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改良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联合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研 究 。 结 果 、JOA 评 分 等 方 面 比 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05)。 结论 微创改良 TLIF 联合双侧钉捧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软组织损伤小 、出血量少,不破坏症
状侧对侧正常骨性结构、脊柱的稳定性高,住院时间短,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改善
fusion,TLIF)联合双侧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初步
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2011 年 1 月~2012 年 3 月,随机选取有微创 TLIF 术适应证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例 30 例,其中
微创改良 TLIF 联合双侧钉捧系统固定组 (A 组)15 例,常规开放 TLIF 组(B 组)15 例,行各自术 式 手 术 并 进 行 对 照
LAI Zhengwen LI Min HUANG Zhensheng LI Ping'an The Third Department of Surgical, Hengg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dications, surgical method, preliminary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lum 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improved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combined with bilateral nail rod fix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2,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 who had ind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TLIF,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accept operation and control study. It included minimally invasive improved TLIF combined with bilateral nail rod fixation group (group A) in 15 cases, conventional open TLIF group (group B) in 15 cases. Results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 comparison of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rate and JOA scor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 0. 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improved TLIF combined with bilateral nail rod fixation has sev eral advantages, such as minimal soft tissue trauma, less blood loss, no destruction of normal bone structure in the offside of lesion area, high spinal stability,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high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rate, high recovery rate of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and sphincter muscle function, low complication rate. So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widely.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Improved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 -terbody fusion; Bilateral nail rod system; Lum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19例

11 一般 资 料 .
本 组 男 1 , 9例 ; 龄 4 ~ 0例 女 年 1
深筋 膜 、 背 筋 膜 , 肌 间 隙 中钝 性 分 人至 病 变 间 腰 从
隙之上 下关 节 突 , 离软 组 织 , 骨 钳 和枪 钳 咬除 剥 咬 上、 下关节 面 , 咬下骨 粒 清理 备 用 , ’ 椎 弓根 螺钉 对侧
流, 缝合 伤 口。
位 , 软枕架 空腹 部 , 用 C臂 x光 机 透视 找 到病 变 间 隙两侧 椎 弓根 体 表 投 影 并 标 记 。棘 突 旁 15m左 .c 右标记 处作 长约 15m切 口 , .c 切开 皮 肤 、 皮下 组 织 、 腰背筋 膜 , 术者食 指 沿肌 间隙钝 性 分 入至 上关 节 用
1 资料 与方 法
固定 完成后 , 根据 患 者 的症状 和滑 移程 度 确定 减压
侧 。一 般在 神 经根 症 状侧 减 压 , 滑移 在 Ⅱ。 如 以上 ,
为 能尽量 复 位 和 复位 后 避 免 引 起 神 经 根 症 状需 要 双侧 减压 。在减 压侧 将 以上 两 切 口相 连 , 或者 在棘 突旁 15m处作 5m长切 口, 开皮 肤 、 下组 织 、 .c c 切 皮
突 , 性剥 开上 关 节 突上 部 分 肌 肉止 点 , 上 关 节 钝 沿
【 关键 词】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
经后路腰椎 间融合术 改 良
.
经椎 间孔椎 体 融 合术 (r s r a l brn tnfa i lu a i— a om n m tbd sn T I) 在 经后 路 腰 椎 问 融合 术 (o. e oyui ,LF 是 r f o ps
6 岁 4例 , 滑脱 1 滑 Ⅱ。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治疗的作用分析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治疗的作用分析张超;赵海玉【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年(卷),期】2022(44)9【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PLIF 术)43例和观察组(MIS-TLIF术)41例。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rating,VAS)、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术后7 d、3 m 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IS-TLIF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且安全性高。
【总页数】3页(P1637-1639)【作者】张超;赵海玉【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经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2.管状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3.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4.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对椎旁肌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龚俊峰;汤宇;常献;张超;郑文杰;周跃;李长青【期刊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年(卷),期】2024(34)4【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P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MPTLIF治疗的2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44~77岁(58.3±8.4岁);腰椎滑脱症16例,腰椎不稳伴神经根管狭窄症10例;L3/43例,L4/523例。
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和CT片上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前凸角。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8.9±6.6min,术中出血量41.0±12.6mL,术后引流量38.1±9.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0.9d,无硬膜外血肿、感染或肌肉麻痹瘫痪等并发症。
随访17.7±4.2个月,术前和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5.85±0.67分、2.15±0.54分、1.12±0.33分、0.54±0.51分,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47.38±6.66)%、(11.73±6.73)%、(6.58±6.51)%,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且随着术后时间推移有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2例。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单侧下肢疼痛, 并经腰椎正侧位、 过伸过屈侧位 x线片及C T 检查证实为腰椎滑脱症。 其中单间隙者 2 例(。 4 L 滑脱 3 例, L 滑脱 1 例, 5 L 滑脱 6 , 例)双间隙者 5 L 滑脱L 不稳 例( 。
1 L 滑脱 L/ 例, S 椎间盘突出1测, L 滑脱I 不稳 3 。 。 例)
问隙 。 C型臂 X线机透视显示椎间融合器位置 良好后 , 经 将 椎弓根螺钉之间加压 固定 。 最后行横 突间植骨融合从而实现
优点近年来被广大医患所接受『。本科从 20 ] 】 05年 9月至 20 年 1 月应用该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 2 例, 09 O 9 取得了满意
效果 , 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本组共 2 例 (4 9 3 节段)男 1 例 , 1 例 ; , 1 女 8 年龄 4 ̄6 岁 , 5 9 平均 5 3岁。所有病例均有顽 固性 下腰痛及
Su KS, k Lee H M , o M on SH , ta .Re ur e um b r g 1 c r ntl a
“ 环形” 融合 。
2 结 果
本组 2 例术后随访 5 8 9 ~3 个月( 平均 2. 7 12 个月)通 , 过测量椎体滑移距离及 日本矫形协会(aaotoad s Jpn r pei h c
短期疗效满意 。
经 椎 间 孔人 路 腰 椎 融 合 治 疗 腰 椎 滑 脱 症 具 有 手术 简单 、 伤 小 及 融 合 率 高 等 优 点 , 创
关 键 词 : 椎 间孔 人 路 腰 椎 融 合 术 ; 椎 滑 脱 ; 效 经 腰 疗
中图 分 类 号 : 8 . 7 6 15, 黎 明. 论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诊 断 中 的误 区 程 再 []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00 1 ( )57 J. 2 0 ,0 1 :-.
