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检验特点及过程控制_图文
微生物限度检查PPT课件

31
3、样品检验前的处理
(1) 去掉样品的外包装,注意唯一性标识 要转贴到最小包装上,防止实验时混淆。 (2) 样品进入无菌室前,应用适宜的消毒 液对其外表进行擦拭消毒处理,并经紫外 线照射30分钟后进入操作间。
32
二、 仪器及用具的处置
仪器、用具使用前,应洗涤干净,吸 管、量筒、试管、培养皿等玻璃制品不挂 水滴,无残留抗菌物质,并经无菌化处理。 (1)干热灭菌物品:匀浆杯、剪刀、镊子、 不锈钢药勺、吸管、量筒、试管、培养皿、 研钵等金属、玻璃、陶瓷制品均可在干燥 内箱内干热灭菌。通常加热至160℃恒温2 小时可完全灭菌。
28
第二节 前处置及供试液的制备
一、 检验样品前处置 样品包装的完整性和样品的有效 性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 要求检测样品的最小包装原始、完好, 没有任何破损。有效性要求检测样品 编号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以及样品 内在的微生物能保持其原始数量和原 始种类。
29
1、样品的接收 检查样品的完整性,核对品名、规格、 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加贴样品状态标识(待检、在检、检毕、 留样),并逐一登记。
16
三、微生物检查的内容和检验方法
制定不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须按其 使用要求、制剂类型、原料性质以及生产 条件等综合考虑,对各种繁多的药品,各 国药典均规定了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这些标准的要求基本相同,但不一致。 我 国药典,根据药品使用的要求,可将微生 物限度标准分为两大类:
17
对于规定灭菌的药品,包括注射剂和输液剂, 以及用于体腔、严重烧伤、溃疡、出血及眼科 用药等制剂。必须严格无菌,即在规定检验量 的供检样品中不得检出活微生物。
1、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特殊性
(1) 活体细胞 (2)分布不匀 (3)多数处于受损状态 (4)生境复杂
《药学微生物》3-2-1 制药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软化水是指除去了部分或全部 钙、镁离子的水。
软化水通常用来清洗装液体或 半固体制品的容器和冷却系统装置。
(2)去离子水和蒸馏水
自来水经过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去 除离子后制成的水为去离子水。
蒸馏水是指用蒸馏
洗瓶
方法制备的纯水。
配药、容器和设备的清洗和消毒溶液的 配制都需使用去离子水。
药物的生产需要使用蒸馏水,但需要微生物 含量较低,其制备过程中通常还需对蒸馏水进 行热消毒的处理。通过蒸馏器得到的蒸馏水中 通常不会残留微生物,只有当冷却系统、储水 容器或分装系统出现问题时才会发生污染,蒸 馏水一般是在制得后才被污染的
空气中分离的微生物包括:
产芽孢的细菌:如杆菌属和梭菌属菌种;不产 芽孢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
属和棒状杆菌属的菌种; 霉菌:有青霉属、分支孢子霉菌属、曲霉
属以及毛霉属的菌种; 酵母菌:有红酵母菌属的菌种等。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依赖于微生物在 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灰尘的分布量。 通风、排气系统、热源上的对流和空 间内的活动都能影响气流,使灰尘分 布发生变化,影响微生物的沉降。
一般情况下洁净生产区域内所有的窗 户只能用来采光,不能打开通风,只通过 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空气置换。
(七)设备 1、设备、管道微生物
制药机械设备及管道等不经常清洗 消毒,微生物会滞留和滋生。
生产设备及管道最常用的材 料是不锈钢、玻璃和塑料。 管道系统的设计中,经常会 将连接部分置于一个能让清 洁剂和消毒剂方便清洗和消 毒的位置。
2、清洁、消毒与灭菌等微生物的减少
储藏容器和反应容器可以用自动旋转压 力喷雾器清洁和消毒,喷雾器要放在容器 中能够处理最大面积的位置。 搅拌器、管道的出入口和通风口都要手 工清洁。 清洁剂有酸性、碱性、阴离子、阳离子 和非离子等多种,但所选用的清洁剂必须 适于表面清洁但不产生腐蚀作用,应易于 清除产品、无残留、可溶于水。 有时需要将清洁剂和消毒剂混合使用, 这时两种剂型互溶效果才更好。
药品微生物限度与无菌检查ppt课件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环境保证
对照培养基 培养基保证
无菌性检查 灵敏度检查
SOP操作
有效的方法
方法验证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 检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有效的结果
可靠的结论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 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结果判断
微生物鉴定 指导原则
案例
阳性结果与玻璃安瓿表面采样菌高度相似
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Nation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1111>Microbiological Attributes of Nonsterile Pharmaceutical Product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63>Mycoplasma Tests
支原体检查法
<71>Sterility Tests
无菌检查法
<1035>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Sterilization
安瓿折断后,断 面应平整
Luzhou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玻璃安瓿表面消毒方案比较
• 杀孢子剂(过氧乙酸)喷洒后立即(3min、5min、10min)用 75%乙醇钝化,再用湿棉签擦拭取样
• 酒精灯过火1秒钟(3秒钟、5秒钟、10秒钟)后直接用湿棉签 擦拭取样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无菌检查用隔离器系统验证指导原则 灭菌法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 /(日本药典收载)
L非uzh无ou 菌Ins药ti品tut微es 生for物Fo限od度an检d D测rug指Co导nt原rol则 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来自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过程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以及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以及质量控制摘要:药品的安全性是药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关乎着这我们的生命安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的效果,所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药品的检测,本文就对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及质量控制为题,展开一定的探讨。
药品的微生物检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促进医药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前言近年来,药品微生物的检验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我们在药品微生物的检验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要求,我们发现药品的微生物检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依然存在,有许多误差也是很难避免。
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和误差,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提高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1.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及意义1.1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药品微生物检验主要是对药品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质量监控,其检测范围包括药品的生产环境、培养条件以及抽样检测试验等。
