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 A∩?=?;A∩A =A ;A∩B =B∩A ;A∩B =A ?A ?B. 补集的性质: A ∪(?U A)=U ;A∩(?U A)=?;?U (?U A)=A.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 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 ?B ,则需考虑A =?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 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B ) A .M ={(3,2)},N ={(2,3)} B .M ={2,3},N ={3,2}

C .M ={(x ,y)|x +y =1},N ={y|x +y =1}

D .M ={2,3},N ={(2,3)} 例如:

(2)设a ,b ∈R ,集合{1,a +b ,a}=?

??

?

??0,b a ,b ,则b -a =___2_.

思维启迪: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考虑集合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解析 (1)选项A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 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有两个元素,而集合N 只含有一个元素,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 (2)因为{1,a +b ,a}=?

??

?

??0,b a ,b ,a≠0,

所以a +b =0,得b

a =-1,

所以a =-1,b =1.所以b -a =2.

探究提高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把握元素的特征,分清点集、数集;(2)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防止所得结果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若集合A ={x|ax 2-3x +2=0}的子集只有两个,则实数a = 0或9

8

_.

解析 ∵集合A 的子集只有两个,∴A 中只有一个元素. 当a =0时,x =2

3

符合要求.

当a≠0时,Δ=(-3)2-4a×2=0,∴a =98.故a =0或9

8.

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 已知集合A ={x|-2≤x≤7},B ={x|m +1

则????

?

m +1≥-22m -1≤7m +1<2m -1

,解得2

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m≤4.

变式:(1)集合A 与B 中的等号问题,(四种情况:两开两闭,一开一闭) (2)集合A 与B 的关系。例如:,,A B A B A B ??=??≠?等

探究提高 (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以作为解题的依据和突破口;(2)对于数集关系问题,往往利用数轴进行分析;(3)对含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求解,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已知集合A ={x|log 2x≤2},B =(-∞,a),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c ,+∞),其中c

=_4___.

解析 由log 2x≤2,得0

即A ={x|0

由于A ?B ,如图所示,则a>4,即c =4. 变式:集合A 与B 的关系。 题型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3 设U =R ,集合A ={x|x 2+3x +2=0},B ={x|x 2+(m +1)x +m =0}.若(?U A)∩B =?,则m 的值是_1或2__.

思维启迪:本题中的集合A ,B 均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其中集合B 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不确定的参数m ,需要对这个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同时需要根据(?U A)∩B =?对集合A ,B 的关系进行转化. 解析 A ={-2,-1},由(?U A)∩B =?,得B ?A ,

∵方程x 2+(m +1)x +m =0的判别式Δ=(m +1)2-4m =(m -1)2≥0,∴B≠?.

∴B ={-1}或B ={-2}或B ={-1,-2}. ①若B ={-1},则m =1;

②若B ={-2},则应有-(m +1)=(-2)+(-2)=-4,且m =(-2)·(-2)=4,这两式不能同时成立, ∴B≠{-2};

③若B ={-1,-2},则应有-(m +1)=(-1)+(-2)=-3,且m =(-1)·(-2)=2,由这两式得m =2. 经检验知m =1和m =2符合条件. ∴m =1或2.

探究提高 本题的主要难点有两个:一是集合A ,B 之间关系的确定;二是对集合B 中方程的分类求解.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和集合的包含关系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通过Venn 图进行直观的分析不难找出来,如A ∪B =A ?B ?A ,(?U A)∩B =??B ?A 等,在解题中碰到这种情况时要善于转化,这是破解这类难点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设全集是实数集R ,A ={x|2x 2-7x +3≤0},B ={x|x 2+a<0}.

(1)当a =-4时,求A∩B 和A ∪B ; (2)若(?R A)∩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A ={x|1

2≤x≤3},

当a =-4时,B ={x|-2

∴A∩B ={x|1

2≤x<2},A ∪B ={x|-2

(2)?R A ={x|x<1

2

或x>3},

当(?R A)∩B =B 时,B ??R A ,即A∩B =?. ①当B =?,即a≥0时,满足B ??R A ;

②当B≠?,即a<0时,B ={x|--a

4≤a<0.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1

4.

