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

一、化学武器的特点

(1)杀伤途径多。毒剂可以气、烟、雾、液态使用。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杀伤范围广。染毒空气无孔不人,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3)作用时间长。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前者属暂时性毒剂.后者属持久性毒剂。

(4)制约因素多。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它受天气、地形和地物的影响非常大。如刮风、下雨、下雪、气温和地上建筑的情况等,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二、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1)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沙林和维埃克斯分别可闻到烂苹果味、臭味,梭曼元味。其中毒症状有:瞳孑L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

(2)糜烂性毒剂。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其中毒症状有:皮肤红肿、大小水疱、溃烂等。

(3)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其中毒症状有: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搐、瞳孔散大直至死亡。

(4)窒息性毒剂。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其中毒症状有:头痛、水肿、休克。

(5)刺激性毒剂。是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的毒剂。主要有西埃斯、亚当气、苯氯乙酮。西埃斯无色,有胡椒味。亚当气无色无味。苯氯乙酮无色,有荷花味。其中毒症状有:流泪、喷嚏、流涕、咳嗽、恶心、皮肤烧灼感。

(6)失能性毒剂。能使人暂时失去正常精神、躯体功能.从而失去战斗力的一种毒剂。主要有毕兹,无特殊气味。其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嗜睡、行动不稳、幻觉、精神失常。

三、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1)化学武器袭击的判断

概括起来有四个字:听、看、闻、侦。听警报信号和毒剂弹爆炸时的声音(低沉发闷);看异常情况,如突然有大量气雾、烟尘不断涌出,人员或动物出现中毒症状,植物大面积枯萎变色和发现油状物等;闻到异味或眼睛、呼吸道感到刺激;使用侦毒器、报警器、侦毒纸、侦毒包、侦毒片等专用器材查明毒剂种类、浓度等。

(2)防护方法

首先要了解自己学习、工作或居住地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工厂和单位附近储存的化学毒物种类。化学袭击后,可根据人防通报和地面征候判断用毒类型;化学事故发生后,可根据发生毒物泄漏的场所和人防通告进行判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

迅速进入工事隐蔽或撤离有毒区域,遭化学袭击或遇化学事故的人员,应在现场人防工作人员的指挥下,迅速

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有毒区域。撤离时,要沿逆风方向撤离,避开低洼、丛林、居民区,撤至上风空旷区域。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序地撤离现场。

及时进行呼吸道防护。主要防护毒剂蒸气、毒烟、毒雾通过呼吸道吸人体内引起中毒。有防毒面具者可以及时佩戴防毒面具。没有防毒面具者可以用毛巾、手帕、纱布等浸上水或碱水(浸上人尿也有一定的防毒作用)等捂住口鼻,戴上防毒眼镜。因为碱性物质对很多毒剂有消毒作用。来不及时,用毛巾或布包上泥土捂住口鼻也有一定防护作用。

有条件时尽可能对全身进行防护。主要利用简易防护器材,如穿上防毒衣、雨衣,披上油布、棉被等,然后穿上防毒靴(皮鞋、胶鞋也可),包裹好腿脚(可以用帆布、油布等材料),戴好防毒手套,尽快离开染毒区。

(3)消毒方法

对皮肤消毒可概括为吸、消、洗三个环节。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应由外向内进行擦拭消毒,避免扩大染毒面积);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药液擦拭消毒;没有专门消毒液时,也可用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水冲洗。消毒越及时,效果越好。

对鼻、眼的消毒可用大量清水或20%的小苏打水溶液冲洗15分钟左右,并多次漱口。

对染毒服装的消毒应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棉织品用2%的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即可消毒。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对暂时不用的衣物制品,也可在下风方向晾晒,进行自然消毒。

对染毒食品消毒时,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要对表面消毒后就可食用。瓜果可以冲洗去皮消毒。没有包装的食品,一般应销毁。

对染毒水一般采用煮沸法和过滤法。煮沸前,先用明矾沉淀,然后在露天或通风处煮沸。过滤时,根据水中毒剂含量加人调制好的漂白粉浆和混凝剂,然后搅拌、静置,使其沉淀后再过滤。消毒后的水经检验无毒后,方可食用。(4)急救方法

