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练字》说课稿桦南五小肖立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11课《王献之练字》【教材分析】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要教育和启迪学生,无论学习或从事一切的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
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躁,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
通过故事的阅读、挖掘,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课文故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中年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能够通过独立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但是这篇课文哲理性较强,父亲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领会故事含义。
技能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3、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法、学法】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上,采用课件演示,以读代讲,品词析句,讨论交流的方法,先自学课文的结尾和开头,然后围绕着“主人公王献之在练字的过程中心理变化”这一问题,在导学单的引导下小组合作学习。
再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的美感,体会怎样准确、恰当地运用词语、句子进行表达。
整课的设计,我分为五部分,分别为:走进一处风景、发现一个故事、感悟一段心路、体会一番心情、欣赏一段作品。
由风景到故事,由故事到人物的心理,再到父母的苦心,最后欣赏一段书法作品,拓展延伸,不仅体会到中国文字的美。
还领悟到练字与做人的同一个道理: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在学法上,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现在的水平,采用独立读,品词语,划重点,议收获等多法结合,是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导学单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王献之练字

• 从此,献之 学着父亲的 样儿,每天 早早起来写 字,日复一 日,年复一 年,坚持不 懈地勤学苦 练。后来, 他也成了大 书法家。
王献之练字
第三小学王志坤
• 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 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
• 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 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 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很聪明 八九岁 • 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 常常 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 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以为会得到称赞。 • 他拿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 满以为会得到称赞。
• 当春暖花开,小朋友都放风筝时, 献之学着父亲的样,来到小花园, 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 • 当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时,----------------。 • 当秋风送爽,树叶飘落时,----------------。 • 当寒冬降临,雪花飞舞时,----------------。
王献之练字一点像羲之的名人故事

王献之练字一点像羲之的名人故事王献之,生于公元344年,卒于386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他的父亲,就是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母亲郗氏,是太尉郗鉴的女儿。
王献之初以才封主簿、秘书郎,后为卫将*,长史,拜建威将*、吴兴太守,至中书令。
死后,追赠侍中、光禄大夫、太宰,谥日宪。
王献之出身于诗书墨香之家,三四岁时,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赋,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聪敏,父母很是喜欢。
由于父亲王羲之是东晋很有名气的大书法家,他常以此引以为豪。
每当父亲伏案挥笔写字时,他都要站在旁边看。
不久,他便看出了点门道,还常常对父亲的字评头论足,如哪一撇有劲、哪一点恰到好处等等。
天长日久,他渐渐对书法也产生了兴趣,但怕别人讥笑,常常私下里模仿父亲写字。
有一天,他正在自己的房间关门偷练,忽然听到嘭嘭的敲门声,急忙将笔墨纸砚藏起,又将书本拿出放在桌子上,摆出一副读书的架式后,才去开门。
待他开门一看,原来是父亲来检查他的功课的。
可是,当他将父亲让到屋内,将书本递给父亲,准备接受检查的时候,父亲却笑着把书本放到桌子上,对他说:“别给我打马虎眼了,快拿出你写的字来吧!”王献之瞪着小眼睛说:“我并没写字呀!”父亲见他不认账,起身在他的床下翻了出来说:“这是什么?”王献之傻了眼,只好红着脸说:“并非我要欺骗父亲,实因我刚刚学写字,不像样子,怕别人说我好高鹜远,才私下练习,待练好了,再让您看也不迟!”王羲之把儿子写的字放在桌子上一看,见已有模样,有的字还写得相当不错,于是高兴地说:“不要说了,这是父亲的过错,没有主动教你。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有成绩了。
不过,你未经指点,就能写成这个样子,也真难能可贵了!”从此,王献之就正式跟着父亲学写字了。
有了父亲的指点,他的字进步很快。
于是,王献之“一点知不足”的故事便发生了。
有一天,王羲之来到儿子的书房,见献之正专心致志地练字,没有发现他,就悄手蹑脚地来到儿子身后,突然伸过手去,用力去拔献之手中握着的笔,竟没有拔动。
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王献之练字专一,刻苦钻研,曾经每天练习千个字,终于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书法家。
王献之练字的事例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为了练习书法和汉字,他每天都要沿着城墙行走,净心静意,反复地书写“天地玄黄”四个字,直到将这四个字的境界描绘得完美无瑕。
后来,他在《兰亭序》草书中使用“松赞干布”这个藏语词作为笔名,这一笔名后来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些事例都显示出王献之在练字方面的毅力和决心,他坚持每天不断地练习,最终成为了一位卓越的书法家。
他所倡导的“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也是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11王献之练字