题型四 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

例4 设符号@是数集A 中的一种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 ,y ∈A ,都有x@y =xy ∈A ,则称运算@对集合A 是封闭的.设A ={x|x =m +2n ,m 、n ∈Z },判断A 对通常的实数的乘法运算是否封闭? 解 设x =m 1+2n 1,y =m 2+2n 2,那么xy =(m 1+2n 1)×(m 2+2n 2)=(m 1n 2+m 2n 1)2+m 1m 2+2n 1n 2. 令m =m 1m 2+2n 1n 2,n =m 1n 2+m 2n 1,则xy =m +2n , 由于m 1,n 1,m 2,n 2∈R ,所以m ,n ∈R . 故A 对通常的实数的乘法运算是封闭的.

探究提高 本题旨在考查我们接受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进行全面分析,灵活处理.

已知集合S ={0,1,2,3,4,5},A 是S 的一个子集,当x ∈A 时,若有x -1?A ,且x +1?A ,则

称x 为A 的一个“孤立元素”,那么S 中无“孤立元素”的4个元素的子集共有___6_____个.

解析 由成对的相邻元素组成的四元子集都没有“孤立元素”,如{0,1,2,3},{0,1,3,4},{0,1,4,5},{1,2,3,4},{1,2,4,5},{2,3,4,5},这样的集合共有6个.

集合中元素特征认识不明致误

典例:(5分)(2012·课标全国)已知集合A ={1,2,3,4,5},B ={(x ,y)|x ∈A ,y ∈A ,x -y ∈A},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D )

A .3

B .6

C .8

D .10

易错分析 本题属于创新型的概念理解题,准确地理解集合B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该题解题过程易出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以为集合B 中的元素(x ,y)不是有序数对,而是无序的两个数值;二是对于集合B 的元素的性质中的“x ∈A ,y ∈A ,x -y ∈A”,只关注“x ∈A ,y ∈A”,而忽视“x -y ∈A”的限制条件导致错解. 解析 ∵B ={(x ,y)|x ∈A ,y ∈A ,x -y ∈A},A ={1,2,3,4,5}, ∴x =2,y =1;x =3,y =1,2;x =4,y =1,2,3;x =5,y =1,2,3,4.

∴B ={(2,1),(3,1),(3,2),(4,1),(4,2),(4,3),(5,1),(5,2),(5,3),(5,4)}, ∴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10. 答案 D

温馨提醒 判断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字母符号,区分x 、y 、(x ,y);二是准确把握元素所具有的性质特征,如集合{x|y =f(x)}表示函数y =f(x)的定义域,{y|y =f(x)}表示函数y =f(x)的值域,{(x ,y)|y =f(x)}表示函数y =f(x)图象上的点.

遗忘空集致误

典例:(4分)若集合P ={x|x 2+x -6=0},S ={x|ax +1=0},且S ?P ,则由a 的可取值组成的集合为 ?

??

???0,13,-12

易错分析 从集合的关系看,S ?P ,则S =?或S≠?,易遗忘S =?的情况. 解析 (1)P ={-3,2}.

①当a =0时,S =?,满足S ?P ;

②当a≠0时,方程ax +1=0的解集为x =-1a ,

为满足S ?P 可使-1a =-3或-1

a =2,

即a =13或a =-12.故所求集合为???

?

??0,13,-12.

温馨提醒 (1)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特征.(2)在解答本题时,存在两个典型错误.一是忽略对空集的讨论,如S =?时,a =0;

二是易忽略对字母的讨论.如-1

a 可以为-3或2.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避免漏

解.

方法与技巧

1. 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征,特别是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题时经常用到.解题后要进行检验,要重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等号.

