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合集下载

第1章 第1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第1章 第1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B={x|-2≤x≤2},则如图所表示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为( )
A.{x|-2≤x<4}
B.{x|x≤2 或 x≥4}
C.{x|-2≤x≤-1}
D.{x|-1≤x≤2}
解析: 依题意得 A={x|x<-1 或 x>4},因为∁RA={x|-1≤x≤4},题中的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RA)∩B={x|-1≤x≤2}. 答案: D
返回
[同类练]
1.(2017·天津卷)设集合 A={1,2,6},B={2,4},C={x∈R|-1≤x≤5},则(A
∪B)∩C=( )
A.{2}
B.{1,2,4}
C.{1,2,4,6}
D.{x∈R|-1≤x≤5}
解析: 因为 A={1,2,6},B={2,4},所以 A∪B={1,2,4,6},又 C={x∈R| -1≤x≤5},所以(A∪B)∩C={1,2,4}.
返回
2.判断集合关系的三种方法 (1)一一列举观察. (2)集合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 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集合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 Venn 图.
返回
考向·分层突破
考向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自主练透型
1.已知集合 A={0,1,2},则集合 B={(x,y)|x≥y,x∈A,y∈A}中元素的个
(2)∵B⊆A,
∴①若 B=∅,则 2m-1<m+1,此时 m<2.
②若 B≠∅,则2mm+-11≥≥-m2+,1, 2m-1≤5.
注意集合的分类 讨论问题
解得 2≤m≤3.
由①、②可得,符合题意的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m≤3.
答案: (1)D (2)(-∞,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 合问题的前提.
2.如果集合 A 中含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有 2n 个子集,2n-1 个真子集. 3.正确理解交、并、补集的含义是解决集合的运算问题的关键.数轴和 Venn 图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
12
核心考点
(4)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叫做空集,记作: ⌀
.
规定:空集是 任何集合的子集 .
4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知识梳理
-5-
3.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
符号 表示
A∪B
图形 表示
交集 A∩B
补集
设全集为 U,集合 A 的 补集∁UA
含义
A∪
B={x|x∈A,或 x∈B}
A∩B={x|x∈A,且 x∈B}
∁UA={x|x∈U,且 x∉ A}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1.设集合 A={1,2,3},B={4,5},M={x|x=a+b,a∈A,b∈B},则 M 中元素的
个数为( )
A.3
B.4
C.5
D.6
关闭
由题意知 x=a+b,a∈A,b∈B,则 x 的可能取值为 5,6,7,8.因此,集合 M 共有 4 个元素.故选 B.
关闭
B
13 解析 答案
核心考点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若集合 A={x∈R|ax2+ax+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
(6)设全集为 R,函数 y= 1-������2的定义域为 M,则∁RM={x|x>1,或 x<1}.( )

第一章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集合论讲义)

第一章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集合论讲义)
(4) 分配律 A ∪ (B ∩ C) = ( A ∪ B) ∩ ( A ∪ C) , A ∩ (B ∪ C) = ( A ∩ B) ∪ ( A ∩ C)
(5) 德·摩根律 A ∪ B = A ∩ B , A ∩ B = A ∪ B
A − (B ∪ C) = (A − B) ∩ (A − C) , A − (B ∩ C) = (A − B) ∪ (A − C)
4
|
A1
|=
⎢ 250 ⎥ ⎢⎣ 2 ⎥⎦
=
125
,|
A2
|=
⎢ 250 ⎢⎣ 3
⎥ ⎥⎦
=
83
,|
A3
|=
⎢ 250 ⎥ ⎢⎣ 5 ⎥⎦
=
50
,|
A4
|=
⎢ ⎢⎣
250 ⎥ 7 ⎥⎦
=
35

|
A1

A2
|=
⎢ ⎢⎣
250 ⎥ 2× 3⎥⎦
=
41
,|
A1

A3
|=
⎢ 250 ⎥ ⎢⎣2× 5⎥⎦
=
(6) 吸收律 A ∪ ( A ∩ B) = A , A ∩ ( A ∪ B) = A (7) 零律 A ∪ E = E , A ∩ ∅ = ∅ (8) 同一律 A ∪ ∅ = A , A ∩ E = A (9) 排中律 A ∪ A = E
5
(10) 矛盾律 A ∩ A = ∅ (11) 全补律 ∅ = E , E = ∅ (12) 双重否定律 A = A (13) 补交转换律 A − B = A ∩ B
3
还可以将交,并运算推广到集族上。
∪ 定义 2.3 设 A 为一个集族,称由 A 中全体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 A 的广义并集,记作 A , ∪ 称 ∪ 为广义并运算符, A 可描述为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单元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单元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 无序性 .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 描述法 、图示法.
