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 描述翻译学

合集下载

图里和描述翻译学

图里和描述翻译学
描述翻译学派理论体系
埃文 - 佐统 翻译行为的规范 改写理论
• 描述翻译学的特点:
• 首先, 描述翻译学的目的是建立实证的科学翻译 学。图里指出“ 寻求普遍规律是任何学科的不变 目标和首要追求, 没有它们, 则任何的所谓理论和 科学活动都不可信” 他认为一门实证学科如果没
有一个描述性分支就不能称其为完整和相对独立 的学科。
• 另外, 其研究的出发点为多元系统文化理论。描 述翻译研究以译文为导向, 最重要的是将翻译置于 译入语文化的社会和文学系统之中,正是这一系统 中的位置最终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
1980 年,图里出版了《翻译理论探 索》( 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 一书,以求探讨发展 更全面的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 的重点转为描述性研究。1995 年,他的专著《描述翻译研究及 展望》(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问世,集图里 14 年研究成果于一体,体现了他 的主要翻译思想。
描述翻译学构建的方法论可归纳为三个 步骤
• 一是把文本置于译入语文化系统 内, 检验其重要性和可接受性
• 二是比较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 , 辨识译入语文本偏离源语文本 的动因, 从而抽象概括出翻译行 为规范
• 三是把所概括的规范确立为规约 未来翻译行为的规律。

翻译系列图书简介

翻译系列图书简介

《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安德烈•列夫维尔著《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是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列夫维尔(AndréLefevere)主编的《翻译学丛书》(1992)之一;由安德烈•列夫维尔撰著。

1978年,列夫维尔建议学术界将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翻译学的正式名称;他与霍姆斯(James Holmes)及巴斯奈特等人均为“翻译研究派”(Translation Studies)的中坚人物。

其后巴斯奈特和列夫维尔成为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被视为列夫维尔的代表作。

该书以“重写”文学者而非文学创作者为对象。

著者认为,评论、选编、史学、编辑等都是重写;翻译也是一种重写,它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具有巨大力量。

正如《丛书》前言所云:“翻译确是一种对原文本实施的重写。

凡重写,不论其意图何在,均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及诗学传统(第五章;第六章),从而使文学以某种方式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重写乃借权力以施为;在促进文学及社会演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该书揭示了重写如何在文学作品的接受、意识形态及诗学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作者坚持将文学的创作与接受置于文化及其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给读者展示了在后马克思主义意义上,文学的社会语境及其历史语境中的重写如何对文学领域中诸如原创性、灵感、臻美等神旨圣典产生颠覆发表了富有争议的看法。

此外,该书涉猎文献丰富,包括古典拉丁文、法文、德文;使有兴于文论、比较文学、文学史及翻译学的师生耳目一新。

该书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赞助体系第三章:诗学体系第四章:范畴之于翻译第五章:意识形态之于翻译第六章:诗学之于翻译第七章:话语之于翻译第八章:语言之于翻译第九章:史学第十章:文选第十一章:批评安德烈·列夫维尔:比利时人,曾先后在香港、安德卫普等地的大学、最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Austin)分校日尔曼语言及比较文学系任教。

吉迪恩·图里与描述翻译学研究述评

吉迪恩·图里与描述翻译学研究述评

语言吉迪恩·图里与描述翻译学研究述评程 可 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译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还是关注文本的翻译实证、翻译过程描写以及文学翻译本身,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学派的兴起和翻译理论”文化转向”则给西方翻译学界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作为翻译研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吉迪恩·图里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詹姆斯.霍姆斯的翻译理论观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观和方法论,在西方译学界影响深远。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研究;多元系统;翻译研究学派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是上世纪七、八年代西方译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他沿袭“翻译研究学派”先驱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的理论思路,兼以翻译理论家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研究出发点,系统阐述了霍姆斯关于描述翻译的理论观,并有创见的成体系的提出了翻译描述研究的理论观和方法论。

