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

课题4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学习目标〕1、了解N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2、了解NO、NO2的主要性质,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方法。
〔知识梳理〕一、氮气氮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存在于中,一般情况下,仅有少数植物能将的氮转化为的氮。
所以非常稳定,不易转化为化合物。
1、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N2是一种色味的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
工业上通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
2、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但在、、、等条件下,N2能与、、等发生化学反应。
(1)与H2反应:;(2)与O2反应:;(3)与Mg反应:。
3、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途径1:自然固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途径2: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 转化为化合态氮;途径3:人工固氮:如工业合成氨。
4、氮气的用途:在工业上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在焊接和粮食贮存中作保护气,在医学上液氮作冷冻剂。
二、氮氧化物22管倒扣于水槽中)(1)NO、NO2混合气体,只余气体,用方程式计算。
例题1: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
(2)NO2、O2混合气体,用方程式4NO2+O2+2H2O==4HNO3计算。
①当V(NO2):V(O2)=时,无剩余气体,试管充满水;②当V(NO2):V(O2)>时,剩余气体是;③当V(NO2):V(O2)<时,剩余气体是。
例题2:盛满等体积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
(3)NO、O2混合气体,用方程式4NO+3O2 +2H2O==4HNO3计算。
①当V(NO):V(O2)=时,无剩余气体,试管充满水;②当V(NO):V(O2)>时,剩余气体是;③当V(NO):V(O2)<时,剩余气体是。
例题3: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气体总体积的。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学历案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学历案课题: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课程目标:1、了解氮的固定,掌握氮气的性质;2、掌握NO、NO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氮氧化物的用途及对大气的污染,知道硝酸型酸雨形成的过程和防治方法;2、学生通过阅读从“雷雨发庄稼”原理中学会推理的科学方法;3、学生通过比较NO和NO2的性质学会类比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N2、NO、NO2的化学性质及NO、NO2的相互转化学习难点:NO与H2O 的反应2学习过程: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课前学习:1、氮气:氮气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_。
通常情况下,N2是______色______味不溶于水的气体。
在自然界中既有______态氮又有______态氮,通过豆科植物的______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工业合成氨属于固氮。
常温下,氮气性质稳定,可以代替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2、一氧化氮:常温下NO是______色______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相接近。
3、二氧化氮:常温下NO2是_______色、有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易______溶于水。
4、SO2和NO2的主要来源及危害:__ ,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________尾气、硫酸厂、硝酸厂的尾气。
引起________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溶于水形成________。
5、防治措施:(1)调整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2)研究煤的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减少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排放;(3)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4)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课中学习:知识点一:氮气的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N2能H2、O2、Mg等反应1、与氧气反应:2、与氢气反应:N2+H2---------3、与镁反应:N2+Mg--------知识点二: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还原性):NO+O2---------2、与强还原剂反应(氧化性):NO+NH3---------NO+CO---------3、毒性:与结合,引起人体缺氧中毒致死,与相同。
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

教学设计: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市一中陈志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氮氧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实验与探究,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于乐趣。
通过交流、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氮氧化合物对环境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2、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教学重点]N2、NO、NO2的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氮氧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设计思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利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现氮元素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本单元知识的浓厚兴趣。
本课时教学内容由自然界常见的闪电过程所引发的化学反应入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组织教学内容。
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产物既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它也会引起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学烟雾,而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了趋利避害,引导学生在学习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此类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办法,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教学中,用“魔鬼谷”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雷雨发庄稼”原理的探究,从而对本节知识内容作一小结。
而“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应该建立在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和“汽车尾气处理”知识的拓展,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辩证思想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引入]氮元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什么氮是生命的基础?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回答]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及有机物中。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第2單元課時1氮氧化物的產生及轉化教學設計一、學習目標1.掌握N2、NO和NO2的重要性質;2.瞭解氮氧化物的用途及對大氣的污染,知道硝酸型酸雨形成的過程和防治方法。