迅速判明毒剂种类。当人员中毒后,应迅速判明毒剂种类,在此基础上,使用急救药物。在无法判明是何种毒剂中毒时,应按毒性大、致死速度快的毒剂中毒急救。

立即进行自救互救。急救要遵循“迅速准确、先自救后互救、先重后轻、防护、消毒、解毒相结合”的原则。救护方法要灵活.应对症下药。

避免继续染毒。首先要给中毒人员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用口罩、毛巾等就便器材,把口鼻捂住,然后再穿上防毒衣、雨衣或披上塑料布等,使其尽快离开染毒地区。

救护误食染毒食品者。误食染毒食品后,除急救外,还要尽快设法催吐或饮用甘草水、牛奶、豆浆、豆汤等,加速排泄。

必要时对中毒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是什么毒剂中毒,都要注意保持安静、休息、保暖、供氧和保持新鲜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呼吸。但对氯气、光气中毒伤员.不宜使用压胸式人工呼吸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一、化学武器概述 (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 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 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从发展方向看,一些化学武器大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制:一是发现新型毒剂,增强其杀伤作用;二是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使用手段,提高其实用性能;三是逐步将化学武器纳入常规武器系统;四是解决化学武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实现二元化、弹药子母化、集束化,做到一弹多药或多弹一药等。 (三)毒剂的战术技术性能 1.毒剂的战斗状态 化学武器使用后,毒剂发挥其杀伤作用的状态称为战斗状态。它有蒸汽状、雾状、烟状、液滴状和微粉状五种。毒剂以雾状和烟状分散在空气中,可形成毒剂气溶胶。 上述的几种毒剂战斗状态,构成了化学武器对人员的三种伤害形式: 毒剂初生云:指化学武器使用后直接形成的毒剂蒸汽或气溶胶云团; 毒剂液滴:指化学武器使用后,分散在地面、物体上的毒剂液滴; 毒剂再生云:指由毒剂液滴自然蒸发出的蒸汽形成的毒剂云团。 2.中毒途径 在实战条件下,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伤口、消化道使机体中毒。不同的中毒途径对人员的伤害程度有很大差别,通常同一种毒剂在不同的中毒途径条件下,对人员伤害严重程度的顺序是:呼吸道>眼睛、伤口>消化道>皮肤。 (四)毒害剂量 毒剂对机体引起某种伤害程度的量叫毒害剂量,又称中毒量。由于中毒途径不同,毒害剂量的表示方法也不一样。 通过吸入引起中毒的毒害剂量用染毒浓度和暴露时间的乘积来表示;通过皮肤沾染吸收、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技术培训班讲义之一 广州瑞发有限公司编制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 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 2 1H、3 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 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人防知识考试题及答案资料

第1题:分值:1 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 ) ○A:基本知识和技能。√ ○B:法律知识和技能; ○C:防护知识和技能; ○D: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 第2题:分值:1 按照《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9条规定应当修建防空地下室,但因地质、施工等客观条件不能与地面建筑同时修建的,经市级以上(不含县级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建设单位按应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缴纳( )防空地下室所需的建设经费。 ○A:易地建设。 ○B:易地修建;√ ○C:异地修建; ○D:异地建设; 第3题:分值:1 平时( )可以利用人民防空警报发放灾害警报。灾害警报的使用,按有关部门与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预案执行。 ○A:重大灾害;√ ○B:社会安全事件。 ○C:事故灾难;

○D:自然灾害; 第4题:分值:1 人民防空的主要防护手段可用( )概括。 ○A:走、藏、消;√ ○B:电子攻防、计算机攻防、心理攻防。 ○C:人防、物防、技防; ○D:骗、扰、阻; 第5题:分值:1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人民防空部门作为本级政府应对( )的重要力量,赋予相应的防灾救灾职责任务,切实发挥人民防空部门的作用。 ○A:防灾减灾; ○B:群体性事件; ○C:恐怖事件; ○D:突发事件。√ 第6题:分值:1 人民防空警报通信设施设置单位应当在建筑物顶层( )提供安装警报通信设施专用房、电源。 ○A:无偿。√ ○B:有偿; ○C:按照市场租赁价格; ○D:按照政府指导价; 第7题:分值:1 ( )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

