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移植愈合的影响因素
深度冷冻(深冻),冷冻干燥(冻干)和辐照灭菌可以降低同种骨的免疫

很多骨疾病需要进行骨移植。
这时从患者自身取骨进行自体骨移植时疗效最佳,但是患者常需要承受另处取骨手术的痛苦与风险,也延长了手术时间及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增加了住院时间和费用;另外取骨还会遗留各种并发症。
此外,当患者年龄过小或过大,以及所需骨材料较大或较多时不可能靠自体骨来满足。
这时取自人类,通常是人类捐献者的同种骨(或称同种异体骨)便是最佳的代用品。
为此,国内外成立了制备与供应各种同种组织移植材料的组织库。
只制备与供应同种骨的为骨库,医院内部自产自用的称为医院骨库,向社会供应的称为地区骨库。
深度冷冻(深冻), 冷冻干燥(冻干)和辐照灭菌可以降低同种骨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国内外通用的制备工艺。
为了促进同种骨移植技术的发展,现将医生和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西省医用组织库的实践经验解答如下,仅供参考。
∙同种骨移植的疗效如何?∙植入同种骨能否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或感染?∙植入同种骨能否引起疾病传播?∙植入的同种骨将来能否成活?∙深冻/冻干辐照同种骨是否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同种骨移植是否需要与供体的HLA特异性抗原或血型相一致?∙深冻骨和冻干骨哪个更好些?由于自体骨的疗效最佳,因此衡量同种骨的疗效应该把它与自体骨相比较,看同种骨的成功率是多少,比自体骨差多少,以便决定是否值得采用同种骨。
同种骨移植的成功率取决于骨损伤的原因、植入骨的种类、部位、大小、患者年令和局部血液供应等条件。
笼统地说,深冻/冻干辐照同种骨的成功率可达80%-90%(Komender等1991,Malinin等1989)。
通常年幼者优于年老者,小块植骨优于大块植骨,松质骨优于皮质骨,骨腔充填优于骨段插入,不带关节者优于带关节软骨者,表层肌肉覆盖丰富者优于浅薄者。
较小骨缺损的修补充填和脊柱融合的成功率达到或超过95%,大段骨移植与膝关节缺损修补则只有70-80%(Czitrom等1992)。
导致大段和骨关节同种骨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深部感染、植入骨吸收、骨折、骨不连和肿瘤复发。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科的应用-V1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科的应用-V1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将同种动物或人类的异体骨移植到患者体内,通过患者的免疫系统接受异体骨的组织并进行修复,使骨折或骨缺损得到修复。
在骨科领域中,同种异体骨移植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篇文章将以应用的角度介绍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科的相关内容。
一、同种异体骨移植的优点。
同种异体骨移植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手术简便:同种异体骨移植可以在手术室内完成,据病情而定,无需额外的手术设备和治疗过程,对规避手术风险十分重要。
2.保存本体组织:与自体骨移植相比,同种异体骨移植无需取出本身身体的骨组织,可以避免给原来受伤部位带来二次损害,减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3.骨结合效果良好:同种异体骨移植采用的骨头来源相对比较充足,质量相对稳定,而且含有大量的骨细胞和骨粉,可以促进患部骨骼的分化、再生和愈合,同时补充骨基质等成分,减少了移植后骨折和骨髓病变的出现。
4.操作时间短暂:对于那些时间紧迫的患者而言,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操作和骨骼修复时间缩短,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恢复体力,减少康复时间。
二、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应用范围。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骨折修复:比如脊柱骨折、股骨骨折、小腿骨骨折等,同种异体骨移植可以让断裂处重新恢复结构稳定,并尽快重返日常生活。
2.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或骨骼疏松患者而言,同种异体骨移植可以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和骨质,增强骨骼的结构稳定性,并预防骨折的发生。
3.关节置换手术:常见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同种异体骨移植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手段,可以提供大量的骨细胞和骨基质,促进新骨的不断形成,从而使人工关节更稳定、耐用。
三、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注意事项。
尽管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等诸多优点,但仍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项:1.手术后的个人卫生要求高度:手术后需要避免感染和疫情的发生,所以警惕不要为了快速康复而忽视个人卫生和健康饮食。
同种异体骨的作用机理

同种异体骨的作用机理1.引言1.1 概述引言是文章的开篇部分,用于引出文章要探讨的主题和背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同种异体骨的作用机理。
同种异体骨是指从同种动物中取得的异体骨,经过加工和处理后用于骨科手术等医疗应用的一种生物材料。
近年来,同种异体骨在骨缺损修复和骨重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同种异体骨的作用机理是指它在骨缺损修复和骨重建过程中起到的生物学作用和机制。
通常情况下,同种异体骨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提供了一个结构支持和修复骨缺损的平台。
它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如生物相容性、生物吸收性和生物活性,能够刺激和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骨基质合成,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同种异体骨的来源包括捐赠者的遗体组织和外科术后的残余骨组织等。
