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化与艺术
古代印度的历史与文化

印度河文明时期 出现了象形文字, 后来逐渐演变为 楔形文字。
古印度人发明了 阿拉伯数字,这 一发明对世界数 学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古代印度在文学、 哲学、自然科学 等领域取得了重 要成就,如《摩 诃婆罗多》等史 诗作品。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伊斯兰教建筑:以清真寺、陵墓和宫殿为主,采用圆顶、拱门和尖塔 等元素,以及丰富的装饰和雕刻。
音乐与舞蹈
印度古代音乐:具有丰富的宗教和哲学内涵, 形式多样,如婆罗多舞曲等。
印度古代舞蹈:以手语和身体动作为主要表 现手段,如卡塔克舞等。
音乐与舞蹈在印度古代文化中的地位:被视 为精神修行和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吠陀经:是古印度最早的文献资料,包含了大量的宗教、哲学、政 治、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寓言故事:古印度拥有丰富的寓言故事,如《五卷书》等,这些故 事充满了智慧和人生哲理。
古印度文学对世界传播和改编。
艺术特色
印度古代文学与艺术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史诗、神话、雕刻、绘画等。 印度古代艺术注重表现生命与美,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印度古代艺术作品多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寓意深远。
古代印度的历 史与文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古代印度的历史
03
古代印度的宗教与哲学
04
古代印度的文学与艺术
05
古代印度的社会与经济
06
古代印度的科技与教育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古代印度的历史
章节副标题
印度河文明时期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 亨佐达罗等城市
教义: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外国工艺美术史5古代印度

四、金属工艺
• 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风格上:精致典雅、 古朴大方,特别是在神像的造型上做到 雅、俗结合。
小结
• 1、宗教性 • 2、丰富性 • 3、象征性 • 4、神秘性 • 5、官能性 • 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就有各 种石制工具,之后不断的传承发扬,佛 教的诞生,使得石工艺有了质的转变, 石工艺开始占据为宗教服务的地位。
阿育王狮子柱头
•
•
砂石,高2.1米,约公元前273年,现收藏于印度 萨那拉特考古博物馆。 印度是四大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化、希腊 文化和中国文化并列为古代世界三大文化体系。 印度的艺术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大约 5000年左右的历史,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独 具特色,又自成体系,对亚洲其他各国的艺术均 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由于持续的外族入侵、复杂 的人种和宗教的更迭,印度的艺术也体现出错综 复杂的意识内容,经历了一个风格演变的过程。 由于宗教在古代印度的特殊地位,所以印度的艺 术本质上基本是宗教的。在伊斯兰教传入以前, 古印度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和印度教。之后,印度 美术被分为佛教美术和伊斯兰教美术。公元前 322年,印度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建立起来,历 史上称为孔雀王朝。到孔雀王朝的第三代皇帝阿 育王时代,佛教被尊为国教,佛教美术因而也日 趋繁盛。阿育王修建了大量的建筑物以铭记战功 和宣扬佛法,其中包括大量的独石纪念碑式圆柱, 这些圆柱顶部柱头都是用单独完整的岩石雕刻而 成,明显是将波斯、希腊雕刻法与本国传统结合 的产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这尊《阿育王狮子 柱头》。
一、概述
• 史学界把印度河流域的上古文明统称为哈 拉帕文化(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至前1500 年之间,基本上是一种青铜文化)。
二、陶工艺
• 哈拉帕陶器独特的风格:形态抽象,造 型夸张,在古拙质朴的形象中蕴涵着强 劲有力的气韵。 • 古代印度陶工艺中有这种“写意”手法, 从而形成了古印度独特的风格。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影响印度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独特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讨论。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艺术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着重探讨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一、社会结构: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被人们称为“种姓制度”,这是印度古代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种姓制度将人们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社会等级,分别是婆罗门(贵族和学者)、刹帝利(军事阶层)、吠舍(商人和农民)以及达利特(贱民、奴隶和服务人员)。
种姓制度给予不同种姓人群不同的权利和地位,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
这种社会结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种姓制度已被废弃,但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仍然存在。
印度社会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歧视现象,特别是对达利特群体的压迫和剥削。
然而,种姓制度也塑造了印度人民的文化和价值观,强调了群体的责任和社会秩序。
二、宗教信仰:印度古代文明中的宗教信仰是其独特性的重要方面。
古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复杂的宗教之一,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
佛教源于古印度,后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成为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锡克教则是16世纪在印度产生的一种独特宗教。
这些宗教信仰塑造了印度的文化特点,丰富了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
宗教节日、仪式和习俗成为印度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对印度艺术、哲学和道德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文化:印度古代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而闻名于世。
