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社会历史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不存在“普世价值”,也没有相对的“普世价值”和共产主义时代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被炒热有其社会思想来源和宗教神学来源,而主要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鼓吹。

对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价值”要全面把握共同点与差异性,并作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运用。

[关键词]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看了有关“普世价值”问题的文章,颇受启发,愿参加讨论并求教于有关专家。

一、“普世价值”究竟有没有?有学者称“普世”一词来自希腊文,原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

有的认为“普世价值”是“普天下的人共同追求的价值”。

如是这样,那它就不同于和“特殊”相对应的“普遍”、和“特适”相对应的“普适”,而是指整个世界;也不同于“多数人”或“绝大多数人”,而是指所有的人。

我国古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佛教的“普门”和“普度众生”,基督教的“普适性”和“普世教会运动”,其中的“普”都有这层意思。

现今“普世价值”的宣扬者,一般将“普世价值”说成普遍适用于世上所有地方所有时代所有人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

本文的讨论也就从这样的含义入手。

首先,世上有没有绝对的永恒的东西?这个问题,古今中外的人们一直有争论。

有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它是绝对的永恒的。

有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或抽象的原则,它是绝对的永恒的。

由此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及其世界的统一性来源于思维的统一性的世界模式论,指出:“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杜林却“把事物完全头足倒置了”。

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时,恩格斯不是简单地说它有或无,而是区别非生物界、生物界、人类历史和人的思维这四类不同科学,对其中有无永恒真理的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具体的分析。

说宣布二乘二等于四,鸟有喙,或诸如此类的东西为永恒真理的人,是企图从永恒真理的存在得出结论:在人类历史的领域内也存在着永恒真理,永恒道德,永恒正义等。

浅析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思潮

浅析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思潮

浅析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思潮【摘要】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思潮源于18世纪启蒙时期,强调推崇以个人权利、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核心的理念。

其特点在于强调个体利益和自由选择,并对传统权威和价值观进行挑战。

这种思潮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法制和民主制度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态度对普世价值并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其是一种进步力量,而有些人则认为其具有局限性。

在当代,普世价值的意义在于促进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但也需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和谨慎应用。

未来,普世价值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普遍价值的平衡,以构建更加和谐与包容的社会。

【关键词】关键词: 普世价值, 资产阶级, 起源, 特点, 影响, 当代, 态度, 意义, 思考, 局限性,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定义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指超越特定文化、宗教、国家等差异,具有普遍性、普及性和客观性的价值观念。

它是对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人权原则和社会规范的理解和认同。

普世价值强调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念,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尊严、权利和自由。

在普世价值的框架下,人类不分种族、性别、地域等因素,都应该受到公正和尊重。

普世价值是对人类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的总结和表达,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它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不受特定历史条件、地域文化和个人利益的影响。

普世价值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具有相似性和普适性,为人们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提供了共同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

通过普世价值的传播和普及,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推动全球化进程,建立一个共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2 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观念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观念是指资产阶级所奉行的关于普遍适用的价值标准和原则。

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中,普世价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一种超越特定时代和文化的普遍真理。

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念的核心包括个人自由、平等、人权、法治、民主等理念,这些价值观念被认为是人类普遍共识的基础,是构建现代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

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

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作者:杜静吴国清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8期摘要:普世价值是确确实实客观存在的,任何社会遵循自己的发展轨迹,在其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阶段,都会有其价值和利益的凸显的部分,则拥有其所承认的普世价值,从而形成特定的普世价值观。

关键词:普世价值思考“普世价值”是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一个新词,一进入我国,即引起知识界、理论界的关注和争论。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后,5月22日,《南方周末》刊登的评论员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称在抗震救灾中,“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这篇文章瞬间点燃了关于普世价值论争的导火索。

6月6日,署名“东方明亮”的作者在《北京晚报》发表评论文章《普世价值不得乱套》批评了《南方周末》关于普世价值的评论员文章,认为,“如果是普世价值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汶川地震中英勇救人的感人场景,那么,作为对比,美国大兵在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灾后乘着装甲车全副武装地来到新奥尔良……是什么价值造就了美国大兵用M-16‘救灾’的壮观场面呢?又是什么价值造就了美国大兵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南斯拉夫屠杀平民百姓的战争罪行呢?知名媒体人司马南也随即撰文抨击《南方周末》关于普世价值的观点,质问:“凭什么让普世价值来抢我们抗震救灾的头功?难道过去没有普世价值,我们就不救灾了?”至此,中国的思想文化界面对普世价值的冲击展开了一场大论争。

1.何为普世价值一般认为,“普世价值”的观念最早起源于宗教,汉语中“普世”一词,就起源于佛经的汉译,比如佛经中就有“利养普世”的说法,其含义是“普遍世界”、“普天之下”、“全人类”的意思,宣扬的是一种“普遍利益”、“众生平等”的思想。

