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
先后天八卦

先后天八卦一、先后天八卦通气歌诀:乾六离九是朝宗,坤宫坎卦气相通。
天三艮八为朋友,兑七巽四一脉融。
离九来龙定震穴,是因地八通坎宫。
坎水朝时来到兑,巽龙入脉坤宫从。
后天来龙先天向,生成推照相互同。
谁人识得此真诀,何愁天地不相逢。
二、先后天八卦通气图示:(一)先天八卦数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二)后天八卦数字: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所有讲的通气数字均以此为依据)。
(三)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
(四)通气的先决条件:一是先看先后天的位置的变化,二是后天的卦包含着先天的卦名,最后都以后天八卦卦数为依据,作为通气的条件。
(五)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
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八卦图作为背景参考。
1、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
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
2、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
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三、先后天八卦对应理解记忆法1、天地火水:火水未济。
天上的本源是火——乾先天隐态,离后天太阳之火可见。
地下的本源是水——坤先天隐态,坎后天大地之水可见。
2、东西太阳月亮的升起:东西日月更迭。
太阳升起在东方——离先天太阳隐在东方,震后天可以见到太阳。
月亮升起在西方——坎先天月亮隐于西方,兑后天可以见到月亮。
3、阴阳长少相对:男女由少及长。
少男对长男——震长男先天隐于艮下,艮后天可以看见少男长成长男还是少男,男人年轻变化小;并且艮震八卦符号完全阴阳相对。
长女对少女——兑少女先天隐于巽下,巽后天可以看见少女长成长女,女大十八变,少女长成长女变化大;并且巽兑八卦符号完全阴阳相对。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由三个爻组合的图像,称为“卦象”一共有八种,再给每一种卦象分别起个名称,共八个,故称“八卦”,即:乾,坤,震,巽(xun),坎,离,艮(gen),兑。
一、先天八卦
八卦有其生成的规律:
从上图中可看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分为阳爻和阴爻;两仪生四象:在阳爻和阴爻的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称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生八卦:在四组“两仪”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即组成八卦。
“太极图”中有两个“鱼眼”,表示: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本节重点:
1、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2、表相: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3、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艮7,坤8。(即先天数)
八卦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其对应为: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
就是说,一个卦象必须记住两个卦名,这样记忆: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八卦各有其方位:
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地图与现代西方的地图位置不同,中国地处北半球,房屋多为座北朝南,以面南为正位。面南时,其方位就是左东右西、前南后北,判断方位十分方便实用。
思谨画的先天八卦图中心一定要配有一个“阴阳鱼”,即“太极图”,其意为:
乾、兑、离、震四个卦表示“阳气”由盛渐衰,即每卦所对应的阴阳鱼中的白色部分由多渐少;
巽、坎、艮、坤四个卦表示“阴气”由弱渐强,即每卦所对应的阴阳鱼中的黑色部分由少渐多。
乾、兑、离、震四个卦依次左旋(逆时针方向转动);巽、坎、艮、坤四个卦依次右旋(顺时针方向转动)。
完美解决太极如何生成后天八卦,阴阳相感,阳卦外生,阴卦内生

完美解决太极如何生成后天八卦,阴阳相感,阳卦外生,阴卦内生上文从乾坤生六子的角度聊了一下先天八卦如何生成后天八卦,并且从阴阳数量的关系确定了八卦的顺序。
一、阴阳交感生成后天八卦的过程1、第2圈为太极生成的两仪,左阴右阳,表示阴升阳降。
图1,太极生两仪2、第3圈为两仪生成的四象,阴上阳下表示为先天八卦生成后的状态。
图2,两仪生四象也就是从否卦变成了泰卦(先天八卦的最终状态)。
图3,泰卦,后天八卦状态3、第4圈为四象生成的八卦中的四个卦,从右上角顺时针,为阳阴阳阴,因为先阳后阴以象先天,所以生成的为阳卦(父子)。
图4,四象生八卦中的四卦4、第1圈为四象生成的八卦中的另外四卦,从右下角逆时针为阴阳阴阳,因为先阴后阳以象后天,所以生成的为阴卦(母女)。
