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崛起与河南文化选择

合集下载

河南的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探究

河南的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探究

河南的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探究河南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素有“中原”的美称。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河南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究。

一、中原文化的起源与传承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七千多年前,河南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朝建立,在河南形成了早期的中原文化。

商代的青铜器、甲骨文等文化遗产,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水平。

随后的周、秦、汉等朝代,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中心,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巩固。

周代的礼乐制度、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举措、汉代的科举制度等,都为中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中原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礼制、音乐、文字、思想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在河南这片土地上得以延续与发展。

二、中原文化的创新与演变中原地区的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呈现与传统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在创新与演变中不断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河南都积极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并加以融合、创新。

1. 唐宋文化的兴盛唐宋时期,中原文化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的长安城(今西安)和宋代的开封城(今河南开封)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的涌入。

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南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的诗词和宋代的绘画,都是中原文化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2. 文化产业的繁荣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河南的豫剧、少林寺武术、郑州航空港等,都是中原文化在创新与演变中的重要代表。

这些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文化的传承打下了经济基础,还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

三、现代科技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在信息时代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中原文化正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例如,河南博物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古代文物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示给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中原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中原崛起

中原崛起

中原崛起关键字:中原崛起、政策、农业、工业、旅游、提纲:1全球化与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2中部崛起的战略定位与政策3中部崛起中的农业与农区发展4中原崛起中的工业化、旅游业中原崛起”计划是河南省在2003年胡锦涛主席在视察河南时,对河南省委提出了“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后提出的经济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河南的发展要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把“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总目标。

全球化与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中原崛起战略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

中原同时也面临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信息化和新兴工业化等重要发展机遇。

中原要崛起,必须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外部支持的同时,着眼于培养自主增长能力。

首先要转变其赶超战略,利用市场力量充分发现和利用其比较优势,为其中长期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立足交通、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禀赋条件,努力营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积极吸引FDI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通过模仿和创新,加速技术前沿向发达经济的收敛。

中部崛起的战略定位与政策中原不能再单纯定位为农业、能源、原材料基地,而应定位于现代化的商品粮和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或增长极。

中原崛起的基本路径在于,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就业岗位。

中原崛起的基本思路是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历史性地加速城镇化、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原地区在全国很重要,但目前发展很困难,原因之一是国家不公平的区域政策。

中原要崛起,无论是从效率的角度或从公平的角度,国家都有责任对中原进行政策援助。

包括帮助打造中原粮食核心主产区;构造中原地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

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

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今天给各位分享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都有哪些?2、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3、河南有什么传统文化4、河南的传统文化5、光明日报聚焦河南,传统文化凭何频频出圈?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都有哪些?河南的民俗有,祭灶节的祭灶送神活动,小相狮舞,惠济剪纸,元宵节猜灯谜,龙抬头节采野菜,包饺子等等。

祭灶节的祭灶送神简单来说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需要送灶神,当地的人都会去赶集买灶糖,晚上的时候会去祭灶神。

过了小年,年味就会变得越来越浓,就会开始清理灶台,打扫房屋,并且购买各种年货之类的。

传统民族特点小相村是河南省文化厅命名的文化艺术村,是远近闻名的狮舞之乡,小相狮舞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多次参加省、市、县重要的节日庆典和历届大型表演竞赛活动,无不载誉而归。

小相狮子舞生于民间,创新发展于民间,是鲁庄这片文化沃土中培育出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惠济区剪纸艺术的主格调是喜庆而热烈,幸福且吉祥。

其色彩主要是大红大绿奇艳无比,最适宜用于装扮春节、灯节、婚礼,以及绣制老虎帽、云雀鞋、花肚兜、枕头、衣边等等。

其技艺延续,世代传承,千百年来都是老人教晚辈,姐妹相互学。

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糖人、糖画、泥人、糖人、泥塑、木雕、影雕、盐雕、剪纸、剪影、木偶、布艺、玻璃拉丝、琉璃坊、葫芦烙花、串珠工艺、纸雕、蛋雕、核桃雕刻、花鸟字画、木版年画、大米刻字、民间玩具、手工编戒指、纸雕、豆艺、香包、草编、中国结、布贴画、丝网花、铜艺自行车、篆刻、魔术气球、河南有什么传统文化1、少林武术节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中的奇葩,国之瑰宝。

为了弘扬中华武术,扩大对外开放,郑州自1991年开始举办“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隔年举行。

在武术节期间举行精彩的武术竞赛和表演,进行经贸、科技交流和各种富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娱乐及旅游活动。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摘要】本文借用“态势分析”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机遇,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认为,河南文化产业应该要对症下药,抢抓机遇,采取多种措施,如推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培育文化产业紧缺人才等,增强河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变。

【关键词】文化产业;态势分析;多策并举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坐拥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显在优势。

实际上,历经近年来快速发展,河南文化产业也的确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从总体看,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并没得到充分开发,与国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也较大。

本文从宏观着眼,借助态势分析法,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1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态势分析态势分析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科学分析方法,对关注对象进行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把研究对象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量,以便扬长避短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

本文把态势分析法运用到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当中来,这样就能够对河南文化发展有更加明晰地了解。

1.1 机遇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向是非常明确的,步伐迈得非常坚实。

2003年,提出了“中原崛起”的经济发展计划,2007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明确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

