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破窑记》与明传奇《彩楼记》之比较
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改编研究

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改编研究作者:罗冠华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3期【摘要】宋元南戏“明改本”在史传、南戏和杂剧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艺术虚构,产生了“一实九虚”、“虚实参半”和“三实七虚”这三种改编方式。
明代改编者善于从各种“前文本”中吸取素材改写历史剧,增添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和戏曲情境,迎合大众心理和审美趣味,促进了历史剧的传播。
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是连接宋元南戏历史剧和明清传奇历史剧的纽带,其戏曲史价值和意义应重新评价。
【关键词】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改编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04-06宋元南戏是宋元时期源生于南方民间的戏曲。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宫廷搬演南戏《琵琶记》,宋元南戏始进入明初宫廷和上层社会,并逐渐为明代文人接受和认可。
今传世的宋元南戏,皆为经过明人增删改写后的明代刊刻本,本文称为宋元南戏“明改本”。
这些剧本有两种,一种是明初剧作家根据宋元南戏旧本而改编,一种是明中后期剧作家根据宋元南戏旧本和明初改本而改编。
宋元南戏“明改本”是连接宋元南戏与明传奇的纽带。
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虽然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但明人在改编过程中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艺术虚构。
前辈学人在研究宋元南戏“明改本”时,对艺术虚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留下了研究空间。
有的前辈学者曾指出古代小说中史实和虚构的关系,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演义》的艺术手法是“三虚七实”,《水浒传》为“七虚三实”。
郭英德指出“明改本”《东窗记》、《金印记》、《白袍记》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虽然有史实依据,然多采纳民间传说并且进行虚构,因为这些剧本出自下层文人或艺人之手,深受民间叙事传统的影响。
[1]俞为民指出明代早期接近南戏原貌的改本“即使是描写历史人物的剧作,也多不是按照史书的记载来设置剧情,而是以民间传说为依据,故在情节上多与史实不符。
”[2]朱恒夫指出《精忠记》等明人改本既取材于民间传说又背离了艺术真实。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文/陆精康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有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戏曲文学的个性。
明代吕天成《曲品》卷上论其区别云:ァ〗鹪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唯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ヂ捞斐纱酉非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三个方面昭示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可谓慧眼独具。
-ピ代杂剧全用北曲曲调,故又称北曲杂剧。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唱词的安排,一折只用一种音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调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到“煞尾”等十支曲子组成,押先天韵,一韵到底。
-ピ杂剧的剧本形式,通常为一本四折。
有时可加一至二个楔子,或放在第一折之前,用以交待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或放在折与折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结构,好处是比较严谨和完整,但要在固定的四折戏中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免限制了剧情的充分展开。
楔子和折构成本,但一本并不专指一部作品。
有的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合五本为一剧。
-ピ代杂剧剧本分为“旦本”和“末本”,这是由每本只能有一个角色主唱决定的,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
如关汉卿《窦娥冤》是旦本,四折唱词由正旦窦娥一人主唱;马致远《汉宫秋》是末本,四折唱词由正末汉元帝一人主唱。
元杂剧的对话或独白称作“宾白”。
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以其明白易晓也。
”人物的表情动作称作“科”或“介”。
唱词、宾白、科介三者交相配合以刻画人物,表现剧情。
-ッ髑宕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较之杂剧,在上列三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
情湘韵话改编——论湘昆《彩楼记》的艺术审美特征

〔关键词〕湘昆 ;《彩楼记》;艺术审美特征
一、湘昆版《彩楼记》剧目特色