图里的译学著作较多,其中较著名的有《描述翻译学及其他》、《翻译规范与希伯来语文学翻译研究(1930-1945)》以及《翻译理论探索》等。

一、吉迪恩·图里的翻译理论图里的研究工作可分为阶段:第一阶段自1972年至1977年,主要与佐哈尔(Itamar Even Zohar)合作,采用多元系统理论框架对1930-1945年间影响外国小说移入希伯莱语的诸多文化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社会学研究,其代表作是《翻译规范与希伯莱文学翻译研究》;第二个阶段自1975年至1980年,其理论范式仍然是多元系统理论,但已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和相应的理论假说,主要根据自己从调查中所采集到的资料数据致力于建立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描述翻译学研究。

从1980年到1995年大约十五年的时间是图里对该理论的修正期。

他的著作《描述翻译学及其他》就是实践和发展霍姆斯描述翻译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翻译学涉及面最广大,系统性最强的专著”(蒋晓华,1998)。

多元系统论及文化转向

多元系统论及文化转向
c. “关系”规范:一项语言规范,关注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关系。
多元系统理论 ——国内相关研究
• 理论研究与反思 • 国外文学汉译研究 • 国内文学外译研究 • 理论应用研究
TWO
理论研究与反思
张文娟.《从多元互补论和多元系统论谈 译者的主体性》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 也是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但由于受 到传统翻译一元标准的束缚,译者的地
“将某一社群所共享的普遍价值或观念——如对或错、适当或不当——转化为 适当而且适用于特定情况的行为指示。”(Toury)
图里认为,在翻译过程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规范在起作用: 初始规范指译者所作的总体选择; 预备规范涉及翻译政策与翻译的直接性; 操作规范指译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内容(母体规范&文本语言规范)
描述性翻译旨在重构翻译过程中操作的规范,然而图里强调,规范是一个“级 别性的概念”,因为“虽然译者的行为不可能完全具有系统性”,但会随着不同的 原因而改变。毫无疑问,图里的方法论不仅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一大进步,也为翻 译学整个学科奠下坚实的基础。根茨勒把图里对翻译研究的重要影响归纳为四个方 面: 1. 摈弃一对一的对应主张,并排除文学/语言上对等的可能性(除非出于偶然); 2. 在任何翻译文本的制作过程中考虑目标文化系统中的文学态势; 3. 推翻原始信息的地位固定这一概念; 4. 结合原文和译文,一并归入交叉的文化系统的符号网中。
文化创造性。
化建构中所起的不容忽视的作用,得出 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可能、也不应该 隐身的结论,指出译者主体意识的发挥,正
西方处于强势文化 中国处于弱势文化
是翻译的魅力之所在。
张南峰《多元系统论中的规范概念》 分析各家对norm的概念含义的理解, 以及文化规范的复杂性和规范研究的 复杂性,笔者认为在多元系统论的应 用和理解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似乎 反映出我们的思维方式乃至于学术传 统,与多元系统论的描述主义有一点文 化隔阂。

图里翻译规范论评介

图里翻译规范论评介

图里翻译规范论评介作者:吴欣欣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9期摘要:随着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传统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翻译规范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应运而生。

本文以图里的代表作《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里翻译规范的主要思想加以分析,进而指出图里翻译规范论的贡献以及不足,希望能对当代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规则;规范;特异倾向;描述性翻译引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逐渐由传统的翻译规范研究转向描述翻译研究,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

描述性翻译研究避免了由于规范性的翻译标准而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以及无止休的争论,将翻译置于译入语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的概念。

执教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吉迪恩·图里是描述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一文中,图里分析了“规则(rules)”“规范(norms)”和“特异倾向(idiosyncrasies)”的区别,本文围绕图里翻译规范论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意义与局限性,期望能对翻译理论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图里翻译规范论的理论来源和主要思想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将社会符号置于相互影响的多元系统中,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和系统性的新途径。