人防知识和要点

人防工程一般知识和监理要点: 人防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划分: 1、大型项目: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含)以上的工程;投资规模 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各级人民防空指挥工程。 2、中型项目:投资规模在600万元(含)~2000万元的工程;投 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各级人民防空指挥工程。 3、小型项目:投资规模在200万元(含)~600万元的工程。 4、零星项目: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下的工程。 人防工程的分级 一、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根据打击方式分为直接命中和非直接命中两类。 1、直接命中,分为四级:1级、2级、3级、4级。 2、非直接命中,分为二级:5级、6级。 二、防核武器抗力级别 共分九级:1级、2级、2B级、3级、4级、4B级、5级、6级、6B级。 三、防化级别: 共分为甲、乙、丙、丁四级。 人防工程的分类 甲类:防核武器、常规武器、生化武器。 乙类:防常规武器、生化武器。 人防门的分类

人防门按功能分为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三种;按门扇的数量分为单扇门和双扇门;按门扇的材质分为钢筋混凝 土门和钢结构门;按门槛类型分为固定门槛人防门和活门槛人 防门。 1、防护密闭门(防护门)。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 毒剂进入室内的门称为防护密闭门。只能阻挡冲击 波的门称防护门。防护密闭门由门扇、门框、铰页、 闭锁、密闭胶条等构件组成,防护门无密闭胶条。 门扇和门框除具有密闭作用外,还具有阻挡冲击波 的作用。铰页为门扇转动提供支撑,位于门扇内侧 的密闭胶条在压紧状态下使门扇和门框之间形成密 封。闭锁在关闭门扇时压紧密门胶条,闭锁和铰页 还具有承受冲击波负压的作用。 2、密闭门。能阻挡毒剂进入室内的门称为密闭门。密 闭门的组成与防护密闭门相似,但作用只是阻挡毒 剂通走,不具有阻挡冲击波的功能。 人民防空工程质量控制监理要点 人民防空工程的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凡是与民用建筑具有共性的内容,按设计要求和民用建筑相关的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等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人民防空工程质量控制就下面几个方面重点阐述。 ㈠基坑及基坑围护的质量控制

第二课核武器

第二课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第一节认识核武器 一、核武器简述 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突然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舰艇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还可制成地雷、鱼雷使用。 图2-1核武器的运载工具(用原书上的图或者另找) 核武器的威力用“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TNT当量是指核武器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 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就为2万吨当量。 核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大、最残酷的战争。 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的两颗原子弹就是万吨级的核炸弹。日本是人类历史上唯一遭受核武器袭击的国家,大约造成30万人直接死亡。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前四种是在核爆炸几十秒内起作用的,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这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在核武器爆炸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是:光辐射约占35%,冲击波约占50%,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沾染约占10%,核电磁脉冲所占比例很小。现代技术的核武器可对能量分配进行“裁剪”,突出某一种杀伤因素的作用。从很远的地方看核爆炸时,先看到闪光、火球,再听到巨响,看到有

不断升起的蘑菇状烟云,最后烟云随风飘散。城市遭核袭击的方式一般是空爆,可以看到完整的火球。若远处看不到圆火球,火球与地面接触,即核弹接地面爆炸,就叫地爆。地爆的瞬时破坏范围小,但很严重,放射性沾染范围大,危害时间长。当今世界,核武器仍有重大的战略威慑作用。 图2-2核武器爆炸的外观景象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七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俄现有的核军火库总数在6万枚以上,核武库的爆炸力相当于大约160亿吨高爆炸药,等于125万颗广岛炸弹。对于地球上60亿人口来说,相当于每个人各自承受3.2吨TNT(炸药)。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二、核武器的分类 (一) 原子弹 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重核裂变时产生2~3个中子,可以是其它的重核发生裂变,产生更多的中子,再使更多的核发生裂变,在产生大量的中子……,使核裂变反应自动连续的进行下去