印度传统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都具有浓厚的印度古代文明特色。
著名的木雕和石雕艺术展示了印度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印度古代文化也在文学和哲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史诗作品,以及《吠舍经》和《奥义书》等哲学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印度文化的内涵,并为后世的文学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科学技术:尽管印度古代文明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贡献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重要的成就。
古印度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古印度的文化遗产有哪些作为文化底蕴不亚于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古印度,它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也是颇多的。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的文化遗产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的文化遗产文字从文字来看,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
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
再次出现文字约在列国时代之初,流传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铭文。
阿育王铭文所用的文字有两种:一为婆罗米文,可能源于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卢文,可能源于阿拉美亚人的字母。
去卢文后来逐渐失传,而婆罗米文在公元7世纪时发展成梵文,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古波斯语相似,在语言学上属印欧语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
古印度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文学古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吠陀》,其产生最古、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
所以《吠陀》不单纯是宗教经典作品。
古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前者长达10万颂,后者约有2.4万颂,是古代世界绝无仅有的长诗。
《摩诃婆罗多》有18篇,主要内容是说婆罗多家族中居楼王一支与般度王一支之间争夺王位斗争的故事。
双方经过许多曲折的斗争,最后不得不进行了为期18天的大战。
战争据说卷入了印度所有的国家和部落,结果是居楼王一支全部战死,般度王一支取得胜利。
相传这部长诗的作者是毗耶娑,实际上是很多代民间诗人逐渐积累并编集起来的。
它的基本内容在公元前5世纪已大体形成,而最后定本是在公元4世纪。
《罗摩衍那》有7篇,主要故事情节是:居萨罗国的十车王之子罗摩,因遭继母陷害,与妻子悉达在森林隐居14年。
后魔王罗婆把悉达劫到楞伽岛,即斯里兰卡,罗摩在神猴的协助下,率猴兵打败并杀死魔王,救出了悉达,然后携悉达回国为王。
相传此诗的作者是蚁垤,实际上此诗也是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期间逐渐编成的。
古印度艺术

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 马蹄拱或是多叶拱。大门上有巨大的凹陷空间, 称为伊旺,它为建筑带来虚实浅深的立体感。
纹样:伊斯兰式纹样堪称世界之冠,无论是动物纹样、植物纹样、 几何纹样还是文字纹样都有匠心独运之处。特别是它开创的几何纹 样,并列、对称、交错、连续、循环等各种方式形成两方或四方连 续的构图,变化无穷。
人说建筑可以抽象地表达力量,那么伊斯 兰建筑,就是伊斯兰教教徒信仰力量的好表 达。而清真寺,就是伊斯兰建筑的最突出代 表。 一般来说,清真寺的中心是一座有巨型穹 顶的集中式形制大殿,周围有若干小穹顶环抱, 大殿前有一个开阔的广场,尖塔矗立四边。大殿 用石柱撑起,柱头和天花板之间的结合部以及大 殿门窗都广泛应用着各式发劵,最为人熟知的是 马蹄形发劵和花瓣形劵。
泰姬陵建筑的艺术水平很高,集中了印度、中东及 波斯的艺术特点。整座建筑体形雄浑高雅,轮廓简洁 明丽。由于它坐落在具有一片常绿的树木和草坪的陵 园内,在碧空和草坪之间,洁白光亮的陵墓更显得肃 穆、端庄、典雅。
穹隆:伊斯兰建筑造型的主要特
征是用大小穹顶覆盖主要空间。纵 断面为椭圆形。7世纪初伊斯兰教 兴起后,继承这一传统并于8世纪 初出现了双圆心尖券,尖拱和尖穹
古印度藝術 埃及藝術 部落藝術(非洲)
Powered by
目錄
古印度藝術
埃及藝術
部落藝術(非印度的文明起自印度西 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它 最早的史前藝術,一般 稱「印度河文明時代(約 公元前2300~前1750年) 的藝術」。據考古學家 們發掘,作為印度史前 文明的曙光,最遠可上 溯到新石器時代後期, 即銅器與銅石並用時代。 印度的藝術是其文化的 重要組成部份,有大約 5000年左右的歷史,它 內容廣泛,形式豐富, 獨具特色。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成就不亚于中国。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供大家阅读!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综述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
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
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泰国,缅甸等。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古国美食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
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
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
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
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
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
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
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
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
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
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
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
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
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
古印度文明有何特点

古印度文明有何特点?