图5,四象生八卦中的另四卦如此可以从后天八卦的生成的两个过程推出后天八卦图(见图5),注意向内生和向外生是同时进行的:1、向外生(后天八卦阳卦生成过程)观察方向:2→3→4,黑/灰(为了图好看,用灰代替黑,下面一律说为黑)表示阴,白色表示阳,从右下角开始,对应的卦为从下往上:①、白白白=阳阳阳=乾,所以1为乾;②、黑白黑=阴阳阴=坎,所以2为坎;③、黑黑白=阴阴阳=艮,所以3为艮;④、白黑黑=阳阴阴=震,所以4为震;2、向内生(后天八卦阴卦生成过程)观察方向:1→2→3,其他同上。
⑤、黑白白=阴阳阳=巽,所以5为巽;⑥、白黑白=阳阴阳=离,所以6为离;⑦、黑黑黑=阴阴阴=坤,所以7为坤;⑧、白白黑=阳阳阴=兑,所以8为兑。
所以后天八卦的顺序为:1乾,2坎,3艮,4震,5巽,6离,7坤,8兑。
因为乾在右下角生成,所以乾从右下角开始按上面顺序排起,后天八卦图最终如图6:图6,标准的后天八卦太极二、后天八卦的生成特点1、太极生两仪(跟先天八卦图阴阳相反),因为阳降阴升(阴阳相交万物生)。
2、两仪生四象(跟先天八卦图阴阳相反),因为阳降阴升最终的状态是阴上阳下。
3、四象生八卦(先天是外生,后天是外生四卦【先阳后阴】,内生四卦【先阴后阳】),因为先阳后阴以象先天,所以生成的为阳卦(父子);因为先阴后阳以象后天,所以生成的为阴卦(母女)(见图7)。
春秋古易:先、后天八卦图的三层结构密码

春秋古易:先、后天八卦图的三层结构密码(本文需要参考阅读本头条号《三张图看懂易经》《四张图看懂太极图》)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标注在地面上,就是先、后天八卦图。
换个方式说,先、后天八卦图是把太阳、月亮运行轨迹投影在地上,形成的投影图。
第一层结构,标注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
所谓“天圆地方”,并不是说地是方的,而是阴阳无形,万物有体,有体就有形状,有形状就有前后左右,就有东南西北的方位。
先天卦图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后天卦图,离南坎北,震东兑西。
所谓“四正之位”,是指地理方位的确立,天地定位,即是指此。
也就是立表测影中,通过划圆形来确定东西南北的方位的过程,所谓“方从圆出”的“圆方图”,以圆形求地之四方形以确定东南西北的方位。
方位是通过方形和圆形确定的,所以说数学源于天文,中国的古天文学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具体过程省略)。
第二层结构,确定太阳、月亮周日视运动的轨迹。
先天卦图,离为日在东,日出于东,而入于西。
东方为日出月落之位。
坎为西为月,月出于西而落于东,西方为月出日入之位。
描述的是太阳和月亮的周日视运动,也是白昼和黑夜的转换,是阴阳转换的一天周期。
下面两张图中的紫色线,代表日升月出的转换。
第三层结构,太阳周年视运动下,一年的阴阳转换周期。
夏至时,日出在东北方向,日落在西北方向,此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能量达到最高点,为夏天。
先天卦图为震卦、艮卦连线,后天卦图为艮卦、乾卦连线,也是太阳在北半球的直射的北回归线,是阴阳的转换线。
图中的黄色线。
冬至时,日出在东南方向,日落在西南方向。
先天卦图的兑卦、巽卦连线,后天卦图的巽卦、坤卦连续,也是太阳直射的南回归线,也是阴阳的转换线。
此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能量最少,是冬天。
图中的蓝色连线。
秋分和春分时,日出在东方,日落在西方。
先天卦图的离卦、坎卦连线,后天卦图的震卦、兑卦连线,是赤道线,也是阴阳的平分线。
此时昼夜均分,北半球分别是秋天、春天。
《淮南子·天文训》:“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至春秋分,日出东中,入西中;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至则正南。
有了这个口诀,先后天八卦图不仅会牢牢记住,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有了这个口诀,先后天八卦图不仅会牢牢记住,还能发现更多
的秘密
梅花易数只需知道先天的卦数(卦序),后天的卦位。
下面这张图,大家只需记住顺序即可。
接下来要讲的这张图,叫做“后天八卦位”,先天记数后天记位,所以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牢牢记住“后天八卦位”的位置,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张图,以后所有从卦上看到的信息都会对应到每一个位置,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记住这句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针对不好理解的断语,我们稍作解释,“乾三连”,指的是三条横线连起来;“震仰盂”,过去佛家人在乞讨的时候,往往会手托一个钵,而这个钵就叫做“盂”,这个卦上面是两组阴爻,下面是一组阳爻;“艮覆碗”,指的是把碗扣过来。
后天八卦配的是洛书文化,先天八卦配的是河图文化,因此河图洛书简称“图书”。
两张图我们可以结合来看,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就属于先天八卦序数套后天洛书位。
你是否真正看懂了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

你是否真正看懂了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我们知道先天的代表的就是气态的,在环境上面代表的就是天空。
所以我们把乾放在先天八卦图的最上面,整个太极图的最上面就是天空,这是古人对自然的理解。
