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风相薄造成先后天八卦图的变化

合集下载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古往今来,先、后天八卦图的结构问题一直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先天八卦结构因自“加一倍法”而出,自然排布,数列井然,自乾至坤无论从数学上还是阴阳理论方面均可找到明显的规律,而后天八卦图的结构排列则颇多争议。

笔者通过对先、后天八卦结构的研究,认为先、后天八卦不仅都具有极其对称的规律性,而且还具有同源性,可以相互演化。

现将笔者对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的探讨就正于方家,希望能有助于中华易学的发展。

一、先、后天八卦图的千古之争宋朝以前,并无所谓先、后天之说,先天八卦图为宋人邵庸所传,旨在解说《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诸语,并明其中所含的八卦方位。

邵庸在其《皇极经世》之《先天象数第二》中云:“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

八卦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

故云数往也。

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

故曰:知来也。

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

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周易本义》卷首云:“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此图方位,宋人以为创自伏羲,所以又称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但是,由于《易传》没有明文阐述此类方位,汉学家多不信。

后天八卦方位之说始于邵子对《说卦传》中八卦方位的解释。

邵子《后天象数第五》中云:“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

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

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之时也。

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

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也。

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

” 汉学家采用此图,但不取“后天”、“文王”之名,称为“帝出乎震图”。

图中震、兑、离、坎分别表示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又称“四正卦”,余四卦称“四隅卦”。

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

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

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提要】一、伏羲先天八卦二、神农先天八卦三、黄帝先天八卦四、后天八卦五、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的转变(本文写作历时八天:2011年11月11日—11月18日)一、伏羲先天八卦:伏羲先天八卦图(一)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之名称出自《文言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此言先天八卦,先天八卦之四正为天地日月。

“与四时合其序”,此言后天八卦,后天八卦言时节也。

“与鬼神合其吉凶”,此言筮法,蓍之德圆而神也。

天地日月,天地之体也;四时,天地之行也;鬼神,天地之灵也。

“天弗违”,弗违于天,无为也。

“奉天时”,顺从于天,有为也。

(二)先天八卦之定位出自《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三)伏羲先天八卦图的成图方法:伏羲为创始八卦之祖,故名伏羲先天八卦图,《周易·系辞传》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先天八卦图的成图方法非常“简易”自然,只要在三个同心圆(天文三衡图)上按照上阳下阴、左阳右阴的简单法则就可画出先天八卦图(太极图源自先天八卦图),再画三层就可画出伏羲六十四卦图。

这个法则就是《周易·系辞传》所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四)先天八卦图原是挂图:《易纬》云:“卦者挂也,言县挂(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

”伏羲先天八卦图,最初为天地日月四象挂图(韩国国旗即是),它描述的是天地自然之位,《乾凿度》言先天八卦曰:“不易也者,其位也。

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发现"八卦"机理,揭示"文王后天八卦图"和"先天八卦图

发现"八卦"机理,揭示"文王后天八卦图"和"先天八卦图

八卦是中国哲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据说八卦是上古圣王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而画出,后来周文王把八卦两两叠合,形成六十四卦而完成了一部最大的占卜书<<周易>>。

<<周易>>中实际上并没有单卦形式的八卦。

<<周礼>>把八卦称为经卦,六十四卦称为别卦,这就意味着六十四卦是从八卦演变而来的。

关于八卦的起源,学术界有许多说法,影响大的,有伏羲观象说(<<易传.系辞>>),认为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有画前有易说(宋邵雍和朱熹),认为起于对数和理的领悟;有文字说(宋杨万里和明黄宗炎),认为来于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有生殖器说(近人周予同和郭沫若),认为奇偶二画出于先民对男女生殖器的崇拜;有结绳说(近人陈道生),认为奇偶二画来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

还有,现人赵炳恒认为:<<易>>和“太极八卦”是中国古人通过自身类似ESP的感觉器官综合功能与混沌性思维的思辨所获的,是全面描述宇宙的唯一再简洁准确不过的完整原始理论、图式和数据库。

现人苏承坡还从“八卦”绘出了太阳双子星轨迹图。

等等、等等 . . .神乎其神,说法不一,但是没有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同、肯定的。