提示:(1)注意集合表示的列举法与描述法在形式上的区别,列举法一般适合 于有限集,而描述法一般适合于无限集.
(2)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集合{x|x2-2x+1=0}可写为{1},但不可写为 {1,1}.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符号∈ 和 ∉ 表示.
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
二、集合的运算 1.两个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分别与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对应,但不能等同
和混淆.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集合的运算中也是常见的,对于一般的集合运算时可用
文氏图直观显示,例如若A⊆S,B⊆S,则全集S最多被四个集合A∩B,A∩(∁SB), B∩(∁SA)和∁U(A∪B)所划分;对于可以用区间表示的数集可以利用数轴进行集合 的运算.
【例2】 (2010·衡水中学调研)已知集合A={x|x2+ x+1=0},B={y|y=x2+a,
x∈R},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C.
D.(-∞,-2]
解析:由x2+ x+1=0得(2x+1)(x+2)=0,则x=- ,或x=-2,
既A= ≤- .
. 又B={y|y=x2+a,x∈R}=[a,+∞).由A∩B≠∅,知a
1.已知全集U=R,则正确表示集合M={-1,0,1}和N={x|x2+x=0}关系的韦恩 (Venn)图是( )
解析:N={x|x2+x=0}={-1,0},则N M,故选B. 答案:B
2. 已知集合A={-1,2},B={x|mx+1=0},若A∩B=B,则所有实数m的值组 成的集合是( ) A.{-1,2} B.{1,- } C.{1,0,- } D.{-1,0, } 解析:∵A∩B=B,即B⊆A,若m=0,B=∅⊆A; 若m≠0,B={x|x=- };由B⊆A得:- =-1或- =2, ∴m=1或m=- .综上选C. 答案:C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2
={x|-2≤x<4}. (2)当P≠⌀时,由P∪Q=Q,得P⊆Q,所以
a 1 2, 2a 1 5, 2a 1 a 1,
解得0≤a≤2;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数学(理科)
第一章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当P=⌀,即2a+1<a+1时,有P⊆Q,得a<0.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点评】求集合的交、并、补集时,注意数形结合的运用;P ∪Q=Q⇔P⊆Q,P∩Q=P⇔P⊆Q,当子集是待定的集合时,要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数学(理科)
2
第一章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2)已知集合A={x|ax -3x-4=0,x∈R},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1)按照新的定义,先确定集合A*B中的元素,然后求 出该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 (2)集合A是方程ax -3x-4=0的解集,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 ≠0时,应有Δ≤0;a=0时,恰有一个元素. 【解析】(1)依据A*B的定义,当A={1,2},B={0,2}时,A*B={0, 2,4},因此A*B中所有元素之和为6.
∪A.
5.A∩ UA=⌀,A∪ UA=U, U( UA)=A.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数学(理科)
第一章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6. (A∪B)=( UA)∩( UB), (A∩B)=( UA)∪( UB).