下面脚踩的就是大地,就是坤。
那么离和坎为什么在左和右呢?这里面的离和坎代表的是中间,水就是人的生机,火就是人的气机,所以这个坎和离在中间代表的是在天地之间生存、生活必备之物。
上面还有巽,代表天上来的风;还有兑,代表的就是天上的雨滴和雪花,可以滋润万物的东西。
先天八卦图底下是艮和震,艮代表山,震代表雷,雷怎么跑地下去了呢?这里面的震就不要看成雷了,这里面的震就代表地上的植物、大树。
这就是我们的先天八卦图,它就相当于一个立面的实景环境,我们从先天八卦图上就可以看到这些自然的景象,这些自然的景象就是古人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理解,就是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总结。
所以,先天八卦图本质上代表的是一个立面的空间环境。
知道了先天八卦图所代表的深层含义,那么这个后天八卦图上面画的信息又都代表什么呢?据传后天八卦图是周文王所创立的,其实后天八卦图本质上代表的就是中国版图的地理环境,代表的就是一个平面的环境。
后天八卦图离卦代表的是什么呢?离为火,代表南方,是中国整个板块最热的地方,像海南、云南、广东等最炎热的地区。
所以说在中国的版图上,这个南方离卦代表的就是火焰最旺、温度最高的这个地域、这个环境。
这个离卦正对着北方坎卦,坎代表的是水,这个水就代表了北方的水旺之地,中国大部分的地下水和饮用水源头就在北方,是来自于长白山流域、松花江流域,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就是北极的冰川。
东边是震卦,震为雷,雷的声音是最震撼的,东方代表春季,春雷滚滚。
在地理方位当中东面指的是沿海区域、沿海城市,像大连、青岛、上海、天津这些沿海城市。
雷是怎么来的呀?通俗来讲雷就是乌云之中产生的那些湿气互相之间摩擦碰撞产生的正负离子所形成的电流,雷实质上就是湿气,湿气产生的雷电,所以哪个地方的这个雷电最旺?自然就是水最旺的东边沿海城市。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古往今来,先、后天八卦图的结构问题一直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先天八卦结构因自“加一倍法”而出,自然排布,数列井然,自乾至坤无论从数学上还是阴阳理论方面均可找到明显的规律,而后天八卦图的结构排列则颇多争议。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先、后天八卦结构的研究,认为先、后天八卦不仅都具有极其对称的规律性,而且还具有同源性,可以相互演化。
现将笔者对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的探讨就正于方家,希望能有助于中华易学的发展。
一、先、后天八卦图的千古之争宋朝以前,并无所谓先、后天之说,先天八卦图为宋人邵庸所传,旨在解说《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诸语,并明其中所含的八卦方位。
邵庸在其《皇极经世》之《先天象数第二》中云:“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
八卦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
故云数往也。
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
故曰:知来也。
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
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周易本义》卷首云:“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此图方位,宋人以为创自伏羲,所以又称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但是,由于《易传》没有明文阐述此类方位,汉学家多不信。
后天八卦方位之说始于邵子对《说卦传》中八卦方位的解释。
邵子《后天象数第五》中云:“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
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
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之时也。
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
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也。
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
”汉学家采用此图,但不取“后天”、“文王”之名,称为“帝出乎震图”。
图中震、兑、离、坎分别表示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又称“四正卦”,余四卦称“四隅卦”。
教你一分钟看懂八卦图

教你一分钟看懂八卦图古典书城八卦记忆口诀: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这是先天八卦图,与下面两个后天八卦图在方位上有区别。
我们现在一般是用后天八卦,有时候也看情况可以二者互用。
后天八卦图1后天八卦图2有很多好奇者都看过太极八卦图,但不一定了解。
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使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表示万物相互关系。
