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总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 水在哪里1、___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___ (更新期最长)。

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______,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_____循环、___内循环和__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______,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______c 、降水d 、______e 、地下径流f 、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______ 和 ___ 。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中,水的电解是__变化,气体体积之比为氧气:氢气=___实验结论:表达式:____________,水由___和___组成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沸点是____,水在___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____变小,____不变,___变大,所以冰能___在水面。

第3节 水的密度1、_______________ , 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___(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____不同;2、公式:______ ρ=m/v (公式变形:____________)ρ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密度的单位:________ 或 _________(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_____千克/米3 1kg/m 3=____g/cm 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______千克/米3,合_____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班级姓名【公式】1、密度:ρ=m/V2、压强:P=F/S3、浮力:a、F浮=G-F(物体浸没时弹簧秤示数) b、F浮=G排液=ρ液gV排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4、溶解度=(m溶质×100)/m溶剂5、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 溶解度/(100+溶解度)一、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

目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2、生物水: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水母含水量最高98%2、水循环是指由于蒸发和降水,使地球上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水循环(见右图)①降水②蒸发③蒸腾④水气输送⑤降水⑥蒸发⑦地表径流⑧地下径流。

连接海洋和陆地,并补充陆地淡水资源:海陆间水循环。

水循环动力(太阳辐射及地球引力)、内因(水三态变化)二、水的组成: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阴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电解水实验a、判断气体方法①管内空的体积大则为氢气(如图管B)②“负氢”:电源负极相连的管产生的是氢气 b、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V(氢气):V(氧气)=2:1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检验气体方法①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②氢气:将气体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2、水的电解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三、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ρ= m/v 推导公式:m=ρv v=m/ρ3、国际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它们之间的换算:1g/cm3=1000kg/m34、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1.0*10kg/m3;表示的意义:1m3水的质量为1000kgρ酒精= 意义:;ρ铁= 意义:;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八年级第一章科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第一章科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的96.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2.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

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②水循环的环节:③水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再生。

4.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跃程度等因素有关。

5.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6.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7.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第2节 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备注: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增加水的导电性。

口诀:氧“正”氢“负”;氧“少”氢“多”(氧“1”氢“2”)。

实验现象:1.电极上产生的现象:有气体产生2.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变化:液面下降3.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4.验证两种的气体所采用的方法:氢气(负极):直接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具有可燃性 氧气(正极): 1、直接点燃的木条→木条燃烧的更旺2、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通电水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3节 水的浮力(非常重要;重中之重)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气体),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要点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水在哪里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96.53%(最多)2.陆地淡水:约2.53%3.生物水: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水母中含水量最高)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2/3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70%~80%,其中水母占 98%,草本植物中约占 70%~85%。

二、水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水的循环: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 2.海上内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第二节:水的组成1.各极产生的气体名称、体积、检验方法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

2.水的电解方程: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3.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4.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密度只跟物质本身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

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4、密度单位:克/厘米3或者千克/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5、水的密度:ρ水=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含义:表示每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或每米3水的质量为1千克。

6、会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①原理:ρ=m/v ②器材:7个③会使用天平和量筒(使用、读数)④测固体的密度的步骤(如果密度小于水怎么办?)⑤测液体的密度的步骤(先总后剩)第四节:水的压强一、压力:(1)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知识讲解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知识讲解

能否说氧气和氢气是水的组成成分?
二、水的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无色 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 100℃
无味 凝固点
常温下液体
水的异 常现象
1标准大气压下 0℃
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4℃ 时水的密度最大,4℃以下 时,水热缩冷胀; 4℃以上 时,水热胀冷缩。
拓展:水还有哪些性质?
纯净的水是不良导体、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等。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 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
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3.水体名称: 分类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分类2:淡水、咸水; 分类3: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二、水与生命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
二、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意义是:1 米3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1 厘米3 水的质量为 1克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 米3 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 的纽带,使水圈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
(2)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 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 命。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
更新最快———— 大气水
更新最慢———— 冰川
第2节 水的组成
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都在下降,但阴(负)极的液面下降的
较体的方法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第一节水在哪里一、水的分布(水约占地球表面的70%)地球上的水存在形式有、液态和,以不同形式分布在、、和中。

1、海洋水: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占地球总水量的。

2、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几乎是生活和生产的全部用水。

(1)陆地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其中数量最多,占68.69%。

(2)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占地球上全部淡水的。

3、大气水:所占比例极少,但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4、生物体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质量的以上是水,儿童体内的水分高达,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水升。

二、水循环1、概念: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2、水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3、水循环的类型:(1)海上内循环(2)陆上内循环(3)海陆间循环4、水循环的重要性:是地球上水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第二节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1、接电2、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出现,两玻璃管内液面。

(2)与电源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气体速度慢,体积小;与电源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速度快,体积大;气体体积比为。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多的玻璃管尖嘴,发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少的玻璃管尖嘴,发现总结:可燃烧,并产生火焰的气体是,具有性。

可使带火星木条的气体是,具有性。

思考1、:将带火星的木条换作点燃的火柴,现象又会如何?思考2、:从实验中可说明这两种气体的什么物理性质?3、结论:水在通直流电情况下产生了和,阳极为,阴极为,两者体积比为 。

此过程为 变化,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所以说,水是由 和 (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 水的密度一、密度1、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用字母 表示。

2、公式:体积质量密度3、单位:kg/m 3或g/cm 3换算:1g/cm 3= kg/m 3水的密度为 ,表示 。

新浙教版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水 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1节 地球上的水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4.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水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表径流 e 下渗 (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太阳。

5、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的分配上很不均匀。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北方更明显。

6、含水量最高的生物:水母第二节 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2、水的电解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能说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第3节.水的浮力1.、一切浸入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上表面距水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水面的深度,故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压强。

(并不是物体浸在液体中就会受到浮力,如桥墩不受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排液=m 排g =ρ液g v 排 公式变形:同样,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广到气体的浮力上: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排气=m 排g =ρ气g v 排注意:(1)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2)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即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等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在液体中运动等无关。

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复习

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复习

密度
体积
ρ=
V
单位换算
1克/厘米3
10-3 千 克 1克 3 -6 米 3 1厘 米 10
= 1000千克/米3
常见物质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称量它们的质量为 m1 3.把烧杯中的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 出它的体积为v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5.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 m1— m2 6.求出液体的密度ρ =m1 — m2 ∕ v
=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溶液×a%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㈠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 克,问需要氯化钠多少克?水多少克? 解: 溶质=50克×10%=5克 水的质量=50克-5克=45克 配制过程: A、计算 B、称量 C、溶解
CYL
答: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 压强是2.5× 105帕
压强计
实验:探究水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深度
(厘米)
橡皮膜 左液面 右液面 液面高度 (cm) (cm) 差(cm) 方向 向上 向下
侧面 侧面
1.5 1.5 1.5 -1.5
a b
c d
3 3
3 6
3
-1.5
-1.5
3
3
3
4.5
-3
-4.5
e
如何用弹簧秤测浸在液体中 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1.先测重力G
2.物体放入液体中看弹簧秤示数 3.求浮力
F浮 G F拉
F拉
物体浮沉的条件 F浮 动态 F浮 静止
静止
F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