国防《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国防教育 《化学武器的防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武器使动、植物的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 2.使学生清楚对化学武器的个人防护方法 3.使学生清楚一旦染毒后如何消毒 教学重点: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消毒 教学难点:化学武器中毒后的急救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课型:讨论交流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 1、学生看课件中介绍一战、二战、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事例,说一说 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导言, 化学武器是一种杀伤途径强,防护难度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避免或减少对人员的伤害,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方法,掌握多种正确的防护手段和消毒\急救的措施..板书课题:化学武器的防护 二、认识化学武器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 1.了解什么毒剂? 2、什么化学武器?它是怎样诞生的? 3化学武器的特点、分类、中毒途径各是什么? 4、使用化学武器的目的是什么? 毒剂:在战争中以毒性杀伤人、畜和破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化学武器:装有火箭弹、导弹、地雷、布〔喷)洒器等,统称为化学武器.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 诞生:化学武器作为一种全新的武器并大规模的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其始作俑者,就是被称为“战争魔鬼”的德国著名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哈伯成了制造这场人类血腥大屠杀的罪恶元凶之一。 特点:(1)、毒性作用强(2)、中毒途径多。(3)、持续时间长。(4)、杀伤范围广 类型:通常,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2)热分散型. (3)布洒型 中毒的途径:毒剂进入人体的途径叫中毒途径. 分三种:吸入中毒、接触中毒和施入中毒. 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伤口、消化道使机体中毒。不同的中毒途径对人员的伤害程度有很大差别,通常同一种毒剂在不同的中毒途径条件下,对人员伤害严重程度的顺序是:呼吸道>眼睛、伤口>消化道>皮肤。 目的:直接杀伤对方人员,削弱其战斗力。另一个目的是拖延对方行动。 三、交流讨论使用化学武器的后果 1、仔细观察图片以及文字介绍 2、全班讨论化学战产生的后果。 四、了解如何发现化学武器

人民防空工程基本知识

人民防空工程监理控制要点 一、人民防空工程基本知识: 1、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概念 人民防空工程:指战时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有效的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存潜力的重要场所,是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2、人民防空工程的组成: 按作用分:维护结构、防护层、防护设备、建筑设备、建筑装修等。 按有效空间的防护功能分:主要为主体和口部。 按有效空间的防毒功能分:密闭区和非密闭区。 ○1维护结构:能使建筑形成并能承载的构件或加固的围岩连成的组合体称 为维护结构,人防工程中承受空气冲击波或土中压缩波直接作用的顶板、墙板和底板的总称。 ○2防护层:它是由维护结构外围能起防护作用的岩土或其他材料组成。按 成因分为人工防护层和自然防护层。按回填形式可分为单层式防护和成层是防护层。能使结构和内部人员不受预定武器的影响的自然防护层称为安全防护层,其最小厚度称最小安全层厚度。在安全防护层下的结构属于非防护结构。 ○3防护设备:人民防空工程中主要用来阻挡冲击波、毒剂等从孔口进入主 体的设备称为防护设备,包括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活门、滤毒器等。能阻挡冲击波但不能阻挡毒剂等通过的门称防护门;与之功能相反的称密闭门;两种功能均具备的称防护密闭门。活门是用于通风或排烟口的防护冲击波设备。 ○4建筑设备:保障建筑有效空间达到预定环境标准所需的设备称建筑设备 亦称内部设备,包括通风、空调、给水、排水、供电、照明等设备。高等级和大型平战结合的公共人民防空工程还包括柴油电站、电梯等;为提高人民防空工程的管理和保障水平还需要建设智能化系统。 ○5主体和口部:人民防空工程中能满足战时防护及其主要功能要求的部分 称为主体,是工程中满足人员、物资、装备等战时所需要的防护和生存要求的部分。主体与地表面,或与其他地下建筑的连接部分称为口部。 ○6密闭区:人防工程能抵御预定的爆炸动荷载作用,且满足防毒要求的区 域,对于有防毒要求的人防工程其主体均属于密闭区,亦称清洁区。非密闭区:人防工程能抵御预定的爆炸动荷载作用,但允许染毒的区域,亦称染毒区,应包括下列房间通道:

人防常识简介

人防常识简介 一、什么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 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防空袭人员掩蔽、防空袭人口疏散和消除空袭后果。 二、人民防空的性质是: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 三、人民防空的建设方针是: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服务民生。 四、人民防空的基本原则是: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五、人民防空经费由谁负担:人民防空经费由国家、社会共同负担。中央负担的人 民防空经费,列入中央预算;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担的人民防空经费,列入地方各级预算。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负担人民防空费用。 六、什么是人民防空工程:人防工程是现代战争条件下保护人民生产财产安全,保 存战争潜力,抵御敌空袭的重要设施,它包括:用于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七、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有哪些不同:1.防空地下室顶板、侧墙、地板都比 普通地下室更厚实、坚固,除承重外还有一定抗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爆炸效应的能力。2.防空地下室结构密闭,有滤毒通风设备,有防化学、生物战剂的设备和能力,而普通地下室没有。3.防空地下室的防震能力要比普通地下室强。 八、人防工程如何分类:(一) 按建筑形式分类:1.掘开式(单建式、附建式)2.暗挖 式(坑道式、地道式);(二)按建筑材料分类:钢砼、砼、砖砼;(三)按项目建设性质分类:新建、续建、扩建、改建、加固、口部处理;(四)按战时功能分类:指挥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其他配套工程;(五)按项目投资规模分类:大型工程、中型工程、小型工程。 九、人防工程防护等级如何划分:(一)防常规武器:1.2.3.4.5.6(六个等级);(二) 防核武器:1.2.2B.3.4.4B.5.6.6B(九个等级)。 十、防空袭警报:国家规定的防空袭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 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重复15次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长鸣一声,时间为3分钟)。 十一、人防门的相关要求是什么:(一)人防门的生产:必须是国家人防办定点生产 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二)门框安装:人防门框的锚钩必须与剪力墙钢筋焊接,并在四角各增加2格加强筋,与剪力墙砼一同浇筑。(三)人防门的开启方向:人防门一般都是外开。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第三章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第三章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核武器、核事故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核武器概述 2、对核武器的防护 3、对核事故的防护 【教学方法】: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围巾、防风墨镜、三角巾等。【教学过程】: 第一节核武器概述 一、核武器 (一)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二)核武器的特点 1、杀伤破坏因素多 2、程度重 3、范围广 4、时间长 (三)核武器的分类 1、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2、按作战使用范围: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3、按配用的武器: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 二、核武器的威力及其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一)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两种。 (三)核武器空爆时外观景象 主要特征为火球不接触地面,初期为球形,很快变为扁球形。几秒或几十秒后,火球冷却成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烟团,并继续上升,不断扩大,同时地面上掀起一股尘柱。最初尘柱和烟云不相连接,随后尘柱迅速追及烟云,形成爆炸特有的蘑菇状烟云。 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 (一)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 (二)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

2018年人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XX县(市)2018年人防知识竞赛试题 (答案附后) 姓名:单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全国国防教育日是()天。 A、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试鸣防空警报、并在试鸣的()以前发布公告。 A、3天 B、7天 C、5天 3、国防教育的原则是,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教育相结合。 A、行为 B、实践 C、课外 4、人民防空是一项社会(),对促进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A、公益事业 B、保障事业 C、慈善事业 5、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平时应当为()服务。 A、抢险救灾 B、社会 C、应急 6、组织人民群众防空袭的措施,主要是()。

A、疏散和隐蔽 B、以家庭为主 C、社区负责 7、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防空和防灾救灾教育,由()组织实施 A、人防部门 B、武装部 C、所在单位 D、军分区 8、()应当加强对重点防护目标防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A、人民防空主管部门 B、居委会 C、建设部门 D、投资者 9、不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利用人民防空警报系统发放防灾警报信号的情形是() A、火灾 B、爆炸 C、化学灾害 D、追捕逃犯 10、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 ) A、基本知识和技能 B、法律知识和技能 C、防护知识和技能 D、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 11、平时( )可以利用人民防空警报发放灾害警报。灾害警报的使用,按有关部门与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预案执行。 A、重大灾害 B、社会安全事件 C、事故灾难 D、自然灾害 12、三防”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所指的内容有所不同。人民防空教育所称的“三防”一般指:(),也称“老三防”。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 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

