建筑被伦理思想影响得很深。中国古代的建筑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强调建筑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希腊建筑的感性化。古希腊建筑追求造型艺术,每个建筑就如一个雕塑品。他们追求和谐,并认为人体是世界上最和谐最美的形体。人体美在他们的建筑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代表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刚毅雄伟,代表女体的爱奥尼柱式柔和端丽。如图: 图一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式就是在建筑物上显示男子身体比例,来显示刚劲和力量。 图二爱奥尼柱式 爱奥尼柱式模仿了女子的窈窕。柱子的粗细为高度的八分之一,显得十分高挑。在柱下部安上状如靴子的凸线脚,柱头左右垂以卷蔓,仿佛时尚女子时尚的卷发,柱头颈下装饰着花带,柱身上镂刻出细密的纵向凹槽,犹如女子细密、柔和的衣褶一般。 古希腊的建筑的确是独一无二的雕塑品。 接下来探讨中国建筑的伦理精神。与希腊人追求形式美、造型美、雕塑感的倾向相反,中国人不求外在形式的美感,而是认为建筑是生活、思考、养德的地

中西文化

英汉互译 《中国文化概论》 英汉互译:P28 Task 5 ;P64 Task 1 ;P65 Task 2 课文里的句子:P61 11,13;P62 15,16;P63 19,20 问答题 红字部分为期末复习范围,其余的可作为各章复习的要点参考 Chinese culture Section 1 Some Traits of Chinese Culture 1. What are the influences of China’s natural barriers on Chinese culture? P7第三段。 natural enviro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Chineseculture in the following major aspects firstly ,it allows a vast living space for large numbers of tribes to survive, to move and to intermingle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secondly, it nurtures a continentalculture looking inward , farming culture bent on soil, discouraging the emergence of an adventurous sea-faringpeople. thirdly, the natural barriers within the vast territories block easy communication to help create cultures, subcultures and unintelligent dialects. 2. What is the traditional worldview of Chinese people? P13第一段“in terms of ... one’s lot” In terms of their worldview and philosophy of life ,the Chinese developed a rational notion of seeking for harmony and maintaining equilibrium as well as an optimistic sentiment to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3. What are the national traits of Chinese people?P13第三段“the ultimate...a settle life.” The ultimate motive in seeking for harmony and maintaining equilibrium is to maintain stability-one of Chinese people's major traits.with little aggressiveness they are inclined to be satisfied with a simple and placid life. they seldom lose control of themselves, neither over-delighted,nor over-sorrowful,but imbued with persistence.they have a serene and sober dignity,and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 grievances and disasters.they are skillful in dissolving injustice and calamity with tolerance and humor 4. What is the nature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P14第二段第一句以及划线部分。 China’s ancient society was patriarchal in nature, in which human relation were given priority. Mencius summed up human relations as “between father and son, there should be affec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minister, righteousness;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attention to their separate function; between old and young, a proper order; and between friends, fidelity” 5. What is Chinese Zodiac?p3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的最后一句。 The Chinese Zodiac consists of a twelve—year cycle, with each year corresponding to one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and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animal.The year in which a person is born is equated with one of these twelve

