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中的计算与证明(一)

圆中的计算与证明(一)
圆中的计算与证明(一)

圆中的证明与计算

圆中的证明与计算及圆与三角形、四边形 知识点圆中的重要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圆中的重要概念 2、圆中的重要定理 3、易与圆结合的其他知识 【例题精讲一】垂径定理 例1.1、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CD⊥AB于点E,点G在直径DF的延长线上,∠D=∠G=30°。(1)求证:弧CF=弧BC;(2)若CD=6,分别求BE、GF的长。

(1)求证:AD=AN;(2)若AB=2 4,ON=1,求⊙O的半径。 3、如图,AB是⊙O的直径,C、P是弧AB上两点,AB=13,AC=5。 (1)如图(1),若点P是弧AB的中点,求PA的长;(2)如图(2),若点P是弧BC的中点,求PA的长。

【课堂练习】 1、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H,E为AB延长线上一点,CE交⊙O于F,连接BF。 (1)求证:BF平分∠DFE;(2)若EF=DF,BE=5,CH=3,求⊙O半径。 2、如图,在△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以DB为直径的⊙O经过AB的中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 (1)求证:∠BAD=∠F;(2)若EF=25,AC=4,求⊙O的半径。

【例题精讲二】圆周角定理 例2.1、如图,CD为⊙O的直径,AB、AC为弦,且∠ADC=∠DAB+∠ACD,AB交CD于E。 (1)求证:AB=AC;(2)若DE=2,CE=10,求AC的长。 2、在△ABC中,以AC边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在AD上取一点E使∠EBC=∠DEC,延长BE依次交AC于G,交⊙O于H。 (1)求证:AC⊥BH;(2)若∠ABC=45°,AC=10,BD=8,求CE的长。

中考《圆》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 例1 如图,在△ 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 O交BC于D,交AC于E, B为切点的切线交OD延长线于F. 求证:EF与O O相切. 例2 如图,AD是/ BAC的平分线,P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PD. 求证:PA与O O相切. 证明一:作直径AE,连结EC. ?/ AD是/ BAC的平分线, ???/ DAB= / DAC. ?/ PA=PD , ???/ 2=Z 1+ / DAC. ???/ 2=Z B+ / DAB , ???/ 仁/ B. 又???/ B= / E, ???/ 仁/ E ?/ AE是O O的直径, ?AC 丄EC,/ E+ / EAC=90°. ???/ 1 + / EAC=90°. 即OA丄PA. ? PA与O O相切. 证明二:延长AD交O O于E,连结OA , OE. ?/ AD是/ BAC的平分线, ?BE=C1E, c ? OE 丄BC. ?/ E+/ BDE=900. ?/ OA=OE , ? / E=/ 1.

例5 如图,AB 是O O 的直径,CD 丄AB ,且 OA 2=OD ? OP. 求证:PC 是O O 的切线. 说明: 求证: ?/ PA=PD , ???/ PAD= / PDA. 又???/ PDA= / BDE, ???/ 1 + Z PAD=90 0 即OA 丄PA. ? PA 与O O 相切 此题是通过证明两角互余,证明垂直的,解题中要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如图,AB=AC , AB 是O O 的直径,O O 交BC 于D , DM 与O O 相切. 例4 如图,已知:AB 是O O 的直径,点 C 在O O 上,且/ CAB=30°, BD=OB , D 在AB 的延长线上 求证:DC 是O O 的切线

圆的计算与证明题及答案

圆的计算与证明题及答案 一.切线证明与求半径、线段长 1.(2015?大连)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D平分∠CAB,过点D作AC的垂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EF与⊙O相切; (2)若AB=6,AD=4,求EF的长. (1)证明:连接OD, ∵AD平分∠CAB,∴∠OAD=∠EAD. ∵OE=OA,∴∠ODA=∠OAD.∴∠ODA=∠EAD.∴OD∥AE. ∵∠ODF=∠AEF=90°且D在⊙O上,∴EF与⊙O相切. (2)连接BD,作DG⊥AB于G, ∵AB是⊙O的直径,∴∠ADB=90°, ∵AB=6,AD=4,∴BD==2, ∵OD=OB=3,设OG=x,则BG=3﹣x, ∵OD2﹣OG2=BD2﹣BG2,即32﹣x2=22﹣(3﹣x)2, 解得x=,∴OG=,∴DG==, ∵AD平分∠CAB,AE⊥DE,DG⊥AB,∴DE=DG=,∴AE==, ∵OD∥AE,∴△ODF∽△AEF,∴=,即=, ∴=,∴EF=. 2.(2015?潍坊)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过点D作DF⊥AB,垂足为F,连接DE. (1)求证:直线DF与⊙O相切; (2)若AE=7,BC=6,求AC的长. (1)证明:如图,连接OD. ∵AB=AC,∴∠B=∠C, ∵OD=OC,∴∠ODC=∠C,∴∠ODC=∠B,∴OD∥AB, ∵DF⊥AB,∴OD⊥DF, ∵点D在⊙O上,∴直线DF与⊙O相切; (2)解:∵四边形ACDE是⊙O的内接四边形, ∴∠AED+∠ACD=180°,∵∠AED+∠BED=180°,∴∠BED=∠ACD, ∵∠B=∠B,∴△BED∽△BCA,∴=, ∵OD∥AB,AO=CO,∴BD=CD=BC=3, 又∵AE=7,∴=,∴BE=2,∴AC=AB=AE+BE=7+2=9. 1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六圆的有关证明与计算试题新人教版