3. 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 图.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又一体现. 失误与防范

1. 空集在解题时有特殊地位,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时刻关注对空集的讨论,防止漏解.

2. 解题时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3. 解答集合题目,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是正确求解的两个先决条件.

4. V enn 图图示法和数轴图示法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常用方法,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

5. 要注意A ?B 、A∩B =A 、A ∪B =B 、?U A ??U B 、A∩(?U B)=?这五个关系式的等价性.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2012·广东)设集合U ={1,2,3,4,5,6},M ={1,2,4},则?U M 等于

( C )

A .U

B .{1,3,5}

C .{3,5,6}

D .{2,4,6}

解析 ∵U ={1,2,3,4,5,6},M ={1,2,4},∴?U M ={3,5,6}.

2. (2011·课标全国)已知集合M ={0,1,2,3,4},N ={1,3,5},P =M∩N ,则P 的子集共有( B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解析 ∵M ={0,1,2,3,4},N ={1,3,5},∴M∩N ={1,3}.∴M∩N 的子集共有22=4个. 3. (2012·山东)已知全集U ={0,1,2,3,4},集合A ={1,2,3},B ={2,4},则(?U A)∪B 为 ( C ) A .{1,2,4}

B .{2,3,4}

C .{0,2,4}

D .{0,2,3,4}

解析 ∵?U A ={0,4},B ={2,4},∴(?U A)∪B ={0,2,4}.

4. 已知集合M ={x|x x -1

≥0,x ∈R },N ={y|y =3x 2+1,x ∈R },则M∩N 等于 ( C )

A .?

B .{x|x≥1}

C .{x|x>1}

D .{x|x≥1或x<0}

解析 由x

x -1≥0,得?

??

??

x≠1,-,

∴x>1或x≤0,∴M ={x|x>1或x≤0},N ={y|y≥1}, M∩N ={x|x>1}.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5. 已知集合A ={1,3,a},B ={1,a 2-a +1},且B ?A ,则a =_-1或2__.

解析 由a 2-a +1=3,得a =-1或a =2,经检验符合.由a 2-a +1=a ,得a =1,由于集合中不能有相同元素,所以舍去.故a =-1或2.

6. 已知集合A ={(0,1),(1,1),(-1,2)},B ={(x ,y)|x +y -1=0,x ,y ∈Z },则A∩B =_{(0,1),(-1,2)}_. 解析 A 、B 都表示点集,A∩B 即是由A 中在直线x +y -1=0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代入验证即可. 7.(2012·天津)已知集合A ={x ∈R ||x +2|<3},集合B ={x ∈R |(x -m)(x -2)<0},且A∩B = (-1,n),则m =_-1__,n =_1__.

解析 A ={x|-5

8. (10分)已知集合A ={x|x 2-2x -3≤0},B ={x|x 2-2mx +m 2-4≤0,x ∈R ,m ∈R }. (1)若A∩B =[0,3],求实数m 的值; (2)若A ??R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 由已知得A ={x|-1≤x≤3}, B ={x|m -2≤x≤m +2}.

(1)∵A∩B =[0,3],∴?

????

m -2=0,

m +2≥3. ∴m =2.

(2)?R B ={x|xm +2},∵A ??R B ,∴m -2>3或m +2<-1,即m>5或m<-3. 9.(13分)已知集合A ={y|y 2-(a 2+a +1)y +a(a 2+1)>0},B ={y|y =12x 2-x +5

2,0≤x≤3}.

(1)若A∩B =?,求a 的取值范围;

(2)当a 取使不等式x 2+1≥ax 恒成立的a 的最小值时,求(?R A)∩B. 解 A ={y|ya 2+1},B ={y|2≤y≤4}.

(1)当A∩B =?时,?

????

a 2

+1≥4,

a≤2,∴3≤a≤2或a≤- 3.