我个人认为:“太极八卦”是来源于天文现象, 它的“根”是<<河图>>、<<洛书>>,我赞同“观天象说”。

另外,<<易>>的基本理论是“太极八卦”,以后发展的内容“经”和“传”则是“哲学”,而古代人将的许多的东西都有意地与它进行相关或模糊的联系。

我上面的“认识”,不是偶然,不是凭空,它们是有来历的。

1997年12月31日,我再一次观看7月15日所获的"洛书",研究其中"八卦"与"五行"的对应联系。

(此"洛书"中的文字,估计是后人加进去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联系内容为:东木---离震南火---乾兑西金---巽坎北水---坤艮但是,当我们细细观察该图中"南火"与"西金"的"星迹"(南火“四黑八白”、西金“二黑七白“)时,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文字与星迹搞"反"了,即与"河图"中的南火"二黑七白"、西金"四黑八白"正好相反。

教你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口诀

教你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口诀

教你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口诀教你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的口诀收藏X1、河图的口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2、洛书的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3、先天八卦口诀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1-8,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的排序是因为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缘故,这个要记住,很重要。

4、后天八卦的口诀是,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止乎艮这个也要记住,也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后天八卦的顺序是依据洛书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图二和图四两者的顺序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后天八卦的顺数就是从洛书得的。

5、先后天八卦的关系:先后天八卦之间内外非生即克。

先天八卦配河图左面:阳内阴外,即先天乾、兑、离、震,阳长而阴消。

右面:阴内阳外,即先天巽、坎、艮、坤,阴长而阳消。

后天八卦配河图,一六合水,即后天之坎卦;二七合火,即后天之离卦;三八合木,即后天之震巽卦;四九合金,即后天之兑乾卦;五十合土,即后天之坤艮卦。

将河图之数横看,其数为九四三八,所以,先天八卦的乾、兑、离、震则与一、二、三、四的次序相吻合。

再将河图之数竖看,其数则为二、七、六、一,则又为卦之巽、坎、艮、坤,合乎五、六、七、八之卦序再从四象的位置看,一为太阳;二为少阴;三为少阳;四为太阴。

再看河图横列的九、四、三、八的次序,其中十减九为一;五减四为一,一为太阳数,故乾卦与兑卦同根于太阳。

十减八为二,五减三也为二,二数为少阴,故离卦、震卦与少阴同出一源。

再竖看河图之数,十减七为三,五减二也为三,三是少阳数,坎、巽两卦与少阳同出一源。

十减六为四,五减一为四,四为少阴数。

所以,坤卦、艮卦与太阴同出一源。

[精品]八卦图

[精品]八卦图

原文地址:作者:一、先、后天八卦图的千古之争宋朝以前,并无所谓先、后天之说,先天八卦图为宋人邵庸所传,旨在解说《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诸语,并明其中所含的八卦方位。

邵庸在其《皇极经世》之《先天象数第二》中云:“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

八卦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

故云数往也。

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

故曰:知来也。

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

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 《周易本义》卷首云:“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此图方位,宋人以为创自伏羲,所以又称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但是,由于《易传》没有明文阐述此类方位,汉学家多不信。

二、后天八卦图具有巧妙的对称规律如前所述,先天八卦方位图因按照一阴一阳规律依次挨排所得,具有很强的对称性,体现了易简的精神,因而在卦画排列结构上容易为人了解,为人接受。

而后天八卦图则不然,其卦画结构至今无人破译,虽然人们发现了其中蕴涵的五行运行规律以及“乾统三男居北,坤统三女处南”的排列规律,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是因为没有发现其排列卦画的高度对称性规律,因而使人不能不怀疑文王演卦的科学性。

由此看来,先、后天八卦图之争的关键在于找到后天卦的对称规律。

那么,后天八卦图的对称规律是什么呢?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其井然巧妙的卦画排列规律。

如图所示(见图一)巽离坤震兑艮坎乾(图一)将乾、坎、艮、震分别与其斜对角的巽、离、坤、兑比较,可以发现:乾卦的下两爻与巽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太阳;而乾卦上爻为阳,巽卦下爻为阴,正好相反。

坎卦的下两爻与离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少阴;而坎卦上爻为阴,离卦下爻为阳,正好相反。