通过经过严格的鉴定、检测和处理工艺,确保同种异体骨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本篇文章旨在全面探究同种异体骨的作用机理,并总结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进一步推动同种异体骨在骨缺损修复和骨重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对同种异体骨作用机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和讨论同种异体骨的作用机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在此部分将对同种异体骨的概念进行简要的概述,解释同种异体骨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同种异体骨的定义和来源。
首先,将对同种异体骨的定义进行解释,包括其由来和基本特征。
接着,将分析同种异体骨的来源,介绍其获取途径和制备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将对同种异体骨的作用机理进行总结。
在此部分,将归纳整理前文中介绍的同种异体骨的来源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
同时,还将提及目前对同种异体骨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比较

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比较杜辉;付勤【摘要】背景:骨移植是一种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常用的方法,并且可以选择同种异体骨移植或者自体骨移植,两种骨移植方法各有优缺点。
目的:对比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在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骨移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
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5.8±1.2)周、(5.8±1.5)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6.1±1.3)周、(6.1±0.8)个月,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0.45±1.53),(13.58±1.69)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表明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自体骨移植在促进骨骼愈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BACKGROUND:Bone grafting is a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including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both of which have their own merit and demeri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ne alograft and autograft in repairing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bone healing and bone activity.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49 cases of limb fracture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observation group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Clinical healing time, bony union time, and 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bone healing time and bony union time were (5.8±1.2) weeks and (5.8±1.5) months,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1±1.3) weeks and (6.1±0.8) months,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10.45±1.53) μ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3.58±1.69) μ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of alogenic bone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repair of limb comminuted fractures, but the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promotion of bone healing ability.【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5页(P1206-1210)【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四肢骨折;粉碎性骨折;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作者】杜辉;付勤【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1在临床骨移植过程中自体骨具有无排斥和取材方便及成骨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但治疗过程中也会导致一定二次创伤的出现,并有可能会因为取骨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受到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及骨折创伤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所需骨量方面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现状

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现状摘要】对于关节毁损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临床的一大难题。
人工假体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重建关节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对于我们运动强度较大的青少年患者并不适用。