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明之一,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包括:
印度教和佛教:古印度文明发展了多神教印度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对印度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古代印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姓制度:古印度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主要的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军人)、婆罗门(商人)和苏德拉(劳动者),这一制度在古印度社会中起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作用。
梵文学:古印度人发展了梵文学,创造了梵文文字,用于编写印度教的经典文献和哲学著作,成为古印度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
数学和科学:古印度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如印度数学家发明了零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建筑和艺术:古印度建筑和艺术发展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如印度的寺庙、塔楼、雕塑等,展现了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古代印度文学:古印度文学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玛哈巴拉塔》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古印度人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贸易和文化交流:古印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与中国、中东、欧洲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这促进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古印度文明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其宗教、社会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印度古代壁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印度古代壁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印度古代壁画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这种艺术形式在印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印度古代壁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带领读者一同了解这一古老而精美的艺术形式。
印度古代壁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摩亨佐达罗文化。
这个时期的壁画艺术以几何图案和动物形象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简洁。
这些壁画通常出现在洞窟内部的壁面上,展示了古印度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壁画艺术逐渐融入了佛教和印度教的宗教文化。
在佛教壁画中,经常出现佛陀的形象和佛教故事的描绘。
这些壁画以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线条为特点,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
印度教壁画则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在印度教寺庙的壁画中,经常出现神祇的形象和神话故事的描绘。
这些壁画以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线条为特点,展示了印度教的神秘和庄严。
同时,壁画中还常常出现象征性的图案和符号,如莲花、梵字等,代表着印度教的信仰和哲学思想。
在印度古代壁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古代印度的巴德拉体壁画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线条而闻名。
这些壁画通常描绘了宫廷生活、战争场景和宗教仪式等,展示了古印度社会的繁荣和文化。
另一个重要的壁画艺术流派是拉贾斯坦邦的米尼亚图壁画。
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而著名,通常描绘了宫廷生活、狩猎场景和爱情故事等。