专题六圆的有关证明与计算 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例1】(2016·临夏州)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BD=D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O经过A,B,D三点. (1)求证:AB是⊙O的直径; (2)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若⊙O的半径为3,∠BAC=60°,求DE的长. 分析:(1)连接AD,证AD⊥BC可得;(2)连接OD,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OD与AC平行,可证∠ODE为直角,由OD为半径,可证DE与圆O相切;(3)连接BF,先证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再求出BF的长,由DE为三角形CBF中位线,即可求出DE的长. 解:(1)连接AD,∵AB=AC,BD=DC,∴AD⊥BC,∴∠ADB=90°,∴AB为圆O的直径 (2)DE与圆O相切,证明:连接OD,∵O,D分别为AB,BC的中点,∴OD为△ABC的中位线,∴OD∥AC,∵DE⊥AC,∴DE⊥OD,∵OD为圆的半径,∴DE与圆O相切 (3)∵AB=AC,∠BA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C=6,连接BF,∵AB为圆O的直径,∴∠AFB=∠DEC=90°,∴AF=CF=3,DE∥BF,∵D为BC的中点,∴E为CF的中点,即DE为△BCF中位线,在Rt△ABF中,AB=6,AF=3,根据勾股定理得BF=错误!=3错误!,则DE=错误!BF=错误! 圆与相似 【例2】(2016·泸州)如图,△ABC内接于⊙O,BD为⊙O的直径,BD与AC相交于点H,AC的延长线与过点B的直线相交于点E,且∠A=∠EBC. (1)求证:BE是⊙O的切线; (2)已知CG∥EB,且CG与BD,BA分别相交于点F,G,若BG·BA=48,FG=2,DF=2BF,求AH的值. 分析:(1)证∠EBD=90°即可;(2)由△ABC∽△CBG得错误!=错误!,可求出BC,再由△BFC∽△BCD得BC2=BF·BD,可求出BF,再求出CF,CG,GB,通过计算发现CG=AG,可证CH=CB,即可求出AC. 解:(1)连接CD,∵BD是直径,∴∠BCD=90°,即∠D+∠CBD=90°,∵∠A=∠D,∠A=∠EBC,∴∠CBD+∠EBC=90°,∴BE⊥BD,∴BE是⊙O切线 (2)∵CG∥EB,∴∠BCG=∠EBC,∴∠A=∠BCG,又∵∠CBG=∠ABC,∴△ABC∽△ CBG,∴BC BG =\f(AB,BC),即BC2=BG·BA=48,∴BC=4错误!,∵CG∥EB,∴CF⊥BD,∴△BFC∽△BCD,∴BC2=BF·BD,∵DF=2BF,∴BF=4,在Rt△BCF中,CF= \r(BC2-FB2)=42,∴CG=CF+FG=5错误!,在Rt△BFG中,BG=错误!=3错误!,∵

中考专题复习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中考专题复习——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 1、理解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求线段与角和弧的度数。 3、圆与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函数的综合题。 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5、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6、三角形内切圆以及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7、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8、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个圆半径的和或差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式。两圆相切、相交的性质。 9、掌握弧长、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10、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1、掌握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2010年中考将继续考查圆的有关性质,其中圆与三角形相似(全等)。三角函数的小综合题为考查重点;直线和圆的关系作为考查重点,其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开放题、探究题是考查重点;继续考查圆与圆的位置五种关系。对弧长、扇形面积计算以及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是考查的重点。 【应试对策】 圆的综合题,除了考切线、弦切角必须的问题。一般圆主要和前面的相似三角形,和前面大的知识点接触。直线和圆以前的部分是重点内容,后面扇形的面积、圆锥、圆柱的侧面积,这些都是必考的,后面都是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考查对扇形面积公式、圆锥、圆柱的侧面积的公式记忆。圆这一章重要的概念、定理先掌握、后应用,掌握之后,再掌握一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第一:有三条常用辅助线,一是圆心距,二是直径圆周角,第三条是切线径。第二:有几个分析思路:弧、常与圆周角互相转换;那么怎么去应用,就根据题目条件而定。 【复习要点】 1、圆的有关概念: (1)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弧,______的弧叫优弧,________的弧称为劣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________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上且两边___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_____ ____;(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_________。3、垂径定理及推论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_____弦,并且平分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_____这条弦,并且平分__________________ 4、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如图所示: 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圆心角,弧,弦和弦心距 C

九年级数学圆中的证明与计算(二)

1、如图,AB是⊙O的直径,D为弧AC的中点,DE⊥AB于E,交AC于F,AC、BD交于点G。 (1)求证:①AC=2DE;②OF∥BD;(2)若AB=10,AC=8,求AF的长。 【例题精讲一】切线的性质 例1.1、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的弦,且AB⊥CD于E,F为弧AD上一点,BF交CD于G,FH切⊙O于点F,交CD的延长线于H。 (1)求证:FH=GH;(2)若AB=2FH,GF=3 2,求AG的长。