自体关节移植不产生排斥反应,是修复关节毁损的理想方法。
但供体来源紧缺,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异体关节来源广泛,具有类似的自然结构、形状、强度、骨诱导能力,可以充分满足临床需要。
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骨已成功地应用于关节修复及关节移植手术,本文综述近几年的对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的特殊处理的措施,以及临床上对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后远期疗效分析。
此外,还简要描述临床上同种异体关节移植的未来及展望。
【关键词】同种异体低温冷冻关节移植【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43-02创伤性骨与关节端缺损治疗一直是我们骨科临床上的难点。
创伤导致骨关节端缺损后如何修复重建毁损的关节结构与功能?二十世纪70年代,西方以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关节端缺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1]。
随着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体大关节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如膝关节、髋关节,肩肘关节置换也有相关报道。
但手部关节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僵硬缺损的治疗以及远期的关节退化,一直是临床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术后关节软骨塌陷与吸收。
如何通过相应的处理得到一个有利于软骨成活且免疫原性低的异体关节移植材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的降低免疫原性的预处理的方法:(1)低温冷冻法:样本由常温状态浸入冷冻液(主要由2.0mol/L二甲基亚砜组成),经过3个梯度降温至深低温(-70℃),平衡60min,直接投入液氮中。
样本在液氮中保存14d以上。
使用前将样本取出,37℃水浴复温,平衡液洗脱。
然后用于关节及软骨移植手术[2]。
随着低温医学的发展,深低温冷冻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软骨保存方法之一,而且伴随着冷冻参数、低温保护剂、冷冻程序等方面的不断改进,此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实验研究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实验研究黄长明;王臻;童星杰;吕荣【期刊名称】《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年(卷),期】2000(15)5【摘要】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和特点。
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中段切除 1 5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
将 3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 ,对照组植入自体新鲜骨 ,均用直径 3mm的髓内针固定。
于术后第 1、 2、 3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四环素荧光标记、HE染色 )以及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与自体骨相似 ,ECT显示术后第 1个月骨代谢活跃,2、3个月趋于稳定。
移植骨BMP表达阴性,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
其愈合是从宿主骨向移植骨 ,从周围向中央 ,从哈佛氏管向其四周逐渐进行爬行替代的过程。
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是移植骨全方位活化的过程 ,即全方位再血管化、新骨形成和宿主与移植骨接连的过程。
其主要通过骨传导实现成骨。
【总页数】4页(P355-358)【关键词】大段;骨移植;骨愈合;同种异体骨【作者】黄长明;王臻;童星杰;吕荣【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74医院骨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4【相关文献】1.同种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 杨小彬;胡蕴玉;徐建强;张树明;毕龙;李丹;曹峥2.人类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病理学 [J], 孙世荃3.四肢骨肿瘤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骨愈合的分析 [J], 田志超;蔡启卿;王鑫;刘志勇;李坡;张鹏;姚伟涛;王家强4.FTY720-P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 邓子文;黄东;蔡慧;徐世明5.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复合BMP_2和TGF-β_2对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愈合的影响[J], 刘亮;王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段同种异体骨修复骨肿瘤手术后缺损研究进展

大段异体骨移植手术后 需要 制动患肢 , 固定 于功 并 能位 , 以利于软组织 修复及 消肿 。术后 患 者接受 抗生 素 至少 I ~2周 以预防感染 , 疫排斥 者需配合 激素 治疗 。 免 患者伤 口愈合后需 配合足 够疗程 的放化疗 , 助于提 高 有 疗效 , 增加 5 年生存率 。 2 并发症防治
2 1 控 制 感 染 .
感染发生率高是造成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失败 的最重
・
5 ・ 8
国际 骨 科 学 杂 志
21 0 2年 1月 第 3 3卷
第 1期
I t rh p a u r 5 0 2 Vo.3 , . n O to ,Jn ay2 ,2 1 , 1 3 No 1 J
-
异体骨移植术后肿瘤 的复发 取决 于肿瘤性 质 、 术 手 切除边界 以及放化疗效果 。肿瘤整块切除术后 肿瘤复发 意味着手术治疗失 败 , 因此手 术 中为 了更好 地实施 重建 而改变手术切除肿瘤的边界应予严格禁 止。肿 瘤保肢手 术后肿瘤复发率应控制在 5 ~1 , 0 如果明显高于此范 围, 应采用更加合 理的手术切除边界[ 2 。
23 预 防 异体 骨 骨 折 .