米尼亚图壁画以其浓烈的装饰性和细致的绘画技巧而受到赞誉,被认为是印度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除了巴德拉体和米尼亚图,印度古代壁画艺术还有许多其他流派和风格。
例如,卡拉纳图壁画以其独特的几何图案和动态的线条而闻名,常常描绘了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形式。
另外,奥里萨邦的贾吉普尔壁画则以其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绘画技巧而著称,通常描绘了宗教仪式和神话故事等。
总的来说,印度古代壁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丰富多样。
不同的流派和时期展示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但都以其独特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赞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部书成为古印度天文学家著作的范本,它同
时还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对古印度天
文学和数学有很大的影响。
数学
• 在公元200年到1200年之间,古印度人就 知道了数字符号和0符号的应用(阿拉伯数 字),引进十进制的数字,负数,一次方程, 二次方程和三角学。
• 为了建筑祭坛的需要,古印度人很早就学会了 测量土地面积以及画出种种几何图形。《仪轨 经》中的《准绳经》就专门讲了这方面的知识, 其中还包含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 从地区角度看,印度舞蹈可分为北印度舞蹈 和南印度舞蹈两类。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克塔克舞 和曼尼普利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罗多 舞和格塔克里舞。
• 曼尼普利舞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产生 于曼尼普尔地区,因而得名。曼尼普尔一向有 “舞蹈之乡”的称号,舞蹈是曼尼普尔人生活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妇女必备的一种美德。
• 印度人将音乐视为一种能够 使人的灵魂超脱俗世并升华到 精神世界的崇高艺术形式。而 印度文化历来就有轻物质重精 神的倾向,音乐自然在印度人 的生活中和心目占有神圣地位。 泰戈尔对印度音乐就持有这样 的看法。
音乐
• 可能是在吠陀后期, 印度音乐家在观察到 不同动物的鸣声存在 音差之后,将四声音 阶改进成为七声音阶。 印度的七声音阶被认 为分别代表孔雀、乳 牛、山羊、鹭鸶、夜 莺、马、象七种不同 动物的叫声。
犍陀罗艺术
• 原来印度的原始宗教,其 教徒只是崇拜自然而不实 行偶像崇拜,只是因为佛 教在西北印度吸收希腊艺 术之后才有了偶像崇拜。 因此,可以说偶像崇拜是 从希腊传到印度,又从印 度传到中国来的。
• 佛像则造型朴素,不穿着 俗服,也不佩戴装饰,天 衣通肩缠着(也有袒露右 肩者)头顶有肉髻,发作 波浪形,跣足(光着脚) 大多采取端坐姿式(结跏 趺坐或半结跏趺坐)手作 “禅定印”或其他印相, 双眼半启下视,表情慈祥 亲切或者沉郁严肃。
《罗摩衍那》
• 史诗的主要内容是罗摩王子被放逐森林,妻子悉 多被魔王罗波那劫走和罗摩夺回妻子复位为王的 故事。
• 此史诗实在是个悲剧,由于悉多被魔王劫去,罗 摩一再怀疑她失身,将她放逐两次。第一次悉多 投火以示自己的贞洁,火神从火中托出悉多。诸 神要罗摩收留她。第二次悉多怀孕,罗摩又怀疑 她。悉多生下二子,罗摩不认子, 后来认子了, 又不认妻。悉多为再次证明自己的贞操, 呼吁母 亲大地保佑。 大地开裂, 悉多陷入,罗摩才悲痛 万分,铸妻金像以作纪念。最后罗摩投河,抛弃 凡身,复化为毗湿奴。
世纪) • 2、史诗时期文学:(公元前5世纪——公
元后3、4世纪) • 3、古典时期文学(公元前后——12世纪)
一、 吠陀时期文学
• 指《吠陀本集》,(简称《吠陀》)即 “四吠陀”。
• 包括四部:《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 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 吠陀本集》
• 《吠陀本集》是吠陀教的圣经,此外还包 括《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 ♠文字
•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文字失传后,再次出现 文字是在列国时代,流传最古的文字是阿 育王所刻的铭文,一是婆罗米文,二是佉 卢文。佉卢文逐渐失传,而婆罗米文发展 成天城体的梵文字母。梵文字母共47个, 其中元音14,辅音33,这是近代印度字母 的原型。
婆罗米文
文学
• 古印度的文学 • 1、吠陀时期文学(公元前15世纪——前5
• 我们再仔细体察犍陀罗 石雕造像,看那轻罗透体 的衣着,连遮盖的部分也 都显示出人体的美感来 (也有些造像着比较厚重 的类似毛质的衣着),那 种波浪形的头发,在希腊 雕刻中是经常见到的。再
从面部的轮廓来看,宽阔
的额际,高隆的鼻梁和前 庭相连,侧看则成一直线, 眼大唇薄,颐部突出,这 是典型欧罗巴人的脸型, 有的菩萨造像,形态宛如
