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化与影视鉴赏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美国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影视产业的标杆,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文化上具有深远影响。
美国影视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也反映了美国人民对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分析其中所反映的价值观、社会现实和文化特点。
美国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是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美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这种价值观深深植根于美国人的心中,自然也会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体现。
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主题,反映了美国人追求自由和正义的理想。
超级英雄电影中的男主角们往往是面对邪恶势力,为了保护人类自由和安全而奋勇拼搏,这代表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和正义的坚定信念。
美国影视作品中还经常探讨社会现实和问题,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满。
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有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等,这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和现实问题。
很多美国电视剧和电影就反映了美国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种族之间的歧视和冲突。
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看到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引起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美国影视作品还体现了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
美国是一个消费主义发达的国家,对于奢侈品、时尚和娱乐有着极高的需求。
很多美国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场景和道具都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
美国影视作品中流行的浪漫爱情故事、轻松喜剧等类型也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娱乐文化。
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反映了美国社会对物质享受和娱乐生活的追求。
美国影视作品还表现了美国人对自然和环境的重视。
在一些美国影视作品中,会出现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美国是一个环保意识强烈的国家,这种环保意识也在他们的影视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一些影视作品中会呈现出美国国家公园的景色和环保主题,以此来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英美影视文化赏析

英美影视文化赏析八面埋伏Mindhunters——观后感《八面埋伏》这部影片这学期其实我看了两遍,所以印象很深刻,同时我自己也很喜欢这种犯罪侦查类型的影片。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莎拉(凯瑟琳·莫瑞斯 Kathryn Morris 饰)、妮可(帕翠西娅·维拉奎兹 Patricia Velasquez 饰)、卢卡斯(约翰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 饰)等七名FBI成员在资深教官杰克·哈里斯(方·基默Val Kilmer 饰)的带领下,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FBI正在进行代号为“八面埋伏”的心理分析训练?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模拟连环杀手犯罪,由受训特工进行调查?七个年轻特工跟着两个老特工上岛受训,任务是捕捉代号为“木偶师”的虚拟杀手?这群探员业务精湛,自命不凡,与世隔绝的小岛之行对他们来说更像一个无聊难耐的假期。
但是,他们的狂妄并未持续太久。
原本看似平常的推理演习,竟然开始出现死者,所有的逃生之路被切断,众人完全孤立在小岛之上。
演习随即演变成一场精心策划的杀戮游戏,猫鼠游戏的主被动关系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他们上岛开始,意外连续发生?他们终于认识到,岛上有一个真正的连环杀手,这人已经周密安排,要杀掉他们并且他深谙每位成员的心理弱点,每每在他们做出有效判断之前棋快一招。
局中有局,套中见套,一次狙凶训练瞬间翻转成被杀手猎杀的死亡游戏,同伴之间的互相猜忌又为杀手提供了诸多的可趁之机,孤岛求生之际,FBI特工们所能依靠与信赖的似乎只有自己……他们无法向外界求援,也不敢去信任任何人?想逃避被凶手杀死的命运,。
他们只有现学现卖,利用刚刚在联邦调查局学到的心理分析技巧,揣度杀手的下一招,让自己得以活下来。
整部电影情节紧凑,不断的分析推理,让我没有时间去分神,人多一种好奇心驱使我认真的看完这部影片。
不到最后一刻是不能知晓真相的,在这之前,原以为自己已经猜对了谁才是真正的凶手,知晓了凶手杀人的规则,可是剧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欧美电影文化

欧美电影文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欧美经典电影的主题文化欧美经典电影的主题文化在对于欧美电影的主题文化的探索里,很容易看到其鲜明的特色。
欧美的电影将着重点放在了以后,也就是向往着未来作为背景。
这和欧美国度是一个年轻但又充满欲望的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正因为年轻,这也成为资本,才拥有了无限的活力,有着无尽的创造力,而他们所有的目标都放在广阔的未来里。
他们都向往着进步,所以大部分电影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如《阿甘正传》的励志、《泰坦尼克号》的深情、《饥饿游戏》对于权力的抨击等。
然而也有一部分悲观的电影,像《王子复仇记》等,但是即使是悲观的电影,也表达了积极的意义。