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
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
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
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
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才。
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阳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
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
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
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
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5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
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
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
其含义不变。
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
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
是: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园满、亭通,成功、重大。
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象。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古往今来,先、后天八卦图的结构问题一直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先天八卦结构因自“加一倍法”而出,自然排布,数列井然,自乾至坤无论从数学上还是阴阳理论方面均可找到明显的规律,而后天八卦图的结构排列则颇多争议。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先、后天八卦结构的研究,认为先、后天八卦不仅都具有极其对称的规律性,而且还具有同源性,可以相互演化。
现将笔者对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的探讨就正于方家,希望能有助于中华易学的发展。
一、先、后天八卦图的千古之争宋朝以前,并无所谓先、后天之说,先天八卦图为宋人邵庸所传,旨在解说《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诸语,并明其中所含的八卦方位。
邵庸在其《皇极经世》之《先天象数第二》中云:“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
八卦者,明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也。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
故云数往也。
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
故曰:知来也。
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
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
” 《周易本义》卷首云:“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此图方位,宋人以为创自伏羲,所以又称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但是,由于《易传》没有明文阐述此类方位,汉学家多不信。
后天八卦方位之说始于邵子对《说卦传》中八卦方位的解释。
邵子《后天象数第五》中云:“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
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
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之时也。
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
坎离得位,而兑艮为偶,以应地之方也。
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
” 汉学家采用此图,但不取“后天”、“文王”之名,称为“帝出乎震图”。
图中震、兑、离、坎分别表示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又称“四正卦”,余四卦称“四隅卦”。
自此而后,易学人士围绕先、后天八卦展开了长达千年的争论,今人郭至成、郭涛在《走进伏羲——破解易学千古之谜》中指出:先天易学诞生后,一方面受到易学界的普遍重视,“打破了由王弼横扫象数给中国易学带来得七百多年得沉寂,为中国易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高举义理派大旗的学者,一直没有停止对先天易学的批判。