U U
7.A∪B=A⇔B⊆A,A∩B=A⇔A⊆B,A⊆B且B⊆C⇒A⊆C.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数学(理科)
【点评】理解子、交、并、补集的概念,掌握有关术语和符 号,熟练掌握两个集合之间包含关系的判断问题.在判断两个 抽象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则应尽可能地把问题具体化、形象 化;在判断两个具体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要弄清楚集合元素所 具有的形式及其含有哪些元素.

高等数学第一章.

高等数学第一章.
并集(Union) :设A和B是两个集合, 由属于集合A或属 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记作A
B,即A
B
x
xA或xB.
交集(Intersection): 设A和B是两个集合,由既属
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和集合B的交集, 空集:如果A和B没有公共元素,则称集合A和集合B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就是把所有元素都列出来,用大括号括
起来。
s 例如:如果令 表示由2、3、4三个数组成的集合,
用列举法将其写成:s ={2,3,4}
2. 描述法:用语言描述出所有元素的共有特征。
若令 I 表示所有正整数集合,列举便很困难,则我们
可以简单地描述其元素,
写成:
称A是有限集,否则称为无限集(Infinite Set). 我们用N表示全体自然数的集合,即N{1,2,3,L }, 如果存在从A到自然数集合N的双射,则称A是可数无 限集(Countable Infinite Set). 1.2 实数 用Z表示全体整数的集合, 用Q表示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用R表示. 把数轴叫做实直线。 上界(Upper Bound):令X是R的一个子集。若存在一 个实数u(不一定属于X), 满足对X中的任意x都有xu, 则称u是X的上界(Upper Bound). 这时称X是有上界的(Bounded Above).类似地,可以
定义下界(Lower Bound).
上确界(Supremum): 令X是R 的一个有上界的子集,
若s是X的一个上界,且对于任意的 y s 都存在一个 xX ,使得x y,则称s是X的上确界。 记为s=sup X; 类似地,可以定义X的下确界(Infimum)。 上确界是最小上界,下确界是最大下界 若X是R的一个有上界(下界)的子集,则X有上确界

第一章§1.1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第一章§1.1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栏目索引
3.(2018天津文,1,5分)设集合A={1,2,3,4},B={-1,0,2,3},C={x∈R|-1≤x<2},则(A∪B)∩C= () A.{-1,1} B.{0,1} C.{-1,0,1} D.{2,3,4}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 由题意得A∪B={1,2,3,4,-1,0},∴(A∪B)∩C={1,2,3,4,-1,0}∩{x∈R|-1≤x<2}={-1,0,1}.故选C.
栏目索引
高考数学 (天津专用)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五年高考
栏目索引
A组 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
1.(2019天津理,1,5分)设集合A={-1,1,2,3,5},B={2,3,4},C={x∈R|1≤x<3},则(A∩C)∪B= () A.{2} B.{2,3} C.{-1,2,3} D.{1,2,3,4}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并集运算,通过集合的交集、并集运算考查了学生的 运算求解能力,体现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由题意可知A∩C={1,2},则(A∩C)∪B={1,2,3,4},故选D.
2.(2017山东,1,5分)设函数y= 4 x2 的定义域为A,函数y=ln(1-x)的定义域为B,则A∩B= ( ) A.(1,2) B.(1,2] C.(-2,1) D.[-2,1) 答案 D 由4-x2≥0,解得-2≤x≤2,由1-x>0,解得x<1,∴A∩B={x|-2≤x<1}.故选D.
栏目索引
2.(2018天津,1,5分)设全集为R,集合A={x|0<x<2},B={x|x≥1},则A∩(∁RB)= ( ) A.{x|0<x≤1} B.{x|0<x<1} C.{x|1≤x<2} D.{x|0<x<2}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 由B={x|x≥1},得∁RB={x|x<1}, 借助于数轴,可得A∩(∁RB)={x|0<x<1},故选B.

高考数学《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高考数学《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2)本题考查集合的并集运算、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A={x|x(2- x)≥0}={x|0≤x≤2},B={x|1≤x≤4},所以 A∪B={x|0≤x≤4},故选 A.
