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读者_高三作文

合集下载

【作家与读者(2020浙江卷)】读者与作家600

【作家与读者(2020浙江卷)】读者与作家600

【作家与读者(2020浙江卷)】读者与作家6002019年高考浙江卷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家与读者晨林假如我是创造生活的作家,心里面既要装着读者,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作品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多倾听读者的呼声,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再一个方面,作为一个作家,必须在作品中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打动读者,传递正能量,使自己的创作之路越走越远。

有人会问:作家心里既要装着读者,又要不为读者所左右,二者岂不是矛盾了吗?其实呀,它们并不矛盾。

我们知道,作家的创作源泉是什么?——生活。

如果作家离开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她)能写出好作品来吗?例如,回族女作家霍达创作的《穆斯林的葬礼》,通过她细致入微的描写,把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性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让这部作品既适合回族阅读,也适合其他民族阅读。

由这部优秀的长篇小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好的文学作品既不是作家臆造出来的,也不是片面迎合读者而产生的。

它源自于两个方面的“最佳结合”:一是作家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就拿《穆斯林的葬礼》来说,如果霍达缺乏对伊斯兰民族生活习性的了解,她能写出长达52万字的长篇小说吗?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知道,作品中很多细节都反映了作家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因此能让读者在阅读情感上与作家产生共鸣,真正达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好作品的第二个“最佳结合”是作家与读者的完美结合。

文学作品是写给读者看的。

如果作家忽视了自己的读者,那么他(她)创造的作品又有什么交流价值呢?比如,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喜欢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作文《倾听读者,坚守自我》!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作文《倾听读者,坚守自我》!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试卷作文范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1】《倾听读者,坚守自我》作为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这部“作品”,究竟该如何对待“读者”?是全然倾听读者的呼声,还是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在我看来,两者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应当兼而有之,既要倾听读者,又要坚守自我。

倾听读者,是一种对他人意见的尊重和参考。

生活中,我们的“读者”可能是家人、朋友、同事,他们以不同的视角观察着我们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建议。

就像一位作家,若能倾听读者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便能创作出更受欢迎、更有价值的作品。

同样,在生活中,当我们面临选择时,倾听他人的意见,可以让我们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避免盲目和狭隘。

比如在职业规划上,父母以他们的人生经验给予指导,朋友从同龄人的角度提出看法,这些声音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然而,仅仅倾听读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坚守自我。

如果一位作家一味迎合读者的口味,失去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作理念,那么他的作品很可能会变得平庸、随波逐流。

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总是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方向,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失去个性和灵魂。

例如,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可能会有人质疑、嘲笑,但只要我们内心坚定,相信自己的选择,就能够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价值。

坚守自我,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强大的内心。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同时,要有勇气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干扰,不轻易被他人的看法所动摇。

范文【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家与读者VS自己与生活

范文【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家与读者VS自己与生活

范文【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家与读者VS自己与生活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我的生活我做主有一种看法说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我们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我们有如何对待我们的读者呢?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坐骑犹如奴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而骑师却能驾驭自己的生命,主宰自己的生活。

因此,想要成为生命的骑师,就要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就是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

法国作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思想,也会思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思想会越来越成熟,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思想,甚至会左右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不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沦为坐骑,因此,为了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明确的判断力,不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

生活没有彩排,每场都是现场直播。

生命如此短暂而珍贵,因此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才不会让生命留下遗憾,诗人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行走,内心却毫无目的,凭借着无外乎是对远方的执着,内心的茫然折磨着他们,让他们痛苦不堪。

有的人就这样碌碌的过了一生,回过头来,才发现什么也没留下,徒留一声叹息与满心的遗憾。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不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理想,才不会成为生命的奴隶,才不会留下遗憾。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作家与读者 导写(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作家与读者 导写(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作家与读者导写(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这个题目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关于写作的,作为作家,是应该“多倾听读者的呼声”还是“不为读者所左右”?如果就这个层面作文,作者要谈的应该是对作家与读者关系的看法。