艮卦的下两爻与坤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太阴;而艮卦上爻为阳,坤卦下爻为阴,正好相反。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是什么?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是什么?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是什么?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无论是卦名,卦形还是卦意类象都是一样的,区别主要在于卦数和卦所居的方位。

卦的方位:先天八卦:乾南,兑东南,离东,震东北,巽西南,坎西,艮西北,坤北方。

后天八卦:乾西北,兑西,离南,震东,东南,坎北,艮东北,坤西南。

先天八卦图是阴阳消长图,震到乾为阳长阴消,自巽到坤为阴长阳消,且符合《易经》: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后天八卦是万物随阴阳变化之图,是大环境随着阴阳变化的用事图,符合《易经》:帝出乎震齐乎巽原文: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冬季子月,阴气最重阳气最弱,但是最寒冷的时候不是子月而是丑月;夏季午月,阳气最重,阴气最弱,但是最热的时候也不是午月而是未月。

万物受阴阳变化影响而生变化,但是万物的变化却迟于阴阳变化,所以八卦化先天为后天,以其功用,各居新位,化为后天八卦图。

卦数:先天八卦次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先天卦数是八卦生成次序,后天八卦数则是八卦用事数。

先天八卦数取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根据阳在先,阴在后,自下而上逐渐生成。

两仪为阳一,阴二。

阳上起阳阴为前两个数,阴上起阳阴为后两个数,所以四象次序为:太阳一,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

四象上再起阳阴成八卦:太阳生成乾一,兑二,少阴生成离三,震四,少阳生成巽五,坎六,太阴生成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数取自洛书,为后天用事数。

坎与一同宫居北方,坤与二同宫居西南,震与三同宫居正东,巽与四同宫居东南,乾与六同宫居西北,兑与七同宫居正西,艮与八同宫居东北,离与九同宫居正南。

先天八卦起于阴阳,先天八卦图为阴阳消长图,自震至乾为阳长阴消,自巽至坤为阴长阳消;先天卦序也是出自两仪(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依阴阳生成次序而定。

后天八卦为八卦用事所立,是八卦各居其位,各理其政,后天八卦数也是八卦用事所值的数,取自于洛书。

《河图》与先天八卦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

《河图》与先天八卦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

《河图》与先天八卦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我们先讨论《河图》与先天八卦的对应关系。

在九数图和十数图中,我们先看看,谁符合“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据帛书《周易》记载,《四书五经》当中被后世儒生因不明自然易理被误改的“水火不相射”应为“水火相射”,水火既济自然相射)。

1、九数《河图》与先天八卦间的表面对应关系:先后天八卦与河图洛书对应的判定方法之一——确定所谓天地定位或天尊地卑:九数图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朱熹注《周易本义》《河图洛书》图下方语)。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

”(先秦黄石公《青囊经》)乾为天,坤为地;艮是山,兑是泽;震表雷,巽表风;坎即水,离即火。

天地定位,就是上方或南方为乾天卦,下方或北方为坤地卦——这显然是先天八卦。

艮卦为山,兑卦为泽,所谓山泽通气即指艮卦与兑卦相互对峙;震卦是雷,巽卦是风,所谓雷风相薄就是指震兑两卦相互对峙;坎卦属水,离卦属火,水火相射就是坎卦与离卦两两对峙——这显然描述的是先天八卦的情形。

而这种先天八卦对应的数字就是《青囊经》记述的“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

”以及《周易本义》描述的“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青囊经》以应用为重,还有可能出于秘传等缘故,首先描述的“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为洛书,其推演出的是五行与后天八卦。

《青囊经》第二自然段记述的才是河图,根据河图能够推演出先天八卦。

先后天八卦与河图洛书对应的判定方法之二——找到两两对峙之数即补数(两两相加其和为十的两个数字)或中华补数(两两相加其和为九的两个数字):先天八卦与数字的对应关系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先天八卦讲究对峙,天地定位,天即乾,地即坤,乾一坤八,其和为九;其后,山泽通气,山即艮,泽即兑,艮七兑二,其和为九;雷风相搏,雷即震,风即巽,震四巽五,其和为九;水火相射,水即坎,火即离,坎六离三,其和为九;四对卦其和均为九。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为体,指的是不变的「道」理,即「自然之道」。