中外建筑史概论感想

对中外建筑史的感想 ——品凝固的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筑物能够经得起岁月的风霜雨而屹立在那千年不动摇。在建筑上,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经济文化特征,凝结着设计者和建造者的才华。中外建筑史,就像是在品读一部壮阔的史诗,揭开人类文明进步的面纱。 中国与外国的建筑史,各有各的精彩绝伦。 外国的建筑,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开始,这个辉煌的开端,建筑物体量巨大、设计精妙、工程浩大,充分体现了数千年前先行者们的智慧。古希腊的建筑堪称辉煌灿烂,从帕提农神庙为具最杰出代表,宏伟、端庄、优美、和谐,为世界建筑史添上了一首庄严华美的乐章。在古希腊中被称为“迷宫”的克诺索斯王宫,克诺索斯王宫不仅建筑技术精湛,而且内部装饰极为复杂,其壁画经久如初,整个迷宫的建筑设计严谨,玲珑多变,显示出克里特人超常的智慧与技术。迈锡尼城堡亦是一个里程碑,整个迈锡尼城堡的风格威严而粗犷,散发着一种古朴、凝重之感。古罗马建筑则以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著称。古罗马大角斗场与万神庙就是其典型代表,气势雄伟,让今人叹为观止。神庙、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广场等各式建筑,无一不显示了古罗马的强大与奢华,其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中世纪的建筑又显示了建筑史的另一种风姿。哥特式建筑,高大、坚挺,有一种直插云天的气势,不仅造成了天国飘渺、崇高的感觉,而且加深了教徒的信仰,在建筑史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拜占庭

教堂是拜占庭文化的形象体现。圣索菲亚大教堂代表着东罗马帝国建筑艺术的高峰,既有罗马建筑的特色,又有东方艺术的韵味,既有教堂的结构,又有伊斯兰教的风格,是两大宗教艺术完美和谐结合的艺术精品。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得于于建筑师们大胆创新。这股新的建筑潮流缔造了一批真正的建筑师。他们的作品追求鲜明的个性,成就了欧洲建筑史的新高峰,为以后的几个世纪的建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外国的建筑异彩纷呈,中国的也不例外。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久,散布区域辽阔。古代的经典建筑主要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住宅与聚落、园林等。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西建筑文化论文

考试序列号__ 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园林建筑艺术的赏析 课程名称中西建筑文化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13年4月23日

中西园林建筑艺术的赏析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 由于世界各地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差异, 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与风格, 也形成了不同的类型与形式。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一、中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六个历史阶段。中国园林的关键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的形式和内容的转变转折期;再到隋唐时期园林的全盛时期,如隋朝山水建筑宫苑,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到了宋,元,明,清初,为园林的成就时期,应用叠山,理水,花木和建筑的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而减少皇家气派的山水园林。 从清中到清末,由于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急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的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结束了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的阶段。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营建改建和整理城市公园,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把它视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 二、西方园林的发展 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和法国,英国,俄罗斯为代表,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各国的建筑,园林风格。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技术,发展成希腊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园林的布局特点,发展了山庄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开辟成整齐的台地,形成了意大利台地过。法国继承和发展意大利的造园艺术,依据法国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斯特风格,产生了公园,逐渐发展为自然园林,并发展和扩大了园林。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掌握了解中西园林的发展进程,有利于中西园林艺术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三、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中西方传统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在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传统园林异同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人工美与自然美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

中西文化概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1、掌握文化的概念 2、了解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3、明确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难点:文化的内涵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什么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3、结合实际谈学习中西文化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四、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目的要求:了解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 重点: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 难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元”点差异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中国文化是封闭性文化吗? 2、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西方文化的形成条件与中国文化有何不同? 教学内容: 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一、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 二、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三、中国文化以来的社会政治结构 四、西方文化的起源和产生的条件

课题: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目的要求:了解先秦、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重点:理解中国原始的精神文化,把握秦汉时代宏阔的文化精神 难点:神本文化逐渐向人本的过渡的内在理路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何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2、如何理解秦汉文化的精神? 教学内容: 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一、上古: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发端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到人本 三、春秋战国:从礼崩乐坏到百家兴起 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一、文化的统一与思想的统一 二、儒学独尊于经学兴起 三、宏阔的文化精神