(2)由x 2+1≥ax ,得x 2-ax +1≥0,依题意Δ=a 2-4≤0,∴-2≤a≤2.∴a 的最小值为-2. 当a =-2时,A ={y|y<-2或y>5}.∴?R A ={y|-2≤y≤5},∴(?R A)∩B ={y|2≤y≤4}.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2012·湖北)已知集合A ={x|x 2-3x +2=0,x ∈R },B ={x|0

解析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B ,根据集合关系求出集合C 的个数. 由x 2-3x +2=0得x =1或x =2,∴A ={1,2}.

由题意知B ={1,2,3,4},∴满足条件的C 可为{1,2},{1,2,3},{1,2,4},{1,2,3,4}.

2. (2011·安徽)设集合A ={1,2,3,4,5,6},B ={4,5,6,7,8},则满足S ?A 且S∩B≠?的集合S 的个数是 ( B ) A .57 B .56 C .49 D .8

解析 由S ?A 知S 是A 的子集,又∵A ={1,2,3,4,5,6},∴满足条件S ?A 的S 共有26=64(种)可能.又∵S∩B≠?,B ={4,5,6,7,8},∴S 中必含4,5,6中至少一个元素,而在满足S ?A 的所有子集S 中,不含4,5,6的子集共有23=8(种),∴满足题意的集合S 的可能个数为64-8=56. 3. (2011·湖北)已知U ={y|y =log 2x ,x>1},P ={y|y =1x ,x>2},则?U P 等于

( A )

A.????12,+∞

B.???

?0,1

2 C .(0,+∞) D .(-∞,0]∪???

?1

2,+∞ 解析 ∵U ={y|y =log 2x ,x>1}={y|y>0}, P ={y|y =1x ,x>2}={y|0

2}=????1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 (2012·陕西改编)集合M ={x|lg x>0},N ={x|x 2≤4},则M∩N =(1,2]___.

解析 M ={x|lg x>0}={x|x>1}, N ={x|x 2≤4}={x|-2≤x≤2},∴M∩N ={x|x>1}∩{x|-2≤x≤2}={x|1

x -2

=a +1},N ={(x ,y)|(a 2-1)x +(a -1)y =15},若M∩N =?,则a 的值为 1,-1,5

2

,-4.

解析 集合M 表示挖去点(2,3)的直线,集合N 表示一条直线,因此由M∩N =?知,点(2,3)在集合N 所表示的直线上或两直线平行,由此求得a 的值为1,-1,5

2

,-4.

6. 设A ={x||x|≤3},B ={y|y =-x 2+t},若A∩B =?,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3)_____. 解析 A ={x|-3≤x≤3},B ={y|y≤t},由A∩B =?知,t<-3.

高三数学专题训练--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三数学专题练习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小题基础练①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1,3,5,7},B={2,3,4,5},则A∩B=() A.{3} B.{5} C.{3,5} D.{1,2,3,4,5,7} 答案:C 解析:A∩B={1,3,5,7}∩{2,3,4,5}={3,5}.故选C. 2.[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2-x-2>0},则?R A=() A.{x|-12} D.{x|x≤-1}∪{x|x≥2} 答案:B 解析:∵x2-x-2>0,∴ (x-2)(x+1)>0,∴x>2或x<-1,即A={x|x>2或x<-1}.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R A={x|-1≤x≤2}. 故选B. 3.[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A={1,2,4},B={2,4,6},则A∩(?U B)=() A.{1} B.{2} C.{4} D.{1,2} 答案:A 解析:因为?U B={1,3,5},所以A∩(?U B)={1}.故选A. 4.[2019·河北衡水武邑中学调研]已知全集U=R,集合A ={x|0

A .3个 B .4个 C .5个 D .无穷多个 答案:B 解析:因为A ={x |0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恒定电流(1) 【课题】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 【目标】 1、理解电流、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2、了解电功及电功率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导入】 一.电流、电阻、电阻定律 1、电流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的比值叫电流强度.I= 。由此可推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即I=__________________。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定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导疑】电阻率,由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半导体。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

