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瞬间 印象派.

合集下载

印象派大师莫奈作品欣赏(七)

印象派大师莫奈作品欣赏(七)

印象派⼤师莫奈作品欣赏(七)印象派⼤师莫奈作品欣赏(七)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14⽇-1926年12⽉5⽇,天蝎座),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印象派代表⼈物和创始⼈之⼀,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部份都有他的推⼴。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除此之外,莫奈对于⾊彩的运⽤相当细腻,他⽤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灵`感`家莫奈曾长期探索光⾊与空⽓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然的光⾊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莫奈⼀⽣遗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画及2700封信件。

⾜迹由巴黎⼤街到地中海岸,从法国到伦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写⽣,留下⽆数的作品。

本⽹已收录莫奈作品1200余幅。

其中《⽇出·印象》是印象派名称的由来,《鲁昂⼤教堂》系列是画家的第⼀个系列作品,《睡莲》系列是莫奈的艺术巅峰之作,也是印象派的集⼤成。

426《傍晚时的睡莲池塘》2幅427《赞丹附近的风车》428《卡美伊·莫奈弥留之际(奄奄⼀息的卡美伊)》429《韦特伊附近的浮冰》430《果树》431《韦特伊花园》432《摇篮⾥的吉恩·莫奈》1867年,莫奈和卡美伊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吉恩·莫奈出⽣了。

433《圣·阿德列塞帆船赛》434《圣·热尔梅娜·欧泽华教堂》此画⼜名《圣⽇尔曼·俄塞罗⽡教堂》,这是⼀幅在外光下画成的风景画,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的意义。

油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

并排的笔触⽣动地表现了空⽓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取得了绿黄⾊的光和绿⿊⾊的影的⽣动效果。

这⾥的⽤笔⽅法已经是印象主义的了,但⾊彩还不够透明,甚⾄蓝⾊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

视觉艺术的历时性探析

视觉艺术的历时性探析

视觉艺术的历时性探析摘要:描绘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历时性”艺术,已涉及到视觉艺术领域,不再是电影艺术的专有词汇。

通过对造型艺术、影像艺术、设计艺术等特殊历时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分析,提出了全景式、分幅式、连环式造型艺术的历时特征,连续式、持续式影像艺术的历时特征以及静态形式、动态形式、空间形式的设计艺术历时特征。

关键词:视觉艺术;历时性;时序;空间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5?0017?05“历时性”一词,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奠基人索绪尔提出的,是一个随时间从上往下探究或者从下往上追溯语言各个要素的变化和进化过程的名词概念。

历时性源于语言学领域,属于演化语言学范畴,研究处于运动和发展状态中的人类语言的演化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历时性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

艺术的“历时性”多见于对艺术发展过程的纵向及影响研究,随着对艺术形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关注,历时性被逐渐运用到具体的艺术形态描绘中。

电影艺术是纯粹的历时性艺术,将“时间线”内的连续影像通过动态的视觉形式显现给观众,并且是惟一可以用时间长度来计量的艺术。

随着对时间与空间艺术形式研究的深入,“历时性”不仅仅存在于电影等动态艺术之中,同样也存在于静态的视觉艺术中,历时性在视觉艺术中是指视觉对象在时间轴中的形态与形式变化。

作为视觉艺术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历时性成为描绘视觉形式的时间与空间关系变化的词语[1](1)。

在造型艺术、影像艺术和设计艺术中,历时性是运用二维形态的变化过程来表现真实的动态世界。

一、造型艺术的历时性运动是万物的本质。

在造型艺术中,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无疑是艺术创作的重点。

正如康德所言,任何运动都是依附在时间之上的,时间是内在的意识形式[2](84–86)。

艺术创作以多视点的观察角度,将时间线内空间变化的动态过程融入艺术创作中,通过艺术作品对生活过程性的诠释来体现历时性。

造型艺术的历时性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全景绘画的历时性全景画是以无边缘、回旋相连的画面组成一个多视角的统一主题。