自此以后,西方译学研究从理论阐述向文本描述转移。

到图里对翻译进行描述研究时,这种研究范式得以进一步完善。

图里的描述翻译学特别强调研究两种不同系统中作家、作品、读者及其文学翻译规范之间的关系,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和接受关系,甚至包括出版发行等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在《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一文中,图里分析了规则、规范和特异倾向的区别并指出翻译是受到社会文化规范限制的活动,其社会、文化特点使之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因素限制。

翻译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译者们在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篇章传统规范之间取舍的产物。

图里_翻译规范论 (2)

图里_翻译规范论 (2)
The then theoretical context which was dominated by translation models that posits a definition of equivalence as functional-dynamic. It is, for Toury, source-oriented and invariably directive and normative because they recognized only correct instances and types.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is not a hypothetical ideal but an empirical matter. The translated text exists as a cultural artifact for the replacement of a source text by an acceptable version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吉迪恩·图里是低地国家翻பைடு நூலகம்译理论界代表性的人物,他 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 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 发展了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 论和霍姆斯(James Holmes) 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 方法,在翻译界产生了重大 影响。
Too much idealized
Toury’s own theoretical framework
“Original” texts contain clusters of properties, meanings, possibilities. All translation privilege certain properties/meaning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and the concept of a “correct” translation ceases to be a real possibility(Toury, 1980: 18)

Toury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Toury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Main ideas
Tour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three -phase methodology for systematic DTS, incorporating a description of the product and the wider role of the sociocultural system: 1 Situate the text within the target culture system, looking at its significance or acceptability. 2 Compare the ST and the TT for shifts,identify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upled pairs'(耦合对子) of ST and TT segments, and attempting generalizations about the underlying concept of translation. 3 Draw implications fordecision-making in future translating.
图里的主要译学著作包括1977年出版的《翻译规范与希伯来 语文学翻译(1930-1945)》,1980年的《探寻翻译理论》 (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和1995年的《描述翻译 研究及其他》(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其中《描述翻译研究及其他》(1995)一书由《探寻翻译理论》 扩展而来,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Summary
Bibliography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评介与思考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评介与思考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评介与思考季艳龙(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摘要:描述性翻译理论的正式提出可以追溯至吉迪恩·图里1995年出版的《描述性翻译学及其他》,该部著作是吉迪恩·图里描述性翻译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翻译规范理论、个案研究和译者培训。

其中翻译规范理论是图里理论的核心。

该文就其主要框架内容进行了简单评述,并结合当下描述翻译学理论的发展现状,就翻译规范理论、个案研究和译者培训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描述翻译学理论的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翻译规范理论;个案研究;译者培训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1-0140-02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翻译研究方面的探讨基本以原文为中心,试图在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加以归纳总结,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或是标准,以指导翻译实践。

而在1972年,霍尔姆斯(James Holmes)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发表的《翻译学的名与实》中提出描述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他将翻译学分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纯理论”研究又分为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并将描述翻译研究纳入纯翻译学分支之下(Toury,2001:10),自此描述翻译学派作为翻译研究学派一大分支应运而生。

描述翻译学派自20世纪80年代,其阵营不断扩大,他们在翻译界的影响也不断加深(曹佩升、刘绍龙,2011),在此背景下,1995年,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出版了《描述翻译学及其他》,这本书被视为描述翻译学理论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相较以往“规范性”理论研究,图里提出了从目标语及其文化为出发点来探讨翻译实践的新研究视角,即“翻译就是在目的系统当中,呈现为翻译或者被视作是翻译的任何一段目的语文本,不论其理由是什么。