而“普世价值”的形成以及发展,多数学者认为是多方面的。

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普世价值”一词作为“舶来”字眼,更多的被误读为等同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观”或者颂扬民主社会主义的“普世价值论”,一部分人把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和模式看成是“普世价值”的等同体。

关于“普世价值”及其争论的哲学思考

关于“普世价值”及其争论的哲学思考
国思想领 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和影 响 ;特别是本世 纪以来 , 以
值’ 。 ” 【 其 二, 价值总是具体的 、 历史的 , 作为价值共性的抽 象的 “ 普世价值 ” , 不存在一种具体的表 现方式 , 所以并不存在 。[ 2 1 与 此相联 系 , 其三 , 在 阶级社 会价值具有 阶级性 , 具体 的人 、 集 团 和 阶级 的价值观念 “ 都反映着一定社 会的经济基础 、 利益结构 和社会关 系 , 都 具有鲜 明的阶级性 、 时代性 和社会形态 的质 的
锋。

族等集 团的利益分歧和对抗 ,但现实生活 中存在 着 “ 普世价 值” , 正是这种“ 普世价值” 之光 , 引导人类文 明在 曲折 中不 断向
前推进。 中国常驻联合国 日内瓦办事处李保东大使在人权 理事
是对 “ 普世价值 ” 持否定或总体否定 的观点。基于对西
会第六次会议 纪念 《 世界人权宣言》通过 6 0周年仪式上 的发 言, 就 曾这样认为 , “ 和平 、 自由、 平等 、 公平与正义 , 是我们 的前 辈们早在半个 多世 纪以前就确立 的最朴素的普世人权价值 , 直 到2 1 世纪 的今天 , 依然散发着不朽的文明之光 、 人性之光 和理
对立 和雇佣劳动 的资本主义社会 , 就全社会而 言 , 是不存 在这 样 的共 同体 的。在共产主义社会 之前 , 只能为建立联合体创造 条件 ,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 的人类共 同体 , 当然也谈不上 ‘ 普世价 “ 普 世价值 ” 最早 正式 出现于 1 9 6 0年丹尼 尔 ・ 贝尔 的《 意 识形 态的终结》 一书 中。随着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浪 潮的全面推进 , 西方资产 阶级意识形态也随之进入 中国并对我
念—— 民主、 自由、 人权等是否是 “ 普世价值” , 进行 了激烈的争

普世价值”内涵及依据的分析与思考

普世价值”内涵及依据的分析与思考

“普世价值”为什么是个伪命题 ——对“普世价值”的内涵及其依据的分析与思考汪亭友(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872)【摘要】 本文认为,“普世价值”是个毫无认识意义的伪命题。

无论是就概念本身还是就提出概念的根据,既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

客观世界中并没有什么“普世价值”,它只存在于一些人的主观想象中。

从实质上看,“普世价值”是一些人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是一个迷惑他人的政治圈套。

只要赞同有“普世价值”,要么你不能反对,要么造成自身逻辑上的混乱。

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解释价值观必然具有的历史性、阶级性,才能彻底拆穿“普世价值”的谎言,才能使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免遭错误思潮的误导和破坏,从而更好更快地前进。

【关键词】 普世价值 普适价值 内涵 依据随着“普世价值”讨论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一些人鼓吹“普世价值”的真实意图,“普世价值”的提法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质疑。

这是近期反对“普世价值”取得的重要成果。

然而这场讨论并没有结束。

围绕有没有“普世价值”、提出“普世价值”的根据、鼓吹“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危害等等问题仍在展开继续的讨论。

透过这场讨论,我们应当看到,怀着政治目的宣扬“普世价值”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多数人赞成“普世价值”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普世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被一些人编造的假道理迷惑住了,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搞糊涂了。

对于怀有政治目的宣扬“普世价值”、顽固鼓吹西方价值观的别有用心者,需要进行必要的斗争,不能任其自由泛滥;而对于多数人的思想认识问题,还需要通过百家争鸣来明辨是非,分清正误。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①这场讨论的中心或根本越来越集中到“普世价值”这个命题本身。

“普世价值”究竟是个有认识价值的真命题,还是毫无认识意义的伪命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疑问。

本文从“普世价值”的内涵及其提出依据着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这一命题的真伪进行分析与思考,供商榷。

“普世价值”的源起、演变和思考

“普世价值”的源起、演变和思考

“普世价值”的源起、演变和思考2014年04月23日13:14 来源:红旗文稿最近以来,看到一些有关“普世价值”的讨论,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特别是讨论中不时流露出来的那些执着和热忱,让人难免不回忆起“普世性”和“普世主义”的最初推动者——基督教会的所作所为,当然也联想到对“理性”顶礼膜拜的启蒙思想家们,以及各种各样的、典型和非典型的“中心—边缘说”和“欧洲中心论”。