第二个层面是关于生活的,要求考生对坚持自我还是倾听他人意见表达看法。

前者属于文艺学层面,后者属于生活层面,题目的重心在后者。

总体上,后者比前者易写,题目提示我们把重心放在第二个层面,这可以理解为命题者有意降低难度。

无论是作家与读者的关系还是坚持自我与倾听他人的关系,都不宜过于强调一面,这给辩证思考留下了较大空间。

题目既然给了两个层面,具体写作时我们最好两个层面兼顾。

如果只取第二个层面来写,题目就没有必要给出第一个层面了。

第一个层面为“表”,第二个层面“里”,由“表”及“里”,这最为理想。

有人以为题目中“创造生活”是关键词眼,写作时可以抓住这个做文章。

的确,“创造生活”在这个题目中有些抢眼,但从题目整体着眼,命题人应该并没有刻意表达要去“创造生活”的意思。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创造性,但这并不是题目重心所在。

题意的理解自然会影响高考作文的得分。

在改卷现场,老师们可以看出以第二个层面为重心兼及第一个层面的写作为最佳,单纯写第二个层面的次之,着重以第一个层面来写的,又次之。

可见,在高考作文中,充分遵从题目来写是很重要的。

学生作文倾听良言,坚守本心周凡溢一个好的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往往饱受争议。

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兼顾所有读者的想法会使作品失去原本独有的闪光点,而一意孤行又容易错失提升再创作作品的机会。

高三作文优秀高三议论文800字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对待读者

高三作文优秀高三议论文800字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对待读者

高三作文优秀高三议论文800字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对待读者高三议论文: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对待读者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不仅仅是以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与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只有将读者置于写作的核心位置,并尊重和关注读者的需求,才能够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

那么,假如我是作家,我会如何对待读者呢?首先,作为一位作家,我会深刻理解读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经历和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对待读者时需要多角度思考。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对社会的观察,我将努力了解更多读者的需求,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

以此为基础,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塑造情感共鸣,寻找共鸣点,带给读者更多温暖与思考。

其次,我会注重文章的观赏性和可读性。

作家不仅仅是言灵的创作者,更是艺术的传播者。

我将注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同时,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和生动的描写,营造出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并且注重情节、冲突与发展的张力,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愉悦感。

第三,在对待读者时,我将坚持真实和诚信的原则。

作为一位作家,我将尽量避免给读者带来不真实或不可信的信息。

我将以真实的态度面对读者,将自己的思考、感受和见解真实地传递给读者,不隐瞒也不夸大。

通过对生活的勾勒和描绘,我将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现实和鲜活的人性,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并引发思考和讨论。

此外,我会尊重读者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

作为作家,我不应该过分干涉读者的思维,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

我会在作品中设置一些合适的悬念和难题,引导读者自主观察、思考和发现。

我相信,读者的主动参与,能够让他们对作品产生更深的体验和感悟,甚至超越作品本身的层面。

最后,我会秉持一颗感恩之心,对待读者怀有真诚的感谢。

没有读者的支持与关注,作家的文字将只是空谈。

因此,无论是通过社交媒体、邮件还是线下活动,我都会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与他们建立起真挚的互动和沟通。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空间作文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空间作文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空间作文您说这读者和作者之间,那可存在着一片神秘又有趣的空间呐!
就好像作者是个大厨,在厨房里精心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也就是那些
精彩的文字作品。

而读者呢,就是坐在餐桌前等待品尝的食客。

这中间的距离,可不是简单的纸张或者屏幕的厚度,而是充满了想象、期待和交流的广阔天地。

有时候,作者满心欢喜地端出自己的“拿手好菜”,想着能让读者们大饱
口福、赞不绝口。

可读者的口味各不相同,有的觉得太辣,有的觉得太甜,还
有的可能会抱怨“这道菜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

这时候,那片空间里就充满
了疑惑和小小的失落。

但也有反过来的时候。

读者满心期待地翻开一本书,走进一个故事,结果
发现作者给出的惊喜远超想象,就像原本只想吃个面包,却得到了一个豪华的
蛋糕套餐!那种喜悦和满足,瞬间就填满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空间,让两者的
心一下子贴得紧紧的。

这空间里啊,还藏着读者的猜测和作者的小心思。

读者会一边读一边琢磨:“这作者接下来会怎么写?”作者呢,则在文字背后偷笑:“嘿你们可猜不到
我真正的想法!”就像在玩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这片空间,充满了未知、惊喜、误解和共鸣。

