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转移的症状

肺癌的转移的症状
肺癌的转移的症状

肺癌的转移的症状

肺癌就跟其它疾病一样在早期一定要及早治疗,因为一旦发展到后期之后就会出现各种转移的症状,让病情更严重。肺癌的转移症状有哪些?一般的肺癌疾病在晚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现象出现,最常见的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而且肺癌的转移有很多种,比如说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等等,很对不同部位的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会有所不同,这里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表现有:1、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之脑部转移: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常见于小细胞肺癌、腺癌类型。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 2、肺癌骨转移:大约有50%肺癌病员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3、肺癌肝转移:肝脏也是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以上三种情况就是肺癌病患经常容易出现的转移病症,可以看出大都是因为治疗的时期发现的不及时而造成的,所以专家提醒您,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类似与肺癌的病症就一定要及时的到专业的诊治机构进行确诊,否则便会出现转移症,对肺癌的治疗造成极大的阻碍。晚期肺癌患者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救治极有可能会发生肺癌转移,威胁身体其他脏器。带来极大不良后果。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视力障碍则说明肿瘤已经影响压迫或侵犯到视神经,除上述常见症状之外,肺癌脑转移还可出现复视、阵发性黑蒙、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严重者可因肿瘤压迫产生脑疝导致呼吸停止,危及病员的生命。肺癌病员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大约有50%肺癌病员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骨转移并非威胁肺癌病员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肝脏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受损的

表现。肾及肾上腺均是肺癌晚期出现血道转移的结果,约有17%-20%的肺癌病员出现肾及肾上腺转移,患者常无症状,有部分病员可出现肾区涨痛,但很少出现影响肾功能。

肺癌骨转移的症状的特点是位置固定、疼痛逐渐加重, 夜间较明显; 胸椎转移会产生束带样疼痛; 腰椎转移常发生沿下肢外侧向足外侧的放射性疼痛, 随咳嗽、排便等活动加重。类似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的坐骨神经痛, 应警惕。由于肺癌骨转移多以溶骨为主, 所以有时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 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为同位素骨扫描, 可以迅速显示全身骨转移情况, 敏感性高, 但其特异性较低;MRI和CT能显示骨转移局部情况, 故特异性及局部定位较骨扫描为佳,特别是局部MRI较CT更有优越性。X线片敏感性较低, 溶骨性病灶大于1厘米时才能显示。但由于其对扁骨仍有其优势,且价格低廉, 故对这些部位的X线片仍为常用的检查手段。肺癌的转移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治愈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面对肺癌,广大病患应该及时就诊。

2015年中国肺癌诊疗指南

2015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内容: 一、概述 二、病理诊断评估 三、分期 四、治疗 五、姑息治疗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男性41.63万,女性18.96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03%,女性14.75%)。 肺癌发病率为35.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10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男性33.68万,女性16.62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26.85%,女性21.32%)。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男性39.79/10万,女性16.62/10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85% 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 年预期生存率达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3组:(1)高危组:年龄55-74 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一例右肺腺癌脑转移伴头痛、恶心、呕吐的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一例右肺腺癌伴头痛、恶心、呕吐的病例分析 河南圣德医院药学部刘胜 肿瘤患者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但是其诱因很多,包括肿瘤脑转移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化疗药物副作用,心理作用,失眠等等都能引起。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通过饮食摄取营养,保证良好的休息,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化疗周期,缩短患者生存时间。临床上出现这一系列症状,应及时发现对症治疗。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47岁,确诊“原发性右肺腺癌锁骨上、双肺、胸膜转移T1cN3M1 Ⅳ期,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2018年6月,因劳累后气喘至北京市肿瘤医院,诊断为右肺腺癌,基因检测: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于2018.7.5开始口服埃克替尼治疗。2018.10.30,复查CT示:右肺近肺门处肿块、双肺多发小结节及索条影、纵膈多发淋巴结、双侧胸膜增厚,疗效评估为PD。 2018.10.31至我院,完善相关检查,病理检查所见:(肺门)癌,待分类,基因检测: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排除相关禁忌,于2018.11.18,2018.12.11,2019.1.5,2019.1.25给予“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4周期,第3周期疗效评估为胸部部分缩小。 2019.2.13,因“头痛伴头懵、眼睛酸胀半月”入院复查,CT示胸部病情稳定,头部MRI提示脑部转移,于2019.2.19、2019.3.12给予“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2周期,并于2019.2.23行全脑放疗DT30Gy/10f,同步放化疗。2019.4.8入院复查,疗效评估为胸部进展,脑部稳定,于2019.4.11给予“多西他赛+贝伐珠单抗”治疗1周期。 2019.5.7入院复查,疗效评估为胸部进展,于2019.5.9开始给予“安罗替尼”口服治疗。2019.5.28入院复查,疗效评估为胸部进展,脑部稳定,于2019.5.31给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并同时口服安罗替尼。(2019.6.6,头部MRI:1.脑内多发小结节影,部分较前略小;2.左侧脑室前角旁结节此次扫描显示欠清;3.双侧筛窦炎症,较前明显;3.顶部皮下条形异常信号。疗效评估为稳定)。2019.6.17,患者活动后胸闷、胸痛,伴乏力、右手指关节疼痛,对症治疗后好转, 2019.6.19给予“帕

