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编纂_规范观_的更新
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1、现代汉语词典是一种依据现代汉语使用规范收集、编纂、校核等准
备工作而出版的词书,它主要是编辑现代汉语风格语词、缩、义、拼音、简字等,并配以相应的注释、解释。
2、现代汉语词典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实用需求而编纂的,它的最终使命
是引导词语的使用。
例如,解决癿個別字词读音不同、义项间有清楚
界限以及确定词语的正确拼法等问题,而且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
择不同的习语或表达方式。
3、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标准有三,即:(1)要求字词的选择、缩义
和拼法正确、简明、时效;(2)要求词汇编纂全面,字词收集不可有
遗漏;(3)根据不同使用需要,调整字词顺序,让使用者既易于查询,又更易于使用。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收集、编纂并发布现代汉语使用情况、规范现
代汉语用词的词典。
该词典的主要功能是编纂、发布收录的词语的最
新变化,尤其是用于培养正确的语言使用习惯。
2、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要内容有:(1)收录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各类文件中常用词语;(2)收录汉语方面的最新改变,记录各类新词、新语;(3)分析不同地区和社会的词汇使用习惯差异;(4)收录社会文化方面的热点词汇,及时跟进新事物、新技术的涌现等。
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编纂标准有三,即:(1)要求收录的词语的拼写正确、准确,不存在错词和省略,也不允许歧义或双关语出现;(2)要求收录的词语内容和用法要贴近时代,不能有任何过时内容,尤其是名词性词汇要更新;(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要按照使用前后关系对词语进行编排,确保词语的逻辑性与使用习惯性。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加强规范性的几个方面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加强规范性的几个方面
1、重新定义重点词头: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重新定义了重点词头,把更多术语放到汉语词典中,扩大了词典范围。
2、引进新技术: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引入了可扩展的标签云系统(Stydex),使读者可以观察不同的文本范围中语言的变化情况,更好
地理解汉语的词汇用法。
3、改善释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重新审视并强化了汉语词汇的释义,使它们更加准确,更针对性。
4、强化标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重新定义重点词头,以更强的文献
标准校核,以提高词汇使用的规范性。
5、修订词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进行了词组的修订,以强调词组的
使用正确性,以及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语句词组示例,便于学习者理解
词语的搭配机理。
试论词典编纂的“稳定性”和“动态性”——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例

从最早 的一部字书——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 到 , 目前 五花 八 门 的词 典 、 典 、 科 全 书 … …虽 说 是 字 百
展给 以粗 浅的分析 , 并希望能结合二者的分析 对词 典编纂 的理论 创新进行 简单 的探 索, 而为广 大应用词 典的 学 从 习者提供一 些帮助。
[ 关键词 ] 词典 编纂 ; 定性 ; 态性 ; 稳 动 创新
[ 中图分 类号 ] H1 4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92 (0 0 0 0 3 0 6 2— 0 1 2 1 )4— 0 3— 4
( ) 统 词 典 的 广 泛 使 用 性 与 不 过 一 传
时性
从 广义 的角 度来 看 , 种 “ 定性 ” 以从 传 统 这 稳 可
词典 的流 传使 用 说起 。我 国 辞 书发 展 历 经 数 千年 ,
纂过程 中, 无论是传统理论上 的“ 稳定性 ” 研究 , 还 是适 应 时代要 求 的 “ 动态 性 ” 探讨 , 这些 理 论 都应 在 新 时代 词典 编纂 中认 真对 待 。只有 这 样 , 词典 的编 纂工 作才 会 更 加 顺 利 、 加 完 美 地 进 行 , 典 在 我 更 词
语 文词 典 ( 比如 《 现代 汉语 词 典》 , ) 无论 在 中小 学 生 或外 国 留学 生 的汉 语 学 习 中使 用 频 率 都 相 对 较 高 ,
所起 到的指 导作 用 也是 相 对 较 大 。 因 此 , 词典 编 在
这些共性正体现 了词典编纂的“ 稳定性” 。这种“ 稳
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一、本文概述《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新词新语在当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产生、传播、消失及其对整体词汇系统的影响。
新词新语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表现,反映了社会、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变迁。
