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 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人教实验版

高三语文总复 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人教实验版
高三语文总复 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人教实验版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人教实

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二. 教学步骤:

(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

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

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考纲的具体表述是: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复习建议

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提高文言语感。

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

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

11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

12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

13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

14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只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项、原文仔细对照。

15题,翻译。可沿下列步骤操作。

①见到句子先回原文,弄清上下语境。这一步是基础,决定翻译的思考方向。

②再运用确定实词词义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保障做到“信”,不漏采分点。(留、配、换)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使一句话完整通顺做到“达”。

(调、补、删、并)

④力争在准确、通畅的基础上讲求点凝练、生动(如用上成语),注意标点和语气。这就是“雅”了。

(三)实词

1. 实词词义的确定原则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这是翻译的原则,也是确定词义的原则,“词不离句”,关键字词,前后联系。也就是说在语境中推想判断。

古语单音词居多,兼类活用现象多,一词多音多义现象多,但一旦纳入语境,它的意思就被确定下来,所以,在语境中推想判断,是明确实词词义的基本原则。

2. 实词词义的确定方法

(1)熟字迁移法:这是基本功夫,学以致用。课内一些常见的、多义的、异义的、活用的实词如:相、见、说、事、师、耻、知、朝、书、请、徐、许、负、属、示、适、信、北、背、谓、遗、卒、私、爱、遇、语、王、名、生、引、传、假、绝、军、贾、谢、举、胜、顾、独、会、薄、间、拔、使、让、庭、将、治、白、奉、修、疏、趋、妻子、小学、作息、山东

★见到较熟的字,先考虑迁移,回忆所学。

[例1]

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例2]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有时熟字出现在成语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成语也可以作为迁移的根据。

例:孙膑期.曰“莫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 语法分析:明成分,定词性、知意义。

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脱身独骑.(《鸿门宴》)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布囊

..其口(《童区寄传》)

有势者朱丹

..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

自放驴,取樵.炊爨(2000年全国高考题)

3. 知情达理,依据生活逻辑情理确定义项。

语法位置明确之后,词性已定,但同一词性下可能有多个义项,不管它有多少义项,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明确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根据生活逻辑选定的,生活逻辑不仅包括那个多义词所在的短语、句子,而且还涉及该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文章以及时代背景。

例:焚百家之言.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廉颇蔺相如列传》)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96年高考题)

词义具有时代逻辑。

例:朕王人

4. 对称并举,由已知推不知。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5.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例1]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

公受珠,内所著皮袄中,纫.之。(《记王忠肃公翱事》)

zhūn xī)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例2]“傥窀穸

..(

A. 墓穴

B. 棺材

C. 财物

D. 山洞

6. 邻字帮衬法

文言文中,有的复合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

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只要不是偏义复词,就可据同义复用推断另一字义。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出师表》)

7. 先本后引猜读法

例:师

①师道之不复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8. 单音提醒法

汉语词汇中,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这一点要形成语感,时时自我提醒,切不可以今解古,望文生义。

例:实欲连兵南面

..而王齐(2001年全国高考题)

9. 读音辨别法。主要适用于通假字以及意义破读的一些词。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记王忠肃公翱事》)

10. 代入排除推断法

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既可单用,也可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把题中选项所给的或自己列举的词义代入原句,讲得通暂时过关,讲不能就排除掉,由易到难,逐步确定。

(四)通假字

1. 双声通假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蔺列传》)

2. 叠韵通假

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3. 同音通假

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4. 形近通假

例: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五)词类活用

A. 名词的活用

1. 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左右欲刃相如

顺流而东也

二月草已芽

非能水也

范增数目项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2. 使动: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

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3. 意动:活用为有“以……为”意思的动词。

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4. 活用作状语。

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B. 动词的活用

1. 活用为名词。

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2. 使动用法。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C. 形容词的活用

1. 活用为名词。

例: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义不杀少而杀众。(《公输》)

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

2. 活用作一般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3. 使动用法。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

4. 意动用法。

例: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 数词有时也可活用为动词。

例: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六)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一般由近义语素或反义语素组成,使用时其中一个语素已无实意,只做陪衬,直译时要根据语境决定去留。

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七)巩固练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人固.有一死

A. 固.请,召有司案图

B.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距关,毋内诸侯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对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沛公则置车骑

..,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B. 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C. 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D.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父”,“母”是衬字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动词活用形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④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可烧而走.也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②③⑥⑦

D. ②④⑦⑧

6. 下列句子形容词活用形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⑤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⑥火尚足以明.也

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⑧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A. 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D. ①③⑤⑥/②④⑦⑧