对药品微生物进行质量控制首先要确保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和软件基础,也就是不但要有物质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技术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药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才能够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于做出更加正确的检测结果。
其次,对药品微生物进行抽样检测要注意实验室的环境以及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作为对照的培养基能够提供可靠的保障【1】。
另一方面,药品微生物检测中的生物安全柜的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是代替培养物或菌株这类的感染性材料,从而更有效的保护措施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有毒物质或细菌的感染,而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最后就是实验室检测流程要符合相关规定,进行实验的操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进行相关操作时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1.2药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意义安全性是使用药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是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提以及必要保证,其对于避免将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制剂应用于人体,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药品。
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

04
CATALOGUE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新技术与展 望
新型消毒与灭菌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
利用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 等杀灭微生物,具有广谱杀菌、
环保无害等优点。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与 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破坏其细 胞壁和细胞膜,导致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消毒技术
利用紫外线光子的能量破坏微生物 的DNA结构,使其无法复制繁殖, 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药品生产过程中微 生物控制
目录
•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策略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测与监控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新技术与展
望
01
CATALOGUE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原材料
药品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如活 性成分、辅料等,可能携带微
采用热水、化学清洗剂等对设备与容器进行彻底 消毒,确保无菌。
对设备与容器的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消 毒合格。
人员卫生与防护
制定人员卫生规定,要求员工勤洗手、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对员工进行微生物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微生物控制意识。
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排除潜在的传染病源。
原辅料与包装材料的微生物控制
微生物检测的频次与取样方法
检测频次
根据药品生产工艺、环境条件和微生 物污染风险评估,确定适当的微生物 检测频次,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
取样方法
采用随机、系统或分层取样方法,确 保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药品生 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状况。
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结果分析
对微生物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和趋势,为采取相应 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小容量注射剂药液微生物污染水平测试及工艺时间限度确定_图文_图文

五、污染菌鉴定
鉴定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菌株采集;2 、菌株纯化;3、菌落形态学观察如形状、 大小、色泽;4、细胞形态观察如球状、杆 状、螺旋状、弧状、丝状及其排列方式;5 、革兰染色反应,阳性或阴性;6、氧化与 发酵试验;7、接触酶与氧化酶试验;8、 鞭毛与动力等等。
五、污染菌鉴定
通过上述基础实验结果再结合细菌鉴定检 索表从而确定微生物所属范围,并选择合 适的数值分类鉴别试验条(API试验条)将 微生物鉴定到种。
我们通过检测稀配罐药液在生产过程不同 时段药液的微生物数量,8小时可以作为稀 配液污染控制限度的时间点。
四、试验结果及讨论
样品2:除菌过滤之前的药液,即自微生物 负载滤器过滤后的药液,自灌装开始至灌 装结束,每隔1小时取样检测一次微生物量 ,微生物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
四、试验结果及讨论
四、试验结果及讨论
我们通过检测除菌过滤前的药液在生产过 程不同时段的微生物数量,8小时可以作为 除菌过滤前药液污染控制限度的时间点, 可以将7小时作为预留的安全时间作为内部 控制时限要求。
四、试验结果及讨论
样品3:灌装后的药品,即除菌过滤后的药 液,自灌装开始至灌装结束,每隔1小时取 样检测一次微生物量,微生物量随时间变 化的趋势图如下:
五、污染菌鉴定
3、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 发酵实验。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 用API20NE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 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 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行鉴定。
四、试验结果及讨论
(二)其他检测结果 生产当天的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0
,标准10 cfu/100ml,符合规定。 灌装间生产环境:温度、湿度、尘埃粒子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

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一、概述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药品制剂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检验方法和实际应用。
二、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药品质量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例如,某些细菌和真菌可能会引起药品污染,而病毒则可能引发感染。
因此,进行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十分必要的。