历史中的艺术家与创作风格

历史中的艺术家与创作风格

历史中的艺术家与创作风格艺术家们世世代代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让观者为之动容。

然而,在历史长河中,一些艺术家与他们的独特创作风格始终被人们津津乐道。

本文将以几位伟大的艺术家为例,探讨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们突出的创作风格。

1. 莫奈的印象派创作风格19世纪的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与传统绘画不同,莫奈追求瞬间的感觉与光线的变化。

他的画作通常由明亮而纯净的色彩组成,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物体的形态,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他的代表作品《印象·日出》中,透过使用斑斓的色彩和模糊的线条,展现了光线穿过雾霭中的瞬间景象,给人以模糊的印象与凝固的时间感。

2. 达·芬奇的科学绘画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发明家和学者列奥纳多·达·芬奇是艺术与科学的杰出代表。

他以独特的观察力和精准的绘画技法,将科学与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他的作品《蒙娜丽莎》以其细腻的人物形象和逼真的背景而闻名,展示了他对光影和人物表情的精确捕捉能力。

达·芬奇将科学的研究心态融入到绘画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迷人之处。

3. 梵高的后印象派创作风格梵高是后印象派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创作风格充满了情感的冲击与内心的表达。

梵高在绘画中以厚重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表现情感,并通过独特的创作角度和透视来突出物体的形象。

他的代表作品《星夜》中,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构图和明暗对比,呈现出一幅宇宙与梦想的缤纷画卷。

梵高的创作风格独特鲜明,是后印象派艺术的重要里程碑。

4. 米开朗基罗的立体主义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对后世影响巨大。

他以其独特的立体主义创作风格在雕塑艺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米开朗基罗精通人体解剖学,并将其深入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的代表作品《大卫》以其独特的立体造型和栩栩如生的肌肉纹理而著称。

米开朗基罗通过精湛的雕刻技巧,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极高的逼真感与力量感。

山东省泰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0题)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戏剧属于()。

A.时间艺术B.空间艺术C.时空艺术D.想象艺术2.《农民暴动》(又译《农民战争》)是()A.版画B.油画C.水粉画D.水彩画3.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成功标志着_____在法国的全面胜利。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4.“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说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艺术()。

A.表现B.想象C.构思D.再现5.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代表作是()。

A.《红高粱》B.《芙蓉镇》C.《夜宴》D.《霸王别姬》6.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是()A.形象思维为主体B.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起同样作用C.抽象思维为主导D.形象思维排斥抽象思维7.19世纪末,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是()。

A.席勒B.柏拉图C.费德勒D.亚里士多德8.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品的作者是()。

A.杜甫B.屈原C.司马迁D.曹雪芹9. 我国先秦时期的美学理论核心是______。

A.模仿说B.表现说C.游戏说D.巫术说10. __________在《文心雕龙》里把文学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种。

()A.钟嵘B.曹丕C.刘勰D.许慎11. 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的古罗马建筑师是__________。

()A.维特鲁威B.米开朗基罗C.密斯D.汉密尔顿12.对艺术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意识形态是()。

A.政治B.哲学C.道德D.宗教13. 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______过程的基本特征。