”义理派的学者认为:“先天易学只不过是宋人陈抟、邵庸等人把道教炼丹术中的东西用来说易,那只是他们自己的易学,而与周易无涉。
”近代以来,先、后天之争犹未停顿,先天易以其科学性排列被更多“科学易”学者尊崇,而重视占卜和《周易》本经的学者则强调后天易学,或者强调二者的结合使用。
同时,一些严肃的易学者虽然试图在考古上获得先天易的确凿证据,却无功而返,从而使先、后天之争得以延续。
笔者以为,历史上先、后天之争皆起源于图,如果对先、后天图的方位排列有科学可靠的解释,则二者之争尽可休矣,如将精力集中于二者的运用上来,则中华易学还将获得新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了解先、后天之争的轨迹,在解释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之前,笔者想先对古今先、后天八卦图研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一)邵庸先生的研究。
邵庸区分出先、后天八卦方位,将先、后天八卦融会贯通,最先以先天数配后天图,自成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一家之说。
《本义》卷首云:“邵子云: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本义》)邵子在其着述《皇极经世》中对先、后天八卦方位还多有解释,关于先天方位,邵子云:“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辟,日月之所出入。
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
”关于后天方位图,邵子云:“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震始交者也,故当朝夕之位。
坎离交之极者也,故当子午之位。
巽艮虽不交,而阴阳尤杂也,故当用中之偏。
乾坤纯阴纯阳也,故当不用之位也。
”又云:“兑、离、巽,得阳之多者也。
艮、坎、震,得阴之多者也。
是以为天地之用。
乾极阳,坤极阴,是以不用也。
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
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
(二)尚秉和先生的研究。
尚秉和先生在其《周易尚氏学》中对先后天八卦也有自己的见解。
尚先生云:“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
”又云此方位“在两汉皆未失传,至魏管辂,谓乾必宜在南生,以乾位西北不合,而疑圣人矣,则以先天位已失传,辂但见其尾,不见其首也。
历魏晋迄唐,无有知者。
至宋邵子揭出,《易》本始大明。
而黄梨洲、毛西河等,以邵子所传,本于道士,肆力掊击。
”并引据《左传》所载《易》占,指出:“艮与乾同位西北,巽与坤同位西南,坎兑同位西,震离同位东,左氏已备言之。
故荀爽、郑玄资以注经。
他若《乾凿度》,言先天意尤多也。
”(《周易尚氏学》)尚先生认为“后天方位”是由“先天方位”变来,指出:“八卦园布四方,各有其位,而先后不同,盖《易》之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静而无为,惟阴阳相对必相交。
坤南交乾,则南方成离;乾北交坤,则北方成坎;先天方位,遂变为后天,由静而动矣。
《周易》所用者是也。
然《周易》虽用后天,后天实由先天禅代而来,不能相离。
故《说卦》首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演先天卦位之义,再明指后天。
”(《周易尚氏学》)(三)《易纬乾凿度》的研究。
《易纬乾凿度》只对后天八卦的排列作出了解释。
书中云:“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
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
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
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
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
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
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
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
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
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
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
”又云:“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
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
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
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
四维正纪,经纬仲序,度毕矣。