2、如图,已知直线AB 与⊙O 相切于点A ,弦CD ∥AB 。 (1)如图1,求证:AC =AD ; (2)如图2,E 、F 为⊙O 上两点,且∠CDE =∠ADF 。若⊙O 的半径为 2 5 ,CD =4,求EF 的长。 3、如图,正方形ABCD ,以BC 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O ,过D 作DE 与半圆O 相切于点E ,连OE 交AB 于F 。 (1)如图1,连OD 、DF ,求证:∠ODF =45°; (2)如图2,过B 作BM ∥DF 交OF 于G ,交⊙O 于点M 。若AD =6,求BM 的长。

【课堂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C=90°,点O在AB上,经过点A的⊙O与BC相切于点D,与AC、AB分别相交于点E、F。 (1)求证:AD平分∠CAB;(2)若OH⊥AD于点H,∠B=2∠AFH,⊙O的半径为5,求FH的长。 2、如图,在△ABC中,∠C=90°,AE平分∠BAC交BC于E,点O在AB上,以OA为半径的圆,交AB于D,交AC于G,且点E在⊙O上,连接DE,BF切⊙O于点F。 (1)求证:BE=BF;(2)若⊙O的半径为R,AG=R+1,CE=R-1,求弦AG的长。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圆的证明与计算(含答案)

圆的证明与计算 1.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 , P 是圆外一点,P A 为△O 的切线,且P A =PB ,连接 OP ,线段 AB 与线段 OP 相交于点D . (1)求证:PB 为△O 的切线; (2)若P A =4 5PO ,△O 的半径为10,求线段 PD 的长. 第1题图 (1)证明:△△△△△△OA △OB △ 第1题解图 △P A △PB △OA △OB △OP △OP △ △△OAP △△OBP (SSS)△ △△OAP △△OBP △ △P A △△O △△△△ △△OAP △90°△ △△OBP △90°△ △OB △△O △△△△ △PB △△O △△△△

△△Rt△AOP △△OA △PO 2 △△4 5PO △2△10△ △△PO △50 3△ △cos△AOP △AO OP △OD AO △ △OD △6△ △PD △PO △OD △32 3. 2. △△△△△ABC △△AB △AC △△D △BC △△△△△AD △DC △△A △B △D △△△△O △AE △△O △△△△△△DE . △1△△△△AC △△O △△△△ △2△△cos C △3 5△AC △24△△△△AE △△. 第2题图 (1)证明:△AB △AC △AD △DC △ △△C △△B △△DAC △△C △ △△DAC △△B △ △△△E △△B △ △△DAC △△E △ △AE △△O △△△△ △△ADE △90°△ △△E △△EAD △90°△ △△DAC △△EAD △90°△ △△EAC △90°△

△OA △△O △△△△ △AC △△O △△△△ (2)解:△△△△△△D △DF △AC △△F △ 第2题解图 △DA △DC △ △CF △1 2AC △12△ △Rt△CDF △△△cos C △CF CD △3 5△ △DC △20△ △AD △20△ △Rt△CDF △△△△△△△△1622==CF CD DF -△ △△ADE △△DFC △90°△△E △△C △ △△ADE △△DFC △ △AE DC △AD DF △ △AE 20△1620 △△△AE △25△ △△O △△△AE △25. 3.如图,在△ABC 中,AB =B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O 的切线EF ,交BC 于点F . (1)求证:EF △BC ; (2)若CD =2,tan C =2,求△O 的半径.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练习:圆的证明与计算题及答案

题库:圆的证明与计算题 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是?AE上的一点,且∠BDE=∠CBE,BD与AE 交于点F.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若BD平分∠ABE,延长ED、BA交于点P,若P A=AO,DE=2,求PD的长. 第1题图 (1)证明:∵AB是⊙O的直径, ∴∠AEB=90°, ∴∠EAB+∠EBA=90°, ∵∠BDE=∠EAB,∠BDE=∠CBE, ∴∠EAB=∠CBE, ∴∠ABE+∠CBE=90°, ∴CB⊥AB, ∵AB是⊙O的直径, ∴BC是⊙O的切线; (2)解:∵BD平分∠ABE, ∴∠ABD=∠DBE, 如解图,连接DO,

第1题解图∵OD=OB, ∴∠ODB=∠OBD, ∵∠EBD=∠OBD, ∴∠EBD=∠ODB, ∴OD∥BE, ∴PD PE =PO PB , ∵P A=AO, ∴P A=AO=OB, ∴PO PB =2 3 , ∴PD PE =2 3 , ∴ PD PD+DE =2 3 , ∵DE=2, ∴PD=4. 2.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边BC,AC分别交于D,E两点,过点D作DF⊥AC,垂足为点F.