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

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共识和争议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目前常用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肺癌诊疗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肺癌诊疗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肺癌诊疗指南以及中国卫生部(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各个指南在总体原则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具体的处理细节上有所区别。本文将结合最新的诊疗指南,介绍肺癌临床研究的共识与争议,并通过相关的临床证据进行解读。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Ⅰ期、Ⅱ期) 共识一:对于早期肺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以期实现R0 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在尽可能实现R0 切除的前提下,施行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也是可行的。 争议一:NCCN 指南认为,除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外,可进行系统淋巴结采样;IASLC 则具体规定最少清扫6 组淋巴结,其中3 站必须是纵隔淋巴结包括隆突下淋巴结。 如何在完整切除肿瘤病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是我们的目标,尤其对于肺功能差的患者具有更大的现实

意义。由此提出了亚肺叶切除的概念,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和肺楔形切。早期研究显示与肺叶切除相比,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显著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因此肺叶切除仍是当前标准切除方式。但由于CT 筛查技术的运用,更多的小结节磨玻璃样(GGO)病灶被发现,最近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显示:Ⅰ期患者亚肺叶切除vs. 肺叶切除的荟萃分析:14 项研究(12 项回顾性研究;1 项配对研究;1 项随机研究);903 例亚肺叶切除患者;1887 例肺叶切除患者。1 年、3 年和5 年生存率差别分别为0.7%、1.9% 和3.6%,虽然这些差异显示亚肺叶切除更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经过严格的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手术人群是可以考虑接受亚肺叶切除的,如仅为ⅠA 期,直径不超过2——3cm 的小肿瘤,周围肺肿瘤(可以扩大切除边缘),CT 图像表现为以GGO 为主。但若要评价在早期的ⅠA 期患者中亚肺叶切除是否具有相对于传统肺叶切除的更大的优势?目前还缺乏确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而正在进行的亚肺叶切除的临床试验CALBG 140503 和JCOG0802/WJOG4607L或许能帮助我们回答这一问题。 共识二: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我国指南在内的几大治疗指南也都推荐进行放疗,尤其是将立体定向放疗(SABR)作为根治Ⅰ期肺癌的可行手段。 争议二:对于术后辅助放疗的适用人群目前还存在争议:ESMO 指南推荐:肿瘤直径>5cm 和(或)中央型肺癌,推荐进行常规放疗或者加速