”又云:“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
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
”“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
”“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四)今人的部分研究成果。
今人韩勇在其着述《太易论》中认为:“先天八卦反映了太阳相对于地球周期运转得循环规律,其运动方向与月亮相对于地球的运转方向恰恰相反,前者是顺时针,后者是逆时针,所以太阳运动的卦序方向是震、离、兑、乾、巽、坎、艮、坤。
”并针对后天八卦方位图指出:“帝指的是太阳,太阳藏于坤,动于震,丽于离。
……健于乾、入于巽、陷于坎,是说太阳在南方乾卦位天气最干,太阳最炎,而至巽卦位,太阳就开始下落入地,到西方坎卦位太阳就已陷入地下,即日落西山。
至于‘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是说人们的社会活动是随着日出日落而变化的。
”但是,韩勇先生并没有对后天八卦方位的规律进行揭示,他对后天八卦表示不甚明了,认为后天八卦“不是从事物本质的变化出发,而是从半路起首,也就是说,不是依从于阴阳变化的规律,而是直接从乾坤两卦开头,所以造成了八卦方位的大变迁,因此它是唯心主义的产物。
…由于这种定位方法搅乱了阴阳原有的顺序变化,因此无法完成周而复始的周期循环,故不免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尽管后天八卦被后人广泛应用,但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今人苗孝元、姜在生在《易之道》一书中指出,先天卦和后天卦中必然存在一阴一阳之道,后天八卦中的阴四卦巽、离、坤、兑和阳四卦乾、艮、坎、震就是《周易》中的一阴一阳。
并据此认为,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一阴一阳相结合的状态,后天八卦方位表示一阴一阳相分离的状态。
今人郭至成、郭涛在《走进伏羲》中通过对先、后天之争的回顾,强调要换个角度论先天,提出“伏羲时代的易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追问。
经过他们对京房易卦序的分析,从立体易的角度认为伏羲时代的易学应当为立体易,其卦序应当为“天风山火,地雷泽水”的观点,认为这一卦序比邵子的所谓先天卦序更有意义,在思路上有新的突破。
上述对先、后天八卦图研究观点的鸟瞰,虽不甚全面,但基本上反映了千年来对于先、后天八卦之争的概貌。
这些观点均不无可取之处,但是由于没有从先、后天图的形成根源和结构分布的逻辑性上解决问题,因而未能真正彻底地清算这一千古之争。
二、后天八卦图具有巧妙的对称规律如前所述,先天八卦方位图因按照一阴一阳规律依次挨排所得,具有很强的对称性,体现了易简的精神,因而在卦画排列结构上容易为人了解,为人接受。
而后天八卦图则不然,其卦画结构至今无人破译,虽然人们发现了其中蕴涵的五行运行规律以及“乾统三男居北,坤统三女处南”的排列规律,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是因为没有发现其排列卦画的高度对称性规律,因而使人不能不怀疑文王演卦的科学性。
由此看来,先、后天八卦图之争的关键在于找到后天卦的对称规律。
那么,后天八卦图的对称规律是什么呢?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其井然巧妙的卦画排列规律。
如图所示(见图一)巽离坤震兑艮坎乾(图一)将乾、坎、艮、震分别与其斜对角的巽、离、坤、兑比较,可以发现:乾卦的下两爻与巽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太阳;而乾卦上爻为阳,巽卦下爻为阴,正好相反。
坎卦的下两爻与离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少阴;而坎卦上爻为阴,离卦下爻为阳,正好相反。
艮卦的下两爻与坤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太阴;而艮卦上爻为阳,坤卦下爻为阴,正好相反。
震卦的下两爻与兑卦的上两爻相同,为少阳;而震卦上爻为阴,兑卦下爻为阳,正好相反。
如此看来,后天八卦图的方位对称排列昭然已揭。
后天图不仅具有一阴一阳的规律,而且还含有四象流转的规律,四象在后天八卦中从乾卦开始,依照太阳——少阳——太阴——少阳的规律自下而上周流运行,充分体现了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自震至乾,自乾至坤阴阳流转规律的相承性。
先天八卦图不过是对阴阳流转顺序的细致描述,而后天图则将阴阳、四象、五行浓缩于一处,凝聚而成一幅新图。
了解这一规律后,人们一直不理解的后天图为何不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为乾震坎艮,坤巽离兑的原因也会豁然而解。
了解这一规律后,我们不能不佩服先圣的智慧。
三、先、后天八卦图根源索解——河图数序那么,我们的先圣为什么要将乾卦置于西北,而不置于南呢?先、后天八卦图之间到底又什么渊源呢?笔者在进一步的思考中,借助五行八卦的匹配和对河图的推演,终于使这一千古大迷进一步得到了揭示。
我们知道,按照易学界的普遍认知,八卦和五行之间的匹配是: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
同时,五行和河图数序之间的配合是1、6属水居北,2、7属火居南,3、8属木居东,4、9属金居西,5、10属土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