(3)本题考查韦恩图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用集合可表示为(∁UA)∩B 或 ∁U(A∩B)∩B.故选 BC.
(2022·连云港模拟)若非空且互不相 等的集合 M,N,P 满足:M∩N=M,N∪P= P,则 M∪P=( )
A.∅ B.M C.N D.P
板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并集运算.由题意可知 M∩N=M,则 M N,又 N∪P =P,则 N P,所以 M N P,所以 M∪P=P,故选 D.
【归纳】研究集合问题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弄清集合 是数集还是点集;二是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什么限制条件,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三是 能根据已知条件(元素的限制条件)构造关系式解决相关问题.
(2022·江苏模拟)已知 a,b∈R,若 a,ba,1={a2,a+b,0},则 a2 019+b2 019= ____________.
A.(∁UA)∪B C.∁U(A∩B)∩B
B.(∁UA)∩B D.∁U(A∪B)∪B
板书
【答案】(1)B (2)A (3)BC
【解析】(1)由对数中真数大于 0,得 M={x|x<-2 或 x>2},所以∁RM={x|-2≤x≤2}. 又 N={x|0<x<4},所以(∁RM)∩N={x|0<x≤2},故选 B.
【归纳】(1)紧扣“新”定义,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2)把握“新”性质,要善于 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3)遵守“新”法则,准确把握新定义的运算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A B(或B A)3.(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为2n个,非空子集个数为2n-1个,真子集有2n-1个.(2)A⊆B⇔A∩B=A⇔A∪B=B.【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x|y=x2+1}={y|y=x2+1}={(x,y)|y=x2+1}.(×)(2)若{x2,1}={0,1},则x=0,1.(×)(3)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关系(A∩B)⊆(A∪B)恒成立.(√)(4)若A∩B=A∩C,则B=C.(×)(5)已知集合M={1,2,3,4},N={2,3},则M∩N=N.(√)(6)若全集U={-1,0,1,2},P={x∈Z|x2<4},则∁U P={2}.(√)1.(2014·课标全国Ⅰ)已知集合A={x|x2-2x-3≥0},B={x|-2≤x<2},则A∩B等于() A.[-2,-1]B.[-1,2)C.[-1,1]D.[1,2)答案 A解析∵A={x|x≥3或x≤-1},B={x|-2≤x<2},∴A∩B={x|-2≤x≤-1}=[-2,-1],故选A.2.(2014·四川)已知集合A={x|x2-x-2≤0},集合B为整数集,则A∩B等于() A.{-1,0,1,2} B.{-2,-1,0,1}C.{0,1} D.{-1,0}答案 A解析因为A={x|x2-x-2≤0}={x|-1≤x≤2},又因为集合B为整数集,所以集合A∩B ={-1,0,1,2},故选A.3.(2013·山东)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A.1 B.3 C.5 D.9答案 C解析 x -y ∈{}-2,-1,0,1,2.4.设集合A ={x |x 2+2x -3>0},集合B ={x |x 2-2ax -1≤0,a >0}.若A ∩B 中恰含有一个整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34,43解析 A ={x |x 2+2x -3>0}={x |x >1或x <-3},因为函数y =f (x )=x 2-2ax -1的对称轴为x =a >0,f (0)=-1<0, 根据对称性可知要使A ∩B 中恰含有一个整数, 则这个整数为2, 所以有f (2)≤0且f (3)>0,即⎩⎪⎨⎪⎧4-4a -1≤0,9-6a -1>0,所以⎩⎨⎧a ≥34,a <43.即34≤a <43.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1)(2013·江西)若集合A ={x ∈R |ax 2+a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等于( ) A .4 B .2 C .0D .0或4(2)设a ,b ∈R ,集合{1,a +b ,a }=⎩⎨⎧⎭⎬⎫0,b a ,b ,则b -a =________. 