3.從“雷雨發莊稼”原理中學會推理的科學方法。
4.通過比較NO和NO2的性質學會類比的科學方法。
5.提高環保意識,培養愛護環境的態度,形成與大自然友好相處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N2、NO、NO2的化學性質及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NO2與H2O 的反應。
三、設計思路在單元內容學習之前,利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現氮元素對於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本單元知識的濃厚興趣。
本課時教學內容由自然界常見的閃電過程所引發的化學反應入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組織教學內容。
氮氧化物的產生和轉化產物既可以促進植物生長,同時它也會引起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學煙霧,而給人類帶來一定的危害。
為了趨利避害,引導學生在學習氮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質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此類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辦法,以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形成與大自然友好相處的情感。
教學中,用“魔鬼谷”的材料激發學生對“雷雨發莊稼”原理的探究,從而對本節知識內容作一小結。
而“氮氧化物對環境的影響”應該建立在學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之間的討論和“汽車尾氣處理”知識的拓展,學生可以形成一定的辯證思想和問題解決能力。
四、教學過程[引入]氮是生命的基礎,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ppt 2~4)[提問]氮元素在自然界以什麼形式存在?[回答]以游離態形式存在於空氣中,以化合態形式存在於多種無機物及有機物中。
[板書]一、氮氣(ppt 5~7)1.氮元素的存在[觀察與思考] 美麗的閃電除了給我們帶來的視覺和聽覺上的衝擊,還帶來了什麼?[板書]2.氮元素的固定放電(1)與氧氣反應:N2+O2 = 2NO[視頻] 氮氣與氧氣在通電情況下的反應。
[過渡] 游離態的氮氣植物無法吸收,只有“固定”下來的化合態的氮元素經過一定形式的轉化,才有可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学案

氮氧化物的生产及转化【学习目标】1、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3、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重点难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水的反应。
【课前预习】【导读】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我们周围还有形形色色的。
是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人体内运输氧气的和植物内催化光合作用的中都含有元素,是农作物必需的元素。
自然界中大部分氮元素以态存在于空气中,仅有少数植物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吸收的化合态的氮,我们把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称为。
1、固氮作用:途径举例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放电N2 + O2 2NO (无色气体)2NO + O2 2 NO2(红棕色气体)3NO2 + H2O 2HNO3 + NO3、物理性质一氧化氮: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水溶性;二氧化氮: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水溶性。
4、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混合氧气后与水反应:【思考】1、如何鉴别NO和CO气体?2、NO2气体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能否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区别NO2和溴蒸气?如果不能,应如何鉴别?5、氮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1)氮氧化物的来源:;。
(2)危害:;;(3)防治措施:。
【反馈练习】1、据称2004年冬季将是自1869年人类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四大暖冬之最。
江苏气温预计较常年偏高4~6℃。
这与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都有关系的是:() A.SO2、CO2 B.NO2、CO C.CO2、CH4 D.NO、O32、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的是:()A.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D.由氨气制碳酸氢氨和硫酸氨3、在体积为V升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摩NO和b摩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5、在NO2 与水的反应中,水的作用是()A.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6、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将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中压强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H2S和SO2B.NO和O2C.HI和Cl2D.H2S和Cl27、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NO2 B.NO C.O2 D.H28、常温下,在VL密闭容器中有a mol NO气体,压强为1 kPa,若再充入a mol O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容器内的压强是()A.等于1.5kPa B.等于2kPa C.小于1.5kPa D.大于1.5kPa9、下列各组气体等体积混合:①NO2和NO;②NO2和O2;③NO与N2 ,分别通入容积相同的a/b/c三支试管内,倒立与盛水的水槽中,试管内水上升的高度关系正确的是() A.a = b = c B. a﹥b﹥c C.b﹥c﹥a D.b﹥a﹥c10、将20mL充满NO与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体积为10mL,求原混合物种NO、NO2的体积给为多少毫升?。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N2、NO和NO2的重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氮氧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知道硝酸型酸雨形成的过程和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从“雷雨发庄稼”原理中学会推理的科学方法,通过比较NO和NO2的性质学会类比的科学方法,通过交流观察思考等过程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态度,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N2、NO、NO2的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NO2与H2O 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阅读材料:我国西北有一狭长的山谷,那儿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牧民和牲畜进入后往往遭雷击倒下。
奇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居民成为魔鬼谷。
[提问]魔鬼谷真的有魔鬼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板书]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演示实验]放一段实验视频,在圆底烧瓶(充满空气)中模拟闪电,观察烧瓶内现象。
[提问]烧瓶中空气变成红棕色,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首先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回答]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提问]所以氮元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结合书本回答。
[回答]大部分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化合态的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