从剧本内容来看,湘昆新编《彩楼记》是根据从王实甫的元杂剧《破窑记》、无名氏的明传奇《彩楼记》 剧本进行的整理新编,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湘昆新编传统的历史剧目。
《破窑记》与《彩楼记》敷演北宋名相吕蒙正事,同为历史题材。《宋史》卷二百六十五之列传二十四载“吕 蒙正字圣功,河南人”,“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随同相位,普甚推许之”。①这位名相为 官前穷困潦倒,早年他的父亲因与母亲刘氏不和,遂将母子一并逐出。焦循《剧说》云蒙正被逐后,“羁 流于外,衣食殆不给,龙门寺利涉院僧识其为贵人,延至寺中,为凿山岩为龛,居之。文穆处其间九年, 出而廷试第一,七年为参知政事”②。吕蒙正历史记载中确有此人,都是通过自己十年寒窗苦读,高中状 元,由贫转富的奋斗过程,是剧作家创作题材之本,只是题材演变成了彩楼结缘,却因身份悬殊被逐落窑、 蒙正高中为官后夫妻团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
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
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
4.《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1)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元杂剧与明传奇的艺术风格对比

元杂剧与明传奇的艺术风格对比引言元杂剧和明传奇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两个重要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元杂剧和明传奇在表演形式、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音乐舞蹈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异同点。
表演形式元杂剧采用大规模开放式的舞台,注重视觉效果和场面表现,以较为激烈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来展示角色之间的冲突与爆发。
而明传奇则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侧重于角色之间的对白交流,使观众更能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人物塑造元杂剧在人物塑造上通常使用扁平化手法,将角色刻画为具有鲜明特点和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种手法可以迅速让观众了解角色身份,并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
而明传奇则善于刻画复杂性格和多维度人物关系,通过对话和行为展示人物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故事情节元杂剧的故事情节通常较为简单直白,以英雄豪杰、爱情冲突、战争等题材为主。
其剧情紧凑,节奏明快,注重场面冲击力。
而明传奇则更注重故事的细腻和曲折发展,常常涉及宫廷政治、深层家庭纠葛等复杂矛盾,给观众带来更多思考与情感共鸣。
音乐舞蹈元杂剧强调音乐舞蹈的辅助作用,通常配有华丽而激烈的舞蹈动作和歌曲演唱。
音乐旋律富有激情和张力,以提升整个戏剧效果。
相比之下,明传奇更加注重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在关键时刻运用音符与旋律来刻画人物内心状态或展现故事发展变化。
总结从表演形式到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音乐舞蹈等方面来看,元杂剧和明传奇的艺术风格有较大不同。
元杂剧注重视觉效果和戏剧冲击,人物形象简练、故事情节直接;明传奇则更加注重角色内心世界和复杂关系描绘,音乐舞蹈与故事相辅相成。
两者各自在不同时期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戏剧演艺的宝贵遗产。
参考资料: 1. 杨富荣.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M].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 2. 雷忠伟. 元曲基本排比原理之解析[J]. 检讨学刊, 2019(01):43-44.。
人生自是有情痴——潮剧《彩楼记》与电影《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情感世界与社会文化差异比较

人生自是有情痴——潮剧《彩楼记》与电影《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情感世界与社会文化差异比较许立娇【摘要】Taking the sentimental world of the two heroines as a penetrating point, the article tries to elaborat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which are fully exemplified in the Teo-chew Opera named Cailouji and the film named Wuthering Heights.%该文试图以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为切人点,对潮剧《彩楼记》和电影《呼啸山庄》进行比较,并阐述这两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潮剧《彩楼记》;电影《呼啸山庄》;情感世界;社会文化差异【作者】许立娇【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潮剧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潮汕地方方言、古今人文意识等文化形态。