它像是一
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两个看似遥远却又紧密相连的世界。

让我们在这奇妙的
空间里,不断地探索、交流,享受文字带来的无尽乐趣!。

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产生心灵共鸣作文

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产生心灵共鸣作文

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产生心灵共鸣作文来到熙熙攘攘得售书中心,鲁迅先生还没到。

今天下午得签名售书活动看来时在这里举行了,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始售书活动。

慕名而来得学生和学者已经站满了整个大厅,每个人逗拿着一本《阿Q正传》,表情逗有些着急。

有的两三个人聚在一起激动的讨论着,有的在一边默默的看书,还有的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翻着书,看来是刚下班。

我急急忙忙在助手的陪同下穿过大厅来到鲁迅先生的书房,鲁迅先生也是刚用过午餐,开门进屋,鲁迅先生笑着让座,一阵问候后,我们进入了主题。

“鲁迅先生,《阿Q》自问世以来一直很畅销,您开这次售书活动是为了单纯提高它的知名度,还是另有用心呢?”“其实主要还是另有原因。

”他叹了口气接着说,“读《阿Q》的人的确很多,但有多少了解书中所包含的悲愤与无奈呢?我曾在《呐喊》自序中说过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您在写《呐喊》、《狂人日记》、《彷徨》以及现在的《阿Q》过程中,您是怎样取材的呢?”“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辛的人们中。

”“目的呢?有很多人也层分析过,只是想听听您的说法。

”“目的也很明确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救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您在《阿Q》中塑造人物阿Q时,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物,还是是一个大众化的吧!但不是说在我身边没有“阿Q”的存在。

”“在您以前的作品和现在这个《阿Q》中,你曾经多次提到看客,我想知道您对‘看客’是怎么理解的。

”“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看过那次杀中国人的电影后,当时感触特别深,就弃医从文了,认为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的国民,不改变他们的精神,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看客也不过是麻木国民的一个代名词而已”。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这次对话我感悟很深,是啊,不改变人们的精神,只能做毫无意义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高分作文范文-我读他的作品仅仅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

高分作文范文-我读他的作品仅仅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

虽九死其犹未悔。

——题记
坚持内心的操守,是苏武的留胡书不辱;是文天祥的誓死不降元;是屈原宁投汨罗江也不愿遭到排挤……
一腔热血,一把铮骨,一片豪情,引过一阵雁无痕。

独留我一人细细地品味着他们心中的操守,那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渴望,也是一中追求……
那种渴望是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领兵抗敌,欲挽狂澜于既倒,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却依然有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慷慨激昂。

他的事迹流传千古,万世流芳。

人们所敬畏的不仅仅只是拒降元这件事,而是他临危不惧精忠报国的气魄,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气魄。

那种坚持是普鲁士入侵丹麦时,安徒生毅然决然地与老友断交时的割舍。

那是一种爱国的情慨,也是一种坚持的情慨。

那种追求是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浴火重生,那是一种笑看人生到最后不放手的追求,我读他的作品仅仅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本以为双腿瘫痪后的他写出的文章是笼罩着死亡气息的,但那个地坛,那个秋天却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记忆。

双腿瘫痪过后的他曾一度的拥有轻生的念头,最后却写下了如此使人留恋的文章,是他心中坚持的那个念头在作祟。

那个念头是热烈的,也是沉稳的;是迷茫的,也是清醒的;是遥不可及的,也是近在咫尺的。

“虽九死其犹未悔。

”内心的操守,坚持了,就不会后悔,追逐过了,就不会迷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与读者
写诗的人越来越多
读诗的人越来越少
卖书的人羞涩的不敢卖笑
呆看着自己的一本本
取得国家大奖的,诗集
遗落在书店的角落里,抽泣
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是悲剧,还是喜剧
是怪罪作者,还是抱怨读者
用诗来证明
心中的痛,谁懂
诗人们啊,请你们先做一回读者
读者们啊,请你们也做一回诗人
没有什么行与不行
做做看,作作看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原来,在你们的面前
只隔着一层窗户纸
这边是诗人,那边是读者
只要轻轻地嘘一口气
便山门洞开,赏心悦目
读者也是诗人
诗人也是读者
都有一颗悦动的心
诗人的神秘,原来是简略
诗人的伟大,原来是平庸
诗人创作了诗,读者创造了诗人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