第二天早晨,献之 来到小花园,见到父亲坐 在石凳上写字。
第二天清晨,献之 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 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 了。
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 些大水缸里面。你把这18口大水缸 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你明白父亲指着那十八口大缸 说的话,暗含什么意思了吗?王献 之明白了吗?
想想这段哪些词要加感情读
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 字送给母亲看,母亲指着“太” 字的一点儿说:“就这一点写 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献之听了,顿时满脸通红,
十分惭愧。 ?
他想,父亲真了不起,随手点 了一点就写得那么好。
他又回到父亲的书房,问道: “别人都称赞您的字写得很好,您 有什么秘诀吗?”王羲之哈哈大笑 起来,他抚摸着献之的头说:“秘 诀?有。你明天早晨到屋后的小花 园去看看吧!”
想象一下,要怎么读?
献之很聪明,八 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 常常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们的夸奖, 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有一天,献之独自在书房里练
字。模仿父亲的笔法接连写了十几 个“大”字。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 亲满看以满为以为会得到父亲的称赞。谁 知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 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大”字变成 了“太”字。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献之练字
晋代 聪明 模仿 接连 惭愧 抚摸 聚精会神 日复一日 勤学苦练
夸奖 自满 秘诀 称赞 石凳 花园
坚持不解 年复一年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 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 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 子边练字,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 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 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赞顿愧 凳聚缸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 字子敬,生于公元344年,故于公元 388年,是王羲之第七个儿子。他官做到中书 令,故又叫王大令,后人称他们父子为“二 王”。王献之,幼学父亲书法,聪慧过人, 又极有个性,七八岁便能临小楷《乐毅论》 ,能写很小的小楷字。并且擅长多种书体.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王献之练字》优质课件

11 王羲之练字
大声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王献之最终为什么能够成为大书法 家啊?
11 王羲之练字
从此,献之学着父亲 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 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 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勤学 苦练 成才
这句话和文中哪 句话对应?
11 王羲之练字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惭愧
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
看,母亲指着“太”字的一点儿说:“就
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语言 描写 想一想:母亲不会书法,却能看出字 的好坏,这给是王献之什么感受?
11 王羲之练字
词语积累(含有ABB格式的词语)
兴冲冲 静悄悄
黑沉沉 香喷喷
亮晶晶 金灿灿
11 王羲之练字
认真朗读第四自然段: 1.用“ ”画出描写王献之表情的句子。 2.王献之以为父亲的字写得好是因为有什么? 3.王羲之是怎样对待儿子的提问的,有用什 么方法勾起王献之的好奇心?
11 王羲之练字
课堂演练 一、从文中找出近义词。 聪慧--( 聪明 ) 骄傲--( 自满 ) 称赞--( 夸奖 ) 羞愧--( 惭愧 )
11 王羲之练字
二、判断对错。
1.“夸奖”的 “奖”读jiànɡ,不读 jiǎnɡ。( × ) 2.“模仿”的“模 ”读mó,不读mú。 ( √ )
11 王羲之练字
王献之对待写字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王献之由自满变得谦虚,脚踏实地地勤学苦 练了。这是由于父亲王羲之的言传身教,使他 明白了要想写好字,只能勤学苦练的道理。
11 王羲之练字
句子品析:
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这句话说出了王献之成功的秘诀,也与 文章第一自然段遥相呼应。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1.王献之练字(相关资料)

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
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
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
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
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并有“小圣”之称。
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第 1 页共1 页。
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