思维点拨 不要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答案 (1)A (2)2解析 (1)当a =0时,方程化为1=0,无解,集合A 为空集,不符合题意;当a ≠0时,由Δ=a 2-4a =0,解得a =4.(2)因为{1,a +b ,a }=⎩⎨⎧⎭⎬⎫0,b a ,b ,a ≠0,所以a +b =0,得ba =-1,所以a =-1,b =1.所以b -a =2.思维升华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2)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1)设集合A ={1,2,3},B ={4,5},M ={x |x=a +b ,a ∈A ,b ∈B },则M 中的元素个数为( ) A .3 B .4 C .5D .6(2)已知集合A ={m +2,2m 2+m },若3∈A ,则m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1)B (2)-32解析 (1)因为集合M 中的元素x =a +b ,a ∈A ,b ∈B ,所以当b =4时,a =1,2,3,此时x =5,6,7.当b =5时,a =1,2,3,此时x =6,7,8. 所以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 =5,6,7,8. 即M ={5,6,7,8},共有4个元素. (2)因为3∈A ,所以m +2=3或2m 2+m =3.当m +2=3,即m =1时,2m 2+m =3, 此时集合A 中有重复元素3,所以m =1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2m 2+m =3时,解得m =-32或m =1(舍去),此时当m =-32时,m +2=12≠3符合题意,所以m =-32.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 (1)已知集合A ={x |x 2-3x +2=0,x ∈R },B ={x |0<x <5,x ∈N },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2)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D (2)(-∞,4]解析 (1)由x 2-3x +2=0得A ={1,2}. 又B ={1,2,3,4}.∴满足A ⊆C ⊆B 的集合C 可以是{1,2},{1,2,3},{1,2,4},{1,2,3,4}共4个. (2)当B =∅时,有m +1≥2m -1,则m ≤2. 当B ≠∅时,若B ⊆A ,如图.则⎩⎪⎨⎪⎧m +1≥-22m -1≤7m +1<2m -1,解得2<m ≤4. 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m ≤4.思维升华(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 enn图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1)设M为非空的数集,M⊆{1,2,3},且M 中至少含有一个奇数元素,则这样的集合M共有()A.6个B.5个C.4个D.3个(2)已知集合A={x|y=lg(x-x2)},B={x|x2-cx<0,c>0},若A⊆B,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 A.(0,1] B.[1,+∞)C.(0,1) D.(1,+∞)答案(1)A(2)B解析(1)集合{1,2,3}的所有子集共有23=8(个),集合{2}的所有子集共有2个,故满足要求的集合M共有8-2=6(个).(2)A={x|y=lg(x-x2)}={x|x-x2>0}=(0,1),B={x|x2-cx<0,c>0}=(0,c),因为A⊆B,画出数轴,如图所示,得c≥1.题型三集合的基本运算例3(1)(2014·辽宁)已知全集U=R,A={x|x≤0},B={x|x≥1},则集合∁U(A∪B)等于() A.{x|x≥0} B.{x|x≤1}C.{x|0≤x≤1} D.{x|0<x<1}(2)设U=R,集合A={x|x2+3x+2=0},B={x|x2+(m+1)x+m=0}.若(∁U A)∩B=∅,则m 的值是________.答案(1)D(2)1或2解析(1)∵A={x|x≤0},B={x|x≥1},∴A∪B={x|x≤0或x≥1},在数轴上表示如图.∴∁U(A∪B)={x|0<x<1}.(2)A={-2,-1},由(∁U A)∩B=∅,得B⊆A,∵方程x2+(m+1)x+m=0的判别式Δ=(m+1)2-4m=(m-1)2≥0,∴B≠∅.∴B={-1}或B={-2}或B={-1,-2}.①若B={-1},则m=1;②若B={-2},则应有-(m+1)=(-2)+(-2)=-4,且m=(-2)×(-2)=4,这两式不能同时成立,∴B≠{-2};③若B={-1,-2},则应有-(m+1)=(-1)+(-2)=-3,且m=(-1)×(-2)=2,由这两式得m=2.经检验知m=1和m=2符合条件.∴m=1或2.思维升华(1)一般来讲,集合中的元素若是离散的,则用Venn图表示;集合中的元素若是连续的实数,则用数轴表示,此时要注意端点的情况.