《彩楼记》由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破窑记》改编而成,全国有多个剧种演绎过这一出家喻户晓的古装戏,而潮剧的《彩楼记》以1988年澄海潮剧团的演出尤为经典。
此剧讲的是宋代丞相刘懋为爱女高搭彩楼自选佳婿,其女刘月娥不慕富贵只重才华,把定情信物——丝鞭掷与穷秀才吕蒙正。
刘懋看到吕蒙正是一个穷酸寒士,门户不当对,想用金帛赎回丝鞭,月娥不从,刘懋大怒之下将女儿逐出相府,月娥毅然与蒙正同回寒窑,之后两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蒙正矢志攻读,翌年赴试春闱,得中榜首,刘懋厚颜登门来与月娥及蒙正相认,虽然受到一番嘲讽,最后终于尽弃前嫌,一家欢庆团圆。
南戏《破窑记》版本考述

南戏《破窑记》版本考述俞为民【摘要】现存的明刊(钞)本《破窑记》皆对元本在曲调与曲文以及故事情节上作了改动,而各刊本之间也有差异,其中富春堂本产生的年代较李评本早,与元本相同或相近的曲调与曲文,较李评本多。
李评本增加了“夫人看女”“吕蒙正数罗汉”“刘千金辞窑”等情节。
钞本《彩楼记》(简称钞本),是早期南戏《破窑记》的改编本,对原作作了较大的压缩,并增强了舞台效果。
%The extant Mingprint editions (or manuscript-copies) ofThe Dilapidated Kiln(Poyao ji 《破·记》)made adjustments to the Yuan script in terms of melody, lyrics and plot element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rint editions. The Fuchuntang edition is earlier than the Li Ping edition, having more same or similar melodies and lyrics as the Yuan text than the Li Ping edition. The Li Ping edition adds“The Wife Looks for Her Daughter” “Lü Mengzheng Counts the Arhats” “Young Lady Liu Bids Farewell to the Kiln.” The manuscript-copyThe Painted Building(Cailou ji《彩楼记》) is an adaptation of the early southern dramaThe Dilapidated Kiln, having madea rather substantial compression of the material, and having added theatrical effects.【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2页(P12-23)【关键词】南戏《破窑记》;富春堂本;李评本;钞本《彩楼记》【作者】俞为民【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3《破窑记》与其他早期南戏一样,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版本,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曲文都出现了变异。
古代文学元曲和明传奇的特点

古代文学元曲和明传奇的特点古代文学元曲和明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代文学元曲和明传奇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一、古代文学元曲的特点古代文学元曲是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的一大成就,主要出现在元代,代表作品有《西华山》、《牡丹亭》等。
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音乐、舞蹈和戏剧:元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将音乐、舞蹈和戏剧融为一体。
其中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丰富多样,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
2. 编曲精炼,旋律婉转:元曲的音乐旋律温婉动人,既表现了故事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激情,又展示了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
编曲精炼,旋律优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3. 表演形式多样:元曲有多种表演形式,如南曲、北曲、琴曲等,每种形式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南曲婉转柔情,北曲豪放激昂,琴曲雅致清新,使得观众可以欣赏到多样化的戏曲风格。
4. 剧情复杂且富有哲理:元曲的剧情多变复杂,常以爱情、家庭、友情等为主题,通过人物的对白、行动和心理活动展示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元曲中也融入了许多哲理思考,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获得了艺术与智慧的双重享受。
二、明传奇的特点明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出现于明代,代表作品包括《汉宫秋》、《赵氏孤儿》等。
它与元曲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 叙事线索清晰:传奇戏剧的叙事结构相对简单明了,主要围绕主线故事展开,剧情紧凑,容易理解。
这使得观众可以迅速进入情节,与戏剧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2. 塑造人物鲜明:传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刻画主要角色的个性,使其形象鲜明、活泼。
