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总结第一阶段: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15—1872前后)对这一时期外人办报的分析和评价:(1)从实质上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一些外报中关于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容,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独立自强,而是通过宣扬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自大、敌视外人的心理。
(2)客观上起到了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3)新闻观念和报刊业务方面:1)报刊观念方面,外报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报刊观念引入中国。
2)报刊内容与版式方面,已形成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近代报刊格局。
3)传播机构方面,近代报馆、通讯社在华出现。
4)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等引入中国。
(4)外人办报活动,“不自觉地”为国人自办报刊提供了借鉴。
第二阶段: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和维新运动期间的办报活动(1870—1898前后)这一时期的重要报人、记者: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1)他们认为报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不讳言报刊的资产阶级党派性。
(2)他们对报刊的功能合作拥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
(3)通过办报,宣传政治主张,建立政治团体,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是维新派办报的主要目的。
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了实际上的合法地位。
(2)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形成“政治家办报”的传统。
(3)重视政论,创造了新型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梁启超对“时务文体”特点的概括: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2)务为平易畅达,使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条例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前后的报业(1898—1910前后)这一时期的重要报人、记者:孙中山、陈少白、戢翼翚、章士钊、章太炎、于右任、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刘少少、徐凌霄、胡政之。
现实问题、复线结构和知识增量——读《中国新闻史学史》

I l新书新声2〇21/2詞阄知现实问题、复线结构和知识增量—读《中国新闻史学史》□周航屹【摘要】《中国新闻史学史》是目前中国新闻史学史领域的最新成果,可称了解中国 新闻史近百年来学术图景和发展进路的一部力作。
本文从选题依据、叙事结构、观点创新三 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该书的研究问题源于中国新闻史学科的现实性困惑,采用纵横交织 的复线结构展开史学史叙事,通过提炼特征和刻画细节呈现出知识增量。
该书为中国新闻史 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相关研究者研读。
【关键词】《中国新闻史学史》;新闻史学史;书评《中国新闻史学史》一书[1],是目前中国 新闻史学史领域最新成果,标志着该领域研究 的新进展和新高度,可称了解中国新闻史近百 年学术图景和发展进路的一部力作。
本书是赵 战花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导师 方汉奇对该书有高度评价,认为该书“在前人 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和评价了中 国新闻史学科近百年的研究成果,厘清了其源 流,分析了其局限和得失,总结了其成就与不 足,条理清晰,脉络清楚,考订精详,文笔美 畅”(序,第2页)。
除“绪论”和“结语”夕卜,本书共6章,分 述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五个发展阶段:起步(1833年至1949年)、革命史范式确立(1949年至1978 年)、再次起步(20世纪80年代)、审慎转型 (20世纪90年代)、多元图景渐现(2000年至 今),以及其他国家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概况。
展 阅该书,不仅能理清中国新闻史学史发展的源流 和脉络,也能藉此体味博士论文运思、书写的创 作过程;此二者在该书中实现了较好统一,可同 时进行观照。
本文对该书的评介,从选题依据或 提问角度、本体脉络和复线结构、观点创新或知 识增量三个方面展开,不仅关注它作为学术著作 “说了什么”,也措意其作为博士论文“如何言 说”,结合相关史学理论,初步展示该书之于新 闻史学史研究的有益启迪。
【作者简介】周航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〇X N H ll8)项目成果。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一,简答题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
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
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
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
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
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
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5个20分)1、孙樵,晚唐时期。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
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
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
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国新社”——国际新闻社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导师:徐宝璜邵飘萍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称为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
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关键词】 媒介 融合
新 闻传播教 育 高等教 育改革
2 0 1 2年 1 0月 2 0日. 由 中 国 新 闻 传 播教 育史 学会 、 广 西 大 学 新 闻 传 播 学院 、 上 海大 学 国际新 闻传 播教 育研 究 中心 联 合 主 办 的 “ 媒 体 转 型 与 新 闻 传 播教 育改 革 ” 研 讨 会 在 广 西 大 学 召
传 播 教 育 方 面 的 专 著 8本 。 尤 为 值 得
一
院副 院长何志武教授在 主题发言 《 多
提 的 是 ,在 《 中 国 新 闻 传 播 史
元 融 合 语 境 下 传 媒 复 合 型 人 才 培 养 模式 的转型》 中, 也 提 到 当 前 新 闻教 育 需 要 进 行 学 科 融 合 、需 要 应 对 媒 介 融 合做 } } } 改 变 。 他 着 重 介 绍 了 华 中科 技
快, 但 也 存 在 不 够 系统 、 缺 乏 稳 定 性 等
问题
全国 4 0余所 高校 。与会 代表 围绕 以
下相关议 题进行 了热烈交流 。 中 国 新 闻传 播 教 育 史 学 会 会 长 吴 廷 俊 教 授 在 致 辞 中 回 顾 了学 会 成 立 后 近 五 年 来 大 陆 学 界 对 新 闻传 播 教 育 进 行 研 究 的情 况 。他 从 期 刊 论 文 、相 关 专著 、 相 关 会 议 等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了 梳
果 、学 术 活 动 虽 然 为 数 不 少 、增 长 很
开, 这是 中国新 闻传播 教育 史学 会 的
第 四次 学 术 研 讨 会 。 参 加 研 讨 会 的专
家 学 者 有 中 国新 闻 史 学 会 会 长 程 面的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者_戈公振和他的_中国报学史_