(1)求证:DF是⊙O的切线; (2)若AE=4,cos A =2 5 ,求DF的长. 第2题图 (1)证明:如解图,连接OD, 第2题解图∵OB=OD, ∴∠ODB=∠B, 又∵AB=AC, ∴∠C=∠B, ∴∠ODB=∠C, ∴OD∥AC, ∵DF⊥AC, ∴∠DFC=90°, ∴∠ODF=∠DFC=90°, ∵OD是⊙O的半径, G

∴DF 是⊙O 的切线; (2)解:如解图,过点O 作OG ⊥AC ,垂足为G , ∴AG =1 2AE =2. ∵cos A =AG OA =2OA =2 5, ∴OA =5, ∴OG =OA 2-AG 2=21, ∵∠ODF =∠DFG =∠OGF =90°, ∴四边形OGFD 为矩形, ∴DF =OG =21. 3如图,在⊙O 中,直径CD ⊥弦AB 于点E ,AM ⊥BC 于点M ,交CD 于点N ,连接AD . (1)求证:AD =AN ; (2)若AB =42,ON =1,求⊙O 的半径. 第3题图 (1)证明:∵∠BAD 与∠BCD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BAD =∠BCD , ∵AE ⊥CD ,AM ⊥BC ,

2018届中考数学复习专题题型(七)--圆的有关计算与证明

(2017浙江衢州第19题)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C 为BA 延长线上一点,CD 切半圆O 于点D 。连结OD ,作BE ⊥CD 于点E ,交半圆O 于点F 。已知CE=12,BE=9[来源:学#科#网Z#X#X#K] (1)求证:△COD ∽△CBE ; (2)求半圆O 的半径r 的长 : 试题解析: (1)∵CD 切半圆O 于点D , ∴CD ⊥OD , ∴∠CDO=90°, ∵BE ⊥CD , ∴∠E=90°=∠CDO , 又∵∠C=∠C , ∴△COD ∽△CBE . (2)在Rt △BEC 中,CE=12,BE=9, ∴22CE BE +=15, ∵△COD ∽△CBE . ∴OD OC BE BC =,即15915r r -=, 解得:r= 458. 考点:1. 切线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2017山东德州第20题)如图,已知Rt ΔABC,∠C=90°,D 为BC 的中点.以AC 为直径的圆O 交AB 于点E. (1)求证:DE 是圆O 的切线. (2)若AE:EB=1:2,BC=6,求AE 的长.

(1)如图所示,连接OE,CE ∵AC是圆O的直径 ∴∠AEC=∠BEC=90° ∵D是BC的中点 ∴ED=1 2 BC=DC ∴∠1=∠2 ∵OE=OC ∴∠3=∠4 ∴∠1+∠3=∠2+∠4,即∠OED=∠ACD ∵∠ACD=90° ∴∠OED=90°,即OE⊥DE 又∵E是圆O上的一点 ∴DE是圆O的切线.

考点:圆切线判定定理及相似三角形 3.(2017甘肃庆阳第27题)如图,AN 是⊙M 的直径,NB ∥x 轴,AB 交⊙M 于点C . (1)若点A (0,6),N (0,2),∠ABN=30°,求点B 的坐标; (2)若D 为线段NB 的中点,求证:直线CD 是⊙M 的切线. (1)∵A 的坐标为(0,6),N (0,2), ∴AN=4, ∵∠ABN=30°,∠ANB=90°, ∴AB=2AN=8, ∴由勾股定理可知:223AB AN -=, ∴B (32). (2)连接MC ,NC ∵AN 是⊙M 的直径, ∴∠ACN=90°, ∴∠NCB=90°,

圆的证明与计算专题

2012中考数学复习《圆的证明与计算》专题 圆的证明与计算是中考中的一类重要的问题,此题完成情况的好坏对解决后面问题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解决好此题比较关键。 一、考点分析: 1.圆中的重要定理: (1)圆的定义:主要是用来证明四点共圆. (2)垂径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等等. (3)三者之间的关系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圆心角相等. (4)圆周角性质定理及其推轮: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角、角相等、弧相等. (5)切线的性质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垂直关系. (6)切线的判定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 (7)切线长定理: 线段相等、垂直关系、角相等. 2.圆中几个关键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都可以通过相等来互相转化.这在圆中的证明和计算中经常用到. 二、考题形式分析: 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圆与相似圆与面积圆与切线动态圆 三、解题秘笈: 1、判定切线的方法: (1)若切点明确,则“连半径,证垂直”。 常见手法有:全等转化;平行转化;直径转化;中线转化等;有时可通过计算结合相似、勾股定理证垂直; (2)若切点不明确,则“作垂直,证半径”。 常见手法:角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隐藏角平分线; 总而言之,要完成两个层次的证明:①直线所垂直的是圆的半径(过圆上一点);②直线与半径的关系是互相垂直。在证明中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弧、弦、角之间的相互转化,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要总结常添加的辅助线. 2、与圆有关的计算: 计算圆中的线段长或线段比,通常与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与三角形的全等、相似等知识的结合,形式复杂,无规律性。分析时要重点注意观察已知线段间的关系,选择定理进行线段或者角度的转化。特别是要借助圆的相关定理进行弧、弦、角之间的相互转化,找出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的关系,从而化未知为已知,解决问题。其中重要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1)构造思想:如:①构建矩形转化线段;②构建“射影定理”基本图研究线段(已知任意两条线段可求其它所有线段长);③构造垂径定理模型:弦长一半、弦心距、半径;④构造勾股定理模型;⑤构造三角函数. (2)方程思想:设出未知数表示关键线段,通过线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发现其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3)建模思想:借助基本图形的结论发现问题中的线段关系,把问题分解为若干基本图形的问题,通过基本图形的解题模型快速发现图形中的基本结论,进而找出隐藏的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完整版)圆的证明与计算(精编版)