两种术式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余会林;马胜;李渠蓬;高啸;邓斌;潘彬;孙伟;冯虎【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24(27)1【摘要】目的比较改良Jaslow技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TLIF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疗效。
方法将95例轻度DLS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传统TLIF组(采用传统TLIF治疗,49例)和改良Jaslow组(采用改良Jaslow 技术TLIF治疗,46例)。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6(21.13±11.80)个月。
(1)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滑脱度:两组术后1年均低于术前(P<0.01)。
腰椎前凸角:两组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椎间隙高度:两组术后1年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年改良Jaslow组高于传统TLIF组(P<0.01)。
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器沉降值、椎间融合器沉降率:改良Jaslow组均少(低)于传统TLIF组(P<0.05),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
(3)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均优于术前(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TLIF相比,改良Jaslow技术TLIF治疗轻度DLS可以更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同时能延缓椎间融合器的沉降,临床疗效满意。
【总页数】5页(P11-15)【作者】余会林;马胜;李渠蓬;高啸;邓斌;潘彬;孙伟;冯虎【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R687.3【相关文献】1.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2.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腰椎矢状位参数的比较3.经皮内镜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比较4.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5.后路中线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对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宋建康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19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和CP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宋建康
【作者单位】610000 四川成都双楠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J], 邓桂;李宁;梁届东
2.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J], 李懿;詹友达;李洪兵;谢勇
3.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
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J], 冯建宏;辛欣
4.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研究 [J], 蔡奋忠
5.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J], 徐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 关键词 】 经 椎 间孔 腰 椎 体 间 融 合 术 ; 单侧切 口; 微创外科手术 ; 混 合 内 固定 ; 引 流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文献标识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6 6 0 4( 2 0 1 3 ) 1 1—1 0 2 6—0 5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wa s c o n d u c t e d o n 5 5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i n g l e ・ l e v e l d i s c d i s e a s e u n d e r g o i n g MI S - T L I F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Y a h ,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r t h o p e d i c s , T h e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fP o , B e i j i n g 1 0 0 8 5 3 , C h i n a
徐 教 毛克 亚
(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 北京
王 岩 肖嵩华 李 鹏 毛 克政 肖 波 王义 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渗透性 组织 浓度高 , 在细胞 和组 织 内的浓 度可超过血 液