体骨移植血供差 , 由此发 展为 吻合 血管 的同种 异体骨 移 植 。吻合血管的大段 同种异体 骨移植 在促进骨愈合 方面 已得 到认可 , 但移 植后免 疫抑制 治疗过 程 中长期伴 随有 排斥反应 、 机会性感 染及淋 巴瘤 、 白血 病等威 胁 , 目前 故 应用较少 。 自 19 93年临床研 究 出现 自体 带血管 蒂腓 骨瓣嵌入 同种异体 骨重建 大段骨 缺损 的方法 以来 , 许多 临床研 究 驯 报 道 均显 示 其 促 进 骨 愈 合 的 效果 明显 t 修复骨缺损并评 价术后踝 关节 功能 , 结果显 示术后 踝关 节功能 良好 。 自体带血管蒂腓骨瓣嵌入 大段 异体骨移植 重建骨缺损 方法 , 具有 疗效好 , 并发 症少 的特点 , 促进 是 骨愈合的可靠方法 。 郝林等 报道对 1 5例大段 同种 异体骨 移植术后 骨 端不愈合患者采用骨接触端小 切 口清除缝隙 中纤维瘢 痕 组织及无效骨痂 , 取髂骨松 质骨 填塞 于接 触端缝 隙 的方 法, 结果显示术后异体骨愈合者达 8 ; 为 白体 骨植 骨 7 认 再固定治疗 大段 异体 骨移 植后 骨端 不愈 合 手术操 作 简 单, 并发症少 , 愈合率高 , 较之人工假体优势 明显 , 可作 为 大段 异体骨移植后 骨端不愈合患者 的首选治疗方法 。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科的应用(1)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科的应用(1)同种异体骨移植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其应用范围广泛,有很多优点。
下面重点介绍其在骨科的应用,包括手术的适应症、手术的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症状等方面。
一、手术适应症同种异体骨移植适用于以下疾病或手术:1. 骨折、骨缺损、骨肿瘤等引起的骨缺损2. 植入关节假体或内固定物后未愈合或出现合并症时3. 骨科手术或创伤产生的骨缺损,如病理性骨折等二、手术注意事项同种异体骨移植是一种手术风险较高的手术,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 患者应做好术前准备,如病史问诊、体格检查、准备术前化验等2. 手术医生应认真研究病历资料,确定手术方案3. 手术医生应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标记,以避免手术失误4. 手术时需将植骨放在冻存器中,保证骨活力5. 根据骨缺损大小确定植骨的部位及植骨的数量三、术后护理植入异体骨后,即使术后恢复良好,也需要长期进行护理和康复,以确保植骨能够完全愈合。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 合理的营养摄入,保证营养均衡2. 适量运动,但要避免强烈冲击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4. 定期复查,观察骨愈合情况5. 术后注意创口的消毒和换药四、风险症状在手术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风险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主要症状如下:1. 创口出现发炎、渗液等症状2. 骨折处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3. 患部出现感染、骨坏死等情况4. 患者感觉异常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总之,同种异体骨移植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骨科手术。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术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和护理。
如果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 第10期 医学研究生学报 Vol.17 No.10 2004年10月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Oct.2004・综 述・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移植愈合的影响因素周光新1综述, 吴苏稼1, 赵建宁1, 王与荣2审校(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骨科;2.医务部,江苏南京210002)摘要: 同种异体骨目前已成功用于修复因肿瘤、感染、创伤后造成的骨缺损。
异体骨的愈合机制也得到广泛的研究。
作者对影响异体骨愈合的因素作一综述。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移植; 愈合中图分类号: R68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199(2004)1020952203ΞThe affecting factors on the bone2healing of allograftsZHOU Guang2xin review i ng,WU Su2jia,ZHAO Jian2ning,WAN G Yu2rong checki ng(1.