古人观察自然现象,抬头为天,低头为地,故干(天)、坤(地)上下定位;南北两处水(冷)、火(热)相对,故离(火)坎(水)左右对应。

老子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字即指平衡,「冲」字即指对冲。

因此,由互相对冲的交流作用,而产生平衡。

故先天八卦:『乾坤奠立,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指明相对的两方,互相对冲,却又各踞一方,独立自主,不相混淆,维持整体的平衡。

后天为用,指的是内含时间、消长、循环等规则化之现象,即套用「五行」于其内。

炎上、润下,故离(火)坎(水)上下定位;震(雷)、巽(风)动之属木,兑之光(泽)、干之极阳(天)属金;又离为最热(阳)点,坎为最冰(阴)点,故由左起为阳仪,至右为阴仪,即艮(阳土)位阳仪,而坤(阴土)位阴仪。

「五行」是用金、木、水、火、土的演化经过,讲到「时间」关系。

以四季时序,则后天八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

』故震为万物之始,为正春,位正东。

离为正夏,位正南。

兑为正秋,位正西。

坎为正冬,为正北;而巽(风)、干(天)、艮(阳土)、坤(阴土)各依五行位四维方。

2的0次方= 1 ─太极(范围)2的1次方= 2 ─两仪(相对)2的2次方= 4 ─四象(方位)2的2次方之前,为X、Y两轴,平面,为形而上形而上学:指的是学说、理论、思想、心灵层面...的学问2的3次方= 8 ─八卦(实象)2的6次方= 64 ─六十四卦(行为)2的3次方之后,为X、Y、Z三轴,立体,为形而下形而下学:指的是已存在、具体的、具行为模式的...的学问古人相当聪明,利用五行体现大有宇宙全部的四项元素:五行定位- 空间(元)、相生循环- 时间(亨)、西金东木- 物质(利)、北水南火- 能量(贞)。

买「东西」,西金东木表「物质」,有形,故买有形「物质」;而北水南火表「能量」,无形,故不买无形「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风相薄造成先后天八卦图的变化
我近来一直在思索先后天八卦图之间联系的问题。

今天我在调整和观察先天八卦的位置时突然发现,仅仅是把先天图上的巽卦和坤卦移到离卦左右两边,先天图就变成后天图了。

我发现从先天的视角来看,这个过程正是那个“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现象!于是我想到了共工撞倒不周山的传说故事,又发现共工之形象及共字与巽卦之巽字的共通处,又联系到太阳系行星与八卦的关系。

于是整理出此文。

——前记
先天八卦图体现了宇宙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先天八卦的宇宙结构当是平衡状态的宇宙形态的体现。

后天八卦图则是宇宙万物非平衡态的结构体现,但后天的宇宙体系也是一个相对的平衡系统。

平衡中有不均衡,不均衡中有平衡,其中蕴有阴阳互根之道。

若把先天看做宇宙的时空基调、背景,后天看做宇宙的时空表现,就可以理解先天后为何能互相转化了,因为先后天犹如阴与阳,互根互化也,后天回归先天就是由失衡回归平衡,这也是修炼之理。

先天为体为场为气,后天为用为物为形,宇宙总是在阴阳转化的动态平衡中发展变化着,宇宙原本是平衡的,但由于万物的存在及时位转换,就造成了能量的流通阻碍和能量场的失衡。

从先天八卦图来看整个宇宙是平衡的,而从后天八卦图来看则是阴阳失衡的。

那么,宇宙怎么就从先前的平衡态,变成了后天的失衡态了呢?
宇宙从先天八卦结构形态变成后天八卦结构形态,必然有其动力。

宇宙间最大的动能、动数是什么?应当是风与雷,风雷当是天地间最具有活力的动能、动力,特别是风,风就是宇宙中无处不在的流动之气,所以风是至为活跃的力量。

在先天八卦中,风雷相对而形成“雷风相薄”,薄者博也相互作用也,这种雷风相搏当是导致宇宙动荡变化的根本动因。

也就是说,风雷相搏导致了天地阴阳之气分布的失衡,即无孔不入的宇宙风打破了先天宇宙的平衡状态。

先天阴阳相对二气之数和为9,取其中气之数即9之半则为4.5,正有4及5数,此即震
雷、巽风之数,而巽风为5为奇数为阳数,亦应动荡之主动气数也。

在此变动过程中,离卦代表太阳星或火星,巽卦代表木星,坤卦代表地球。

那么,在先天之际,雷与风正好处于相对冲的位置,而且都是动荡的气数,巽风木星与震卦的雷风相薄的结果,导致巽风木星冲入到了离火星和震卦星位之间,为何没有进入震艮之间呢?因为艮与巽五行相克而排斥,而巽离五行相生而相吸引也。