三、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方法1、细菌学检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细菌,检测细菌种类和数量,评估药品制剂的细菌污染程度。
2、真菌学检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真菌,检测真菌种类和数量,评估药品制剂的真菌污染程度。
3、病毒学检验: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蛋白质等成分,鉴定病毒种类和活性,评估药品制剂的病毒感染风险。
4、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了确保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检验。
这些实验室具备特殊设备和条件,可以防止微生物外泄,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
四、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的实际应用1、新药研发: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有助于评估新药的抗菌、抗真菌和抗病毒效果,为新药的研发和优化提供依据。
2、药品质量控制:通过对药品制剂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评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标准。
3、感染预防:通过对药品制剂进行病毒学检验,可以评估药品的抗病毒效果,为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4、公众健康保障:通过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可以保障公众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防止药品污染和病毒感染。
五、结论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药品制剂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未来,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药物制剂研究的深入,药物制剂微生物检验将在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感染预防和公众健康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药敏试验是测定微生物对 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的方法。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致病菌对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
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等。
03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污染 来源与控制
微生物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
生产车间、设备、容器具 等可能成为微生物的来源, 污染药物制剂。
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有直接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等。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是根据微生 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等对 其进行分类和识别的技术。
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有形态 学鉴定、血清学鉴定、基因型 鉴定等。
微生物鉴定对于确定病原微生 物、研究新发传染病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药敏试验
水源传播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如清洗用 水、冷却水等,可能含有微生物, 进而污染药物制剂。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
环境控制
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环境,保 持车间卫生,降低微生物的滋
生。
人员管理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严格遵 守卫生规定,定期检查手部卫 生。
原材料控制
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 不携带微生物,并对辅料等进 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由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组成,根据不同微 生物的需求,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也有所不同。
微生物培养法常用于分离、纯化特定的微生物,以及测定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法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对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计数的方 法。
微生物计数法在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 度检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原材料
药物制剂的原材料,如药 材、辅料等,可能携带微 生物。
生产人员
操作人员的手部、衣物等 可能成为微生物的来源, 污染药物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状葡萄球菌头状亚种(Staphylococcus capitis ssp capitis) 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 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Staphylococcus cohnii ssp cohnii) 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人员
原料
辅料
药品(食品)
药品食品生产过 程中可能污染微 生物的主要环节
环境
设备
实验人员
培养基
药品食品微生物检 查过程中可能污染 微生物的主要环节
待检样品 实验环境
检验结果 实验器材
实验操作——物料进场
消毒液搽拭 物品外表面
外围
洁净传递(风 淋、紫外照射 )
实验操作——人员进场
一更
二更
实验操作——无菌操作技术
(一)、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应坚持“平战结合”,物质准备有备无 患,应随时保证“来之能战” 。
尤其注意常备有效期要求的物品:培养基、 冲洗液、滤器、小型实验器材等。
实验准备——无菌室专用酒精棉球制备 实验准备——场地清洁 实验准备——台面清洁
(二)、样品核对
尽快取得样品,确保样品传递过程中的 完整性、安全性、有效性;
BD鉴定 B.pumilus M.luteus / C.urealyticum K.kristinae C.urealyticum S.caprae S.caprae S.warneri S.epidermidis S.warneri S.warneri S.capitis S.epidermidis
1、长菌与否?
浑不浑浊? 物理变化、化学变
化还是生物变化?
一靠经验 二靠实验 三靠严格程序控制避免干扰
是不是微生物?
(1)、液体培养基浑浊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学变化?
(2)、平板上的菌落 琼脂表面、琼脂中、琼脂和平皿夹层 菌落or药渣?
菌落or药渣?
经60Coγ射线大剂量照射再检验 延长培养时间到7天 重新划线培养 镜检
2、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 1、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 2、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
1、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
图 不同来源的阴沟肠杆菌红外图谱聚类关系
The Infrared Spectrum
Biochemical Structure of Cells
cell wall capsules DNA, RNA
flagellates, pili
ribosome
vacuoles
...