2017版CSCO肺癌指南

2017版CSCO肺癌指南 2017 年4 月22 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发布会在广州举行。CSCO 副理事长、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程颖教授就《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7 年更新版进行了解读。 那么,2017 版《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究竟更新了哪些内容?又是基于哪些证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影像和分期诊断部分、病理学诊断部分以及随访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分子分型部分的更新 在基本策略中,非鳞癌除了EGFR 和ALK 融合基因检测外,新增加了耐药后行二次活检对继发耐药T790M 进行检测,不能行组织学检测的患者可行血液ctDNA T790M 检测(I 类证据)。 可选策略中,增加了ROS1 融合基因RT-PCR 检测(从IIA 类提到IB 证据)。更新ROS1 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

吴一龙教授牵头的东亚ROS1 阳性患者的II 期研究,入组127 例病人,其中中国患者74 例,使用RT-PCR 方法,阳性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治疗。其中CR 14 例,PR 74 例,ORR 69.3%,PFS 13.4 个月,ROS1 成为克唑替尼治疗有效的第二个分子类型。 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部分的更新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更新 (1)不可手术的IIIA 或IIIB 期NSCLC PS 0-1 者新增加了同步放化疗证据。证据来自于王绿化教授的III 期研究,比较依托泊甙/ 顺铂和紫杉醇/ 卡铂同步放化疗随机对照研究,3 年OS 率分别是41.4% 和26.0%,因此推荐依托泊甙/ 顺铂为IIIA 或IIIB 期不能手术患者的优选同步放化疗方案。 (2)IV 期EGFR 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 PS 0-3 分者,按照上市时间,在基本策略里推荐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其中阿法替尼是今年增加的证据。可选策略里,PS 0-1 分者增加了联合化疗循证医学依据。此推荐基于JMIT 研究,EGFR 突变患者使用

《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78.7万例,死亡63.1万例。在组织学上,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大多数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NSCLC患者治疗策略愈加细化,根据国内外有关指南,可以将NSCLC患者细分为驱动基因阳性、阴性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不同表达者。根据患者体能状态、驱动基因状态以及PD-L1表达水平,晚期NSCLC治疗可选择靶向治疗、含铂方案化疗或免疫治疗等。与此同时,抗血管生成药物也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在国内已获批可用于晚期NSCLC治疗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包括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贝伐珠单抗和盐酸安罗替尼。SCL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SCLC具有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和生长迅速等生物学特征,这使得复发性SCLC的治疗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挑战。 盐酸安罗替尼(AL381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和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激酶的活性,进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盐酸安罗替尼在两种系统性化疗方案经治的

NSCLC患者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018年5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盐酸安罗替尼上市。 基于盐酸安罗替尼对进展或复发SCLC患者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2019年8月30日NMPA批准其用于进展或复发的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填补了国内SCLC三线治疗的空白,盐酸安罗替尼成为了国内唯一获批NSCLC及SCL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一、盐酸安罗替尼的临床应用 (一)给药方案 后续研究采用每天连续用药2周,停药1周的方式进行探索,最终确定盐酸安罗替尼的推荐剂量为12mg,1次/d,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即3周(21d)为1个周期;用药期间如出现漏服,确认距下次用药时间<12h时,则不再补服。 (二)适应证 盐酸安罗替尼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在开始盐酸安罗替尼治

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地市级、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肺癌 lung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2.1.1 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2.1.2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2.2中心型肺癌 cent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主要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 2.3 周围型肺癌 periphe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腺癌为主,大细胞肺癌,少部分小细胞癌或鳞癌。 2.4 隐性肺癌 occult lung cancer 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細胞角蛋白片段19

主要诊断填报指南(2016试用)

出院诊断及手术操作填报原则 出院诊断是指患者出院时,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所做的各项检查、治疗、转归以及门急诊诊断、手术情况、病理诊断等综合分析得出的最终诊断。出院诊断包括主要诊断和其他诊断(并发症和合并症)。 诊断名称一般由病因、部位、临床表现、病理诊断等要素构成。 一、主要诊断填报原则 (一)主要诊断一般是患者住院的理由,原则上应选择本次住院对患者健康危害最大、消耗医疗资源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诊断。 (二)病因诊断能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则选择病因诊断作为主要诊断。 (三)以手术治疗为住院目的的,则选择与手术治疗相一致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 (四)以疑似诊断入院,出院时仍未确诊,则选