(2)运算过程中要注意集合间的特殊关系的使用,灵活使用这些关系,会使运算简化.(1)(2014·浙江)设全集U={x∈N|x≥2},集合A={x∈N|x2≥5},则∁U A等于()A.∅B.{2} C.{5} D.{2,5}(2)设集合M={x|-1≤x<2},N={y|y<a},若M∩N≠∅,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一定是() A.-1≤a<2 B.a≤2C.a≥-1 D.a>-1答案(1)B(2)D解析(1)因为A={x∈N|x≤-5或x≥5},所以∁U A={x∈N|2≤x<5},故∁U A={2}.(2)∵M={x|-1≤x<2},N={y|y<a},且M∩N≠∅,如图只要a>-1即可.题型四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例4若集合A具有以下性质:(Ⅰ)0∈A,1∈A;(Ⅱ)若x ∈A ,y ∈A ,则x -y ∈A ,且x ≠0时,1x ∈A .则称集合A 是“好集”.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1)集合B ={-1,0,1}是“好集”; (2)有理数集Q 是“好集”;(3)设集合A 是“好集”,若x ∈A ,y ∈A ,则x +y ∈A . A .0 B .1 C .2 D .3答案 C解析 (1)集合B 不是“好集”,假设集合B 是“好集”,因为 -1∈B,1∈B ,所以-1-1=-2∈B ,这与-2∉B 矛盾.(2)有理数集Q 是“好集”,因为0∈Q,1∈Q ,对任意的x ∈Q ,y ∈Q ,有x -y ∈Q ,且x ≠0时,1x ∈Q ,所以有理数集Q 是“好集”.(3)因为集合A 是“好集”,所以0∈A ,若x ∈A ,y ∈A ,则0-y ∈A ,即-y ∈A ,所以x -(-y )∈A ,即x +y ∈A .思维升华 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2)用好集合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运算与性质.设U 为全集,对集合X ,Y ,定义运算“⊕”,满足X ⊕Y =(∁U X )∪Y ,则对于任意集合X ,Y ,Z ,X ⊕(Y ⊕Z )等于( ) A .(X ∪Y )∪(∁U Z ) B .(X ∩Y )∪(∁U Z ) C .[(∁U X )∪(∁U Y )]∩Z D .(∁U X )∪(∁U Y )∪Z答案 D解析 因为X ⊕Y =(∁U X )∪Y ,所以Y ⊕Z =(∁U Y )∪Z ,所以X ⊕(Y ⊕Z )=(∁U X )∪(Y ⊕Z )=(∁U X )∪(∁U Y )∪Z ,故选D.遗忘空集致误典例:设集合A ={0,-4},B ={x |x 2+2(a +1)x +a 2-1=0,x ∈R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易错分析 集合B 为方程x 2+2(a +1)x +a 2-1=0的实数根所构成的集合,由B ⊆A ,可知集合B 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 中,在解题中容易忽视方程无解,即B =∅的情况,导致漏解. 解析 因为A ={0,-4},所以B ⊆A 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当B =A 时,B ={0,-4},由此知0和-4是方程x 2+2(a +1)x +a 2-1=0的两个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Δ=4(a +1)2-4(a 2-1)>0,-2(a +1)=-4,a 2-1=0,解得a =1;②当B ≠∅且B A 时,B ={0}或B ={-4},并且Δ=4(a +1)2-4(a 2-1)=0,解得a =-1,此时B ={0}满足题意;③当B =∅时,Δ=4(a +1)2-4(a 2-1)<0,解得a <-1.综上所述,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1.答案 (-∞,-1]∪{1}温馨提醒 (1)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特征.(2)已知集合B ,若已知A ⊆B 或A ∩B =∅,则考生很容易忽视A=∅而造成漏解.在解题过程中应根据集合A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方法与技巧1.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征,特别是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题时经常用到.解题后要进行检验,要重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2.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等号能否取到.3.