2009年,又进一步明确了提出了“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2009年,国家正式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把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都给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韩国良摘要:自2004年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经过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强省建设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从横向比较或未来发展的眼光看,则摆在我省面前的任务仍是非常艰巨的。

也正鉴于此,所以面向全国、放眼未来,对我省过去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显然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河南;文化强省;成就;不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河南地处中华腹地,古称中州,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文化资源异常丰富。

因此,大力发展河南的文化事业,推动河南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党中央赋予的重任,而且从河南的实际文化资源条件来说,也是我们应当优先考虑、尤予重视的。

一、河南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党更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

作为中原地区的主要省份,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省自2004年以来就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省的具体省情,确立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我省的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浅谈中原文化

浅谈中原文化

浅谈中原文化一、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原文化,比如思想文化、汉字文化、饮食文化、姓氏文化等。

1、思想文化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儒家大师孔子为今河南夏邑人,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对中国文化思想始终发挥着强大深刻悠久的影响,它的根是在中原。

道家鼻祖老子,为今河南鹿邑人,他是道家的创始人,在河南灵宝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五千言经典,其理论学说和学术思想都是在中原的河洛地区形成。

《道德经》传于后世,对中国人影响也是极大的。

到战国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一个强大的学术派别,世称老庄学派或道家学派。

老庄学派与儒家思想并行,影响中国几千年。

道家学派的根在中原。

墨家学派鼻祖墨子是河南鲁山人。

墨子主张“兼爱”,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任用贤人治理天下,节省民力,反对厚葬,身体力行,劳己仁民。

其文章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对中国人民思想及学术界影响都很大。

墨子被毛泽东称为平民圣人。

墨家学派的根在中原。

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都是河南人,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是韩国(今河南新郑)人。

上述几大著名学派,根都在中原。

在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原地区又涌现出“红旗渠”精神,中原人民勇于挑战自然,改变自然在巍巍太行山上修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文字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极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中原大地上。

中原崛起123

中原崛起123

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自古中原定华夏兴衰,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定则天下安,中原兴则中华兴。

中原经济区不仅事关中原的复兴与崛起,更重要的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崛起的大局,不仅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而且对整个中国的未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因此,河南一定要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以长远的眼光,高瞻远瞩、理直气壮、竭尽全力地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强力崛起与快速复兴!河南是一个中原大省,不仅有7千万的农民,而且也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省份,从夏朝开始,4千年的历史中,其中两千年,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河南。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彰显河南的魅力。

一:文化再定位如果说河南以前的发展更多地强调经济建设的话,那么,两大跨越突出的是发展的多维性,它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把文化作为“四位一体”当中的重要部分给予了格外关注。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始终是引以为豪的“资本”。

但是,这种“资本”在一个时期里,只是作为一种道具出现,在“经贸唱戏”中“文化搭台”。

2007年岁首,一年一度的“中原文化行”南下港澳,率先传递出春天的气息:在港澳期间,这项文化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角色转变,文化产业作为主角正式“登台”,31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成功,引进资金5.3亿美元。

就是在这次中原文化南行中,省委书记徐光春把中原文化梳理归纳为18个方面,并提出河南要重点发展的八大文化产业,为文化强省建设奠定理论基石,他高瞻远瞩地指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繁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的文化资源宝库被“激活”了,中原儿女重新审视司空见惯的中原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迅速转化成强大的文化力量,毋庸置疑,以新内涵、新特点、新面貌出现的河南文化,开始走出中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河南挥动着大手笔,画出了大格局。

二:经济文化一体化两大跨越的实施,把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储备转变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把软实力变为了硬实力。

转型崛起:河南的必然选择与理性决断

转型崛起:河南的必然选择与理性决断
年, 河南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 1. % , 0 7 列全国第 2 , 中部 2位 在 列第 5位 ( 徽 1 . % , 西 1. % , 北 1. % , 南 安 29 江 3I 湖 32 湖 1. %) 36 。今年一 季度 虽 然在 去 年较 低 增 长基 数 上 回升 到
河南已成 为全 国重要 的经济 大省 , 河 南人 口多 、 子 但 底
原儿女 的美好 期待和福祉所 在。经过 全省人 民的艰 苦奋 斗 ,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保持 了好 的态势 、 的趋势和好 的气势 , 好 已
仅人均生产总值低 于全 国平均水 平 , 其他 主要经 济指标 也都 排 名靠后 。如 20 08年 , 河南人均财政支出列全 国倒数第 1 , 位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居全 国第 l , 民人均 纯收入居 6位 农

转型崛起是新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 转型崛起是河南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 势头的需要 一)
改革开放以来 , 特别是近年来 , 河南经济社会保持了较高
的增长速度。20 20 03~ 09年 , 河南生 产总值年增 长速度分 别
达 到 1 . % 、 3 7 、4 2 、 4 4 、 4 4 、2 % 和 08 1. % 1. % 1 . % 1. % 1.1
第 l 第 3期 2卷
V0 . 2 No 3 11 .
黄河科技 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S &T UNI VERS 玎Y 来自21 0 0年 5月
Ma 0 0 v2 1

经 济 学研 究 ・
转 型 崛起 : 南 的 必然 选 择 与理 性 决 断 河
1%以上 , 1 城镇化率需年均提高 17 个百分点 , 居民可支 .2 城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