浓度 1— 0 倍 , 0 10 炎症部位较非炎症部位浓度高 6倍。而肺 脏 是一个 血供非常丰 富的器官 , 对抗生素 的渗透性好 , 故适 合 序贯治疗。 MP感染 后可诱 导体液免疫 反应 , 周后抗 体产 生 ,- 1 34 周达高峰 .~ 2 4个月后逐渐下降。 本研究有 6 例患儿在发病早 期 M P抗体测定 阴性但 临床疑似 , 于病程 7 1 ~4d复查 M P抗
怀疑 MP感染 。 病程 7 1 ~ 4d复查 MP抗体 ≥110 近年来 , : 。 6 由
体 ≥110 因此对临床高度 怀疑的 MP肺 炎 , :6 , 除应用阿 齐霉
素外 . 应复查 MP抗体 以明确诊 断。 综上所述 . 注射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MP肺炎 , 其治愈率 与静脉滴注红霉素 的方案相 比疗效无明显差异 , 但不 良反 应
( 收稿 日期 : 0 20 — 8 2 1 — 30 )
其 中发生率较高 的有肝功 能损 害 、 血液系统损害及 心肌损害
等。
MP是一种没有细胞 膜的非典型微生物 , 白质丰富。目 蛋
前公认 有效 的药物有大环 内酯类 、 四环素类 、 氨基糖 苷类 及
改 良经椎 间孔 腰 椎 椎 间融合 术 治疗 腰椎 退 行 性疾 病 的疗 效分 析
3 讨 论
喹诺酮类 。对于儿童来说 , 四环素类可 与形成期 的牙 齿及 骨 骼 中的沉积钙相结合 , 使牙齿黄染 , 易发生龋齿 , 甚至抑制 婴 幼儿生长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未成年动物的软组织损害 . 导致软骨病 。氨基糖苷类药物可造成不 可逆 的耳毒性和肾毒 性 。 以上药物儿童基 本不用 。 故 目前儿童 MP的抗生素治疗 主 要 以选用干扰蛋 白质合成的大环 内酯类药物为主。阿奇霉 素 是新一代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 , l 为 5碳大环内酯类 , 口服或 注 射制剂均有独特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 其抗菌谱广有 良好 的组
秦海江 聂新 富 尹利强 腰 椎退行性 疾病 中尤以腰椎 管狭窄症 、 腰椎间盘突 出症 李小虎 张永战
椎 退 行 性 滑 脱 1 (I 滑 脱 6例 、 0例 度 Ⅱ度 滑 脱 4例 )腰 椎 间 ,
和腰椎滑脱症为多 。 症状重 的腰腿痛 以及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和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减压 、 固定 、 融合 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 ,在诸 多融合技 术中 , 经椎间孑 椎 间融合技术 (LF 近 1 L T I ) 0年来广泛用于 临床 。但 在 临床实践 中发现其适 应证有一定局 限性 ,操作技 术要求
达高峰 , ̄ 个月后逐渐下降。故病程 1 23 周左右才能确诊 , 给 临床诊断及 早期诊断带来 困难 。MP感染临床确诊的金标 准 是 支原体 的分离 培养 。 由于存在 临床取材 困难 , 但 标本 中呼
吸道杂菌 的污染 。分离培养需时长久及 阳性率较低的特点 ,
限制 了其临床的应用 。 本研究用检查血清 MP IM≥110为 —g : 6 确诊近期有 MP感染 ,6 9 例为 阳性 , 6例为阴性 ,但临床 高度
盘 中央性突出钙化压迫马尾 神经 9 ,均合并腰椎 不稳 , 例 腰
椎 间盘 突出症术后 复发二次手术 7例 。I 间隙 1 , S 5例 k—。 间隙 1 。 3例 单节段 2 , 8例 双节段 2 O例 ;0例使 用椎 间融 合 3
器 .8 1 例使用 自体关节突及椎板大块骨植入。 临床症状包括 :
支原体肺炎是 由 MP感染 引起 ,占x J 肺炎 的 2 %, ]L , 0 密
集人群可达 5 %. 0 常年 皆可发生 ,~ 为一流行 周期 , 4 6年 不仅
多见于年长儿 . 婴幼儿感染率也高达 2 %一 9 5 6 %。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 , 早期查体大部分无 明显
于 MP肺炎发生率的上升 , 其肺外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 且全身
各系统均可受累 , 本研究肺外并发症 1 例 , 3 发生率为 1.%, 2 7
小, 住院时间短 , 降低 了住院费用 , 减少了患儿 院内感染及 静
脉穿刺 的痛苦 , 易为家长接受。
参 考 文 献
[ ] 孙锟 , 1 沈颖.,L d J 内科 学-版. : 4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9 2 1 2 0 :0 .
・
74 ・ 8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6月第 1 0 2年 2卷第 6期 C ieeR m de &C iisJn 0 2V 1 2N . hn s e e is l c , e2 1,o. ,o6 n u 1
恶心 、 吐 、 呕 上腹部 不适 , 经加用 蒙脱石 散或 甲氰咪 胍均 消 失。对 照组不 良反应 3 (9 , 中胃肠道反应 2 0例 6 %)其 5例 , 皮 疹 3例 , 转明显少 于对照组 . 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 ) 2 P O0 。 5
下腰痛 , 下肢放射痛 以及 间歇性跛行 , 下肢感觉障碍麻木等 ,
6例患者 出现大小便感觉 障碍 ,6例患者 出现足拇伸 肌力减 l 退, 4例足拇伸肌力 0级 。本组患者常规行 x线正侧位 、 过伸
高 。应用改 良经椎 间孔椎间融合技术 , 将手术区域 内移 , 可扩
大手术指征 , 减压彻底 , 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 现就其手术疗效
进 行探 讨 分 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过屈位及 C 、 T 磁共振成像( I检查 。 MR ) 本组病 例纳 入标准 : 所
有患者均经半年 以上保守治疗无效 。 症状逐渐加重 。单 节段 或双节段病变引起的单侧腰腿痛及双侧腰腿痛 , 二次手术 引 起 的医源性不稳定 ,中央型或旁中央型巨大突出部分钙化 , 椎 问盘 脱出压迫 马尾 神经引起症状 , 腰椎 退行性 滑脱 ( 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