它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欧姆定律适用范围:电阻和电解液(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 三、电功及电功率 1、电功: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达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3、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Q=I2Rt 【说明】(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等于电热Q;这时W= Q=UIt=I2Rt 4、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注意】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Q。即W=Q+E其它或P =P热+ P其 它、UI = I2R + P其它 【导研】 [例1]一根粗线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强度为I,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仍给它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则此时() A、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2 B、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4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2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练习题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训练 一、选择题 1.(07浙江)设全集U ={1,3,5,6,8},A ={1,6},B ={5,6,8},则(C U A )∩B =( ) A .{6} B .{5,8} C .{6,8} D .{3,5,6,8} 2.(09山东)集合{0,2,}A a =,2{1,}B a =,若{0,1,2,4,16}A B = ,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3.(10湖北)设集合M ={1,2,4,8},N ={x |x 是2的倍数},则M ∩N =( ) A .{2,4} B .{1,2,4} C .{2,4,8} D .{1,2,8} 4.(08安徽)若A 为全体正实数的集合,{2,1,1,2}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2,1}A B =-- B .()(,0)R C A B =-∞ C .(0,)A B =+∞ D .(){2,1}R C A B =-- 5.(06陕西)已知集合P ={x ∈N |1≤x ≤10},集合Q ={x ∈R |x 2+x -6=0}, 则P ∩Q 等于( ) A . {2} B .{1,2} C .{2,3} D .{1,2,3} 6.(07安徽)若22 {|1},{|230}A x x B x x x ===--=,则A B =( ) A .{3} B .{1} C .? D .{1}- 7.(08辽宁)已知集合{31}M x x =-<<,{3}N x x =≤-,则M N = () A .? B .{3}x x ≥- C .{1}x x ≥ D .{1}x x < 8.(06全国Ⅱ)已知集合2{|3},{|log 1}M x x N x x =<=>,则M N = ( ) A .? B .{|03}x x << C .{|13}x x << D .{|23}x x << 9.(09陕西)设不等式20x x -≤的解集为M ,函数()ln(1||)f x x =-的定义域为N ,则M N 为() A .[0,1) B .(0,1) C .[0,1] D .(-1,0] 10.(07山东)已知集合11{11}| 242x M N x x +??=-=<<∈????Z ,,,,则M N = () A .{11}-, B .{0} C .{1}- D .{10}-, 11.(11江西)已知集合{}? ?????≤-=≤+≤-=02,3121x x x B x x A ,则B A 等于() A .{10}x x -≤< B .{01}x x <≤ C .{02}x x ≤≤ D .{01}x x ≤≤ 12.(07广东)已知集合1{10{0}1M x x N x x =+>=>-,,则M N = () A .{11}x x -<≤ B .{1}x x > C .{11}x x -<< D .{1}x x -≥ 13.(08广东)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 B. B C ? C. B ∪C = A D. A∩B = C 14.(09广东)已知全集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M = {-1,0,1}和N = {x |x 2+x =0}关系的韦恩(Venn ) 图是() A . B . C . D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3)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 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4)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合作探究展示: 一、 问题衔接 我们知道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 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8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 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 8-9例4、例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 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 (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A ∪B B A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全套学案

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导学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应用分析有关问题.2.理解温度与温标概念,会换算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理解内能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分子动理论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知识梳理] 1.物体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 思考: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二、温度和温标 [基础导引]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C,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__的标志. 2.两种温标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表示的数 值________,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________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ΔT. (2)关系:T=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内能 [基础导引]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2)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 (4)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适用条件 (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自测 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 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 答案 C 二、碰撞、反冲、爆炸 1.碰撞 (1)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 (2)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3)碰撞分类

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反冲 (1)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冲量,这种现象叫反冲运动. (2)特点: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受到的外力.实例:发射炮弹、爆竹爆炸、发射火箭等. (3)规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 3.爆炸问题 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自测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