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图.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又一体现.失误与防范1.解题中要明确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关注集合的代表元素(集合是点集、数集还是图形集).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时刻关注对空集的讨论,防止漏解.3.解题时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4.Venn图图示法和数轴图示法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常用方法,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时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30分钟)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A.M={(3,2)},N={(2,3)}B.M={2,3},N={3,2}C.M={(x,y)|x+y=1},N={y|x+y=1}D.M={2,3},N={(2,3)}答案 B解析选项A中的集合M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与N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中的集合M表示由直线x+y=1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表示由直线x+y=1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y|x+y=1}=R,故集合M与N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中的集合M是数集,而集合N是点集,故集合M与N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N表示同一个集合.2.(2014·课标全国Ⅱ)设集合M={0,1,2},N={x|x2-3x+2≤0},则M∩N等于() A.{1} B.{2} C.{0,1} D.{1,2}答案 D解析由x2-3x+2=(x-1)(x-2)≤0,解得1≤x≤2,故N={x|1≤x≤2},∴M∩N={1,2}.3.已知全集S={1,2,a2-2a+3},A={1,a},∁S A={3},则实数a等于()A.0或2 B.0C.1或2 D.2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a =2,a 2-2a +3=3,则a =2. 4.已知集合M ={0,1,2,3,4},N ={1,3,5},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答案 B解析 ∵M ={0,1,2,3,4},N ={1,3,5},∴M ∩N ={1,3}.∴M ∩N 的子集共有22=4个.5.(2013·辽宁)已知集合A ={x |0<log 4x <1},B ={x |x ≤2},则A ∩B 等于( )A .(0,1)B .(0,2]C .(1,2)D .(1,2] 答案 D解析 A ={x |1<x <4},B ={x |x ≤2},∴A ∩B ={x |1<x ≤2}.6.设全集U 为整数集,集合A ={x ∈N |y =7x -x 2-6},B ={x ∈Z |-1<x ≤3},则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A .3B .4C .7D .8答案 C解析 因为A ={x ∈N |y =7x -x 2-6}={x ∈N |7x -x 2-6≥0}={x ∈N |1≤x ≤6},由题意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 ∩B ={1,2,3},所以其真子集有:∅,{1},{2},{3},{1,2},{1,3},{2,3},共7个.7.已知集合A ={x |x >1},B ={x |x 2-2x <0},则A ∪B 等于( )A .{x |x >0}B .{x |x >1}C .{x |1<x <2}D .{x |0<x <2} 答案 A解析 由x 2-2x <0,得0<x <2,∴B ={x |0<x <2},故A ∪B ={x |x >0}.8.已知集合A ={x |-1<x <0},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 .(-∞,0]B .[0,+∞)C .(-∞,0)D .(0,+∞) 答案 B解析 用数轴表示集合 A ,B (如图)由A⊆B得a≥0.9.(2014·重庆)设全集U={n∈N|1≤n≤10},A={1,2,3,5,8},B={1,3,5,7,9},则(∁U A)∩B=________.