中外建筑史题库-----外国建筑史概述

二、外国建筑史简答部分 〈一〉古埃及 1、金字塔的形制演化过程及艺术成就(★★★) 演化:①玛斯塔巴——金字塔的原形。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来设想死后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只能从熟悉的住宅为蓝本,探索其他各种建筑物的型制和形式。 ②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③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周围有庙宇。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这个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④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Giza),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主要由库富金字塔(Khufu)、哈弗拉金字塔(Khafra)、门卡乌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狮身人面像(GreatSphinx)组成。形体均呈立方锥形。 成就:①祭祀厅在塔脚下,而入口在几百米外,从那里进入一个狭长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②在广阔的沙漠上,只有这种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形象才站得住,才有纪念性。 ③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对高山、大漠、长河的崇拜。 ④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补充: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于是,就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山岩崇拜来神化皇帝。这是金字塔向太阳神庙过度的形式。代表建筑是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2、古埃及太阳神庙的形制与特色(★) 形制:?在一条纵轴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一串密室 ?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顶棚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两面的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此逐层缩小。 ?门前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标志的方尖碑。 特色:?外部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圆雕也着彩色。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 ?内部大殿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大殿里塞满了柱子,中间两排特别高,形成侧窗。阳光近来被撕碎,散落在地上,渐渐移动,充满神秘气氛。 3、古埃及建筑的主要成就与风格(★)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西方建筑文化重点在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四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 出发,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对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差异浅析,明确中西建筑的基本差异,加强各种文化范畴之间的交流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差异浅析 正文: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从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建筑是多种矛盾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筑是历代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它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够让当代的人亲眼看到,长期保存的一种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建筑是一种超前的文化,它要求建筑师要有预见性,有超前的眼光,各种具体的规划设计都要留有余地,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如果缺乏远见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接下来主要针对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四方面来介绍两者之间差异! 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 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垂直发展,建得又高又大。同时别出心裁的屋顶建筑也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但是怎样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如仓穹则是它的建筑艺术所在,于是出现了那些垂直向上的石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干柱式,可以说石柱是西方建筑的基础中的基础。石柱及屋顶的发展伴随着西方建筑的发展,如果说石柱是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西方建筑的“基本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词汇”应该是斗拱。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 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 1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 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

1452156929中外建筑史(测验)

1452156929中外建筑史(测验)

————————————————————————————————作者:————————————————————————————————日期: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A.巢居B.神殿C.梁架D.庙宇 2.汉代()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 A.《建筑十书》B.《考工记》C.《周礼·东宫》D.《园冶》 3.古埃及()是太阳神阿蒙的标志,通常高10-20米,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横断面成正方形。 A.阿布辛贝勒B.德·埃·巴哈利C.方尖碑D.卡纳克 4.()又称月神庙,建于公元前2125年,是可考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A.乌尔观象台B.太阳神C.萨尔贡D.胡夫 5.古罗马人善用()结构,它是由放射形排开的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张力撑开拱面。 A.混凝土B.山墙C.柱式D.拱券 6. 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平面柱网的特点是() A、副阶周匝、 B、金厢斗底槽 C、减柱造 D、双槽 8. 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东周 B、西汉 C、唐宋 D、明清 9. 清代的木构建筑斗拱高与柱高之比约为()

A、1:2 B、1:3 C、1:4 D、1:5-6 10.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历史主义 B、民族形式 C、中国固有形式 D、民粹主义 1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穿斗 B、内柱升高 C、彻上露明造 D、草栿 12. 唐代建筑的特征是() A、斗拱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力 B、斗拱多而密,屋顶陡峭 C、运用多色彩画、绚丽华贵 D、结构复杂,用料硕大,坚固而稳定 13. 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拱券和() A、巢居 B、神殿 C、梁架 D、庙宇 14. 下列哪组建筑运用了“金厢斗底槽”及斜撑增强了建筑的刚性() A、佛光寺东大殿,隆兴寺摩尼殿 B、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光寺东大殿 C、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苏州虎丘塔 D、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蓟县独乐寺观 音阁 15. 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晋 B、冀 C、苏 D、赣 16.由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室内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复杂,富丽堂皇,它是()风格的典型代表。 A.文艺复兴B.巴洛克C.洛可可D.罗马7.北宋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作者是李诫。 A.《园冶》B.《鲁班经》C.《营造法式》D.《建筑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