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
-
2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 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 《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作有精 湛的论述。
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中,也有着丰富的 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的教育》,都是欧洲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 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 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 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 思想家。
-
3
• 《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互问答的记录,对孔子教育思 想有很具体的记载。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 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 因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 《学记》: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 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 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 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如“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 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 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 康德(德国哲学家1724-1804)1803年出版《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实践 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 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的特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为主。

2.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儒墨教育思想(2)《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见下表。

3.外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古希腊教育思想(2)古罗马教育思想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创立阶段的特点(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观点(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 .现代教育学流派3.当代教育发展。

教育学发展历程

教育学发展历程

教育学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而多样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教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为您简单梳理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500年)在古代各个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和希腊等,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教学相长”,强调个体的修德和德育的重要性。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提出了“国家的良好”,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合格的统治者和公民。

2. 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中世纪的欧洲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时期,教育主要由教会掌控。

修道院学校兴起,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宗教知识和神学理论。

而在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的学者们积极传播古希腊和古印度的教育理论,为中世纪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革新(公元14世纪-公元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个体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兴起,强调人的价值和个体素质的培养。

教育家伽利略提出了基于实证观察和实践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4. 近代教育学的奠基者(18世纪-19世纪)在近代,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发展。

康德和洛克等哲学家提出了教育的普遍原则,讨论了教育对人类自由和幸福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则以儿童观察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创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5. 现代教育学的多元发展(20世纪至今)20世纪以来,教育学不断丰富和发展。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个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渗透到教育学领域。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教育心理学派别各具特色。

教育学开始关注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技术等领域。

6. 教育学的当代趋势与挑战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教育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育学的全球化发展。

同时,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增加了教育学对多样化教育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第一篇: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学的基础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学的定义1.2 教育学的特点1.3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教育思想2.2 现代教育思想2.3 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3.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1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3.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3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第二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本质和目标1.1 教育的本质1.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3 教育的批判性和开放性2. 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1 教育的社会作用2.2 教育的个人作用2.3 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3.1 教育学的目的论3.2 教育学的过程论3.3 教育学的方法论第二篇: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第三章:教育目标的设定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特点1.1 教育目标的定义1.2 教育目标的特点1.3 教育目标的分类2. 教育目标的设定原则2.1 合理性原则2.2 可操作性原则2.3 可测量性原则3. 教育目标的制定和评价3.1 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3.2 教育目标的评价方法3.3 教育目标的调整与更新第四章:课程设计与实施1. 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1.1 课程设计的定义1.2 课程设计的原则1.3 课程设计的要素2. 课程设计的过程与方法2.1 课程设计的过程2.2 课程设计的方法2.3 课程设计的实施与评价3. 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3.1 跨学科课程设计3.2 素质教育课程设计3.3 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第三篇: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五章: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1. 教学理论的定义和特点1.1 教学理论的定义1.2 教学理论的特点1.3 教学理论的科学性2. 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2.1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2 构造主义教学理论2.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3. 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3.1 多元智能理论3.2 脑科学与教学3.3 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第六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1.1 教学方法的定义1.2 教学方法的分类1.3 教学方法的特点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原则2.1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2 学生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3.1 科技教育与教学方法创新3.2 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3.3 教学方法对教师角色的影响第四篇:教育管理与评价第七章: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管理的定义1.2 教育管理的特点1.3 教育管理的目标2. 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2.1 教育管理的层次结构2.2 教育管理的职能和任务2.3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 教育管理的关键问题3.1 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配置3.2 教育管理与组织机构3.3 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第八章: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1. 教育评价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评价的定义1.2 教育评价的特点1.3 教育评价的目的2.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2.1 教育评价的分类2.2 教育评价的方法2.3 教育评价的质量标准3. 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发展3.1 教育评价的改革背景3.2 教育评价的改革措施3.3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结语通过对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的综合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旨在指导和改善教育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演变,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观念的形成、现代教育学派的兴起以及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对后来的教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关于教育的理论,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公民品质。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对教育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儒家主张以教育来治理社会,提倡“教育为本”,并倡导“以文化养人”。