普世的观念最初来源于基督教。

基督教原本是犹太人的宗教,耶稣基督曾经被称为“以色列的救主”。

在基督教初期向外传播和扩张的时候,种族的界限是它必须跨越的一个障碍。

根据《马太福音》所述,耶稣基督是上帝派来拯救以色列的迷失的羔羊的,一些居住在Judaea(现以色列南部地区)的非犹太人希望接受洗礼,皈依基督,这在犹太人中间引起了极大争论。

而与此同时,一些出生在塞浦路斯和昔兰尼(今利比亚境内)的犹太人用希腊语在安提克传教,取得了很大成功,他们把耶稣基督称为“主,耶稣”而非“以色列的救主”,使非犹太人无需先将自己变成犹太人就可以成为基督徒。

可以说,基督教早期得以在罗马帝国内部传播是与其“去犹太化”的努力分不开的,而“普世性”的概念就出现在这样一个历史场景之中。

根据《加拉太书》,“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保罗虽然认为上帝的选民不必然是犹太人,但是,接受并追随基督的教义却是不可少的条件。

在“普世性”背后隐藏着的先决条件是对基督教教义和规则的无条件接受。

从“普世性”的源头可以看出,“普世性”是建立在基督教之上、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概念,它服务于基督教的传播和扩张。

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生根发芽,“普世性”这个概念又成为教会手中的思想工具,服务于多种目的:它是教会维持在基督教世界的核心地位、对抗以君主为世俗权威的工具;它是教会讨伐异端、维持教会正统的工具;它也是进行宗教战争、对外武力扩张的工具。

对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的思考

对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的思考
西 方 宣 扬 的 普 世 价值 。
关键 词 : 普世价值 ; 意识形态; 马克思
能说明这种价值观是普世的 , 其实质是 某 全 球 范 围 实 施 霸 权 主 义 提 供 理 论 辩 护 。 阶级 或某一集 体 的价值观 。从 纵 向来 美 国的政党制 度是总 统制下 的两党制 国 政体 为j权 分立 , 看普世 是指价值 的永恒 性 也就是 说一种 内两 大 政 党 轮 流 执 政 ,
瓤 簿戤
时西方国家宣扬的蒈世价值的思考



普 在 意 识 形 态 方 面 的表 现 要: 围绕普世 价值 的争论 频繁 的出 有一 少部 分 人不认 同也 是不 能称 为 “
现在 许 多报 刊 、 网络 中, 一时 间形成 讨论 的热 世” 的。当有一些人在不认 同这种 价值 观 美 国把 自 己 国 家 的 以 “ 自由、 民 主 和 潮 。本文将 以马克 思意识形 态理论 透视普 世 的时候 , 人权” 为核 心的意识形态作 为“ 普世价值 ” 另外一些人把它称为 “ 普世” 的是 价值 本质并 深入分析 到底是 否存在 西方 国家 大 家 都 需 要 遵 守 的 , 这 就 是 在 迫 使 那 些 不 并 向全 球 推 广 , 成 为权威 的意识形 态 , 忽 宣 扬 的普 世 价 值 , 西 方 国家 宣 扬 的普 世价 值 有 为美 国 意识 形 态 在 认同这种价值观的人接受这种主张 , 也 不 视 各 国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 何意义 , 最 后 结 合 我 国实 际 情 况 分 析 如何 抵 御

总统通过普选产生 , 这种 形式 看清来十分 民 主 每 个 公 民都 有 权 利 参 选 并 选 举 自 己 支持的总统 , 但 实际上无论 哪一个 党派最 后 获 得 执 政 权 其 都 要 为 背 后 的 利 益 集 团

关于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的思考

关于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的思考
普世价值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受地域、文化、宗教等因素的限制,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它们是普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普世价值观是普世价值的体现
普世价值观是基于普世价值形成的价 值观念体系,是普世价值在人类社会 中的具体体现。这些价值观反映了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 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和愿景。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 在的问题,这将对普世价值与普世价 值观的普及和认同造成一定的影响。
推动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的发展与实践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普世价值与普 世价值观的发展与实践。
提高公民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等途径,提高公民对普世价值与 普世价值观的认识和认同。
鼓励多元文化交流
值观将更加具有包容性。
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的未来挑战
文化差异与冲突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和冲突仍然存在,这将对普世价值与 普世价值观的推广和实践带来挑战。
经济发展不平衡
政治因素干扰
政治因素对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的 推广和实践产生一定干扰,如何克服 这些干扰,使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 真正得以践行是一个挑战。
普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该共同追求普世价值,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02
普世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
普世价值观的内涵
普世价值观的内涵是指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价值观,不受 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限制,是人类共同追求 的价值观。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普世价值与 普世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