()A.艺术发生B.艺术创作C.艺术欣赏D.艺术批评14.下列选项中,属于印象派画家的是()。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PPT课件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PPT课件
死了一样的疲倦不堪,一动
不动地停立下来。蓝色的海湾
和小镇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
友人们先走了,就留下我一个
人。这时我感到了不可名状的
恐惧,我听到了自然的喧嚣
蒙克(挪威) 声。”
29
《记忆的永恒》24×33CM
达利(西班牙)
30
《圆的四周》 31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
2
《泉》 安格尔
1
《蒙娜丽莎》达芬奇
3
《自画像》梵高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幅画年代顺序, 它们分别是谁的作品呢?
2
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
过渡
传统绘画
现代绘画
3
高中美术鉴赏
从从传传统统走走向向现现代代————
印印象象派派与与后后印印象象派 派
执教者:宋雨莲
4
一、何为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主要追求什么?
莫 奈
《 印 象 日 出 》
5
·
清晨
正午
《鲁昂教堂系列作品》
傍晚
6
7
马 奈
8
雷 诺 阿
9
变化? 10
莫奈《日出•印象》
雷诺阿《阳台上的两个人》
题 材: 选取自然界的景物、人物、静物等,范围较广。
场 地: 以户外写生为主,也有一些室内写生的。
色 彩: 认为物体在光的作用下有丰富、明确、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
以近乎虔诚的敏感力求捕捉瞬间即逝的动人效果。
笔 触: 改变了过去层层涂色的习惯,直接作画,灵活快速。
艺术追求:反对陈旧俗套、矫揉造作的绘画方式,无拘束地
表现画家个人情趣,希望凝固的是“瞬间的永

顾城作品《冬日的温情》赏析(一篇)

顾城作品《冬日的温情》赏析(一篇)

顾城作品《冬日的温情》赏析(一篇)顾城作品《冬日的温情》赏析 1在冬天的树上落着一只大鸦黑得象接近黎明的夜因而发出光亮它的眼睛在交替使用后面是无声的晴空一种温情一种温情中扩展的压抑迫使我走开去踩实松松的荒土在稀少的影子里难道没有许多蝌蚪游着,侦察着绿珊瑚冬天的树上,落着一只眼睛很亮的黑乌鸦。

这个瞬间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意绪、情思,全被诗人用印象派画家的笔触凝固。

这是一个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特定空间,其中流动着“接近黎明的夜”,也流动着一种渐渐萌生并扩展__膨胀__的“温情”。

诗人从来没感受到这种温情,以至于觉得承受不了,感到有些“压抑”。

这种由于内心冲动造成的情感压力,迫使“我”想去做些什么。

土地荒废得太久了,必须“踩实”它,让它生长出新的生命。

呵,新的生命已经出现了,“我”在“稀少”的影子里似乎看到“许多蝌蚪/游着,侦察着绿珊瑚”。

多么纯净!多么透明!多么富有生趣!令人想起齐白石老人的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诗人已走进他编写的童话世界中,与那些活泼的小蝌蚪融为一体,去寻找生活海洋中的“绿珊瑚”,并用“绿珊瑚”般的柔情__暖人们的心。

纯银一般的诗句所展示的`,不仅是诗人静思的刹那间心头涌起的难以抑制的温情,也是新旧交替时代人们的典型心态。

知识扩展:关于描写温馨冬日的现代诗歌《冬之温情》冬天总让人想起些什么或者怀念些什么炉火燃烧着总以为可以燃尽些往事许多东西正需要我们去加温其实爱和生活一样会一天天趋于平静冬天是一片雪花让我学会感恩感谢那场清风带给我生命的另一种美并且轻轻地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籍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对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油画《睡莲》的艺术评论

对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油画《睡莲》的艺术评论

对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油画《睡莲》的艺术评论【摘要】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油画《睡莲》被认为是印象派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展现了莫奈独特绘画技巧和内心世界的深度。

通过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莫奈创造出了充满情感和意境的画面。

观赏者在欣赏《睡莲》时,常常会被作品中所蕴含的宁静、神秘和美感所打动。

这幅作品不仅影响了后世艺术家的创作,也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莫奈通过《睡莲》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了印象派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关键词】法国印象派,莫奈,油画,睡莲,艺术评论,细腻,独特,色彩,笔触技巧,情感,意境,艺术风格,主题,观赏者,印象派艺术,代表作品,绘画技巧,内心世界,经典之作,影响,后世艺术家.1. 引言1.1 对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油画《睡莲》的艺术评论莫奈的油画《睡莲》被誉为印象派艺术的杰作之一,这幅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表现。