”(Toury,2001:22-39),通过大量个案研究分辨了翻译行为趋势,概括译者决策过程,同时重构翻译过程中的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翻译学(DTS)
• 描述翻译学的理论放弃了一对一的等值观念,提供了比寻求原文本的 对等语为核心、以制定翻译标准为己任的翻译的语言学派更为广阔的 研究视角。正如图里(Toury,1995:1)在《描述翻译学及其他》的 前言中所述,任何一门经验性学科都必须以描述、解释以及预测该学 科研究的现象为主要目标,理论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在本质上互相补 充。
• (1)它总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唯一正确的,并想把它的应用范围推广到 天下所有的翻译上去(如奈达之于动态对等论),或者总有别的什么 人想去这么做(如后人之于严复的信达雅论)。它却没有看到或是不 愿承认世界上实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翻译,其中有符合这种规范翻译 标准的,同时也有不少不符合的或是不完全符合的。
• 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对整个翻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与 图里同时代的以弗美尔为代表的目的论学派也提出过以目的语文化为 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但其本质与语言学派同样是应用性质的,都是 试图“找到一种规范性的理论,能够完全适用于某项翻译任务”(张 南峰,2004 :132)。而图里描述的功能理论不是以应用为目的, 而是将文本语境化(contextualize),将翻译当作文化事实 (cultural
designate成d n了o“rm译s书. 者的唯一指南,评衡译文者的唯