同时,在巽风木星离开的位置,导致天地的气机失衡,造成真空地带,使得乾与兑向此方位移动。

地球受到太阳或火星力量的吸引力作用下,进入到离兑星位之间,这个位置也是坤卦左右相生的关系。

这一切也可以归功于太阳或火星的力量增加,其为何能量增加了呢?因为巽木生离火,风生火起也。

巽风与震雷聚到一起,也可以看做是同气相求的反映。

坤地为什么陷入到了离兑之间呢?首先就是物以类聚、同气相应,这个位置也是五行相生而非相克之位,相生而相吸引也。

巽卦和坤卦的位置变动,使得巽离坤兑之四阴卦汇集在了一起,而乾坎艮震之四阳卦则汇集到另一半的位置,这也正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语。

当我发现后天八卦图与先天八卦图的差异,仅仅是由于巽卦和坤卦转移到了离卦左右的位置,先天八卦结构就变成了后天八卦结构了,这种天地变动的原力是风能的作用。

这个变化状况,从先天的角度来看,正好如这句“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所描述的景象完全一致。

传说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断而造成天倾西北及地陷东南,然后是太阳开始炙烤着大地。

坤地转到了离火跟前,也正对应了大地火热之象。

据传说,共工氏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其坐骑是两条龙。

试观共工氏的形象,不正是巽字么?而共工氏的共字,不正像巽卦之形么?据说,共工氏是神农氏之后的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这也正对应巽卦为木为农业的象征!易经讲天人合一之说,有天变就必有人应,共工就是这次天地之变的人事之应,共工即是巽卦的征象。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则是对这个事件的现象描述。

再看看人出生前后的先后天的风雷相博之象。

人出生前可看作是先天,出生后则是后天。

人出生时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气,就正像天地
从先天变到后天时的那个巽风之气,第一声啼哭就如同震雷,这个过程也正如天地先天到后天时的风雷相薄之变化。

我们不妨把人出生时刻的代表时间序列的天干地支符号,看作是启动生命基因密码的动力编码序列。

新生命体一出生,呼吸和哭啼之际,即与后天之气息相结合相感应。

、或者说,人出生的时刻,人体的基因序列直接被天地的风雷之气机给启动,开始建立起特定的统一场共振联系。

按太阳系行星距离太阳远近之分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从太阳系的行星位置来看,正好火星内是地球、外是木星,正好与离火左右是坤地与巽风相应。

若将金星对应兑卦、地球对应坤卦、火星对应离卦、木星对应巽卦,这四个卦位正好占据后天八卦图右上半部四阴卦。

在天地大变之后,木星巽闯入了火星之外层,地球坤闯入了火星之内,于是星际结构发生了先后的变化,先后天的说法由此而生。

八卦框架,当是宇宙天体的写照,卦者挂也,天体正如挂于天上之象,故八卦即同八个挂在天空的物象。

据现代天文学所说,木星为太阳系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距太阳的顺序,由近及远正好为第五,这正合与八卦中巽卦为五之数,木星的其它特征与巽风卦的确亦有许多相合之处,巽卦木星从先天而至后天,也难怪科学家们会认为木星是太阳形成后第一个诞生的行星。

从太阳系行星系统来看,也可以部分地看出当前的太阳星系与后天八卦图的对应之处,这或说明八卦图反映的就是太阳系的能量场分布状况。

八卦图当是我们的天地宇宙结构或气机气场的反映,这里仅是关于先后天八卦图变化的一种逻辑推理。

通过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地陷东南等传说的引证,联系人出生时的呼吸和啼哭之象,以及太阳系行星的部分位置关系与后天八卦体系的契合,我认为,天地变化的动力源于雷与风的激荡了,极为合乎逻辑。

2013年9月25日
于四川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