[提问]那上面烧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先写下已知两个反应物,这个反应需要条件吗[板书]N2+O2---NO N2+O2=2NO(通电)[回答]需要放电的条件。
[解答]生成的就是NO 一氧化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NO的性质【科学视野】学习历史:198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但是NO是有毒气体,一氧化氮的过量产生会使血管扩张,所以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之后会产生晕厥。
[探究实验]实验台有两试管带标签气体,其中一管为NO,[回答]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第一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气的结构、性质2、掌握氮氧化物——NO、NO2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氮氧化物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氮氧化物的转化。
5、认识氮氧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6、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氮氧化物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对比法、教材阅读三.教学过程引入:请大家看这几张图:这里涉及到的氮元素大家并不陌生。
含氮的物质种类丰富,它们有些能给人类带来福音,有些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播放海尔兄弟的一段录像)这个故事中到底蕴含了哪些化学知识?既然没有魔鬼,那么所谓的“魔鬼”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呢?讲解:大家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知道原因吗?(提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氮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表现出容易获得电子,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
氮原子又是怎样结合成氮分子的呢?(学生板演电子式)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形成共价三键,破坏它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
因此通常状况下氮气就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常用氮气代替稀有气体作为保护气。
但是如果在高温、放电或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当氮分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还是能和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比如PPT:⑴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⑵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⑶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粉末氮化镁练习:写出化学方程式,判断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氮气是否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问:猜测刚才的动画片中提到的现象是否与氮气的性质有关?从哪里联想到的?(闪电图片)讲解:在实验室里我们也可以利用感应线圈模仿放电环境来做这个实验。
高一化学教学案: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第一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哪种气体所占百分比最多?百分比约是多少?提示:空气的主要成分有O2、N2、CO2等。
N2占空气体积的78%。
2.工业上如何从空气中分离氧气?依据什么原理?提示:工业上制取氧气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3.打磨好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可能发生哪些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2Mg+O2=====,点燃2MgO,3Mg+N2错误!Mg3N2,2Mg +CO2错误!2MgO+C[新知探究]探究1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与N2的物理性质(1)氮元素的存在:大部分氮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少部分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及无机盐中。
(2)N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因此收集氮气不能用排气法,而用排水法。
探究2 N2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只有在高温或放电等特定条件下才能反应,故氮气常用作保护气.(1)与氧气反应:N2+O22NO。
(2)与氢气反应:N2+3H22NH3(工业合成氨).(3)与活泼金属Mg反应:N2+3Mg Mg3N2.[成功体验]1.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N2+O2错误!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C.N2在空气中约占总质量的78%D.在反应:3Mg+N2高温,Mg3N2中,N2作氧化剂解析:选C N2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约为78%。
[新知探究]探究1 NO、NO2的性质探究2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1)来源:氮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2)危害:①形成酸雨。
②产生光化学烟雾.③破坏臭氧层。
(3)防治:①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②转化汽车尾气。
③废气处理。
[必记结论](1)在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可呈现:+1、+2、+3、+4、+5价化学式分别为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2O3、N2O5分别为HNO2、HNO3的酸酐,N2O俗称“笑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N2、NO和NO2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氮氧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知道硝酸型酸雨形成的过程和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从“雷雨发庄稼”原理中学会推理的科学方法,通过比较NO和NO2的性质学会类比的科学方法,通过交流观察思考等过程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态度,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N2、NO、NO2的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NO2与H2O 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阅读材料:我国西北有一狭长的山谷,那儿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牧民和牲畜进入后往往遭雷击倒下。
奇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居民成为魔鬼谷。
[提问]魔鬼谷真的有魔鬼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板书]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演示实验]放一段实验视频,在圆底烧瓶(充满空气)中模拟闪电,观察烧瓶内现象。
[提问]烧瓶中空气变成红棕色,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首先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回答]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提问]所以氮元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结合书本回答。
[回答]大部分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化合态的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
[提问]那上面烧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先写下已知两个反应物,这个反应需要条件吗?