《圆的证明与计算》专题讲解 圆的证明与计算是中考中的一类重要的问题,此题完成情况的好坏对解决后面问题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解决好此题比较关键。 圆的有关证明 一、圆中的重要定理: (1)圆的定义:主要是用来证明四点共圆. (2)垂径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等等. (3)三者之间的关系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圆心角相等. (4)圆周角性质定理及其推轮: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角、角相等、弧相等. (5)切线的性质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垂直关系. (6)切线的判定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 (7)切线长定理: 线段相等、垂直关系、角相等. 2.圆中几个关键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弧、弦、圆心角、圆周

角等都可以通过相等来互相转化.这在圆中的证明和计算中经常用到. 二、考题形式分析: 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第1问主要是判定切线;第2问主要是与圆有关的计算:①求线段长(或面积);②求线段比;③求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实质还是求线段比)。 知识点一:判定切线的方法: (1)若切点明确,则“连半径,证垂直”。 常见手法有:全等转化;平行转化;直径转化;中线转化等;有时可通过计算结合相似、勾股定理证垂直; (2)若切点不明确,则“作垂直,证半径”。 常见手法:角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隐藏角平分线; 总而言之,要完成两个层次的证明:①直线所垂直的是圆的半径(过圆上一点);②直线与半径的关系是互相垂直。在证明中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弧、弦、角之间的相互转化,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要总结常添加的辅助线.例: 方法一:若直线l过⊙O上某一点A,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

与圆有关的证明与计算

与圆有关的证明与计算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点D 、E 、F 分别在AC 、BC 、AB 的边上,以AF 为直径的⊙O 恰好经过点D 、E ,且DE =EF .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 (2)若∠B =30°,求CE CD 的值. 第1题图 (1)证明:如解图,连接OD ,OE ,DF , ∵AF 是⊙O 的直径, ∴∠ADF =90°, ∵∠C =90°, ∴DF ∥BC , ∵DE =EF , ∴DE ︵=EF ︵, ∴OE ⊥DF , ∴OE ⊥BC , ∵OE 是⊙O 的半径, ∴BC 是⊙O 的切线; 第1题解图 (2)解:∵∠B =30°,且OE ⊥BC , ∴∠BOE =60°, ∵OE =OF , ∴△OEF 是等边三角形, ∴∠OEF =60°, 又∵DE =EF ,OE ⊥DF , ∴∠OED =∠OEF =60°, ∴∠CED =30°, ∴∠CDE =60°, 在Rt △CDE 中, ∵tan ∠CDE =tan60°=CE CD =3,

∴ CE CD = 3. 2.如图,在Rt △BGF 中,∠F =90°,AB 是⊙O 的直径,⊙O 交BF 于点E ,交GF 于点D ,AE ⊥OD 于点C ,连接BD . (1)求证:GF 是⊙O 的切线; (2)若OC =2,AE =43,求∠DBF 的度数. 第2题图 (1)证明:∵AB 是⊙O 的直径,∴∠AEB =90°, 又∵∠F =90°, ∴∠AEB =∠F ,∴AE ∥GF , ∵AE ⊥OD ,∴OD ⊥GF , ∵OD 是⊙O 的半径, ∴GF 是⊙O 的切线; (2)解:∵OD ⊥AE , ∴AC =CE =1 2AE =23, ∵OA =OB , ∴OC 是△ABE 的中位线, ∴BE =2OC =4, ∴在Rt △AOC 中,OA =OC 2+AC 2=22+(23)2=4, ∵∠CEF =∠DCE =∠F =90°, ∴四边形CDFE 是矩形, ∴DF =CE =23,EF =CD =OD -OC =4-2=2, ∴BF =BE +EF =4+2=6, ∴tan ∠DBF =DF BF =236=3 3, ∴∠DBF =30°. 3.如图,点C 是⊙O 的直径AB 的延长线上一点,点D 在⊙O 上,且∠DAC =30°,∠BDC =1 2∠ABD .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OF ∥AD 分别交BD 、CD 于点E 、F ,BD =2,求OE 、CF 的长.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圆的证明与计算

圆的证明与计算 1.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P是圆外一点,PA为⊙O的切线,且PA =PB,连接OP,线段AB与线段OP相交于点D. (1)求证:PB为⊙O的切线; (2)若PA=4 5 PO,⊙O的半径为10,求线段PD的长. 第1题图(1)证明:如解图,连接OA、OB, 第1题解图∵PA=PB,OA=OB,OP=OP, ∴△OAP≌△OBP(SSS), ∴∠OAP=∠OBP, ∵PA为⊙O的切线, ∴∠OAP=90°, ∴∠OBP=90°, ∵OB为⊙O的半径,