。
,
把 我国 从 汉 唐到 五四 运 动 前 的 全 国报 刊 的产生 发展 特点 等
、 、
性和 影 响最大 的史学 力 作
,
。
概貌 清晰 地 句画 出 来
了 大 量的 第一 手 资料
、
,
。
还采 用
,
进行 了
中 的 《 国 报 学 史 》 著作 者 1 戈 公 振 ( 8 9任 一1 9 3 5) 名 少 发 字春霆 号公 振 从 事新 闻工 作
,
,
又 把中 国 的报学 史具 体化 为官
日 抵达 上 海 后 2
。
日竟 因 盲
。
报独 占 外 报创 始 民 报勃兴 和 报纸 经营 四 个 时期 就比 较 符
,
5 肠炎 与世长 辞 年 仅 4 岁
。
,
时
,
人皆说 是政治 阴谋 他 的死 始
。
合历 史的发 展规律
。
,
是 报业 史
,
终是个谜 正当盛 年 他飘 然而
近 代各 类重要 报刊 出 版 沿革 的 历史
,
谨 为 《 国 报学 史 》 中 的写 作付
出了巨 大 的 劳 动
,
。
他 对早 期中
。
中 国报 学史 课 的基 础上 经 成稿 于
。
国 新 闻史 研究 的执 着与 追 求精
过 整理
9 7 1 2
,
19 2 6
年
6
月
,
辑录 了 不少 关于 报刊 的
、 、
的一 页
、 、
帝之 则 之 心 理 于 是 中 国 之
文化
态矣
,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知识概要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知识概要拟写者:新闻学部孙铁本篇资料根据张老师圈画,由本人整理。
但由于一些局限性,答案不尽完整,若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我会予以改正,再及时通知大家。
一、填空1.中国第一个新闻记者:黄远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2.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3.新青年的创办人:陈独秀4.《晋察冀日报》的主笔:邓拓5.国民党三大新闻机构:《中央日报》、中央社、中央广播电台6.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7.《时务报》主笔:梁启超8.古代报纸产生于哪个时期:唐代9.《申报》副刊:“自由谈”10.邹韬奋主办的什么报刊:《生活》周刊11.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12.《大公报》的著名记者:范长江(萧乾、杨刚、子冈、徐盈、孟秋江、朱启平等)13.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4.中国古代合法民间报纸:《申报》、《新闻报》、《循环日报》、《新青年》。
15.《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范长江16.新闻学三大奠基之作:《中国报学史》、《新闻学》、《实际应用新闻学》17.客里空是谁?客里空”是苏联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者。
“客里空”原文意为“喜欢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
后来,“客里空”就成了弄虚作假的资产阶级恶劣文风的代名词了。
18.“竖三民”是哪些:于右任创办的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二、名词解释1.邸报:“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是古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称呼。
2.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整理

1884年5月8日,《申报》又办起《点石斋画报》,由着名风俗画家吴友如主编,每旬出一本,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兼刊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因仗义执言 ,为民请命,而被查封,该报只办了92天〈民呼日报〉被封二十余天后,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又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而触怒日本人,于是日本人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又查封了〈民吁日报〉,该报只存在了48天,〈民吁日报〉被查封一年,1910年10月于右任有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该报因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而阵容强大,〈民立报〉后来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第一重要基地。
《香港船头货价纸》: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创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主是商店职员。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2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8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会议日程
开幕式
时间:9月23日08:30-09:3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华厅
主题演讲时间:9月23日09:30-11:45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华厅
分论坛议程
分论坛第一场:地方报刊与历史记忆
时间:2018年9月23日14:00-15:4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岭厅
时间:2018年9月23日14:00-15:4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海厅
时间:2018年9月23日14:00-15:4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山厅
分论坛第四场:文本与媒介话语
时间:2018年9月23日14:00-15:4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湖厅
分论坛第五场:历史与文化阐释
时间:2018年9月23日16:00-17:4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岭厅
时间:2018年9月23日16:00-17:3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海厅
时间:2018年9月23日16:00-17:4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山厅
分论坛第八场:现场与话语再现
时间:2018年9月23日16:00-17:30
地点:广州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三楼南湖厅。