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王献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学书法的故事非常有名,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王献之是东晋另一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王献之从小就特别喜欢书法,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书法。
有一次,王献之正在认真的练字,王羲之走了过来,伸手抽去王献之手里的笔,但是由于王献之将笔握的很牢,王羲之最后没能成功。
于是王羲之就夸奖王献之,说他握笔姿势不错,王献之心里很是得意。
后来王羲之的一位朋友也夸了王献之,于是他就更得意了。
有一天,王献之问妈妈:“我只要三年就能赶上爸爸了吧。
”妈妈摇摇头。
“那五年总行了吧?”妈妈还是摇了摇头。
妈妈就对王献之说:“只要你练完了院子里的18缸水,你的字就能练的跟你父亲一样了。
”王献之虽然心里有些不服,但还是认真的练了几年。
几年过去了,王献之把一堆写好的字拿给父亲王羲之看,想让父亲表扬他。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王羲之一张纸一张纸的翻过,就在一张“大”的面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还随手在下面加了一点。
王献之心里还是不服气,就将字拿给妈妈看。
妈妈看过后,就指着“大”字下面的一点说,“你练了三缸水,就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
”妈妈还鼓励王献之不要放弃,只要功夫深,一定就能成功的。
王献之最终练完了院子里的18缸水,终于与父亲并称为“二王”,成为大家公认的书法家。
王献之的妻子在王献之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两位妻子,分别是:他的表姐,也是东晋重臣郗昙的女儿郗道茂和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三女,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
先来看郗道茂。
此女长得十分标致,是一个十足的美人,而且个性又文静温雅,才情兼备,是一个颇具生活情趣的女子。
因为她是王献之的表姐,因此他们从小便相互结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对彼此都十分爱慕和欣赏。
于是在长大之后,两家人就给他们举办了婚事,这里要指出的是,古代近亲结婚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因此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两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日期:
课题11、王献之练字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 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 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重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难点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
我国书法历史渊源流长,而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奇迹,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书法作品,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简介王献之生平。
)
王献之为什么能成为书法家呢?难道他是天才,还是他有什么秘诀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明确目标:3分
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识记字词;
2、我会通过读书,了解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
三、比读书:8分
1.生自由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2.同桌互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
四、比感悟:14分
1.读了课文,你认为王献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2.围绕”自满”一词学习第一段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自满的意思.。
(2)为什么会自满?
(3)出示段落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连接。
(4)当听到别人的夸奖,王献之会想些什么?
3.小结
4.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小献之的自满、骄傲?(指导朗读)
(2)说一说父亲是怎么做的?说明小献之怎样?
(3)小献之一连写了十几个大字,给父亲看时,他会想什么?
(4)献之本以为能得到父亲的称赞,可得来的却是父亲随手加了一点儿,父亲是在暗示什么呢?(同桌讨论)
5.读第三自然段。
小献之当时体会到这一点儿的意义吗?所以小献之又兴冲冲地去了母亲那里。
“兴冲冲”又说明了什么?母亲说了什么?
6.听了母亲的话,王献之有什么表现?在课文中找一找。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7.默读课文,想一想父亲的秘诀是什么?
(1)生默读,思考。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
一定是写完18口大水缸就能练出一笔好字吗?父亲的用意是什么?
(4)指名用不急不躁,胸有成竹的语气读父亲的话。
8.小献之从父亲那里找到秘诀了吗?他是怎样成功的,在书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献之是怎样成功的?
六、当堂训练:6分
1、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新学会的词语,填在词语小车里。
2、完成填空;
3、阅读排序。
七、德育延伸:4分
1.看到咱们同学这样认真的学习,小献之穿越了时空遂道,来到了我们班级,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根据同学所说,出示名言。
引导学生也说几句。
3.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秘诀只对书法家有用吗?快说一说我们在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一秘诀。
板书设计:11、王献之练字
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布置作业:
必做:积累词语带拼音写2遍。
选做:找一些勤学苦练的小故事读一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