《睡莲》以其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色彩运用著称于世,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

莫奈以他独特的笔触技巧,将睡莲花瓣的柔软质感和水面的倒影表现得栩栩如生,让观者仿佛置身于花团锦簇、清澈见底的池塘之中。

莫奈在《睡莲》中运用了大量的蓝色和绿色,这些色彩给作品带来了一种静谧和清晰的感觉,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柔和的情感。

作品中的色彩变化和光影效果,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使观者在欣赏中沉浸于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安详之中。

莫奈通过《睡莲》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表达,使作品更具魅力和深度。

《睡莲》是莫奈艺术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绘画技巧和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影响了后世艺术家的创作。

这幅作品成为了印象派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艺术印记。

2. 正文2.1 莫奈的《睡莲》所展现的细腻和独特之处莫奈的《睡莲》是一幅富有细腻和独特之处的艺术作品。

观察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莫奈通过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刻画出了水面上漂浮的睡莲花朵和倒影,展现出深厚的立体感和逼真的细节。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

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

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

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

(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

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凝固的瞬间——印象派时期马奈(Edward Manet 1832——1883)Z.如果说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从写实到写意的过渡。

那么马奈处在这个时期是从现实主义向印象派过渡的一个很重要的画家。

您怎样看待马奈?Y.马奈将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他被认为是传统绘画的最后一位大师。

委拉斯贵兹、戈雅的画都给他很多启发。

在一次落选沙龙展上,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引起了轰动。

他将裸女与绅士画在一起使人觉得很奇怪。

老实说我至今也很难理解他为何要这样表达?他是怎么想的?不管怎么说,这幅画处理得非常好,他运用古典的造型,色彩上抛弃了传统的画法,大胆地运用色彩表现阳光的鲜艳对比,以接近平涂的方式,将形体与光色表现得充满活力。

马奈在当时是个很前卫、很现代的画家。

他善于制造社会舆论,他的另一幅作品《奥里匹亚》引起了更大的反响。

Z.人们习惯把马奈归到印象派阵营,实际上他从来没参加过印象派展览。

Y.前段时间来中国展出的印象派作品。

马奈的《吹笛子的近卫军少年》是主打作品,造型极其概括,色彩鲜明生动。

这幅画中能看到委拉斯贵兹的气韵。

马奈在艺术上的革新对印象派的影响很大,深受年轻画家的拥戴。

莫奈(Monet 1840 ——1926)Z.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色彩学有了新的认识。

印象派画家关注阳光下色彩变化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他们所采用的新的绘画技巧逐渐成为潮流。

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最大的突破是解决了色彩的问题。

其中的许多画家,像德加、雷诺阿、西斯莱、劳特累克等,我们不能详细叙述,只能选择几个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探讨。

Y.印象派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备受重视,一直被广泛介绍。

欧洲油画语言的发展,色彩一直走在素描造型的后面。

对色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的。

文艺复兴时期,除了提香以外,色彩并非主要造型因素。

到了鲁本斯,委拉斯贵兹、德拉克洛瓦、以及十九世纪致力于外光写生的画家,他们虽然也重视色彩,但主要是凭着个人的领悟和直觉,尚未形成系统的色彩理论。

到了印象派时期,色彩的问题得以突破,他们找到了光色的奥秘,自然状态的色彩是以光的变化而转移的,环境色体系取代了固有色体系。

莫奈对光色的研究最有代表性。

他的作品《日出印象》在印象派首次展览中被评论家戏称为“印象派的展览”,因此而得名。

莫奈侧重于用色彩和光线表达对物体瞬间的感受,用笔、用色大胆奔放,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他常常表现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物体的色彩变化,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将色彩的魅力发挥到极至。