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 2 1H、3 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 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 一、化学武器的特点 (1)杀伤途径多。毒剂可以气、烟、雾、液态使用。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杀伤范围广。染毒空气无孔不人,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3)作用时间长。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前者属暂时性毒剂.后者属持久性毒剂。 (4)制约因素多。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它受天气、地形和地物的影响非常大。如刮风、下雨、下雪、气温和地上建筑的情况等,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二、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1)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沙林和维埃克斯分别可闻到烂苹果味、臭味,梭曼元味。其中毒症状有:瞳孑L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 (2)糜烂性毒剂。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其中毒症状有:皮肤红肿、大小水疱、溃烂等。 (3)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其中毒症状有: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搐、瞳孔散大直至死亡。 (4)窒息性毒剂。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其中毒症状有:头痛、水肿、休克。 (5)刺激性毒剂。是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的毒剂。主要有西埃斯、亚当气、苯氯乙酮。西埃斯无色,有胡椒味。亚当气无色无味。苯氯乙酮无色,有荷花味。其中毒症状有:流泪、喷嚏、流涕、咳嗽、恶心、皮肤烧灼感。

人防工程常识及技术要求

人防工程常识及技术要求 ?一,人防工程的防护对象。 ?战争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其破坏力远远超过瘟疫、地震、海啸等,在极其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人防工程需要面对哪些危险? ?核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 ?常规武器(炮弹、导弹、炸弹等) ?化学武器(各类化学毒剂) ?生物武器(细菌、生物战剂等) 1,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是人类世界目前最为恐怖的武器,其杀伤破坏作用,是由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核电 磁脉冲、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杀伤因素造成的。 2,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按化学毒剂的毒害 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 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3,生物武器,旧称细菌武器。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其基本特 点: 致病性强、污染面积大、传染途径多、成本低。有人将 生物武器形容为“廉价原子弹”。 二,人防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建筑、结构 1.采用热轧钢筋 人防工程钢筋混凝土防护结构,必须采用热轧钢筋,不得采用

冷轧带肋钢筋、冷拉钢筋等经冷加工处理的钢筋。钢筋除锈也不能用冷拉方法。冷拉除锈既不能控制拉伸率,也不能控制强度,易造成钢筋脆变,在承受核爆动荷载作用时,达不到设计承受能力,将会使结构遭到脆性破坏。 2.人防工程的底板、墙板、顶板和防倒塌楼梯板在两层钢筋网之间,应设梅花形布置的拉结筋,其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500mm,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小于拉结筋直径的6倍且不小于50mm。 3.钢筋的焊接接头,焊接长度通常为土建的1.05倍,两焊接接头间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 4.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在正常环境下,不宜小于25mm;在高湿度环境下,不应小于50mm。由于人防工程结构处于地下潮湿环境,为防止钢筋锈蚀,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钢筋保护层厚度应适当提高。 5.人防工程中施工缝和后浇带应留置合理,尽量避开人防口部。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后浇带不得穿越人防金属门框,且应做好结构加强及防水措施。在施工期间后浇带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否则可能引起各部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问题。 6.人防围护结构上不得随意留设孔洞,预留的孔洞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找到依据,并做好防护措施。容易忽略的地方有: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资料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 一、核武器与核事故 (一)核武器 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的各种效应起杀伤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途径 光辐射:通过灼伤皮肤眼睛,烧伤呼吸道,引起大面积火灾等造成伤害。 冲击波:通过对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可以穿透人体杀死细胞,严重时引起放射性病。 ④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⑤放射性沾染:可通过放射性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均出现在爆炸后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则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三)对核武器的防护 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设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平时准备:制定家庭紧急撤离方案;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就近人防工事的位置、入口标志和疏散路线。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有效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 室内人员的防护:听到核武器袭击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按预定方案,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掩