water salts carbohydrates lipids
搽拭
实验菌株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液计数 19 64
回收计数 18 60
回收率 94.7% 93.8%
菌液稀释、分液的误差为:5.5% 表面搽拭操作的回收率大于 99%
(三)、关键设备
• 微生物检查薄膜过滤仪 • 一次性薄膜过滤培养器 应急检验用一次性薄膜过滤培养器
(四)、对照培养基
• 培养基适用性(灵敏度); • 培养基性能稳定性(标准化)。
2、分离鉴定
(1)立即转接2ml该培养物至相同的培养基中 继续培养;
(2)取5支冻存管,每管分装1ml浑浊培养物 ,-80℃保存;
(3)取浑浊培养物在TSA平板/血琼脂上划线 ,分离污染微生物;
(4)如果发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管变浑浊 ,还应增加血平板划线,并在厌氧条件下培养 分离厌氧菌。由平板分离到的菌落应进一步鉴 定,并逐一保藏。
对照培养基
理化评价(可控性)
生物学评价(有效性)
固态培养基
液态培养基
某些CRS原则
回收率比较 生态评价
琼脂加减法
MPN比较 生长曲线比较
二、检验程序
环境保证
培养基保证
无菌性检查 灵敏度检查
SOP操作
有效的方法
方法验证
有效的结果 可靠的结论
结果判断
二、检验程序
接受任务 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 样品核对 实验操作 过程监控 培养观察
环境菌库
洁净环境常见菌(浮游菌):
头状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itis) 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 科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hnii) 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溯源性分析例2
DuPont RiboPrinter基因指纹分析
几点思考
(1)、怎样才算是同一株菌?
需要深入认识微生物本身 微生物变异与保守的相对性; 分析方法的可变性与微生物本身的可变性;
生物学先锋琳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曾表示:“如果将一个特殊的
洁净实验条件的维护、验证
阳性菌实验室达到P2生物安全标准
实验室改造示例:原布局图 拟定布局图 建议布局图1 建议布局图2
实验室系统——中检所微生物实验室
(一)、实验室系统
实验室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1、屏障系统的有效性
压差、风速、微粒、照度 (外包服务合同) 2、清洁、静态与动态监控、熏蒸 3、环境菌库 酒精棉球分离微生物 新洁尔灭分离微生物
相似性分析 同源性分析
脉冲场电泳(PFGE)、傅立叶红外(FTIR )
Sample Preparation
1. Harvesting 2. Suspending
3. Loading
Automated measurement after drying of the samples!
FT-IR Spektrum of microorganisms
308L 308G 309L 309G 304G
滤筒中形态 浑浊,产气
浑浊,剧烈产气
致密片状、絮状物,振摇不散 颗粒状悬浮物,振摇能散 浑浊,产气
浑浊,产气
浑浊,产气
浑浊,产气 浑浊,产气 浑浊 致密片状、絮状物,振摇不散 浑浊 致密片状、絮状物,振摇不散 浑浊
革兰染色 1、G-球杆菌 2、G-短杆菌
2、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 1、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 2、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1、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 2、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 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二)、操作环境
1、隔离器 2、生物安全柜 3、超净工作台
(二)、操作环境
分类 隔离器 生物安全柜
样品安全
?
?
超净工作台
人员安全
环境要求
点评
验证困难,灭菌不彻底:假阳性 灭菌剂残留:假阴性
动态验证困难,不适合多任务的 检验活动
经典、廉价、适合多任务的检验 活动。提高实验室新风供给、加 强实验室监控可以扬长避短
1、G-球杆菌 2、G-短杆菌
G+长链杆菌(液体培养物直接涂片) G+长链杆菌(液体培养物直接涂片) 1、G-球杆菌 2、G-短杆菌
1、G-球杆菌 2、G-短杆菌
1、G-球杆菌 2、G-短杆菌
G-球杆菌
G-球杆菌
G+长链杆菌(液体培养物直接涂片)
G+长链杆菌(液体培养物直接涂片) G-杆菌
BD鉴定
1、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
pneumoniae) 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 (Alcaligenes faecalis)
(Alcaligenes faecalis)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溯源性分析例1——欣弗事件
仔细核对样品及样品资料,高度关注媒 体公布样品(问题样品),同时尽量获 取非问题样品及同类样品,进行比较实 验、比较分析;
样品外观检查、完整性检查。
样品外观检查——欣弗 样品外观检查——刺五加 样品外观检查——双黄连
样品完整性真空检漏
(三)、实验操作
不断完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严格避免 实验室污染。
C.urealyticum
S.warneri S.epidermidis S.haemolyticus
菌株
C1524-F C1524-B C1526-F2
16sRNA鉴定
S. haemolyticus S. haemolyticus S. haemolyticus
可信度
99% 98% 100%
FTIR相似性分析
利巴韦林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
编号 走廊1 走廊2 走廊3 无菌室4 无菌室5 无菌室6 C1524-F C1524-B C1525-B1-1 C1525-B1-2 C1525-B2 C1525-F1 C1525-F2-1 C1525-F2-2
C1526-B1
C1526-B2 C1526-F1 C1526-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