而像《加菲猫》之类的喜剧电影,则是单纯的娱乐大众,但也未曾失去教育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些电影都是经典的,并且向观众传达了道理意义以及欧美文化。
一、经典欧美电影的主题类别电影中的主题和歌剧之类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歌剧之类的舞台剧的主题更加偏向对言语和视觉效果的华丽修饰,大多偏向于表现效果的深奥精美,为了表现文化艺术的高深;而电影中的主题文化则不一样,电影源自于生活,将生活萃取,得到既有文化创造而又与生活相结合的作品。
电影中所表达的大多是现在人们所需要、所欠缺的主题,让整体变得简单易懂,让观看的人们更容易了解电影的意思,尽快地感受身临其境。
例如hercules:在毅力、能力、智慧上有着过人才能的人类或坚如磐石,领导能力超群的倜傥人物才能称得上英雄。
赫拉克拉斯虽然是宇宙之王的儿子,但是却成长于人间的农家,吃遍人间的苦难,经历了种种磨难,在困境中展现王者本色。
这教会大家要坚持刻苦,不怕困难,才能成功。
有那么多唯美的爱情故事,有的爱情故事凄美,有的爱情故事壮烈,有的爱情故事卑微,有的爱情故事美好。
众所周知的影片《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和简在生活中早就彼此相爱许久,简虽然有着冷淡的外表却拥有火热的内心,然后罗切斯特就利用美丽小心眼的英格拉姆使得简不开心,使得简再也无法淡定,最终向罗吐露自己的内心。
英文影视欣赏与学生英美文化认知建构

英文影视欣赏与学生英美文化认知建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美文化认知是十分重要的。
而电影和电视剧是学习英美文化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因为它们往往是最生动、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载体。
影视欣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道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中的各种细节和特点。
比如,观看英美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比如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
此外,影视作品还能够描绘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英美人民的生活、娱乐、文化和思想,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影视欣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通过观看电影和电视剧,学生可以学习到口语中的口音、语速、语调等细节,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更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同时,学生还可以尝试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来复述、总结和分析影视作品的情节和主题,从而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影视欣赏能够为学生打开了解和认知英美文化的大门。
在一些英美文化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的概念和思想。
但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地观看影视作品,学生可以逐渐理解和接受英美文化中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英美人民的思想与行为的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因素。
总之,影视欣赏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英美文化和提高英语能力的途径。
学生只需要挑选一些质量较高的影视作品,并注重在观看过程中善于观察、听取和思考,就能够通过影视欣赏逐渐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和文化素养。
英文影视欣赏与学生英美文化认知建构

英文影视欣赏与学生英美文化认知建构
英文影视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历史背景。
通过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发展。
观看《林肯》这部关于美国历史的
电影,学生可以了解到美国内战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解放黑奴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观看,学
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
英文影视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艺术和文学成就。
英美国家以其丰富的艺
术和文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观看英美的电影作品,学生可以欣赏到优秀的导演、编剧和演
员的表现艺术。
观看《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的美国电影,学生可以欣赏到其精彩的剧
情和出色的演技。
通过观看这样的电影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艺术和文学
成就。
英文影视欣赏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观看英文
影视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英美文化的历史背景、社会习俗、艺术和文学成就,以及流行文
化和娱乐产业。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英美文
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构建起他们的英美文化认知。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应当重视英文影视
欣赏的重要性,通过观看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拓宽视野,提高语言能力,丰富文化素
养。
西方影视与文化鉴赏课件

好莱坞星光大道
(Hollywood Walk of Fame)是条沿着美国好 莱坞好莱坞大道与藤街伸 展的人行道,上面有 2000多颗镶有好莱坞商 会追敬名人姓名的星形奖 章,以纪念他们对娱乐工 业的贡献。汤姆· 克鲁斯、 布拉德· 皮特、威尔· 史密 斯、约翰尼· 德普被称为好 莱坞四大天王。
(四)格里菲斯对蒙太奇艺术的完善