本文将从新词新语的定义、特点、产生机制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旨在揭示新词新语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如何更好地规范和使用新词新语,以促进汉语词汇系统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新词新语进行界定,明确其定义和特点。
新词新语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出现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它们具有新颖性、创新性、时代性等特点。
新词新语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更准确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分析新词新语的产生机制。
新词新语的产生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如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新词的产生,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外来词的引入等。
同时,新词新语的产生也受到语言自身规律的影响,如词汇的类推、隐喻等方式。
接着,本文将重点探讨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新词新语的出现和消失都会对词汇系统产生影响。
一方面,新词新语的出现可以弥补现有词汇的不足,丰富词汇系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新词新语的消失也会对词汇系统产生影响,如某些词汇的消失可能导致某些表达方式的消失。
新词新语的消长还会对词汇系统的结构、语义等方面产生影响。
本文将提出规范和使用新词新语的建议。
新词新语的使用需要遵循语言规范,避免滥用和误用。
新词新语的使用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和歧义。
在规范和使用新词新语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术界、媒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促进汉语词汇系统的健康发展。
《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新词新语在当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旨在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词新语提供参考和启示。
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

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地方关注语文教学改革、语言规范化,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及大学毕业生出具书面论文时,语文规范性非常重要。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语文规范标准和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好语文规范标准的编写,必须从语言规则的研究入手,即通过研究语言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规范语文的标准。
并根据已经研究出来的规则,针对特定的语文环境中的实际情况,推导出特定的规范标准,如语文知识的深化、语文技能的提高,等等。
其次,在制定语文规范标准时,必须把握住“标准性、普遍性、科学性”原则,以达到语文规范化之目的。
在此,可以根据地方语言文字特点,加强对当地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探索,并将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如把研究成果写入语文字典中,以便规范各地语文字词用法。
此外,在语文规范标准的编写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活性”的原则,特别是在语文教学环境的实际应用中,很多词语的词义和用法都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必须把教学实践结果和活性涵盖在语文规范标准中,以便实践实践中可以更加适用。
最后,与规范标准编写相关的,还有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
规范型字词典是一个系统性的工具,它的编写既要考虑该词语的字面意思,又要考虑该词语的语素组成及其变化,以及该词语在语文规范标准中的应用实践,以便为不同的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解释。
综上所述,在规范语文的过程中,编写规范标准和规范型字词典
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语文知识水平,以及提高中国学生在书面论文上的理解能力。
因此,编写语文规范标准和规范型字词典就成为中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纂原则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纂原则一、什么是现代汉语大词典编纂原则现代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原则那可老重要啦,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
1. 准确性原则这就是说词典里的每个词的解释都得准儿。
可不能瞎写呀,要是把“苹果”解释成“一种会飞的动物”,那可就闹大笑话啦。