【模拟试题】

1. 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秦爱纷奢

B.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 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在哉

3. 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禹汤被之矣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 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 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蜀之鄙有二僧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C. 孔子鄙其小器

D. 鄙人不胜感激

7. 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8. 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正.本清.源

B. 狼.奔豕.突

C. 规.行矩.步

D. 草.行露.宿

9. 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华.秋实

B. 袖.手旁观

C. 穷.形尽相

D. 夏雨雨.人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

【试题答案】

1. B,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慕,欣赏。D,隐蔽,躲藏

2. D,哪里。A安稳;安全。B安逸;安抚,抚慰。C养生;使……安。

3. C,通“披”。A蒙受,遭受。B表被动。D覆盖

4. A,“倍”通“背”,违背。

5. A,根本,基础。B版本,文本;奏章。C本来,原来;根本,主要。D推究,考查;课本,教材。

6. B,见识短浅。A边界。C轻视。D自谦之词

7. 题干和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8. 题干和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为使动用法。

9.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10. 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中常见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文言文中常见的偏义复词如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偏义在“崩”,“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 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 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注意到“耳目之 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 “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 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文言实词:通假字(2)对点专练

文言实词:通假字(2) ——对点专练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直.不百步耳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 (4)涂.有饿莩 (5) 以为轮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君子生.非异也 (9)合从.缔交 (10)而倔.起阡陌之中 (11)赢粮而景.从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1)“只”只是、不过(2)“毋”不要(3)“斑”头发花(4)“途”道路(5)“煣”使弯曲(6)“又”再“曝”晒(7)“智”智慧(8)“性”资质、禀赋(9)“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10)“崛”兴起(11)“影”影子(12)“授”传授,教授(13)“否”不,没有 2.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臣愿奉.璧往使 (2)召有司案.图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拜送书于庭. (5)可予不. (6)信义安所见.乎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8)与旃.毛并咽之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与武决.去 (11)因泣下霑衿 .. (12)前以.降及物故 (13)员.径八尺 (14)形似酒尊.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12)“已”已经(13)“圆”圆周(14)“樽”酒器(15)“擒”擒拿、捕捉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答案:B 解析:说:读shuì,劝说。易误认为通“悦”。A.涂:通“途”,道路。C.郤:通“隙”,隔阂,嫌怨。D.孰:通“熟”,仔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B.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不这样。 D.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答案:D 解析:直:副词,只是,不过。“直”本来就有“只”的义项,不是通假字。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练习)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说明其用法和意义。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以火烤木,使之弯曲,名作动 2、其曲中规:弯曲度,形作名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名作状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游水,名作动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名作状 6、用心一也:心,用心,名作动;一:专一,数词作形容词 7、輮使之然也 8、不能十步:跨十步,名作动 9、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0、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把……当作耻辱,意动用法 11、孔子师郯子:以……为师,意动用法 1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作动 13、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作名 14、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形作名 15、惑而不从师:有疑惑,形作动 1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作名 1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使……学习,使动用法 18、西望厦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名作状 19、下江陵:攻下,名作动 20、顺流而东:向东行,名作动 2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使动用法 2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使动用法 23、正襟危坐:使……正,使动用法 2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名作状 2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作动 26、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用法 27、不知东方之既白:变白,形作动 28、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名作状 29、入深林,穷回溪:穷尽,走尽,形作动 30、卧而梦:做梦,名作动 31、望西山,始指异之:以……为异,感到惊奇,意动用法 32、穷山之高而止:穷尽,名作动;最高处,形作名 33、箕居而遨:像簸箕一样,名作状 34、萦青缭白:青山,白水,形作名 35、外与天际:向外,名作状 36、四望如一:融为一体,数作动 3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远处,形作名