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就近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室外人员的防护: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厚重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就近隐蔽防护。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浅色衣物遮盖身体,尤其是皮肤暴露部位。 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时应注意: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的一侧,尽量利用坚固、稳定的地形地物,避开易倒塌、易燃烧、易爆炸的物体,以免受到间接伤害。 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服用预防药物,及时撤离沾染区,集中处理受染服装,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洗消。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起,迅速抖落身上的灰尘,尽快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沾染区域。 进入人防工事后,应对人员或物品进行洗消。 撤离沾染区时,应穿戴好防毒衣、防毒面具。 没有防毒器具也可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遮盖暴露的皮肤,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戴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扎好“三口”即领口、袖口、裤脚口。 洗消用过的水应排入指定的污水坑内。用过的棉球等垃圾应倒在指定的地点,不能随便乱倒乱丢。 ④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防护方法: 人员在沾染区活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或面具、扎“三口”、穿雨衣或斗篷、戴手套、穿雨靴;不要随便接触沾染物品,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严禁在沾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水。行进时,应按照专业人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应选择路面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一侧行动。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尽量减少灰尘扬起,快速行进,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门窗,盖严棚布,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

(健康快乐悦读)军事常识悦读_海湾战争用的“核弹”

1991年11月,即海湾战争结束8个多月以后,伊拉克外长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就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贫铀穿甲弹一事,谴责了美国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伊拉克平民造成严重伤害,要求联合国派人来调查此事。 据英国《独立的星期日》周报1991年11月10日报道,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英军的坦克和飞机向伊拉克军队的坦克发射了贫铀穿甲弹,其残片迄今仍在散发着化学毒气和射线,对当地居民的生命构成长期的影响与威胁。另外,一位英国核物理专家说,在今后的20~30年中,伊拉克将有数十万人受到贫铀弹的影响,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丧生。 再来看看使用贫铀穿甲弹的美国是怎样说的。 1993年1月,美国国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曾对两名美军伤兵进行的初步检查表明,由于没有能有效地教育士兵掌握如何避免贫铀污染及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受到了辐射。 看来,这种贫铀穿甲弹既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又能进行辐射,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那么,它是不是核武器家族的成员呢? 贫铀穿甲弹是用贫铀原料制成的。而贫铀是生产用于制造核武器和作为核电站燃料的核裂变材料后的剩余物。这种剩余物过去一直当作废料,积压很多。由于它带有一定的放射性,至今也没有找到一种简单、方便而又安全的处理办法。 后来,人们发现贫铀是制造穿甲弹的好材料。这是因为它的硬度高,密度大(以贫铀为主要成分制成的铀钛合金,其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8克以上)、强度高、韧性好,穿透力强,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和易燃性好,而且成本低,材料来源丰富。 由于贫铀的密度高,因而制成的穿甲弹比普通穿甲弹的穿透坦克装甲的本领更强,加之它的燃烧性好,可使制成的穿甲弹在穿进坦克后能引起车内的炮弹和燃油燃烧爆炸,增强穿甲弹的杀伤破坏威力。因此,美、英等国都大量制造贫铀穿甲弹,并装备部队使用。 说起贫铀穿甲弹(通常称为“铀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威力巨大的“核弹”。其实,铀弹是不会产生蘑菇云一样的核爆炸的。然而,它仍有微弱的放射性和毒性,对人体的影响是长期的,特别是作为武器在战场上使用后,产生的炮弹碎片分布很广,而且其放射性,人通过听、摸、看是感觉不到的,但长期接触,身体就会受到一定损害。 贫铀的危害性表现在,一方面它本身的化学性质有毒,犹如汞、铅等金属那样,进入人体后不易被肌体全部排除,损害内脏;另一方面,它能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当这些射线进入人体量超过最大允许剂量时,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另外,贫铀穿甲弹在生产和射击时生成的贫铀粉尘,人们一旦吸入或渗入体内,便会中毒和造成内脏损伤。因此,需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考虑到贫铀所产生的危害性,各国对制造贫铀穿甲弹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美国等一些国家热衷于制造贫铀穿甲弹,并声称已解决了贫铀对人体的放射伤害问题;另一种是一些国家用钨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是一种威力较大的杀伤武器。一些国家正在加紧研制和生产杀伤力更大、机动性更好的新型化学武器。但是,化学武器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可大大降低其杀伤作用。 (一)一般防护 1.利用器材防护 (1)呼吸道和眼睛的防护遭敌化学袭击时,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对呼吸道和眼睛进行防护。 (2)全身防护当毒剂呈液滴、粉末或雾状时,除防护呼吸道和眼睛外,还要对全身进行防护。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等。同时应防止毒剂液滴溅落在随身携带的装具和武器上。 利用没有染毒的位置,穿好防毒靴套或包裹腿脚,戴好防毒手套,继续执行任务。 2.利用地形防护 利用地形防护化学武器不能像防护核武器那样就低不就高, 而要根据地形和风向等条件综合考虑利用的地点,尽量避开易滞留毒剂的地点或区域。 3.利用工事防护 有条件且情况允许时,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带面具防护。遭受持久性毒剂袭击后,离开工事前要进行下肢防护。