第一节 集合 一.考试要求: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基本概念和性质 1.集合的基本概念: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做集合的_______,集合中的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各有优点,用什么方法来 表示集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它们用符号___或____表示。 4.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子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A 为B 的子集,记作为_____; 真子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A 为B 的真子集,记为_____; 空集: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为_____ 补集:如果已知全集U ,集合A U ?,则U C A =_________________; 交集:A B =___________________;并集: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集合中常用运算性质 若,A B B A ??则______,若,A B B C ??则_______, ___A ?, 若,A ≠?则___A ?,___,__,__,__A A A A A A =?==?= __U A C A = __,()__,()__U U U A C A C A B C A B === ____A B A B A B ??=?= 6.熟练掌握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理解下列五个常见集合: {}{}{}{}{}(1)|()0,: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f x x R x f x x R x y f x y y f x x M x y y f x x M =∈>∈==∈=∈ 7.特别注意: (1)空集和全集是集合中的特殊集合,应引起重视,特别是空集,避免误解或漏解。 (2)为了直观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常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另外要充分利用数轴和平面 直角坐标系来反映集合及其关系。 (3)解决有关集合问题,关键在于集合语言的转化。 三、例题选讲

高三数学考点-集合及其运算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2.常用逻辑用语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4)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5)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 (6)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1.1 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的基本概念 (1)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__,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________.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 2 3.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之间存在两种关系: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如果a 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 相同 __________ ?A=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________或________ 真子集 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 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A 中的元素 ________或________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 ______的真子集 ??A,?B (B≠?) 结论:集合{a1,a2,…,a n}的子集有______个,非空子集有________个,非空真子集有________个.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若全集为U,则集合A 的补集记为________ 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 意义 5.集合运算中常用的结论 (1)①A∩B________A;②A∩B________B; ③A∩A=________;④A∩?=________; ⑤A∩B________B∩A. (2)①A∪B________A; ②A∪B________B; ③A∪A=________;④A∪?=________; ⑤A∪B________B∪A. (3)①?U(?U A)=________; ②?U U=________; ③?U?=________; ④A∩(?U A)=________; ⑤A∪(?U A)=________. (4)①A∩B=A?________?A∪B=B;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课题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授课学校 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授课教师 杨霞 授课班级 听障高三年级 课型 数学 教材分析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第一章1.1.3,教材9-12页。集合的交、并运算是许多知识的切入点或重要辅助工具,比如后面要学习的函数中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解就要借助函数的并、交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结果都是集合,因而需要注意运算后的集合需要具备集合的元素的三个性质。学生通过对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够解决一些与集合相关的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定义,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集合运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韦恩图(W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类比思想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把握如何求出并集、交集。 难点:能用图示法表示出集合的关系,能从图示中看出集合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PowerPoint)、展示图、纸质小棒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制作幻灯片、准备导学案、道具 教学过程 如下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小游戏导入 通过复习集合的含义及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中有关的符号例如:、、等,引入新课中将要学习的两个符号并集、交集。学生根据幻灯片上出现的集合符号快速作答,反应时间不能超过三秒,否则就算错误。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并集 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动能定理导学案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六、机械能(3) 动能定理 【导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 k =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v 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即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 和时间t ,或不必求加速度a 和时间t 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 【典型剖析】 [例1] 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y=2.5cos (kx+ 3 2 π)(单位: m),式中k=1 m -1 .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v 0=5 m/s 的初 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则当小环运动到x= 3 m 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 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 处.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现用一水平恒力F 向右拉小球,已知F=0.75mg ,问: (1)在恒定拉力F 作用下,细线拉过多大角度时小球速度最大?(2)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平直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末节质量为m 的车厢中途脱钩,待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过程中阻力始终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集合、常用逻辑用语01) 【复习课题】集合的概念及运算(1) 【复习要求】 1.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明确子集、真子集相等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复习过程】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简称. (2)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点:①;②;③.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为和两种,分别用和来表示. 集合有三种表示方法:、、。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A={x|y=2x+2x+1};B={y|y=2x+2x+1};C={(x,y)|y=2x+2x+1};D={x|x=2x+2x+1};E={(x,y)|y=2x+2x+1,x∈Z,y∈Z};F={(x,y)|y=2x+2x+1}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 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 (2)对于两个集合A、B,若且,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3)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 记作. 注意:条件为A?B,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漏了A=φ的情况. (4)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思考:{0}与φ有什么区别? (5)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为个,A的非空子集个数为个,A的非 空真子集个数为个.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记作A∪B,即:A∪B=. (2)一般地,由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 A∩B,即:A∩B=. (3)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通常 记作. (4)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A,即?UA=. (5)A∩B=A?,A∪B=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A∪φ=,A∪A=,A∪B=, A∩φ=, A∩A=,A∩B=, A∪(?UA)=,A∩(?UA)=,?U(?UA)=. 1.由实数33 2, |, |, ,x x x x x- -组成的集合中,最多含有元素个 2.集合{x|x>1且x≤3,x∈N}中的元素有 3.已知集合S={x|x≤5 2},又a=3,则a与S的关系为 4.设集合A={x|x=2n+1,n∈Z},B={x|x=n+1,n∈Z},则集合A,B的关系是 5.已知集合M={x|-35},则M∪N=________. 6.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课堂提升 例1: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是. 变式练习: (1)设a,b∈R,集合{1,a+b,a}={0, a b ,b},则b-a等于 1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抛体运动导学案