图 间 (里 , idi认 一os为端yn,是一c而工人就绝ra标到作癖s约对准y了者好束的)”今会”力规,,天再。而 则中可, 追 在言 (间以“ 求 “,r地u说信 , 信l社带e上达 可 达s会则)升雅 以 雅文由,到” 说 ”化一另了是已 这对些接一又经 个译主近端下没 上者体规是降有 升的因则纯到多 和约素的粹了少 下束占地的“翻 降力据位个个译的分,;人布即癖在规好两范个。极端之
• A translation will be any target language text which is presented or regarded as such in a target system, on whatever grounds.“翻译就是在目的系统当中,表现为翻译或者被认为是翻译 的任何一段目的语文本,不管所根据的理由是什么。”(图里)
• The acquisition of a set of norms for determin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at kind of behaviour, and for manoeuvring between all the factors which may constrain it, is therefore a prerequisite for becoming a translator within a cultural environment.
• Norm不是人过为程定中出,的必一然个有标两准个,阶而段是处在于某规一范个性社的会历史时期,某一个
社会之中,人们对于翻译“选no材rm、”的译位法置及。译文接受的客观要求。它是动态
的,临时的,可逆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 图里甚至主张,那两个极端也可以重新定义为norms:规则是比较客 观的norms,个人癖好是比较主观的norms。
描述翻译学(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 描述翻译学(DTS),作为翻译研究的分支学科,旨在通过描述实际 的翻译行为及其结果,去发现语言、文化以及文学等方面对译者的控 制因素,去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用来解释译者在 翻译过程中反复表现出来的选择倾向(Toury,1980,1995/2001)。 它强调翻译研究是描述性的,译语及其文化为导向的,注重研究翻译 规范(norms),提出理论假设和实际个案研究要不断相互作用。
• 佐哈尔认为除上述三种情形外,翻译文学一般在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 位置,形成一种次要的文学形式。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所模仿的是译 语文学中的主导类型早已确定的传统规范,并不成为文学创新的力量。
• 与多数传统翻译研究不同,多元系统理论的方法论不是规定性的,而 是以文学的系统概念为基础进行的描述性研究, 不是给下一次翻译 提供指导原则或是对现存翻译进行评判,而是将翻译文本接收为既成 事实,探讨造成其特定本质的不同因素。这种研究方法给翻译研究提 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式。
• facts),中心任务是找到影响翻译行为背后的规范,主张给各种翻 译行为以客观的定位。
• 描述翻译学(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的出现拯救了无法达 到理想高度的翻译作品。描述翻译学试图研究“翻译是什么”,“为 什么这样译”而不是“翻译应该是怎么样”,通过研究目的文化中的 实际译本总结出某些翻译规范,且不对译本的好坏质量做出评价。
Rules,Norms,idiosyncrasies
• In terms of their potency, social-cultural constraints have been
described along a scale anchored between two extremes: general,
relatively absolute rules on the one hand, and pure
idiosyncra严si复es的o“n 信th达e o雅th”e刚r. B提e出tw而ee仍n未th发es挥e影tw响o力poles lies a
middle-gro时u,nd可o以cc称u为pie“d个by人i癖nt好ers”u,bj但ec不tiv久e 之fac后to就rs commonly
• 埃文‧佐哈尔提出翻译文学是文化多元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 认为,翻译文学的地位处于中心还是边缘位置,是创新的(主要的) 还是保守的(次要的),是由译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所决定的。他 对翻译发生于特定文化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在三种情形之下, 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学多元系统中会处于中心地位:
• (1)当某种文学系统还没有明确成型,还处于“幼嫩”的、形成之 中的阶段。(2)当文学处于“边缘”(在相互联系的各国文学当中) 或“弱势”地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3)当文学中出现了转折 点、危机或文学真空的情况。
• (2)它把自己局限在语言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把翻译仅仅看成是一种 语言艺术。而不太考虑文化的大环境。即使涉及到了文化,最终的目 标还是落在了具体的翻译技巧上,过分专注于翻译技巧的钻研。
文学多元系统(Literary Polysystem)
• 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 Zohar)是以色列当代著名文学 及翻译理论家,他的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文化学派起到了理论奠 基的作用。
图里 描述翻译学
Presented by:严婧 E-mail:yj881124@
霍姆斯的翻译学研究框架
• 纯翻译研究有两个主要 目标(1)描述我们经 验世界中出现的与翻译 和翻译作品有关的现象。
• (2)建立普遍原则, 以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
• 首先应该关注描述翻译 学,因为它与翻译学研 究的经验现象之间的关 系最为密切。
• 相对于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描述性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它的 宽容。
• 图里认为,翻译中的社会文化纬度会改变译者的认知系统,这样就会 使译者在翻译中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翻译作品。 图里在《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中还提出了“翻译规范” (transnational norms)这样一个核心概念。所谓的“翻译规范”是 指在目的语文化里制约译者取舍的标准或约束力。
规范性翻译Vs描述性翻译
• 描写翻译学派并不想完全推翻传统的规范性的翻译标准。他们是想解 构(deconstruct)传统的翻译理论,也就是对传统的翻译理论当中的 一些不尽完善之处提出批评,而不是想摧毁(destroy)传统的规范性 翻译理论。
• 规范性的翻译标准是有它的作用的。它给出了从译者角度出发,翻译 应该达到的一个目标。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The Nature and Role of Norms in Translation
• Translation activities should rather be regarded a having cultural significance.
• 描述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把翻译放 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 文化之中去研究。
• DTS继承了多元系统理论中的系统思想,认为翻译文学是译语文学、 文化和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有层次之分,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化中的 地位不确定,并对翻译策略造成影响。
• DTS研究的出发点为多元系统文化理论。描述翻译研究以译文为导向, 最重要的是将翻译置于译入语文化的社会和文学系统之中,正是这一 系统中的位置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科学的翻译研究方法应当是描 述性和系统性的,应当研究影响译文产生的规范(norm)和限制 (constraint),研究翻译与其他文本处理间的关系,研究翻译在某 一特定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在不同文学之间相互影响中翻译的 地位与作用。
• 译者必须面临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两套规范或习俗的制约,翻译实际上 是在翻译制约下的抉择活动。(廖七一,2004)
• 图里认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翻译乃多种类型和各种程度制约 (constrain)的产物。规范即为制约(constraints)。这些制约主要 来自于译入语社会及文化,却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决定。他引入规范的 目的在于通过个案分析为翻译活动提供某种统计意义上的普遍规律。他 之所以将规范作为核心概念,一是因为规范是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主 要因素;二是确立规范可为建立影响翻译行为的规律提供依据。这些规 律缘自大量的文本描述研究,可以推演升华成为翻译理论的构建要素。
• 翻译的描写研究有一句名言叫“为翻译定位”(to situate the translation).换言之,翻译要和文本及当时当地的情况结合起来研究, 翻译并不是可以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