晚年所画睡莲更具写意风采,有诗与音乐般的韵味,被称赞为“印象派的西斯庭教堂”。

Z.印象派作为一个流派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共举办过八次展览,而莫奈一生都致力于以印象派的方式创作,长达70年之久。

Y.从莫奈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色彩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感觉是可以培养的。

关于色彩的奥妙,有一定规律可循。

莫奈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懈的努力,达到如此出神入化,酣畅淋漓,他的经验对我们今天面对色彩的问题确实能够得着很多的启示。

毕沙罗(Pissarro 1380 ——1903)Z.毕沙罗是唯一的一位参加了印象派所有八次展览的画家,对印象派绘画坚定不渝。

我们常说“作画要先做人。

”毕沙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的人品和画品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望,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

请您谈谈毕沙罗的人品和画品。

Y.毕沙罗性情沉稳,善良宽厚,慷慨大度,具有献身精神。

在印象派群体中德高望重,具有慈父般的胸怀,被称为“手持十诫的摩西”。

他的艺术朴实无华,深沉隽永。

和印象派其他画家相比,他的画似乎缺少才情,但却在拙中找到了自己的语言。

以近乎天真的简洁和不加修饰的画面表达出他的诚挚之美。

毕沙罗早期受柯罗和巴比松画派影响,和莫奈结识以后采用印象派方式和技巧,色彩更加明亮。

他利用物体明暗变化中的补色规律,加强色彩对比,用短小而有力度的笔触,层层重叠交织,模糊的形体,颤动的光色,敏感之中带着一种独特的旭日般的柔和。

他画果园,画村野,充满了安宁和谐的乡土气息,仿佛可以闻到泥土的芬芳。

他说“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必须谦虚。

”他的谦虚平和使他体验到深沉质朴的美。

《花开的果园卢夫西斯》笔触鲜活而有力度,远去的蜿蜒小路,穿过几株花满枝头的果树,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感。

Z.毕沙罗对塞尚的影响很大。

他们曾经在一起写生,都对自然有着深深的爱,却各自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感觉。

Y.塞尚非常敬重毕沙罗,自称为毕沙罗的学生。

毕沙罗根据塞尚的个性与气质启发他掌握印象派的观察和表现方法,使塞尚的艺术日趋成熟。

同时毕沙罗也将塞尚的理性和结构意识融入到自己的画中。

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 ——1890)Z.凡高的传奇坎坷命运广为人知。

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燃烧的激情更为世人所尊敬。

虽然他的表现方式和古典油画大相径庭,但他仍旧成为西方油画体系中一道最灿烂的风景。

Y.我89年去美国生活了一年,除了看博物馆,画画,我靠读《凡高传》、《凡高日记》来打发孤独的时光。

关于凡高的故事和评论,人们耳熟能详,众说纷纭。

凡高生于牧师家庭,年轻时曾经当过传教士。

毋庸质疑,这种经历对他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真正绘画的生涯不过十年,却留下了上千幅作品。

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他用画笔来实践他的信仰。

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情不自禁地思考着认识上帝的最好方式,得出的结论就是去爱更多的事物——怀着崇高的、真诚的、深深的同情去爱,用火热的心去爱,施展满腹才情去爱,然后你必定试着用一生的时间去更多地理解上帝。

”凡高作为荷兰人,和他的前辈大师伦勃朗在表现方式上完全不同,却在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上有着相似的经历,都留下了为数不少的自画像。

每次在国外,当我在美术馆长时间观摩,身体极为疲乏之时,只要走到凡高的画前,立刻身体好像又被充足了电,他的画使人感到灼热的震撼。

Z.抛开凡高画中的情感因素不说,他的前后期作品在色彩上有着天壤之别,这再次证明了色彩是可以训练和提高的道理。

Y.凡高的早期色彩晦暗,到巴黎接触印象派画家之后,色彩逐渐明快起来,很多不起眼的景象,在他的画里被表现得如同天堂般灿烂。

在内在精神上,他受伦勃朗、德拉克洛瓦、米勒的影响,尤其对米勒情有独钟。

他对乡土生活,对平凡的事物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希望人人都能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乡土生活给予他的喜悦和快乐。