择临床高度怀疑、倾向性最大的疾病诊断作为主要诊断。 (五)因某种症状、体征或检查结果异常入院,出院时诊断仍不明确,则以该症状、体征或异常的检查结果作为主要诊断。 (六)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危害程度的临床表现,且本次住院以某种临床表现为诊治目的,则选择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诊断。 疾病的临终状态原则上不能作为主要诊断。 (七)本次住院仅针对某种疾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时,则该并发症作为主要诊断。 (八)住院过程中出现比入院诊断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或疾病时,按以下原则选择主要诊断: 1.手术导致的并发症,选择原发病为主要诊断; 2.非手术治疗或出现与手术无直接相关性的疾病,按第十条选择主要诊断。 (九)肿瘤类疾病按以下原则选择主要诊断: 1.本次住院针对肿瘤进行手术治疗或进行确诊的,

选择肿瘤作为主要诊断。 2.本次住院针对继发肿瘤进行手术治疗或进行确诊的,即使原发肿瘤依然存在,选择继发肿瘤为主要诊断。 3.本次住院仅对恶性肿瘤进行放疗或化疗的,选择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为主要诊断。 4.本次住院针对肿瘤并发症或肿瘤以外的疾病进行治疗的,选择并发症或该疾病为主要诊断。 (十)产科的主要诊断应选择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合并症。没有并发症或合并症的,主要诊断应由妊娠、分娩情况构成,包括宫内妊娠周数、胎数(G)、产次(P)、胎方位、胎儿和分娩情况等。 (十一)多部位损伤,以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损伤或主要治疗的损伤作为主要诊断。 (十二)多部位灼伤,以灼伤程度最严重部位的诊断为主要诊断。在同等程度灼伤时,以面积最大部位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十三)以治疗中毒为主要目的的,选择中毒为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要点一、小细胞肺癌流行概述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2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数约180万。而中国2015年肺癌新发病例数约78.7万。总体而言, 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大约15%,在疾病确诊时,局限期SCLC占所有SCLC 的约30%。SCLC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 90%以上的SCLC 患者曾经有吸烟史或正在吸烟,且其发生的风险与吸烟的时间及数量呈正相关。 二、SCLC 的诊断 1. 筛查:尽管低剂量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但其对于发现早期SCLC没有作用,主要原因还是与SCLC的高度侵袭性有关,SCLC可能会在1 次/年的筛查间歇期快速发展为有症状的晚期病变,因此限制了筛查对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2. SCLC的临床表现:可由原发病灶引起如咳嗽、气促、咯血、胸痛、声嘶、饮水呛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SCLC易转移到脑、肝、骨、肾上腺等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如头痛、腹胀,转移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等。肿瘤伴发综合征中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可见于约15.0%~22.5%患

者,主要表现为虚弱无力、淡漠、嗜睡、味觉障碍等。 3. 病理诊断。 4. 影像学检查: 5. 分期:局限期SCLC是指TNM分期-期(TxNxM0期)、能被一个放疗野安全包含的病灶,需除外T3-T4中多发肺结节不能被一放疗野安全包含的病灶;广泛期SCLC则是指TNM分期期(TxNxM1a/b/c期)或者T3-T4中多发肺结节不能被一放疗野安全包含的病灶。 6. 临床诊断注意事项:SCLC的完整临床诊断必须包括定位、定性、定量三方面。 三、SCLC 的治疗原则 1. 局限期SCLC:局限期SCLC的治疗以化疗联合局部治疗的综合治疗为原则,根据不同分期选择化放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T1-2N0M0期SCLC的放疗及综合治疗:目前的研究支持T1-2N0M0的早期SCLC可以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对于因高龄、伴随严重内科合并症等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予体部立体定向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1 引言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高达209万余例,肺癌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176万余例。肺癌是我国男性最常见的癌症,2018年我国约有77.4万的新增肺癌病例,约有69万人死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病例中占比超过80%。由于NSCLC的侵袭性较高,且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案,导致我国68%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的传统标准方案,但对应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不足5%。在过去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生血管生成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临床数据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NSCLC系统治疗药物(包括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可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延缓耐药,且不良反应可管理。目前已有3个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晚期NSCLC患者,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安罗替尼。这三种药品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2 方法学 3 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发展现状 当前NSCLC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包括三大类: 靶向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大分子单克隆抗体; 靶点包括VEGFR的多靶点小分子TKI;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4 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应用推荐 一线治疗 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临床证据和推荐意见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方案用于晚期非鳞NSCLC患者中的疗效已在多项期临床研究中得到确认。 【推荐意见1】在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分~1分的晚期NSCLC患者