答案{7,9}解析U={1,2,3,4,5,6,7,8,9,10},画出Venn图,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就是所要求的集合,即(∁U A)∩B={7,9}.10.已知全集U=R,集合A={x∈Z|y=x-3},B={x|x>5},则A∩(∁U B)=________.答案{3,4,5}解析∵A={x∈Z|x≥3},∁U B={x|x≤5},∴A∩(∁U B)={3,4,5}.11.已知集合A={(0,1),(1,1),(-1,2)},B={(x,y)|x+y-1=0,x,y∈Z},则A∩B=__________.答案 {(0,1),(-1,2)}解析 A 、B 都表示点集,A ∩B 即是由A 中在直线x +y -1=0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代入验证即可.12.已知集合A ={x |1≤x <5},C ={x |-a <x ≤a +3}.若C ∩A =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解析 因为C ∩A =C ,所以C ⊆A .①当C =∅时,满足C ⊆A ,此时-a ≥a +3,得a ≤-32; ②当C ≠∅时,要使C ⊆A ,则⎩⎪⎨⎪⎧ -a <a +3,-a ≥1,a +3<5,解得-32<a ≤-1.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15分钟)13.设集合A ={1,2,3,4,5,6},B ={4,5,6,7,8},则满足S ⊆A 且S ∩B ≠∅的集合S 的个数是( )A .57B .56C .49D .8答案 B解析 集合S 的个数为26-23=64-8=56.14.(2014·山东)设集合A ={x ||x -1|<2},B ={y |y =2x ,x ∈[0,2]},则A ∩B 等于( )A .[0,2]B .(1,3)C .[1,3)D .(1,4) 答案 C解析 由|x -1|<2,解得-1<x <3,由y =2x ,x ∈[0,2],解得1≤y ≤4,∴A ∩B =(-1,3)∩[1,4]=[1,3).15.若集合A ={x |x 2-9x <0,x ∈N *},B ={y |4y∈N *},则A ∩B 中元素个数为( ) A .0B .1C .2D .3 答案 D解析 由A 得x 2-9x <0,x ∈N *,所以0<x <9,且x ∈N *,得A ={1,2,3,4,5,6,7,8},由B 得4y∈N *,即y =1、2、4,得B ={1,2,4},故A ∩B ={1,2,4}.16.(2013·福建)设S ,T 是R 的两个非空子集,如果存在一个从S 到T 的函数y =f (x )满足:(1)T ={f (x )|x ∈S };(2)对任意x 1,x 2∈S ,当x 1<x 2时,恒有f (x 1)<f (x 2).那么称这两个集合“保序同构”.以下集合对不是“保序同构”的是( )A .A =N *,B =NB .A ={x |-1≤x ≤3},B ={x |x =-8或0<x ≤10}C .A ={x |0<x <1},B =RD .A =Z ,B =Q答案 D解析 对选项A ,取f (x )=x -1,x ∈N *,所以A =N *,B =N 是“保序同构”的,应排除A ;对选项B ,取f (x )=⎩⎪⎨⎪⎧-8,x =-1,x +1,-1<x ≤0,x 2+1,0<x ≤3,所以A ={x |-1≤x ≤3},B ={x |x =-8或0<x ≤10}是“保序同构”的,应排除B ;对选项C ,取f (x )=tan(πx -π2)(0<x <1),所以A ={x |0<x <1},B =R 是“保序同构”的,应排除C.选D.17.若x ,y ∈R ,A ={(x ,y )|(x +1)2+y 2=2},B ={(x ,y )|x +y +a =0},当A ∩B ≠∅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当A ∩B =∅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1)∪(3,+∞)解析 观察得集合A 表示的是以(-1,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的点,B 表示的是直线x +y +a =0上的点,若满足A ∩B ≠∅,只需直线与圆相切或相交, 即满足不等式|a -1|2≤2,|a -1|≤2,-2≤a -1≤2, 即-1≤a ≤3;若满足A ∩B =∅时,只需直线与圆相离, 即满足不等式|a -1|2>2,即a <-1或a >3. 18.已知集合A ={(x ,y )|y =a },B ={(x ,y )|y =b x +1,b >0,b ≠1},若集合A ∩B 只有一个真子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解析 由于集合B 中的元素是指数函数y =b x 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函数图象上的所有点,要使集合A ∩B 只有一个真子集,那么y =b x +1(b >0,b ≠1)与y =a 的图象只能有一个交点,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