(二)预防与急救 1.预防 对某些毒剂,人员服用预防药物可减轻中毒症状。如服用防磷片或吸入解磷鼻粉剂可减轻神经性毒剂的中毒症状。 2.急救 敌化学袭击停止后,应立即进行自救、互救,在上级没有下达脱面具命令之前,不得脱去防毒面具。 当发现人员中毒,还无法判明是何种毒剂中毒时,应按毒性大、致死速度快的毒剂中毒急救。通常在肌肉注射解磷针的同时,鼻吸亚硝酸异酯;对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者,在毒区内采取压胸举臂或压背举臂法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情况允许,将中毒者撤离毒区后送救治。 对神经性毒剂中毒的急救。神经性毒剂是速杀性毒剂。 (1)中毒后必须及时急救。首先戴上面具,立即肌肉注射解磷针(互救时对呼吸困难者进行人工呼吸);对染毒皮肤及时消毒,脱去或剪掉染毒部位的衣服。注射一支解磷针后症状如持续存在,间隔20分钟后注射第二支。 (2)对全身中毒性毒剂的急救。全身中毒性毒剂也是速杀性毒剂,中毒后必须及时急救。迅速捏破亚硝酸异酯安瓿,放在鼻前吸入。如症状不见消失,则每隔4或5分钟再次使用,但连续使用不超过5支。互救时对呼吸困难者还应进行人工呼吸。 (3)对糜烂性毒剂中毒的急救主要是消毒。

(安全生产)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

广州瑞发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技术培训班讲义之一 广州瑞发有限公司编制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 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

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 2 1H、3 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 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一、化学武器概述 (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 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 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成为历史上着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

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从发展方向看,一些化学武器大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制:一是发现新型毒剂,增强其杀伤作用;二是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使用手段,提高其实用性能;三是逐步将化学武器纳入常规武器系统;四是解决化学武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实现二元化、弹药子母化、集束化,做到一弹多药或多弹一药等。 (三)毒剂的战术技术性能 1.毒剂的战斗状态 化学武器使用后,毒剂发挥其杀伤作用的状态称为战斗状态。它有蒸汽状、雾状、烟状、液滴状和微粉状五种。毒剂以雾状和烟状分散在空气中,可形成毒剂气溶胶。 上述的几种毒剂战斗状态,构成了化学武器对人员的三种伤害形式: 毒剂初生云:指化学武器使用后直接形成的毒剂蒸汽或气溶胶云团; 毒剂液滴:指化学武器使用后,分散在地面、物体上的毒剂液滴; 毒剂再生云:指由毒剂液滴自然蒸发出的蒸汽形成的毒剂云团。 2.中毒途径 在实战条件下,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伤口、消化道使机体中毒。不同的中毒途径对人员的伤害程度有很大差别,通常同一种毒剂在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