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演,传奇戏剧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每个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明传奇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对白唱词,也有舞蹈和音乐。
各种表演形式相互配合,使得戏曲艺术更加立体和生动,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 杂剧与 明传 奇 , 我 国古 代 戏 曲发 展 史 上 窑中羞辱 吕蒙正 , 是 却又 暗中资助蒙正 、 准二人 寇 的两大 高峰 , 在戏 曲史 和 文 学史 上 均 占有重 要 的 上京 应 考 。十 年 后 , 吕蒙 正 中状 元 回 家 乡 任 县 地 位 , 后 世 戏 剧 文 学 的 发 展 产 生 了 重 大 的 影 令 , 试探 月娥 , 让媒 婆谎 称 自 己已死 , 月 娥 对 为 先 劝 响 。本 文拟 选 取 王 实甫 杂 剧 《 窑 记 》 明代 无 另嫁 , 破 与 被严 辞拒 绝 ; 又假 装 不 曾 得 官 , 后 月娥 也 无
富, 与戏 剧 中 的 穷 秀 才 吕蒙 正 相 像 , 戏 剧 题 材 记》 内容 , 是 的 只是剧 中之人物、 情节 、 地点等发生
了变化。《 破窑记》 中的书生寇准, 彩楼记》 在《 中
换 成 了陈君 瑞 , 员 外 则 换 为 宰 相 刘 懋 , 月 娥 刘 刘
删 《 破窑记》 杂剧剧情 : 阳富豪刘员外仲实 , 换成 了刘 干 金 , 去 了 媒 婆 这 一 人 物 和 相 关 内 洛 增 院子 、 婆 、 兰寺 的 二 丑 和 王 木 为其女月娥结彩楼招婿 , 抛绣球选 中穷秀才 吕蒙 容 , 加 了王 夫 人 、
正 。刘员外食言 , 月娥却情愿跟 随蒙正 , 被父亲 尚 、 官 、 举 子 、 、 坛 赵 元 帅 、 地 、 神 太 试 丑 虎 神 土 山
赶 出家 门 。蒙 正 夫 妻 只好 至 破 窑 居 住 。刘 员 外 白金星 、 丑梅香等人物 。从剧情上看 , 破窑记》 《 为激励 蒙 正 上进 , 白马 寺 长 老 斋 后 鸣 钟 , 到 请 并
张 绍 冬
( 太原市通达运输代 理总公 司 办公 室 , 山西 摘 太原 0 0 2 ) 30 4
要 : 杂剧与 明传奇 , 元 是我 国古代戏 曲发展 史上的 两大高峰 , 在戏 曲史和 文 学史上均 占有重要 的 地
位, 对后世 戏剧 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 大的影响 。王 实甫 的《 窑记 》 破 杂剧 和 明代 无名 氏《 彩楼记 》 奇是元 杂 传
雪、 祭灶 、 逻斋、 泼粥 、 应试 、 虎撞窑 门、 虎等情 伏 节, 内容大幅增加 , 增强了戏剧情节的曲折性。
龙 门寺利 涉 院僧 识 其 为 贵 人 , 至 寺 中 , 凿 山 设计了“ 延 为 虎撞窑 门、 神坛伏虎” 的情节 , 最终 以吕 岩 为龛 , 居之 。文 穆处 其 间 九 年 , 而廷 试 第 一 , 出 七 年 为 参 知 政 事 ” 。历 史 上 的 吕 蒙 正 先 贫 后 所本 , 只是题 材 演 变 成 了夫 妻 被 逐 、 正 为 官 后 蒙 夫妻 团圆 。 氏高 中状元 大 团 圆结 束全 篇 。 《 彩楼 记 》的 故 事 情 节 基 本 上 继 承 了 《 窑 破
剧和 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 同题 材戏曲作 品 , 这两部剧作从 内容到 艺术表现 形式都发 生 了一 些变化 , 其原 因
与剧 作 家所 处 的 文 化 历 史背 景 密 切相 关 。
关键词 : 元杂剧 ; 明传奇 ;破 窑记》;彩楼记》 《 《
中图 分 类 号 : 3 I7 2 文献标识码 : A
2 2 年 3 月 01
太 原 大 学 学 报
J u a fT iu n Un v ri o r lo ay a i est n y
第 1 3卷 第 1期 总 第 4 9期
文章编 号 :6 1— 97 2 1 ) 1— 02—0 17 57 (0 2 0 04 5
元 杂剧 《 窑 记》 明传 奇 《 破 与 彩楼 记》 比较 之
名氏的《 彩楼记》 传奇两部 同题材的剧作做简单 嫌弃 之意 , 蒙正 才 讲 出 实情 , 夫妻 团 圆。最 后 , 蒙 比较 , 分析《 剧从 内容到表现形式与前代戏 曲 彩》 正夫 妇到 白马 寺 进 香 , 员 外 认 婿 , 巧 寇 准 做 刘 恰
相 比发 生 哪些变 化 , 拟 从 文 化历 史 背 景 探讨 产 官 因采访 贤 士也至 此 , 并 真相 大 白 , 女 和好 , 人 父 众
生这些 变化 的原 因 。
一
团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剧 情 比较
《 楼记 》 彩 传奇 剧情 : 相刘 懋 结 彩楼 为 女 刘 宰
《 破窑记》 彩楼记》 与《 敷演北宋名 相 吕蒙正 千 金招婿 , 千金 留心 穷 秀 才 吕蒙 正 , 懋 不 纳 刘 刘
事, 同为历 史题材 。《 史》 二百 六 十五 之 列传 蒙 正 , 千金 毅然 随 蒙 正移 居 破 窑 。剧 作 围绕 刘 宋 卷 刘 二 十四载 “ 吕蒙正 字圣 功 , 南人 ” “ 河 , 赵普 开 国元 千 金与 吕蒙 正这 两个 贫 富 悬殊 的人 物 的 结合 , 展
老 , 正后 进 , 官一 纪 , 同相位 , 甚 推许 开 戏剧 冲突 , 千 金 下 嫁 破 窑 , 吕蒙 正 先 后 经 蒙 历 遂 普 刘 与 之 ” _ 这位 名相为 官前 穷 困潦 倒 , 年他 的父 亲 历 了投 店失 盗 和窑 中生 活 困 苦 的煎 熬 , 正 更 是 。l 早 蒙 因与母 亲 刘 氏 不 和 , 将 母 子 一 并 逐 出 。焦 循 十扣朱 门九 不 开 , 尽 冷 淡 和歧 视 , 至 连 木 兰 遂 受 甚 《 剧说》 云蒙正被逐后 , 羁流于外 , “ 衣食 殆不给, 寺 僧人 也对 其进 行 嘲 弄 。剧 作 于 蒙正 应 试 后 , 还
的内容较为简单 , 彩楼记》 而《 不仅在原有情节基
收稿 日期 :020 -0 2 1-21
作者简介 : 张绍冬( 92 , 山西太原人 , 17 一) 男, 太原市通达运输代理 总公 司办公 室副主任 , 文学硕 士。
・
4 ・ 2
础上 增加 了一 些 细 节 , 而且 增 加 了投 店 失 盗 、 赏 彩球 已发覆 水 难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