[板书]N2+O2---NO N2+O2=2NO(通电)
[回答]需要放电的条件。
[解答]生成的就是NO 一氧化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NO的性质
【科学视野】学习历史:198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但是NO是有毒气体,一氧化氮的过量产生会使血管扩张,所以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之后会产生晕厥。
[探究实验]实验台有两试管带标签气体,其中一管为NO,
[回答]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在工业时代之前,农业不使用化肥,雷雨天降水中的氮盐相当给农作物施了一次肥,能促进其生长,由雷电导致的氮的固定是地球上氮盐天然合成的主要途径,氮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营养盐,所以说“雷雨发庄稼”
闪电起到放电作用,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通电情况下的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游离态的氮气植物无法吸收,只有“固定”下来的化合态的氮元素经过一定形式的转化变为硝酸盐,才有可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在这些转化的过程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就是两种重要的中间产物。
[板书]
一.氮元素的固定(固氮)
(1)与氧气反应:N2+O2= 2NO(通电)
2NO + O2= 2NO2
(2) 3NO2+ H2O = 2HNO3+ NO
硝酸→硝酸盐
[回答]氮气的性质
[板书]一、氮气
氮气的性质
[讲解]人工合成氨是人工固氮,需要人们施加一定的条件。
自然固氮比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N2转变为NH3,放电时N2和O2直接化合。
固氮就是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使氮元素能够被利用。
[展示]展示一瓶NO和一瓶NO2,描述其物理性质
[小结]NO:无色、无味、微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微溶于水。
NO2:红棕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拓展信息]人体中极少量的NO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堵塞。
[板书]2.NO和NO2的化学性质
(1)NO不与水反应,在常温下易与O2化合生成NO2:
2NO + O2= 2NO2
(2)NO2难被O2氧化,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3NO2+ H2O =2HNO3+ NO
[思考]1、如何鉴别都是无色有毒的NO和CO气体?
2、NO2气体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能否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区别NO2和溴蒸气?如果不能,应如何鉴别?
[回答]1.观察与空气混和后的变化。
颜色仍为无色的就是一氧化碳,颜色变红的就是一氧化氮:2NO+O2=2NO2
2.不能,两者都能是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可用水,AgNO3溶液鉴别。
[知识小结]氮气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问题]氮氧化物在被人类利用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伤害,看看堵车和化工厂的照片,有什么感受,结合扬州的空气质量,为什么空气质量差?
回答空气污染分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不可吸入颗粒物。
排放大量的气体。
对人体有害。
[板书]三、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
[问题]NO2,NO都是有毒气体,如果大量排放,肯定会造成空气污染。
危害是什么?如何来进行防治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来源。
[回答]跟SO2一样。
NO2遇水可形成硝酸导致酸雨的形成。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
氮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
危害
形成硝酸型酸雨、造成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
防治
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尾气转化、化肥硝酸废气处理
[问题]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和N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化器,使NO或NO2与CO反应
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请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催化剂
2CO+NO = 2CO2+N2
4CO+2NO2=4CO2+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