高中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一览

高中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一览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偏义复词知识点总结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文言文偏义复词知识点,请参考。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⒔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⒕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⒖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⒘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和兼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和兼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但也有一些由两个单音节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复合词语。这些复合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有时候其中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它所表示的意义虚化甚至消失了,整个词语的意义只由另一个语素来承担,这样的复合词语就叫做偏义复词。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如: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本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偏取“亡”的意义,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 (2)昼夜勤作息。 “作息”本指劳作和休息,在语境中偏取“作”的意义,突出刘兰芝的任劳任怨。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公姥”本指公公和婆婆,在这里偏指“姥”的意义,因为整首诗中并没有出现刘兰芝的公公,作为封建家长代表的只有婆婆一人。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本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 (5)死生,昼夜事也。 “死生”是反义关系,语境中偏指“死”的意义,突出死亡随时可能降临,而文天祥早就将死亡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6)冀缓急或可救助。 “缓急”本指缓和与紧急,是反义关系,语境中偏指“急”的意义,指当时那种危急的局面。 (7)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饥穰”本指灾荒与丰收,语境中偏取“饥”的意义,强调即使是禹、汤那样的圣君也会遇上灾年。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 一、文言实词 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 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 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偏义复词曾经在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 1、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始就学(接近,靠近) 还来就菊花(接近,靠近) 2、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求之于上流(应当) 木兰当户织(对,对着) 当窗理云鬓(对,对着) 卿今当涂掌事(担当,承当) 3、可可以调素琴(可以) 可爱者甚蕃(值得)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 可据理臆断欤(可以) 不可不学(可以) 三军可夺帅也(可以) 4、以以观沧海(来)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以刀劈狼首(用) 盖以诱敌(用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 非学无以广才(用来) 以我酌油知之(凭) 以钱覆其口(用) 5、见昨夜见军帖(看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 6、大公大笑乐(大声) 可汗大点兵(大规模) 自以为大有所益(非常,十分) 大惊曰(非常,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 屠大窘(非常,十分) 7、市愿为市鞍马(购买) 东市买骏马(市场) 8、尔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但手熟尔(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 9、射尝射于家圃(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射技) 10、而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 相委而去(表顺承,而后)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而后)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 五十而知天命(表顺承,而后)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而后) 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而后) 结友而别(表顺承,而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但是)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

高中语文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专题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专题 一、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 ——“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 例四: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白头吟》) ——“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例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 ——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例三:言其利害。(毛遂自荐) ——偏的还是利。 偏义复词曾经在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 曾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把中学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文言文基础实词 词类活用

古诗文基础 实词(二) 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 一.知识点讲解: (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 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例:今王鼓乐 ..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例: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例: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例:衣冠 ..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例:未云.何龙。云:形成云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 例:皆指目 ..陈胜。指:指指点点。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 把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国语·吴语》 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 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 ..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 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 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例:(1)早.出暮.归。《促织》 (2)草.行露.宿。(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勾践灭吴》 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例:(1)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例: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例:(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 ..于此。《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促织》 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二、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用在动词后的形容词,往往作宾语,因此活用为名词。 例:(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2)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处于主语位置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3、作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中心词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例:(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或者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就活用作一般动词。例:(1)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副词+形容词】例:(1)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4讲 词的偏义:偏义复词教案

第四讲词的偏义:偏义复词 【教学目标】总体把握高考文言文考查知识点 【知识梳理】第四讲词的偏义:偏义复词 一、偏义复词例谈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近(关)或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如“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就是偏义复词,“作息”分别是“耕作、休息”的意思,但在此处,意义偏在“作”,“息”并不表示意义。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 只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如: 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二、偏义复词曾经在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三、课文偏义复词示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6 . 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7 .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偏义复词梳理

偏义复词梳理 河南省睢县回族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娄冬梅 考点综述 2010年《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在文言实词的复习中最易被忽略的就是偏义复词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 ,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对偏义复词有两种考查形式: 1.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 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 ..费千金 ..无所忌 B.每宴飨 C.刺诸县短长 ..反复 .. D.必条利病 答案为C(解析见参考答案) 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 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翻译成了“张不开,闭不上”的错误答案。 又如2010年全国II卷第11题要求将“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成现代汉语,其中的“面目”也是偏义复词:“面”,脸面,“目”,眼睛,此处偏用“面”的意思。 在古代诗文中偏义复词出现频率很高,是学生理解文言文和解答翻译题时的难点,准确识别并理解偏义复词有益于我们对文言文的解读。 知识梳理 一、偏义复词的类型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公姥”只有“姥”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二、偏义复词的识别 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又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远”字来表明诗人信步自适的心境。 2.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

人教版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180个文言实词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 /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 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 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 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 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 (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 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 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 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 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 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 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 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 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 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 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 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 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 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 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 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 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 (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 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 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 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 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 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 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 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 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 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 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 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 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 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 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 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 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 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 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 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 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 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 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 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 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 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 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 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 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 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 (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 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 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 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 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 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 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 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 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 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 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 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 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 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 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 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 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 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 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 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 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

高三语文总复 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人教实验版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人教实 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二. 教学步骤: (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 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 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考纲的具体表述是: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复习建议 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提高文言语感。 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 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 11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 12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 13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 14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只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项、原文仔细对照。 15题,翻译。可沿下列步骤操作。 ①见到句子先回原文,弄清上下语境。这一步是基础,决定翻译的思考方向。 ②再运用确定实词词义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保障做到“信”,不漏采分点。(留、配、换)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使一句话完整通顺做到“达”。 (调、补、删、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