1、把场面分割成若干镜头。 2、成功地运用不同景别、多变的角度、机 位和移动摄影等方法,运用“圈入圈出”、 “闪回”等技巧。 3、注重电影叙事节奏的表现,创造“最后 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
好莱坞简介
好莱坞(Hollywood),位于美国加 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北郊区,是美国 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 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 维尔克特斯在洛 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地,他的夫人将苏格 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就有了好 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Hollywood是 冬青树林的意思)。后来,许多电影公司 在好莱坞落户。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 作为“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
1834年,英国霍默发明“走马盘 ”(图)。
(二)技术条件 照相术的发展
1823年,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第 一张照片,曝光时间14小时。 1839年,曝光时间30分钟。 1840年,曝光时间20分钟,拍 摄人体。 不久,摄影时间为一两 分钟。 1851年,曝光时间缩短到几秒。 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 里奇的“奔马”拍摄实验。
电影的发展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 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
成为一种艺术的时期。 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的时期 。 1927-1945,电影艺术走向成熟。 1946-1959年,电影艺术四足而立 1960年至今,多样创新发展。
英文影视欣赏与学生英美文化认知建构

英文影视欣赏与学生英美文化认知建构英语影视欣赏在现今日益国际化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影视欣赏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下面将从学生英美文化认知建构这一角度探讨英文影视欣赏的重要性。
英文影视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
电影和电视剧一般都包含大量的文化元素,如不同国度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等等。
而这些文化元素往往是用英语来表现的。
通过电影电视剧的欣赏,学生可以获得更为真实的英美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认知,更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英文影视欣赏还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欣赏专业英语电影和电视剧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听到一些高难度的单词和词组,也可以接触到各种语音和语调,尤其是在欣赏美剧时。
此外,英文影视欣赏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通过对电视剧剧本的解读,学生能够把英语学习的知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英文影视欣赏,学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词汇的应用。
英语中有许多拥有丰富含义的词汇,尤其是在文化背景下,这些词汇往往有特殊的含义。
比如在英美文化中,还有各种专业词汇,如法律、医学、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术语,而这些词汇在英语电影电视剧中也会得到使用。
因此,在学习和欣赏英语影视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词汇、短语的分析和了解,依靠多读、多看电视剧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英语语感。
综上,英文影视欣赏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及阅读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也起到了了解英美文化的功效,它是学生英语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而且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更是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英语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校应该将英文影视欣赏纳入英语教学计划中,并在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英文影视欣赏的学习效果。
西方文化影视鉴赏

从《特洛伊》中看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公元前1200年,在那个人神共存的时代,那个崇尚武力的冷兵器时代,浩浩荡荡的战争气势扑面而来。
有人为正义而战,有人为和平而战,有人为一己之怨而战,有人为爱情而战,有人为权利而战,有人为私欲而战,特洛伊充斥着战争的喧嚣,特洛伊弥漫着战争的苍茫,也沐浴着英雄的荡气回肠。
战争終会结束,英雄注定要湮灭,青春会逝去,梦想会幻灭,爱情会消散,但是,英雄们的精神必将横贯历史,泽被古今。
英雄的人永远有着自己的执着而高贵的追求,在平凡中显现出伟大。
阿基里斯追求英雄的荣誉,他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战争中的荣誉。
他要留名,他要成为最伟大的英雄,让千年后的人们依然传诵他的传说。
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不是为某一个人而站,我是为了全希腊,我是为了希腊的战士和他们的妻儿而战。
尽管他明白,无论英雄还是凡人都将湮没于历史,他还是敢于抛开外界的束缚追求自己的信仰。
出征前,母亲文预言,他将因战争而名垂千古,也会因战争失去生命,但他无畏的选择了战斗。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在战火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当英雄的梦想与凡人的爱情不可兼得时,他放弃了一生的最高追求,选择了飘渺但高贵的爱情。