编纂者得根据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真实的用法、含义来确定解释。
比如说“开心”这个词,就应该解释成一种愉快、高兴的情绪状态,这是大家都公认的用法,就得按照这个来。
2. 全面性原则得把各种各样的词都收进去呀。
不管是那些常用的,像“你好”“吃饭”,还是那些比较生僻的,比如“饕餮”这种词。
而且一个词可能有好几种意思,也得都列出来。
就像“打”这个字,有“击打”的意思,还有“打水”里那种表示获取、取得的意思,这些都得全乎地放在词典里。
3. 规范性原则这是要让词典里的解释、用法啥的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不能把一些方言用法或者不规范的用法当成普遍的规范写进去。
比如说有些地方把“什么”说成“啥”,这是方言,在词典里就得按照“什么”这个规范的说法来解释,当然可以在注释里提到有这样的方言用法。
4. 时代性原则语言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嘛。
新的词不断冒出来,像“网红”“点赞”这些词,都是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编纂词典就得把这些新词及时地收录进去,让词典能反映当下的语言状况。
而且有些词的意思也会随着时代变化,比如“小姐”这个词,以前和现在的含义就有很大不同,这也得根据时代变化调整解释。
5. 实用性原则编纂词典是为了让人用的呀。
所以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
解释要通俗易懂,别整那些特别高深、让人看了一头雾水的解释。
比如说解释“手机”这个词,就简单明了地说这是一种可以用来打电话、发信息、上网等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就好啦,这样大家一看就明白。
6. 系统性原则词典里的各个词条之间得有一定的系统关系。
就像一个大家族一样,有一定的秩序。
比如说词性相同的词在编排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关联性,名词和名词排在一起,动词和动词排在一起。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语言规范的修订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语言规范的修订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系列的第五本书,它是一本综合词典,装有200多万个汉语词条,由本词典的语料库组成,是中国最大的双语语言学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延续了以往编辑双语词典所依据的语言规范。
这也是编辑词典最基本要求之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语言规范的修订主要为简化词义,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以及增加口语化用语。
在书中,每个词条后面均有该词语所代表的常用句子,方便翻阅;而每个词条前也设有解释,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词的意义,以此提升用语的规范性。
还有就是在语言规范方面,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既保留了传统的如歌、文、辞之分,又给出了更现实的应用方法,更具口语化的用词,让常用的口语词汇和表达规范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及其他汉语词典,都是语言学习帮助人们熟练掌握汉语词汇表达、兼容古今、溯源延伸的专门语言书籍,也是维护汉语语言语言规范的主要载体。
其修订的语言规范能够使社会中的言论更加严格清晰,减少违犯社会规范行为,所以有必要提倡大家使用这类词典,加深印象和理解,严格遵循语言规范在社会中风靡。
关于“语言文字规范与词典编纂”的学术讨论

关于“语言文字规范与词典编纂”的学术讨论维护“规范"的国家权威性王宁两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提交了名为《辞书应慎用“规范”冠名》的提案,涉及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书名是否应当采用“规范”二字的问题。
有人说,这是现在突然提出来的新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在语言文字学界早有议论的老问题。
3月10日,我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谈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采访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其中难免有一些因为沟通不够产生的小差错,但总体说,记者的采访稿是力图尊重我的意见、反映了我的真实想法的。
为了我的意见更具客观性,有三个地方,我要略做说明:第一,稿件中说“外研社当时曾邀请我编写这本词典,但就是因为他们要使用‘规范’这个词,所以被我拒绝了。
”这几句话有一点小差错。
我的原话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前,外研社曾有人请我协助审定一小部分稿子。
我明确表示:我对词典署以‘规范’名称是不赞成的,所以我不准备参与有关这本词典的工作。
”我的这段话是为了说明,我不是因为谁请我审定就替谁说话,而是我对能不能使用“规范”二字的问题非常看重。
专业中人应当有纯粹客观的学术立场,不然,说话就没有意义。
第二,稿件中说,我的老师陆宗达先生曾经是《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者,这句话也有一点小差错。
陆宗达先生从来没有参与过《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