最新临床诊疗指南(肿瘤科分册)(精品收藏)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 (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格检查. 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肺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静脉炎等。 3.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声带麻痹、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Horner征、Pancoast综合征等提示局部侵犯及转移的可能. 4。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肝肿大伴有结节、皮下结节、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影像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胸片是早期发现肺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术后随访的方法之一。 2.胸部CT检查:胸部CT可以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

北京广安门医院电话挂号指南

北京广安门医院电话挂号指南 病人购买电话预约挂号卡,可以在家中或在其它任何地方通过双音频电话进行预约挂号,并可提前三天预约普通号、专题号或专家号,专题号及专家号,对己预约的挂号病人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取消。各项预约、查询或取消预约等操作,均由病人在电脑语音的提示下通过按电话机上的数字键来完成,使用简单、方便,病人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参考购卡。以下为购卡具体事项: 1、初次购卡须50元以上; 2、当天购卡,从第二天早08:00-15:00开始电话挂号,在此之前预约无效; 3、新卡密码为1234。购卡以后,必须修改密码方可预约,1234不能作为密码,否则无效; 4、预约一个挂号,则自动从卡上扣除相应的挂号费,另加收2元服务费: 5、取消一个挂号,则自动退还相应挂号费,另收2元服务费: 6、卡上的钱用到不足以挂一个号时,可到医院续款,也可提前续款; 7、随卡附带一本《电话挂号指南》,上面有具体预约方法及医院科室普通、专家的详细的情况。 8、病人在按电脑语音提示进行预约选择时,没有报出的普通号、专家号均表示在这一天没有出诊安排,因此不能预约。 9、如您约的专家因意外事故当日未能出诊,挂号室未能及时通知您时,挂号室及门诊办将为您安排其他同等专业水平的专家就诊,容请见谅。 附,注意事项:由于电话预约挂号系统升级,1月11日起,预约时间调整为:08:00-15:00,可约 后三天的专家号,16:00-23:00,不可约次日的专家号,只可约次日后二天的专家号。 举例:如1月11日08:00-15:00,可约1月12/13/14日的专家号;1月11日16:00-23:00,可约1月13/14日的专家号。 办理预约卡须知 一、办卡时间:每周三和周五下午13:30—16:00 二、地点:门诊楼9号窗口 三、金额:53元(3元为工本费,50元为预存挂号费、服务费) 四、预约卡为实名制,只限本人使用。 五、预约时间:提前3天预约 六、办卡次日必须修改密码,否则不能使用。 七、续费、退卡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8:00—11:30 下午:13:00—16:30 八、退卡地点:门诊楼地下一层电脑预约室 注:因办理预约卡人员较多,不保证预约成功。 专家出诊一览表 王桂绵主任医师乳腺癌、胃癌、肝癌五上午正常14 唐文秀主任医师呼吸系统中晚期肿 瘤 二上午正常14 林红生主任医师淋巴、血液系统肿 瘤、肺癌、乳腺癌 二四上午特需门 诊 正常14 张培彤主任医师肺癌、消化道肿瘤一三五上午、二 下午 正常14 张宗歧主任医师乳腺癌、肺癌、胸腹 水 四上午正常14 花宝金主任医师肺癌、消化道肿瘤;三上午(窗口不正常14