(2)解:∵PA =4 5PO ,⊙O 的半径为10, ∴在Rt △AOP 中,OA =PO 2-(45 PO )2=10, 解得PO = 503 , ∴cos ∠AOP =AO OP =OD AO , ∴OD =6, ∴PD =PO -OD =32 3 . 2. 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为BC 上一点,且AD =DC ,过A ,B ,D 三点作⊙O ,AE 是⊙O 的直径,连接DE .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 (2)若cos C =3 5 ,AC =24,求直径AE 的长. 第2题图 (1)证明:∵AB =AC ,AD =DC , ∴∠C =∠B ,∠DAC =∠C , ∴∠DAC =∠B , 又∵∠E =∠B , ∴∠DAC =∠E , ∵AE 是⊙O 的直径, ∴∠ADE =90°, ∴∠E +∠EAD =90°, ∴∠DAC +∠EAD =90°,

∴AE ⊥AC , ∵OA 是⊙O 的半径, ∴AC 是⊙O 的切线; (2)解:如解图,过点D 作DF ⊥AC 于点F , 第2题解图 ∵DA =DC , ∴CF =1 2 AC =12, 在Rt △CDF 中,∵cos C =CF CD =3 5 , ∴DC =20, ∴AD =20, 在Rt △CDF 中,由勾股定理得1622==CF CD DF -, ∵∠ADE =∠DFC =90°,∠E =∠C , ∴△ADE ∽△DFC , ∴AE DC =AD DF , 即 AE 20=16 20 ,解得AE =25, 即⊙O 的直径AE 为25. 3.如图,在△ABC 中,AB =B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O 的切线EF ,交BC 于点F . (1)求证:EF ⊥BC ; (2)若CD =2,tan C =2,求⊙O 的半径.

第22题圆中的计算与证明

第22题圆中的计算与证明 【2013元调】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BC >AC,⊙O为△ABC的外接圆,以点C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交CA的延长线于点D,交⊙O于点E,连接BE、DE。 (1)求∠DEB的度数; (2)若直线DE交⊙0于点F,判断点F在半圆AB上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 【2013四调(提问变化了一下,可以做)】在⊙O中,AB为直径,PC为弦,且PA=PC (1)如图1,求证:OP∥BC (2)如图2,DE切⊙O于点C,DE∥AB,若⊙O的半径为r,求△APB的面积; A

【2013五调(提问变化了一下,可以做)】 在⊙O 中,AB 为直径,弦CD AB ⊥于H ,过CD 延长线上一点E 作⊙O 的切线,切点为G ,连接AG 交CD 于点K 。 (1)求证:KE=GE (2)若AC ∥EG ,3 4 AH CH =, AK=O 的半径。 1、(2009元调)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以AD 为直径作⊙O ⊙C ,两圆交于正方形内一点E ,连接CE 并延长交AB 于F 。 (1)求证:CF 与⊙O 相切; (2 )求△BCF 和直角梯形ADCF 的周长之比; 2、(2010元调)如图D 为Rt △ABC 斜边AB 上一点,以CD 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BC 三边于E ,F ,G 三点,连接FE ,FG 。 (1)求证:∠EFG =∠B ; O B D A

(2)若AC =2BC =D 为AE 的中点,求CD 的长; 3、(2012元调)小雅同学在学习圆的基本性质时发现了一个结论:如图,⊙O 中,OM ⊥弦AB 于点M ,ON ⊥弦CD 于点N ,若OM=ON ,则AB=CD 。 (1)请帮小雅证明这个结论; (2)运用以上结论解决问题:在Rt △ABC 中,∠ABC=90°,O 为△ ABC 的内心,以O 为圆心,OB 为半径的O D 与△ABC 三边分别相交于点D 、E 、F 、G 。若AD=9,CF=2,求△ ABC 的周长。 F C A

初三数学圆中的证明与计算专题

B 圆中的证明与计算复习题 一.近五年广州中考题回顾 1.(2005改编题)如图8,CD 是⊙0的切线,切点为A,AB 是⊙0的直径.E,F ⊙0上的点, (1)求证:∠DAE=∠FDE//A B. (2)若EF //CD,求证:△AEF 是等腰三角形 2.(本小题满分12分2006) 如图7⊙0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 ⊙0于点B ,交y 轴于点C. (1)求线段AB 的长; (2)求以直线AC 为图象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12分2007)在△ABC 中,AB=AC ,内切圆O 与边BC 、AC 、AB 分别切于D 、E 、F. (1 )求证:BF=CE ; (2)若∠C=30°,C E =,求AC. 4、(2008广州)(12分)如图9,射线AM 交一圆于点B 、C ,射线AN 交该圆于点D 、E , 且??BC D E = (1)求证:AC=AE (2)利用尺规作图,分别作线段CE 的垂直平分线 与∠MCE 的平分线,两线交于点F (保留作图痕迹 ,不写作法)求证:EF 平分∠CEN