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2.Department of the Medical A f f airs,N 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 anjing Com2mand,N anjing210002,Jiangsu,China)Abstracts:Bone allograf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repairing bone defect caused by tumor,infection or trauma.The mechanism of bone2healing of allograft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The article review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bone2healing of allografts.K ey words: Bone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Healing0 引 言自从1880年Macewen使用同种异体胫骨移植治疗1例4岁男性患儿感染性肱骨缺损获得满意疗效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矫形外科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同种异体骨不仅提供了强度、形态及大小合适的支持物,而且还提供了可愈合的肌肉、韧带及关节附着面。
如与宿主骨出现骨性愈合且无并发症出现,它将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并可终生使用。
但目前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同种异体骨的愈合。
1 移植物因素1.1 供者的因素 同种骨的主要来源是新鲜死亡供者,少部分来自骨科手术中的废弃骨。
供者的选择被认为是影响移植骨愈合的重要因素。
为了排除潜在的严重传染性疾病或移植骨的局部感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作为供者:全身或局部有活动性感染者,恶性肿瘤、性病、艾滋病或HIV2Ab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或有艾滋病高危险因素(例如吸毒、性病、同性恋、来自艾滋病高发区)者,自体免疫疾病患者,中毒患者,长期(72h以上)使用呼吸机、激素治疗者,取骨部位存在病变或损伤者,死因不明者1。
1.2 移植骨的保存 目前临床上用于保肢术中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异体骨有新鲜冷冻骨、冷冻干燥骨、脱钙骨等,并通过γ射线消毒保存。
经过处理的异体骨,对其生物力学、与宿主骨的愈合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骨库的建立及对同种异体骨保存的研究,对移植骨多采用深低温冷冻及冷冻干燥的方法保存。
Malinin等21985年经实验研究证实,深低温及深低温脱水后保存的异体骨与宿主骨愈合能力最佳。
移植骨的贮存、处理方式,除了影响其本身的生物力学特性外,同时改变其与宿主骨的愈合能力。
冷冻或冷冻干燥的异体骨抗原性减弱,新骨形・259・Ξ收稿日期: 2003210230; 修订日期:2004202219作者简介: 周光新(19782),男,江苏盐城人,医师,医学硕士,从事骨科专业。
成能力较强,因而容易与宿主骨结合。
Heiple等3的实验表明,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愈合的优劣次序为:冻干骨>冷冻骨>脱矿骨>冷冻骨+照射骨>冻干骨+照射骨>新鲜骨>脱蛋白骨。
1.3 移植骨的体积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修复程度与移植骨移植的性质和大小有关,较小的松质骨粒移植容易达到完全修复,而大段皮质骨移植则不能达到完全修复。
而且异体骨的大小也是影响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之一。
显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移植骨的体积越小,其效果越好。
Enneking等4对16例同种异体骨干或关节移植后4~65个月的临床标本进行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的愈合连接缓慢,主要依靠宿主皮质骨来源的外骨痂连接,而移植松质骨与宿主松质骨的愈合连接较快,主要由宿主松质骨来源的内骨痂来连接,移植骨内部修复十分缓慢,而且主要发生在移植骨浅表面和两端,移植后5年,移植骨仅有20%被新骨替代,深层未修复部分仍保持原有的结构。
异体骨再血管化的影响:异体皮质骨植入后,可观察到术后6个月之内和4年以后很少发生骨折,这与移植骨块再血管化速度密切相关,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通过骨块的再血管化,最终自身骨组织替代异体骨。
在此爬行替代过程早期,由于尚未被吸收,移植骨仍可基本维持原有的力学强度;一旦血管长入和吸收开始后,其强度即逐渐降低。
Enneking 等5采用四环素荧光标记、X线摄片等技术,对人自体皮质骨移植的修复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人皮质骨移植术后6~12个月内骨吸收占优势,骨强度最弱,一般至术后2年左右才逐渐恢复正常。
G ouin 等6对2例异体骨移植术后9、19个月的患者进行活检时发现,2例均有微小骨折发生,并认为这可能是异体骨愈合过程的一种特征。
但也有作者认为骨折是发生在异体骨无再血管化的部位,或宿主骨组织未长入替代异体骨的部位。
因为他们在手术时发现,表面有血管分布的异体骨不发生骨折,而发生骨折部位的异体骨表面往往无血管分布。
他们认为如果尚未血管化的异体骨有结构上的缺陷,作为一个非生物植入物常可因疲劳过度而引起机械性失败。