我当时所说的意思大致是:“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现代汉语词典》还在广泛征求意见,我随同我的老师陆宗达先生参加过两次讨论会,那些在语言学界不愧为当代权威的老师们,为一个词条争论不休,每一个争论都涉及汉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他们懂得词典是千秋万代的事,终身在为一本中型的词典耗尽心血,这是我一直在学术上支持《现代汉语词典》的重要原因。
”第三,据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一百多个专家学者参加编写。
参加《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的一部分学者,是我的学长,他们的学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我都很了解,也很尊重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都遭到否决 , 理由是此举与言论自由的原则相背, 是违宪行为。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 , 法 兰西学院 总之是抵挡不住 英语式法语 的扩散, 扩散的趋势近年来还变得愈加猛烈。在德 国, 那儿的邮局曾多年坚持在电话间上标写 Fernsprecher, 尽管口语中 T elef on 一词要常用得 多, 但是到 1981 年也终于改变了这项规定。 ( 1: 4) 三 描写主义 和词典编纂观念的更新
在英国斯威夫特的提议一度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 但是不久反对的意见占了上风。因为法 国和意大利成立的学院为阻遏语言变化所做的努力并不成功。 ( 1: 4) 有人甚至认为, 法兰西 学院 与其说是使法语变得比以前好了一些, 倒不如说是糟蹋了法语。( 3: 264) 塞缪尔 # 约翰 逊博士在他编的那部著名的!英文辞典∀ ( A Dict ionar y o f t he English L ang uage, 1755) 的前言 中毫不含糊地认为成立这样的学院是徒劳无功的 , 他说 : 看到人会变得衰老, 到时候一个接一 个地死亡 , 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 我们不禁嘲笑那些信誓旦旦能延命千岁的炼丹师 ; 同样的道理 , 词典编纂者既然从未能提供一个实例, 表明一个国家能保持其词语不变, 但却想象他编的词典 能给他的语言抹上防腐剂 , 使其永不腐败朽坏 , 想象他能改变尘世的本性, 能一举从世界上清 除愚蠢、 虚夸和做作 , 岂不也是很可笑么 ? 在英国此后还不时地有人提出成立 学院 的建议 , 但是反应一直不热烈。美国也曾有人提出一个类似的建议, 但是也遭到否决。相反, 18 世纪 以降 , 各种各样的语法书、 词典和文体手册在英语世界里不断涌现。 ( 1: 4; 3: 264- 265) 规定主义者 认为语言的变化就是语言的恶化和退化, 其实这是毫无根据的悲观。老一 代的人往往看不惯年青一代说话随便、 不讲规范 , 老是指责或抱怨社会的语文标准降低、 语文 教学的水准下降、 媒体不遵循既定的规范等等。这种态度是跨时代的, 历来就存在, 几乎每一 代人都觉得当代的语言状况是最糟糕的。坎特伯雷教长奥尔福德 ( H enry Alf ord) 曾在! 标准 英语∀ ( Queen's Eng lish) 一书中列出当时的大量不规范用法, 焦虑万分, 认为英语在急剧退化。 但是他列出的那些不规范用法大多保留至今 , 英语也并没有怎么退化。当然, 变化太快太大确 实会影响交际和沟通 , 甚至导致社会分裂, 但是通常在某一时间语言发生变化的部分相对来说 是很小的。不要使变化太快太大, 关心和小心是应当的 , 但是没有必要过于悲观和保守: 让我 们保持莎翁所说的语言 , 这样的口号是多么可笑。语言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 因为社会在不 断变化。词汇的变化速度很快 , 语法和发音的变化慢一些, 但也在不停地变。事实上越来越多 的人已经认识到 , 当今社会应该培养一种广泛的语言意识和对变化的宽容 , 特别是在一个多民 族的社会里。在推广共同语的同时要承认语言的多样化及其存在的价值, 对新词新义、 新的发 音、 新的语法结构应该采取一种建设性的态度 , 而不是带情绪的指责和攻击。( 1: 5) 1975 年法国曾通过法律 ( t he loi Bas L auriol) 禁止在官方场合使用英语借词, 如果有法语 对应词 的 话。例 如 足球 赛 的 角球 必 须用 jet de coin, 不能 用 a corner, 昏 倒 必 须用 s vanouir, 不能用 col lapser 。但是实际情形是违背者众, 遵守者寡。 1994 年法国有人提议进 一步立法( t he loi T oubon) , 规定在一系列公众场合强制使用纯正的法语,法只有 对 和 错 之别 , 没有中间状态, 严格遵照规定的说法和写法是对 的, 不遵照规定的说法和写法是错的 , 这就是 规定主义 ( prescript ivism ) 。如果有几种可供 选择的说法或写法, 规定主义者 认为 , 语法学家和词典编纂者不仅仅是将它们照实记录 , 还 要对它们分别作出评判, 确定哪一种是规范的。规范一经确定, 就必须严格遵守。在 规定主 义者 眼中 , 语言的变化因为要突破规范 , 所以总是朝坏里变 , 语言的变化就是语言的衰败和退 化, 他们以遏制语言的变化为己任。( 1: 2) 规定主义 有很长久的传统, 有许多国家很早就认为 , 成立一个专门的 学院 ( academy ) 是照看好本国的语 言、 防止它 衰败的最好办 法。意大利于 1582 年成立著名 的 秕糠学 会 ( Accademia della Crusca) , 旨在纯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语言托斯卡纳语。这个学会 的成员后来以语言上的保守派而闻名。 1612 年开始出版该学会的正式词典!秕糠学会词典∀ , 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虽然这项工作现在仍在继续 , 但在 20 世纪初意大利政府的法律已将其出 版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 只限于古典作家作品和语言学文献期刊。(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5 版 1: 712) 法国于 1635 年成立 法兰西学院 ( Acad m ie F ran aise) , 以保守的面目出现, 反对 文学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其章程规定的职责是 : 小心谨慎、 不遗余力地为我们的语言制定 明确的规则, 使其变得纯洁、 雄辩、 具备探讨人文和自然科学问题的性能。 这个学会的 40 名成 员主要来自教会、 贵族阶层和军方 , 至今仍保持这种成员构成的偏向。该学会的第一部词典出 版于 1694 年。到 18 和 19 世纪还有好几个国家相继成立这样的学院: 西班牙学院 成立于 1713 年 , 瑞典学院 成立于 1786 年, 匈牙利学院 成立于 1830 年, 叙利亚、 伊拉克、 埃及三个