二、现代教育学派的兴起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教育学逐渐成为一个正式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开创了现代教育学派。

其中,德国教育学派注重理论研究,强调个体发展、知识传授和学校教育;美国教育学派则关注实践与经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

这些教育学派的兴起为教育学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教育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跨学科研究:教育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研究,以促进对学习和教育的更全面、科学的认知。

2. 个性化教育:教育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倡导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创新教育模式: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育学将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融入科技、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4. 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学将更加关注教育政策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研究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教育政策,推动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5. 全球教育合作:教育学将加强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各国的优秀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进步。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教育观念的形成、现代教育学派的兴起以及未来趋势的展望。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五)加强教育学的元理论研究
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原问 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 具体知识,而是反思该学科的研究行为,如科 学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都具有元研究 的性质。
第二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体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师范生共同 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师范专业课程,为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 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 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 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 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 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
说说你的看法
“有人没有上过师范院校,却能成为一名 好教师。但是,很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却 不一定称职。可见,教育学理论并不是成为 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领会教育真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三)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四)帮助总结经验,从教育教学中研究 (五)培植教育理想,养成教育情怀 (六)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知识提供理论指导
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 王友:“为你诚挚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 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 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 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绪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视之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诞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是科学教育学的开端。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和科学化时期三个阶段。

在“前学科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还主要散见于哲学和其他学科的著述之中,专门论述教育理论的知识体系尚未单独建立起来。

在“前科学时期”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产生,但理性思辨和逻辑演绎仍然是其阐述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式,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未能在教育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科学化时期”主要指的是从科学的教育学产生至今,教育学从理论、方法到研究活动都不断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科学性。

追求概念的严谨性、方法论的清晰性和结论的可验证性成为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萌芽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学记》(是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片专门论述教育的书)、《论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柏拉图《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理论》成形期: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德国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1901年,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刊登了大量西方教育学译著。

1930年,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在上海出版,这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

1949年11月人民日报连载介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育的定义可以说是不断改造经验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加广和加深经 验的社会内容。 —————————杜 威(实用主义论者)
第一章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 • 1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 •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相对划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和 科学教育学形成三个阶段。 • 3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和掌握本学科 的基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育漫话》
• 法国卢梭(1712~ 1778)的《爱弥儿》
• 瑞士裴斯泰洛齐(1746~ 1827)的《林哈德与葛笃 德》。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 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的运用, 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
并开了师范教育的先河。

康德:

德国哲学家,1776
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 设教育学讲座。教育 学列入大学课程。
•教育观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学习观——回忆说
•.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 (三)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的三个部分 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作用 •白板说 •普遍的公立的教育和教育立法 •.对实际教育工作的意见 •胎教和婴儿教育 •初等教育 •高等教育 •伦理教育 •论幸福 •论美德 •美德在于实践
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 / 我讲的课文很精彩,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 / 对面 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 / 不要被我的声音吓坏 / 其实我很和蔼 / 寂寞老师 的悲哀 / 说出来,谁明白 /看看我把课讲明白。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 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 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 • (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 在或正存在于现实的存在物; •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 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 • (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 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 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分类、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从语源上看,教育学( Pedagogy )一词是从希腊语 Pedagogue , 即教仆派生而来的。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年幼奴隶主子弟来往于 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奴隶称为教仆。可见,教育学 就是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 去 使 用 Pedagogy 逐 渐 转 向 了 使 用 Education 一 词 , 教 育 ( Education )和教育学( Pedagogy )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已 由 Education 取代了 Pedagogy 。不过在欧洲地区,两词仍区别使 用:把‚教育‛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理解为 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 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三)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革命性变革,特别 是在社会科学方面,开创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对于教育科学来说,同样是一个新的开端 —— 使教育学 走向科学化发展的新阶段。 •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还亲自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如教 育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综合技术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 述;对资产阶级教育观念和理论,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 批判。为工人阶级子弟争取受教育权进行斗争,以及对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设想和预见等,给无产阶级 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保证了教育内容的高度科 学性。
康德(1724~1804) Kant,Immanuel
• 4,多样化阶段 • (19世纪50年代——二次大战) • 特点:
• 新论迭起 • 学派林立
• 代表人物与著作: •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18201903)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
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
• ( 1 )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夫人和战友,根据列宁 的指示编著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1917年 出版),被认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 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 ( 2 )加里宁,前苏联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对 共产主义教育问题发表过许多演讲和论述,汇编成 《论共产主义教育》。他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 论出发,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重视共产主义道 德教育,对教师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从横向上看,其形式有: (1)学校教育 (2)家庭教育 (3)社会教育 (4)自我教育 (5)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教育学的学科分类 • 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 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基础‛和‚一般教育学‛(方法论)以及 教育技能(教育学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
恩格斯曾提出了科学分类的原则,就是按照物质运动形式的区别
• (1)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 教育学著作。
• (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 哲学家康德。 • 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最早系统讲授教 育学这门学科的。为此,在西方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看做是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孔子与其弟子相互问答的记录,对孔
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如‚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
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 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
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 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
都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时同时阐述了教育现 象,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
• 1、《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对
人类的教育形式,可从两个维度加以说明:
人类的教育形式,可从两个维度加以说明: • 从纵向上看,有落后原始的原始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 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1640年英国兴起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 • 从纵向上看,有落后原始的原始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 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 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1640年英国兴起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 继而便产生了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乃至今 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 天的当代教育现象。 继而便产生了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乃至今 天的当代教育现象。
• • • • • •
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论学前教育 教学理论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专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广博的 普通知识基础之上 • 关于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 教学方法 • 学习和休息交替 • 对教师的要求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 1、首次提出‚教育学‛这
个概念的,是‚近代实验 科学的鼻祖‛弗兰西斯 · 培 根 ( 1561—1626 ) 。 培 根 在 1623 年撰写了《论科学 的价值和发展》一书,对 ‚各种科学作了百科全书 那样广博的观测‛。并且 按照科学的内在特点,对 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知 识范围进行了认真考察。
我是一滴露珠, 滋润着美丽的苗圃。 当蓓蕾绽开青春的笑脸, 露珠的生命也正在干枯。 但,我不悲伤—— 我自豪, 我做了花儿的乳母。 我是一寸泥土, 把种子育成幼苗托出。 当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泥土仍默默地铺在原处。 但, 我不悲伤—— 我幸福, 我是栋梁之立脚基础。 我是一支蜡烛, 照亮勤学者的征途。 当他打开知识的宝库, 蜡烛已经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珠。 但, 我不悲伤—— 我的光, 已闪烁在有志者的双目。
弗兰西斯·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
• 2、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 家夸美纽斯(1592—167 0)撰写了《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1592~1670) Comenius,Johann Amos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一些重要著作:
• 洛克: • 英国
• (1632~1704)《教
Where is the way out ?
降教 范 在 低学 院 功 。效 校 利 果的思 不地想 好位影 ,不响 学高下 术,, 水名教 平声育 被不学 随佳在 意,师
• 教育……就是在身心上发展的、自由的和自觉的人对上帝的最良好适 用的那种外部过程。 —————————赫尔曼· 霍恩(唯心论者)
及其固有次序来进行分类和排列的。正是根据这一原则,恩格斯成
功地把科学分类的客观性原则同发展原则有机统一起来了。恩格斯 的这一分类方法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把握科学和学科体系结构及其 演化规律的指导思想。

• 纵观科学的发展,都不外是基础理论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部 分。 • 教育学从一级结构上看也应是分为教育学基础理论科学、教育应用科学 和教育技术科学三大分支。 • 教育学基础理论是基础理论学科。教学论、德育原理以及学校管理学等 是在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学科,它们将要创立各自的应用理论和应用 技术以指导教育实践。
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 代表作:《教育论》
• 实验教育学 • • 梅伊曼(E . Meumann,1862-1915)[德国] 拉伊(W. A . Lay,1862-1926)[德国] 《实 验教育学》 • 主张用生物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认为过去 的教育学是概念化的。
• 5、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