在法国南部的阿尔,是凡高收获最丰富的时期,他的灵感如泉水般奔涌,创作了《向日葵》、《阿尔的吊桥》、《在阿尔的卧室》、《邮递员鲁兰》等杰作。

后来凡高的病情发作,他自杀前最后的日子里,在巴黎近郊的奥维尔,他仍旧不停地画画。

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七十多幅油画,其中有《奥维尔的教堂》、《加歇医生》、《麦田上空的乌鸦》等。

Z.我去过奥维尔,小教堂仍旧保持着当时的原貌。

麦田还在,我去的时候是初冬,麦子还没有长出来,据说当地政府只让种麦子。

不远处就是凡高的墓地。

凡高去世后6个月,他的弟弟提奥因悲伤过度,也随他而去,一同葬在这里。

朴素的墓碑没有任何装饰,却堆满了鲜花。

塞尚(Paul Cazanne 1839 ——1906)Z.塞尚是我们这本书中要讨论的最后一位大师。

很难说出确切的理由,我对塞尚怀有特殊的感情。

每当我的灵感枯竭的时候,只要翻看塞尚的画册,就会从中得到启示和力量。

这或许与我在长期的色彩教学中常常拿塞尚的画启发学生有关。

有时我与朋友和学生谈起塞尚,他们很难理解。

起初我也很难理解塞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艺术的积累,我越来越离不开塞尚。

他的画中有一种永恒的力量常常吸引了我,激励我。

我尤其喜欢他的画面中稳定的构成形式和厚重而强烈的色彩关系。

Y.塞尚和凡高、高更被称为后印象派的三大领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美术的贡献可以和文艺复兴三杰相比。

凡高走的是一条空前绝后的路,而塞尚是一座桥,通过他之后,有广阔的路可走,是承前启后之路。

塞尚对古典绘画心存景仰,他的探索附合古典绘画中追求理性、严谨、结实、厚重的原则,但呈现的面貌截然不同。

他不追求古典绘画中的逼真效果,而是致力于表现物体的秩序感、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他用色彩的团块和冷暖关系来塑造形体的空间和体积,以几何方式理解物体的量感与构成关系。

塞尚吸收了弗兰切斯卡的造型感和静谧安详,普珊的严密结构,印象派的光色效果,东方艺术的气韵,融会贯通,以雄浑有力、简约凝练的笔法,创造出视觉艺术的新世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纪元。

因此美术史上把塞尚当作一个分水岭。

在塞尚之前,艺术追求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而在塞尚之后,艺术家则不再强调对自然的再现,而是根据对客观自然的感受来表达主观意念。

Z.塞尚以自然为出发点,主张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强调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他说:“自然比它的表面深邃得多。

画家必须接触深层的真实。

”他以直接观察、写生的方式,体会自己与对象之间灵魂深处的交融。

他的画没有社会性的大主题,只是一些平常的风景,静物和人物。

他的静物画中,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苹果和道具仿佛一个和谐的唱诗班,在颂赞上帝威严的尊荣和奇妙的作为。

我自己也常常画一些有果实的静物,他的静物使我想到献在祭坛上的供物。

Y.塞尚反复画苹果,画圣维克多山。

他注重构图的均衡和画面的结构,让它们紧紧地相互咬在一起。

俄国收藏家薄宁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从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中拿走一个东西,立即就好像到了你手里,而想从塞尚的静物画中挪走一个苹果,就会连带地把整幅画一起拽下来。

”他的画你不能随意挪动任何一个局部,否则整个结构会失去平衡。

塞尚超越了自然的物象,站到一个高度,像一个哲人俯瞰这个世界,坚定地用他这一套规律来解释这个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