高三物理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抛体运动 编号 课型 复习课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规律,会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平抛运动概念和平抛运动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只受 ,初速度不为零且沿水平方向。 2.特点: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 通常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直线运动。 从理论上讲,正交分解的两个分运动方向是任意的,处理问题时要灵活掌握。 4.平抛运动的规律 合速度的方向0tan y x v g t v v β== 合位移的方向0 tan 2y g t x v α== 【典型例题】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基本规律 【例1】物体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度 变式训练1、一架飞机水平匀加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人从飞机上看四个球 ( ) A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B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下方排成倾斜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D .在空中排成的队列形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例2如图,实线为某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测得AB 、BC 间的水平距离△s 1=△s 2=0.4m ,高度差△h 1=0.25m ,△h 2=0.35m .求: (1)质点抛出时初速度v 0为多大? 图5-1-3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电子教案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B,则需考虑A=?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B)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本章学科素养提升

1.轻杆、轻绳和轻弹簧的模型问题

解决三种模型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1)轻杆、轻绳、轻弹簧都是忽略质量的理想化模型. (2)分析轻杆上的弹力时必须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 (3)讨论轻弹簧上的弹力时应明确弹簧处于伸长还是压缩状态. 例 1如图1所示,光滑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上,一根轻绳AB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A端与滑轮之间轻绳保持水平,B端下面挂一个重物,木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图1 A.只有θ变小,弹力才变大 B.只有θ变大,弹力才变大 C.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变大 D.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不变 解析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水平段轻绳和竖直段轻绳中的拉力不变,这两个力的合力与木杆对滑轮的弹力平衡,故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不变.故D正确. 答案 D 例

2如图2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N,轻绳的拉力为10N,水平轻弹簧的弹力为9N,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图2 解析设轻杆的弹力大小为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1)弹簧对小球向左拉时: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 由平衡条件知: F cosα+F T sin37°=F弹 F sinα+F T cos37°=G 代入数据解得:F=5N,α=53° 即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5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上方.

(2)弹簧对小球向右推时:小球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F cosα+F T sin37°+F弹=0 F sinα+F T cos37°=G 代入数据解得:F=15.5N,α=π-arctan4 15. 即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15.5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rctan4 斜向左上方. 15 答案见解析 2.轻绳套轻环的动态平衡模型 物理的学习特别强调分析、推理和建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找到

(完整)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