5.(本小题满分10分2009) 如图10,在⊙O 中,∠ACB=∠BDC=60°,AC=cm 32, (1)求∠BAC 的度数; (2)求⊙O 的周长 二.各地中考题精选 1.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AD 是弦,OC 垂直AD 于F 交⊙O 于E ,连结DE 、BE , 且∠C =∠BED .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 (2)若OA =10,AD =16,求AC 的长. 2. 如图,M P 切O ⊙于点M ,直线P O 交O ⊙于点A 、B ,弦A C M P ∥, (1)求证:M O B C ∥. (2补充)连结CM,当四边形BCMO 为菱形时,求∠P 的度数 或反过来问:当30P ∠=°时,判断四边形BCMO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如图,O ⊙的半径为2,直径C D 经过弦A B 的中点G ,若弧AB 的长等于圆周长的16 . (1)填空:cos A C B ∠=____________; (2)求G D G B 的值. C E D A F O B P

九年级数学圆中的证明与计算(一)

圆中的证明与计算之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 1、如图,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3,AD=5,∠BAD=60°,点C为弧BD的中点,则AC的长是_________。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与y轴相切于原点O,平行于x轴的直线⊙A于M、N两点。若点M的坐标是(-4,-2),则弦MN的长为_________。 【例题精讲一】垂径定理 例1.1、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CD⊥AB于点E,点G在直径DF的延长线上,∠D=∠G=30°。(1)求证:弧CF=弧BC;(2)若CD=6,分别求BE、GF的长。 2、如图,⊙O中,直径CD⊥弦AB于E,AM⊥BC于M,交CD于N,连AD。

(1)求证:AD=AN;(2)若AB=2 4,ON=1,求⊙O的半径。 3、如图,AB是⊙O的直径,C、P是弧AB上两点,AB=13,AC=5。 (1)如图(1),若点P是弧AB的中点,求PA的长;(2)如图(2),若点P是弧BC的中点,求PA的长。【课堂练习】

1、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H,E为AB延长线上一点,CE交⊙O于F,连接BF。 (1)求证:BF平分∠DFE;(2)若EF=DF,BE=5,CH=3,求⊙O半径。 2、如图,在△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以DB为直径的⊙O经过AB的中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 (1)求证:∠BAD=∠F;(2)若EF=25,AC=4,求⊙O的半径。 【例题精讲二】圆周角定理

例2.1、如图,CD为⊙O的直径,AB、AC为弦,且∠ADC=∠DAB+∠ACD,AB交CD于E。 (1)求证:AB=AC;(2)若DE=2,CE=10,求AC的长。 2、在△ABC中,以AC边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在AD上取一点E使∠EBC=∠DEC,延长BE依次交AC于G,交⊙O于H。 (1)求证:AC⊥BH;(2)若∠ABC=45°,AC=10,BD=8,求CE的长。 3、如图,⊙O为△ABD的外接圆,E为△ABD的内心,DE的延长线交⊙O于C。 (1)如图1,求证:CE=AC;

初中数学复习圆中计算与证明

初中数学复习圆中计算与证明 第一组: 1.如图,点O在⊙A外,点P在线段OA上运动.以OP为半径的⊙O与⊙A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A.外离. B.相交. C.外切. D.内含. 2.⊙O的半径为,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OB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D. 无法确定 3.如图,圆锥的高为12,母线长为13,则该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A. B. C. D.

4.如图,△ABC内接于⊙O,∠C =45°,AB=2,则⊙O的半径为 A. 1 B. C. 2 D. 5.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AB⊥BC,AB=2cm,CD=4cm.以BC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D两点,且∠AOD=90°,则圆心O到弦AD的距离是 cm. 6.已知:如图,在△ABC中,AB = AC,点D是边BC的中点.以BD为直径作圆O,交边AB于点P,联结PC,交AD于点E. (1)求证:AD是圆O的切线; A B C D P E . O (2)若PC是圆O的切线,BC = 8,求DE的长. 7.已知:如图,AB为⊙O的弦,过点O作AB的平行线,交⊙O于点C,直线OC上一点D满足∠D=∠ACB. (1)判断直线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O的半径等于4,,求CD的长.

8.如图,⊙O的直径=6cm,点是延长线上的动点,过点作⊙O 的切线,切点为,连结.若的平分线交于点,你认为∠的大小是 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的度数. A O B P C 9.已知:在⊙O中,AB是直径,AC是弦,OE⊥AC 于点E,过点C作直线FC,使∠FCA=∠AOE,交 AB的延长线于点D.(1)求证:FD是⊙O的切线; (2)设OC与BE相交于点G,若OG=2,求⊙O 半径的长; (3)在(2)的条下,当OE=3时,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0.如图,已知AB为⊙O的弦,C为⊙O上一点, ∠C=∠BAD,且BD⊥AB于B.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3,AB=4,求AD的长. 【参考答案】 D A C B 6.(1)证明:∵AB = AC,点D是边BC的中点,∴AD⊥BD. 又∵BD是圆O直径,∴AD是圆O的切线.……2分 (2)解:连结OP,由BC = 8,得CD = 4,OC = 6,OP = 2.