• 《吠陀本集》大都使用“吠陀语”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拼音文字一。
二、史诗时期文学
• 两大文学:1、《摩诃婆罗多》 • 地位:印度古代的百科全书;“历史”或“历史
传说”。 • 主干故事:俱卢族:眼瞎的国王,有百子,长子
难敌,次子难降。船度族:船度有五子,长子艰 战,老二名怖军,老三名阿周那。 • 2、《罗摩衍那》——“大诗”和“最初的诗”; 世界上最长的诗。 • 佛教文学:《佛本圣经》
• 婆罗多舞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 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
• 格塔克里舞是喀拉拉邦最有名的舞蹈,也是印度 四大古典舞蹈之一。格塔克里舞实际上是一种故 事性很强又独具特色的颂神舞。大诗人瓦拉多尔 称格塔克里舞为“艺术的皇后”。把故事、诗歌、 音乐、舞蹈。表演和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格 塔克里舞的一大特点。
三、古典时期文学
• 《五卷书》(婆罗门教寓言故事集) • 首陀罗迦的《小泥车》,迦梨陀娑的《云
使》(抒情长诗)、《沙恭达罗》(诗句) • 文艺理论著作《舞论》
造型艺术
• 印度的早期的建筑物和雕刻未能保存下来,因为 其构造材料是木制的,现在能看到的是阿育王以 后的文物。阿育王时开始修建的桑奇大塔是其最 出色代表;从山岩开凿出来的佛教殿堂和寺庙, 也集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体。约公元前二世 纪开始修建的阿旃陀石窟是其出色代表;阿育王 还建立了许多刻有诏令的石柱;孔雀帝国解体以 后,西北部犍陀罗地区形成融合希腊与印度风格 的犍陀罗雕塑艺术。
• 印度乐器品种丰富, 主要分为弦鸣乐器、 革鸣乐器、体鸣乐器 和气鸣乐器四类。其
中七弦乐器维那琴、 西塔尔琴、双面手鼓
等都很有特色,也都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舞蹈
• 印度舞历史悠久,对 印度人来说,舞蹈不 仅是艺术,更有宗教 的含意。印度舞源自 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 私的爱,舞者藉由本 身的手指、手臂、眼 睛、五官、身体表达 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 万物。所以一些印度 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 看,印度舞也因此多 了一层神秘色彩。
阿波罗像(希腊神话中的
太阳神)。
科学知识
• ☺天文历法 • ☻数学 • ☺医药
天文历法
•
古印度人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历法的研究,吠陀
时代,他们已有不少天文历法知识。那时,他们把
一年定为360日,分为12个月,也有置闰的方法。
•
古印度比较著名的天文历史著作,是公元前6世
纪形成的《太阳悉檀多》。
• 这部著作讲述了时间的测量、分至点、日月食、 行星的运动和测量仪器等许多问题。
医药
• 在医学方面,《阿闼婆吠 陀》中已记载了77种病症 之名,并开出了对症的药 方,当然,这些记载也夹 杂着巫术谜信。最著名的 医学著作是《舍罗迦本集》 和《妙闻本集》。相传舍 罗迦是迦腻色迦的御医, 2世纪人,他的书被誉为 医学百科全书,探讨了诊 断、疾病预后和疾病分类 问题,并把营养、睡眠与 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 三大要素。书中提到的药 物有500种。
舍罗迦
• 妙闻稍晚于舍罗迦,他的书内容比 较广泛,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 学外,还研究了内科、外科、妇产 科和儿科病症达1120种。尤其是在 外科手术上有相当高的水平,书中 记有120种外科器具,并有拨除白内 瘴、除疝气、治疗膀胱结石、剖腹 产等手术方法,所记药物多达760种。 这两本书今天仍有实用价值。
• ♣一语言和文字 • ♣二文学 • ♣三造型艺术 • ♣四科学知识 • ♣五音乐和舞蹈
语言和文字
• ♠语言 • 古印度民族众多,语言自然不一。自雅利
安人进入印度后,他们的 语言占支配地位。 这种语言属于印度欧罗巴语系。印度最古 的语言是“吠陀梵语”梵语是一种典雅而 复杂的语言,主要用于官方和宗教方面, 民间则使用较简单的方言。早期佛教经典 所用的巴利语就是一种较通俗的方言。
• 罗摩和悉多的故事优美哀 怨。又描写人类与动物的 亲密关系,神猴哈努曼是 一个伟大的英雄,没有他 的帮助,罗摩就不会得胜 利。他们的友好合作也反 映了人类和动物的感情。
它以善与恶两种势力的斗 争为焦点, 善战胜了恶, 英雄战胜了恶魔, 其中魔 法增添了情趣, 有人情味
的聪明动物赋予史诗一种 十分独特的风味。
• 克塔克舞产生于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是北方邦 和拉贾斯坦邦的著名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 蹈之一。
• 克塔克本是一个种姓,专门从事舞蹈,以卖艺 为生,他们所跳的舞叫克塔克舞。克塔克舞原是 一种宫廷艳情舞,在封建帝王时代,专供王公贵 族茶余饭后消遣。现在成为大家皆跳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