这种追求的抉择让平凡的爱情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也显示出他的英雄气概。
赫克托尔一生追求完美。
他让他的士兵明白一个男人的尊严:维护自己的荣誉,爱护自己的妻儿,保卫自己的国家。
做个简单的男人,是那个时候多么难以实现的梦想!尽管他鄙视弟弟的怯懦,可是作为兄长他承担了罪责;而在误杀阿咯琉斯的堂弟后,他坦然地接受挑战,走向死亡。
当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包围的时候,他毅然代替年迈的父王指挥军队,担起了保卫家园的重任。
即便妻子请求他留在家里不要参加战斗,也被他委婉地拒绝了。
一个已经习惯了在最前线作战的英雄,当他安排好唯一挂念的妻儿的退路以后,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阿喀琉斯的决斗。
这是一场悲壮的战斗,这是两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之间的决斗,赫克托耳虽然在这场决斗中死去,可是他英气的面庞永远留在了特洛伊民众的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与欧美文化授课人:宝建东电影名:刮痧(Gua Sha Treatment)系别: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学号:200907024148班级:09级机械一班姓名:郭侃前不久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刮痧》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多,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什么是刮痧呢?刮痧(Skin scraping),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让我们先回顾回顾剧情: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许大同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梦中惊醒。
五岁的丹尼斯闹肚发烧,在家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
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
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
恼怒的许大同与朋友昆兰之间产生误解和冲突;为让儿子能留在家里得到母亲的照顾,许大同搬出了家;父亲也决定回国,为了让老人临行再见一面孙子,许大同从儿童监护所偷出儿子丹尼斯到机场送别。
受到通缉的许大同带着儿子逃逸,和大动干戈围追堵截的警察兜圈子,玩了一场追车游戏,“从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团聚的片刻快乐。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贫民区的破旧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妇借酒浇愁,抱头痛哭。
圣诞之夜,许大同思家团圆盼子心切,只有铤而走险,装扮成“圣诞老人”,从公寓大厦楼外的水管向高高的十楼——自己家的窗户悄悄爬去,结果引来警车呼啸而至……《刮痧》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故事情节至真至纯,让人感念,催人泪下。
影片演绎了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对社会和谐地渴求、向往,同时,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刮痧》所表现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异,不仅在中美两国的法律、道德标准等方面,而且触及法理、观念,甚至中医理论等诸多议题。
由于时空上的差异,造成了中美—东西方文化、观念上的不同,进而表现为行为上的冲突。
差异性从时间上来说,主要表现为国家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从空间上来说,由于各国在地域、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西方的差异,表现为民族传统精神背景、文化背景、哲学背景等方面。
所以,在分析影片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故事情节方面,而要从大的文化背景下,从历史的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先来从文化的渊源方面来看,首先,中西方在哲学观上是不同的,西方崇尚理性主义的实证论,它的医学——解剖学,也是建立在这种哲学思想上,所以对“刮痧”这种口耳相传的经气之学是不能理解的;而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就是要探索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儒家重人文道德,教人如何做人;道家重宇宙的演化,教人适应自然。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庭上,当许大同给他们讲述“刮痧”的原理时,在场的美国人的表现,法官听不懂他的辩词,以为他是在乱讲,甚至于他的辩护律师都不能在这方面理解他。
其次,在意识方面,中国看重的是群体意识,重视整体的价值,认为人应该为家庭社会做贡献;而西方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个人自由、自由思考和选择。
影片中我们也能看出许大同为了不让老父亲担心,如何和妻子痛苦地隐瞒事情的真相;为了让即将回国的老父亲见上孙子一面,如何艰苦的把丹尼斯从儿童福利院“偷”了出来。
中国人是相当重视家庭伦理的,他们重视每个人在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强调家的观念与感情。
西方文化由于一直尊重个人的观念,他们从小就接受了“独立精神”教育,和家庭的感情较为淡薄。
美国父母相当尊重孩子的行动自由,在大原则的范围内,任子女自由发展。
再次,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承认整体和事物间的普遍联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而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式的,这种思维文化群体的形成较为正式,权利、责任及身份的分配井然有序。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美国思维似乎冷漠、不讲人情;而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思维模糊不清。