九年级数学圆中的证明与计算(二)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D 为弧AC 的中点,DE ⊥AB 于E ,交AC 于F ,AC 、BD 交于点G 。 (1)求证:①AC =2DE ; ②OF ∥BD ; (2)若AB =10,AC =8,求AF 的长。 1、证明切线的方法有哪些 2、切线的有关常见题型 【例题精讲一】切线的性质 例1. 1、如图,AB 为⊙O 的直径,CD 为⊙O 的弦,且AB ⊥CD 于E ,F 为弧AD 上一点,BF 交CD 于G ,FH 切⊙O 于点F ,交CD 的延长线于H , (1)求证:FH =GH ; (2)若AB =2FH ,GF =32,求AG 的长。 证明:(1) 连接OF ∵FH 是⊙O 的切线 ∴OF ⊥FH 即∠OFB +∠HFG =90° ∵OB =OF ∴∠OFB =∠OBF ∵AB ⊥CD ∴∠OBF +∠BGE =90° ∴∠BGE +∠DFG =DGF ∴FH =GH (2) 连接OA 、OF ∵AB 是⊙O 的直径 ∴∠AFB =90° ∴∠OFA +∠OFB =90° 又∠OFB +∠HFG =90° ∴∠OFA =∠HFG ∵AB =2FH ∴OA =FH ∴△OAF ≌△HGF (AAS ) ∴AF =GF =32 ∴AG =62

2、如图,已知直线AB 与⊙O 相切于点A ,弦CD ∥AB 。 (1)如图1,求证:AC =AD ; (2)如图2,E 、F 为⊙O 上两点,且∠CDE =∠ADF 。若⊙O 的半径为 2 5 ,CD =4,求EF 的长。 3、如图,正方形ABCD ,以BC 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O ,过D 作DE 与半圆O 相切于点E ,连OE 交AB 于F 。 (1)如图1,连OD 、DF ,求证:∠ODF =45°; (2)如图2,过B 作BM ∥DF 交OF 于G ,交⊙O 于点M 。若AD =6,求BM 的长。

最新中考《圆》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一对一)辅导专题讲解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年级:初三 学生姓名:授课老师:课题:圆的证明与计算 教学目标对所学过的与几何有关的性质、定理要熟记,并通过多做题达到熟能生巧重点会进行圆的有关计算与证明 难点对一些解题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内容 《圆的证明与计算》专题讲解 圆的证明与计算是中考中的一类重要的问题,此题完成情况的好坏对解决后面问题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解决好此题比较关键。 圆的有关证明 一、圆中的重要定理: (1)圆的定义:主要是用来证明四点共圆. (2)垂径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等等. (3)三者之间的关系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圆心角相等. (4)圆周角性质定理及其推轮: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角、角相等、弧相等. (5)切线的性质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垂直关系. (6)切线的判定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 (7)切线长定理: 线段相等、垂直关系、角相等. 2.圆中几个关键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都可以通过相等来互相转化.这在圆中的证明和计算中经常用到. 二、考题形式分析: 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第1问主要是判定切线;第2问主要是与圆有关的计算:①求线段长(或面积);②求线段比;③求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实质还是求线段比)。 知识点一:判定切线的方法: (1)若切点明确,则“连半径,证垂直”。 常见手法有:全等转化;平行转化;直径转化;中线转化等;有时可通过计算结合相似、勾股定理证垂直; (2)若切点不明确,则“作垂直,证半径”。 常见手法:角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隐藏角平分线; 总而言之,要完成两个层次的证明:①直线所垂直的是圆的半径(过圆上一点);②直线与半径的关系是互相垂直。在证明中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弧、弦、角之间的相互转化,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要总结常添加的辅助线.例: 方法一:若直线l过⊙O上某一点A,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连OA,证明OA⊥l就行了,简称“连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有关证明和计算 专项练习题(无答案)

与圆有关的计算专题 1、如图,AB是⊙O的直径,ED切⊙O于点C,AD交⊙O于点F,AC平分∠BAD,连接BF. (1)求证:AD⊥ED; (2)若CD=4,AF=2,求⊙O的半径。 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点,点D在AB的延长线上, ∠BCD=∠BAC.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若∠D=30°,BD=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AH是O的直径,AE平分∠FAH,交O于点E,过点E的直线FG⊥AF,垂足为F,B为半径OH上一点,点E. F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BC和CD上。 (1)求证:直线FG是O的切线; (2)若CD=10,EB=5,求☉O的直径。 4、如图,AB为⊙O的直径,C是⊙O上一点,过点C的直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AE ⊥DC,垂足为E,F是AE与⊙O的交点,AC平分∠BA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AE=6,∠D=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5、如图,AB是O的直径,∠BAC=90°,四边形EBOC是平行四边形,EB交O于点D,连接CD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F是O的切线; (2)若∠F=30°,EB=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

6、正如我们小学学过的圆锥体积公式V=13πr2h(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圆锥的底面半径,h 表示圆锥的高)一样,许多几何量的计算都要用到π.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π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差不多过了1000年,才有人把π计算得更精确。在辉煌成就的背后,我们来看看祖冲之付出了多少。现在的研究表明,仅仅就计算来讲,他至少要对9位数字反复进行130次以上的各种运算,包括开方在内。即使今天我们用纸笔来算,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何况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纸笔,数学计算不是用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而是用算筹(小竹棍或小竹片)进行的,这需要怎样的细心和毅力啊!他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不怕复杂计算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7、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相邻两边长分别为6,16π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