肿瘤化疗药物使用指南和规范

肿瘤化疗药物使用指南和规范

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1)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1)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1)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1)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2)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2)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2) 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3) 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3) 二、监督检查 (6) 一、细胞毒类药物 (6) 二、激素类药物 (19) 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28) 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39) 第三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57)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57) 二、胸部肿瘤 (63) 三、消化系统肿瘤 (71) 四、乳腺癌 (81)

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85) 六、妇科肿瘤 (96) 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09) 八、颅脑肿瘤 (135) 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1) 第四章呕吐的分级和治疗 (160)

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力求患者从抗癌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

新版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 2015-01-29 11:09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作者: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 一、概述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60.59 万(男性 41.63 万,女性 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19.59%(男性 23. 03%,女性 14. 75%)。 肺癌发病率为 35. 23/10 万(男性 49.27/10 万,女性 21.66/10 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 万(男性 33.68 万,女性 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 24.87%(男性 26. 85%,女性 21. 32%)。肺癌死亡率为 27. 93/10 万(男性 39. 79/10 万,女性 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 I 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 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 3 组:(1)高危组:年龄 55~ 74 岁,吸烟史≥30 包年,戒烟史 <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 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 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主要内容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主要内容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提高我国肺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至关重要。2020年6月5日,《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更新发布会在线成功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并请有关专家对更新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肺癌领域的热点问题还组织了多学科专家圆桌对话。逾10万名观众在线参与,共飨学术盛宴。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是在《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肺癌学院牵头组织多学科专家完成。2019版指南整合了一年来国际上关于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监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同时结合2018版指南推广过程中收集到的各方意见,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及诊治的可及性,内容覆盖肺癌的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旨在为我国肺癌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医疗决策。2019版指南全文刊登于《中华肿瘤杂志》2020年第4期和《肿瘤研究与临床》2020年第4期。 会议总结指出,《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的推出,可以为肺癌领域医生提供重要临床证据,助力领域同道学有所得,习有所获。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指南,能够震撼全国,惊艳世界,为临床发展提供不懈助力,实现中国肺癌领域的巨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肿瘤杂志》总编辑赫捷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于金明院士,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编审,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徐惠绵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任理事长吴一龙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韩宝惠教授等近40位业界权威专家出席发布会,多家权威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实时转播。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更新要点 一、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 (一)一线治疗 1.非鳞癌、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一线治疗1级推荐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阿来替尼相比克唑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HR=0.22,95% CI:0.13~0.38,P<0.0001;中位PFS 34.8比11.1个月);另有研究表明,克唑替尼的PFS明显长于化疗组,且克唑替尼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大相关性。基于此,对于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推荐选择阿来替尼,也可使用克唑替尼(1类推荐证据)。 2.非鳞癌、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一线治疗2级推荐 ★相对于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奥希替尼用于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明显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更多的期待,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地改善了生活质量。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流行病学 脑转移性肿瘤包括脑实质转移(brain metastasis,BM)和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脑实质转移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大脑半球,其次为小脑和脑干。脑膜转移较脑实质转移少见,但预后更差。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上升,诊疗技术不断发展,使患者生存期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和诊断率也逐年升高。肺癌脑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黑色素瘤、乳腺癌、肾癌及结直肠癌,20%~65%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是脑转移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三、临床表现

(一)脑实质转移 脑实质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共性的颅内压增高、特异性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1.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2. 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大脑半球功能区附近的转移瘤早期可出现局部刺激症状,晚期则出现神经功能破坏性症状,且不同部位肿瘤可产生不同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包括:①精神症状:②癫痫发作:③感觉障碍:④运动障碍:⑤失语症:⑥视野损害: 丘脑转移瘤可产生丘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 脑干转移瘤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 (二)脑膜转移 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因肿瘤细胞侵犯部位不同而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