我们再来看观念文化方面的差异,它是深层次的文化差异,比如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态、审美观念等。
一个人可以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很长时间,掌握其语言,了解其习俗,但可能不理解其价值观中的某些部分,许大同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子。
因为在深层文化上,许大同代表的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具体体现在处事观、家庭观、朋友观等方面。
在处事观方面,美国人喜欢面对事实,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掌握可靠的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处理问题以事实为基础,就事论事。
而中国人在事实面前,人情似乎显得更重要些。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庭上儿童福利局所列出的一个个证据,请出的一个个证人是多么的具有说服力,虽然在中国人看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许大同所叙述的只是他如何如何爱自己的儿子,却没有有力的证据;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两个孩子打架,许大同当着昆兰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后来他对昆兰说:“我打孩子是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是给你面子。
”这儿就牵扯着东西方对孩子的态度问题。
中国人把孩子当作一个私有财产,是我生的就属于我。
虽然许大同认为打孩子是给朋友的尊重,但在昆兰看来,打人是犯法的,无论打的是谁。
美国人认为父母、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让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
在朋友观方面,东西方文化中也包含着不同的意义。
Edward Stewad&Milton Bennet这样论述美国人的朋友关系:“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关系,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系多年的关系。
理想的境界是美国式的友谊,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
人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同时,他们又把朋友关系与社会或工作义务分开。
”在中国,情形有所不同。
交朋友讲究的是时间愈长愈好,承担的义务愈多愈好。
理想的境界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中国人对于朋友的期望值很高,若有困难,应该倾囊相助。
当昆兰指证许大同打过孩子时,许大同指责昆兰“我一直把你当朋友,但你却在法庭上出卖我!”而昆兰感到很委屈和不解:“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诚信是美国人最基本的美德之一,你让一个美国人撒谎也相当于让他放弃基本的价值观。
影片在表现中美差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趋同、文化融合的一种向往。
从昆兰走过唐人街的瓷器店,亲身尝试“刮痧”中;从许大同摆脱险情,楼下警察、居民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中,从他爬上九楼的家,昆兰一家和儿童福利院的领导向他祝贺圣快乐,欢迎回家中,观众好象看到了西方人传过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开始接近中国的传统文化,最终还是人间的真情战胜了一切。
故事的结局固然完美,但是也决不能忽视文化差异性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交流和沟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大同”的世界真的会出现在我们面前!而另一方面,看《刮痧》容易让人想起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但是又有不小的差别。
李安的电影更加细腻,文化、情感冲突来的安静一些,而这部《刮痧》的冲突是很强烈的。
而且李安的电影一般是描写家庭内部的思想文化冲突来影射中西文化冲突,他的电影中,新一代一般是被西化了的,西方或者说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不是纯粹的美国人,这可能要追究到李安的家庭情节,把一切的思想的表达融入到家庭冲突之中。
而《刮痧》将枪口直指中美文化的极致——“刮痧”。
片子的前部分显然要优于后一部分,前部分冲突不断,感人至深;然而后部分,不客气的说是有点“矫情”。
这个问题出于:导演急于给影片一个积极的结尾和主题。
但是“刮痧”放到国际则不是那么快速、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片子的最后,主题也没有得到升华,只是他们团圆了,时候呢?说这电影后部分矫情则是出于“爬屋顶”一段戏,这种类型的桥段多用于港式小浪漫,但在这个严肃的话题之下则是失败的,导演本想用这段来拽取观众的眼泪,但是这不是港式爱情片(相爱的男女主角无奈分开后,在影片最后五分中相遇,亲吻结束)。
片子的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试图将“刮痧”拓展到一个更大范围的文化差异,例如:管教孩子,中国说的是“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而美国人对于“打孩子”联想到的只是“虐待”或者“犯罪”再不会又“爱”这个字眼;中国人一贯的道德规范之中有一条是“父债子还”,而美国人则是没有这种情节的,所以山姆大叔永远不会明白许大同替父担当“罪名”。
这样的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许是因为片子中的“刮痧”冲突太大,这样的拓展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被什么东西拽住了。
我有一点很是费解,为什么他们夫妻说话的时候总是用英语,就算是吵架,就算是喝醉了以后。
我和我们女朋友现在都在外省上学,可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说方言,两个中国人在一起老说英语有点怪怪的。
片子中表演最好的数梁家辉了,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大同和父亲在机场的告别,还有夫妻一起喝酒痛哭的片段。
也是片子中最感人的地方了。
最后,我期待更多像《刮痧》这样优秀的作品。
在此我也很感谢老师,让我了解了更多的英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