* 本文提供的资料主要根据下列三种参考书 : 1. David Crystal ed. 1997 T he Cambr idge Encyclop ed ia of L anguage , 2nd editio n, Cambr idg e U niver sity Pr ess. 2. H enri B jo int 1994 M oder n Lex icogr ap hy : A n I n trod uction, O x for d U niv ersity Pr ess. 3. Alber t C. Baug h and T ho mas Cable 1993 A H istor y of the English L anguage , 4th edit ion, R outledge. 其他参考材料随文附列。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年第 3 期
词典编纂 规范观 的更新
沈家煊
提要
*
反顾 17 世纪以来国际上词典编纂的历史, 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 , 那就是 规定
主义 已经是一个相对陈旧的观念 , 词典编纂的发展趋势是从规定性转向描写性 , 从强制性规 范转向指导性规范, 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 词典编纂; 规定主义 ; 描写主义 ; 指导性规范 一 规定主义 的传统
描写主义 ( descript iv ism) 更多地关注语言的事实而不是规定标准 , 认为对语言事实加 以评判是做不到的, 阻遏语言的变化是徒劳的 , 认为语言只有变化, 没有什么退化、 进化之说。 18 世纪后半叶已经出现 描写主义 的声音 , 1761 年普里斯特利 ( Joseph Priest ley) 在!英 语语法入门∀ ( Rudiments of English Gram mar) 中坚持认为 说话人的习惯是任何语言最原始 和惟一正当的标准 , 语言中有争议的问题不能靠逻辑和立法来解决 , 言语的最佳形式到时候 自会靠其本身的无比优越性而自行确立 , 面临各种不一致 , 与其仓促地、 不慎地听从教会的决 议, 倒不如耐心地等待, 让时间来作出可靠的决定 。 ( 3: 265) 这个观点现在已经成为现代语 言学从事语法分析的信条。( 1: 2) 承继塞缪尔 # 约翰逊的传统, 英国的词典编纂都偏向描写而不是规定。!牛津英语词典∀ 的编者一开始就提倡描写性词典: 在我看来 , 惟一在逻辑上站得住的观念是, 词典是词语的总 藏清单 ∃ ∃。词典编纂者的任务绝不是挑选语言中的 好 词 ∃ ∃。他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收集 和排列所有的语词 ∃ ∃。他是一个历史学家 ∃∃不是一个批评家。 这一立场在以后!牛津英 语词典∀ 各版前言里都明确地加以重申。( 2: 119) 在美国, 规定主义 的传统跟词典编纂的历史一样长久 , 但是其宗旨不像在欧洲是要阻遏 语言的变化, 而是要保持 好 的用法, 在早期 , 好的标准就是英国英语。但是早在 1864 年出版 的韦氏词典里, 古德里奇 ( Chauncey A. Goodrich) 就指出词典只能对用法加以描写。1913 年 出版的!英语标准词典∀ ( St andard Dict ionary of t he Eng lish L anguage) , 芬克( Isaac F unk) 在 序言里也 表达了 同样 的意思。 1961 年 ! 韦氏 国际英 语新词 典第 三版 ∀ ( M errian Webster s T hird New Int ernat ional Dict io nary, 简称!韦氏三版 ∀) 的主编更是有意采取 描写主义 的立 场, 他说: 对我们来说, 企图规定语言就像让!生活∀ 杂志只报道编辑者喜欢发生的新闻一样。 尽管遭到激烈的批评 , 但是他坚持认为 : 猜测、 偏见、 偏向、 人为制造的正确和优越观念等 , 词 典编纂法应该与其断绝任何联系, 它必须是描写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韦氏三版∀ 引起轩然 大波 , 最使 规定主义者 无法容忍的是 , 这部词典不再将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视为典范, 引例 中居然包含大量米基 # 斯皮兰、哈里 # 杜鲁门、 里查德 # 尼克松这样一些人的话。特别是对 ain t 条 , 词典的注释是 虽然不被许多人认可 , 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言语中更为常见 , 但在美 国大部分地区的口语中仍为许多有教养的人所使用 ∃ ∃ 。这只不过是对当前用法的客观记 录, 但是 规定主义者 判定, 这样的注释过于宽容 , 是受了语言学结构主义遗毒的影响。 ( 2: 116) !纽约时报∀ 的批评最为激烈, 甚至宣布报社将继续使用!韦氏二版∀ ( 1934) , 但是马上有人 指出 , 就在作出这一宣布的那份!纽约时报∀里 , 一共出现了 153 个二版没有列入而三版列入的 词语 , 另有 19 个词语是被二版认为不规范的。( 3: 388) 经过多年的争论 , 继许多国家之后 , !韦氏三版∀ 终于在美国也被承认是一部杰出的词典。 之前遭到如此强烈的攻击 , 其原因扑朔迷离, 有人认为是因为美国没有一个像 法兰西学院 那 样的机构 , 但是没有这种机构的英国人却从一开始就认为它是一部好词典。有一个可能是美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