还有作者认为,这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因为从一些临床标本中发现,无再血管化的异体骨表面往往有一层肉芽组织覆盖,它很容易从异体骨表面上剥离。
但也有资料报道,组织抗原配型和不配型的动物实验观察,两组再血管化速度无多大区别,测定反应抗体水平的实验资料也不支持对异体骨的植入有抗体反应7。
2 宿主局部因素2.1 免疫学因素 同种异体骨移植与实质脏器移植有所不同,诱发的宿主免疫排斥反应一般不引起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但往往干扰移植骨愈合,影响治疗效果。
由于同种异体骨移植不仅要保持肢体骨骼连续性,更主要是要保持骨的生物学特性,使异体骨成活。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均不能完全消除异体骨的抗原性,术后发生宿主与异体骨的免疫排斥反应是难以避免的。
免疫排斥反应使异体骨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再生血管变性和闭塞,造成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减弱及广泛的骨吸收,引起骨延迟愈合、不愈合甚至骨折。
1998年Aho等8应用分裂素、刀豆素A和供体骨组织提取的抗原以诱导淋巴细胞增生来介导细胞免疫反应,对18例2年内接受新鲜冷冻异体骨移植的骨肿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发现:①18例中分裂素介导的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正常,5例显示很弱的抗移植物特异性免疫反应;②异体骨移植术后5个月~2年的组织学标本显示无特异免疫反应,并认为缓慢低速度的新骨修复与细胞介导的抗移植物免疫反应无关;③宿主骨与移植骨连结处骨不连及X线片所显示的骨关节变性、硬化与免疫反应无关。
由此可见,免疫反应对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明确。
但有实验表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相匹配、应用免疫抑制药有利于骨愈合,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尽管长期临床随访提示临床结果与特异性免疫反应无关,但免疫反应与异体骨的愈合重建、术后并发症发生(如骨折、感染、骨不连等)有重要关系。
为控制免疫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保肢成功率,有研究建议在骨库中建立供体基因网络,以提高MHC的匹配率。
2.2 移植骨周围软组织及血运情况 移植骨周围软组织条件的好坏及血运是否丰富是影响移植骨愈合的主要因素。
血液供应对于炎性细胞、成骨细胞的分裂、营养、促进融合的内分泌通道以及抑制感染等是至关重要。
由于骨的特殊组织结构,营养物质到达移植骨内细胞的量是有限的,没有充足的营养,大部分骨细胞难以成活,只有通过哈佛管和骨小管,移植骨的最内层细胞才能获得一些营养物质。
因此,唯一能够成活的骨细胞是最靠近受区,能从周围组织获得营养物质的部分骨细胞。
不能成活的骨细胞发生自溶性坏死,遗留无数空的骨细胞陷窝,坏死组织由逐渐长入的巨噬细胞清除。
受区肉芽组织逐渐充填空的骨细胞陷窝。
肉芽组织只含有毛细血管・359・ 第10期 周光新,等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愈合的影响因素和原始的间充质组织。
间充质组织的生长受毛细血管生长的影响,在缺乏血液供给的情况下,这些细胞不能成活,因而,受区血运不良时,使这一过程减慢,从而影响异体骨愈合。
Hurley等9在牛的实验中证实了覆盖在表面的软组织给植骨区提供营养源和生长因子。
有创伤的软组织削弱了对融合区的生理支持功能。
2.3 宿主植骨区 植骨区的生理功能完善和健康的软组织是异体骨愈合的重要因素。
Paget病、局部或转移癌、骨质疏松等对植骨区异体骨愈合有重要影响。
2.4 生长因子 自1965年Urist首先证实脱钙骨基质具有诱导成骨能力后,人们在纯化脱钙骨移植物活性成分中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
这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低的疏水糖蛋白,其在体内活性的重要标志就是诱导新骨形成。
Cook等10在狗股骨的实验显示:加入osteogenic protein21 (OP21)复合物(每克1型胶原加入2.5mg OP21)后,移植骨的愈合能力明显加强,在所有的时间点, OP21处理的位置具有明显高的X线、组织学和微放射的评分,在OP21处理的位置观察到新骨迅速形成并和移植骨结合,手术后4周OP21植骨部位的愈合比对照位置8周的愈合情况还好。
3 宿主全身因素3.1 激素 激素作为化学信使,以正向和反向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骨愈合的过程中。
生长激素通过生长调节素刺激骨愈合11。
由于生长调节素在软骨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因而在骨愈合中具有刺激作用。
皮质类固醇(内源性和外源性)已经被证明在骨愈合方面具有削弱作用,因为它们减少骨形成,促进骨吸收。
细胞培养实验已经证明,其对于来自间充质细胞的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于骨愈合所需要的骨基质成分合成的抑制作用12。
3.2 宿主全身状况 在矫形外科患者中,已经证明健康和营养状况影响血管和创口的愈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